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分析
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摘要: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传承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中一直备受喜欢,同时也是声乐学习的借鉴的内容之一,更具体传承民族民间声乐艺术的重要作用。本文对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进行分析,首先分析民族民间艺术声乐形式,再分析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风格,最后分析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关键词:民族民间;声乐艺术;借鉴与传承
一、民族民间艺术声乐形式
民族声乐宏观上可分为汉族声乐艺术和少数民族声乐艺术;按声乐体裁形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民歌、曲艺、戏曲等。
(一)民歌
民歌是一个最接近人民现实生活的文艺,它和劳动者的关系最为紧密。它具有淳朴的语音、独特的品味与个性化的音乐气息,可以更真实、更灵活地体现出各个时期的生产、运动、生活与感情等方面的内容。我国疆域广阔,各民族汇聚一堂,为此民歌的类型与歌唱模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说是奇光异彩,花样繁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音乐人根据传统民歌进行创新,独创了具有跨越性含义与民族特色的新型音乐作品,例如新歌剧、秧歌剧等等。
(二)曲艺、说唱
曲艺也属于一个说唱艺术,它是我国独有的文艺。基本上是利用语言来进行论述,为此可以体现出明显的生活风格,长期以来也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说唱的类型丰富,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三)戏曲
戏曲是一个文艺技术比较广泛的戏曲艺术。它是在以前的戏剧类型“参军戏”、“跳戏”、“杂戏”等衍变过来的,随着国内戏曲类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互相吸引、互相模仿,在歌唱技巧与表演方式上也慢慢形成了用嗓模式。形成了更多关于歌唱模式的理论资料,歌唱中关注以声递情,注重语言表达中的音量、语气、动作,以实现语言动人的目的。考虑到地域背景的不同,也体现出不一样 的艺术特征,北方响亮、豪爽,南方悠扬、润滑等。民族音乐延续了戏曲各种优美、通俗的风格,通俗在演唱、音量、语言、内涵、方法、声音的粉饰等层面进行了有效地完善。使民族声乐日臻完美。
二、民族民间声乐艺术风格(发声、语言、曲调等)
我国民族集中,地域广阔,不一样区域的生活环境形成了不一样的文化习俗、不一样的语言习惯、不一样的审美标准,以此也形成了不一样的音乐文艺,分别体现在发声风格、曲调风格、语言风格三方面。
(一)发声
“依字行腔”是中国戏曲演唱的重要原则。在悠悠岁月里,古人通过文字的发音特点,研究出了“吟唱”的艺术形式,之后在此基础上,戏曲界也研究了“依字调腔、腔依字走、字引腔行”等。这里的“腔”特指依据民族语言字音规律而发出的声调,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声音。
“字正腔圆”是传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腔圆”是用“圆”的标准来规范“腔”的形态。这里提到的圆并非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圆润、圆满”等。通过传统的审美标准来分析,“字方腔平”内的腔代表着顺畅、滑润、体现感情的、有独特性的、优越的声音。它不仅仅可以体现粗声乐的形态,也能够体现出声乐的韵味。
(二)语言
不一样的民族有不一样的语音,这是声乐艺术形成不一样风格的重要原因。它会受到文字、语境、动作、词汇、音节及词义等方面的影响。为此,每个民族具有不一样的语言特点,以此形成了不一样的声乐风格特征。比如,汉族语言是汉藏文字体系,属于一个多类音调的单音节语言体系。单音节指的是一个文字一个音节,各个音节有三个内容可以组成,即声、味、调。此发音代表着汉族人民在发声的时候,舌头往前卷,舌位高,声道容积小且道短。
(三)曲调
民族音乐的曲调构成受到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与审美标准的影响,而有不一样的变化。变奏属于我国民族声乐曲调内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它和西方声乐的变奏是完全不一样的,可以体现出独特的特性。通常是曲调添花变奏,在变奏阶段的构成不会改动,却是通过扩展或压制形成的节拍;另外一个变奏模式,是在变奏 的过程中添加新元素,这属于一个自由性的变奏;随着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时常选择一个持续性的曲调应答模式来进行思索。它利用不一样的音区、音调、节拍等对置手段,将音乐推向高潮。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借鉴与传承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鉴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中的演唱技巧、语言、表演来教授学生,同时也是对我国民族声乐、民族文化的传承[1]。
(一)声乐技巧课
1、呼吸
“善吟者一定要先调气息”这对于歌唱者是非常关键的。稳定的呼吸是演唱的支持力与稳定基础[2]。为此,锻炼民族演唱模式也需要进行有效的呼吸锻炼,让呼吸对应的肌肉群得到有效地训练,实现“条件反射”的目的,这样在想唱或张口的一瞬间就可以调整气息,能够更灵活地进行控制。对于气息运用而言,“声”与“气”一定要调整平稳,如果两者不协调的话,都会影响演唱效果。唱高音气要向下拉,唱低音则气要略提;声音强气要治,要匀声音弱气要稳,要柔。不过在歌唱风格与感情不一样的歌曲的时候,其歌唱的速度不一样,那么运气的技巧也是不一样的,有柔有坚,有轻有种。民歌演绎的时候,其气息的调整与美声演唱方式是不一样的,一般在用气的时候,腰肌要往下往后,同时坐下的力量不要过大,内心要展开想象,这样气息的回转速度不会过快,气息往上往外运输的时候,要收口密集一些,就好比消防设备的水龙头一般,是身子大嘴巴小,这样歌唱出来的声音才会悦耳、轻柔[3]。
2、共鸣
(1)“口腔共鸣”,这是歌唱过程中最容易取得于产生的共鸣方法。“属于声音由咽喉里输出的首个共鸣腔体。”口腔共鸣需要得到“丹田”的支持,利用气息来带动声带,这样可以在咽喉里进行发音,之后通过声带来锻炼周围的肌肉、软骨及气息,以此可以实现声音的传递,经过喉咽部向前传送,在口腔的前上方产生的声音共鸣现象。
(2)“头腔共鸣”,这是声乐训练达到的最高目标之一。也有人称之为“鼻腔共鸣”[4]。在口腔共鸣的环境下,在歌唱者绝对放松的情况下,“声波也从上颌骨传到鼻部与鼻部上面的额窦中,然后在腔体内进行穿梭回荡,”以此可以形
成共鸣的效果。它能够让声音变得更有力,更顺畅,同时在音色方面也修饰得更圆满润滑。
(3)胸腔共鸣”,可以解决发低音时,压喉,使劲,胸紧等问题。也能够让高音形成根基,变得更松懈,没有发干、发哑、发紧的声音。它是“将口腔共鸣在上颌骨振动的反射位置调整到下颌骨上(胸前会出现塌陷的错觉),让声波在喉咙与组织器官里进行来回震荡,之后通过组织器官在胸腔里进行回转,以此可以形成共鸣。另外,在歌唱实践过程中,此三者是互相依赖,互相递进的,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一样的仅仅是声音的高低出现了差异[5]。
4、行腔
行腔是民族音乐最特殊的技能与文艺表达方式,它是将歌唱的规律特点与灵活功能有效地兼并起来,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统一表达与全面展现,其关键性是能够将民族音乐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进行全面地表达。在中国上千年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中。民族声乐慢慢体现出了“依字随腔”、“字方腔圆”的风格,“行腔”也是民族音乐最具有特殊文艺表达方式的展现。
5、走韵
民族声乐在演唱时,特别讲究唱歌的韵味,有人称之为唱歌的“味儿”。“韵味”,就是“语言的美(文体、词意、声韵、感情语气、语调)与旋律的美(唱腔、节奏、强弱、顿挫、断连、收放、吞吐、滑擞、吟揉,装饰、风格,其还涉及到吟和伴奏的互相陪衬,经过凝思,神和物的形象思考(也就是意境),与简练精密、淡而全的文艺方式有效地统一起来
(二)声乐语言课
“说唱艺术”也可以叫做曲艺演绎,它是通过民间口头语与演唱方式历经长时间的变化发展成为一个独特的文艺模式。根据调查发现,当前存活下来的国内民间民族曲艺的类型差不多达到四百多个。
曲艺说表技能。是通过说来进行评话与演唱间的鼓书、弹词最能够体现说表与赞扬的朗诵;无厘头、幽默也是以说、学为核心,均要依靠说的技巧来表达和宣扬,也就是艺术特效。
吐字:其发音属于曲艺的基础经,歌唱者一定要准确的吐字,也就是确保每个文字的发音准确,例如其发音部位(“嘴、齿、喉、舌”)与韵母发音口型(“开、齐、撮、合”),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训练,这样可以让气息更顺畅,按照文字情节的要求,来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轻重缓急的效果,特别是以字音悠远、沉重的,可以让听众们感受到咬字清晰、悦耳的基本需求。
传神:说表基本上是依靠歌唱者的神态与声量进行论述周围的环境,从而营造各类气氛,来凸显人物,临摹各类人物的语言与思维,为此一定要做到传神,这样才有感染力。
使噱:噱就是笑料。评弹的“放噱”、相声的“抖包袱”都是将作品中的可笑因素通过一定的铺垫和表演,然后充分展开,取得响堂的艺术效果。
变口: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可选择性地把某个人物的言语通过方言或通俗话语进行临摹与仿照,不但可以体现出此角色的籍贯,通俗也可以体现出人物的品味、气质与社会地位等。
音响:运用口技的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以达到烘托气氛的艺术效果。评弹有“八技”之说,内容大体包括擂鼓、吹号、鸣锣、马蹄、马嘶、放炮、吼叫等。另有包括“爆头”之说。爆头即人物惊诧、愤怒、焦急时的各种吼声,北方评书称为“惊、炸”,演员须提高嗓音以表现人物惊诧高叫的语调。
贯口:也可叫做称“串口”、“快口”,通过有节奏感的言语来论述事情,这样可以贯穿流畅,一气顺完。歌唱者要提前背诵记忆,合理运用,这样可以起到感情渲染或者形成幽默感的作用。
批讲:涉及到对书中角色、事情的总结与评议,对书中所用的引文与历史中的典章体系等的诠释。有时候能够深入详解,有时候仅仅是一言片语,其目的是让听众可以更好地理解与吸收,分辨出是非美丑。批讲的内容可以详细也可以简略,只需要让听众对具体状况进行一个调整与转化。
三、声乐表演课
在民族音乐的歌唱中,歌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形神统一、心神兼容。戏曲是我国最具有特色的文艺表演,它注重的视觉与听觉的统一,可以载歌载舞地进行,戏曲的表演也是一步步来,一个招式、一个语言、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都能够更好地宣扬或表达一个感情。演员的肢体语言训练都十分严格,也是非常成熟的。就戏曲而言,肢体语言直观作用于观众,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动作语言对于民族音乐来说也是非常关键的,不过这通常被人们所忽略。大
部分音乐学者都认为,规范地使用动作语可以让歌唱形式变得更深刻,尤其是在新歌剧的表演中,可以在大部分音乐家身上总结出来。新歌剧的实际演唱与戏曲演唱技术结合起来、互相影响、互相完善,以此而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造诣,这样才可以和思想、角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统一表演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琳.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化[J].音乐时空.2014(18)[2] 崔丹.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作家.2014(16)[3] 张方.论青歌赛“三分法”之局限性——以《玛依拉变奏曲》为例[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
[4] 李静.现代民族声乐与戏曲艺术的比较研究[J].大舞台.2014(07)[5] 何英琴.论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原生态发声的意义和价值[J].音乐大观.2014(07)
第二篇:浅谈声乐教学艺术技巧
浅谈声乐教学艺术技巧
摘要:
声乐是歌唱的艺术,即是音乐化了的语言,声乐以歌声为媒介传达情感,而声乐的教学工作则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一些自然规律和教学原则。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它科目,其实质是较为抽象的,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我们必须明确声乐的艺术性质,同时应运用巧妙的手法和恰当的语言表达,遵循启发式等的教学范式来进行声乐艺术的教授。本文旨在以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与再创造的培育为主导,讲解声乐教学的宗旨与艺术技巧。
关键词:声乐教育 情感体验 再创造 教学技巧
声乐是歌唱的艺术,即是音乐化了的语言,声乐以歌声为媒介传达情感,而声乐的教学工作则是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遵守一些自然规律和教学原则。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声乐的艺术性质,在教学时,我们应运用巧妙的手法和恰当的语言表达,遵循启发式等的教学范式来进行声乐艺术的教授。
一、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激发
在中国古典典籍《礼记》中曾记载“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钓,累累呼。端如贯珠。故歌者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即说明了语言与歌唱之间的异同。充分表现了声乐具备歌唱性、语言性、动作性的多元属性。语言是人类的基本交际媒介,而歌唱是人们在生活语言的基础上延展出的艺术类媒介,可谓是语言的升华。在音乐的空间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是饱含情感的产物,所以在声乐教学中不仅应该以语言为切入口授予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以情感体验为导向去感受声乐的真谛所在,也就是以声乐艺术为核心,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听觉表现为基础的歌唱情感能力。音乐通过特有的方式表达了作品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在通过语言的教授阶段时只是初步对声乐作品的某些性质有所基本了解,而真实的情感体验才能使其深入理解到音乐的本质。体验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学生应当演唱足够数量的作品,如中外艺术歌曲、传统民族音乐及歌剧咏叹调等,储备一定的演唱经验,才能具备较丰富的音乐素材、音乐语言及音乐文化等基本声乐要素。
我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尤其是在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是为学生创造新颖、生动、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优美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地感受美,我们需要创造一定的情景,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激发和升华,引导他们在切身体验中理解音乐作品,这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深情进行体验也是欣赏自身感情与作品的共鸣。所以,我主张在声乐教学中能够做到“动之以情,深于父母;晓之以理,细如雨丝。”2以此来激发学生健康而丰富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体验。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它科目,其实质是较为抽象的教学,一直以来的声乐教学,几乎是以感觉为导向的,教与学的双方往往都需要投入极多的精力与时间,所以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学与难教的学科。我认为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不仅应该坚持“凡音之起,由人心声也”3的感情主导原则,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二度创作精神,能够对音乐有独特的品味与再创作,这事实上才是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如以上所说,声乐教学中要充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教学时注意挖掘音乐形象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和调性都有全面的体验。以此使学生将音乐作品与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诗歌、故事、丰富和美丽的情感色彩及图画等等,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12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同上。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花城出版社,2009-7。
二、声乐教学中的再创造培育
沈湘先生曾分析说“音乐是表演艺术,一个歌唱家需要有分析、理解作品内容和体验作品感情的能力,并且会用歌声去表达作品的内容、思想感情,这是我们应当具备的表现能力:首先是对音乐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活及人物的思想感情、神态和事物的内涵有所观察、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其次是对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所表现的感情有所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能力。最后需要善于运用歌唱的技能技巧,把所理解的内容,感受到的情感用歌声表现出来。”4这便说明了在声乐教学中对音乐知识有所了解与掌握是初步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情有所体验与延展是进一步的教学目标,而使学生在以上的基础上将自身的理解与感悟进行再创造才是最终的教学目的。
词曲作者写出一件作品,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创作,而再创作是需要音乐演唱者自己来完成的。我们知道,同样的一首歌曲,不一样的演唱者来演唱所传递出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有的音乐作品从曲式上来看,是很简单的,结构也不复杂,但如果是通过一个优秀的演唱者恰到好处地细腻表演,唱出的东西是更具感染力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强调对学生的再创造能力的培育。例如我国的民间音乐可谓是琳琅满目,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很多曲目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段。技巧的不同,风格的各异都是可能进行再创作的契机,所以在学生学习中华民族声乐曲目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觉的继承与发扬的品质,与此同时也需要兼顾对国外声乐各个派系的唱法和表现手段的了解,使学生的再创作建立一个全面且多元化的知识体系之上。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的是挖掘音乐作品最原生态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学习以词曲有机的结合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给予准确的演唱发挥从而完美地塑造声乐艺术的感人形象。对于地域性不同的民乐,要培养学生对地方语言特色的基本了解,在再创作的过程中一定得结合乐曲相应的语言背景,紧密地伴随曲调节奏的起伏,增强旋律与节奏的音乐表现,以此使学生对乐曲的本质有着合理的诠释与再发挥。
三、声乐教学中情感与实践的结合
以上强调了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体验与再创作的重要性,那么在具体实际教学操作中,怎样将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有机结合,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歌唱表演是一门技巧性很强的学科,不过最能激发学生歌唱激情的是具有艺术性的教学方式,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富有情感性,而这样的情感性必须要落实到教学和艺术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再创作与情感体验得以有机互动,产生出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在平日里的声乐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在练声中养成深刻感受、分析作品的良好习惯,把每件作品和每条练声曲都演唱得尽量的准确与完美,以此使学生从常规的技能训练过渡到有意识的歌词需要,从而使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 4唐琳,《声乐教学泛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验,不仅为其将来驾驭难度较大的音乐作品打好基础,也是为其从模仿到理解再到创作的进程创造条件。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增加了教学的艺术性,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陶冶,让学生认识到美好的演唱是情感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使学生逐渐养成发声必有情的自觉意识,这是再创作出感人深刻作品的根本与核心。
声乐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歌唱的技巧是以经验知识为基础的,必须通过无数的实践训练得以巩固。我们必须明确,优秀的歌唱是正确的发声方法长期的培养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及自我体悟的表达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注重课堂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如组织学生去欣赏音乐会,参加观摩课,参加演出等艺术活动。参加舞台实践类的活动,学生会把平日里声乐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与艺术技巧通过舞台实践得以验证,并获得知识的积累与巩固,逐渐上升为自身切实感受的理性认识,将歌唱心理与歌唱技巧相统一,将其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转变为心之所想、口之所唱,由此从学会审美过渡到创造美。
参考文献:
[1]曹文海,《声乐教学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0。[2]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3]金白颖,《新编声乐教学曲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1。[4]颜五湘,《声乐教学艺术与演唱实践》,花城出版社,2009-7。[5]唐琳,《声乐教学泛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8。
第三篇:高校声乐教学改进探讨论文
一、高校声乐教学改进的作用
(一)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高校的学生一般都来自不同的地域,基于学生生活的地域、成长经历有着极大的区别,声部、嗓音条件也是不同的,所以音乐教师在进行声乐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配置不同风格、不同音域的作品。良好的声乐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不同需要,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声乐教学在没有改进之前,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只是呆板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比较少的,师生关系是比较紧张的。声乐教学在改进后,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和蔼可亲的,教师用和蔼的态度、温柔的语言,给学生耐心地指导。此时的音乐教师就如朋友一样和学生一起在音乐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探索音乐的奥秘。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向音乐教师敞开心扉,遇到不懂的问题向音乐教师请教。可以看出,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后,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平等的。
(三)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传统的声乐教学只是关注学生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以及歌唱技巧,而声乐教学在进行改革后,学生的分析、欣赏、表演、创作能力是音乐教师高度关注的。例如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声乐的时会给学生模拟一些舞台演出的环境,这样学生可以在逼真的舞台环境中投入到表演中。学生通过一次一次的舞台表演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以及舞台表演方面的不足,慢慢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能力。音乐教师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在真实的舞台表演中展现自己的表演技能积累大量表演经验。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进对策
(一)在教学中注重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声乐教学不应该只是指导学生简单地分析音乐作品,做好声乐教学的核心工作是指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入地理解。音乐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作品时,应该使学生对曲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遭遇等有系统地了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在学生对曲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遭遇有了系统地理解后,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曲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学生做好了这些工作可以对作品的内涵有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在演唱作品时才能使自己的情感与作品融为一体,才能用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的唯美。
(二)使用互动远程课堂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条件,除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外,还有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互动远程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可以邀请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有表演经验和艺术影响力的歌唱表演者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声乐指导。学生通过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学习到最先进的声乐理论知识,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能。研究发现,在声乐教学中使用远程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舞台表演技能,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
(三)开展和声乐有关的实践活动
声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所以它的教学应该是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音乐教师可以定期结合声乐教学内容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消化学习的声乐理论知识,提高舞台表演技能。高校可以组织一个声乐表演大赛,在表演大赛中的前三名学生可以获得奖励;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校外参加一些社会上的艺术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可以选出表演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参加选秀节目,让学生能够在电视台展现自己的音乐技能,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高校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会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也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
(四)优化声乐测评指标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不仅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还需要对测评指标进行改革。传统的测评指标是比较单一的,是难以客观地对学生学习声乐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音乐教师可以在测评指标中加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音乐审美能力、舞台表演技能等内容。这样一来测评才是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如果教师在测评中学生的某一方面的指标没有达标,可以给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帮助学生弥补在声乐学习中的不足。例如,学生在接受了测评后,发现自己的舞台表演技能是比较差的,这时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全面地分析在舞台表演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在认识到自己在舞台表演方面的不足后,可以通过学习他人表演技能、勤奋练习的方式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舞台表演技能。
三、结语
高校声乐的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平坦可言,在改革中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在声乐教学改革中深入反思教学中的不足,探究新型的教学方式,使高校声乐这朵艺术之花美丽绽放。
参考文献
[1]王黎.民办院校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创新教法及评判机制问题的研究[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2).[2]郭博理.“院团结合”的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02).[3]高剑霞.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声乐教学为例[J].大众文艺,2011(23).
第四篇: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但要唱“好”一首歌却是一个艰辛、细致、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研究,挖掘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在深刻领会歌曲的内涵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学生最终能用歌声把歌曲的总体构思和艺术设计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演唱富于艺术性、深切感人。
在听多数学生的演唱时,总感到没有美感,其关键原因就是学生对作品只重视追求声音的技术,而忽略歌曲的情感、艺术形象等深层次内容的表现,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歌曲写得好,还要靠歌者唱得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表现与处理作品的能力,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呢?熟悉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要对作品的歌词内容与音乐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和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与情感。
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的音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因此他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乐中确切地表现出来。”要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首先要唱熟曲调,准确把握音高、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强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其次,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故在学唱一首歌曲时,可以先熟读歌词,在朗读中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氛围,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及语言色彩因素的规律和特点。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准确地塑造歌曲作品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较全面地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背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情感,从而对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民族与个性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地体现出来。其次,要仔细地分析、研究词曲作者使用什么音乐和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有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来。最后,要以作品为依据,演唱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体、更典型,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美地体现出来。总之,演唱者要把自己对歌曲作品、歌词与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将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韵律表现
歌唱是要表现一定的情感和内容,要想打动听众,必须以情带声。有的演唱者由于只片面追求声音,虽然声音有一定的强度和亮度,但缺少真情,声音也就苍白无力。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演唱者只是像背书一样地将歌唱完,又如何能够动人呢?但是,表达歌曲的感情过于夸张,其结果事与愿违,同样打动不了听众。歌唱者在尊重和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将声乐技巧同歌曲的艺术表现密切结合而演唱的过程被称为“二度创作”。
进行二度创作,首先要重视恰当地运用速度的快慢疾徐、音量的大小收放、力度的轻重强弱、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色的浓淡明暗、声音线条的连断圆润、语气及语调的变化。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的运用等要作统一的安排。
其次,要注意歌曲高潮的处理。歌曲的高潮都是作曲家精心设计的,它既是作曲的重点,也是情感表达最强烈的要素。歌曲中表达感情最强烈的部分就是歌曲的“高潮”,它一般是在旋律音较高和力度较强的地方。高潮在歌曲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歌曲的高潮通常在歌曲的尾声或接近尾声的地方出现;2)歌曲的高潮在全曲的中后半部即3/4处或3/5处出现,整个歌曲有一个发生发展及推向高潮的过程,符合音乐的发展规律;3)没有高潮,整个歌曲的旋律只是轻轻地流动,没有大的起伏;4)很多歌曲由于音乐发展和表现的需要,有几个高潮,但是,虽然有几个高潮,也有主高潮和次高潮之分,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突出主高潮。因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明确歌曲的高潮所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巧妙地进行设计和安排,合理地运用情绪,注意情感的推进,以最美的声音、最深的情感来表现作品的高潮。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
当将一首歌已经唱得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风格特点等都有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之后,就可以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在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时,第一步,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样的情绪作为歌曲的基本感情,是庄严的、崇敬的,还是深情、怀念的;是欢乐、幸福的,还是忧郁、悲伤的;等等。在进行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就要对作品的演唱基调作一个准确的定位。第二步,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确定其演唱的风格。例如,先要看所演唱的作品是属于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是歌剧选曲还是艺术歌曲;歌曲的类型是属于颂歌还是进行曲,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等。比如,演唱的是一首抒情歌曲,就要看它采用了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音调作为素材创作而成。只有这样,才能对作品的演唱风格作一个准确定位。第三步,再根据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描绘的情景、意境,将一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第四步,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运用声音上的高低、强弱、刚柔、收放、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变化,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此外,还要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运用以及作品开头、高潮、结尾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布局与安排。歌唱者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展示歌曲的意境,设计并处理情绪起伏与变化。
总之,歌曲的艺术处理,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领悟和高超的演唱技能。只有真正地了解和熟悉歌曲作品,并深入地分析、理解歌曲作品的内涵,才能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从而完美地表现作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歌曲的表现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与经验的增长,对歌曲的研究和表现就会愈加深刻而趋向完美,也只有不断地探索、追求,才能在艺术的天地里有所收获,演唱出人们喜爱的歌曲来。(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
第五篇:浅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浅谈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摘要]声乐教学集艺术、技术、知识和实践为一体,要求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将丰富多样的艺术手段巧妙地融入歌曲中,使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充分地表现出来。众所周知,会唱一首歌却不一定代表能把歌唱好。而如何唱好一首歌就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了。因此,歌曲的艺术处理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笔者将在下文中具体地分析这种声乐教学中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方法。
[关键词]声乐教学 歌曲 艺术处理
德国一位著名的女高音音乐家汉姆杜尔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歌唱艺术的含义是什么?我不会从声音技巧的角度去说明,我要说的是感动听众的才能。”从这句话中,我们明白了,最能打动人心灵的歌曲才是美妙的音乐。在声乐教学中,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学习了解分析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词曲的创作背景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最终才能使学生达到用歌声来表达歌曲全部的思想的效果,达到感动听众的最佳效果。一.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
只有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演唱者才能有方法将一首歌唱好。教师在教授一首歌词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将歌词反复朗诵几遍,在朗读歌词的过程中,要懂得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中蕴含着的感情氛围,目的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感情。演唱者只有对作品的理解得越透彻,演唱时才能表达得越到位越完美。比如,在教学《黄河怨》这首歌曲时,教师应该领导学生们反复地朗读歌词,试图去体会歌曲中一个妇女对日本鬼子残暴行为的哭诉,去更多地了解当时日本侵略我国本土的时代背景并且将那种悲愤之情带入歌曲之中。再如,聂耳和田汉便是在国难当头创作的《梅娘曲》。教师引导学生们反复朗读诸如“哥哥,你别忘了我呀”、“我是你亲爱的梅娘”这类的歌词去感受梅娘悲痛欲绝地想要唤起她心爱的男人对她的记忆的那种心情。只有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去表达歌曲中的情感,而且透过歌曲背后的故事更能激发学生对于演唱好这首歌曲的信心。同时,准确把握音高和节奏,也显得十分重要。在掌握歌曲节奏的时候,既要保持准确稳定性,又要富有动感,充满活力。把握节奏的强弱,是一件困难又十分重要的事情。所谓的“强”并不是指使劲地吼出来,而是要拿捏好一个度,强到最佳。而“弱”是要放低声音去唱,但不是缩着声音唱歌更不能泄气地唱歌。相反,“弱”和“强”一样都需要用气。如若不注意这些细节问题,难免会影响到歌曲的表现力,势必也会影响到听众对歌曲的理解,甚至听众的感染力也会大打折扣。
二.情感投入演绎歌曲
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即是声乐。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以优美的声音和清晰的语言来充分地去表达真实的情感,从而打动观众的心灵。它就像一个人的心脏那样重要,少了它,歌曲就“死”了。所以,如何准确把歌曲中的情感演绎出来,决定了一首歌演唱的成败。1.发挥对歌曲意境的想象
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在声乐教学中,学生只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比如,教师在授课《义勇军进行曲》之前可以先下载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播放给学生们了解。影片中描绘了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了拯救祖国拯救人民,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相信这种爱国主义的精神一定深深地感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接着,再让学生们用自己胸怀中那种对祖国的热爱来学唱这首歌,相信他们就能做到去完美地演绎这首歌了,也必定能使听众深深地感动。再比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们在尚德义《七月的草原》的前奏中去感受在那一片广阔无垠、绿油油的大草原中无比轻松愉悦的生活,微风带着阵阵芳草的清香迎面扑鼻,蜜蜂采花、蝴蝶起舞,羊群就像天边洁白的云朵,草场上小伙子在赛马,姑娘们穿戴着多彩的服饰。这样一来,学生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将那种欢快的气氛带到歌曲当中感染听众。2.用感情带动歌声
一首成功的歌曲必定是能传达一定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另一个任务便是要启发学生们运用掌握发声的技巧,唱出歌曲中特有的味道来,使听众也能感同身受。例如,在演唱《欢乐颂》这首歌曲时应展现出气势恢宏的情绪来,而在演唱《草原之夜》这样一首比较轻柔的歌曲时,就应该在平和的气息上用较高的声音来轻松舒缓地表现出来。声情并茂才是表达一首歌曲的最好方法。但是感情要有,但也要注意收,否则就会容易破音跑调。三.巧妙地掌控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
运用声音的变化来展现一首歌曲,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声音的力度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首歌曲的表达效果。比如‘《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曲,就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们在演唱时要懂得运用声音的变化来表达处主人公那种对党深厚的感激之情。
1.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处理
想要完美地表现一首歌曲,是与声音力度的强弱表达分不开的,但是必须注意的一点的是要密切地与歌曲的内容结合。比如,在歌剧《伤逝》中子君演唱的《风萧瑟》这首歌曲,她就从mp逐渐过渡到f后又转回到mp,最终结束在p上。这样一来,歌曲中那种社会环境下一个女子追求幸福生活却又苦于封建势力的压迫最终因无力改变现实而徒留一个深重的思索的情感就展现得淋漓尽致了。再比如,演唱《保卫黄河》这首歌,在“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句歌词的时候要表达出人民打倒敌人拯救全中国的那种决心就要做到字字有力,铮铮有声,演唱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力度的强弱分明,要做到声音结实饱满且有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歌曲的思想感情展现给听众。2.声音速度的快慢对比处理
声音的速度就像是人的心脏和脉搏一样,不能随便乱跳。掌控声音速度的变化要达到这样一个领域:快而不抢、慢而不拖。例如:在演唱欢乐活泼的歌曲的时候,教师就要教会学生控制演唱的速度放快些,而学生们在演绎凄惨悲催的歌曲时则适宜采用低沉缓慢的速率等等,当然还是要注意控制速度的度。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雪》这首歌曲,在它的结尾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就需要注意用比较快的速度反复三次演唱达到理想的效果,最后再用宽广而缓慢的速度对“还看今朝”这一句进行收尾,从而达到饱满完整的绝佳效果,这样听众就可以从你的声音速度的快慢中体会到《沁园春·雪》这首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
3.声音色彩的变化对比处理
歌曲的表现力体现在声音色彩的变化中。不同的声音色彩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声音的色彩越丰富就越能感染人。一般来说,在歌曲的开始之处,类似于坚定的、有力的、行板庄严的、舒缓宽广的等表情术语就会标注在上边,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演唱者对情感的把握,也代表了这首歌曲的特定情绪。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声音色彩的变化又是演唱形式的变化。除了齐唱之外,还有独唱、分唱、对唱、轮唱等演唱形式,而这些演唱形式又是依据歌曲的内容和曲调的特点。例如,在演唱《牧羊姑娘》这首抒情性较强的歌曲时,就可以安排音乐素养不错的学生领唱,再采用合唱或者齐唱的演唱形式演绎副歌部分,这样就能使音色丰富起来。甚至,对于一些适合轮唱的歌曲,教师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轮唱的训练,巧妙运用音色的变化来对比变换演唱形式。歌曲的演唱形式丰富,不仅使歌曲本身增色,而且也能活跃课堂气氛,甚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四.演唱韵味的处理
一首歌曲一旦唱出口,它是具有阳刚之气,还是阴柔之美,都与音韵有关。“韵”是声音的和谐,声音的和谐就需要歌唱技能技巧的帮助。韵味泛指一种艺术风格,一种情绪,而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地方语言有密切关系,比如说,陕北民歌《赶牲灵》中的“盏”唱成zan,“我”唱成e,“不”唱成be,“是”唱成si。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特别注意歌曲韵味的处理。波音、装饰音、滑音、重音、顿音、变化音等的设计都是歌曲韵味艺术处理的手段。例如,为了展现歌曲的流动感和舞蹈性,就可以在歌曲中较多地运用波音和装饰音。例如,在歌曲《克拉玛依之歌》中,像“当年我赶着马群找草地”这个乐句中的“我”和“赶”这两个字就经过了波音的处理。再举个例子,在《高原之歌》中“谁见过水晶般的冰山”这个乐句里的“见”和“冰”这两个字就经过了变化音的处理。教师在教授《克拉玛依之歌》和《高原之歌》的时候,就可以要求学生们细致入微地反复练习并且润色修饰使歌曲演唱得更加有韵味。当然了,对歌曲表达的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吐清歌词。明代著名戏曲音乐理论家魏良甫之《曲律》一书中提到“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以及诸如“以字代声”、“字正腔圆”、“以字行腔”等都是评判声音的标准之一。字音要唱得清楚首先就要把字音读得准确。只有将字音唱得做到“字正腔圆”这种境界,听众才听得懂也就会懂得去欣赏你的演唱。因此,我们要力求使生动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在我们的歌声中展现出来,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本身的音乐情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既要做到咬字吐清的基本要求,更要注意各地方语言的差距,突出地方特有的语言色彩,增添歌曲的韵味。
[结语]综上所诉,声乐教学没有器乐教学那么直观,它需要反复不断地研究琢磨才能领会到一首歌曲的灵魂,它只能通过教师和学生们的共同的努力,通过抓住歌曲的时代背景,将情感投入到歌曲中,挖掘歌唱技巧,巧妙地掌握歌曲演唱中的声音变化,而且还要学会艺术处理演唱的韵味。当然,每一首歌曲对声音本身的要求不尽相同。因此,上述的各种手法在不同的歌曲中就要有所侧重,但它们始终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将歌曲更好地呈现在听众耳前,带给听众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看来,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梁卡乐.浅谈中学生声乐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J].基础教育研究.2009(01)
[2] 赵朝阳.高中音乐专业生声乐教学模式多样化的尝试与探索[J].资治文摘(管理版).2010(06)
[3] 杨晓亮.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2(08)
[4] 李丽君.形象性教学是声乐教学的最佳途径——中学声乐教学体会[J].黄河之声.1995(06)
[5] 绪红霞.声乐教学中发音技巧与情感表达浅谈[J].山东教育科研.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