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族与聋人文化

时间:2019-05-12 14:0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手语族与聋人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手语族与聋人文化》。

第一篇:手语族与聋人文化

手语族与聋人文化

有这样的故事,花果山的一只石猴下山找同伴,他跑到豺狼身边,豺狼不跟他打招呼。他跑到虎豹身边,虎豹也不答理。他又去跟獐鹿看见他,箭一般跑掉了。他刚朝一对仙鹤走,仙鹤看见他,拍拍翅膀飞走了。石猴觉得很奇怪,跑到溪边去喝水,在水影中看见自己的模样,原来跟豺狼、虎豹、鹿茸不是一类。他最后找到了一群猴子,大家欢迎他入伙,他乐坏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聋人是手语族。他们的特殊之处,就是由于他们听不见,说不了话,谈话的形式(方式)、习惯与一般人同自然形成手语群体。这犹如操着不同方言的人,自成群落一样。

健全人与健全人在一起,会感到交际谈话自由在十分方便,这一点,聋人亦然。不过,聋人听不见,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往往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窒息感,这是处于无声世界里,什么声音听不见的难受感觉吧,所以,聋人喜欢与聋人在一起过群体生活。可以用手语聊天玩乐,可以自由自在地交流思想感情,并由此获得一些信息,不至有与世隔绝之感。就连聋哑学校的小学生,每到放学之际都不想马上回家,这并非他们不爱家,只为回家没人陪他聊天(玩),所以,宁愿在学校多呆会儿再走。难怪他们对聋人那套手语无师自通,很快成为手语族的成员了!

为什么一些发达国都重视聋人俱乐部的工作呢?这主要是为了适应聋人工作之余可以来搞多种文娱体育活动,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可以交流信息,可以休息谈心聊天„„聋人俱乐部就是聋人之家。我国50年代的60年代中期,在不少城市的聋哑人福利会也兴办过聋人俱乐部,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取消了。总而言之,聋人虽听不见,生活在手语族中,同样渴望学习,获得信息,渴望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渴望社会交往,他们的思想感情,七情六欲,心理活动,都与健全人一样。只是由于语法不同,外界不了解聋人,加之一些小说、影视等媒介不准确的宣传,往往把聋人描绘成愚昧、简单、鲁莽、甚至是野蛮的低能人,因而使一些人产生误解,从而疏远聋人。其实聋人与健全人一样,好人是多数,坏人败类只是极少数。一些机关企业单位,嫌聋人“不便沟通”,即使有大学文凭,也不愿录用。但有的单位,在与聋人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和相处之后,就觉得聋人虽然耳听不见,不会说话,但可以用笔谈来沟通工作,又会觉得聋人心灵手巧,工作踏实,耐劳肯干,因而从“勉强用”到“可以胜任”,再到“你最好干下去,别离开”,这种情形并不少见。美国人说手语是聋人的文化特征,在美国聋人学校里还设臵了聋人文化课。这些文化课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不得而知。其实,见面便函微笑招手,就是聋人的文化表现。聋人哑剧、舞蹈、魔术、聋人教育„„只要是有手语伴随,都属于聋人文化范畴。聋人因听不见,对戏、电影、电视无法很好欣赏,国外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影视,都配有英、中文字幕,唯我国大陆很少上中文幕,这无异于剥夺了聋人的收视权利,使他们错过了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和获得信息的机会,令人遗憾!

聋人自编自演哑剧、舞蹈、滑稽小品、魔术等以自娱已是很平常的事了,各大城市都有。聋人的哑剧,大多根据京剧,或历史故事,或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改编的,如:《三岔口》、《武松打虎》、《闹天宫》、《马大哈》等。聋人哑剧,好看易懂,不但为为聋人所喜爱,就是健全人,亦能从中体味出这它的节奏、气质、风格之美。时,也是显未了聋人相当高的领悟力,以及不乏表现细腻感情的艺术才能。

此外,聋人爱好体充育活动、绘画、摄影、集邮、旅行„„这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文化的寻求。聋人听不见,但视觉敏锐,想象力丰富。那么,努力反映生活美,自然美,不正是可以证明聋人的视觉敏锐,善于形象思维吗?总而言之,聋人失去听觉,生活在无声世界里,要靠视觉来生活,须臾也离不开手语。这正像健全人段臾也离不开语言一样,聋人的文化,就是手语,只能靠视觉语言———书面文字。所以,对聋哑小学生,又必须从小教会他们识字、看书,学会用文字表达意思。这也是聋人教育要全力以赴的事。

聋人虽属有困难的群体,但是通过教育训练,可以成为回报社会的有用之材,所以说他们是可以“造就”的群体。至于当前多数聋哑人文化水平低,掌握谋生技能有限,下岗后再就业困难,阻碍他们回报社会,这种现象并不是聋哑人愚昧。根源是我们的聋哑教育无视聋哑人是手语族,过分偏重口语教学,虽然老师花费多年苦功,而学生所学的文化知识过于浅陋,毕业后依然使用手语,不足以与健全人社会交往之用,对较高深的科学技术知识,更无条件学习,因而导致了聋人文化危机。假如对那些不适于口语教学的聋哑儿童,区别对待,从小主依照他们自身条件,偏重于手语及写话的教学,相信这样做了,会使大多数手语族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度提高,情形就会不一样了。

总之,提高和发展聋人文化是关系到聋人切身利益的大事,聋哑教育应从承认和适应聋人生理特点的求,顺其自然,重视手语教学,并着重知识和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使手语族的同胞们实现平等参与、回报国家与社会,自强、自立。

爱 心 启 事 在无声的角落里 还有许多遗留 伸出你的手 传递一份爱 让金色的年华 再也不会 在静寂的空间里飘流 这个精彩的世界 我们应该共同拥有

第二篇:聋人文化事件(中文版)

聋人文化事件

 公元前1000年:希伯来律法不允许聋人享有财产所有权。

 公元前427-347年:柏拉图有关先天智力理论认为,智力都是天生的,人生而具有完美的抽象思维、理念和语言,只需假以时日便会表现出来。不能说话就没有外在的智力痕迹,因此聋人不具备理念或语言能力。

 公元前384-322年:亚里士多德关于失聪的理论认为,“聋人不能受教育,因为没有听力人们就无法学习。”希腊语是完美的语言,不会说希腊语的人均被视为野蛮人,聋人与野蛮人无异。

 公元354-430年:圣奥古斯丁的罪恶途径理论-对父母所犯罪恶的会施加在孩子身上,因此“患病的”孩子是上帝对隐秘罪恶的怒火和惩罚。

 530年:Benedictine会修士发明了手势进行“无声宣誓”。这些手势后来也许曾被试用于对聋儿的教学。黑暗世纪即中世纪早期——聋人是众人嘲笑的对象,或被投入疯人院,因为他们的说话方式和举止让人认为他们是魔鬼附身。 中世纪(476-1453):“先天的聋人不会有信德,不能被拯救,应被驱出教会。”应能“听”到上帝的话-来自上帝的惩罚。

 1500-1620年:意大利和西班牙出现聋儿教育者。意大利医生吉若拉莫.卡夫诺是第一位挑战亚里士多德理论的人,他相信听对理解平不是必须的。佩德罗.彭斯.里奥(1520年-1584年)教授西班牙贵族的失聪儿子以使他们能够继承财产,他使用了阅读和写作,但也教他们说话。帕博罗.邦尼特(1620年)用单手字母教西班牙贵族的儿子们阅读和写作,并著有第一本有关聋人教育的著作。

 1750年—:查尔斯.迈克.迪艾帕神父(1712-1789)出生于发过凡尔赛,他被誉为“手语和聋人教育之父”,主要成就有:

1、为巴黎的聋人建立了第一个带有宗教性质的联合会(十八世纪五十年代)。

2、建立了第一个免费聋人公立学校(1771年)。

3、在著作《运用手语对聋哑人进行教学》中第一次提倡使用自然手语。

4、通过向聋人学习,编纂了第一本法国手语辞典(1788年)。塞谬.海尼克(1727年-1790年),创立了以口型教聋儿说话的方法,极力反对运用手语。 1816—:托马斯.霍普金斯.加劳德特(1787-1851年)前往欧洲学习聋人教育。归国后与劳伦斯.克莱合办了美国聋人学校。

 1817年—: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的美国聋人学校将法国手语翻译后用于教学中,该校培训了年轻牧师和聋人毕业生,并派他们建立了更多的聋人学校。

爱丽丝.科格斯威尔(1805-1830年):美国聋人学校的首位毕业生。

托马斯.柏瑞德伍德:英国聋人口语学校的创立者。

劳伦特.克莱(西卡的学生,加劳德特的同事):1785年生于法国Dauphine,死于1869年7月18日。克莱毕业于巴黎聋人学校并留校任教。他于1816年迁至哈特福德市并于托马斯.霍普金斯.加劳德特一起开办了美国聋人学校。

 1690-1880年:来自英国“肯特原野”的200个移民在马萨诸塞州建立了玛莎葡萄园,同时也带来了极强的隐性致聋基因。该岛到十八世纪中期已发展出了一种手语,几乎所有的居民都会使用手语,镇上的会议也用手语来进行。岛上的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他们结婚生子、就业选举,并出任公职。岛上的聋儿出生率为1:155,有些村庄甚至高达1:25和1:4(聋儿的平均出生率仅为1:1000)。美国聋人学校开办后,岛上的聋儿被送往哈特福德上学,他们带来的手语对法式手语向美式手语转化产生了影响。

 1818年:纽约聋人学校建立

 1843-1912年:美国聋人学校和加劳德特大学的教师(有聋人,也有听力健全的)在印第安纳州、田纳西州、北卡罗来纳州、伊利诺斯州、乔治亚州、南卡罗来纳州和阿肯色州等建立了30多个聋人学校。威廉姆.维勒创立了印第安纳州聋人学校,并成为了第一位聋人学监。他毕业于美国聋人学校,曾任教于俄亥俄州聋人学校。 1850年:约翰.弗劳呼吁在新兴的西部建立一个“聋人州”,让聋人拥有自己的学校和政府。 1840-1912年:“聋人教育的黄金时代”,美国手语一片繁荣,约40%的教师为聋人。

 1864年:加劳德特大学在华盛顿特区成立,亚伯拉罕.林肯签署了营业许可并任该校首位赞助人。 1866年:墨西哥第一个聋人学校,运用法式教学法。

 1880年:国际聋人教育大会在米兰举行,亚历山大.格拉姆.贝尔代表美国出席。口语教学的优先地位得到确立,手语被禁止用于课堂教学,大批的聋人教师被裁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仅剩22%为聋人。

1880年:全国聋人联合会在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成立(后迁至银泉至今),部分为抵抗口语教育的兴起以捍卫美国手语。

1880年:海伦.凯娜出生于阿拉巴马州Tuscambia,她先在家里从教于她的老师及朋友安妮.苏利文,后就读于波士顿金斯盲人学院。海伦毕业于雷德克里弗学院,出生仅19个月就丧失了听力和视力,但坚持不懈完成了教育。

1918年:聋人棒球运动员阿历山大.卡特莱特发明了手势来表示好球、球、出局、安全上垒等。二十年代,加劳德特大学创造了足球huddle((美式足球)队员赛前在争球线后面举行的指示听取会)以防止其他聋人球队看到比赛时的手势。1927年:口语教育在美国达到巅峰时期,仅有15%的教师为聋人。

1941-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国防工业雇佣了(男/女)聋人员达到了创纪录的数字,多数被安置在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纽约和华盛顿特区的工厂里。很多人籍此平生第一次认识到了聋人员的工作能力。

1951年:世界聋人协会(WFD)在意大利罗马正式成立,现任主席是瑞典人约克.安德森,他也同时任加劳德特大学的社会学教授。1960年:第一本将美国手语视为语言,并为之辩护的语言学著作出版,作者是威廉姆.斯多克。1964年:波尔公立大学组织了聋人译员的注册。

1965年:国会“巴比吉报告”调查了聋人口语教育后宣告口语教育的未来是“黯淡的”,并推荐运用其他创新的教学。

1965年:聋人默剧演员柏纳德.布莱格在加利福尼亚演了电视剧“沉默的人”。他毕业于纽约州的芬伍德聋人学校,是国家聋人剧院的创始人之一,曾在全国进行单人巡回演出。

1966年:聋人示范高中在华盛顿特区加劳德特大学成立。1967年:国家聋人剧院成立。1968年:《双语教育法案》获得通过,但不包括美国手语,因为它作为语言的地位尚未得到承认。(双语是英语和学生的母语)1970年:全面沟通(手语和口语并用)作为一种理论得到发展。

1970年-1972年:手势辅助英语、可视性基础英语和手势辅助英语

(二)等方法依次发展起来,创造了英语的手动方式以作为口语的补充。这些手语系统与口语同步使用,促进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

1971年:第一个开发式字幕的商业电视台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开办。1975年:国会通过《残疾儿童教育法案》,融入主流作为当代教育理论获得认可。聋人教师的人数降到最低11%。

1978年:1973年《康复法案》的第504章获得通过,法律要求所有与联邦有业务往来或得到联邦资金的企业、院校和机构向身体残疾的人开放就业或就学。1979年:Klima和Ballugi手语,第一个有关美国手语的研究。

1979年:国家字幕(captioning)研究所成立,负责直辖市和鼓励商业及公共电视台、电台的captioning。

1980年:第一个加码字幕(closed captioning)的商业电视台向聋人和听力困难的人进行首播,所选的是经典戏剧。1980年:第一本由聋人作者潘登、古姆井瑞斯和欧鲁克斯写成的手语著作《美国手语的ABC 》出版。

1983年:波耶斯.威姆姆斯在美国职业康复局服务任职38年后退休,他是第一个主管该局的聋人康复服务的聋人。

1984年:耳蜗移植首次获准在18岁以上(含18岁)成人身上进行临床使用,有些聋人领袖将之视为对聋人文化的阴谋破坏。

1985年:“聋人马赛克”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加劳德特大学电视工作室播出,该节目于1995年停播,但为制作人兼主持人玛丽.娄.诺威蒂斯基和基尔.伊斯特曼赢得了“艾美奖”。

1986年:马利.马特林因电影《上帝的孩子》获得一项学术奖,后又在电视剧《合理的怀疑》中出演一位聋人律师而一跃成为明星。1988年:由聋人作者艾拉.马兰兹和肯.米克斯编著的手语自然教学大纲出版。 1988年:《打破大纲》一书由加劳德特大学语言系出版,它建议回归美国手语,使之成为对聋儿教学的首选方法,还驳回了兼用口语和手语的手动英语方法。

 1988年:国会报告《走向平等—聋人的教育》出版,提倡使用美国手语作为主要的语言教学手段,而英语则作为第二语言,并建议将美国手语包括在《双语教育法案》中。特殊教育及康复服务办公室对将美国手语和聋儿加入《双语教育法案》的可能性进行了调查,但再次遭到拒绝,因为听力健全的父母的地位及美国手语是外语等问题仍旧悬而未决。

 1988年:加劳德特大学的全体师生抗议将听力健全的伊丽莎白.云塞尔博士推荐为校长,聋人努.普若泰斯特出任校长仅一周后,金.乔丹被选举为加劳德特大学历史上第一位聋人校长,并引起了校董事会的人员变动。

 1989年7月: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了题为“聋人之路”的国际会议,来自70多了国家的5000多名聋人参加,美国的成就作为典范被推荐给发展中国家的聋人,聋人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

 1990年:罗伯特.达维拉博士被任命为美国特殊教育及康复服务办公室负责听力受损者特殊教育的主管,是首位出任该职位的聋人。 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案》获得通过,自1992年生效,要求在就业方面无歧视,聋人可享受无线电、电视、电信及助听设备方面的服务。 1993年:13英寸以上的电视必须配上字幕(caption)解码器。 1993年:《残疾人教育法案》获得通过,美国教育部确立了全纳的政策,赋予了残疾学生在街区学校入学并享有“最少约束的环境”的权利,聋人寄宿学校被认为是“最具约束环境”。此项法案的目标是使聋人同化并融入社会的政策,有些州的聋人寄宿学校因入学人数减少而被迫关闭,但因为公立学校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对树立聋人模范的期望加强,聋人教师的人数也有所增加,达到16%. 1994年7月:生于1975年10月9日的莫瑞.亚兹在全国聋人联合会会议上被选为美国聋人小姐,她辞职后由亚军弗吉尼亚聋人小姐珍妮弗.约斯特接任。

 1994年9月:美国小姐希塞.怀特斯通,以为使用口语的聋人妇女,因她的个人成就及激励人心的演讲备受瞩目,她在演讲中鼓励聋人和听力健全的人树立远大目标并为之努力。关于口语和手语的论战给她的王冠带来了短期的阴影,但她通过强调个体差异平息了争端,她说“口语对我来说是起作用的,但并不会对所有聋儿都如此”。人们时常有这样的问题,“她对聋儿和公众来说是个合适的模范吗?”  1994年:由梅丽尔.斯特里普和维克多.盖洛威主演的电影“狂野之河”上映。 1995年:耳蜗移植增多,细胞核22设备和口语处理系统由墨尔本大学开发。

 2010年:渥太华世界聋人会议,反对在1880年米兰国际聋教育会议上通过的所有决议,那些决议否认和排斥手语在聋教育中的作用。承认并且为米兰会议所造成的损害深深地忏悔,呼吁世界所有的国家记住历史和确保教育机构接纳和尊重所有的语言和所有的交流方式。

第三篇: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综述

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综述

魏雪寒

中州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摘 要:文章对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聋人文化”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0年到2014年35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分类和总结。对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已有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文章在指出已有研究成果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国内;聋人文化;综述

A Review on Domestic Deaf Culture Study

Wei Xuehan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Zhong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ethod of searching the CNK is employed in this study using the key word “deaf culture” so as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studies on Chinese Deaf Culture in a 35-year period from 1980 to 2014.After being classified and summarized, these studies are found to have mainly shed lights on the following disciplines: existence of Deaf Culture;definition of Deaf Culture;features of Deaf Culture;expression of Deaf Culture;effect of Deaf Culture;education and Deaf Culture;researches of Deaf Culture in other countries.Based on both the strength and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research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possible directions of the study on Chinese Deaf Culture in the future.Keywords: domestic;deaf culture;review

一、引言

聋人作为少数群体,在群体发展的过程中,手语得到发展和交流,而且聋人共享的习俗、禁忌、价值观等也逐渐得以确认,并进一步发展成为聋人文化。聋人文化可以定义为听力损失或无听力的群体所特有的文化现象,由独特的聋人语言、心理、个性、交往、风俗、艺术、文学、价值观等组成[1]。张宁生教授认为聋人文化和主流文化如同数学中的两个交集,存在着相交的共同部分,也有 1 不同的、各自独立的部分。聋人文化研究对认识聋人、走进聋人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表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聋人文化为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依据;第二,聋人文化研究有助于拉近与世界的距离;第三,聋人文化是随班就读实践和开展双语双文化教育的需要;第四,聋人文化研究能使聋人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注,有助于提高聋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扬人本主义理念。[2]本文将对国内聋人文化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主要介绍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

二、聋人文化研究的基本概况

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搜索,以“聋人文化”和“聋文化”为关键词,对国内自1980年到2014年35年来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章进行统计,共搜索到相关文章23篇,文献内容大致可分为聋人文化的存在、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特征、聋人文化的表现、聋人文化的作用、聋人文化和教育、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等七个方面,包括研究不同内容的同一文献。从这些文献研究时间来看,2篇是21世纪之前文章,21篇是21世纪之后文章; 对文献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本文引用的文章中,依次使用的研究方法为实验法(2篇)、调查法(2篇)、文献法(3篇)、论述法(5篇)、比较法(5篇)、描述法(6篇);对本文所引用的研究者专业背景进行分析,发现来自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的特教专业的聋教育工作者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居多;文献研究视角包括手语及其翻译、电影、舞蹈、政治权利等。

三、聋人文化研究的内容

(一)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

马晓莉认为聋人手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在文化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立足于文化的角度,从聋人手语对汉文化的继承、聋人手语的地域性和多样性、聋人手语对汉字的借鉴、聋人手语的文化独特性几个方面,对中国聋人手语进行探析。认为聋人群体在历史长河的沉淀下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以此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审美情趣。而聋人手语本身就是聋人文化存在最具有说服力的表现。[3]

陆晴认为,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让聋人熟练掌握手语和汉语书面语,最大限度地利用残余听力锻炼汉语口语,使聋人能够在聋人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之间自由活动,从双语双文化教育的目标上面认可聋人文化的存在。[4]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人们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作为文化存在的聋人被当事者本人及其所属团队欣然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聋人文化载体,逐渐取得了语言地位。并且聋人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认知活动与行为方式。[5] 庞佳认为“手语舞蹈”是聋人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宝藏。不仅是聋人文化发展的产物,也是聋人文化艺术积淀的物化形式;是聋人文化的瑰宝,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继承与创新的见证[6],认为手语舞蹈是聋人文化存在又一个强有力的证明。

刘丹丹在其硕士论文《聋文化与聋人权利的宪法保障》中认为聋人群体与其他类型残疾人有很大差别,聋人团体意识感强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思想,即聋文化。并认为聋文化的兴起与聋人权利保障有关,而我国对于聋文化的法律方面的研究几乎是处于空白的状态,人们对于聋文化的认识程度不够,甚至许多聋人并不知道聋文化的存在。[7] 张敏通过论述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的关系,认为手语翻译是手语与汉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手语是聋人文化的一大创造,聋人依赖手语使得聋人群体和聋人文化保持生机,所以聋人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而手语翻译不是对汉语语句的一一对应手势翻译,而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只有深入聋人文化才能真正成为聋人与听人之间的沟通桥梁。[8] 关于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国内研究者普遍认可聋人文化的存在,但只作为文章阐述的一个内容,并没有单独论述或证明,杨轲使用文献法、问卷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我国聋人文化现状与困境进行研究发现聋人群体特有且相同的生活方式反应了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在证实聋人文化存在的方法上面,多采用论述和描述的形式,并没有完全“摆事实”。

(二)聋人文化的定义研究

孙锋纵观近些年对聋人文化的研究,认为很多人使用“聋人文化”这个概念,但是很少人给这个概念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对这个概念的外延进行界定的时候,也仅仅停留在沟通方式、认知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一些文化表象的描述上,没有从本质上去把握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9]聋人价值观的核心应该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对“聋”这种生理现象的认识和对“聋人”这种社会身份的认识[10]。

刘丹丹从教育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对聋人文化进行定义,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聋人文化提倡隔离式聋校教育和双语教学,就是肯定了聋人这一群体概念,引导聋人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聋”本身,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方式,呼吁聋人群体在促进聋文化发展方面的作用;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聋人文化坚持聋人应该使用手语,强调了熟练掌握手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手语对 3 于聋人文化、聋人身份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从政治学角度来说,聋人文化认为耳聋是一种特征,是一种普通的个体差异,聋人有权利使用自己的语言,有权利保持耳聋的状态,并且作为一种社会群体有权利享有平等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从法学的角度来说,聋人群体与残疾人全体所要求的内容是不同的,残疾人群体要求的是更好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服务,而聋人群体则着眼于自励,要求听人社会接纳他们的手语,并为他们提供出更好更多的手语翻译员[11]。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聋人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聋人文化是指聋人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聋人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聋人文化也就自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化现象。例如聋人教育、手语、手语歌、手语书、聋人舞蹈、聋人网站、手语翻译等,都属于聋人文化的范畴。狭义的聋人文化是指聋人群体在其特殊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文化心态、互动关系和活动方式。由于听觉障碍,聋人需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来接收传达信息,与人沟通,其中多以视觉为主,并伴有手语的方式。这种接收、传达信息和沟通的方式不同于健听人,是聋人特有的行为方式。在此过程中,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交行为也具有了独特性,形成了区别于健听人的独特文化,即聋人文化。狭义上的聋人文化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聋人文化。[12]

对聋人文化定义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少,在研究时通常是直接饮用前人总结出来的关于聋人文化的定义,聋人文化的定义包括内涵和外延,我们不仅应注重对聋人文化内涵的界定,还应该探究其外延的范围,以便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三)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

张松柏,徐铁卫认为我国聋人文化时代特征为基于文化模式的命运观(对自身语言、身份、地位、文化等权利的诉求和争取)、关于自身语言的全新认识(手语是聋人的母语和第一语言,民族语言才是聋人的第二语言)、对聋听共存现状的重新审视(在自身权益的争取上,舍弃了更多的被动性而表现出更多的自觉和主动)。

[13]

杨轲认为聋人文化的特有特征包括:手语作为聋人的第一语言是聋人文化的核心、聋健隔离是聋人群体的共同经验、对耳聋的态度和接纳是聋人文化的基本内容。

[14]

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文献相对很少,而且没有明显和明确的界定,仍将聋人特有的语言、经验、态度等作为与主流文化区别的标志。

(四)聋人文化的表现研究

刘丹丹从政治权利的角度看,认为聋文化的核心是平等与公平。聋文化要求每个聋人都有权利 4 像健听人一样拥有平等享受社会资源的机会和权利,每个人所特有的文化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这种机会和权利不受耳聋因素的影响。聋人绝对地享有要求自己群体文化的权利,聋人对于聋文化权利的要求即是对社会平等权和政治权利的要求。因此,聋文化起源于聋人对权利的要求,聋文化的兴起与聋人权利保障的是密不可分的。[15]

庞佳认为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语舞蹈点亮聋人生命文化,提升聋人生命质量;构建聋人社会身份,维护聋人文化权益;尊重聋人文化规律,发展聋人独特文化。[16]

申仁洪,顾俊朴认为聋人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手语语言地位的确认,其次表现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第三表现为特有的认知活动,第四表现为独特的行为方式。[17]

卢苇,张帆认为聋人文化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手语、视觉生活、聋人社区,其中手语是聋人文化的核心,也是聋人文化的象征。可以说,只要有手语的地方就能找到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聋人语言、教育和视觉生活的具体反映,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了聋人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情感。指出:无论什么文化、什么语言,作为社会的个体成员,必须在接受他人的过程中取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应当以恰当方式让聋童接受手语教育、具有聋人文化素养,树立聋人文化自尊,帮助聋人形成正确的聋人人生观和价值观。[18] 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聋人文化的表现比较广泛,包括政治权利、手语舞蹈、行为等,而且有学者对聋人文化的表现进行总结,都承认聋人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手语这一重要的语言地位。卢苇等对聋人文化表现的阐述比较表面直接,申仁洪等对聋人文化表现的总结更为深入间接,二者有同工异曲之处。

(五)聋人文化的作用研究

黄昭鸣认为在目前国情下,从矛盾的主要方面来看,大力提倡“聋人文化”将会对我国聋儿康复与聋九年义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一是倘若片面强调聋人某些“与生俱来”的所谓文化差异,势必会人为地强化听障人与健听人之间的隔阂,如不加以正确引导,还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与团结;二是“聋人文化”观的立论将如何看待耳聋与聋人相混淆,“聋人文化”观认为将聋人看作残疾或病人会使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产生偏差甚至歧视,但我们应该承认社会上还有弱势群体的存在,而且存在东西方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三是倡导“聋人文化”有使广大聋童被边缘化的危险,聋人如果不以学习、掌握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口语与书面语)为主要目标,如何融入主流社会、如何避免被边缘化的危险;四是倡导“聋人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相背离,目前,人 5 工耳蜗植入是听障康复医学的一大革命,美国聋人协会承认聋儿可以将人工耳蜗技术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来使用,因此“聋人文化”倡导者排斥人工耳蜗的观点是与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相背离的。[19]

沈玉林从聋人文化的定义、表现及其研究必要性等方面肯定聋人文化的存在和重要性,认为承认聋人文化对改革以往的教育弊端,真正实现聋教育目的,促进聋人和谐、自由、平等地生活在多元文化世界之中,提高聋人生存价值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聋人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支,与其他多种文化尤其是主流社会文化一同发展,而聋人是生活在两种文化之中的平衡的“双文化者”,能够在两种文化中自由地转换,而不是出现文化上的困窘与隔阂。[20]

黄丽娇认为充分地解读聋人文化对进一步提高聋人教育水平、聋人的经济状况、聋人群体的人权意识和自我意识至关重要[21]。卢苇,张帆认为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凝聚力与集体归属精神的重要基石,聋人的自尊得到尊重和维护是推动聋人文化健康发展、缔结聋人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有利于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22]。

大多数研究者肯定聋人文化的积极作用,极少有研究者捕捉到聋人文化的消极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在不断审视和反思中逐步前进和发展的,聋人文化也不例外,它在为聋人带来权利维护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存在着边缘化聋人的风险。

(六)聋人文化和教育的研究

李尚生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根据聋人的语言特征,分别围绕聋人的文化特征和聋人语言教育的文化思考等方面探讨聋人语言教育的问题,认为无论科学技术给聋人语言教育带来多么先进的手段,缺少文化学的关照,聋人的语言教育口语教学法仍然走不出困境,口语教学法的尴尬就是最好的例证。[23]

陆晴认为对于聋人而言,需要掌握的双语就是手语和聋人所在国家的主流语言,需要适应的双文化就是聋人文化和聋人所在国家的主流社会文化。双语双文化教学中的聋人文化应该面向广义聋人文化,但目前的聋人教学和实践都偏重于狭义聋人文化。[24]

郑璇等认为聋人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在高等教育阶段贯彻双语双文化理念亦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当前高等教育中片面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了聋生的安身立命之本——聋人文化。聋人文化是以视觉性为出发点和主要特征的文化,基于聋人文化而形成的身份认同感是聋生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实践证明,许多聋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都源自未正确认识与处理聋听文化的冲突。重庆师范大学双语双文化实验班中关于聋人文化措施是:首先,将双语双文化理念融入人际沟通、手语、大学语文、大学生心理健康、听障儿童心理与教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四年 6 的本科学习中能较系统地掌握关于聋人语言与聋人文化的种种知识;其次,利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宣讲聋人文化,不定期邀请各个年龄层次的优秀聋人前来开讲座或与学生交流。[25]

国内学界在研究聋人文化或者译介有关聋文化作品时,大多是在为双语教学提供理论基础,而实践证明聋人文化是宜于聋人教育的,而聋人在受教育过程中也是在聋人文化中成长,发展聋人文化的,聋人教育需要聋人文化的支撑。但仍需要加强聋人文化与教育关系的研究,为聋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更合适的氛围和方式。

(七)国外聋人文化研究 1.美国聋人文化研究

于松梅,钟玲论述了美国聋人文化产生的地域以及聋人艺术。聋人处于散居生活状态中,寄宿学校和聋人俱乐部及盖洛特大学是聋人形成亲密纽带关系、孕育聋人文化的重要环境,聋人艺术主要包括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等表现形式。认为美国聋人文化是在主流文化的背景下,在滋养和孕育其衍生的聋界领地与组织中不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在与主流社会被忽视和寻求自身平等权利与尊严的抗争中形成的具有向心力的社会群体;也由于聋人具有共同的视觉身体特征,在属于自己的语言中——美国手语承载了聋人丰富的艺术表达。聋人文化的兴起反过来也影响和推动着美国的主流文化更加朝着民主、平等和尊重的方向发展。[26]

张春兰采用历史法和文献法在认真考察美国聋人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之后,认为聋人文化思潮是受黑人民权运动的推动出现的,是对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回归主流”运动的一种回应。美国聋文化的实践及其争论包括提倡双语双文化教学、促进一系列残疾人法案的通过、构建聋人社区、反对耳蜗移植。美国现有关于聋人文化的研究包括对聋人社区规范的研究、对“聋人”的符号学研究、对手语的研究、民族学意义上的研究、生物学意义上的研究、人类学视野下的研究等。而有待深入或拓展的地方:首先,美国聋人文化研究目前还大多限于某方面的专题研究,对于聋人文化从何而来的历史考察还很少见,对于聋人文化内涵进行全面阐述的研究还不多,对于聋人文化整体实质的分析还很缺乏,对于聋人文化局限性分析的声音还很微弱;其次,美国“聋人文化”一词的提出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紧密相关,但是关于 “聋文化”一词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美国学者中间还存在很大分歧。[27]

张松柏,徐铁卫指出美国手语(ASL)以语言身份公布于世的语言学博士威廉·斯托科(W.Stokoe)提出“语言是一种文化系统”的理论,促使美国“聋人文化群落”运动愈演愈烈。[28]

申仁洪认为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美国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的趋势。聋人 7 文化的主体是将手语视为主要沟通方式的聋人文化团体,表现形式有独特的社会规范、文化生产和身份认同的不同发展阶段。聋人文化是聋人有别于其他人群的特有的群体特征,里根(Reagan)(1996)对这些特征做了细致的描述,为六大要素:语言的分化、态度性二聋、行为规范、同族婚姻、历史意识和自发性组织网络[28]。对聋人文化知识及其价值、信念的学习是通过聋人同伴习得的,即聋人文化的传递是横向的同伴间传递而非纵向的亲子间传递。[29]

2.日本聋人文化研究

贺晓星探析日本聋人文化宣言,正是通过围绕“聋文化”展开的一系列探讨,聋教育的思想、观念、方法、课程以及文化与教育之关系等问题,才成为社会学、尤其是教育社会学的问题。宣言中指出聋人是指说着日本手语这种与日语不同之语言的语言少数群体,聋人是一种语言的、文化的而非生理的、身体的存在。聋教育中存在权利政治、社会不平等及文化再生产等问题的争论,聋人的世界本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聋人与听人语言不同文化不同,问题的本质不在生理的缺陷而在文化的差异。[30]

总而言之,国内学者对国外聋人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美国、日本聋人文化的介绍方面。对国外聋人文化的研究目前局限在用描述法对国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和介绍,而没有将国外聋人文化研究的方法和理念等借鉴到中国聋人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中。

四、总结与展望

以上文献从聋人文化的定义、特征、表现和作用研究这四个角度证明了聋人文化的存在。总体来看,在聋人文化及其教育方面,研究较少,研究内容相对不太系统,研究方法单一;国内学者对聋人文化特征和作用的研究有所涉及,但是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局限于描述法,缺少实证依据。此外,对国外聋人文化状况的研究是对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翻译与介绍,并不是对聋人文化的内涵和实践的探析。鉴于此,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指出国内聋人文化研究的如下发展趋势。

第一,在聋人文化研究方法方面。目前聋人文化研究方法主要为描述法、论述法,而具有实证特色的比较法、实验法、调查法占的比重很低。对聋人文化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思辨的层面或现象的描述上,缺少本土的实证性研究,虽然“聋人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仍然可以用调查、访谈、实地研究等方法,深入聋人群体内部,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

第二,在聋人文化研究人员方面。目前参与聋人文化研究的大多是聋教育工作者和听力语言康复工作者,然而文化与语言、权利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也需要有更多的语言学工作者、社 8 会学者、法学工作者等参与。多专业学者形成的多学科整合模式也将是聋人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势,如此可以获得多领域的成果,为聋人及其文化的发展提供软件与硬件支持。

第三,在聋人文化的存在研究方面。将从聋人内部,以聋人的角度,通过大量的事实和文化依据,以文化理论和界定为框架,用实证的方法提供确实的存在证明。

第四,在聋人文化的特征研究方面。目前,关于聋人文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聋人文化其他方面的研究很少,应该从聋人文化的内涵、外延及表现等方面,通过聋人间的认定和调查等方法,在文化的范畴内明确指出聋人文化突出的特性,以便使聋人达成内部的自我认定和外部的和谐相融。

第五,在聋人文化的作用和教育研究方面。聋人文化观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加强如何避免聋人文化负面影响方面的探讨。国内聋人文化研究具体到教育上即聋人文化对聋教育的影响,如在其影响下被提出且应用于教学的双语双文化教学法,但聋教育对于聋人来说应该是全面而合适的,应该通过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聋人文化对教育影响的效果和改进策略。

第六,聋人文化困境方面研究。有关聋人文化研究的文献比较分散,侧重在手语、聋人社区、聋人心理、聋人双语教育等领域以及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引介。另外,聋人文化很好地提出了聋人群体需要主流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却没能很好地处理“少数”与“多数”的关系。而聋人群体的复杂性和主流社会的态度也使聋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多重困境。

参考文献:

[1]靳军.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立项专题研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聋人文化 [M/OL].http://www.spe-edu.net/Html/longwenhua/200901/695.html,2009-01-13. [2]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6-9.

[3]马晓莉.对中国聋人手语的文化思考[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4):16-17.

[4] [23]陆晴.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3):116,117. [5] [12] [17]申仁洪,顾俊朴.聋人文化及其对聋人教育的影响[J].现代特殊教育,2014(2):58,59.

[6] [16]庞佳.聋人文化视野下的手语舞蹈价值观[J].现代特殊教育,2013(2):25,26.

[7] [11][15]刘丹丹.聋文化与聋人权利的宪法保障[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1:2,3,4.

[8]张敏.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7):54-57. [9]孙锋.论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2):59.

[10]孙锋.聋人自我意识特征的研究[J].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9-33. [13] [28]张松柏,徐铁卫.西方聋人文化影响下的中国聋人文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4):23-26.

[14]杨轲.我国聋人文化现状与困境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I.

[18] [22]卢苇,张帆.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J].文教资料,2014(5):58,59. [19]黄昭鸣.“聋人文化”观之辨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4(6):41-44. [20]沈玉林.论聋人文化与聋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2(1):19-21.

[21]黄丽娇.论在中国开展聋文化研究的必要性[J].中国特殊教育,2009(3):38. [23]李尚生.从文化的视角探讨聋人语言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1):48-51.

[25]郑璇.双语双文化理念在重庆聋人高等教育中的运用[J].怀化学院学报,2011,30(10):117-118. [26]于松梅,钟玲.美国聋人文化略观[J].中国残疾人,2007(2):38-42.

[27]张春兰.美国聋文化的起源、内涵、实践与局限性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I,11-12.

[28]Reagan,T.G.Bilingualism and the Dual Culture of the Deaf In South Africa.Medical Journal,1996,86(7):797-799.

[29]申仁洪.美国聋人文化与聋人教育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3):57.

[30]贺晓星.日本“聋文化宣言”:权利政治、社会不平等与文化再生产[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6(4):78-92.

第四篇:聋人手语与汉语的比较研究

聋人手语与汉语的比较研究

摘要:手语是聋人与聋人之间、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聋人的语言。汉语是广大听人共同使用的语言。手语作为对耳聋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手段,也是聋人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交际工具,然而现在很多聋生分不清手语与汉语,常常依手语的语序说、写话,语言和听人不一样。聋人手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别,通过对两者的比较,使人们认识到聋人手语与汉语的差别与作用,有助于促进手语的发展,帮助聋人。

关键词:手语 汉语 比较

Abstract: the sign language is deaf people and deaf people, between deaf shown by unamputated volunteers aske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tool, is the language of the deaf.Chinese is our common language to use.Sign language as deaf students to a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also is deaf people study, lif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of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but now many deaf to divide not clear sign language and Chinese, often in sign language, and said, write the sequence of words, language and listen to people.Deaf people sign language and Chinese is put in very big differenc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make people realize that the difference of sign language and Chinese deaf and function, help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ign language, to help the deaf.Keywords: sign language is Chinese 正文:一.聋人手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汉语是大部分中国人使用的交际工具,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汉语运用抽象的词语概括外界事物,然后可以进行大脑思维活动。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基本形式,它突破了生理条件、周围环境的限制与约束,可以用抽象词语把不能及至的领域里的事物描绘出来。这种抽象性也使汉语在表达、交流中摆脱了直观直觉形象的束缚。聋人手语是一种视觉语言,它只有手形,而没有书面语形式。它是运用形象性的比拟和表演性的动作来进行交际,其交际作用受到诸多限制,如只能是在聋人之间或是聋人与懂手语的人群之间进行,还只能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交际的范围也限于日常生活,无法触及其它领域。同时其形象性与直观性也影响到聋人的思维,聋人往往运用形象来进行思维。因此其交流的质量和深度与广度方面都与汉语有很大的差别。

三.聋人手语与汉语的差异

聋人使用的手语和汉语在表现形式、语序、虚词的使用等方面有诸多不同。1.语序不同

1)先打出表示行为的目的词语,后打出表示行为的对象的词语。

例如:汉语:我想回家。

手势语:家 回 我想

2)先打出外界感受到的某种信息,后打出这种信息引起的反应。例如:汉语:快灭火。

手势语:火 快 灭

3)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后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有一件新衣服。手势语:衣服 新 我 有一

(4)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没有吃饭。

手势语:吃饭 没有

(5)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往往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例如:汉语:什么会?

手势语:会 什么 2.少用代词

代词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不符合聋人手语的用法,因此在聋人手语中也很少出现代词,如:“小明在吃饭,小明吃完饭,不明去睡觉”。3.省略虚词

由于虚词在表达中没有实在的意思,而聋人手语交流中有其具体的语环境,可以不用虚词,因此常常省略,比如一些介词、连词和量词。这样的省略使得聋人手语表达简捷清楚,更适合视觉的特点。4.缺少量词

在聋人的交往中常常省略某些量词,如汉语:一本书 一张纸 一只鸡 手语:一书 一纸 一鸡。5.宾一体现象

手势语构词中,动宾短语与该短语中的名词不分,往往造成动词的省略,要想确定是表示短语的名称,还是表示短语中的动词,要从上下文联系来确定,一般不会影响交流。例如:手语中:踢足球与足球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刷牙与牙刷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6.面部表情

聋人运用手语同时习惯用面部表情和体态表达感情 表示陈述语气时,面部表情平静,动作速度与力量正常;表达疑问时则眉头紧锁,口微张,眼睁圆;表示祈使语气时则面部表情严肃,动作速度快而有力等。聋人手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例如聋人想问你吃饭了没有?他们只用手势打出“饭”然后面部呈询问的表情;聋人在表达过程中,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通过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以及改变动作方向来表示,例如“帮助”的手势动作:双手斜伸,手心向外,拍两下,表示可以给人提供帮助;双手斜伸,手心向内,拍两下,表示求助。

7.表达功能上的差异

聋人手语词汇贫乏,汉语词汇丰富,因此在表达的功能上,聋人手语显得较为薄弱。三.聋人手语与汉语之间的联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沟通。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充当人类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意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聋人手语虽然没有声音,但是有语形,它是聋人进行交际和思维的工作,它具有词汇和语法体系。手语和汉语都是一种语言。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聋人应该学好汉语,手语的表达功能和对象也是有限的,聋人不能只和聋人交往。聋人应该学好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扩大自己的交际对象,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

第五篇:聋人手语与汉语语序的一些差异

聋人手语与汉语语序的一些差异

聋人手语与汉语相比语序有些差异:

1)先打出表示行为的目的词语,后打出表示行为的对象的词语。

例如:汉语:我想回家。

手势语:家 回 我想

2)先打出外界感受到的某种信息,后打出这种信息引起的反应。

例如:汉语:快灭火。

手势语:火 快 灭

3)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后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有一件新衣服。

手势语:衣服 新 我 有一

(4)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没有吃饭。

手势语:吃饭 没有

(5)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往往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例如:汉语:什么会?

手势语:会 什么

聋人手语句子成分与汉语相比缺少一些词类:

(1)缺少汉语中的虚词

聋人手语中一般不打虚词,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例如:汉语:我和小王在看[url=javascript:;]电影[/url]呢。

手势语:电影 看 我 小王

(2)缺少汉语中的量词

在聋人的交往中常常省略某些量词,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

例如:汉语:一本书 一张纸 一只鸡

手势语:一书 一纸 一鸡

(3)宾一体现象

手势语构词中,动宾短语与该短语中的名词不分,往往造成动词的省略,要想确定是表示短语的名称,还是表示短语中的动词,要从上下文联系来确定,一般不会影响交流。

例如:手势语中:踢足球与足球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刷牙与牙刷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聋人手语是靠交流双方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实现的。为了提醒对方注意,往往把最重要的中心词先打出来,然后打说明部分和修饰部分词。有时将一些表示实际意义的主要手势语打出来,配合相应的面部表情来传递信息,例如聋人想问你吃饭了没有?他们只用手势打出“饭”然后面部呈询问的表情;聋人在表达过程中,有些虚词除用相应的面部表情外,还通过加大手势动作的频率或幅度以及改变动作方向来表示,例如“帮助”的手势动作:双手斜伸,手心向外,拍两下,表示可以给人提供帮助;双手斜伸,手心向内,拍两下,表示求助。

下载手语族与聋人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手语族与聋人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闭症与聋人语言方面的差异

    自闭症患者与聋人在语言上的差异 --从梦梦同学实例进行分析研究 湖南郴州资兴特殊教育学校 肖兵 摘要:聋人通过佩戴助听器、人工耳蜗,加上勤奋地学习,学会使用了手语,手指语,简......

    与手有关的动词

    hand[hænd] back 交还hand down 传下来hand in上交hand out散发 hand on传给另一人 hand over移交 hand round分发 break [breik]打破 carry [ˈkæri]搬运 flip [flip]弹,......

    广场文化《丢 手 绢》活动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广场文化《丢 手 绢》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2.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录音机、......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

    手卫生与职业防护 江都市人民医院ICU 朱春香 拯救生命:从清洁双手做起 目录 •1、回顾 •2、意义 •3、定义 •4、方法 •5、其他 •6、参考资料 2008年西安发生新生儿严重......

    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摘要:每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词﹑词组﹑句子等语法单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手语到底有没有语法?如果说手语的语法特征就是汉语语法的特征......

    向盲聋人捐图书馆与公益成果展策划(DOC)

    向盲聋人学校捐图书馆 与 至善公益成果展策划书 主办单位: 晋中学院至善公益晋中市聋哑学校 2012年4月16日 向盲聋人学校捐图书馆 与至善公益成果展 一 活动背景: 扶危济困一......

    1,手语学习有利于健听人与聋人的沟通

    第一章手语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手语的概念。 ●了解学习手语的意义。 ●理解学习手语的方法。 技能目标: ● 能区别手语与一般手势的概念。 教学重点:掌握手语的概......

    圈子与圈子文化

    圈子与圈子文化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74.2%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存在“山头”、“圈子”现象,75.9%的受访者坦言当前社会以“山头”、“圈子”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