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盐边县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01年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的指导下,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市政府《农村十年扶贫开发规划》,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从全县贫困实际出发,紧扣“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这一核心,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群众为基本对象,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基础调结构为主线,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和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出发点,扎实推进“新村扶贫”、“移民扶贫”、“产业化扶贫”、“劳务扶贫”等重点扶贫项目建设,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不断进步,产业不断壮大,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资金投入情况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三、主要成效
通过2001—2010年各类扶贫项目的建设,特别是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劳务扶贫、产业化扶贫等扶贫项目,惠及贫困面广,建设成效突出,改善了我县贫困地区、边远少数 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能力,截止2010年底,全县64个省、市定贫困村中的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50039人下降到 13084人,下降了79.79 %,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1230 元增长到2496元,增长102.93 %。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通过实施新村扶贫、村道扶贫、移民扶贫等惠民工程,着力改变贫困地区的交通、电力、水利、人畜饮水及人居环境落后状况,改善了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一是贫困村群众的温饱和住房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二是基本解决了64个省、市定贫困村贫困村群众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三是改善了64个省、市定贫困村群众的交通条件,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四是64个省、市定贫困村已实现了村村通电。五是对居住在高寒山区,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的贫困户实施了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结合旅游业开发,重点开展了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的移民扶贫工作,使搬迁安置的贫困户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移民扶贫目的。
六是以新村扶贫工程为平台,对 户贫困户的住房进行了“五改三建”(改房、改厨、改灶、改厕、改圈、建沼气、建太阳能、建入户道路),彻底改善了这些贫困户的人居环境条件,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七是通过实施村道公路扶贫,对贫困地区的道路进行硬化升级,提高了村道公路的质量、档次,进一步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
(二)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通过实施劳务扶贫培训,使受培训农民工均掌握了一门实用就业技能,除部分培训学员自办经济实体外,大部分培训学员由培训学校推荐实现了非农就业。劳务扶贫培训有效拓展了贫困群众致富思路、增长了致富见识、增强了的致富技能、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为贫困群众多渠道致富增收奠定了基础。
(三)科技知识的运用率得到提高
通过实施产业化扶贫,促进了科学技术在扶贫工作中的推广运用,项目区群众积极学习种养殖业科技知识,并用科技知识指导生产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贫困农民的致富增收奠定坚实的发展后劲。特别是在格萨拉乡实施的种草养畜项目,既带动了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增加贫困户的经济收入,又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主要做法及经验(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扶贫开发工作是党和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在农村的具体体现,直接涉及到广大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也是党委、政府在农村实施惠民行动的具体举措之一。为推动各类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根据县委、政府班子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和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一步调整和充实了扶贫开发工作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县委领导,分管财政工作的常务副县长和扶贫开发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财政、扶贫、交通、民宗、农牧、水务农机、审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盐边县农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已相继成立了乡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落实了专职扶贫工作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
(二)加强调研,精心选择项目。为保证项目实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项目选择及规划群众参与原则,着力加强了对拟建项目的基础调研工作,聘请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群众一道实地踏勘、测设,准确资金概算,并会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对每个项目精心挑选,充分论证,不断优化项目,以保证项目实施有的放矢,为项目下达实施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明确职责,强化责任。为明确落实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意识,每年扶贫项目计划下达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便通过签订责任书形式,落实了县扶贫相关部门、各项目实施乡(镇)具体职责。
(四)强化宣传,突出群众参与原则。财政扶贫资金属补助性资金,仅能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部分机械租赁费、材料购置费,要按质按量实施工程项目,需积极探索民办公助项目“一事一议”的运作模式,广泛动员项目区群众参与,通过贫困群众自愿投工投劳和筹集资金来完成,如何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发挥群众项目建设主体作用,宣传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充分调动项目区干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县级项目责任部门、项目乡镇多次到项目区组织召开项目实施动员大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改变了部分项目区群众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营造了上级部门要我干为贫困群众主动干的工作氛围,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五)加强指导,强化督导。为保障我县每年度扶贫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我县在项目意向性确定后,由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牵头、县财政局、县纪委监察局、县审计局共同举办了“盐边县项目实施培训会”,项目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财政所报账员、扶贫工作联络员共参加培训会,培训会就财政扶贫项目的申报立项、项目的实施管理、资金报账、备案资料的整理及资金管理使用纪律等进行了逐一讲解,通过系统的培训,使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程 序、工作职责,为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县级有关责任部门又多次前往项目建设地检查、督促、指导项目工作,准确掌握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及时纠正项目实施中的问题。指导、督导工作的扎实开展,确保了每年度扶贫目标任务的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五)坚持“公告、公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在各类扶贫项目实施中,严格贯彻执行了项目 “公告、公示制”,县、乡、村三级广泛利用电视台、党政网、《盐边宣传》、乡(镇)政务、村务公开栏、召开群众大会等不同形式,在项目实施前将项目计划下达情况进行公示公告;在项目实施后,将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重点在项目实施地再次进行公示公告。严格的公示公告制度,保障了项目区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了扶贫项目资金社会透明度,增强了社会的监督力,既调动了项目区群众的参与建设积极性,还保障了项目资金使用的准确性、有效性。
(六)规范资金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为强化项目及资金管理,我县严格按《攀枝花市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并制定了《盐边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专户存储、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审计监督制度,严格实行县级财政报帐制度。在项目拨款中执行“
三、三制”拨款原则,按工程进度拨款;工程完工后,除农户直补项目外,其余项目均留10% 的项目质量保证金,质量保证金一年后工程无质量问题予以划拨。规范的资金管理程序,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有效避免了资金的挪用、截留现象,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调整,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省上重点支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梁山彝区和高原藏区(简称“四大片区”),我县既不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不属于省定重点贫困县。新一轮十年(2011—2020年)农村扶贫工作,将主要依靠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开展工作,而实际我县北部片区农村贫困人口依然较多。因此,农村脱贫致富的步伐将被滞缓。
(二)省局部分项目资金下达较晚,按照“当年下达、当年实施、当年见效”的工作要求,留给县级部门及项目乡镇的实施时间非常有限,项目实施时间非常紧迫,致使一些项目在当年无法施工完成,存在跨年度实施的情况。
(三)开发项目资金捆绑整合难度较大。由于各部门项目申报、下达的时间不一致,加之部门之间存在各自为阵现象,实现整合资金、整体推进工作难度较大。
(四)部分项目乡(镇)重视不够,对受益群众的宣传发动不深入、不及时,受益群众主动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部分项目进度较缓慢,拨款、报账不及时,备案资 料不够规范。
(五)部分项目自筹经费的落实有一定难度。财政扶贫资金是补助资金,仅能勉强保证部分材料的采购,还有相当部分材料费用需通过县、乡财政及项目区群众自筹解决。因县、乡财政较为困难,加之项目区群众经济状况普遍较差,导致一些项目的自筹资金的筹集有难度。
(六)贫困地区虽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也仅仅是通到村部、村小,还有许多村民小组和村民自然集居点都没有通路,贫困群众的出行难、运输难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另外道路建设的等级质量较差,因此交通问题仍然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七)部分贫困村村支两委办公条件、村卫生站、村小学未得到根本改变。
(八)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缓慢,贫困群众的产业单一,无稳定的、长期的支柱产业作支撑,一旦遭遇自然灾害,势必出现“返贫”现象。
(九)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虽实现“普九”教育,但因经济原因,还有相当部分贫困生想继续完成高中、大学学业比较困难;贫困群众素质教育、技能培训还有很大差距,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提高。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认真贯彻中央、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和《四川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结合我县贫困地区实际,认真编制好《盐边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二)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扶贫项目资金的投入。(三)继续争取市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市级大企业对我县贫困村的定点对口帮扶村工作,进一步完善县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定点对口帮扶村工作;动员社会各界人士、民营企业加入贫困村定点扶贫帮村工作,使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扶贫开发事业。同时,将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定点对口扶贫帮村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四)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整合、捆绑资金对贫困地区进行连片扶贫开发,达到整村推进目的。
(五)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六)加大力度,加大投入,着力抓好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分片区,以村为单位作好科学、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
(七)以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生态、民族风俗特点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打造旅游品牌,在保护好现有资源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农、林、牧产品,发展好盐边的旅游事业,从而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八)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
1.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2.根据县级财政收入情况,逐年增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
3.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和民营企业对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投入。
第二篇:盐边财通一月份工作总结
十二月份工作总结
回顾2010年,在公司领导的英明领导及关心、支持下,盐边县财通铁钛有限责任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作,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克服了诸多困难与不利因素,2010年12月份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做到了各类事故发生率为零。本月是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全体员工以一如既往的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让2010年有个圆满的结局。现将我单位12月份的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在上良好的基础上继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安全环保、综合治理、生产指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需进一步解决一完善。
一、生产情况。本月是今年的最后一个月,全体员工并没因此而松懈,选厂各工作人员力挑重担,克服重重困难,在原矿质量较差的情况下,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到12月24日,黑谷田选厂累计生产原矿273932.14吨,累计生产铁精矿54200吨,累计生产钛精矿5920吨,综合成本严格控制在公司要求目标以内。
二、定期对各车间职工进行安知识的教育,定期对各种设备管线电器线路进行严格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公司选厂随时面对着部分机器设备老化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选厂抓紧时间组织现有的技术力量进行定期不定期保养维护,有力地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进而确保了生产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率。本月更加强了对生产制度及工艺流程的要求,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细化了流程和制度,为正常生产提供了保障。
三、选厂尾矿库由于生产量太大,上涨十分快,由此产生的压力也是相当巨大的。尾矿库的安全生产一直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只有尾矿库的安全生产得到了保证,我们才可以放心的开展生产工作。为此我们只要不断的加强尾矿库的管理,并做好每一个细节。本月县安全监督局来我公司黑谷田尾矿库进行安全检查,对尾矿库安全方面进行了交流,对我公司选厂尾矿库的安全工作做出了肯定。
四、安全是生产的前提,企业只有安全的发展才是健康的发展、和谐的发展。因此,抓好安全工作,尤为重要。抓好安全工作,要有切实可行的制度作保障,要建立适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中,我们不仅仅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而且要制定保障这些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得以执行和落实的保障措施。我们制定制度的目的是使其得到有效落实,对我们的工作起到规范、约束和指导作用,而不是为了制定制度而制定制度。为了企业能够安全规范、放心的生产,以及全面加强选厂及尾矿库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选厂本质安全程序和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选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同时也是根据攀枝花市、盐边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要求各相关企业必须达到《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标准等级。本月 “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的工作正在顺利开展当中,目前《安全标准化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安全标准化管理制度》及《安全标准化记录表格》等文件资料已经制订完成,正在实施当中。硬件方面尾矿库及选厂监控系统运行正常,尾矿库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已经开始动工,近期将完成建设。此系统建立之后,会对尾矿库的全方面的情况做出一个监测,将危险情况提前反映出来,便于提早采取应对措施,避免由于险情突发,时间紧急无法应对而造成重大事故及损失,使尾矿库的安全进一步得到保障。
五、尽力协调好地方关系,为企业生产打下基础。企业在一方立足,离不开当地政府、群众的支持。不过日常生产、生活中也会有一部分矛盾产生,在面对处理这些矛盾的时候,我们坚持树立公司自身形象,对于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坚持,努力的配合好当地政府,尽量采取对老百姓多做思想工作,稳定老百姓的情绪,让其了解到只有企业在地方发展了,才能对地方经济做出贡献,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才会越来越好,企业的生产发展得到了大部份老百姓的支持。
六、在努力做好生产,尽量提高产量的同时,我选厂也高度重视产品质量,严把生产工序的每一个质量控制关,我们始终坚信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确保了一个企业能够走得更远。质量监督局也对我公司选厂的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质量监督局的监督和指导下,我们努力的通过各个环节的规范来提高产品质量。只有选厂每一个职工都有高度的质量意识,并付诸于生产操作的每一环节中,产品质量才能稳步提高,从而实现质量缺陷为零的目标。
七、员工教育、培训。为了使员工素质整体进一步提高,使企业向标准化、高起点发展,定期组织员工进进安全技术操作培训教育,同员工相互交流、共同学习,提高安全环保意识,积极了解员工在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每位员工都能深刻领会到安全生产就是业之根本。
对新入员工进行为期一周岗位技术操作规程培训,并由车间熟练操作工传、帮、带到熟练为止,保证新进职工顺利进入岗位角色,做到基本胜任各自岗位工作,为正常生产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经常利用班前班后的时间,相互交流生产技术,让每位员工都体现学有所有,把所学到的技术用到生产中去。
八、工作改进
针对我们选厂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作中不足的地方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1、加强体系工作的建设和完善,积极自检,多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解决。
2、加强生产现场的监督管理,强化处罚措施,加强处罚力度。
3、由公司管理人员组织培训学习,同时加强安全小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教育,使职工每时每刻都紧绷安全这根弦,在人人心中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4、从源头上做好物料消耗及生产成本控制即材料进厂开始然后层层分解,将物料消耗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树立每个职工的成本意识,以最小的消耗,创造出最大的效益。
总之,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继续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分清责任,从维护公司发展的大局出发,保持川威人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并严格履行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控制指标,积极行动,把生产工作抓紧、抓好为公司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盐边县财通铁钛有限责任公司
2010年12月24日
第三篇:吹响新十年扶贫开发号角
人民日报社论:吹响新十年扶贫开发号角
2011年12月02日
在“十二五”时期顺利开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全面部署《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了我国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落实《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对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扶贫开发,特别是伴随着《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顺利实施,扶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到2010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之初的2.5亿减少到2688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这些辉煌成就,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巩固、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我国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有力促进了全球减贫事业的发展。
实践表明,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看其最高 1
水平和平均水平,也要看其最低水平——贫困人口的生活状况怎样,贫困地区的发展程度如何。从人类发展和世界范围来看,扶贫是一项永恒使命。就我国而言,扶贫开发同样是长期而重大的任务。一方面,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仍十分艰巨。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扶贫开发创造了有利环境和条件。这正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全新历史方位——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今后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扶贫开发可以大有作为的十年。已基本解决生存和温饱问题的人口能否如期实现小康,是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小康社会伟大事业的关键所在,也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作为未来十年我国扶贫开发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围绕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科学把握我国扶贫开发的“变”与“不变”,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扶贫开发新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明确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的重心所在:“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这些新目标和新任务,符合新阶段扶贫工作的基本特征,吹响了新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前进号角。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解决好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与发展问题,不仅关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让我们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扎扎实实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到2020年全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四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2012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省市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计划和省市农业农村及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注重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相结合、典型带动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增强输血功能与造血功能
相结合、智力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扶贫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改善移民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培育移民增收致富产业,移民乡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2012年移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1、精心安排部署,移民乡村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切实加强对移民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岁末年初召开的全县2012年农业农村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扶贫开发工作做了全面细致的安排和部署,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项听取了扶贫项目编制和工作情况汇报,制定出台了《关于2012年全县移民乡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意见》。积极推行移民扶贫开发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各项目标任务逐级细化分解到移民乡和县直各部门,纳入综合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特别是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县上精心安排部署,各级干部积极深入联系乡村扎实推进“六大任务”的落实,并以情暖乡村的实际行动和作风,驻村进组入户开展生产帮扶指导,教给移民干、干给移民看、带着移民干,帮助移民解决了农业机械、籽种、化肥等方面的问题,极大地调动了移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突出整村推进,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移民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好形式、好平台和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全年共争取实施省、市整村推进项目6个,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237万元,完成危旧住房改造450户,衬砌支渠3公里、斗渠12.6公里,铺筑村组道路2公里,改良土地1000亩,种植枸杞4600亩,修建日光温室100座,扶持贫困户修建暖棚养殖圈舍210座,调引基础母羊1450只,栽植农田防风林680亩。在充分利用好扶贫资金的同时,整合财政、发改、建设、水务、交通、林业、农牧、国土等部门资金4032万元,加大了项目村资金投入量和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项目村移民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移民收入快速增加,整体面貌大为改观,示范带动作用较为明显。
3、狠抓产业扶贫,移民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带动贫困移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依托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加大土地改良、产业培育力度,引导移民群众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2012年,全县6个移民乡共落实种植面积17.2万亩,较上年增加1.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1万亩,经济作物13.1万亩;改良盐碱、板结土地2.5万亩,修建日光温室130座,落实养殖小区13个,示范养殖户500户;移民乡牛羊饲养量达到10.73万头(只)。各移民乡相继成立了甘草协会、枸杞协会、红花协会等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户走“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积极鼓励有一定规模、能良性发展、愿意与贫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诚信度高的农业产业化企业到移民乡建立原料生产基地,通过龙头企业的引导,有力推动了移民乡产业发展。全年投入产业扶贫和贷款贴息资金80万元,建成枸杞、甘草制干加工等“农”字号企业2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家,1.3万余户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2012年,疏勒河、九甸峡项目移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1635元,较2011年增长30%,产业发展促进了移民增收,有效带动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4、强化科技扶贫,移民自我发展能力稳步提升。坚持把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整合“两后生”培训、“阳光工程”、职业教育等培训资源,积极推进贫困群众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贫困农民的劳动技能水平和致富能力。全年在移民乡村组织开展种植、养殖、特色产业等劳动技能培训和农牧业科技培训140场次,发放科技资料2.44万份,培训人数达1.4万余人次,举办劳务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两后生”440人,输转劳动力1.7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5、注重改善民
第五篇: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指导和省、市直帮扶部门的大力帮助下,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围绕“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贫困村新型家园建设扎实推进,贫困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的总目标,以“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整村推进建设贫困村新型家园”的实践载体,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
按照年初与市委、市政府签订的责任状,我县实施11个贫困村的第四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扶持1940户贫困户当年脱贫,年人均收入实现xx元以上。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投入扶贫开发资金887.6万元,其中省投473.4万元,省劳动力培训资金30.4万元,市投134万元,县财政160.4万元(路154.4万元,边沟6万元),群众自筹41.4万元。共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31项,具体完成情况是:
(一)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情况
1、道路建设项目:今年为7个重点实施村建设水泥路14.8公里(51800平方米),总投资455.8万元,其中省、市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60万元,县财政收入154.4万元,群众出工出劳建设路户和边沟41.4万元。水泥道路建设情况是:金河村2180米、永河村2426.2米、宏兴村2043米、清茶村2100米、富乡村2060米、德兴村xx米、自然村2133米、三站二村1872米,已经全部完工。并且投资39.9万元(其中扶贫资金33.9万元,县自筹6万元),完善了德兴村水泥路两侧石砌边沟6547米边沟;投入23.4万元,建设铁杖子5201延长米,已经完工。
2、饮水建设项目:总投资17.1万元,为漂河村454户实行自来水入户,已经全面完成。
3、三室建设项目:总投资49.4万元,为漂河、大古洞、西胜3个村分别建设了村级“三室”3座,总面积520平方米(大古洞村、西胜村、漂河村村民活动室各100平方米,大古洞村、西胜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各80平方米;漂河村卫生所和计生服务室各60平方米),已完工。
4、发展生产互助资金项目:在老站村、四马村、解放村实施了发展生产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每村投入国家配股资金30万元,吸纳农民入股资金30万元,已于10月份发放到户。
5、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今年向省扶贫办申报电焊、计算机及电子、服装加工、汽修、餐饮等5个专业320名贫困劳动力培训计划。我们先后与上海、杭州、苏州、浙江、长春、哈尔滨等省内外各家企业签订了培训订单,有计划地输送贫困劳动力到外地培训和打工,增加收入。目前,已经在培训基地培训贫困劳动力160人,并成功转移到浙江、上海、哈尔滨等地就业,人均月收入800元以上。
6、扶持贫困户项目:针对各贫困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扶持以发展大鹅养殖为主的脱贫产业项目。今年共投入22万元,扶持294户贫困户养鹅5.5万只,每只鹅利润10万左右,预计到年底可增收55万元,实现贫困户均增收1800元以上。
(二)帮扶工作情况
在完成上述扶贫开发计划项目的同时,我县还充分利用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的投入,加快扶贫开发的步伐。一是充分利用省、市部门帮扶的契机,主动协调13个市直帮扶部门投入115.3万元,为我县第四批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11个重点村解决了发展生产、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等许多实际困难和急需。市直机关工委投资27万元,为漂河村维修农道21公里,建设桥梁1座,并维修了村内道路;市水务局投入50万元,帮助清茶村打抗旱井11眼,为五味子园区配上了喷灌设备,建设了水泥路两连的边沟和入户桥,维修了村民活动室,并以贴息方式扶持贫困户养殖大鹅;市国土局投入12.6万元,为德兴村6户贫困户建设了稻草板房;市残联投入5万元,帮助三站乡二村维修了农田路,绿化了树床.市教育局投入10万元,为永河村打自来水井1眼;市科信局投入0.6万元,帮助金河村打抗春旱井2眼,并为村里送去价值0.4万元的电脑2台;市委宣传部投入0.6万元,帮助自然村建设了村文化室;市城管局投入3万元帮助大古洞村维修了村屯道路;市劳动局投入6万元,为富乡村修建村内水泥路1300米;市司法局投入1000元资助5名贫困学生就学。二是深入实施“四三二一”帮扶工程。县扶贫办作为牵头部门,督办指导全县89个县直部门的机关企、事业干部对714户贫困户进行定点包扶,对1886名贫困学生进行助学。年初以来,全县广大包扶干部共投入43.1万元进行扶户助学。其中,全县8个乡镇的党政班子成员,为所包扶的109户贫困户送去1.8万元的生产生活物资,406名乡镇机关干部为所包扶的贫困学生送去了价值2万元的学习用品。本文由工作总结网:www.xiexiebang.com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