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教育策略
我们知道,患有自闭症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封闭自己。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1.培养兴趣,引起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患有自闭症孩子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引起他的无意注意,然后将他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自闭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给出的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例如上音乐课,上课前老师做了一些基本的上课动作,然后一个个同学点名,跟他们每人都打一声招呼,然后击掌。我发现欢快的音乐能使小王兴奋,他对击掌很感兴趣,会引起他的注意。随着音乐响起有的孩子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动,小王也会跟着音乐,跟着大家动起来。发现了他对音乐感兴趣,在他怪叫的时候,我就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小王会安静下来,听老师和他说话,久而久之就改掉了怪叫的毛病。
2.表扬鼓励,培养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则更为有意义。在他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杀手。为了给小王自信心,我不放过他任何一个微小的动作,努力去挖掘、放大他的优点,只要是行为意义积极的,都及时给予口头肯定、鼓励:“你真行”、“你真棒”有时还予以“小红花”等的物质奖励,以此来不断强化其积极向上的认同心理。例如: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我运用最多的策略是鼓励。能力再弱的孩子也有他的“闪光点”,从发现他的优点入手,当他听懂了我的话语、说出了一些简单的表达语句,我就会赞扬他,奖励他一些他喜欢的物品,激励他继续努力。如在“击鼓找物”游戏中老师用小棒击鼓,让孩子围着圆桌顺着一个方向走动,鼓声一停,则让孩子停下,并按老师的指令去找物。如“把皮球拿过来”、“把球给我”等。因为孩子对敲鼓很感兴趣,老师就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当孩子拿对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表示表扬,最后让他敲一下鼓,然后再进行游戏。成功体验对一般孩子来说,或许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对于小王来说,并非一件很容易的事。因此我常有意降低标准,为他创设成功的机会。使他从不难获得的成功体验中获得自信。当他获得点滴进步时,我则可夸大他的进步、成绩,从而调动他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同时让他产生一种期望自己能有更大成绩的心理。
3.老师多关注,同伴多帮助。
教师要摈弃一切成见,对自闭症孩子投以真诚、持之以恒的爱,也包括自闭症孩子走出自闭心理,从身心上接纳教师,从而双方在身心上互相接纳,建立稳固的依恋关系。自闭症倾向的孩子由于身心特点,情感极不稳定,不喜欢接近周围的人,对情感的体验也不深刻。要想对其进行教育矫正,让小王接受我是前提,小王刚来校时,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整天哭,不让老师碰一下,起先,当我跟他友好交谈时,常会遭到他的反对、排斥。于是我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得学他的语言、动作,用亲切的语言与他说话,拿出他喜欢吃的糖果和最喜欢的玩具时,他才慢慢地接受我的接近,解除了排斥的心理。我觉得在心理上予以温暖的同时,我还注重身体的接触,平时多去抱抱她,有空多陪他说说话,带新鲜的玩具给他玩,吸引他的注意,满足他的某些需要后,常有意地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再顺势把他搂在怀中,让他知道老师是多么的喜欢他。这时,他一般都很乐意的接受我的亲热,并回报我一个甜甜的、幸福的笑容。
孩子在校时间内,接触最多的便是其他伙伴。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更胜于老师的教育。因此,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有利于孩子交往的客观环境,为他提供充分交往的机会,以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于是,我在班内开展了“我来帮助你”的活动,鼓励引导大家一起来帮助、关心他。通过此次活动孩子都伸出了援助的小手,他们都争着教他如何穿鞋子、穿衣服,如何进行游戏等等,他一有困难就会有同伴去帮助他„„在共同的游戏学习中,用其他孩子的积极热情去感染他,充分的调动起他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辨别“男孩”、“女孩”的活动中,我先问其他孩子:“你是男孩还是女孩?为什么?”在孩子正确地示范说出后再引导他说说,这时他也能积极地模仿,乐意地学着说话。
4.创设游戏,提高能力。游戏是小王最喜欢的活动,为了他我设计了玩角色游戏,我让他扮演站在店门口的服务生,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重复地和别人打招呼:“你好”、“请进”等。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角色与角色之间要发生联系,而他又没有能力去联系、沟通,这时,我就鼓励其他孩子主动去与他沟通,向他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老师的提示帮助下他也要试着作出简单的回答。有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如争夺玩具等,这时,我就鼓励他动脑筋,想办法,或者提醒他说一句好听的话:“请你„„”,也可鼓励孩子去求助其他老师:“*老师,我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说话的欲望就比较强烈,此时说出来的话语与当前的场合比较吻合,而不再出现乱说话的现象。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参与、指导是很重要的。
每天的区域活动也是他喜欢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他能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内容。在活动中我采取大带小的形式,即能力强的孩子带领他一起参与活动,相互之间要沟通,在活动中会问他喜欢玩什么,还会教他学说玩具的名称,如“娃娃”、“积木”、“皮球”等,让他既玩得开心,又从中得到了练习说话的机会。
5.家校配合,共同进步。
在特殊教育的领域里,不仅需要有教师和专家的参与,而且更需要家长的参与。预见其发展障碍而进行干预,那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对小王进行教育干预的过程中,我与其的家长共同商讨各项教育对策和训练措施,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和特点,在实施教育训练过程中协调一致及时交流,发挥互补作用,逐步矫正孩子的缺陷,促进其早日康复。再说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最了解,最能洞察孩子心理、生理和情绪的变化,最能了解孩子的所缺所长之处,最清楚孩子的现有水平和发展潜力,因此家长与学校老师配合一致,是非常重要的。
四、效果
经过1年的训练,小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能帮助老师做些小事,而且比较乐于这样做,能听从老师的指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乐意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而且还有几个要好的小朋友。能参加集体活动,在晨间活动时乐意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而且会很开心。现在的小王每天清晨来校,他会奔到我身边,让我牵他的手,咪咪地朝我笑。孩子的动作,表情虽然幼稚,但我能感受到他对爱的回应。但是小王的情绪还不是很稳定,还偶尔自闭自己,还需要进行行为矫正和相应的训练。
第二篇:【调查报告】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
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幼儿园经常有特别的孩子,我谈两个特殊个案的教育情况:一个是早期有过脑缺氧病史的孩子,一个是有着自闭症倾向的孩子,【调查报告】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说说我观察到的现象和采取的措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第一例:刘xx,男孩,4周岁,出生时因脑缺氧曾住院治疗一段时间。此前,没上过幼儿园,一直由奶奶看护。动作协调性不太好,眼睛略显呆滞,间或有少量口水流到嘴角。初次送到幼儿园,并没有哭闹。与小朋友交往时语言表达极少,别人玩的时候他喜欢凑过去旁观。活动课时不能安静跟小朋友一起活动,不能倾听老师的指导语,交流起来有些困难。据孩子父亲反映,孩子特别钟爱玩球,有时也会看一些图画本、动画片。这个孩子在幼儿园时,有时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我批评教育那些孩子,情况才有所好转。他上课坐不住,始终跟着我,我有充分的时间和他玩。我翻看一本幼儿画书,他主动凑上来看,我觉得这是交流的好机会。我和他谈起他的奶奶,原来他很愿意和我说的。有了这次经历,我就开始工作了。首先我同他玩踢球、踢塑料圈,他高兴的眉开眼笑。从那以后,我们建立了基本的信任关系。我开始提醒孩子们玩的时候也把他拉上,作业活动时给他机会表现一下,这样他的交往和言语方面开始突飞猛进。孩子的父亲很是激动,在外面逢人就说老师教会了孩子说话,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两个特殊孩子教育案例分析》。第二例:刘xx,女孩,4周岁,据父母讲孩子诊断为自闭症,我们姑且称之为有自闭倾向。她见到老师、小朋友不打招呼,即使在家长提醒后问好或说再见也并不看老师。该幼儿喜欢玩某样东西,就会反复操作,持续3、4个小时也不厌烦(可能时间允许的话还要长)。喜欢爬到窗台上看风景(我害怕极了)。每逢幼儿园离园时间,乘老师不小心出了教室门就往外跑。喜欢玩蹦蹦床、飞机,跳多长时间都不累,在飞机上成站立姿势任由飞机旋转,一点也不晕,怀疑前庭迟钝。喜欢吃的东西,别的东西被人拿走不在乎,吃的东西不行。脾气有点儿躁,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对着镜子发脾气。但她对音乐歌曲敏感,喜欢唱《想唱就唱》。学歌曲时,常常是班里的孩子还在学唱,她已经先学会了。她记住的东西,即使是20种不同的蔬菜名称,也会按照原来的顺序背给你听。这个姑娘是比较特殊的,我首次接触,感觉很棘手。我上网查询,没有什么有效方法;咨询专家,专家告诉我要有长久的耐心。没有办法,我就只能观察。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去骚扰她,抱一下推一下的,她居然正眼看着他们跟他们说些简单的话。我就没有制止,跟上个案例一样,也是发动一些孩子跟她玩。后来的情况很好的,时间不长她就能和4、5个小女孩玩了,而且成了经常性的玩伴。我给她表演唱歌的机会,她也能做的大有进步。但是又过了一段时间,出现反复了。几个小伙伴失去了对她的新鲜感,而她的进步相对于别人又太慢。她开始回到原来那种独来独往的状态中去了。但她喜欢户外活动,我延长活动时间,多提供给她与伙伴交流的机会,以后的情况有所好转。这两个案例都提示我们,师幼之间的信任是第一位的,伙伴关系是孩子发展的最佳环境。特殊的孩子应该到同伴或者年龄小一点的群体中去互动交往,师长根据孩子特点给予一定的帮助,孩子就能在各自的水平上有所进步。但往往是孩子初来乍到时,我们关心的多,等到熟识起来之后,因工作量太大,大家在师生交流、深入观察分析方面就慢慢放松了。看来幼儿园的管理者应该考虑如何把教师从繁复的无益劳动中解放出来,发挥一个教育者的最佳的效能。
第三篇:特殊学生案例分析
对一个特殊学生教育的案例分析
谢晓娜
问题的提出:
上学期,我实习的班级是四年级一班。开学不久的一次写字课上,班上的孩子们都在认真的写字,我在巡视,我发现坐在靠窗户第一排的常鑫阳。我走过去,发现他在玩手里的东西。这引起了我对常鑫阳的注意。随着一天天的与常鑫阳接触,我发现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常鑫阳课上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或在桌面上乱画。写作业时,别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写自己的作业,而常鑫阳在老师给别的孩子指导时,满教室溜达,给别的同学捣乱,拿剪子剪纸玩,自己的作业不写(除非老师眼睛不停地盯着他,他才磨磨蹭蹭地写,好像这作业是为你写的),有时还拿别人的笔、橡皮,送到老师面前,说是在地下捡的,以求得到老师的表扬。课间操时,站在那玩手,拽女孩子的头发,抽别的孩子。课间趁别的孩子不注意打人一下,有一次还把班上的一个孩子的打哭了。别的孩子还手,打疼了他,他就嚎啕,好像他受了天大的委屈。时不常的把吐沫吐到别的学生身上。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向老师告他的状,孩子们也不太喜欢和他玩。
问题的症结:
1、从发育上看,常鑫阳像是幼稚的孩子,活脱脱的像只小猴子。通过多次与家长交谈,得知常鑫阳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2、运动上:上课不专心,小动作多,爱东张西望,写字慢,作业不能有效完成,做事磨蹭效率低,课间操不能完整地做动作。
3、行为上:容易激怒,冲动任性,不遵守纪律,不受约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甚至不顾危险,打架斗殴。
3、思维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别人讲话听不进去,重复动作较多,上课时东张西望,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写字计数常常出错。
4、人格上:胡言乱语,口出脏话,举手打人或随地唾沫。
问题的解决: 通过教师专业化的学习,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验,让我认识到:
1、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及对自己的超越。
学生是社会的人,“社会的人”是相对“生物的人”而言,其最重要的标志是有理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作为“社会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个性和心理境界。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大的精神需求是受到尊重,他们希望与别人、与成年人、与教师平等相处、相互尊重、彼此理解。虽然教师比学生的知识更广博、能力更强、经验更丰富,但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新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坚信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是教育好学生、这是塑造好学生心灵的前提。我在课上、课下加大了对常鑫阳的关注,多问他,看着他写作业。找同学和他玩,带他上厕所。此外,我利用晨检、班会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我们这个班,就像一个大家庭,家中的每个人要相互帮助,相互关心。写作业时,他和你说话,你不要搭理他,这样他就不会再找你聊天了,或者你提醒他赶快写作业。同学间要谦让,要宽容些,从小要学会关爱他人,长大后,才能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此外,与家长密切合作,从家庭、学校两方面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常鑫阳。)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人。教师要研究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经验水平,而不能简单地以自己的思想、感情、认识来要求有看待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认识。“天生其人必有材,天生其材必有用。”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每一个学生都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每个教师应该对学生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能达到的更高水平抱有信心。学生的自主发展并非齐头并进整齐划一,而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现是多方面的。每个人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以同样的方式达到相同的终点。面对差异,在承认和正视的基础上,更为积极的态度是研究差异,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使差异成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反思和讨论:
通过一学期对学生的教育,班上的学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常鑫阳上课专心学习的时间长了,一些不良的习惯有了显著的改观,很少听到常鑫阳的号啕大哭。同学间互相谦让,互相帮助、关心常鑫阳的人多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在对这些孩子的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而这些家长往往认为教师看不起他的孩子,与教师配合方面较欠缺。他们在平时往往较溺爱孩子,与学校的教育常常发生冲突。此外对这些特殊孩子教育的研究、案例较少。
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所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人着想的。如果人不能给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不会给人带来幸福。”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设法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从生活中长出灵气。这就是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的出发点和原则,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如何教育自闭症孩子
如何教育自闭症孩子
由于自闭症的语言发展迟滞,导致其难于沟通与交流,但只要早发现,早干预,对其改善越有帮助。我们先撇开自闭患儿的一些异常举止不说,自闭症患儿同正常儿童一样有学习能力发展上的不足,这些学习能力的不足,通常是阻碍他们学习的最大障碍,也是行为异常的症结所在。那如何去指导训练他们呢?
首先,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
1.调整家庭成员心态
2.舒解家庭的压力
一般家庭在得知孩子为自闭症或是自闭症倾向时,多会造成有形无形的压力,通常焦虑.紧张.无助,甚至埋怨自己或家人,对问题的解决毫无意义,患儿的状况不是父母所造成的,此时更重要的是正确调整心态,视之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更加团结起来一起合作帮助患儿,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3.创造适合患儿的学习环境
指导.训练自闭患儿时,要灵活地创造适合的学习情境,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其次,教学方法与技巧
自闭患儿在学习新的事物时,会抵触正常学习方法,对新事物冷漠,当指导者方法不当时,容易让患儿产生不适应的行为,包括发脾气,无法表达情绪或拒绝时的自我伤害或伤害指导者,如果这些行为出现频繁或强度很大,便会干扰他们的学习与训练,效果也打了一个折扣,怎么办呢?
1.利用患儿喜欢的视觉玩具或依赖的物品作为诱饵,以帮助患儿配合。
2.尽量将指导.训练项目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逐一学习。
3.指导者说话语气要坚定,音亮大而慢,指示内容清楚.简单,不要让他们同时完成两个指令。
4.奖惩要分明,最好即时奖惩。
5.重叠式阶梯型强化。
以下几种对自闭症教育训练时常用的方法:厌恶法.拥抱法.互动法.游戏法.行为法.冷却法等。
最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系统性
自闭症儿童不同于正常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及相应的沟通能力,因此在教材内容上的选择及达到的要求都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由易而难,由简入繁,不断重复,不断强化,以帮助自闭症儿童提升学习能力。在进行指导.训练时,指导者要了解:
1.儿童能否听,先撇开句意或指令的理解不谈,儿童能否听与否可从日常生活中获知或到医院进行听力测评。
2.如果“听”没有问题,儿童发音与否就在于其构音能力的好坏,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的发展有关。因为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声带的运作,及下颚的辅助,舌.头.牙齿.嘴唇之间的配合。因此,感觉动作的训练也是相当重要的,指导者在感觉动作训练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和行为训练,效果佳。
第五篇:“特殊”学生教学案例分析
“特殊”学生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特殊”学生是指在体育课堂中不听话,不服从,活泼、好动的学生。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就会感到头痛,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布置的练习内容他们不遵守,还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有的体育教师就采取体罚或者是变相体罚的方法进行控制,这样做仅仅维持了当时的课堂纪律,并没有让这些“特殊”学生打心眼里 “服”你。开学的第一天,我站在四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我看着新接手的这个班级的学生们,说我会平等地爱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站在第四排的一个小男孩儿,他叫小雷。我发现小雷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身上也不整洁,而且不怎么受大家欢迎。
二、案例过程
一次去体育课途中,小微急匆匆的跑到我的面前略带恐惧地说:“孙老师,小雷在地上捡了一根树枝甩来甩去,都刮到小美的脸上了!”我急忙向排尾望去,看着吊儿郎当的小雷,嘴里叼着一根树枝,手里握着一根长长的干柳枝正毫不顾忌的甩来甩去,我厉声道:“小雷,快把树枝扔了!”小雷看了我一眼,紧忙将树枝藏在身后:“我不!”我一个箭步跑到排尾,用非常严厉的口吻说:“快扔了!树枝是尖锐物品,扎到别人多危险!”小雷依然坚持说:“我不!”我一看硬的不行来软的吧!依然耐心的劝导:“小雷,听老师话,快扔了!你身边这么多同学,你要是扎到别人就不好了!”小雷把树枝紧紧地攥在手中像拿着宝贝一样:“我就不!”我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小雷,你看你拿着树枝甩来甩去,谁敢靠近你和你一起玩啊?”小雷依然坚持:“我和树枝玩!”我心里顿时升起一团烈火,真想上去一把抢下树枝!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冥顽不灵!真是气死我了!我拿出手机打开摄像头对着他说:“你要是不扔掉,我就给你录像了,然后交给班主任,让班主任老师找你妈妈......”“妈妈”两个字还没说完,他像疯了一样冲向我,重重的打了我一拳!这一拳直击我的胸口,也撞掉了我的手机......我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慌了神儿,根本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就这样被一名学生狠狠的打了一拳。
这一拳不仅激起了我的愤怒,也击碎了我作为一名老师的尊严!我举起巴掌真想狠狠地抽过去,替他的爸爸妈妈好好教育教育他!可是手在空中颤抖了两下终究还是没有落下去。我险些逞一时之快用武力教育他,可是为师的责任让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我忍着怒火警告自己我是老师,身正为师,厚德载物,我该怎么面对这个孩子呢?我正思绪万千,其他学生们却围了过来:“老师,你没事吧?”我才晃过神了,刚才到底是怎么了?再看看小雷,眼神闪烁不定,不知所措的样子真是让人既生气又心疼。真不敢想象我要是没控制住情绪扇他一巴掌会是什么结果?这个念头让我打了一个冷战。
哎!我无奈地摇了摇头,用手拉了一下小雷:“孩子,把树枝给老师吧!老师不录视频,也不告诉任何人,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好不好?”小雷惊慌失措的扔了树枝,不敢用眼睛正视我,牙齿咬紧下嘴唇,小拳头还是握得紧紧地。看着这只“愤怒的小鸟”,我联想着他的原生态家庭会是什么样子呢?这样的孩子真的是让人无法喜欢。
下课后,我带着种种疑问去找他班主任老师了解小雷家庭情况,才知道小雷爸爸吸毒、酗酒、家暴,小雷的妈妈跑了,小雷就这样成了问题孩子。我的心里一阵难过,生而不养,这都是什么样的家长啊!难怪小雷听到“妈妈”两个字会激动。我的心里像是压了一块大石头,呼吸都有些困难。作为老师,我们真的很怕面对“特殊孩子”。我们被比喻成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我们被比喻成园丁,修剪祖国的花朵;我们被比喻成石阶,让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学习殿堂;我们被比喻成一条船,载着学生驶向知识的大海;我们被比作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前进的道路;我们被比喻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啊!
三、案例反思
这件突发事件带给我太多的思考。在与“特殊” 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我也看清了自己在教育道路上的不足和缺憾。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不像我们小时候非常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当下社会色彩斑斓,学生接触的事物往往比我们多得多,我们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作为体育老师,我们对待“特殊”学生一定要用爱心去感化和引导他们,只有采取正确、合理的方法,课堂中的“特殊”学生就一定会越来越少。下面我就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与同行们共同学习和探讨。
1.批评教育法
作为体育老师,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课堂上犯错误,一定要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沟通,语气一定要果断、坚定、有威严,对他们进行及时的思想教育。
2.交流谈话法
如果遇到“特殊”学生,我们要在课下和他们进行交流。私下交流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私下里和他们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和探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会学生换位思考,慢慢地和他们成为朋友。
3.人格魅力法
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优秀教师都应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我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特殊”学生,让学生打心眼里 “服”你、崇拜你。
4.运动技能激励法
老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掌握运动技能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精彩的动作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学生分组练习时,教师再及时关注“特殊”学生,给与适当的点拨,让他们感觉到你的 “偏爱”,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运动习惯培养法
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制约他们犯错的又一方法。“特殊”学生往往不愿意受约束,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点要在体育课堂中不断地强调,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习惯,列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们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热身——基本活动——放松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渗透,教会他们懂得运动规律,以防课堂发生伤害事故。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教育的过程是缓缓展开的,如同一颗树一般。教育不是一场战争,不是激烈的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生长。当教育被狭隘化,变成知识碎片的游戏,教育的本质就被忽略了。”教育是不能脱离生活的,恰恰是为了丰富生活,好的教育还应该是有感情的教育。与“特殊学生”的相处之道值得我终生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