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

时间:2019-05-12 14:5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

第一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

(肖欣欣 2013200212)

摘要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村教师个人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为此,国家从提升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出发,相继颁布了“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等政策。通过对这些政策的梳理与分析可知,当前既有政策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对其不断改进,另外也要创新培训方式,以提升培训的效率,加快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农村教师队伍;政策;实践困境;出路

我国农村教育,是整个基础教育的“短板”,而农村教师队伍则是“短板”中的“短板”,为解决农村教师队伍问题,我国没有少花工夫,包括推出免费师范生政策、实行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等等。[1]国家颁布的这些向农村教育倾向的政策,对于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这些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政策的特点及联系情况怎样,政策的实践困境有哪些以及出路在哪,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在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以下笔者将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以期从理性上把握现有政策。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农村教师个人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要建设的农村教师队伍,其人员构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外部引进的方式招募而来的本身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提升了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从内在方面出发,通过在职培训的方式提升现有农村教师的水平。在城乡教育环境差别较大的情况下,要想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则须通过颁布一系列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增强农村教师岗位的吸引力,唯有在外部激励措施的刺激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农村发展。如果说单纯通过提高待遇的方式这一物质保障就可以把人才吸引到农村,那么要使这些人“愿意留”并且长期留在农村,则还要通过改善农村教师岗位的聘任机制使农村教师更容易晋升与发展才行。另外要想推动农村教师队伍的不断发展,还需继续完善培训政策,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培训的质量。

为了使优秀人才“愿意去”农村任教,国家推出“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免费师范生政策”、“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项目”等政策。为了使人才“愿意留”在农村,使人才“留守”而不是“流失”,国家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改革”、“农村学校编制改革”等以改善现有教育条件为主的教师政策。此外,为了提升现有农村教师的水平,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系列培训计划”。

一、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列举

1.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通知》规定:“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2]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修订。第31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3]

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强调,“依法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提高教师地位,吸引和鼓励各类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4] 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法规有效地保障了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待遇得以落实,这就解决了优秀人才进入农村的后顾之忧。而对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原有工资基础上进行的额外补贴政策,则大大调动了人们去农村任教的积极性,从而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

2.农村特岗教师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计划用 5 年的时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标志“特岗计划”政策正式启动。“特岗计划”政策是在中央、地方事权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5]2009年、2010年、2011年继续实施“特岗计划”,并将实施范围扩大到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旨在通过政策保障吸引一定数量高质量的毕业生赴农村任教,以此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水平,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事实证明,这一计划实施以来,先后为农村地区补充了大批高素质农村教师,改善了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结构及学历结构,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

3.免费师范生政策

2007年3月5日, 温家宝总理向全国人大作《政府工作报告》庄严宣布: “今年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要“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 要“鼓励更多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随之, “师范生免费教育”成为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六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要通过部属师范大学的试点,积累经验,建立制度,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农村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2007年9月,12000多名免费师范生走入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的校门,标志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正式启动。

“免费师范生政策”实施以后,可以通过与优秀师范生签定协议、规定服务年限、提高工作待遇等措施,稳定、优化农村师资队伍,使农村孩子接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 使各地区教育实现均衡发展。[6]

4.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

2006年2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强调,“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以及参评优秀教师和特级教师应有到农村任一年以上的经历”,要求“积极做好大中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工作;认真组织县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7] 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是当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结对子”“手拉手”等支援形式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5.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

自2004年起,国家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主要通过实行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农村学校任教。

2010年,教育部决定进一步扩大“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规模,并与“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结合实施。对于符合一定条件的优秀特岗教师,可以推荐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此项政策的出台,对于特岗教师来说是一次良好的发展契机,它使更多的特岗教师看到了进取与升任的希望。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出台,主要目的是为县镇及以下农村学校培养具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骨干教师,以提高农村教师学历水平和整体素质。计划实施至今,已为农村培养了成千上万的骨干教师,这大大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水平。

6.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项目

主要包括200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计划)”, 2006年共青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

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一方面缓解了社会的就业压力,同时高校毕业生的到来可以为农村的教育带来一定活力,在与当地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而参加支教的毕业生中将来会有一部分人选择长期待在农村工作,这对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很大帮助。

7.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改革

2007年5月,原人事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的指导意见文件》。《文件》规定,“优秀教师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聘任到高一级岗位的机会相对更多一些,以及对农村教师适当放宽评审条件”[8]。

这一政策的出台,很好地解决了此前农村学校中存在的升迁较难的问题,从而使得更多的优秀人才愿意长期待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这就实现了优秀人才的较多“留守”与较少“流失”,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在稳步提升。8.农村学校编制改革

2009年3月,中央编办等部门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有关问题的通知》,2009年4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补充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参照县镇标准核定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及山区、湖区、海岛、牧区、教学点较多地区的中小学,适当增加编制。

编制问题是个大问题,编制内与编制外对于教师来说差别很大,固有的体制使人们取向于寻求“庇护”,在编制的“庇护”下,教师才能安心地去工作。对农村地区编制名额的适当增加,便增加了留下优秀人才的概率。

9.农村中小学教师系列培训计划

国家通过“对口支援、送培到省、远程教育”等方式,大规模培训农村教师。如2006年,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计划”。2007年教育部组织实施“援藏”和“援疆”培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国家级远程培训计划”等项目。2008年,国家相继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远程培训计划”、“中小学班主任专项培训计划”等。

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教师的能力不断提升。如果说,优秀人才的引进对农村教师队伍水平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通过对当地教师的在职培训,促进其专业能力提升,则对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国家才会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

二、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特点

1.全面性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为出发点,分别从对人才的培养、对人才的引进以及对现有教师的培训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从多个层次,多种形式来全面建设农村教师队伍。

2.连续性

政策出台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与完善。并且这种变化不是激进式的剧变,它的每次改进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延伸,这就体现出政策制定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特点。比如,“农村特岗教师计划”,起先只是在西部进行,在实施效果显著的情况下才逐渐推向中部地区。

3.交叉性

围绕着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而实施了诸多政策,这些政策涉及面不同、目标不同,因而在内容上具有差异性,与此同时这些政策也存在交叉的地方。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农村特岗教师可以推荐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的颁布:“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始于2004年,主要是通过优惠政策,鼓励吸引优秀的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和省级贫困县的农村学校任教。“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开始于2006年,主要是通过招募一批人才去农村任教,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等问题。为了提高农村特岗教师的水平,也为了鼓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支教,国家于2010年制定政策将“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与“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结合实施。两种政策的不断融合,深深体现了政策间的交叉性。

三、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政策的实践困境与出路

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国家出台颁布了许多政策,一方面说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与艰巨性,同时也表明单一的政策在促进农村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方面的有限性。尽管单一政策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作用不大,但不能否定,多种政策的结合,可以发挥其共同合力,最大程度上提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

在这些政策之间也存在着不均衡性,有些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有些则作用较小。以下笔者将选几个重要的政策,分析其实施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实践困境,然后找到其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服务。

1.农村特岗教师计划

国家通过实施“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教师短缺与教育质量较低的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教非所学”及“一师多科”的现象,同时特岗教师群体专业知识较为欠缺的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既与当地学校客观条件有关,最重要的还是特岗教师自身能力方面的原因。为此,国家在2010年决定将“农村特岗教师计划”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通过特岗教师的再学习的方式以提升其专业水平。此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在继续提高特岗教师待遇的基础上,提升农村特岗教师的准入标准,做到“宁缺毋滥”。

2.免费师范生政策

国家通过在六所部属师范学校开展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期为中西部农村地区提供优秀的教师。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数量太少难以满足中西部农村的教师缺口;另一方面,从以往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师范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一般大多流向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可见,这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太可能到真正教师稀缺的中西部农村基层,即使去了,也主要是留在高中任教,他们很难到最需要教师的乡村中小学校。”[9]为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免费师范生政策推广到省属师范院校,从而使更多的免费师范生投身于农村基层的中小学教育。

3.农村中小学教师系列培训计划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多数农村教师水平较低的问题,国家颁布了许多与教师在职培训有关的政策,以期通过对在职教师的多次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但对新教师的入职培训环节的重视不够,教师职前培训体系缺失,往往只是粗略地说教与简单的模拟后就走进课堂,这种离开科学引导下的教师教学,对教师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笔者建议国家应充分重视起职前培训的作用,颁布与职前培训有关的政策,切实做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工作。

通过对上述政策的梳理与分析可知,政策在推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需继续实施这些政策。同时,既有政策还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国家的不断改进与完善。此外,还需创造更多的培训方式,以提升培训的效率,加快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熊丙奇.提高待遇才是解决乡村教师问题的“真招”[N].中国青年报,2014-05-10(03).[2]国务院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EB/OL].http://files/moe/moe_619/200606/15687.html.2010-11-10.[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的通知[R].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2).[5]宋朝.我国“特岗计划”政策的实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6]秦克铸.“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回归: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J].当代教育科学,2007,08:25-28.[7]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R].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6(Z2).[8]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访教育部人事司有关负责人[N].中国教育报,2010-01-06.[9]周洪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J].教育研究,2008,05:7-10.

第二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补偿政策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补偿政策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袁桂林

《 光明日报 》 2014 年 4 月 29 日 15 版

多年来,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系列举措有了明显成效,但城乡中小学教师身份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等数据表明,农村教师队伍仍是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薄弱部分,还要持续强化,不能松懈。

农村教师编制政策需重新审视

教师的供给渠道,即教师聘任主体和薪酬支付主体,主要有政府财政供给渠道和非财政供给渠道两大类。政府财政供给渠道还包含很多种小类别,例如,国家、省、市、县、乡多级政府。非政府供给渠道包含学校、NGO组织、志愿者等多种渠道。政府财政供给渠道的教师受到编制逻辑的约束,而非政府供给渠道供给的教师一般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教师的供给渠道属于教育资源配臵方式,不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体现,也不是教师资格等级的依据。事实上,任何渠道供给的教师中都有令人敬佩的优秀教师,也都有师德丧失的不合格教师。因此,按照供给渠道认定教师是否称职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

教师供给渠道之所以存在多元化,归根到底是政府财政供给的教师受到编制制度限制,很难满足某些学校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农村教育调研过程中,常常发现农村教师周课时较多,教师备课时间少,有的教师身兼多门课程,还有校内其他兼职工作,抽不出时间参加在职学习,有的老师甚至生病了都很难及时请假医治。有的农村学校,上午最后一节课想找个没有课的教师给大家热饭盒都找不到,中午只好吃凉饭。寄宿制学校没有专门的管理员,晚上由教师轮流值班。种种情况表明,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人数配臵不合理,教师编制政策需要重新审视。

目前,我国教师编制基本是依据生师比例计算的,且长期以来农村学校生师比例高于城市。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师数量的关注,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例如,山东省出台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其最大变化在于实行城乡统一的编制标准。按照意见规定,高中、初中和小学学生与教职工比分别为12.5∶1,13.5∶1,19∶1。福建省也规定,实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城乡统一标准,该省初中、小学生师比分别为13.5∶1,19.5∶1。贵州省实行新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镇、农村统一标准,县镇和农村小学、初中生师比分别为19至24∶1,13至19∶1。贵州省城市中小学教师编制仍然保持与县镇、农村不同,初中、小学生师比分别为13至16∶1,19至22∶1。

对于教师编制可以搞些改革试点。首先,要以农村学校为单位审核教师编制,以实际教育教学需求为标准核定教师数量。其次,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度考虑。从教育规律出发,教师编制除了考虑教职工和学生比之外,还要考虑教育质量保障的需要,教师工作量上限,学校课程是否开足、开全等基本前提。农村学校布局分散、班额较小,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与城市学校没有差异。农村教师的需求量应该是大于城市的。在可比情况下,农村教师配臵多于城市才是正常的。第三,赋权是根本。学校是具有法人资格的教育机构,以学校为单位核编,给学校招聘教师的权力,才能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各种结构性矛盾。

教师身份没有褒与贬

现实中各种供给渠道的教师,似乎公办教师被褒奖较多,而其他渠道供给的教师常常被歧视。这里的问题在于收入不一致。有编制的公办教师在政府财政保障下,工资收入一般高于其他渠道供给的教师。所以,除了公办教师外,学校聘用的其他供给渠道的教师因工资收入较低而受到了歧视。这是与“同工同酬”基本原则相违背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加强政府、媒体等社会力量对学校聘用教师的监督。鼓励多元化教师供给渠道但需要符合教师资格标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是教师准入的标准,是保障教师基本素质的制度,是教师身份的前提。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不是限制某些供给教师渠道的制度。因此,要杜绝没有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同时,任何有资格的人员被聘用为教师就应该对工薪和福利待遇一视同仁。

目前,某些地方对公办教师招聘实行“县聘、校用”的试验,应该强化学校聘任的自主权,强化政府的监督保障,而不是替代学校招聘。

身份称谓往往带有或褒或贬的情感因素。将公办教师、民办教师、代课教师、临聘教师等教师供给渠道称谓做出褒与贬的区辨,本身混淆了是非。劳动是平等的,认为公办教师高人一等没有任何道理。

至于教师身份的其他各种认识,例如,从教师业绩、职称、工作的学校学段、工作的区域(城乡)、工作年限长短、执教生涯的不同阶段等方面来认识,这属于教师自然身份,更没有褒贬含义。

对于农村教师而言,职称除了与经济利益联系之外,主要关涉其劳动价值是不是得到了肯定的问题。政府可以利用教师职称名额配臵强化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艰苦条件下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可。

落实农村连片困难地区教师生活补助

根据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在连片特困地区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政策。这对于我国118万在农村连片困难地区工作的教师是个好消息。

地方自主,中央给予奖励,体现了一种机制设计思想。中央政府要监督和激励地方政府履行责任,办好农村教育。特别是不能将“地方为主”理解成“县、乡自主”,省、市政府也要身体力行发挥重要作用。这就可能形成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相互合作和中央政府介入的长效机制,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央财政开始介入农村地区教师生活补助前所未有。很多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唯有加大省级统筹和中央介入的力度,才能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的保障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项美好政策的开端。

据统计,在农村连片困难地区工作的教师平均工资只有1000多元。生活补助实施后,在一些县出现了城镇教师申请下乡从教的现象。例如,湖南芦溪县就是很好的案例。实践验证了该政策的实效性。然而,也出现了政策落实不力的问题。由于需要地方配套经费,只有38万教师享受每月200多元的生活补助,距离政策的初衷相距甚远。显然,在各级政府的业绩清单中还没有把对农村教师的生活补助列入其中。农村教师生活补助都不落实还算重视民生问题吗?

当“农村学校教师”成为非常吸引人的岗位时,城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就真的实现了。希望该政策能持续下去,不断扩大实施范围,根本解决农村教育发展滞后问题。

科学灵活配置农村音体美教师

据统计,现在我国“1200所农村中小学没有音体美教师”。这个问题与编制有关,也与学校标准化建设有关。我们国家在2008年底出台的《农村学校建设标准》侧重硬件建设标准,没有明确教师队伍的配臵标准,这是一个缺憾。

一个学校,无论地处城市还是农村,其行政领导、勤务管理人员、小学科(音体美)教师岗位要单独规定。这些岗位是必需的,就要在计算编制时单列。不能仅仅依靠“编制总量控制”的办法制约学校。

很多学校苦于编制数量少,为了保障语文、数学、外语等核心课程老师的数量,只好忍痛割爱,不能将有限的编制用于招聘音体美老师。对于真心实意搞教育的校长来说,这是无奈的选择。

为了使农村学校都有音体美教师,有的地方采取教师“巡回走教”的方式,一个音体美老师兼任多个学校的课程,这是值得肯定的经验。

音体美教师供给状况也令人担忧,在教师供需关系方面,音体美教师的供给量远远少于语数外教师的供给量,这说明,师范院校培养音体美教师的数量也应该增加。

总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补偿政策。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在涉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时明确提出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这既是对当前农村教师存在问题的判断,也是对解决问题开具的良方,还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目标进行了展望。对农村教师问题,要以一种愧疚的心态来弥补历史上我们应该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

第三篇: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背景: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仍然还很薄弱,在相当一些地区的农村里九年制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青壮年文盲仍然存在,青少年失学现象仍很严重,这种情况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很大关系,要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10月15日所作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把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二、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三、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组织城市中小学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要严格控制城镇中小学教师的编制,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的比例,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定期地选派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任教,并且统筹安排好其他层次的教师到当地农村执教的工作。对于继续补充的新教师,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严格实行公开招聘的制度,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的需要。

二、积极地探索实施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有一些地方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比如云南省的红河州,是政府由上一级财政来设置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特色岗位,由上一级财政直接支付教师的工资,吸引优秀的人才到边远地区任教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积极鼓励各地适应人口变化跟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新情况,抓住建立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契机,探索新机制。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农村边远地区师资紧缺的学校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公开招募优秀的大学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三、积极鼓励并且组织落实高校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按照18号文件,就是关于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任教的意见,采取得力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服务计划跟大学生支援西部志愿计划,各级行政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实现好这两个计划。同时积极引

导、组织、促进高校毕业生服务农村教育。同时要选派一定数量的高校尤其是师范学校新聘的教师到西部任教,把这个同时作为锻炼高校青年教师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组织师范生实习执教。师范学校要组织高年级的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执教,在农村建立实习机制,积极探索实习执教多种有效途径。在这方面西南大学先走一步,做出了表率,江西师大等等也做得很好,他们的做法值得推广。

五、积极开展多种途径的执教活动,组织开展短期执教等多种形式灵活有效的执教活动。包括特色活动讲师团,城镇骨干教师到农村代教、执教等等,还有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手段把优秀教师示范课的课件送到农村学校。

第四篇: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我认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农村师资培训,逐步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教师培训经费要保证落实到位。建立农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考核和成绩登记制度,制定考核奖惩办法,促进自主学习。完善城乡教师帮扶交流长效机制,让农村教师在交流中学习,在帮扶中提高。定期让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城区中小学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优秀教师;同时安排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促进和带动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

2、进一步加强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优化农村师资结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人事部门应制定优惠政策,选调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合理调配区域内各小学校教师的配置,逐步使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趋于合理化。对年龄较大且体力、精力、能力、学历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老教师,可以采用内退、提前退休等方式逐步加以消化,腾出岗位,让优秀的年轻大学生进入教师队伍,促进教育内部的血液循环。

3、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切实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待遇。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环境,缩小各级各类学校的差距,使农村教师英雄有用武之地,使他们的价值也能得到最大的体现。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建立农村教师的特殊津贴制度,使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于或高于同区域城市教师的平均水平,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激励和吸引人才积极到农村从教。

4、有效盘活现有资源。加大学校布局调整力度,针对农村学校特点,中心学校可集中创建几所寄宿制学校,从而有效的整合师资,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益。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首先,校长要是一个教育管理的能手,有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目标,能打造好教师。能创造条件让教师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制定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机制,培养骨干教师;抓好教师的“校内交流”和“校际交流”,“校内交流”就是要“活跃”校本研修,“校际交流”,就是学校间教师的交流,要能将骨干教师派出去交流,而不是为了本校的所谓“质量”,将“拖后腿”的教师交流出去,对“交流”的教师的一定的任务,用优惠我认为要想搞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应该首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

2、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困难,温暖他们的心。

3、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教学能力。

4、不断加强农村教师的师德建设,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农村教师团结互助的活动,使他们工作在农村,快乐在农村。

第五篇: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

台前县后方乡中心学校 李明阳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多,而乡村人口在迅速减少。人口的迁移,也给乡村学校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城市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生源不足,农村学校的许多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不断流向城里的学校。农村中小学,条件差,走的教师多,缺编较严重,尤其是音体美等教师。部分教师所教学生虽少,但跨科、包班导致工作量大,工资待遇低。现在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弱,本人从近几年的管理中,认为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效的农村教师队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强化师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时代,多数农村教师受到市场和社会的严重影响,拜金主义有所抬头,造成有的教师在工作上,拈轻怕重,牢骚满腹。思想上,不思进取,堕落腐化,损坏了教师形象。为此农村教师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强化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

首先,学校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明确责任,端正工作行为,以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和熏陶学生健康成长。其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多组织教师开展学习师德先进事迹、师德论文评选、师德大讨论、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会和师德师风演讲等活动,从活动中领悟到“热爱教育、爱岗敬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谛。在学校教师之间营造“比师德看奉献,比仪庄看表率、比敬业看行动、比能力看业绩”的良好氛围,真正在农村学校中树立典型、弘扬正气,逐步规范教师行为,起到激励教师比、学、赶、帮、超的作用,调动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重视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重视教师的业务培训。从现实情况看,由于缺乏动态管理和轮岗交流机制,导致农村一些教师没有忧患意识,知识结构老化,业务素质不强,再加上农村教师各种信息闭塞、思想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老套、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是一句空话。为此,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业务培训,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一是实施校本教研培训,农村中小学校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加强对新课改理念的培训,加大对先进的教学方法探讨的力度,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以课堂为中心的说课、上课、听评课、课件制作等形式,有效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读课标、深钻教材、改进教法,创新高效课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教学基本功赛”、“优质课观摩交流”和“名师课堂展示”等参 观交流培训学习活动;还请教学专家、教育名师、教学能手和示范教师到农村中小学进行巡回讲学、上示范课,让农村教师开阔视野,吸取先进经验。三是有效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中小学支教工作,引导优质资源向农村学校辐射,鼓励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教育,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帮扶活动,让城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要重视指导规划,引导教师积极反思。“经验+反思=成长”,是学者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它清楚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我国新课标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角色臵身教学情景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认识。”所以在教学常规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务处要认真对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的指导检查,并建立管理的常效机制。

第三是完善制度,激发教师积极性。学校要制订具体的规章制度,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加以考核,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状态、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奖惩,对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在竟聘岗位职务、评优评先,安排外出学习,后备干部培养等方面予以鼓励,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要想真正达到强化管理,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吃大锅饭” 现象,必须把报酬与贡献联系起来,使教师认识到工作的好坏、贡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从而把精力全部用在工作上。学校领导者根据制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并进行恰当的奖励。另外,奖励最好使用民主方式进行评议,使人们产生共识:只要付出,就可获得好处。要做到物质奖励同精神奖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关键。对那些工作兢兢业业、务实工作的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把工作表现、教学质量与评优选模、提干挂钩,使之精神上得到安慰和满足,从而迸发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领导要善待每一位教师,常怀“宽容之心”。首先尊重中老年教师,多点理解、少点小气、多点真心、少点虚情,要格外关注那些常年站在一线、条件艰苦、生活困难的中老年教师。农村中老年教师大多经济困难,要维持家庭的日常开支和人情往来,经济就略有拮据。同时面对新课改,他们内心也有失落、无奈、苦闷、甚至一筹莫展。因此他们也需要关照和需要尊重。在平常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传、帮、带、教的作用,要特别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困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发挥他们的余热作用。

其次要赏识年轻教师,多点微笑、少点脾气、多点耐心、少点高高在上,要留意那些不图名利、勤奋务实的年轻教师。校长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都足以让年轻的心温 暖、激动。年轻教师眼界开阔、思想激进、有个性、讲现实。追求较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又处于一种愤懑的内心浮躁之中。因此在平常工作之中,要少些指手画脚、吹毛求疵,多些嘘寒问暖。对年轻的教师多关心、多表扬,让他们在赏识中体验成功,收获快乐。年轻教师缺乏的是平台,要多给年轻教师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摈弃“论资排辈”的陈旧管理,激浊扬清、为希望施展才华的年轻老师创造事业平台。

四、建立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

一个学校好不好,跟有没有高效的班子管理队伍有很大的关系。领导班子建设,从思想觉悟到工作作风,从专业水平到管理能力,从奉献精神到团结协作,选择的人应该方方面面都是比较好的。学校的点滴进步,就离不开学校班子领导的共同努力。学校管理仅有制度还不够,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只要我们班子领导以身作则,吃苦在前,别的教师不用说,也会努力工作的。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只有建立起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并且稳定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只有农村教育水平提高了,农村才能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下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梳理、反思与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宋宝珍 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之我见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巨城联校凤凰垴小学冯玖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大家知道,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教师素......

    苗木种植业增值税政策梳理与分析

    苗木种植业增值税政策梳理与分析 某民营企业经营苗木种植及园林绿化工程,苗木种植面积数千亩,价值上亿元,其中价值最大的贵重树木种植时间已经几年,现在逐渐开始销售。所得税方......

    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农村教师队伍现状 1、专业教师缺乏,整体素质偏低。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所教学科与所学专业不符,特别是音体美专业教师短缺......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五篇范文)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历史发展、现存问题与对策 摘要: 要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和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从根本上讲,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而要发展农村......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文章

    管理到位,不断提升 ——谈如何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调研文章)泰和县文田初中易德琪一.前言 提高教育质量,靠的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合集)

    2006年以来,**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成立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教育、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一、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1.编制紧缺,导致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老化严重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农村小学教师的结构一直没有太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