第一篇:论缺陷管理在监区精细化管理中的运用
缺陷管理源于企业管理中的缺陷,管理中的缺陷给企业带来了种种危机,使企业经常处于高风险状态,威胁到企业的长期生存。缺陷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企业各个方面的现状进行评估和诊断,发现管理中的存在的缺陷和漏洞,然后深入到企业的具体运作中,对缺陷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监区作为国家行
政机关的基层组织,也涉及到组织·战略、人力·财务·品质、营销·公关、信息·文化等要素。当前,监狱正在实施精细化管理,并从加强民警工作规范管理、加强罪犯行为规范管理等12个方面进行运作,其实质也是针对监区管理中的缺陷和漏洞进行有效治理,规避安全事故风险,从而达到秩序稳定,效益提升的目的。笔者认为,要搞好精细化管理,必须运用缺陷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稳步实施,消除困扰和制约监区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的重点缺陷。
一、消除思维领域缺陷
监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者是监狱人民警察,被管理的对象实质上是人(民警、罪犯、外来人员)的缺陷行为和物(场所、工具、电器、机械、设施)的不安全状态,目的是规范有序,保持稳定安全。虽然我监于2006年10月19日就出台了《句容监狱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也进行了广泛地宣传发动,但监区民警在思维上仍然存在缺陷,干扰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㈠思维领域的缺陷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抵触情绪较大。有些同志认为,基层监区民警每天都承担具体的责任和风险,稍有闪失便会遭到扣分、通报、经济处罚等处理,精神压力很大,心情很压抑。目前,监狱的监管制度已经很多也很实用,监狱现在又在制定制度规范这个,约束那个,着实让人喘不过起来。搞那么多制度总是“万变不离其宗”,没太大的实际意义,能把基本制度落实好就已经很不错了。在心理上和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行为难以到位。
二是学习上不用心,使用上不顺手。面对繁重的监管和生产压力,一部分民警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逃避,宁可在休息之余玩电脑、看小说、睡懒觉、喝酒、打牌,也不去理会诸如精细化管理方面适应形势变化的新制度、新要求,在日常带值班过程中经常处于盲目状态,根本谈不上精细化。另一部分民警采取的应对措施是浏览式的粗学,满足于知道个大概,至于如何用、怎么干不去想、不去问。在日常带值班过程中经常处于概念模糊状态,对于设备的定置管理、工具的链式管理、现场的“7s”管理不敏感,不到位,现场管理工作效能很低,与精细化要求相差甚远,出问题也就不可避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不从思维这一根本上予以弥补,精细化管理只能是空谈。
㈡主要对策措施
一要向全员灌输“零缺陷管理”的管理理念。“零缺陷”是当代质量领袖—“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管理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全新的风靡世界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提倡通过预防缺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表达的是一种决不向任何“不符合”妥协的决心,它要求管理者和员工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达到“零缺陷”的境界,不搞双重标准,坚持精细化的工作作风,坚决摈弃“差不多就行”、“马马虎虎”的思想和管理工作误区。包括一线实战民警在内的每位民警都有去商店使用“零缺陷”眼光和标准购物的经验,商家为了迎合顾客的心理,都在品质上追求“零缺陷”以获得销售利润的最大化。商家经营管理思维尚且如此,担负着综合管理任务的监区民警更是能够做得到的。为此,监狱各级组织在对民警开展各种形式教育培训时,必须灌输“零缺陷管理”理念,以配合“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实施,因为“精细化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时间零缺失、管理零距离、岗位零隐患、安全零事故。二者在本质上是相辅相成的。
二要全面引进“精细化管理”的优秀成果——无锡监狱精细化管理模式来鼓舞人心。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锡监狱是富有内涵和文化、富有活力和特色,集现代、文明、科学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监狱,不仅是江苏省监狱的窗口单位,也是全国的品牌监狱。该监狱以创建最安全监狱为载体,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将“精、细、准、严”贯彻于监狱工作的各个领域、各项内容和各个环节。其特色主要表现为:
⒈在管理理念上倡导精细化。在2006年该监狱系统地提出了“精细管理,精确施教,精准执法,精心育警”的十六字监管改造工作理念,力求监狱工作在“实中求稳,稳中求精,精中求特”上见成效。
⒉在健全管理机制上渗透精细化。该监狱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监狱管理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合法性、可操作性上体现精细化,以此不断提高民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能。细化责任制度、考核奖罚和防范机制。
⒊在加强基层建设上实现精细化。该监狱按照“组织有力、管理规范、执法严明、保障到位、素质合格”的标准和要求精心设定了基层监区(分监区)建
设和基础业务工作的标准,扎实开展监区建设达标验收活动。全面加强监区的硬件保障,夯实监区工作的基础环节。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础管理规范建设、文明规范执法建设、保障体系建设和民警素质建设。
⒋在深化高危犯的分类分级分层管控和教育转化效能上彰显精细化。该监针对高警戒等级监狱的特点和押犯结构,积极探索实践高危犯的管控和教
育转化模式,促进监狱整体防控能力和安全系数的提高。建立了“横向分类、管理分层、纵向分段”的管理模式。科学运用量表分析、心理测试、综合分析等手段,明确不同类型的防控措施和矫治方案,实行分别关押,分层动态管理。在矫正转化模式上,对高危犯的攻坚转化实行招标,落实攻坚责任;进行心理干预,开展心理测试、心理矫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营造文明和谐的改造环境,寓教于乐,多角度多层面缓释罪犯压力,监狱的分类管理工作受到部局和省局的肯定。在防控模式上,形成了“人物技配套、防控守一体、点线面结合”的防范格局。突出“人防”核心作用的同时,注重物防、技防的投入和管理制度的创新。优化警力资源配置,调集精兵强将,强化管理教育。完善监管设施,安装全方位监控报警系统,确保了监管安全。
在当前我监各项工作处于负重爬坡的关键阶段,先进单位的示范作用必然会激发全体民警的潜能和创造力。
三要用铁的事实警示教育民警“监管安全无小事”。
省局早于1998年汇编下发了《狱内案例点评》,对全省罪犯脱逃、袭警、斗殴、伤害、杀人等一般或重特大案件均进行了精准的剖析,血淋淋的事实令人身临其境,触目惊心。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出在隐患排查、清监搜身、工具管理、联号夹控、矛盾调处、自我保护等细节上,真可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监管安全事例,略!)
监管安全如此,体育竞技更是如此。2006年6月30日凌晨,德国世界杯足球一场比赛,东道主德国队迎战阿根廷队,经过120分钟鏖战,双双被牵入了点球决战。最终,德国队守门员莱曼以扑出的两粒精彩的点球而宣告德国队成为了赢家。在惊叹莱曼的神勇之时,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球场上的一个细节:点球决赛前,莱曼收到守门员教练科普克一张便条,内容是:“11号——长距离助跑,右上角;12号——注意他的射门腿,左下角;18号——大力抽射,右边;9号——短距离助跑,左上角……”,令人叹服的是,科普克所写的与实际情况完全一致,阿根廷球员完全是“按照”德国守门教练做出的判断在踢球!想必阿根廷人以及我们所有人,在赛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德国人会做如此周密的准备,硬是将一件看似没有规律的事情总结出规律来,这一点不得不让所有对手感到敬畏。看似几个简单的猜测,却要研究多少场比赛、归纳出多少种情境、对每个对手进行多么精细慎微的观察,才能够得出结论!什么是细节决定成败?德国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二、消除操作领域缺陷
从理论上讲,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项工作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责任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考核。
㈠操作领域缺陷分析。我监虽然确定了12项精细化管理内容,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缺陷,影响了精细化管理的实施,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岗位作业指导书和具体达标标准。监区管理涉及政工、改造、生产、安全等多方面内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针对监区民警工作行为和绩效的考核制度相继出台,虽然贴近实际,但操作上缺少具体的流程和标准,对如何作业没有明确的指导书。相关的岗位职责如监区长、教导员、分监区长、指导员职责都已上墙,但监区值班领导和带值班民警一日具体执勤流程和达标标准却鲜见。当前的现状是监区民警只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但具体怎么做,做到哪一步算是符合要求却不太明确,民警在带值班过程中更多的是凭着各自的工作习惯、工作经验甚至个人喜好去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工作的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工作的绩效缺乏可比性。这种等同于大锅饭式的工作状态使得民警的工作面貌千差万别,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工作的质量和层次难以提升。
二是缺少对制度不折不扣的执行。有的监区在贯彻落实上级精神时,仍然存在以方案落实方案,以制度落实制度的现象,将落实停留在会议要求上,无论上级来检查还是兄弟单位交流经验,看到的大多是一叠叠装订整齐的纸张和领导挂帅的组织名单,仿佛制度一出台,又有领导挂帅,那么具体工作就能落实到位了。管它是真材料还是假材料,只要有材料即能过关的思想在部分监区民警甚至一些机关部门民警中甚为流行,真干假干,干好干坏也就被掩盖或淡化了。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挫伤了真抓实干民警的积极性,助长了务虚漂浮民警的浮夸作风。汪中求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绝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笔者认为,踏踏实实地贯彻落实各项制度,作出实实在在的成效来,各级组织,各级部门的主要领导都责无旁贷。笔者刚参加工作曾听到过的“一级糊一级,一直糊到某某级”打油语必须扔进历史的垃圾堆,因为它是精细化管理的致命缺陷!
操作过程的好坏直接决定监区综合管理效能,而完备的制度和强势的执行力是精细化管理能否成功的基础。
㈡主要对策措施。
一要积极完善精细化管理辅助制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制订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辅助制度,确保精细化管理制度的系统性、科学性、合法性、可操作性。
⒈制订精细化管理的补充制度。根据实际制定《监区长(教导员)和警长岗位保证金制度》,科长、监区长、教导员、内勤等各个岗位的工作规范以及《基层民警一日工作标准》、《民警带值班工作指导书》、《开封、收封操作指导书》等工作流程指导书,细化责任制度、奖罚制度、岗位规范和工作流程,不断提高民警的执行力和执行效能。
⒉用“7s”整理(seiri)理念实施“二定一规范”管理。即:对罪犯生活柜、储物柜、床上物品及监舍其他物件、劳动工具、辅料、半成品、成品等实行物品定量、外观定样、标识明确、摆放归位等“四定置”管理;对监房罪犯门卫、夜岗、出收工站队、学习场所、就餐场所实行定点定位等“四定位”管理;对民警警务室(备勤室)、罪犯活动室(阅览室)、储藏室、洗漱室(淋浴室)实行“四室规范”管理;在具体日常管理过程中,还必须积极实施清扫(seiso--将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清洁(seiketsu--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修养(shitsuke--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最大限度地将“7s”管理成果与精细化管理配套使用,促进监区管理效能有质的飞跃。
二要努力提高监区民警团队的执行效力。提高执行效力就是提高执行的能力和手段。要提高监区民警在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用“木桶”理论找准监区民警团队中的“短板”。监区领导在民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问题,迅速找到团队在制度执行中最致命的弱点。“小手术”则使用“热炉”法则,加大分值考核和经济处罚方式,目的在于提醒任何人触犯规章制度都要受到惩处;“大手术”则采取末尾淘汰,予以离岗学习和定期双向选择的方式,目的是进行动态调整,促进民警素质结构、履职能力、工作作风趋于合理和科学,提高个体工作质量,规避出大问题的风险。
2、用“海恩”法则培育监区民警对缺陷隐患的先兆警觉。“海恩”法则源于一组数据:每一起严重航空事故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它我们两点启示:一是事故发生是量的积累;二是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的要求。监狱管理是社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监狱决策层必须注重培育基层管理者和执行者——监区民警对事故先兆的警觉,因为监区任何一个缺陷隐患,任何一起安全事故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也不是突然爆发的,在偶然中孕育者危险的必然,这其中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聚集过程,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分门别类地进行总结,形成制度渊源是进行精细化管理和缺陷管理必不可少的依据。
3、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只做对的,不做错的”。在完成监区管理目标的具体过程中,作为管理者的监区领导必须坚决杜绝以下现象:(1)抓管理虎头蛇尾,不能常抓不懈;(2)制定制度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3)执行制度不严谨,朝令夕改;(4)执行过程过于繁琐,囿于条款,不知变通;(5)单打独斗,不会把工作分解到具体人头;(6)缺少大家认同的监区警察文化,信仰缺失,没有形成凝聚力。作为主力军的普通民警要在以下方面提高执行效力:(1)要有良好的心态。做任何事心态决定一切,心态乱了必然一事无成;(2)要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监区民警要认真按照监狱党委制定的“4·5+0·5”的警体训练模式自觉加强锻炼,始终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此外少应酬,少喝酒,少泡网,少打牌必然能腾出时间,注意力放在工作上了,职责范围内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肯定能干好。(3)要有7种意识,学会换位思考。普通民警要有强烈的执行意识、严格定位的意识、勤于思考的意识,团队合作的意识、细致服务的意识、周全协调的意识、追求完美的意识,对各级领导的工作要求能学会换位思考。监区领导和普通民警只有心通意达,各司其职,始终只做对的,不做错的,基层监区的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第二篇: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各项要求也在逐渐提升。实施精细化管理便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提高标准,精细操作,不断推进管理机制长效化,管理作业市场化,才能达到城管行政执法严格高效,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目的。
关键词:城市管理 精细化管理 运用
县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俗话说得好:“三分建,七分管”,就是要让城市的环境更加优美,让城市的服务更加完备,让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的提高,这也就迫切需要引入精细管理理念,推进城市精细管理工作,认真审视城市管理中的细节,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综合实施信息化指挥,网络化管理,精炼划定夺,标准化操作。采取合理调配资源,优化工作流程,细化管理标准,完善考核体系,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标准化,常态化,无缝隙、全覆盖、零缺陷管理。着重突出“四化”即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一、加强领导,细化责任分工
城市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和众多单位部门,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单靠城市管理部门很难统一协调,应由当地政府领导挂帅,建设、城管、公安、交通、环卫等机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参与组成领导机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制定相关政策,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协调专项资金及各成员单位落实管理职责,解决市容市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该机构办公室设在城管执法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调度、监督检查、工作考核和执法管理数字化,网络化平台的管理和运行。
二、制定规范,提高服务意识
形象就是生命。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城市管理的首要任务,针对城管执法现场性、开放性、近民性强、社会各界关注度高的特点,要从严抠执法言行,办案细节上下功夫,确保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努力做到平等与管理相对人沟通交流,尽可能化解矛盾纠纷,消除误解隔阂,增进与市民的亲近感,多劝导,少罚罚款,零批押,达到“五项规范”即用语规范、举止规范、着装规范、秩序规范、作风规范。“六先六后”(先宣传,后实施;先告知,后管理;先亮证,后执法;先劝告,后纠正;先自纠,后强制;先教育,后处罚)把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的要求细化到每个城管队员中的一言一行,每个执法环节上,让人民群众在服务与管理中切实感受到权益得到保障,社会安全有序,从而使其支持城管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夯实基础,精细管理标准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做好对城市所有的市政设施、单位、门店进行调查摸底,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运行和使用情况以及门店生产经营具体位置,联系方式等情况进行编码建档立卡,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分别对城区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在商贸服装市场管理,户外广告,城市建设,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目标和标准要求,并细化到每条路,每条街道,每个小区将具体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标准要求打印成册。是每个城管人员牢记管理标准和要求,将以往的工作标准有一般工作纪律要求、工作定性要求转向责任落实、行为规范、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要求转变。
四、科学管理,建立运转机制
一套立体多元的工作机制,才能变随意管理为规范管理,变模糊评价为精确评价,变被动应付为积极作为,从而实现对城市的长效精细管理,所以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精细化管的测评体系:一是建立日清、周结、月评、季通报、年考核制度。坚持做到每周一次检查并小结,每月一次评比,每季度通报排名,定期每月讲评,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类考核相结合,把各单元完成任务的多少细化到每个岗位,每个人。二是建立督导点评制度,及时反馈检查督导结果,表扬先进,修正执行偏差,提高行政执法的可控度。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坚持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立功受奖直接挂钩,实现激励多元化,及时通报表彰,申报奖励,从而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活力。
结语: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理念的一种创新,是社会进步城市发展的要求,是创建宜居城市的要求,需要认真大胆的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机制、新措施、新办法,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开创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的崭新局面。
第三篇: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论战略管理会计在西部大开发中的运用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搞好西部大开发有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同时也将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本文将从西部地区现状、西部大开发赋予企业的机遇、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等方面,论述企业如何从战略的高度综合考虑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等各方面因素,在西部大开发中取得长足发展。
我国西部十省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6.88%。全国已发现的160种矿藏在西部地区均有发现。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总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然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仍是不争的事实,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仍在逐步扩大。不仅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1978年的17%下降为1997年的14.8%,人均GDP、人均收入、吸引外资额与东部的差距也逐年拉大,在观念、知识、信息、教育、技术和体制方面也与东部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西部大开发带给企业的发展机遇
1、优惠的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宏伟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是一项要长期坚持实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为西部发展提供启动资本,并以其他非直接投资的方式,如优惠贷款、低税率等,降低西部地区市场主体的运行成本。还将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和外国资本在西部创业,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放宽外资对企业的持股政策。
2、基础设施将得到改善。西部大开发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发的基础。交通部重点规划建设8条公路通道,总规模约1.5万公里;铁道部在“十五”期间,西部铁路预算将达到1.8万公里;通讯、广播电视、水利开发等也在酝酿之中。地方政府也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3、生态环境将得到保护和建设。中央已确立“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政策;陕西今年计划完成退耕还林300万亩,造林合格面积6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平方公里;甘肃计划从现在到2010年,种树种草8,000万亩;内蒙古启动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防沙治沙、退耕还林还草等五大生态工程;青海将突出抓好长江源头、黄河源头、环青海湖地区、东部干旱地区、龙羊峡库区和柴达木盆地等6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4、企业资金缺口将得到改善。西部公司由于股本偏小,加上交通、通讯设施和资源利用条件的局限,影响了其筹融资能力。随着政策向西部倾斜,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有利于资本向西部集中。西部大开发不仅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筹集到更多的资金,国家财政和来自国内外的投资企业也将对西部注入巨资。
5、先进技术、经验和优秀人才将大量涌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和生态环境的改良,西部丰富的资源将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西部创业的软、硬环境将越来越好,这无疑会吸引更多企业到西部发展,更多人才到西部创
业,他们同时也将把大量高新技术、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崭新观念带入西部。
6、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西部开发有许多有益的开发经验可以借鉴:经过20多年的改革、建设和探索,东部地区已积累大量成功经验;国外有许多开发落后地区的经验可资利用,如美、日等国强调科技因地因时地选择开发重点的经验,两德合并后对东部地区开发的经验以及巴西、意大利的经验等。
二、在西部大开发中树立战略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观念
战略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总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中。经营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迫使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对本企业及其竞争对手进行仔细分析,以战略的眼光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审视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同时考虑到市场资源的供应和顾客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从长远的观点确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并以此目标统一指导企业各个层面的行动,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此,不仅要充分研究企业所处的内部环境——包括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物质资源及人力资源)、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创新能力、市场开发潜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企业集团的整体创业团队精神等,还要深入研究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所拥有的资源、产品状况和发展战略、投融资环境、客户信息和政府信息等。而为这些研究提供服务的会计就是战略管理会计。
战略管理会计一改传统管理会计只注重内部而忽视环境变化的弊病。它从全球范围和长期发展来看待企业的行为和目标,时刻关注跟企业息息相关的市场环境变化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它不仅收集、加工、整理、报告企业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更注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研究本企业产品和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价值在企业内部的形成过程,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总收益。概括起来,战略管理会计具有以下特点:(1)以外部信息为核算重点,以取得长期战略竞争优势为核心目标。
(2)注重分析研究本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及时向企业管理者提供多样化信息。(3)强调价值链分析法,既强调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也强调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和同业竞争优势价值链分析。(4)不仅重视对财务资料的分析,更重视对其他相关的非财务资料的分析研究。(5)以实现企业长期价值最大化为最高目标。(6)以战略目标为预算编制的起点,统领企业各项工作。(7)注重企业整体性,提倡团队精神。
三、恰当运用战略管理会计投入西部大开发
1、恰当评估本企业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定位。
首先,必须正视企业的优势。如新疆、宁夏等地区,企业拥有丰富的煤、气、油资源,资源优势是明显的,进一步加强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深加工,可谓抓住了自身优势;陕西、四川、贵州等地,科研力量集中,原有的军工企业基础较好,对发展航空、航天、核能等高技术企业有利;西安、重庆高校集中,科研资源优势明显,企业可以充分加以利用。其次,要充分看到企业的不足,如产品单一,设备老化,资金、技术、人才匾乏,内部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等。正确审视这些劣势,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从战略的高度加以改进,对短时期内不可避免的则努力通过其他工作加以弥补。只有正确把握自己的优、劣势,正确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目标,更好地开展下一步工作。
2、结合西部大开发良好的软、硬环境,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在西部大开发中,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投资硬环境和工商、税收、管理、人才、机制、社会保障等投资软环境将大为改观,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明确自身市场定位的前提下,积极制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企业目前所处的竞争地位为起点,明确今后较长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方向和应该达到的各项目标:包括项目的引进和开发,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人才的引进和培育,资金的融通和利用,机制的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的利用和转化,以及市场的占领和开拓等。
3、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在认清市场定位并制定企业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后,接下来的具体工作就是紧紧围绕本企业、竞争对手、顾客组成的“战略三角”,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使命,只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跟踪研究市场消费动态,根据顾客需要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和性能,才能使企业保持恒久的发展活力。企业的生产经营可以看作是为了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设定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最终产品凝聚了相关作业上创造的价值。这一价值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取舍,关系到企业竞争地位的优劣。另外,要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包括对方所拥有的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它与企业发展潜力关系巨大),产品构成(尤其是价值链构成,它与竞争优势关系密切),市场占有及开发状况,研究开发费用投入状况,长期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合作伙伴的相关信息等。在西部大开发中,企业应充分利用本身的资源优势,寻找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市场方面有优势的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按市场规律办事,积极开拓市场。战略管理会计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目标,而市场的不断拓展是企业竞争力提高的最佳证明。为此企业应以市场为导向,走市场开发的道路,企业不仅要在西部求发展,在中国求发展,更要到国际大市场中去不断寻求生存和发展空间。光有资源、技术、优质产品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市场营销才是产品驰骋市场的助推器,能否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前提下不断开拓新市场,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命运。因此,企业一方面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以优质产品夺市场,另一方面要不断推出新的市场策略,包括营销策略和服务策略,开拓市场、巩固市场,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伟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处在这一伟大工程中的企业,其内外经营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这些变化,并不断改变策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有必要建立本企业战略信息库,培养自己的战略管理会计师。收集、加工、整理、分析、报告来自各方面的多样化信息,包括本企业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相关企业信息、行业分析报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等,建立内容丰富的信息库。战略管理会计师则在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对战略信息库进行筛选、加工、分析、总结,以一定的科学方法对众多信息进行再处理后报告给决策当局,为企业总体战略决策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提供服务。谢娟
第四篇:论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论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向建国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本文在归纳出知识管理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具体从企业知识库、企业产品创新、企业客户管理等几方面说明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知识管理 知识库 产品创新 客户管理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初显峥嵘,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已成为全球的发展战略。知识作为企业中一种新的资源这种观念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为了有效地利用好这一资源,知识管理将成为企业管理者最为关注的话题。
二、知识经济下的知识管理和企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将主要通过知识而不是金融资本或自然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的知识将成为和人力、资金等并列的资源,并且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劳伦斯·普鲁萨柯(Laurence Prusak)指出:唯一能给一个组织带来竞争优势,唯一持续不变的就是知道什么,如何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以更快的速度获取新知识。所以知识管理在企业中处于战略性地位,任何一个现代化企业都应该把它提升到战略角度来考虑。
2、1知识管理的现状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它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和分析管
理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和团体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知识管理的定义。比较有代表的有:“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1997)。“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地发现、选择、组织、过滤和表述信息的过程,目的是改善雇员对待特定问题的理解。”(E.Maise,1998)。总之知识管理的基本思想是“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知识。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和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新的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的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2.2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基本职能
(1)外化:外化包括一个强大的搜索、过滤与集成工具,从企业内部和外部知识中获取对企业现在和未来有用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在用知识库储存起来,在用一个文件管理系统对储存的知识进行分类,并找出其间隐含的联系和关系。
(2)内化:指发现知识库中与知识寻求者相关的知识,并把相关的知识呈现给知识需求者。知识的需求者根据这些知识再进行知识的创新,由此循环。
(3)认知:认知是经由前几个功能交换得出的知识的运用,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三、知识管理对现代化企业的重要性
知识管理可以为企业管理者实现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显性知识易于整理和储存,隐性知识集中在劳动者脑里。知识管理有助于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处理并把这些知识用一种适合于社会环境的方式表现出来。实施良好知识管理的管理者能够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反应,明智地应用内部资源并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第一,有利于建立公司内部沟通协调机制,促进员工交流与信息互换。公司人员流动特别是关键人员的流动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因此可能丧失一部分多年实践中所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和方法,而且流水生产线的引用使员工相互间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机会越来越少,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被人所理解和接受;
第二,有利于促进公司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客户对公司和品牌的忠诚度;
第三,由于知识的不断产生,同时知识本身特别是一些专门的知识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因此引入知识管理理念有利于加强员工自我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最后,它还有利于公司决策者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敏捷的反应和调整。
四、知识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运用
4.1知识管理与企业知识库的建立
国外知识型企业大多十分重视组织和建设企业知识库,广泛采集与企业经营发展有关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经过分类编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存储和积累起来,成为企业知识共享和使用的必备基础结构,构成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企业知识资源的集散中心。而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说建立企业知识库对知识进行有序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企业的知识库内容可以非常丰富,这其中可以包括:(1)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知识管理是从强调人的重要性、人的工作实践和文化开始的,然后才是技术问题。因此,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是知识库的首选。(2)公司员工的各种经验和建议。员工解决各种难题的成功经验或方法建议,由专家评审小组进行审核,经筛选后存入知识库,并列出提供者姓名,以资鼓励其积极
性。(3)公司各部门和各地分公司的内部资料。(4)公司客户的全部信息。由此可以了解客户的需求的新动态和其对产品的偏好。(5)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及合作伙伴的详细资料。这样可以为公司人员了解对手的动态提供一个平台。(6)公司内部研究人员的研究文献和研究报告。内容如此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库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为全体员工提供快捷和方便的服务,公司员工可以使用该系统查询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也可在虚拟的公告板上相会,交流和讨论各种问题。
企业知识库对于企业的知识管理有莫大的帮助,这主要有:(1)企业知识库乃是这些企业信息库或数据库发展出来的高级形式,它正在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推动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和“身教”的隐性经验知识的文字化和编码化进程,从而实现更多知识的无障碍交流和共享。库藏也比一般信息库更广泛、更丰富。(2)企业知识库的组建并发挥功能,正在加快和完善企业知识的采集和加工、积累和交流、共享和使用的有序过程。其中知识的分类、时事和新闻栏目的开设、生产方法的优选、成功商业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报道以及员工建议和客户知识的进入知识库等,都充分说明了这一点。(3)企业知识库的文化环境乃是其成功组建和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性条件,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状态乃是对知识库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企业艰苦创业和不断创业的文化氛围,员工积极进取和旺盛的求知欲望,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以及与合作伙伴共存共荣的品格风范等,都成为企业知识库成功实践的文化支持和力量源泉。
4.2知识管理与企业产品创新过程
知识管理在企业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并且渗透到了企业产品创新的各个过程。在这我们可以把产品创新过程分为四部分,即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品创新想法实现的过程、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和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
(1)产生产品创新想法的过程:产生产品创新的冲动需要一定的动因。而对产品喘息的意识和火花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在产生一个创新的想法之前,知识的内化过程已经发生,也就是指相关知识的共享和交流已经发生。并且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个人通过对知识的获取、自身经验和与他人交流使产品得到创新。所以产品创新离不开知识的内化过程。
(2)产品创新想法的实现过程:怎样才能是这个产品创新的想法获得实现呢?最重要的让有关部门和人员能理解这个想法所蕴涵的基本思路,这也是说要把这个个人的隐性知识进行外化成为一种明确的概念。这个概念可以是字面的描述、原型、试验等等,并由整个组织的人员对其实现。这样,想法就能够一步步得到证实并最终成为一种基于产品的发明。
(3)创新产品的商业化过程:为成功实现产品商业化,首先要做的是要有一种整体方法将企业已有知识和伙伴知识有效的整合起来,这些知识的结合对于最终开发一个有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非常重要。其次,这些知识还需要跨越组织得到整合,因此也因能够实现和供应商、分销商、广告代理商等之间的知识交流, 进行市场研究、制定公司产品策略等,以使新产品的商品化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支撑,假如这种产品能被客户所接受而创造出经济价值,就将最终成为创新的产品,最终实现它的商业化过程。
(4)新产品知识的共享过程:在商业化后,总结出新产品的知识,并使这些知识继续提供给相关人员共享。这样,就可以为下一个产品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3 企业设立知识管理部门,建立知识经理制度
知识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必须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对其进行管理,才能提高其利用效果,充分发挥知识创造财富的巨大价值。目前,国外许多大型企业已经建立其以知识总监CKO(Chief Knowledge Officer)为中心的知识管理体系,其地位居于行政总监CEO和信息总监CIO之间,是公司中最具有挑战性的职位,其主要任务是将知识资本化。具体职责应包括:首先,为组织建立一套知识管理的信息基础结构。它包含综合的技术基础结构,如技术支持环境的建立、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等;人力基础结构,如人力资源的发展机制、智力知识库的建立和维护等;环境基础结构,如连接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知识网络和知识组织(团队)等。其次,为组织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的企业文化。CKO必须配合组织的高层管理团队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促进以知识导向开展工作。通常,CKO此时会真切地感到来自组织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和压力。最后,为组织获得经济回报。CKO必须决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更好地产生知识产品,以便帮助组织赚钱或者省钱。
(四)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
五、结束语
了解客户的知识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在销售人员接触顾客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其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将汇总到企业知识库中,这些信息经过信息提炼与数据挖掘过程形成关于顾客的知识,为顾客以后的服务提供知识和信息,提高企业反映顾客需求的速度,缩短为顾客服务的时间,这样对客户的知识管理可以增加顾客服务的满意度。
在对代理商、销售商的调查和反馈过程中,可以了解客户需求的最新动态。经过专门人员的处理和归纳可以使其系统化,并纳入企业的知识库中。这样为企业其他不太接触客户的部门人员了解客户和市场提供一个便捷的途径,使客户的知识得以共享。这样才能更好得发挥企业人员得主观能动性。而对客户进行知识管理能更好的留住客户,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客户,保证企业能够拥有稳定的顾客群,企业在进行营销时,能够从对客户知识管理中分析出顾客是什么人,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并且可以通过了解客户的知识,采取一些好的促销方式,与客户建立紧密的联系,使客户不再转向其竞争对手。所以在企业客户的知识管理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的是通过客户的知识管理,如何能够有效的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和有效的解决企业面对客户的复杂繁琐事务,为企业提供迅速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缩短客户服务时间与流程,增加客户服务满意度,提高其对企业产品的忠诚度。
第五篇:精细化管理中高校教学管理运用探究论文
【摘要】作为管理理念与技术的融合,精细化管理更加强调精致、高效的组织管理,以常规管理为基础,立足于人本,提升了服务效率与质量。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推进高校教育创新改革意义重大,有关方面的研究颇受热议。本文在对精细化管理内涵及价值作出简述的基础上,重点就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生源数量急剧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教学管理难度,对相关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精细化管理作为理念与文化要素的双相融合,立足于学生本位,强调全面、细致得关注各项工作开展,对明确教师工作方向,缓解管理压力,具有莫大优势。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更高明的管理手段,其运用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价值
精细化概念的雏形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大家老子提出,“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后,精细化作为现代工业管理的一个概念而被社会所熟知。学者汪中求如述到,精细化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将事物从不同的特征、细节、要素、精准、精确、科学地进行分门别类,具体细分的一个过程或达到的一种状态。微观层次的释义,精是做精,精益求精,追求最;细是对象细化、内容细化、管理细化,特别强调执行流程细化;化是过程、程度或状态。本质上,精细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其服务的基本属性不变。精细化管理概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渗透与运用,是促进高校教育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升高校教学实效具有显著作用。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要素参与,其构成相当复杂,而开展精细化管理,有利于各岗位职责的确立及执行,因而对提高教育工作者能力素养亦大有裨益。
二、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实践
新时期,教学管理精细化是高校教育创新改革的重要方向,应渗透实施到各环节。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体系化运行工程,涵括了课程设置、保障机制、人才建设等诸多内容。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实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精细化管理运用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系列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包括目标定位、内容划分、方法择取等。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课程设置,应积极灌入素质教育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确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目标下,根据专业方向、教学发展、学生个性的不同,进一步细化各阶段教学目标,以指导后续相关工作开展。基于此,各专业教师要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以市场需求导向为本位,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及发展需求,结合教材,有针对性地延展教学内容,切实处理好知识灌输与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另外,教师还需富有创新意识,精准定位学生综合水平表现,细致研究专业教学特点,进以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情景引导法、合作探究法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力。
(二)保障机制
教学管理作为一种事前管理服务,旨在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因而需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高校应逐步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各参与主体地位,量化其权利与职责,细化实施流程,有效避免不作为、互推诿等现象。同时,高校还应建立严谨的考核机制,这对师生两大主体,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现多元化原则,及时跟踪审查其工作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以提高教学管理效力。不同的考核评价反馈机制要与考核对象相对应,采取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的方式,放大其激励效能,鞭策师生自省自律,推动教学管理精细化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环境下,高校要善用网络管理平台,循序渐进地推动教务系统建设,集选课、查询、课排等服务于一体,创新教学管理发展。
(三)人才建设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教育精细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教师作为主导,其综合能力素质表现,直接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实效。因此,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必须要依赖高质、专业的师资队伍。所以,高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教研等工作,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树立其良好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丰富他们的学识涵养,促进整体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及职业素养提高。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以精细化管理概念为引导,理性处置教学管理反馈信息,客观分析教师能力素质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工作,精细化各时段教研目标,如丰富知识、转变观念、提高能力等,如此在循序渐进的发生过程中,教师综合素质将实现明显改善。同时,精细化管理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要求高校尊重教师主观意愿,注重人文关怀渗入,以带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十分重要和必要。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构成复杂,本文作出的研究有待深入和补充。因此,作者希望学术界的大家广泛参与此课题研究,客观剖析高校教学管理现状,在综述精细化管理优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运用策略,以改善高校教育发展能力及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琳.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模式的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254-255.[2]袁俊.探析高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路径[J].亚太教育,2015,36:221.[3]刘丁瑶.高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的理想追求[J].赤子(上中旬),2016,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