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 交流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渝教人〔2012〕63号
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教育工委、教委(教育局),人力社保局,委直属中小学:
现将《重庆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各地区各单位在工作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2年9月24日
重庆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 交流工作指导意见(试行)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水平,激发队伍内在活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重庆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法规政策,现就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人民满意率为宗旨,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完善规范有序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水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利发展,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规划,把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与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步推进;坚持稳妥推进,按照先行试点,总结完善,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确保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稳妥有序;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交流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实际困难,制订完善配套政策,确保交流领导干部和教师立足新岗位、作出新贡献。
三、交流对象和条件 交流对象为我市范围内各级中小学的校级领导干部和教师。交流条件为:
(一)校级领导干部在同一学校任职10年以上,男年龄53周岁以下,女48周岁以下;
(二)教师在同一学校任教9年以上,男年龄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
(三)其他因工作需要或本人志愿申请交流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原则上不作为交流对象:
(一)近6年内已有支教或交流经历,时间累计达到3年及以上的;
(二)妊娠期、哺乳期的;
(三)正在接受审计、纪律审查,涉嫌犯罪,正在被调查或司法程序尚未终结的;
(四)受行政处分期间的;
(五)因身体状况或其他原因不宜交流的。
四、交流范围和方式
本意见所指的交流,原则上在同一区县(自治县)内中小学之间进行。交流方式为:
(一)不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领导干部、教师在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交流,可以将人事关系(含工资关系,下同)保留在原学校。交流期间由原学校根据交流学校提供的绩效考核情况,发放绩效工资。交流期满后,根据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现实表现和工作绩效,予以妥善安排。交流工作时间为:领导干部5年以上,教师3年以上。
(二)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除上述情形外,在交流学校有相应空岗的情况下,其余人员在交流的同时,原则上应将人事关系转入交流的学校。
五、相关规定
(一)同一学校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交流,同一班子每次交流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试点阶段,教师交流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条件成熟时每年控制在专任教师总数的5-10%范围内。每年参加交流的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
(二)受聘为高、中级教师职务岗位的人员,交流到暂无高、中级教师职务岗位的学校,除本人主动申请外,原则上不变动人事关系。
(三)不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人员,在交流学校有相应空岗的情况下,如本人申请,双方学校同意,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后,可以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留在交流学校工作。
(四)新提任校级领导干部原则上要有两个以上学校任职经历。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在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层次岗位聘任时,要有两个以上学校任教经历。在评选特级教师或各级教育教学类荣誉称号时,被评选人应具有累计交流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交流期间的表现,作为其提拔任职、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五)城区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民办学校或到农村支教2年及以上的人员,在评选高一级教师职称时,可免计算机、英语考试。
(六)对符合条件的名师、特级教师,各级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职称较高的人员优先安排交流,鼓励其他人员积极参加交流。
(七)交流期间,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同时确定为“不合格”等次者,一年内不参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分配。
(八)在注重公办学校之间交流工作的同时,统筹考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教师交流工作。
六、工作要求 试点工作从2013年开始,各区县(自治县)党委组织部,教育工委、教委(教育局),人力社保局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备案。试点工作完成后,各区县(自治县)要认真总结,逐步全面推开。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加强对不变动人事关系交流人员交流期间的考核。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可探索建立教育人才资源管理服务机构,为交流工作和交流人员提供服务。各地区各单位要广泛宣传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的政策导向,为顺利推进交流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拒不服从交流决定的人员,要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教师进修学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可参照本意见执行。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9月27日印发
第二篇:张店区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张店区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
(试行)
为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均衡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省内整体素质一流的教师团队,加快教育名城建设步伐,结合我区教育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的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城乡校际交流制度,优化配置教师资源,加快薄弱学校发展步伐,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和谐生态区域教育。
二、工作原则
实施区域内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
——科学合理。遵循义务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创新教师管理模式,有序推进校际教师合理流动。
——公开规范。规范教师校际交流的程序和办法,公开操作,严肃纪律,加强监督,规范运行。
——积极稳妥。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教师校际交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把握工作重点和进度,循序渐进。
——以人为本。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消除教师后顾之忧,引导教师积极支持、主动参与校际交流。
——促进发展。保持和发扬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避免“削峰填谷”,整体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三、工作目标
实施教师校际交流,以年轻校干、骨干教师、超编教师为重点,调整、优化教师配置,使教师数量、学科结构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缩小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分布差距,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四、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内容
1、根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和我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要求,坚持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与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教师调整补充与培训提高相结合,在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含领导职数及人员结构比例)内,组织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提高师资配置效益。
2、交流范围。我区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原则上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进行。教师校际交流应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师校际交流工作机制,逐步扩大教师校际交流范围。
3、交流对象。(1)45岁以下区级以上(含区级)骨干教师。(2)无农村任教经历的教师。(3)职称聘任及评审的相关人员。(4)教研员。(5)年轻校干。
4、交流原则。(1)优秀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2)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交流。(3)职称评审、聘任岗位不足学校向岗位富余学校交流。(4)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每届一般3~5年)的校干的交流。(5)教研员轮岗支教。(6)在同一所学校工作不满6年的教师和任职不满一届的
校长,以及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原则上不参与交流。(7)为保护学校办学特色,学校传统项目、特色课程的领衔校干、教师,经区教育局批准,可不参与校际交流。
5、交流形式。坚持组织选派与教师个人志愿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师校际交流工作。
(1)指导性交流。将应交流教师指标落实到学校,实施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教师交流。
(2)岗位竞聘交流。教育局确定部分中、高级教师岗位,统一组织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岗位竞聘,促进教师校际交流。
(3)校际协作交流。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的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教师协作交流,经区教育局批准后实施。
(4)个人申请交流。符合校际交流条件的在职教师,可自愿申请到异校任教,经学校和区教育局批准后实施交流。
五、工作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师校际交流激励机制
提高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对长期在农村任教、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对积极参与校际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师,在推先评优、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具备中、高级职称资格的教师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可优先聘任中、高级职务;交流到异校中、高级岗位的教师,其在原学校聘任的中、高级职务予以保留。
(二)发挥教师职称评聘导向作用
实施城区学校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区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支)教1年的经历,其中城区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次年具有评审资格的教师,当年应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新获得高一级职称的教师次年去农村交流支教2年。
(三)消除教师后顾之忧
切实解决教师交流中工作、生活等困难,因病、孕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不纳入交流。为参与校际交流的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平台和条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业务潜力。
(四)加强教师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带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提升业务水平。组织实施以农村教师为重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着力抓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和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我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
(二)加大政策宣传
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各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
意义和优化师资配置的政策,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教师校际交流工作,为推进交流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要引导教师更新职业观念、服从大局,自觉参与校际交流。教师校际交流工作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交流方案要向社会和广大教师公开,要加强对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监督,切实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三)完善考核管理
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纳入专项督导评估,建立评估、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不断完善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管理,推动交流工作取得实效,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升。
二○一二年二月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考评指导意见
**镇中小学 教师考评指导意见
(试行)
为加强全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规范办学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参照《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依据省、市、县《实施意见》,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教师考评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综合、多元考评教师的德、能、勤、绩。通过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考评制度,充分发挥考评的规范、导向和激励功能,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评价和奖惩的现象,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尊重规律。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特点。
以德为先,注重实绩。完善考评内容,把师德放在首位,注重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实际表现和贡献。
激励先进,促进发展。鼓励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坚持实事求是、民主公开,科学合理、程序规范,讲求实效、力戒繁琐。
三、考评范围
考评的范围是在中小学教师岗位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含兼做管理工作的教师)。
四、考评内容
考评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履行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职责、完成学校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具体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等四个方面,每项权重不得高于40%。
(一)职业道德:主要考评教师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行为规范,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教师的荣辱观、职业操守和以身作则情况,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方式和责任心,教师的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内容。
(二)职业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内容。
1.教育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能力,组织德育活动的能力,与社区、家长和学生的沟通能力等。
2.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把握和使用教材的能力,运用教学语言、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施课堂教学和组织其他有关教学活动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或选修课、举办讲座等课程开发的能力等。
3.教研能力:主要考评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改革和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等。
4.专业发展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面掌握和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了解和运用教育新理念的能力等。
(三)工作表现:主要考评教师的履职行为,包括工作量、德育工作、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工作等方面内容。
1.工作量:主要考评教师出勤率,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班主任工作及其他管理工作的情况等。
2.德育工作:主要考评教师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情况,履行全员育人职责、关注学生差异的情况等。
3.教学常规:主要考评教师的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情况,包括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辅导学生以及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和参与教学管理等。
4.班级管理工作:主要考评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班级管理、组织班集体和团队活动及关注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等。
(四)工作成效:主要考评教师完成岗位职责的效果,包括育人效果、教学效果和教研效果等方面内容。
1.育人效果:主要考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班风学风和学生进步情况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应作为考评依据之一。
2.教学效果:主要以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生达到基本教育质量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和优秀率为依据。
3.教研效果:主要考评教师参与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情况,教育科研论文发表、获奖情况,科研成果的实践运用情况,以及辅导学生获奖情况等。
五、考评方法
考评应全面、客观、公正地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可采用由多个评价主体参与、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适当听取学生、家长及社区的意见。不断完善考评载体和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反映教师的业绩和贡献。
学校考评工作以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学校为单位组织进行,成立由学校领导、管理干部和教师代表参加的考评委员会,其中教师代表比例不低于60%。
考评工作一般由学校按规定的程序与考核结合进行,也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一)学校领导个人绩效考核由考评领导小组和学校教职工分别考评,总分为100分。其中考评领导小组考评占60%,教职工考评占40%。
(二)专任教师教育教学绩效由学校考评委员会、年级组和学科组及学生考评和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考评委员会评分占60%,其他考评占40%。
(三)学校一般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的工作绩效由考评委员会和教职工考评,总分100分。其中,考评委员会考评占65%,教职工考评占35%。
六、考评等次的确定
考评等次分为称职和不称职两个大的等次。
学校也可根据绩效工资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考评称职的教师,经评选进一步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或更多等次。
校级领导、专任教师、其他行政人员和教辅人员的考核结果和比例,按照现行考核政策执行。考核不称职的人数不占比例。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确定为不职称:职业道德考评达不到基本要求的;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以非法方式表达诉求、干扰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损害学生利益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的;从事有偿家教的;以及其他有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等违规违纪行为的;触犯国家法律的。
七、考评结果的使用
教师考评结果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分岗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并作为教师实施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
对考评为称职的教师,全额发放基础性绩效工资,并视不同等次情况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考评不称职的教师,不发放绩效工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根据评选出的优秀、良好、一般三个或多个等次,合理确定分配等次,向骨干教师和一线教师倾斜,适当拉开分配差距。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可以加大倾斜力度。
教职工考评被评为优秀和称职的可续聘、续任、晋升、评优评先,享受学校优先培养等其他待遇;被评为基本称职的可续聘、续任,不得晋升、评优评先;被评为不称职的,施行半年的考察期,经考察仍然不称职的待岗或转岗。
八、组织实施
教师考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全镇教师队伍建设和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和专业发展。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实施。
各学校要成立教师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指导意见,进一步细化考评指标体系,制订本校具体考评标准和实施办法。要力求科学、合理,真正发挥对教职工的激励、引导作用。教师考评实施方案要充分征求教师的意见并经学校教代会通过。
各学校要切实做好深入细致的教师思想工作,引导教师正确对待考评,以考评促进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要严肃考评工作纪律,杜绝帮派、拉票现象,对工作不负责任,考评失真失实的,实行责任追究。
各中小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的考评办法参照本指导意见制定。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和机制,认真组织考评工作,不断总结和改进,促进我镇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第四篇: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管理办法
区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优化我区中小学领导干部和教师资源配置,提高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水平,激发队伍内在活力,根据《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渝教人〔2012〕63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提高人民满意率为宗旨,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建立完善规范有序的中小学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区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水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有利发展,把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规划,把领导干部及教师交流。
四、交流类别
(一)顺向交流
1.城区学校向城区外学校交流的;
2.距城区较近的学校向较远的学校交流的; 3.向非本校所属且比本校远的村小交流的。
(二)逆向交流
1.本条第(一)项所列情形以外的流动。2.交流到教育系统外的。
(三)组织交流
因机构撤并、回避交流、培养锻炼、人员分流、不适合原岗位工作或因工作需要等,由组织研究决定交流,其中以下对象进行顺向交流。
(1)严重违反师德师风九条禁令或师德师风考核不合格的;(2)受党纪政纪处分不适宜在原单位工作的;(3)违反计划生育查证属实的;(4)当年考核不称职的;
(5)扰乱招、送生秩序,经查证属实的;
(6)经学校考核,未达到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育教学效果较差的。
五、交流方式和管理
(一)不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
领导干部、教师在城区和农村学校之间、公办和民办学校之间交流,可以将人事关系(含工资关系,下同)保留在原学校。交流期间由流入学校负责管理,工作与原学校脱钩,奖励性绩效工资由流入学校进行考核发放,考核由流入学校提供考核材料回原学校参加考核,交流期满后根据交流人员在交流期间的现实表现和工作绩效,予以妥善安排。
(二)变动人事关系的交流
除上述情形外,在交流学校有相应空岗的情况下,其余人员在交流的同时,原则上应将人事关系转入交流的学校。
六、交流程序
(一)干部交流 1.本人申请交流的,填写《重庆市合川区领导干部交流审批表》报区教委组宣科。2.区委组织部、区委教育工委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研究决定。3.按规定办理调动或交流手续。
(二)教师交流
1.本人申请交流的,填报《重庆市合川区教师交流审批表》,经相关单位同意报区教委人事科审核。组织交流中的顺向交流对象不填写此表。2.区委教育工委研究决定。3.按规定办理交流手续。
(三)申请时间
每年7月1日至7月31日止。
七、相关规定
(一)同一学校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交流,同一班子每次交流人数一般不超过班子成员的30%。教师交流比例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每年参加交流的各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
(二)受聘为高、中级教师职务岗位的人员,交流到暂无高、中级教师职务岗位的学校,除本人主动申请外,原则上不变动人事关系。
(三)不变动人事关系的逆向交流人员,在交流学校有相应空岗的情况下,如本人申请,双方学校同意,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后,可以办理人事调动手续,留在交流学校工作。
(四)新提拔担任副校级领导干部的原则上要有两个以上学校任教经历,对不具备两个以上学校任教经历的须异地安排。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在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和参加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层次岗位聘任时,原则上要有两个以上学校任教经历。在评选特级教师或各级教育教学类荣誉称号时,被评选人应具有累计交流3年以上的工作经历或两个以上学校任教经历。交流期间的表现,作为其提拔任职、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五)不变动人事关系顺向交流的待遇
1.按每人每年3000元核算到派出学校参与奖励绩效考核; 2.按每人每年-1000元核算到接收学校参与奖励绩效考核; 3.自愿申请且经组织批准同意顺向交流2年及以上的,在评选高一级教师职称时,可免计算机、英语考试。
第五篇:河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竞争推荐工作指导意见
河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竞争推荐工作指导意见
为规范我市中小学职称评审工作中教师竞争推荐环节标准和程序,切实维护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权益,保障我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平稳开展,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做好职称制度改革工作的要求及我市实际,提出本意见。
一、竞争推荐原则
1.竞争推荐坚持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数量范围内进行,不得进行岗位结构比例和核定岗位数量范围之外、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任职资格推荐。
2.学校原则上在每年第一季度一次性制订竞聘推荐方案,原则上以当年同级人社部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岗位使用申请表的批复为准。按照核准的中、高级岗位设臵总量、等级及其数量组织实施。新增岗位一律不能用于非教师职称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
3.原则上,采取已取得相应职称的低聘教师与拟正常申报职称的两类教师分开竞岗。竞聘的岗位数在取得相应职称的低聘教师与拟正常晋升人员教师的分配为7:3。允许学校适当调整新增空岗分配比例,报经同级人社、教育两主管部门核准执行。
4.竞争推荐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贯彻以人为本和人人皆可成才的科学人才观,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不拘一格选人用人。
5.任职资格竞争推荐,须坚持以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为导向,实行同行专家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择优推荐。
6.拟正常申报职称教师应具备《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中相应级别基本任职条件。
7.实行回避制度,参加竞岗推荐的学校领导不参加集体研究会议。推荐委员会成员与参加竞聘教师有夫妻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的,实行回避。
二、竞争推荐程序
1.各单位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其他各类岗位的聘用,研究制订本单位《中小学教师职称竞聘推荐方案》(以下简称《竞聘推荐方案》),在单位公开征求意见,获全体职工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并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并在单位公布。方案内容应包括:学校岗位设臵、人员聘用(含高职低聘)、岗位空余、拟竞聘岗位及数量、拟推荐申报人数、任职条件、竞聘程序、推荐委员会人员组成等事项;
2.单位将《竞聘推荐方案》和最新核准的《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核定及空岗使用申请表》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报同级人社部门备案后实施;
3.个人报名,范围包括:已评高级或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称待聘用教师,拟申报高级或一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的教师,由个人向学校提出申请,按要求填写并提交《河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申报表》及相关申报评审材料;
4.学校通过教代会推举或广泛征求意见,领导推荐,成立不少于7人的以同行专家和一线教师为主的推荐委员会,由负责教学校长、一线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等组成。推荐委员会应具广泛代表性,其中,一线专任教师(没有兼任行政职务,“双肩挑”人员按非专任教师计算)的人员不少于3人,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不多于3人,除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人员外,其他没有教师职称的人员原则上不作为推荐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当竞岗推荐的教师不能成为推荐委员会组成人员。
5.对“高职低聘”教师,推荐委员会可采取考核或答辩等方式进行竞推,考核评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次的,或受相关处分
的教师,3年内不纳入竞推范围。其中,受处分的,从处分期满后计算3年。
6.对拟正常晋升教师,推荐委员会依据《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标准(试行)》的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推荐意见;
(1)根据《河源市中小学推荐评审量化评价条件指标》(见附件)对拟正常晋升教师进行必备条件指标审查;
(2)对符合必备条件教师,参照《河源市中小学推荐评审量化评价条件指标》进行量化评价指标赋分。
(3)对所有拟正常晋升教师量化评价得分进行排序,并在学科平衡等方面综合考虑竞推。
7.鉴于“高职低聘”教师普遍比正常晋升教师在资历、教学能力等方面具优势,同时考虑到保持内部平衡和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度,建议允许竞岗不成功的“高职低聘”教师仍可与正常晋升教师一并再次竞岗。上述做法由学校在拟定竞聘方案时予以明确。
8.学校推荐委员会推荐人数按照《中小学校教师岗位核定及空岗使用申请表》核准的使用岗位计划数量等额推荐。
9.学校领导班子应召开专门会议,在充分听取推荐委员会意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确定推荐人员,并做好会议记录备查,可避免实名记录。同意推荐人数应小于或等于空缺岗位数量。
10.学校要对确定的推荐人员名单及申报材料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个工作日;
11.公布推荐结果。对通过的拟竞聘人员办理聘用手续,对拟推荐申报人员按要求报送评审材料到教育主管部门。
12.单位规模小、人员少的,可按照上述基本程序,可通过整合,统筹组织竞争推荐。
三、竞争推荐监督管理
1.中小学教师竞争推荐是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要增强工作透明度,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保证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和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竞争推荐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2.各级人社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人,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指导、监督,按要求及时对推荐结果进行审核认定。
3.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竞聘上岗工作的组织和指导,认真做好竞争推荐的组织实施工作。
4.专业技术人员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时,凡有填报假材料,提供假数据、假成绩、假论文、假成果、假获奖证明或伪造学历、任职年限等情况之一的,取消其资格;已骗取了专业技术资格的,由审核部门予以取消,已被聘任(任命)职务的,还要由聘任(任命)单位领导予以解聘(撤消);自查实之月起未满五年的不准其再申报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至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或警告至撤职的行政处分。
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负责人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至撤销职务的党纪处分或政纪处分和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方面的处理,或警告至撤职的行政处分。对不该评聘而被评聘的专业技术职务,一律予以取消。
(1)违反推荐标准、程序及有关规定,擅自制定“土政策”、“土章程”的,以及没有在规定时间完成程序或材料上报的,造成不良后果的;
(2)有关组织和个人为专业技术人员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提供假证明材料的,私自更改评议推荐意见或结果者;
(3)评委违反有关规定和评审纪律,搞不正当活动,造成不良后果的。
6.本意见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其他有关专业技术岗位聘用的规定与本意见不一致的,按本意见执行。
年10月14日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