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新活力
农村党员创先争优新活力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沙湾县在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中,从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入手,新疆沙湾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全面开展了“党员联户、设岗亮相、星级创建”活动,搭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舞台,激励引导基层党组织、党员创业致富,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个个争先锋的局面。目前,全县260个农村党支部达到“五星级”的89个,占35.4%;全县9692名农村党员,达到“五星级”的名,占43%。去冬今春以来进一步激发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创先争优新活力。
一、开展背景
随着农村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县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建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村党支部班子工作目标不明确、干事创业热情不高。部分党支部班子存在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消极思想,只满足于平推平庸,工作激情难调动,发展思路不清晰,争创目标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到位,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热情不高。二是党员干部创业意识不强、先锋模范作用难体现。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化,组织观念淡薄,重权利、轻义务,对党务村务不闻不问,面对重大决策随波逐流,政治热情不高、社会责任不强,缺乏进取意识和创业精神,存在想富不会富、致富不带头、“双带”能力弱等问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发挥。三是农村党支部、党员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局限于单项工作考核奖惩,随机性较大,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作用发挥,制约了干事创业、争当先锋的热情。
二、具体做法
党员联户:划分党员联系群众“责任田”。村党支部中的每一名党员,根据居住相近,便于服务的基本原则,认领自己的“责任田”,即:每名党员联系10-20户群众及1户困难户,并担任十户长、信息员和维稳责任区片长,定期了解所联系户的生产、生活及思想等动态,以及对责任区内宗教事务的领导,做到“全员覆盖、不留空白”。目前,全县250个村队党员认领“责任田”2372块,联系群众142186人,实现了维稳责任的全覆盖。
设岗亮相: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大舞台”。根据农村工作实际,结合无职党员自身特长,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如村务财务监督岗、社会治安维护岗、勤劳致富示范岗、环境卫生整治岗、公共事务管理岗等。由身体健康的无职党员认领一个岗位,将每一位党员的岗位职责在自家院门口和村办公室公示栏进行公示,内容包括党员的服务范围、职责任务和联系方式,并印制“党员联系卡”发放到群众手中,以便接受群众监督和党员开展服务。目前已有2372名农村党员在责任田内公示,制作并发放“党员联系卡”47440张,逐步实现农村党员从无责无为到有岗有为转变,架设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
星级创建:激发党员创先争优“新动力”。一是目标承诺建星。根据“五个好、五带头”要求,科学制定了《农村党支部星级考核评价评分标准》、《农村党员星级考核评价评分标准》,“星级”党组织和党员分为五个档次,综合考评得分60—69分为“一星级”、70—79分为“二星级”、80—89分为“三星级”、90—95分“四星级”、96分以上为“五星级”。全县农村各党支部、党员按照标准,围绕群众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热、难点问题,紧扣党员设岗职责做出承诺,承诺完成情况作为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综合考核评星。农村党支部和党员分别按照“党支部一月一通报、一季一分析、半年一督评、一年一评议;党员一月一自查,一季一汇报,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测评”的要求,开展党员互评、群众帮评、领导点评、组织考评等,对承诺事项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评议,年底由各乡镇(场)党委进行汇总并确定星级。对确定为四星级以上的支部,在乡镇(场)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委组织部批复。党员考核评价由农村各党支部进行汇总确定星级,并在村内进行公示,结果报乡镇(场)党委批复。三是结果运用促星。为奖勤罚懒,促进创先,建立农村党组织“星级”与党组织书记绩效补贴挂钩、党员“星级”与评先树优挂钩“双挂钩”制度。凡被评为二星级的支部扣除党支部书记当年绩效补贴的20%,一星级的扣除40%,并作为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对评定为二星级及一星级的党员要加强教育,督促整改。由县委组织部批复的“四星级”党支部可授予“五好党支部”,“五星级”党组织和党员可授予“五好示范党支部”,并由县委组织部统一制作并授予“五好党支部”、“五好示范党支部”、“五星级党员户”牌匾。农村党组织或党员评定为“四星级”以上的,有资格参加乡镇级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选;评定为“五星级”的,有资格参加县级以上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的评选,“五星级”党支部在各方面补贴上予以倾斜,“五星级”党员由乡镇场党委、村队各予以500元的奖励。
三、主要成效
通过在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党员联户、设岗亮相、星级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关系,激发了农村无职党员干事的热情,推动了村级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1、密切了党群关系,农村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通过党员经常性的走访、联系、帮扶“责任田”内的群众,群众的思想动态做到了及时掌握、了解,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及时被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农村社会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上访事件较往年有了大幅降低,社会治安事件明显减少,乌兰乌苏镇结合“党员联户、设岗亮相、星级创建”活动,开展“佩戴党徽,我最光荣”主题教育,各村党员自觉佩戴党徽并带领所联户群众开展春耕春播义务治安巡逻工作,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各村党员在巩固和加强农村群防群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强化了党员宗旨意识,激发了无职党员履职动力。党员联户明确了无职党员的工作责任;设岗亮相搭建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星级创建明确了考核体系,使每位党员心中有目标、肩上有担子,激发了广大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大泉乡三道沟村70岁老党员陈玉生在设岗亮相中,认领村卫生监督岗位以后,每天早晚坚持在村头巷尾巡视,有乱搭乱堆乱放的情况,他都及时跟住户沟通并督促整改,村里的环境卫生明显改观,陈玉生家居住的巷道已成为了村里的一个卫生样板巷道。
3、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在活动中,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对党组织和党员个人进行星级评定,并且把评定结果与党组织书记工资报酬、党员个人的荣誉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履职尽责争优秀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金沟河镇北头道河子村党员李华林,主动与其 “责任田”内的4户移民联系,为移民提供免费生产工具,担保农业贷款及联系生产资料,解决了移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金沟河镇南干渠村老党员马文远利用自身养牛技术优势,带领所联户群众发展养牛产业。目前在他的带动下,该村养奶牛达300头,仅此一项年收入户均增收在2万元,极大的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构建三个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构建三个保障机制激发农村党员活力
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依兰县以落实党员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为突破口,构建三个保障机制,为实现党员主体地位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
构建知情权保障机制,让农民党员“先知先觉”。在村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到了“六个一”,即写好一个实施方案,召开一个党员动员会,搞好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办好一批实事,拟定一个规划,开好一次党员通报会,从而使村级创先争优活动得到有力开展。建立定期学习培训制度。组织农民党员坚持每月两次以上的学习,使农民党员时刻掌握新政策、新动态,做到能对国家和地方大事知情并进行正面宣传,对上级的政策能全面掌握并正确贯彻执行。组织农业科技人才和经济专业人才,对广大农民党员分批进行了培训,培养他们的发展致富能力。同时,各村“农家书屋”为农民党员提供各类书籍借阅学习。健全党务村务定期公开制度。拓展公开内容,实现全方位公开,做到“三个必须”,即“凡是党员关心的,必须进行公开;凡是党员有疑虑的,必须向党员讲明白;凡是党员想知道的,必须让党员知道”,确保党员知情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构建参与权保障机制,让农民党员做到“当家作主”。落实群众诉求制度。定期开展农民思想状况调查,实行村干部定期与党员谈心制度,通过针对性地解决各类党员的不同需求,使党员惑时有人解、平时有人访、诉求有渠道,使广大农民党员的意愿得到合理而充分地表达。落实党员岗位服务制度,在农村无职党员中开展“六岗带六员”活动。农民党员紧紧围绕“村民满意带头人”,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化解矛盾纠纷、服务群众等各方面工作中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政治方面,把无职党员作为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的重点对象,并坚持输血促造血原则,及时把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返乡青年、外出创业返乡能人等,表现突出的无职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强化培养。乡镇党委还将一些身体较好有一定工作热情的无职党员选进团支部、村妇代会、种养殖业协会等村级组织,让他们参与到当地的各项工作中去,并交办给他们一些工作任务,把他们由“无职”转化为“有职”,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
构建监督权保障机制,让农民党员做到“火眼金睛”。在每个村设置了党员村务监督小组,用以加强对执行发展决策的监督。其成员有权代表村民列席村内有关经济发展的党支部会议,并可参加村委会议和村两委联席会议,参与村务管理活动,行使监督权。同时经常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向村支两委提出意见、建议,督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从而有效遏制村干部走形式主义、造虚绩工程。实行民主监督,在民主生活会上鼓动党员对村干部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要求村干部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自我批评,并拿出整改措施,对有过错且得不到群众公认的村干部实行弹劾。同时,赋予广大党员有权检举违法失职、蜕化变质的党员干部,使广大党员成为呵护农村科学发展成果的铜墙铁壁。实行跟踪监督,党员村务监督小组对村内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重点工作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跟踪监督。在财务事项也实行跟踪监督,防止“一事一议”筹资、发包及集体统一经营收入等资金出现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坐收坐支、公款私存和白条抵库等违反乱纪的行为。
第三篇:会后感—浅谈如何激发和提高农村党员活力
浅谈如何激发和提高农村党员活力
——记“奉贤区青年联合大会大学生村官分会”成立大会钱城乡部长讲话有感
为了给大学生村官创造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大学生村官之间可以进一步地加强学习和交流,11月7日,团区委在区委组织部的关心支持下,安排全区已到任的160名大学生村官举行了“上海市奉贤区青年联合会大学生村官分会”的成立大会。大会当天,与会的所有村官们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的常委会,通过第一届常委会会议,又推选出了常委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在完成最后庄重的授旗仪式后,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钱城乡为此次的成立仪式作了重要讲话,钱部长的发言围绕着“党性修养”的主题展开,不仅为年青村官们如何在“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历史任务面前开展工作做出了亲切的指导,同时就今后实际的工作中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对大家提出了切实的要求。由此,我想借这三个问题之中的一问:“如何做好农村党建工作之激发和提高村党员活力”为题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而农村党员作为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细胞,既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引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至关重要。但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不但增加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量,也对农村党员队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工作要求;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的影响下,部分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只关注于经济建设,部分基层的党组织建设被弱化了,以致组织工作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工作愈加被动消极。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想做好农村党建工作,当务之急要做的便是激发农村党员的活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下我就从几个方面来浅析一下如何提高村党员活力:
一、树立党员光辉形象,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党员的作风形象,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其言行举止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区风气的好坏。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宣传途径如广播、电视、报刊和橱窗等,在社会上大力弘扬党员典型和先进事迹,通过发现典型、引导典型、宣传典型,来积极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使每一位党员真正做到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标杆的作用。
二、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农村党员。对农村党员开展经常性的“送温暖”活动,即党员或家属患重病必慰问,党员家中出现天灾人祸必慰问,婚丧嫁娶必慰问,逢年过节必慰问;定期组织安排“党员访谈”,通过访谈,让组织与党员之间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明确访谈责任,力求将党组织的温暖传递到每一名农村党员,无论是有职党员还是无职党员,并着力于访谈记录跟踪督办,力求使每一名党员提出的合理意见、建议和要求得到尊重和落实。
三、加强教育引导,确立党员的主体意识。就农村党员个体而言,发挥主体作用离不开内在的动力。这种动力来自对党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来自以党在农村各项事业为己任的自觉奋斗。为使党员能成为党的建设的能动主体,我们必须在切合农村党员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下,通过经常性集中组织和培训农村党员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增强党员的党章意识,自觉培育和确立主体意识,变党章意识为对党的自觉认同,变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对各项农村事业的自觉奋斗。
四、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突显党员的政治价值。“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党员的义务和权力是不可分割的联合体。如果对党员“使由之,不使知之”,就会使党员对党工作感到盲从不解,淡薄对党事业的关心,甚至产生逆性心理。所以,积极创造良好的党内环境,充分保障和贯彻落实农村党员在基层组织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民主权利,才能使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信任和尊重,体验到党员的政治价值,由此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党员作用。
第四篇:创先争优激企业活力(范文模版)
在实践中走好创先争优路线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对我们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开拓奋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工作争先、服务争先,业绩争先”为目标,以培养“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人事干部队伍为重点,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卓有成效的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人事工作新局面,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保证。作为轻盐集团公司中的一员,强化企业文化,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文化是企业核心能力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文化优势,就可以助推企业加快发展。轻盐集团自组建以来,始终以“保国安民、守法经营、天下为家”为己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集约稳健经营,实现了又快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依法治企,强化盐政,保障关爱民生,履行了社会责任;坚持市场先导,科技引领,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集团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七年快速增长。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传承中华盐文化精髓,融汇社会大文化血脉,培育形成了“融化自我、造福社会”的企业精神,总结提炼了“三和(和睦共处、和风细雨、和衷共济)、三知(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知己知彼)、三忠于(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集团)”的企业理念,创建视轻盐为家的和谐文化,成为集团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推进的新时代,开展活跃企业文化,加强员工工作素质,推进企业安全生产、合理配置、快速发展,创先争优活动尤为重要,既提高了员工与企业的交融学习,又提高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合作水平,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同时,加大业务知识能力的培养,鼓励创新,强化素质,敢于挑起工作重担,勇创工作新佳绩。
抓学习,强素质。俯读仰思,学以致用。一是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加强各部门业务知识学习,熟练掌握工作规程法规,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经济、管理、法律及新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二是全体在职员工理论学习要有学习笔记,业务知识学习要有研讨文章。三是领导班子成员要针对当前盐业改革和日常销售盐类及非盐类商品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四是鼓励自学成才,全公司要积极鼓励参加函授、自修教育学习。同时开展各类短期培训,举办业务知识讲座,全面提高业务水平。五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文明与精神齐头共进的优秀盐业队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争先创优”活动的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文化育人,精神强人的工程,把培养一支“学习优、作风优、素质优”的工作队伍作为争创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从思想教育入手,从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方面引导,及时树立争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公司内开展“学先进、比贡献、创一流”的抢干活动和“先进科室”评比活动,在公司内真正形成“有传承盐道重任觉悟,敢于迎接新时期挑战”的良好氛围,树立奋发有为的新形象。员工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保持多阅读的习惯强化自身“生存”能力。
抓创新,创佳绩。务实创新,坚定敏行。一是与时俱进,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紧密结合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优化服务。二是坚持发展多品种盐,加大非盐类产品销量、品种,进一步提高公司创收门路,搞活市场经济路线。三是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内部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坚持文明办公,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社会公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遇事迅速反应,雷厉风行。看到想到,说到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删繁就简,效率至上,注重落实。
抓经济,强人才。盐业保持专营的体制,已经传承了许多年,某些观点深入人心,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做强盐业专营,敢于迎接改革步伐;做强非盐商品社会响应力,勇于迎接市场竞争力。用非盐经济做基础,做好迎改革敢挑战准备,没有员工的积极投入,踊跃出谋划策,工作创先争优是不完善的。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集团改革、发展和转变的攻坚之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全年乃至“十二五”时期工作的主线。集团公司推行经济增加值考核,推进集团转变发展方式。按照国资委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营性收益调整项×50%)×(1-25%)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负债合计-平均无息流动负债-平均在建工程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资产总额,我们尚在摸索阶段,改变原有发展方式,保障稳固盐业市场,加速非盐类商品资金流通,加强企业员工各项素质培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注重资本使用效率,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战略,人才强企理念。调整发展思路,优化人员工作制度,强化人员工作效率,提升人员应对能力。构建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以事业吸引人,以工作培养人,以业绩考核人,以感情善待人。胜任即人才,鼓励岗位成才,相信人人是才,尊重和激励每一位员工。量宽以得人,律己以服人,率先以带人。
抓营销,促管理。一是要构建现代营销网络,推进食盐连锁经营。我们盐业要真正赢得市场最重要的就是掌握终端,通过建立连锁体系整合现有营销网络资源,充分挖掘渠道增值潜力,以高效规范的经营方式进行市场区域和资产规模上的有序扩张,从而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二是要注重发展综合批发环节,不断完善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食盐属于货重价轻、运输困难的商品,如果单一配送食盐,配送成本高不说,最主要的是根本无法与二级批发商相比。大部分二级批发商可以做到在配送食盐时与其它食品、货物搭配运输,实现“优势互补”,同时反映在食盐上的运费就会比较低,有些批发商在配送其它货物时甚至免费配送食盐,这是我们盐业单一配送食盐无法相比的,这样也不利于我们有效控制食盐终端。因此,我们只有以集团公司发展非盐经济为契机大力开发非盐产品,最大程度地丰富渠道产品体系,克服和消除因食盐销量恒定、价低利薄、品种单一带来的配送成本高、终端获利少、控制力小等影响盐业经营发展的不利因素。三是要重视全员访销,建立联动机制。虽然食盐是一种特殊商品,市场需求恒定,没有更大的增长空间,但是,所有商品销售都需要切合市场实际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策略。如果我们盐业单靠运销、配送等业务部门的几名访销人员在配送食盐时进行访销的话,效果肯定不明显,对市场监管也很难到位。因此,我们只有尽快转变观念,都把自己当着一名“卖盐”人加入到全员访销队伍,特别是非盐经济在盐业发展壮大起来以后,更加要求我们盐业员工深入市场、了解市场,熟悉市场商品动态,相互反馈市场信息,为进一步占领食盐市场和推进食盐或非盐商品销售献计献策。四是要建立一套适宜的薪酬体系,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积极性。一直以来,盐业企业在食盐专营政策包裹下,很多人养成了吃“大锅饭”的习惯,本位主义、平均主义思想依然存在,传统的营销理念和薪酬体系严重制约了盐业的发展。五是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营销团队,为促进食盐销售和发展非盐经济“保驾护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拥有一支优秀的营销团队是企业制胜的法宝。我们盐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激烈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打造一支强有力的营销团队,制度逐步完善化、培训加速一体化。考核实行多样化。制度为尊,常存敬畏之心。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变个人管理为组织管理,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把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流程、程序固定下来,传承下去。
盐业创先争优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集团公司的一注强心针,盐业生存关乎你我。时不我待,在于只争朝夕,加倍努力工作,苦干实干,力争2011年再创佳绩。传盐道千秋血脉、筑集团百年鸿基!
第五篇: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 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
提高基层执政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6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下同)315个村(居、社区,下同)中的297个党组织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统计分析等方式,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些亮点,发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深入创建“一线工作机制”、“党员干部驻村”等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载体,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201位被问卷调查者中,有51.9%的人了解“一线工作机制”这一工作载体,有86.4%的人认为县乡机关干部驻站(村)开展得“好,工作更加深入”。有78%的人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荣”,21.5%感到“比较光荣”。有49.2%的人认为能够行使党员权利,55.1%认为尽到了党员义务,46.6%认为现在岗位能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74.7%的人认为与群众关系“很好”,“一般”的占 24.7%,“不好”的只占0.6%;55.4%的人认为农村党支部“作用明显”,41.2%的人认为“有作用”;认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实“好”的占85.4%,“一般”的占15.6%。
调查中,我们也在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集体经济薄弱是我县农村存在的最为普遍、最为突出和最为棘手的问题。接受调查297个村中,有134个村空壳,占45.1%,而且大多数村负债;有收入但不足5万元的138个村,占46.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至今还有101个村还借房或者租房办公,部分村连正常办公经费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承办公益事业。
2、贫困党员仍占一定比例。在所调查的14个乡镇(街道)共有因病、因灾、因残、孤老等贫困弱势党员1929名,占总数10359名的18.6%;60岁以上老党员2768名(其中1949年以前入党的14名),占总数29%。这些老党员中,家庭年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有1039人,0.5-1万元的482人,分别占37.5%和17.4%。调查中,过半数人认为党组织能够关心贫困党员、老村干和困难群众,但同时也有22.3%的人认为那是“季节性的关心”,11.2%认为是“形式上的关心”,缺少经常性关怀机制。
3、大部分村干部待遇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村没办法为村干部进行补贴。在被调查的297个村500多名村支书、主任中,村补贴100-300元的村干只有126人,不到五分之一。卸任后的村主干待遇不佳,乡村无法为卸任村主干安排就业和提供福利,部分80-90年代乡镇安排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卸任村主干,因体制变化和企业关并破产而失业,部分村干部曾经为计划生育、征粮催款而得罪乡邻,至今倍受冷落。这些情况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
4、党员教育管理有待加强。被调查的除三沙、下浒以外的12个乡镇(街道)农村党组织中,有外出流动党员1682名,占该12个乡镇农村党员数8732名的19.3%,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有50.9%的人认为党组织不够重视党的组织生活,还有48.5%的人对党组织生活不够满意。在297个村中,2005年召开党员会议不足3次的村有63个,占了21.2%。有42.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市场和实用技术信息方面的教育、培训”。
5、部分干部素质能力较低。所调查的297个村中共有党员10359人,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1854名,高中以上文化学历的1841人,分别占17.9%和17.8%,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比例严重偏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认为支部书记“只能按步就班工作”和“只能作一般性事务工作”的,分别占27.6%和14.1%;认为支部书记“注意学习,但较单一”和“不爱学习,知识明显缺乏”的,分别占27.6%和8%;认为支部书记 “8小时以内闲时较多”的,占4.1%。
二、对策与思考 针对农村党组织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调研组认为应立足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转换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农村党组织存在的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人管事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1、推动基层组织职能转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近年推行的“一线工作机制”是我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今后,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推进服务型、法制型基层组织建设。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臵,精简乡镇一般事务性机构,完善服务职能。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基层组织工作与外部市场、农民收益、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基层组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基层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推行乡镇干部联系产业、联系项目、联系技术、联系销路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并按照干部工作实绩予 以表彰奖励。推行“首问首接”、“民情日记”、“连心卡”、“代办代理”等制度,引导乡镇、村干部更好地以农民利益为工作导向,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乡镇、村干部培训制度,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基层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县、乡镇两级财政要把培训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建立评价乡镇干部政绩的新机制,完善干部民主推荐、考察评价、决策任用、管理监督、竞争激励等制度和办法,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宗旨观念,扎根基层,真抓实干,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外出党员,采取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双向反馈等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回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对在乡党员,推 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特点分类设臵农业科技示范、民情民意收集、财务收支监督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推动村务规范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加大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采取组织结对联系、种养殖大户结对帮带、基层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通过助资、扶技、促销等形式,帮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建立弱势党员群体经常性关爱制度,对发生病灾和特殊困难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经常地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探望慰问;对去世党员,党组织要组织追悼仪式,对死者家属进行慰问,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助。
3、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建立和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和工作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已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从经济上给予村干部报酬保障。积极推行绩效报酬制度,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的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等因素,视实际情况分开档次提出拿固定报酬村干部人数和报酬额度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引导通过创业承诺、目标考核和述职评议等途径,将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报酬直接挂起钩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使村干部敬业实干,为民谋利。村干部报酬可由基础报酬、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三部分组成,基础报酬根据村规模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考勤补贴视平时在位出勤情况确定,绩效奖励根据全年工作实绩评定。建立现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坚 持自愿选择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现职村主要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实行县、乡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有条件的村,可以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村集体按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现职村主干的养老保险费。关心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引导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作用。对建国以来担任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累计任职时间满20年现已离任的对象,县、乡镇两级财政按月予以80-120元的生活补助。
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尊重村干部的劳动和创造,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委、政府决策重大事项中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主干,要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选。要采取定期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连续任职达到15年以上的现职村主干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提升村干部的职业自豪感。
4、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每年排出几个后进村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村建档立卡,对症下药进行扶持。对薄弱村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干部联、一个经济强村带、一个好单位帮,找准问题、分类施治;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村办企业,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 途径,盘活集体资产;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通过清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债务等形式,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如报刊征订要坚持合理、节俭、实用原则,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禁止各种硬性摊派;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减负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配套服务,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本地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理清发展思路,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谋划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组织和扶持个体工商户等办法,大力开拓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销售、货物中转、中介组织等服务创收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兴业、服务生产、凝聚群众、兴办实事的物质基础。如可允许村级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开办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收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山地开发,均实行集体开发建设或集体、农户联合开发建设,采取租赁、承包、分户管理,按比例分成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长期的比较稳定的收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