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资源工作总结
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 管理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自评报告
2007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启动“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旨在通过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解决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大面积提高农村师资教学水平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素质教育和有效教学质量。海州区车站中心小学作为城乡结合部学校,在学生、家长、教师资源及育人环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同时蕴含着丰厚的潜在资源。而有效地管理与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就是我校智慧化管理的一个有力抓手。为了提高“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课例光盘的利用价值,我校专门组织召开了教学光盘的使用会议,对如何更好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与部署落实。现将我校近三年来管理与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启动:制度保障,全员参与
校长负责制:我校及时成立了此项工作的领导小组,由一把手校长亲自抓,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中,由教导处、后勤处联合具体实施,各任课教师任组员。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对所有学科实施全员培训,指导每一位教师使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教学光盘,做到结合学科和本校的教师、学生实际,精心备课,确保培训的质量。学校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了解资源使用情况,保证落实。对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分析、调研,及时发现问题,并不断研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专人管理制:为了更好的使用省配套的优质资源,实行专人管理制度,科学室、仪器室、体育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有专人负
责,教导处做好光盘使用记录,后勤做好登记、检查、维修工作,确保优质资源的价值最大发挥。
班班通:为确保优质教学资源光盘进入每一个班级,惠及每一位学生,省教育厅免费为每班配备了电视机、DVD影碟机和电视机柜等,后来学校又为每位教师都配备了手提电脑,同时改善各专用教室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仪器。
人人用:培训辅导,人人会用,人人乐用。学校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培训、学习使用,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施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如何让全体教师“能应用、想使用、会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由支教老师张继多同志具体负责实施了全员电教培训。我们还将资源的使用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发挥效益,以此改变一些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提高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效益。通过辅导培训、同伴互助、网络学习等多层次的辅导活动,使学校老师人人都能灵活应用影碟机、电视机,学习应用电脑进行影像捕捉剪辑,并学会熟练地从江苏省教研室的“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专题网站点播视频资源、下载课件和教案。
二、践行:智慧取舍,和谐融合
优质教学资源光盘体现了省内众多专家和名师的集体智慧,代表着学科教学的最高水平,“用其思想”成为我们每次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都要遵循的原则。看几遍用几遍未必能全面体会到所选材料的准确和精当,设计的思路和技巧,蕴含的先进理念和思想。因此,引导和组织广大教师运用好光盘,尤其在运用资源中重新反思自己的教学,进一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才能最终把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质量,真正发挥并提升教学资源的实际效率。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如何结合学校、学生、教材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这里 2 的取舍与融合,是需要智慧的。
我校首先分学科组织教师集体观看“省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DVD光盘”,各任课教师首先采取全程应用型,各学科老师腾出一部分时间和精力,观看配套光盘,了解该学科光盘的结构和内容,教学时全程播放教学录像,任课教师做好记录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其次,采取部分应用型,要求教师平时自觉观摩,在观摩的基础上组织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领悟执教者的设计意图与实施策略,进而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各任课教师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用教学录像片段,提高课堂目标达成度。最后是借鉴启发型,各任课教师借鉴参考教学录像中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活动安排等进行备课,然后实施课堂教学。我们定期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使优质资源与我们“常规课堂教学”之间的博弈达到和谐、双赢甚至是多赢。
三、超越:敢为人先,勇于担当
我们始终把教学光盘作为学习先进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积极利用光盘教学,名师的标准到位的范读、范唱、范做,都随着“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直接送到我校师生的面前,充分发挥远程资源的应用效益。远程资源不仅在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当中得到应用,同样在音乐、美术、品德等薄弱学科当中的也得到广泛应用,较好的解决师资紧张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远程资源是确保我们教学不封闭、不僵化、不落伍的凭借,让我们能更直接地抓住远程迎验契机,不断提升远程资源的课堂教学应用能力和水平,整体上提升了我校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
在我市推动“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之初,我校就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与帮助下,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于2007年9月28日受海州区教研室的委托,面向海州区开展了“送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 3
教学送光盘使用研讨”活动,受到同仁们的肯定,本次活动以课堂观摩和专题研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与会代表首先走进课堂观摩了语、数、体各一节,英语两节“优质教学资源系列光盘”示范课,然后张继多同志就如何运用“优质教学资源系列光盘”进行教学作了专题研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仅仅过了一个月,于2007年11月1日面向全市开展了两节数学、两节英语“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观摩研讨活动,得到市各县区领导、老师的好评,给市 “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了好头。此后,每学期都在校内举行使用“优质教学资源”观摩研讨活动,并选派骨干教师先后到灌云、灌南、赣榆、东海、连云区、海州区等地参加“优质教学资源进课堂”活动。对于推动连云港市“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工作,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我校不仅仅充分挖掘“优质光盘”的价值,还将省配备的体育、美术、音乐器材,科学仪器,图书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水平。
四、反思: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理性开展
我们发现,成功使用优质教学资源光盘的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水平迅速提高的课堂。在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的进程中,我们也有不少困惑和问题,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需要我们理性开展和科学发展。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是提升有效教学实施实施水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科学合理、富于实效地使用好光盘又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总结、完善和发展。我们将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加强行政推动,通过考核促动和师生互动,力求让“优质教学资源下乡工程”开出“科学”之花,结出“有效”之果,切实提高我校有效教学的实施水平,促进全校教育快速发展。
车站中心小学
2009年12月
第二篇:优质教学资源光盘应用工作总结
登龙乡庙前小学2011—2012学光盘应用
工作总结
一、认识
庙前小学是一所村小,近几年,随着县教育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力度的加大,我们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学校面貌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以物质资源的均衡配置为主要手段的工程实施,缩小了我们与城镇学校之间教育的物质条件差距,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是我们农村学校优质资源匮乏、师资队伍素质不高、教学手段单一落后的问题还普遍存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困难,也有许多困惑,迫切地希望得到直接的支持。“优质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片的内容几乎囊括了小学各个年级段教材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与学生现行使用的学科教材相配套,教学光盘形式创新活泼,遵循学科教学要求,体现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规范、流畅的课堂教学,不仅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对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发挥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二、做法
为了帮助广大老师认识清晰地认识“优质光盘资源”的价值,我们及时的把相关教学片直接发放到相关老师的手中,并建成“光盘播放”专用教室,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前要认真观看相应的教学内容光盘,对照教材和教参的教学建议,边观看边分析边记录光盘中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意图,每一节课都要反复研学几遍;其次要求教师调整完善自己的备课内容和教学环节,做到“心中有课”,脑中有学生活动预设,充分考虑主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的距离,我们就要担负起这个“桥梁”作用,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节奏和安排,一节课教学任务完成有困难的,不要贪图“快”而“硬塞”给学生,可以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通过增加课时数来调整教学授课的内容,以保证学生有探索、交流、练习、操作、活动的机会。
三、发现的问题
1、主讲教师的知识点小结较短,在现场教师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使学生听不完整,导致不到位。
2、暂停的处理,还需要现场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多操作,多感悟。
3、主讲教师与现场教师之间的融合尚不够默契。
4、部分老教师对光盘使用不熟悉,对机器操作不够熟练,从而使课堂教学不连贯、脱节。
四、今后的打算
1、借助教学光盘,创新备课流程 要求教师做到:
① 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所使用的教材,研究自己班的学生,要有清晰的好课意识。所谓好课即理念要新,目标要准,任务要明,效率要高。
② 备课时读光盘,要思考:城市教师是怎么设计的,是怎样整体把握这个教材的,要安排哪些学生活动,为何要这样安排?再联系本班实际、自身实际想想该如何将自己的教学设想和光盘中的教学思路进行整合。
③全面学习光盘中先进的教学思想,一定要把20分钟用足;在自己能正确把握教学规律后,再基本使用,逐步将光盘中主讲教师的优秀教学行为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当自身的业务水平提升后,最后适当选用,以“我”为主,按需选用。
2、依托教学光盘搞教研,与名师一起学习
由于我们农村学校教育经费紧张,优质教学资源匮乏,加上老师们很少走出去学习,导致信息闭塞,生存环境封闭,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手段老化,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专业知识更新缓慢,严重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以优质资源教学光盘为依托的校本教研将是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益补充。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教师在使用优质教学光盘的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自身对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和研究水平,不盲目遵从权威,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本班学情、生情等进行探索,就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庙前小学 2012.7
第三篇:渔业优质资源调查报告
XX市渔业优势资源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快XX市渔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建立好水产板块基地,推进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近日,XX市水产局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到渔业优势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乡镇、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调研,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开座谈会等方式对XX市优质水产品的区域布局及发展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调研。现经整理汇总,形成调研报告于后,仅供参考。
XX市地处鄂西北边陲,版图面积1032平方公里,境内水网密布,流经境内大小河流27条,仅汉江过境长达57.8公里,水域总面积22万多亩,可养水面16万亩,已养水面13.5万亩,水资源丰富。XX市的养殖用水均来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水质优良,大多达到国家Ⅱ类水质标准,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为XX大力发展优质渔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市水产局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现有的资源特点和市场条件,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全力推进全市渔业优势特色品种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参股、加盟等方式突出发展了有机鱼、有机蟹、无公害银鱼、小龙虾和鳝等优质特色品种。通过有效管理、科学运作,全市渔业经济呈现出产量增加,综合能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地提高了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了全市渔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2010年,全市养殖面积13.5万亩,水产品产量3.52万吨,渔业总产值3.57亿元,渔业为全市农民增收贡献45元以上。
一、渔业优势资源概况及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一批品质优、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新品种得以推广应用,水产品优良品牌的数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优质渔业正由低水平分散发展向标准化、规模化、无公害方向发展。其中:
1、小龙虾
2006年,仅有零星养殖户养殖小龙虾。2007年,全市开展以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小龙虾养殖基地3000亩。2008年,开展虾林结合生态养殖300亩。2009年,推广小龙虾野生寄养1.6万亩。根据2009年湖北省水产统计年报,2009年,XX市小龙虾养殖规模进入全省前30名,位列第23名,养殖面积达2万亩,养殖产量3258吨。XX市被《湖北省小龙虾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列为小龙虾加工出口原料养殖基地。2010年低产冷浸稻田成功实行虾稻连作,小龙虾养殖面积增至2万多亩,养殖产量达6000吨。
2、银鱼
1995年底,XX市西排子河水库移殖300万粒银鱼卵,黑龙沟水库移殖50万粒银鱼卵。2000年,汉江梨花湖移殖银鱼卵。2005年银鱼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截至2010年,全市发展银鱼养殖10处大中型水库(湖泊),形成养殖面积10万亩规模。2010年,银鱼产量达到800吨。
3、河蟹
2008年,在西排子河水库、梨花湖中,人工放养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养殖面积
8.3万亩,年产大闸蟹500吨;2009年6月,中华绒螯蟹通过农业部有机产品认证。
4、鳝鱼
2007年,XX市西排子河水库开展网箱养鳝试验,面积2亩,试验获得成功。2008年,XX市光化办事处宋查营村开展池塘小体积网箱养鳝试验,面积5亩,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全市推广池塘网箱养鳝技术,设置网箱2000口,面积30000平方米,年产鳝鱼180吨。2010年,全市发展池塘网箱养鳝,设置网箱3000口,面积45000平方米。目前,鳝鱼长势良好,预计今年产量达到270吨左右。
二、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的扶持
优势渔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2006年,XX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产业发展的意见》(河政发[2006]39号)、《关于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实施意见》(河政发[2006]20号)和《创建全省生态渔业示范市实施方案》的通知,组建了市委书记亲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指导全市优势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把名特优生态养殖作为发展渔业的突破口。出台等一系列有利于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全力支持渔业发展。对农发项目、移
民开发、土地平整等涉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倾斜渔业开发;农发行、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支渔贷款资金,鼓励和支持优质水产品开发;每年市财政预算专项经费80万元用于发展水产“以奖代补”,奖励名特优水产品养殖、水产养殖大户和水产品营销大户;重奖水产大镇、水产大村和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对渔业开发和改造鱼池达标的进行补助;对获得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水产品)、有机食品(水产品)认证的每个品牌奖励1万元;对注册水产品商标的每个奖励1万元。
在大好政策激励下,2010年冬至2011年春,全市掀起了渔业大开发的热潮,全市新挖、改造鱼池7180亩,渔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水产板块建设实现突破性发展。自优惠政策和措施出台以来,全市累计建设水库池塘板块7万亩,建成水产出口板块基地养殖核心示范区5100亩,水产板块精养鱼池平均单产突破550公斤以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XX市优势渔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优质渔业布局分散,规模偏小。XX市优质水产品生产仍以千家万户的小规模、分散式经营为主,规模化程度只有35%左右,批量小、集中度低,管理粗放,影响了发展优质水产品的积极性。如,龙虾产业,养虾基地建设主要依靠丹水合作社的投入,由于资金紧张,对基地的投入不足,使得规模化的养殖基地始终发展不够。另外分散经营问题十分突出,不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致使产量低,经济效益差。鳝鱼产业由于规模养殖少,分散养殖成本高,无法承接批量订单,影响养殖效益。
2、龙头企业不强,带动力欠佳。随着优势特色水产品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产量的逐年增长,市内深加工龙头企业少、加工转化能力低、带动力弱的问题日益凸现出来,严重制约了优势渔业的发展。如银鱼、小龙虾的深加工等。
3、产业链短,最大经济效益得不到实现。XX市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缺少加工,还停留在出售原始产品阶段。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技术的运用不够,不能实现优质生产、集约经营。全市渔业优势产品平均标准化程度约40%左右,与发达地区和市场消费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产业经济效益和潜力难以很好发挥和提高。
4、品牌培育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目前,XX市涉渔产品获得注册商标的有“汉水
‘梨花仙子’”和“鱻银康”2个,但没有一个获得品牌称号。养殖的小龙虾、银鱼、河蟹、鳝鱼,只能靠出售鲜活体维持生产经营,使产业效益大打折扣,影响产业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
四、对策和建议
1、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为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保障
抓住国家、省大力扶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和资金扶持,采取“项目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加快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进程。争取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改进金融服务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现代优质特色渔业投入体系,为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发挥保障作用。
2、大力培育加工流通企业,提高优质特色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首先,要积极扶持壮大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等龙头加工流通企业,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建设龙头加工流通企业,增强水产品的精深加工和营销能力。其次,要认真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XX市亨美达水产有限公司、XX市丹水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鱼得江渔业专业合作社、双贵鳝鱼养鱼合作社、新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加工流通、生产企业与农户建立规范、合理、契约化的利益关系,达到共同发展、双赢互利的目的。
3、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优质特色渔业技术水平
加快现代渔业科技的开发引进,大力推广一批现代渔业实用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良种繁育改良技术、水产品保鲜贮藏技术、水产品系列化深加工技术等;积极开展农民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增强农民科学经营管理水平;加快现代渔业技术人才培养,按照现代渔业发展需求,开展多层次、全方位技术与经营管理培训。
4、加快现代渔业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优质特色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采取龙头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及政府有关部门相结合的形式,建设立足本市、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搜集发布各地水产品产销信息,为全市现代优质特色渔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当前,要
尽快与中国水产门户网、湖北水产政务网等“供销”平台对接,及时发布供求信息,促进水产品流通。
(2)建立水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监测体系。积极推广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动物药品、饲料添加剂等渔业投入品的滥用。积极推行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小龙虾、鳝鱼等优质水产品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不断提高优质特色渔业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渔业致富指南》2011-19期
第四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及优质医疗技术人才的“双下沉”,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建设为重点,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及拓展医疗业务发展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影响力和满意度,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和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
(一)基层就诊比例逐年提升。
(二)基层专科建设。
(三)基层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可开展 中医药服务。
(四)双向转诊机制更加健全。
二、工作要求
(一)实行目标管理。支受援双方根据需求实际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期末目标,每年制定帮扶计划,帮扶计划内容包括本计划开展帮扶的项目、诊疗人次目标、帮扶人员安排、帮扶时间安排等。支援医院指导和协助受援单位按照功能定位,结合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服务人口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重点针对当地的疾病谱和薄弱科室,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文化内涵为核心,明确支援重点,开展全托管或科室对科室的帮扶,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二)实行责任管理。支受援双方要按照确定的帮扶目标定期开展自评,不断改进对口支援工作。支援医院对口支援落实情况绩效考核支援医院评价、当地群众满意度评价。支受援双方必须明确支援和受援单位主要领导为共同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帮扶的共同第一责任人,以及具体支援、受援医务人员的任务。对在支援过程工作不主动、不履职,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
(三)实行退出机制管理。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不达标的支受援医院、科室、人员,予以解除支、受援资格或调整支、受援关系。
三、合作类型
鼓励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医模式,根据县级优质资源存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实际,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分三类进行优质资源下沉。
(一)全面托管型
适用于县级医院与甲等乡镇卫生院间的全方位合作,具体标准是: 1.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全面托管型合作关系,与受援单位开展全方位的合作。条件成熟的可进一步进行纵向整合,探索医院集团化或医联体运营模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名称为第一名称,经卫计局批准后,可增挂县级医院分院作为第二名称。支援医院须选派本院科室主任或业务骨干担任受援单位副院长(或院长),直接参与受援单位的日常管理、业务发展等,任期不少于1年。
2.支援医院选派本院医务人员长期驻受援单位,以受援单位名义单独或与受援单位合作开展各种医疗业务,常驻时间每人次不少于6个月,每周不少于3天。
3.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可采取受援单位上挂进修、业务带教等形式,负责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批人才队伍。下沉期间,为受援单位培养可独立开展指定医疗技术的业务骨干3名以上,重点扶持并建成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2个以上。
4.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顺畅的信息化转诊和远程会诊平台,下沉期间符合上转、下转指征和转诊收治条件的病人转诊率达到50%以上。
5.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受援单位门急诊人次年增长率达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增长率1.5倍以上。
6.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受援单位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7.建立合理明确的激励机制。经双方协商,县级医院可按一定比例收取托管费用,用于派驻人员相关费用的支出。
(二)重点合作型
适用于与乙等乡镇卫生院间的重点业务合作,具体标准是: 1.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重点业务合作关系,根据受援单位要求,开展需重点扶持、深化提升的医疗技术帮扶。支援医院选派本院对口专业的科室主任或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受援单位副院长或科室主任,直接参与受援单位的行政管理、技术指导、业务开展等。
2.支援医院选派本院对口专业的业务骨干长期驻点或定期坐(巡)诊受援单位,以受援单位名义合作开展帮扶的医疗技术和业务,常驻时间每人次不少于6个月,每周少于3天。
3.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可采取受援单位上挂进修、业务带教等形式,负责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批人才队伍。下沉期间,为受授单位培养可独立开展指定医疗技术的业务骨干2名以上,重点扶持并建成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个以上。
4.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帮扶的受援单位科室(诊疗技术)门急诊人次年增长率达20%以上。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有顺畅的转会诊渠道并有一定数量的转会诊病例。
(三)一般协作型
适用于与除甲、乙等以外的卫生院间的业务合作,具体标准 是:
1.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一般业务合作关系,根据受援单位要求,开展所需的医疗技术、医务人员支援。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单位辖区居民需求,可选派相对固定的本院医务人员定期赴受援单位开展坐(巡)诊,帮扶专科至少1个以上,坐(巡)诊间隔时间至少达到每周1人天次。
2.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可采取受援单位上挂进修、业务带 教等形式,负责为受援单位培养人才队伍。下沉期间,为受援单 位重点培养业务骨干1名以上。
3.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受援单位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四、合作内容
鼓励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帮扶和合作,以管理、技术、人才、利益、信息等为纽带,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的人、财、物下沉流动。支受援双方要着重建立“五链”。
(一)建立管理链。支援医院要广泛动员,优先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人员到基层工作,担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的派出人员要积极参与托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帮助建章立制,参与受援单位重大决策,在规定时期内全职在合作办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派出人员的派出经历要作为县级以上医院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和条件。担任科主任的派驻支援人员要做到技术支援与管理支援相结合,既要亲自诊疗患者,又要带动相应科室水平整体提升,各受援单位要把派驻人员、本院医务人员日常管理,进行门诊、病房排班。
(二)建立人才链。支援医院要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派医院业务骨干到受援卫生院开展各种技术帮扶。医务人员派出原则上县级以上医院合计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50%。支援医院要积极为受援单位的卫技人员提供进修、三基培训及其他短期培训,向帮扶单位开放全员性的业务培训及其他业务活动。在支援期间开展受援单位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到支援单位进行全员培训。建立重点专科帮扶的骨干医师“导师制”培养制度。在明确人员归属的前提下,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县以上医院多点执业。通过“派下去”、“请上来”、“科室对科室”、“医生对医生”等多种方式,使支援医院派驻支援人员与受援单位派出进修培训骨干进行置换,有计划地为受援单位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骨干,建设人才梯队,帮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诊疗服务能力和辅助检查诊断水平。长期下派或上挂的医师应按规定办理多点执业相关手续。
(三)建立技术链。支援医院要根据受援乡镇街道的疾病发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填平补齐”的原则,综合考虑受援单位及当地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结合受援单位的业务基础及人才结构确定重点帮扶专科(专病),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重点加强全科、内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建设,甲等卫生院还可重点开展麻醉、外科、骨科、护理等其他亟需科室建设。帮助受援单位逐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分分批次开展体格检查、止血包扎、清创缝合、心肺复苏、心电诊断、中医技术操作等基本技能培训和疾病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农
村居民一般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组织定期的业务查房指 导、疑难病例讨论,根据需求派遗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 专家门诊和义诊活动。
(四)建立利益链。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经双方协商,并在协议书选择确定一种帮扶费用补助,为调动派驻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派出单位在内部分配中应向派驻人员予以适当倾斜。一是县级医院可按业务总收入一定比例每年收取固定的托管费用,该费用由委托方支付,受接单位无需支付其他如支援医院专家来院交通、食宿和其他补贴等费用。为调动派驻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派出单位在内部分配中应向派驻人员予以适当倾斜。
(五)建立信息链。支受援双方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等方面,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积极开展双向转诊,支援医院为受援单位提供在诊治中有困难需解决的急、难、重、危病人的会诊和转诊,受援单位积极承接支援医院下转需要康复的病人,支受援单位之间转诊优先。
五、工作安排
根据配对要求,结对单位应加强对接,尽快确定对口支援内容,签订帮扶协议,协议书一式二份,支、受援单位各一份。支援医院可按照协议书范本增加和补充帮扶项目,但不能减少内容。根据协议规定,支受援双方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有关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此项工作。各医疗机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卫生预算,用于对下沉工作的奖励和补助。
(二)落实政策。协调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加强政策联动,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确保实效。各支援医院要从深化医改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切实帮助受援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各受援单位要以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制定本单位发展规划和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推动本单位专科全面快速发展。各支、受援单位应通过对口支援探索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合理医疗格局,努力形成双赢的对口支援模式。鼓励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下沉村卫生室,实行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
(四)加强宣传。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医务科
2018年4月10日
第五篇:李涛优质资源心得体会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培训心得体会
县前小学
李 涛
11月29日我参加了西安市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培训。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时间,却让我对这个平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让我认识到自己在工作的不足,忽略了身边现有的资源,舍近求远。大学区优质资源共享平台,这是一个为我们提供了学习资源、备课材料、家校通沟的桥梁等等优质的资源。
通过这次培训,也让我意识到资源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进步是学校和学生进步的前提。我作为一个直接为学生传道授业的教师,丰富自身文化知识素养的同时,更应该多关注当下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跟上时代的潮流。像共享平台为我们提供的教学通、乐教乐学这些软件的应用不仅能让农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而且还可以帮助教师从繁重的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如何在教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必须要做到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学到的内容也是有限的,究竟能获得多少东西还是要靠培训后自己的探索与学习,真正把这些资源应用到平时的教学当中,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消化今天所学的内容,我给自己做了学习后的规划:首先完成认真完成课堂上的作业,然后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好平台的资源,最后完成教学任务的空余时间深入的探索每个软件的应用情况,并一步一步的去在学生家长老师中用好我们的信息资源。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预见到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如果能够解决这些未知的问题,相信会大大优化我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不会辜负这些辛苦为我们讲解的老师,以及为我们提供学习机会的进修学校。
培训结束了,我们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掌握好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为我所用,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