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

时间:2019-05-12 14:0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

第一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3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关系的分析与研究》编号:2013D070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为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多视觉、多方位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探索,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科学、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本人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一线服务了十几年,清楚地认识到声乐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性。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阻碍声乐教学发展的不利因素。现在各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运用“一刀切”的教学环节是非常普遍的。学校对现在幼儿教育形式发展的不重视,造成了所培养的幼儿教师不能达到教学单位的专业需求。这种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也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严重妨碍了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另外,教师对声乐教学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演唱技巧、发声练习上,对学生将来所面临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缺乏重视,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教师的目标相背离。

采用民美结合的教学内容

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有机结合直接推动了民族唱法的科学发展。在传统的民族唱法演唱中,气息的使用规范成度较差,歌唱状态的调整和运用也不是非常到位,共鸣腔体的运用不是很全面,整体感不强。在美声唱法介入后,上述一些缺欠得到了很好的填充。在歌唱气息的运用和掌控上有了明显提高。从实际演唱中我们能清晰地分辨出气息的稳定程度明显增强,气息的利用率也有显著提高,气息的支持力也明显增加了许多。一改以前传统民族唱法声音轻飘的歌唱质感,增加了歌唱的稳定性。歌唱状态方面积极借鉴了美声唱法的通畅状态,这种通畅状态能提升歌唱的开阔度,演唱声音增添了许多金属光泽,也有利于气息的流畅通过,气息的流畅通过就直接减少了歌唱负担,给歌唱的动力(气息)铺平了道路,气息可以直接作用于发声器官,从而较顺利的进入歌唱状态。民族唱法在与美声唱法结合后,民族唱法的歌唱共鸣也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传统的民族唱法所使用的共鸣是局部共鸣,美声唱法使用的是整体共鸣。局部共鸣与整体共鸣的共鸣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使用局部共鸣所产生的歌唱效果较为直白,音量不够宏大,声音的空间感不够开阔。在演唱高音区时,歌唱的声音效果不够柔和,听起来有一定程度上的尖锐感。整体共鸣的演唱效果恰恰可以弥补这些共鸣缺憾,运用整体共鸣来进行歌唱,音色圆润饱满,声音有稳定性和开阔感,音量的可调节程度远大于局部共鸣,在演唱高音时声音依然稳定坚实、饱满雄壮。民族唱法把西洋美声唱法的歌唱技术融入其中,用稳定的歌唱气息、开阔的歌唱状态、完整的歌唱共鸣把高、中、低三个音区的声音有效地掌控在高度统一的歌唱状态内,使歌唱声音稳定圆润、合理统一,尤其高音区,以往尖锐、扁白的声音质感被彻底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开阔、明亮。

采用民美结合的教学方式

唱歌即要唱声更要唱情,作为声乐教师,要学会自觉地引导学生从音乐出发,唱出很自然和谐又好听的歌声,重要的一点是正确的训练。我们的声音概念,是我们的耳朵,好的声音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是听觉艺术,歌唱当然也是听觉艺术,从事这项专业的人要有一副好的耳朵,耳朵里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对细微的变化之好、坏、对、错,能不能分辨,是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如何使学生鉴别正确的声音概念,唯有一个办法就是“多听”。男、女、高、低声部的歌曲都要听,好好找找它们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中国的,外国的作品唱得好的都要听。如果耳朵里没有丰富的听觉积累,就听不出好坏。听着都差不多,这个也行,那个也好,好在哪却不清楚,听着有毛病也说不清楚,那么如何建立正确和谐的声音概念只有多听。例如,我们学英语,谁的发音标准,谁的发音不标准,听上两年全是英国人说话,这样一来,你的耳朵里就有了听觉的积累,再听就有了标准,有了辨别能力,就知道哪个是对,哪个是不对的。音乐是听觉艺术,用嘴说很难说清楚,耳朵要有辨别能力,包括坏的,听了坏的要知道哪是坏的,别那样唱,只要是唱得好的声音,一定是自然的、和谐的。教师要训练学生多听、多区别、多分析,避免学生在学习声乐的道路上走弯路,树立起自然、和谐的,正确的声音观念。当你唱出来的声音内行外行听了都满意,那就是好的方法,好的声音。沈湘老师曾说过:“没有不科学的方法,只有不科学的人”。好的声音都是科学的。总之,古今中外歌唱艺术的发展演变都是遵循着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的。我们学习和思考的目的是要把握住歌唱观念中的共性原则,认识到人体歌唱机能的可塑性,要不断学习和继承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并努力学习和借鉴外国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严格训练声乐的基本功。在取长补短,相互吸收的原则下,让我们有机结合,推陈出新,勇于突破。进一步推动、提高和完善我国的声乐演唱及教育事业。以我为主,外为中用,艺术要有民族特征,但不应有国界,她是属于全人类的。必须牢牢记住:“愈是民族的愈是国际的,3 完善声乐教学评价

声乐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价值,依据声乐教学目标的设定,实施的教学过程和所达到的教学成果是否有助于教学,判断声乐教学的开展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是否达到了学生学习的需求。声乐教学评价分为三种。第一,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声乐实践进行反馈的一种评价。这种评价可以表现为学生在教师抽查时,自主进行演唱的能力,教师对其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在学生接受较短课时所采用的教学评价。第二,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或者是整个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对整节课的综合评价。适合于一段时间的学习或一学期的教学内容评价。第三,总结性评价是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评价形式,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完全部声乐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对学生声乐学习形成的总结性评价。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正引导着教学改革的步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现在,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稀缺、教学方法单一等都是阻碍声乐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生存和发展,进行多视觉、多方位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是我们每个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探索,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科学、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薄力,对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工作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浩亮.谈幼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J].现代交际,2009(12).[2] 余朝红.新时期幼师声乐教学探讨[J].教师,2009(09).[3] 马磊.内蒙古地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4] 蒋艳琦.幼师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5] 赵晖.幼师声乐教学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性[J].音乐天地,2011(05).[6] 袁萍.浅谈声乐教学中的情与声[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作者简介:李丽华(1977―),女,安徽人,学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第二篇:浅谈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融合论文

摘要:美声和民族唱法在当下声乐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声乐教学中逐渐将两种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这样的歌声将具有美声和民族声乐的特色,弥补了各自单一歌唱中的不足。本文简单探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对比及融合的措施,希望能够给声乐教学一点新的启发。

关键词:声乐教学;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融合声乐即人声演唱,声乐教学包括美声和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按字面意思即优美的声音,即唱法本身就涵盖了优美的特点。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积累起来的,根植与本土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点,产生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地域风格的歌唱形式;由于我国民族众多,涵盖的民歌也是多种多样,因此民族唱法更具有多样性。声乐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中国现代声乐的两大重要标志,同时两种唱法本质区别较大,教学如果能将两种唱法有机融合,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成效。

一、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对比差异

1、气息运行的异同

声乐,是由人声来演唱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声乐教学不管是美声还是民族唱法都需气息的运用。中国唐代音乐文献《乐府杂录》中说:“善于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两种唱法中共同需要严格练习的。民族唱法,气息运用讲究从中腹部(丹田)酝酿,胸腔而发。美声唱法,气息却是由胸腔和腹部共同呼出。教学中有专业三点强调,即印堂、横膈膜、下腹部这三点,就是歌唱中气息运行呼出的关键。实际演唱中,民族唱法教学强调唱出细致清晰的单线型声音,即重视气息和声音的一致性,而美声唱法则重视气息的保留和存储,强调尽量能用最少的声息发出最动听的声音,演唱中关键在于气息的呼出,配合协调声门,让气息平缓而舒畅。所以说,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都强调气息的运行与呼出,强调腹腔对于气息的把握与控制,只是在实际声门呼出,最后形成的声音效果上存在很大差异。

民族唱法重视声音的线性流出,强调声音的强度与清晰度,气息运行期望达到的效果是歌唱情感、歌词、音乐的交汇,展现出民族独具特色的唱法音调。美声唱法始终重视声音发出后的优美度和动听度,所以在运气方面大多予以保留,并不在意声音是否清晰,是否具有线性凝聚力,只要气息能够顺畅的在声腔中流动,让气息运行下的唱词展现出优美的表现形式即可。所以从最终声音效果上看,美声唱法的气息较深厚,声音柔美、饱满且稍显松散,重视共鸣,善于将唱词与气息运行交汇合成,通过气息运行表现唱法的整体共鸣之美。而比较民族唱法,声音铿锵有力,气息强且浅,声音明朗且冲击力度大,声音效果亮、薄,真声频繁,气息运行抒发快且相对彻底,带来的是直接而透彻的听觉体验。此外,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语气上也有很大差别。民族唱法语气相对多变,不拘泥于一种固定音调,气息运行多变,有提气、歇气、换气等。美声唱法要求唱词不允许被语气打破,基本就是按照曲调转变,乐句的分句来换气。

2、嗓音运用的异同

嗓音运用是整体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其重点在于嗓音的运动方式,强调嗓音的运用技巧。不论民族方法和美声唱法,声音都是由人体的咽喉器官流出,只是流出方式上两者还是有着显著差异的。民族唱法具有悠远的历史,形成过程中受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等,特别是受民间戏曲和说唱艺术的影响非常之深;所以不同地域在唱法风格上有着显著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又在固定范围内,都有着单纯、直接、铿锵有力的特色,彰显我国整体民族共同的文化信仰。民族唱法共鸣教窄,声音单纯,一般唱词明朗,情感鲜明而直接,歌唱特色亮、脆,歌唱效果、柔,嗓音流出真声较多。美声唱法重视嗓音流出的技巧,一般嗓音力度稍弱,气息有所保留,配合嗓音部分的气息都是对应合理划分的,以便能够在完美的气息配合下发出最为动听的声音。美声唱法为确保嗓音发出较为清晰、圆润、松弛,一般会将喉头位置放低,强调声音流出靠近口腔上方,实现宽广、统一的音域开拓,歌唱情感表达是贯穿、连续的。另外,在嗓音的运用上民族唱法有一个有别与于美声唱法的特色之处。民族唱法具有“润腔”的独特技巧,润腔过程一般带有演唱者的表情传达,体现出演唱者的主观刻意技巧添加,是民族唱法情感表达的直接性的鲜明特色。润腔技巧的表现过程一般带有颤抖、连滑,伴随假唱,在各种民族歌曲中随处可见,若缺少润腔技巧,即会失去民族唱法的灵魂特征。润腔是民族唱法有别与美声唱法的独特之处。

3、共鸣展现的异同

美声唱法的共鸣之处在于整体统一,整体统一的共鸣效果能够最大化的将声音传达,提高演唱者的嗓音的穿透力,最大提高美声唱法的表现效果。声乐教学中对于美声唱法的共鸣训练尤为重视,通过口腔的打开,最大化提高共鸣展现空间,因此对于咽喉部的运动要求非常细致。头腔共鸣是美声唱法展现共鸣效果的最基本方式,头腔共鸣能够将嗓音聚集高位置产生面罩共鸣,使得整体嗓音具有高度的穿透力和悠远的传播距离,声音效果更加饱满、圆润。民族唱法的共鸣主要是其民族音乐文化和音乐审美决定的,因此每种民族唱法的共鸣效果都有其特定性。大体上民族唱法共鸣多表现在局部,展现方式大多是口腔共鸣和鼻咽腔共鸣,有别于美声唱法的胸腔共鸣。民族唱法的局部共鸣特色使得整体的民族歌曲演唱各部分间会有鲜明的对比效果,强化了歌曲艺术的跌宕起伏感,提高了演唱情感的表达张力。民族唱法发声嗓音很多出力与鼻咽腔,使得嗓音流出前倾,表现出的嗓音明朗、敞亮,柔和而妩媚,唱词随曲调自由切换,不刻意追求气息与嗓音的配合度,而侧重在嗓音流出的张力,使得嗓音共鸣展现方式富有戏剧性感染力。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鸣在表现方式和唱法技巧上虽有明显不同,但是两者追求的共鸣意义和共鸣效果却是共通的。两者共鸣展现技巧、共鸣汇集位置在认识上具有共通性,同时表现共鸣效果的嗓音流出技巧方面也有很多理论相通性。

二、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方式

1、从声乐观念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不只局限于演唱技巧和演唱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舞台演唱表演能力。声乐舞台表演能力不仅是舞台演唱过程中演唱能力和演唱技巧的表达,同时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舞台表演组织和演唱排练组织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都是需要具体的声乐课堂给予足够的教学培养,教学培养的指导理念便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声乐观。声乐观念是所有学习声乐艺术的人必须有的对于声乐艺术的基本价值观念,它的本质是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爱好,表现个人对于声乐艺术的探索精神和目标追求。目前声乐教学普遍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即喜爱民族唱法的学生对于美声唱法毫无借鉴,更没有融合意识,只是单纯局限在民族唱法教学本身的规范要求上,反复练唱那几种固定形式和技巧,封死了民族声乐的发展空间,使得学习单调而枯燥。另外喜爱美声唱法的学生同样有这种现象,学生使用始终辗转在美声唱法的嗓音技巧和共鸣表现上,很少涉猎民族唱法领域,美声唱法也固封在领域,得不到发展和革新。这种现象使得声乐教学想要将两种唱法顺利的融合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声乐观念入手,教导学生理性辩证看待每种唱法,认识到每种唱法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优势和不可避免的缺陷,从而进一步认识唱法融合带来的声乐综合演唱效果的提升。所以声乐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同时具备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技巧和能力。

2、从技巧借鉴上融合美声和民族唱法

声乐教学属于音乐文化传播范畴,所以教学内容本质上存在地域文化差异。美声唱法源自于欧美,唱法的灵魂就是表现美感,因此对歌唱效果的动听度要求极高,演唱效果追求灵动曼妙,极富艺术性,往往有华而不实的空洞。我国民族唱法体现的是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结合生活劳作,表达出一种最直接真挚感情,所以唱法表现的直接生动,追求给听众最真切直白的情感传达,要求歌唱效果必须明朗透彻、生活气息浓厚,不过往往有肤浅的世俗之嫌。两种唱法的融合将会各自弥补单一唱法的单薄寡淡,给声乐注入不一样的灵魂和活力,因此融合教学应从两种唱法的技巧上相互借鉴,深入开发融入应用领域,这种教学理念可以作为各大高校声乐教学的一个主要教学方向。美声唱法毕竟和民族唱法虽有诸多差异,但是融合教学只要摸清其中的有效切入点,找出具体融合方式,就可以更好的实施。目前各大高校已经给出了具体的声乐教学改革方向,要求美声唱法的必须加强民族风格的投入,而民族唱法必须重视声乐美感的提升,所以这样的改革方向也给声乐教学关于两种唱法的融合带来明确的教学方法指导,便于实施两种唱法技巧上的相互借鉴,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各有利弊,高校提出两种唱法融合的教学模式确实从源头解决了各自唱法单一的缺陷。不过两种唱法作为整体声乐教学的主要内容,只有完全教会学生各自唱法的基本理论和技巧,才有机会进一步融合贯通。

参考文献

[1]耿俊超.试析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3):90.[2]薛靖淳.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教育艺术,2018(01):74.[3]张海强.微探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206.作者:向章元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第三篇: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

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就是一篇好文。音乐教学尤其是声乐教学,其过程非常个性化和复杂。我们欢迎和鼓励所有教育者,尤其是一线的老

师,多思考、多钻研,多写下心得和同行交流,以其促进中国当代声乐教育的发展。

论民族声乐教学中唱法与风格的掌控能力

——马秋华教授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思考

柏林林

摘 要:就声乐的科学方法来说,正确的科学唱法要求是一致的,是歌唱的共性。不同的是风格,由于语言、生活习惯、心理气质、审美观念以及不同的声音条件,声乐艺术在表现方法、表现形态、艺术风格上便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个性。歌唱技

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歌唱目的是完美表现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关键词:声乐教学;共性个性;唱法风格;马秋华 声乐界对“三种唱法”的争鸣从 1986 年第二届全国歌 手青年大赛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当下三者的界限越来越难 辨,“美民”“民美”“美通”“民通”等新称谓的产生,反映 了唱法无法涵盖、表现无法归类、概念无法理解的问题。给 教师者、学习者、乃至创作者带来困惑,给大众造成误导。正确的科学唱法要求是一致的,不存在唱法之分,歌唱 技法本是手段不是目的,掌握技巧的目的是完美表现不同风 格的声乐作品。声乐教学中如何掌控唱法与风格的关系是声 乐教育者需要认识并掌握的能力。

一、教学中关于唱法“共性”的掌控能力

1、敏锐的感知能力

沈湘先生讲:“耳朵里有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对细微 的变化之好坏,对错能否分辨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① 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对歌唱中的肌能行为和声音形态乃至细 微的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其中既包括感觉又包括知觉,教 师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内感觉等感觉形式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等知觉形成的协同参与作出客观判断。其中听觉是最直接的感知手段,因为任何机能行为最终必须 落实到声音才显现出来。教师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就不知方 法往哪里用。因此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感知能力,丰富感知经 验,增强感知的敏感性,才能对人声现象作出准确的判断。

2、教学示范能力

声乐是一门技能性很强的学科,示范教学在学习中有直 接的作用。“声乐教师虽然不是歌唱家,但必须是正确的歌 唱者,以便以实际方式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声乐 教师标准规定:“能亲自进行发声示范,使学生对正确的发 声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认识。”②具有良好的歌唱能力和规范 的示范能力,是现代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1)声乐学习的目的是用美好的声音来演绎和表现作

品,教师具有示范演唱能力,就会在教学中发挥直接的“教 育榜样”③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人只能 由人来建树”④在素质教育中“只能用素质培养素质„„这 种说法实质上就要加强教师的榜样示范力度。”⑤声乐教师 一旦具有这一能力,就会使教师以这一素质内涵转化为教学 的手段功能,从而使学生自觉的接受教育榜样的影响,有效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歌唱欲望。

(2)声乐技能的学习是整过程的艺术行为和动作行为,每个动作能力的形成是从“无到有,再到无”,“从自然到不 自然,再到科学的自然”的渐进过程,每个细微的肌能变化 都会制约和影响声音的达成,一切技能是在一点一滴、循序 渐进的不断调试和积累中获得。示范指导会使学生更多的注 意技术和正确的姿态,倘若除去示范,学生则更多地注重目 标。如果以目标化的声音技能状态来要求学生,既不符合运 动技能的学习规律,也不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肌能状态和音 响形态。由此可见,示范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3、规范与训练发声的能力。规范与训练发声的能力是 指教师要遵循声乐教学的特殊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发声方 法和手段等,在渐进中不断调适学生的发声行为和美化声音 所具备的能力。

(1)发声机理和相关人体解剖。歌唱是人体发声器官运 动的产物,声乐教育界一致认为声乐训练只有建立在人体机 能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具有合理性与科学性,才能最大可 能的挖掘人体乐器的潜能,使之得以可持续发展。为此声乐 教师必须对人体乐器的结构和发声机能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才能对参与发声的诸部体进行有意识、有主次、有分工、有 布局、有取舍地调适,才能准确地把握歌唱中语言、发声、呼吸、共鸣诸肌能在运动中的动与静、张与弛、松与紧、整 体与局部、主动与被动、稳定与变化等相互制约和互为因果 的关系,才能使歌唱发声符合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才能认 识到歌唱发声的本质层面。

(2)了解声学理论。歌唱声学是在物理声学的基础上,结合生理学、心理学、数学、审美学等学科共同构建起来的 一门新兴学科,是揭示人体乐器的组成结构、材料品质、肌 能操作与其声音效果间内在规律的自然科学。人体是一件极 具复杂性的活性乐器,复杂性体现在发声的生理机制,腔体 的动态转换,肌能的合理协作,神经系统的控制等方面。长 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复杂行为的判断与解析普遍借助于听觉,而听觉的准确性自然要受教师自身认知和教学经验的限制。1977 年瑞典斯德尔摩皇家理工学院约翰·桑德柏格教 授在美国《科学美国人》杂志发表论文题为“唱音响学”,发现并确定了共振峰,第一次以声乐学科的研究从物理声学 角度打开一个突破口⑥,之后又有许多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取 得了进一步的成果。在声乐领域有效地借助声学的理论依据

来测量解析人声现象,把可将模糊、笼统、抽象的概念转化 为具体,直观,精确的判断。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对于揭示

人声现象和教学具有实用意义。

4、教学手段的使用

手段是为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办法和途径,是教师素质 的外化形式。如果说感知能力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声音概念 是达到目标的前提,那么手段就是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教学手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教学设计能力。指选用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能力。合 理的教材设计,是学生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基础,也是教学成 败的关键,包括演唱曲目、练声曲和其他辅助性练习。根据 学生的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确定教学起点和终点,制定短期 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合理、优化、有序地选择和组织教学。教师首先应在曲目上有一定“量的累积”包括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只有资之深,才 可逢其源”,同时每一个曲目从演唱能力、语言形式、题材 内容、风格流派,审美意向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方可 结合学生当前的状态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解决存在的 问题,逐渐提高唱法能力和艺术素质。

(2)教学表述能力。教师的表述能力是学生获得知识技 能的重要纽带,是构成教学手段的重要部分。心理学发现,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并非作全靠有声口头语言,其体态语 言或称为行为语言占重要地位。

声乐教学特别是对声音的训练,是诉诸于动作肌能的技 能性操作行为,除口头语言外,其目光、眼神、表情、手势、姿态、情绪等非语言的体态信息传递更具有直接性。这一非 语言的通过体态符号传递的信息具有连续性、同时性和整体 性的优势功能。良好的表述能力应具有意义准确.、凝练概 括、清晰流畅、快速敏捷的特点。

二、民族声乐教学中彰显“个性”风格的能力 笔者认为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继承戏曲唱法、曲艺 唱法、民歌唱法的基础上,借鉴西方科学的发声理论和训练 方法形成的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独特的行腔韵味为特点,以唱法和形体相结合的符合中国人审美的声乐艺术。要做到 这些需要声乐教师认识、掌握以下的能力。

1、韵味行腔是风格形成的关键

韵,也就是“韵味”。何谓韵味呢?有人认为“韵味” 是来自行腔的声情和艺术风格。有人认为“韵味”是指行腔 中字里行间能够激发听众美感的特质。傅雪漪先生认为:“韵 味的解释就是语言的美(文体、词意、声韵、感情语气、语 调)与旋律的美(唱腔、节奏、强弱、顿挫、断连、叫放、吞吐、滑擞、吟揉、装饰、风格,其中还包括唱与伴奏的相 辅相成)经过‘凝律结想,神与物游’的形象思维(即意境

美),和既洗炼又缜密,既冲淡又含蓄的艺术手段相结合之 后的成果。它是包括了声音,语言(字音)如何美化,语调、语气如何润色、表达,以及根据文词中感情意境的需要,剧(乐)风格的特色,给予形象鲜明,恰如其分地表现技巧等 的综合体。”

韵味,是很难以把握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模式: 西洋歌剧、民歌、通俗唱法,他们有完全不同的风格和诠释 方法。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他可以把《茶花女》、《蝴蝶夫人》里的咏叹调唱得回肠荡气,犹如天籁之音,可 是他唱美国的流行歌曲却是直着嗓子在“吼”。所以“对” 与“韵味”差得很远,你可以把什么音都唱对了,可就是没 有那种韵味。如何把握呢?

(1)语言特征。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人类的语言有十 分丰富的表达能力,它不仅可以使人们相互交流感情,它还 可以直接、形象、具体地描绘景物,反应社会现实。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们就可以分析、理解和把握作品,西方的艺术歌曲、歌剧已经广为流传百年,成为声乐界的经 典之作,她有严格的演唱模式,这里我们不多谈论,主要谈 谈中国的民歌。

民歌是人民的心声。人民群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最直 接地一种声乐形式。民歌的特色和风格与所处地区的地理位 置、自然气候、语言特点(包括方言土语)及民俗文化、风 土人情有着最直接的联系,体现出不同的民歌风格与特色。《采茶舞曲》、《太湖美》,歌者只要一开口,听众就知 道是江浙一带的民歌,她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的特点及方 言;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郭颂演唱的《新货郎》也包括了许多 东北人民日常生活用语,亲切朴实又很生动,有着鲜明的语 言特点。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的唱段《没有眼泪,没有 悲伤》中其中一句“韩英我加入共产党”中的“共”用了湖 北的方言,突然出了这个故事发生在湖北的洪湖地区„„另 一方面,我国的戏剧音乐分类很广:京剧、上海越剧、河南 梆子、广东粤剧、川剧高腔等,这些剧种除了有关曲牌和板 腔外,她的鲜明的特征就是地方语言。所以,我们要掌握语 言的特征是准确表达作品的表达作品的必要条件。(2)行腔的抑扬顿挫。抑扬是指声音的高低起伏。歌 唱声音的抑扬虽然必须依据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但是,仅 仅依靠音乐旋律的起伏而呆板、机械地唱出音乐的高低变化 来,这样的声腔是不会具有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的。在一首 声乐作品中,每一个乐段根据思想感情的发展,音乐旋律都 有相应的起伏变化和艺术表现中的抑扬手法的掌握和运用,都必须着意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并在行腔时予以艺术夸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顿挫是音乐是艺术表现中的一种特殊技巧。顿挫即停 顿、间歇和转折的意思。在艺术歌唱中对作品情感的表达、意境的表现、韵味的形成、神形的揭示、艺术形象的塑造无 不借助于声音的顿挫。顿挫的运用不但能促使歌唱的行腔的 委婉、润腔多彩,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而且更加能够深刻地 揭示语言和音乐的感情内涵,丰富歌唱的艺术效果。歌唱中的顿挫不是自然地停、随意地顿,而是情感表达、神形揭示的一种手段。非感情、神韵到此不停不顿不足以表 达内心的感受时方可运用。而在音停、声顿时,深蕴于内心 的情和意不能断。在音停、声顿之中,使情感和意境得以过 渡、发展和升华,以求淋漓尽致的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涵,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

(3)特殊声腔效果的运用。我国民族声乐中,由于语 言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音乐风格,以及审美观念等因素的影 响,在声乐艺术中形成了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歌唱中,对于特殊声腔的运用,便是这种富于特色的艺术表现手法的 内容之一。特殊声腔效果包括有哭腔、笑腔、滑腔等。这些 特殊声腔在演唱的过程中,会生产极为丰富的艺术效果。哭腔如歌剧《白毛女》中的“哭爹爹”、“恨似高山仇似 海”等唱段,以及《江河水》、《兰花花》等歌曲都运用了哭 腔的特殊技巧;笑腔最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有位同志最会 笑》;陕北的信天游《赶牲灵》在行腔中巧妙地运用了上滑 腔,使唱腔更显得高亢、辽阔,充分体现了信天游的韵味。

2、润腔与风格

润腔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是戏曲、说唱、民族民间唱法的演唱技巧

(1)真声与假声的运用对比明显。这种润腔在青海、甘肃花儿和陕北民歌中较多,例如,陕北民歌《兰花花》中

第一句:蓝线线的第二个“线”,由混声延长到“2”时,突 转小假声,在声型上形成鲜明的真假声对比,突转时喉头自 然往上动一下,这是正确的,因为它是风格、特色、演唱技 巧、艺术表现的需要。这一特点是这首歌的精华,是“点睛” 之处,所以在民歌特色演唱时,适当的个别地方音色“不统 一”反而是正确的,“唱法”为“风格”服务。(2)滑音是最常见的润腔,民歌中很多,其中有上滑、下滑、大滑、小滑,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3)喉音对一个歌唱者来说,是可怕的名字,有喉音 意味着方法的错误。但有的民歌、戏曲中因风格需要,常有 喉音润腔,这是可以的。只要整个方法不是喉音,心明而用 之,即可行。

(4)嗖音是民歌、戏曲、曲艺中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润 腔法,演唱实践中体会到嗖音有两种,其发音部位不同,一 种发自鼻咽腔,一种发自咽喉腔。学生了解了发音部位,懂 得了发音机能状态,听了示范的声型,就会很快掌握。(此 润腔方法曲谱无法记录)

(5)直音是民歌中常见的风格、特色之一,它是在气 息的支持下的直音,只是共振少而已,因此不要一听直音就 觉得“不科学”,如《赶牲灵》,第一句“哟”,民间艺人四 拍全是直音,很有特色,教学过程中也可尝试前两拍直音,后两拍直音转成小音波,再转成大音波。这样处理既保持了 直音的风格,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6)共鸣腔的灵活运用。由于风格、特色的需要,共 鸣腔的运用也可随之变化,有时可突然从胸腔共鸣转为头腔 共鸣。这种跳跃式的突变的共鸣交替应用,是民族民间演法 常见的特殊演唱技巧之一。

(7)节奏是形成风格的重要一环。节奏的变化和特点,对风格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民歌中有很多节奏是非常自 由的,若用节拍器,一定唱不出民歌的味儿。所以在学习风 格时必须重视学习节奏的特点和规律,了解节奏变化与内 容、感情语气的关系,因为曲调节奏是以语言的节奏为基础 而发展的,自由的节奏常见民歌中。

(8)掌握戏曲唱法中节奏特点。戏曲演唱中要求慢板 快唱、快板慢唱。如果以慢板慢唱,那肯定会松散、拖节奏、不感人。以快板快唱,势必会赶节奏,听不清字,破坏了原 曲的意境。因此节奏对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3、审美能力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中早已有了对于声乐的审美标准。明 代魏良辅所著《曲律》中曾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 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明代朱权所著《词林须知》更 指出“唱若游云之飞太空,上下无碍,悠悠扬扬,出其自 然„„故曰:‘一声唱到融情处,毛骨萧然六月寒’”古人这 些关于演唱艺术的表述,在我们今天看来,仍可称之为精辟,他们用形象的语言和比拟,阐明了唱曲(歌)审美原则的三 要素,即:“字”、“腔”与“节奏”。指出了民族声乐艺术中 “用声”与“表情”的关系:只有作到演唱方法“上下无碍”、“出其自然”,才能达到令人“毛骨萧然六月寒”的感人艺 术境界。

掌握语言的特征、行腔的抑扬顿挫,以及审美修养的提 高,多听、多唱、多积累,“风格”就会慢慢培养出来。

三、马秋华声乐教学多样性现象是声乐教学中“唱法” 与“风格”掌握能力的集中显现

马秋华教授是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她学贯中西,近年 来她所取得的成就备受关注。我们来看一下她所教授的学 生:王莉、薛浩垠,青歌赛美声唱法金奖;王庆爽,中国音 乐金钟奖民族唱法金奖,青歌赛民族唱法铜奖;姚贝娜、阿 鲁·阿卓、曹芙嘉,青歌赛通俗唱法金奖、银奖„„ 笔者通过对马秋华教授教学录像资料的反复分析和研 究她的学术报告,得出的结论是:马秋华教授通过对金铁霖 教授提出的声乐教学“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 的深刻剖析,又融汇了自己的独特见解,把“四性”灵活地 运用在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中,形成了她声乐教学 中的独特现象。

1、科学共性的灵活运用

在科学的共性方面,马秋华说:“科学性就是遵循规律,集纳精华„„科学性的本身是没有国度的。我认为,坚持声 乐教学的科学性既要讲继承,也要提倡借鉴和融汇„„我想 只有将中国的、外国的、传统的、优秀的加以融会贯通,才 能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唱法„„”在科学的个性方面,马秋 华教授认为:科学性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性”在每一种 唱法和风格不同的作品中,包括每个演唱者身上体现都不同 的,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格式标准。“科学性”要求把喉咙打 开,喉头放下,但每一个人的生理情况不一样,不要求所有 的人喉头打开是一样的,喉头一定放很低,只要打开适度,喉头相对稳定即可。“科学性”需要符合作品的风格,通道 可长可短,共鸣腔可大可小,因人而异,因作品而宜。以上 观点充分体现出唱法为风格服务,共性为个性服务。

2、民族性的多元渗透

马秋华教授说,三种唱法都离不开民族性的学习。民族 性是美声唱法的必然之路,必须要有民族的情感、民族的语 言、民族的审美。中国人首先要唱好中国作品,美声唱法要 好好学习中国的语言如何在科学状态下运用,这是中国声乐 老师的责任。

民族声乐的概念已远远不是纯粹的民间歌曲的狭窄范 畴,她已经是在继承和发展了民族传统演唱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了大量西洋唱法的技法,而形成有“科学性、民族 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声乐艺术。而通俗歌手有著名的白 雪的东北民歌《摇篮曲》,张迈示范的西北民歌《黄河源头》,在洋溢着时代气息的同时,他们演唱的声腔中,民歌的语言 和韵味都非常到位,具有鲜明的个人演唱风格和特点。综上,笔者以为,三种唱法是有共通之处的。所谓三种 唱法,其实应该说是三种不同的演唱风格、不同的表现形态。通过对马秋华教授的教学观点研究得出的结论:声乐教学 中,要清楚地分辨与掌握“唱法”与“风格”的能力,既教 唱法又教风格,是高等音乐院校声乐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

马秋华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共性与个性》 《中华民族声乐 论文集》(第四届全国民族声乐论坛组委会)白秉权 《民族歌唱方法研究》陕西电子音像出版社

刘元平《关于声乐教师能力结构的思考》 黄钟2003 年第3 期 ①《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8.11.②曹力 《歌唱要旨》[N].音乐周报 1998.12.5 第3 版 ③燕国材 《素质教__

第四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241

摘 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然而,多年来该门课程却存在着培养目标不明确、授课形式单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和学生的质量提高。该文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办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课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24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孩子的早期教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要求“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幼儿园需要的是高学历、好素质,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综合型人才。这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依据幼儿园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出高学历、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各大高校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技能课程,学生通过声乐课堂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并在实际幼儿声乐教学中得以灵活运用。但目前,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声乐课还存在种种弊端,致使学前教育专业性不够突出、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与幼儿园实际教学需要不相适应。该文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当前学前教育声乐课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课堂教学的一些改革办法。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将其定位为高等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方向。在教学中,以美声艺术歌曲演唱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的选用、授课的形式、评价的标准等方面大都参照的是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模式。让非专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专业的声乐技能,混淆了“专业声乐”与“学前声乐”的区别,声乐教师的误解导致了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盲目追求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忽视了幼儿歌曲的学习与演唱,对声乐课也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为幼儿园、早教机构输送优秀幼儿教师,不是培养艺术类专业人才。学前声乐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因此,学校在幼儿教师培养上,必须要明确为幼儿教育服务的原则,声乐教师要在声乐教学中?叛?诱导、不断地渗透,让学生在掌握声乐的基本演唱技巧的基础上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系统地学习儿童歌曲的唱法和教法。为了突出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多增加儿童歌曲演唱与儿歌表演的内容,要与专业的声乐课程有所区分,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都要遵循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宗旨,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使学生能在将来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教师授课形式单一

在幼儿园新课程改革中,艺术课程的实施已实现综合化,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歌唱能力,而且要具备较强的艺术综合素养。不但要掌握科学的发声,还要自弹自唱、儿歌表演、儿童合唱、儿童声乐教学等多种技能。但是,现在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堂上,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大都是单一的发声、唱歌。声乐课堂不但枯燥无味,而且限制了学生艺术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声乐课堂中,声乐教师应该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准确定位,改变枯燥无味的传统课堂模式,变换、创新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应该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加强旨培养艺术文化素养和提高实用技能的课程。运用单独课、小组课、欣赏课、表演课、理论课、观摩课相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通过互动、游戏、观摩、律动、表演、互评等方式,全面营造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声乐教师灵活的教学手段,让课堂中充满欢乐,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不但丰富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上课效率。课程设置与课程评价制度不合理

声乐课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备教学技能课,却在许多高校中被认定为专业选修课,而且一般只安排一到两年,由于课时量的限制,无法将幼儿歌曲演唱与表演、幼儿合唱、声乐欣赏以及培养幼儿教师音乐综合能力的相关课程充分让学生学透。另外,该门课程的评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各高校大都沿用考试时每人演唱一首歌曲的评分制度进行考核,这种单一的评分制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的发挥,致使学生只重视演唱艺术歌曲,忽略儿歌演唱及表演,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在课程性质上应改为专业必修课,在课时设定上,应该把课时延长至两年到三年,学生大三的时候在声乐课堂中应加入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进幼儿园进行声乐课的实际教学,只有通过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才能达到学与用相统一,更利于学生就业。另外,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考试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独唱、合唱、儿歌表演、分声部合唱等内容。这种课程评价方式对学生全方面艺术素养的提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声乐教学与实践相脱离,不利于学生就业

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长期缺乏与幼儿园课教学的交流合作,对儿童的发声特征与演唱特点关注较少,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的教学一直在“闭门造车”。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他们对儿童的嗓音特点和发声概念甚至如何去教十分懵懂。往往是在大学期间声乐基础课上所学的声乐知识、发声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捏着嗓子、模仿儿童用白声、真声去范唱,这样的声乐课堂是无效的。

在声乐教学中,应建立和完善学前声乐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在声乐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演唱、表演儿童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如何去教授儿童唱歌,培养幼儿教师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一种特定职业定向的专业,应在课堂上体现具备自己专业的特点,应该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该专业特点的课程。声乐教师可以尝试实施增加以下教学内容:(1)在课堂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互动交流,学生之间模拟情境的进行实践活动,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换位思考,尝试用幼儿的思维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去学习声乐,让学生亲身体会声乐教学特点、掌握教学技巧。(2)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学业展示活动。学业展示的内容涉及声乐、舞蹈、合唱指挥、儿歌表演等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比赛性质的教学成果展示,能够推动学生抓紧课余时间加强基本功训练,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衔接。(3)学校和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日常歌唱教学活动情况,亲身去体会、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状况。学生只有通过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多看、多学、多想、多练,才能真正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要领。

综上所述,作为声乐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尊重学前教育专业的特征,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幼儿园教育的需要,教育教学要不断地与社会接轨,不断地吸收声乐教学的新思维、新方法,在学前声乐课堂中运用科学的声乐施教方法,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需要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王海英.学前教育社会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4] 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5] 谢嘉幸,徐绪标.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1-8.

第五篇: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讨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讨

摘 要: 一般来讲,初学者在歌唱时,音量的均衡控制不是很好。一首歌曲力度的变化是多样的,由弱渐强、由强渐弱等,整首歌曲不能一直虚唱或喊着唱,初学者要自如地控制音量,使歌声达到理想的境界。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发声方法 朗诵歌词 声乐教学

声乐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通过反复不断地摸索探究,找到适合学生群体现状的方式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前教育专业现状是,班内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生多男生少,这给演唱时声音的统一性、和谐性带来很大困难。结合五年声乐教学及班级学生构成现状,现就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进行探讨。

一、注重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

前苏联声乐专家捷米采娃曾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声音的来源。”演唱前,首先要保持全身心自然放松、积极向上的状态。双肩与胳膊自然松垂,呼吸不能抬肩,面部肌肉不紧张,表情兴奋且舒展。开口演唱时,口型要自然,不能撅;下巴不要往前伸,松弛的向后下回收一点。

1.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掌握、领悟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者最重要的基本功,呼吸方法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歌唱发声的声音质量。在歌唱教学中,我常常让学生发“嗨”字,让他们体会吸息,也就是让快速小腹鼓起来。其次做“吹灰”练习,从桌子的左边均匀地向右边吹,体会“气息逐渐膨胀”的感觉,也就是歌唱发声最关键的气息保持与支持。再者做“狗喘气”练习,寻找快速换气的感觉。

2.打开喉咙,稳定喉结,是歌唱基本训练的关键。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学生,常常在歌唱时发出白声、尖声,高音上不去,低音憋着唱不出。打开喉咙、喉结不稳定是最显著的特征。在歌唱教学实践中,我常常教学生做“打哈欠”练习,目的是“打开喉咙”。首先让学生张开大嘴,不发声地缓慢吸气,在吸气时体会喉结随深呼吸下沉、下降的活动感觉。在演唱过程中,随着旋律音高的上行,学生想象喉结随着吸气一起往下沉。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下沉喉结的动作没有下沉喉结的外在力量,喉结的下沉是在松弛的状态中完成的。

3.适当地运用共鸣,使其音色纯净、声音悦耳、和谐。沈湘教授曾说:“共鸣状态和呼吸状态特别密切,好的共鸣状态就是深呼吸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共鸣训练是比较难掌握的技巧。共鸣训练与基音训练是分不开的,训练方法可以用“落、贴、张”三歌字概括。基音共鸣的基础在胸腔,最简明找到胸腔共鸣的方法是“让声音落下来”,落在喉底的胸口上,也就是第二个纽扣处。“贴着咽壁吸着唱”,初学者在后颈的位置找咽壁,想象在这里好像有一张“嘴”,从后头“张嘴”,想着“贴着咽壁吸着唱”。“扩张鼻咽腔,共鸣音色向鼻咽腔里集中”,只要一张嘴,就在鼻咽腔里找扩张吸气的感觉。初学者可以想象,鼻咽腔像一个“倒悬的小圆瓶”,口朝下,这个圆的空腔把声音“拢住”。

二、朗诵歌词的重要性

我国传统歌唱理论中主要以口语朗诵为基础,如明代魏良辅的《曲律》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这表明古代歌唱家对字、声的重视。同样,在西方声乐理论中,意大利的歌唱家卡鲁索在《卡鲁索的发声方法》一书中提出:“歌唱者读字比起歌唱者的声音更为重要,在歌唱中扎实的读字是正确发音的重要基础。”

朗诵歌词要随着歌曲的旋律有线条的起伏。字与字之间,句与句之间都要有强弱对比、快慢变化,这样才能清晰、有顿挫地发音,更好地演绎歌曲,提高声乐演唱技巧。例如,歌曲《小杜鹃》,如下图:

歌词中有模仿小杜鹃声音的拟声词语,学生首先模仿小杜鹃的发音,发出“咕咕”声,然后根据表情记号演唱,第一个“咕”为顿音,在演唱时时值较短,快速换气,也就是发声与换气同时进行。第二个“咕”,有加重号,唱得饱满有力。最后一句的拟声词,学生先完整地朗读出来,然后根据歌曲的速度要求,带着活泼、可爱的表情朗诵歌词。这样训练之后,在演唱中就很容易地掌握歌曲的节奏与速度,能够完美地演绎歌词。

三、运用多样性的方法进行声乐教学

学前教育音乐课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进行审美教育。所以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欣赏法、练习法、示范法、听唱法和视唱法。

1.为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记忆力和注意力,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我们运用欣赏形式让他们接触大量优美的音乐。

2.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都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练习法就是为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而进行一系列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和简单训练。所以练习法理所当然应该成为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如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它的歌词作者运用了两个具象化的比喻:其一是“我和我的祖国”是子女和母亲之间的关系,其二是“我的祖国和我”是大海与浪花之间的关系。在演唱过程中,前者是情因,抒发的是母亲与孩子眷眷与拳拳之情,后者是情据,感受的是大海与浪花的依托与忧乐之据。

3.学生学音乐是从模仿开始的,特别是在唱歌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示范法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范唱时可灵活采用图画、教具和手势提示辅导孩子。如《望月》,这一首思念亲人的歌曲,由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演唱。在演唱中,我采用图画法教学生深情地演唱,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只要投入极大的内心和热情,不断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才会锦上添花,绽放其魅力。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美声与民族唱法的分析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声乐教学多元化研究论文

    摘要: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戏曲、民族等基础上,大胆借鉴西洋唱法融合而成的音乐艺术,其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呈现出多元化特点。本文从高校......

    谈高校声乐教学引进流行唱法的研究与实践论文[全文5篇]

    通俗唱法,也就是当下统称的流行唱法,是由Jazz 和Bruce 音乐演变而来,现代的流行唱法更是融合了Denon 以及Latin 等诸多元素,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唱法。声乐作为音乐中的最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反思

    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相当重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声乐能力,不断进行深入且符合实际的声乐教学改革,以应对学前教育......

    “一对一”声乐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文章编制扣扣:一**一六五三九八二 “一对一”声乐教学的研究与探讨 摘要目前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中,一直以来沿用的就是“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

    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模版)

    幼师声乐教学探索与研究 摘 要: 幼师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教育紧密相关,随着家长认知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幼师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幼师这个职业是从事幼儿园教育......

    专业声乐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与效果调查分析(五篇)

    网带输送机www.xiexiebang.com 摘要:根据共70份有效调查问卷,对专业声乐教学中多媒体使用情况、不同类型多媒体资料对专业声乐教学各方面作用程度进行了调查、统计和分析。 关键......

    民族歌剧的唱法与创作角度研究论文(共5则范文)

    居其宏在其《“歌剧思维”及其在〈原野〉中的实践》一文中举过这样的例子:“例如在金子咏叹调《我的虎子哥》的演唱处理中,当演员唱到‘黑夜变得是那么短,醒来心里阵阵欢喜’时......

    民族声乐与中华民族声乐之我见(精选五篇)

    民族声乐与中华民族声乐之我见 摘要:当代,在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歌坛上,对民族声乐的界定呈现出各行其说,百家争鸣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文章在总结民族声乐不同解释的基础上,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