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3:2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第一篇: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众所周知,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又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同年6月教育部又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纲要)》的通知。纲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性文件,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第八次大规模基础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并正式进入实施阶段。此次课程改革意义深远、任务复杂艰巨,整个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制的建立等一系列内容,课改的目的是构建符合我国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再次把教师推到了改革的核心舞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教师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制约课改的关键因素之一。无疑,作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支持是推进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着课改实施的走向与效果。

这场改革同样给广大化学教师,特别是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01年到2003年,随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相继出台,我国基础化学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课程改革时代。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广大中学化学工作者以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个纬度强化了对学生在学习技能和方法、科学探究、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在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职能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深刻变化,教师们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调适与转变,不少教师正由教学的控制者、教授者逐渐转变为参与者、引导者,而学生也开始从单一被动接受学习逐渐发展为伴有师生设计共享的共同学习。

一、目前在化学教师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几年来化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但是,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素养和专业化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这里本人想从我们学校曾经做过的一次调查说起——2008年8月为完成省教育学院“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的课题,我们学校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在我校服务区所属的三县10多所初中的学校进行了调研。问卷涉及到“学校师资配备情况的调查”和“关于新课改下教师素质及专业化发展”两项,化学学科的问卷由所在学校领导和化学学科任课教师共同完成。调查结果及我们能观察到的一些现象,我们感觉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特别是造成教师专业化水平现状的原因和由此带来长久隐患特别令人揪心,现将其中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提出来做个分析,并和大家一起进行研讨对策。

1.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年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基层专业教师学历“达标”的背后难掩水平学力低下的尴尬。

从本次调查统计来看,被调查的初中化学教师的年龄结构,50以上约占20%(其中有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已不在上课),35—49之间约占61%,35岁以下占19%,其中不在编的约占8%;从职称分布来看,高级职称占约30%(主要是在50岁以上年龄段),中级占约60%,初级占10%。显然,教师的年龄梯队和职称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是在98年前后正值我省初中生入学的高峰期,一些学校存在严重的缺编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各个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得不把一些“能用”的师资全部调动起来。电大师资班、各个进修学校的师资班以及其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都一拥而进入学校,同时,为缓解用人压力,初中教师被调进高中,小学教师进了初中,代课教师,民办教师则进小学。当然化学学科也不例外,一些学历不达标,专业不对口的老师就在此时被调剂到化学教育的岗位上。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当时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但留下的后遗症却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也未消除。表面上看,后来教师学历“不合格”,专业“不达标”的问题在近年来已经通过各种进修和培训“基本解决”,但是学历指标“过关”并不能掩盖高学历下低学力的事实。这里有这样的一个调查数据,在教师的专业和学历上我们在调查中专门设计了职前和职后两项指标。从统计数字看职前化学专业占68%,非化学专业占32%;其中本科约占15%,专科占50%,中专约占35%;职后化学专业以上占86%(含教育硕士),非化学专业占14%;其中本科达到约90%,专科占10%。从专业和学历的比例上来看化学教师对学历提高的热情很高,提升的速度很快,这对于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的累积、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近几年化学教育的质量的逐年下降却表明教师的专业素养整体上的确在走“下坡路”。同时,由于近几年初中生入学率不断下降,初中教师整体超编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了。一些教师年龄偏大,职称却较高,占着职称的指标,使中青年教师只能排队等候;这些教师占着编制又没办法调剂更好的本专业本科以上的毕业生进来,因此好多学校几年都没有补充新教师了。这种现象严重地阻碍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进程。

2.农村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高层次“进修”大面积“培训”的背后有着专业素养提升的广泛质疑。

在调查中我们还设计了有关什么是教师的专业化以及化学教师如何应对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答案基本是不全面的,对后者的回答都很草率,有些并且是茫然的。这就说明许多教师对教师的专业化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存在看法和做法上的不足。

有关教师专业化的论述很多,归纳起来,所谓的教师的专业化就是指教师职业争取成为专业而持续不断努力的过程,它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其核心内涵有四个方面。第一,教师教师要有较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一步说教师要系统、扎实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清楚本学科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以及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要求,明确专业发展的需要。第二,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这方面无需多言。第三,要经过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也就是说教师要掌握育人的基础知识,能灵活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哲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原理。在能力方面,教师要有进行高水平教学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技能,能将教材中的知识成功地转化为教学程序,并通过最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教师还应有开展教育和教学研究的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提出实践中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研究。第四,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也就要求教师要能够既“教书”又“育人”,努力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热爱学习,热爱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

我们以为,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是教师新时期驾驭新课程的立足之本。新课程在内容上呈现出相当多的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以及化学在社会上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相关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的化学教师必须深入钻研,不断学习,不仅仅要熟悉、了解、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而且必须熟悉、了解、掌握化学前沿及相关边缘学科的科学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的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师本身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提高的需要。不单纯的是学历进修和学科的转换的教师要这样做,对已经取得化学合格学历的教师也同样要求这样做。但是,近年来由于受到教育市场化、教育拜金主义以及个人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到学历进修(包括本科函授学习、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班、国内访问学者)以及各类长短期培训都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并且在一些地方表现得还非常突出,大有蔓延之可能。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进修培训的主管部门在进修培训管理上存在很大的缺陷。教学设计流于形式,教学管理松散,没有合适的纪律对学员进行约束。课程设置老化,理论脱离实际较多。执教教师多是刚毕业的毕业生,或者是闲置二线教师,大多为兼课教师,或因课务繁重,难以认真备课,导致受训学员感到学习枯燥乏味,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不脱产的长期进修由于多数是中青年化学教师,家务负担和经济负担沉重,所学课程门类繁多,再加在工作岗位上工作量很大,根本没时间看书学习;在短期培训中大多老师只有在职称评定需要继续教育学时时才不得不参加,再加上一些主管部门好做表面文章,一些培训单位只讲“感情”对教师学习表示“理解”,就出现了以形式代替实质,以文凭代替水平,以学历代替学问和才能。这样出现“上课没人在,考试有人代,证书拿到手,工资长上来“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教师素质的下降除了与教师学习培训低成效有关外,从本质上说还与师范院校生源素质的急剧下降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地方保护”息息相关。近年来一些学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顾中学化学教师的现状,盲目的扩招,一些地方政府考虑地方财政哪怕是缺少专业化学教师的地方也尽量压缩教师编制甚至不给教师编制,这样使得教师的需求量逐年降低。这样的就业环境直接影响到报考师范学生的质量,我们可以看到,好学生报考师范类专业逐年下降,特别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招收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对所开设的课程大多难以消化,教学双方都难以打起精神,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再者,本科四年,其实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因为最后一年大多数学生要为自己找工作而忙碌,哪有心思安心上课呢,学校由于受到“大气候”的影响,也只能是听之任之,出于同情自然会“网开一面”。另外,我们知道,毕业前的见习和实习是师范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用心

爱心

专心

但这种“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基本上变得“荡然无存”,最终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具备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素养。所以这里我强烈建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要充分了解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职前培养、就业、职后进修等各方面各个环节的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提出主导性的意见,并采取必要的可行的措施,有效避免上述事件的发生。

3.农村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堪忧,在学校实验设备齐全的表象下化学教育距离学科教学规律却渐行渐远。

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和实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内容,离开了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来谈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都是一纸空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作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学习和研究化学就必须进行化学实验。学习化学的过程也是通过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的过程,只有运用化学实验的手段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化学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而且,现在的化学实验已经渗透到化学学习的全过程,已从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成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用以创造情景,探索知识的重要手段,成为基本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没有扎实的化学实验基本功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和不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由此带来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感觉农村化学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下面是有关化学实验调查方面的一些数据:在初中各类化学实验的开设方面,演示实验全做的约占50%,学生实验开设率为12%,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和家庭实验的占5%,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和实践活动的11%。这些数据说明什么呢?说明一些农村中学确实存在着化学实验条件差,存在着缺少实验药品和仪器的现象,但是更说明基层学校对实验演示、实验教学的不重视。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了改变学校实验设备落后状况已经先后由省市统一配置并将许多化学药品和仪器分配到了各所中学,而且是按标准配置的。但在基层,摆在实验室中的药品以及近乎现代化的实验设备却成为“摆设”,成了专门为迎接上级检查和参观的“展览品”。再加上任科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以及中考不做实验学生仍能得好分的影响,于是课堂中黑板上老师“讲”实验,课后学生“背”实验的现象也就十分普遍了,即便是在一些条件更好的县城中学、重点高中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这样做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国中学生在国际化学竞赛中,基础理论比较好,而实验动手能力、实验综合能力差,设计无创新性的原因了。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忽视了化学实验基本功和实验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不单纯是学不好化学的问题,它还有可能破坏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将学生创造力以及一切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学风扼杀在中学阶段!

笔者以为,基层教学对实验的不重视还要归咎于近年来化学教师的实验基本功的大幅下降。在2009年11月省高师化学协作组在徐州高等师范学校举行全省师范系统化学教师实验技能大赛,实验内容选择了涉及实验基本功比较多的“溶液的配置和酸碱溶液的测定”,比赛根据实验内容设计了20个得分点,参赛教师共15人,最后统计结果:正确操作完成90%的2用心

爱心

专心

人,完成80%的4人,完成70%的7人,完成60%及以下的2人。这个实验涉及的实验操作应该说是一个中等学校化学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师范学校没有升学压力,实验条件相对比中学好,对老师的实验要求相对也比较高,结果也就如此,试想如果在中学开展这项活动其结果会怎样。

另一个有说服力的事例是对最近几年新毕业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竞聘测试。2007年夏,邳州一所私立中学计划招聘中学化学教师4名,由于学校条件比较优越,报名人数达21人,其中在职教师13人,新毕业生8人。招聘考试选择了文考、实验设计、上课三个环节。文考的试卷为06年某省的化学高考模拟试题,去掉了一个难题,最终统计发现应届毕业生文考超过60分的仅有2人,实验设计只有3人进入前10名,上课只有一人进入前15名。从上课上来看,新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滞后是可以原谅的,但是前两项还是反映出不少的问题,这与目前的师范院校的学习导向和学习“大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是教育实践的直接承受者和教育改革的实践者,一切教育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教育专业化的发展直接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只有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才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作为新课改中的化学教师怎么样才能适应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呢?下面简单的点个人的看法。

1.在思想上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首先教师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从思想上彻底祛除应试教育各种不良习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学生的终生发展。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上要有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摈弃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方法的传统观念,从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发挥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使每一个学生 在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道德观念、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等得到全面的提升。做一个化学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实践者和同行者。真正的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具有合格的学历和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和发展去适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新课程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的应用。从而也对广大化学教师的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师除了必须掌握化学所涉及的经典的化学知识外,还要熟悉和了解化学前沿和化学边缘甚至相邻学科的知识,并要掌握化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取得国家规定的合格的学历要求。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对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化学教师还必须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本信念。

3.不断的改变教学方式,由教师的单项传授,向师生合作互动式发展。

过去在教学方式上考虑过多的是教师如何教,现在教师应重点考虑研究学生如何学,就是要淡化教师的主体性,注重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当

用心

爱心

专心

务之急。解决几个转变:即由接受性向探究式转变;由讲解式向讨论式转变;由个体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齐步走”、“一刀切”向个性化发展。从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努力提高驾驭现代化学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充分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及学习风格,研究学生知识基础和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教学设计、研究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问题,改善化学教学策略,真正实现自主化学习、愉快学习。

4.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与研究,用“反思”作助推剂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教学实践和反思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已有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的专业实践活动,用反思的手段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常识、教学行为、活动决策等进行不断的进行审视和分析。著名的心理学家说过“实践+反思=成长”因此我们必须很好的使用这个武器,利用学习札记,论文、课题研究、教学案例、教学日志、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形式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即使更新、修订、充实、完善教学方案和调空教学过程以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反思实践来更新我们的教学思想和观念,优化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的发展。

5.进一步构建良好的管理体制,维护化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和其他学科一样,具有合格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队伍的培养离不开健全的机制。首先要严格化学教师的准入制度,保证教师的专业化、标准化、正规化。要保持化学教师队伍的相对平衡,促进化学教育教学和化学教师的专业化的和谐发展。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地位,在许可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落实教师就业岗位,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创造条件进一步落实师范生免费制度,使文化基础好的学生主动报考师范,从根本上提高解决教师师资的质量问题。

要进一步健全化学教师的进修、培训及其他方面再教育的机制。强化化学教师的职前教育、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加强职后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衔接。教育主管部门和培训单位应加强各类进修、培训的管理制度,改变目前的不良倾向,把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从而发挥培训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真正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举办课堂教学大讲赛、说课评比和优秀论文评比,以及组织教师参加教学设计、实验操作,课件制作等基本功比赛,从而锤炼教学新手,培养青年教师,发现骨干教师,要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级“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培训”,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专业素质,要大力宣传和推广骨干教师的先进经验,充分利用他们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整个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

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地方和校内现有的课程资源,建立以校为本的教育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当按照教师专业化的标准,制定并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的教师能力考核方案,把教师能力的训练纳入到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创造资源共享、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学习型学校,真正使化学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化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过程。

用心

爱心

专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一个终身发展的职业,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随着教师从需求满足到质量上的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必将给教育事业带来明媚的春天。

用心

爱心专心

第二篇: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策略

摘要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在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获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师专业化

发展策略

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并受到许多

国家的重视,也成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

一、教师专业化的涵义及特征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一)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

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如果离开了人性而单独强调德性,人就成了仅有躯壳没有人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的道德标本。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教师应首先教学生做人,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教师应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和诗意,从而发挥着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

其次,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这种亲近社会的素质就是用向善的心态看待社会,教育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建设社会、亲近社会、有利社会,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否定社会、抱怨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

再次,教师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具备做人的思想底色。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说,它可为各个学科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教师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同时,还应具备辩证的思维。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就能一分为二,能用现代哲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新课改的种种现象,正确应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

此外,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考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以发挥自己的潜质。而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所在。

(二)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的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三)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新课改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1)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选择(如教材不仅指课本,也包括音像制品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积累的意识等等。(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3)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事变的能力。(4)具有教学机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练发挥语言(特别是肢体语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教师是持续发展的个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在多阶段、多形式下完成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的提出打破了人们历来把职业从业能力看作是个人生活中特定时期职业行为的静态的观点,明确指出人的职业从业能力是人一生中一系列连续性的行为过程,职业培训应是一个系统地贯穿人的一生的动态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职后培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课程的改革表明,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课改所倡导的科学的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岗位实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的重要基础。

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实践

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岗位实践中逐步完善的。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会自发地把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重心和出发点放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实践上。教师专业发展的岗位实践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换句话说,课堂教学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过程,是形成教学技艺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及不断超越自我的主要舞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能看到,有些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凭直觉进行,靠经验把握的。这种事实让很多教师处在一个两难的境地。为此,教

师应在平凡的岗位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

现代教育技术背景下教师岗位实践能力应包含三部分:一是对教学内容进

行科学处理的能力。把教学内容,甚至是动态的知识结构网络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生动鲜活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教学;二是教师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制作、运用教学课件乃至开发教育软件系统的能力

;三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广大教师应身体力行积极投身于教学岗位实践,不断提升教育教

学能力。尤其是基础教育,在实施新课程的进程中,需要广大教师迅速提高教育

教学技能,尽快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岗位实践。岗位实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职后培养的重要基础。

(三)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的重要保证。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再把单纯的知识传递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将自己视为知识的来源和权威,要用理论学习来提升专业化水平。终身学习成为促进职后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

从“教学相长”到“终身学习”的历程,是教师个体成为教学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不断超越自我的必由之路。终身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成为教师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毕生追求。

(四)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的重要环节。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大多都是单纯传授知识型的“教书匠”,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既能体现教师专业的自主性,又能不断促进教书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育人风格,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教师的课题研究与教育专家的教育研究活动所体现的教育研究能力有所不同。教师的研究活动是紧密联系教师岗位的实践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能力体现。

(五)系统进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职后培养的重要形式。

系统进修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性投入。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的政策支持力度并逐步改善教师待遇,我国专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尽管我国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较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

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上有不少差距。具体来说,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特别是教育研究能力明显不足。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带给我们崭新的感悟: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大制约点是教师的专业水平。而传统的在职培训、学历达标等继续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一挑战的需求。为此,系统进修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的重要形式。

总之,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也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块主阵地,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在教师主观个体对职业素养进一步提升的诉求下,辅之以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的培训,两者形成合力,共同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王雁

王学兰

合作平等共生——谈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实践体会

天津教育

2015年第6期

[2]钟智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构建

教师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3]郑友训

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与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辽宁教育研究

2003年第8期.作者简介:安宁实验石江学校

陈月

***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和进步。也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和进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获取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教育改革、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和进步,也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和进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获取持续发展。但调查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教师对事业心、自信心、自豪感、进取心”诸项的自我评价均较低,各项的赞成度均低于20%,持否定态度。在调查访谈中获知,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心理压抑.压力较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70%的被调查对象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可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状况不容乐观,与新课程改革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专业素质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欠缺或教育教学观念、方

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欠缺,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归因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专业责任感不强,“自我更新”的意识淡薄。一是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与更新;二是不善于或不主动积极地积累大量的专业案例知识和可供借鉴、反思的实践案例;三是策略性知识欠缺。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能够灵活运用原理规则,不能高效地整合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四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学科教师,不具备相当水平的当代科学和人文基本知识。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很有必要。

2.教师的常规性的技能基本过关。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实行。而特殊的技能,尤其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能力及多媒体的运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则明显不足。

二、教师的专业态度有待提升

专业态度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和判断。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

1.专业信念上。教师的专业信念淡漠,相当一部分教师大都不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构建。对教育教学没有或很少提出过自己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观点与看法,对诸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随波逐流,即不作自我选择、认可与确信。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部分教师缺乏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的意识和勇气。很少有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

2.专业情操上。教师的专业情操弱化,由于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效应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教师地位事实上的偏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丧失了光荣感、自豪感和事业心,责任感和义务感也相应降低。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中学教师队伍素质从源头上衰减。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相对较少,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从教,存在“三流考生上师范”和部分师范院校优秀生源不愿做教师的现状。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的社会压力,在师资的引进和培育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而对于副课教师师资建设不力的局面或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部分城镇学校仍存在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3.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务实的态度,得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主课、应考科目教师骨干培育,如鼓励深造、外出学习、参与高一级教师培训、晋级评优时的倾斜等。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以此拉动了这些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地,中学副课教师特别是音体美、政史地教师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四,评价方式有待转变

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与奖惩挂钩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一般是依据预定的条文,统一对教师进行检查、评估、打分,再按照分数高低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对被评教师区分优劣、分出等级。并做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惩处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面向过去的,只强调学校当前目标的实现。着眼于教师个人过去的局部的工作表现;在评价组织上,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师,也不能

面向全体教师。不具备发展性,它忽视了教师自我创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5.[2]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 理论与实务[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6.[3]王艳玲.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的核心理念[J].全球教育 展望,2008,(10).[4]吴亮奎.课程意识觉醒与教师的专业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8,

第四篇: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人职业能力的成长和进步.也指促进教师职业能力成长和进步的一系列活动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教师得以更新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水平、获取持续发展。但调查数据显示。从总体上看。教师对。事业心、自信心、自豪感、进取心”诸项的自我评价均较低,各项的赞成度均低于20%,持否定态度。在调查访谈中获知。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心理压抑.压力较大;近4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超过70%的被调查对象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可见.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状况不容乐观。与新课程改革还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

一、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加强

专业素质是教师进行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目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于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欠缺或教育教学观念、方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

1.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欠缺,不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主要归因于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专业责任感不强.“自我更新”的意识淡薄。一是原理规则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与更新;二是不善于或不主动积极地积累大量的专业案例知识和可供借鉴、反思的实践案例;三是策略性知识欠缺。即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不能够灵活运用原理规则.不能高效地整合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四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学科教师.不具备相当水平的当代科学和人文基本知识。新课程倡导综合实践活动。这必然要求教师形成跨学科的知识结构。新课程还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因此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也很有必要。

2.教师的常规性的技能基本过关。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活动顺利实行。而特殊的技能,尤其是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和实施新课程教学评价的能力及多媒体的运用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实施综合课程的能力、科研能力、反思能力等则明显不足。

二、教师的专业态度有待提升

专业态度是基于对所从事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和判断.主要包括专业信念、专业情操和专业自我。

1.专业信念上.教师的专业信念淡漠。相当一部分教师大都不注重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的构建。对教育教学没有或很少提出过自己的较为系统和理性的观点与看法.对诸多的教育教学观念或理念随波逐流,即不作自我选择、认可与确信。围绕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部分教师缺乏摒弃传统观念中与新课程精神不相符的东西的意识和勇气.很少有人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重新构建自己的专业信念体系。

2.专业情操上。教师的专业情操弱化。由于社会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在应试教育的效应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教师地位事实上的偏低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丧失了光荣感、自豪感和事业心.责任感和义务感也相应降低。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中学教师队伍素质从源头上衰减。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专业的相对较少;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愿从教。存在“三流考生上师范”和部分师范院校优秀生源不愿做教师的现状。

2.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迫于“应试教育”的社会压力.在师资的引进和培育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而对于副课教师师资建设不力的局面或视而不见,或漠然处之。部分城镇学校仍存在兼职教师和非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3.在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上.以务实的态度.得力的措施积极推进主课、应考科目教师骨干培育,如鼓励深造、外出学习、参与高一级教师培训、晋级评优时的倾斜等。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学科带头人。以此拉动了这些学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相反地.中学副课教师特别是音体美、政史地教师却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四,评价方式有待转变

传统教师评价主要是与奖惩挂钩的一种终结性评价。一般是依据预定的条文.统一对教师进行检查、评估、打分,再按照分数高低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对被评教师区分优劣、分出等级.并做出解聘、降级、晋级、加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往往把评价作为奖励、表扬或惩处教师的一种手段,它是面向过去的.只强调学校当前目标的实现。着眼于教师个人过去的局部的工作表现;

在评价组织上。往往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不能全面地评价教师,也不能面向全体教师。不具备发展性:它忽视了教师自我创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江苏省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 刘宗慧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就新课改中出现的一些教学误区,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教学。

关键词:新课改 实施 实验教学

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态度、情感、方法等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但是由于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理解有失偏颇,或者过于追求形式多样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方面走进了一些教学误区,对新课改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魅力所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实验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手段,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永远是化学教学的主旋律。下面我就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化学实验教学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重视基础知识传授,不能忽视技能训练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纯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上来,旧的化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思想,改变以往只重讲授,轻视基本技能训练的倾向,纠正为了应付中考用讲实验、背实验代替实验基本操作的错误做法。依照新课标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纠正一些学生不爱动手、喜欢背实验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二、重视小组合作形式,不能忽视个体发展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实施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很多教师都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下功夫,却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在几乎所有的化学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这就是当前课堂上最流行的“小组讨论交流风”,在相当多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形”而无其“实”。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比起个体学习来说,可以达到更有效的学习效果,尤其在实验探究方面,合作的集体成员可以互相配合、切磋寻找更有效的实验方案,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施自己的方案。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较好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多余的人”,坐在那里静听甚至无所事事,常此以往部分学生就形成了依赖心里,认为“反正我们组有某某同学,即使我不动手,实验操作照样能完成”,这将导致大部分学生的个体发展被忽视了。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因此这是失败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标》指出,自主性学习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在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要帮助大多数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进行实验准备,自拟实验步骤,搞清实验原理,独立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实验观察任务,独立处理实验数据,独立分析推证实验结果,独立想办法解决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一过程,就是要让学生不停地动手、动脑,以此激活他们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创造性,全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个体发展。

三、重视电化教学手段,不能忽视传统教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一般教学手段不好表现的内容开发为课件,课件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和录像。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大有好处,但是不考虑教学实际、不管什么内容都一味地追求现代化教学手段这种形式,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在平时的教学中化学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在准备实验上,因此很多教师就放弃了实验教学,以课件取而代之。殊不知每周有十几节课的化学教师,既要备课、又要批改作业,根本没有过多的时间做出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只能做出质量不过关的或从网上下载的与课堂内容不是很相符的课 2 件。对于实验教学,绝不能盲目地使用课件,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与学科的特点,适当地选用多媒体教学,但绝不能忽视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部分内容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把本部分内容做成课件,插入稀有气体的用途等视频,把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了,会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氧气的化学性质”时,有的老师怕麻烦不做实验,而用课件代替,这样做只满足了学生的视觉感受,很快就会忘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但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铁丝、木炭、硫、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演示一遍,燃烧的现象同时刺激了学生的眼、耳、鼻等多种感官,他们的记忆将非常深刻,甚至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因此我们一线的化学教师在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时绝不能忽视传统教法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重视演示实验教学,不能忽视分组实验

化学世界丰富多彩,而化学实验则是展示化学世界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学生来说,化学演示实验是最具魅力、最有活力的学习对象。根据初中学生特点,课堂教学中的化学演示实验,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化学演示实验还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教师掌握好使用演示实验的技巧,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例如:刚上化学绪言课时,由于教材信息量较大,对于本节课,教师如按教材教学,可能会给初学化学的学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不妨做一些有趣的演示实验,如“烧不坏的手帕”、“白纸开红花”、“清水变牛奶”等实验,这些演示实验中,色态万千、变化无穷的实验现象,以及蕴含于其中深邃而简明的规律,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就是“在观察了许多演示实验后形成的。许多人多年之后,还会清晰地记起自己第一次上化学课时教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这就足以说明演示实验的重要作用。

演示实验固然有重要的作用,但也绝不能忽视分组实验的价值。演示实验毕竟是教师演、学生看,满足不了学生想亲自动手的欲望。因此,化学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的同时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忽视了分组实验。我们不但要做好教科书中安排的分组实验,还可以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 3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更能体现新课改精神。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轻视分组实验,甚至于有些教师直接取消分组实验,把分组实验改成讲实验、背实验,这样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实验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分组实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学生实验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思考进行实验的全程性探究,可以达到实验的目的。总之,学生的分组实验能以其生动的直观性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特殊爱好。

五、重视课堂实验教学,不能忽视课外实验

《新课标》要求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这一点应反映在化学教学的全部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不仅仅是停留在课堂上,课堂实验教学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但是有些同学不能满足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演示实验现象及亲自动手操作的为数不多的分组实验。所以化学教师在搞好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绝不能忽视课外实验活动。

教学实践表明,课外实验的引入是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超越的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因此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势在必行。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的很好方式,兴趣小组活动主要以做趣味化学实验、化学小魔术、小游戏、制作实验教具、组织参观、进行社开展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尽量发挥学生的特长,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鼓励他们敢于提出新的问题,并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方案。比如:让学生在家中自制无壳鸡蛋、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肥皂的乳化功能实验、用植物的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等活动,所有这些活动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也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要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以上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主要是某些教师片面地理解了新课改的要求,过分注重形式的新颖和丰富,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盲目地进行教学改革。因此,我们在新课改中一定要找到新课改的根本主旨,领会它的真正内涵,结合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实际规律,探索在教学中具有真正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灵活而创造性地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下载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化学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探索 广东省汕头市第四中学李瑶珊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凸显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紧迫性,也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背景。教师在教育......

    高中化学论文:苏北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

    苏北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 长期在教研室工作的我,总认为只要多搞几次活动,多搞几次检查,教师的教学水平一定能有所提高,对教师目前的工作状态、工作情况真是很不了解。2......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化学新课改下的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极为重视实验教学,将化学实验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实验在地位、功能、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

    [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论文加强教研组建设促教师专业化发展戬浜学校杨美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在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无疑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

    浅谈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浅谈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化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它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和进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走向。 教师的专......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化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复杂的教育和心理变化过程,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根据教......

    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五篇

    浅论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教师专业化成长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重新发现教师,重视教师的专业成长应该成为农村教育的时代特征。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来引领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

    新课改背景下幼儿园教学管理探讨论文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民众的教育程度。目前,各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已经相继开展了紧锣密鼓的新课改工作,幼儿园教育自然也不例外。一、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