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略谈色彩词在文学作品中的功用
色彩,本是绘画用语。语言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接以色彩来描绘客观事物,却可以通过对色彩的描述,在读者脑海中唤起逼真清晰的视觉形象,产生对色彩的美感联想,从而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客观世界千变万化,现实生活五彩缤纷。作家们对色彩词有着独特的艺术追求,他们在作品中充分利用色彩词,从而达到烘托气氛、表露情感、塑造人物形象的效果。色彩的魅力是无穷的,色彩词的运用表明了作家对艺术、对美学的追求。色彩,不仅能使读者感受到优美的形象、新鲜的意境、动人的情趣,还可以为文章刻画人物、揭示主旨服务。可以这样说,色彩,就是思想。
一、运用色彩词确定基调,揭示主旨
色彩词的运用首先表现在作家对大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中,他们选用缤纷的色彩调配成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面,通过对色彩的描述来确定作品中画面的基本色调,给作品染上恰当的底色,以达到为主题思想服务的目的。例如,巴金《海上日出》里面的一段文字:“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半边脸,红真是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这里,红色成为了显示主题的色调,红色与作者追求光明、向往光明的主观情感相吻合。作者借助对日出红色的描述,来突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大自然的赞美。其中活动着的红色寓意真切,使人感觉到新的生活就像活动的红色的日出一样,将要展现于人们的面前,使文章的主题骤然间鲜明生动起来。
二、借助色彩词展示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
色彩词不仅可以刻画景物,突出事物特征,渲染丰富意境,还可以刻画人物形象,把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对社会的批判统一起来,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我们可以从《故乡》里的两段描写中受到启发。一段是对少年闰土的描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一段是对老年闰土的描述:“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在前一段的描述中,天空是深蓝的,圆月是金黄的,一望无际的西瓜是碧绿色的,项上带的是银圈,手中捏的是钢叉。鲜明的色彩构成神奇的画面,这画面是美的,充满青春的活力,在一片艳丽柔和的色彩中,一个英俊可爱的少年闰土活现在我们的面前。而在后一段的描述中,闰土的脸是灰黄的,眼睛肿得通红,原先红活圆实的手像松树皮,这一切和先前的艳丽画面、英俊少年形成强烈的对比。作品通过带有感情内涵的色彩,揭示了反动的社会制度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农民的损害,并且表明了作者自己对农民在精神上所表现出来的麻木所感到的深深焦虑。作品通过色彩的不同,表明了闰土不同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所有这些,对表现人物形象、深化主题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以色彩词暗示人物的心理
以色彩词表现人物的心理,对刻画人物、烘托气氛具有直接的感染力。这里先以苏童的小说为例进行说明。苏童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变态的心理、扭曲的人格、悲剧的命运。他们生活在冷酷而又绝望的空间里,痛苦地挣扎着,其小说世界始终笼罩着阴沉的气氛。比如《舒家兄弟》中有一段:“涵萌蓝很蓝,舒农想起他偷窥过的女人都是蓝的,即使死去。舒农想起女人和死亡都是发蓝的。”这里的蓝色是暗淡而阴冷的色调,既象征女性的罪恶,又象征青春的悲哀,这种色调与人物阴冷灰暗的生存环境始终保持一致,使人物的命运更富于悲剧色彩。再如茅盾在《子夜》中描述吴荪甫的心理:“吴荪甫突然冷笑着高声大喊,一种铁青色的苦闷和失望,在他紫酱色的脸皮上泛出来。”铁青色是一种阴冷又恐怖的色彩,这种色彩泛在紫酱色的脸皮上,是一种浑浊又冷酷的颜色,它充分表明了吴荪甫面对工人罢工、世界产业凋敝又不甘心束手待毙时的复杂心理,作者充分运用了色彩的情感力量,从人物面部一刹那的表情,深入地揭示了吴荪甫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四、运用色彩的变化深层次刻画人物形象
以不同的色彩来描绘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在思想感情和命运的变化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者通过几段变化的肖像描写反映了她半生的遭遇。祥林嫂初进鲁家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是一个不幸的年轻守寡的农村妇女形象,“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祥林嫂的生活虽然十分艰难,但并没有失去青春活力和对生活的信心。当她第二次到鲁家时,“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这就巧妙地暗示了祥林嫂经历了再寡的悲痛后,在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当她怀着希望捐了门槛后,命运并没有改变,脸色变得“灰黑”,“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这些色彩的变化再一次说明了祥林嫂对生活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成了旧的封建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的牺牲品。当她沦落为乞丐以后、临死前夕:“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作者描绘祥林嫂肖像的色彩由明朗转变为晦暗,色调越来越冷,气氛也越来越阴郁。这种变换的色调既体现了人物命运的真实变化,又是对作品主题的深化。
五、通过色彩描述构筑色彩意象
色彩描述,除如实描述外,还可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意念和情感进行超现实的描述,构筑一种渗透和融合主观因素的色彩形象(即色彩意象)。例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的一段:“一出了厢关,马上觉出空旷,树木削瘦地立在路旁,枝上连只鸟也没有。灰色的树木,灰色的土地,灰色的房屋,都静静的立在灰黄色的天空下。从这一片灰色望过去,看见那荒凉的西山。”老舍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来描述北方冬季大自然的色彩,将树木、土地、房屋、蓝天均蒙上了一层像铅一样死寂的灰色,组成了一幅灰色凝重的北方寒冬图,烘托出了一种空旷凄凉的孤寂和荒寒。而在这种作者精心构建的灰蒙蒙的色彩意象中,却能透视出祥子最终悲凉的境遇与心情。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色彩的有机运用和有机搭配对文章的表情达意、形象塑造、深化主题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成功的色彩描述,不仅能生动明快地传达作品的主体理性信息,而且能在激发读者色彩美感的过程中,透现丰富的潜在的美感信息。但是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运用要适当、适度,有技巧、有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鲜明而变幻的色彩,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表达人的特定思想情绪和特定的主观感受,真正起到烘托气氛、揭示主旨和丰富人物形象的作用。(鲍尝君 陈冬梅)
第二篇:浅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浅谈在文学作品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追求,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巨大作用。它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尚,使人有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在中小学美育教学中,文学作品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占有大量比重,特别是中高年级,课本选用了许多中外名篇。这些文学作品既有强烈的思想性,又有很高的艺术性。这些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美的心灵。如果在教学中,像教一般的课文那样只是让学生弄懂字、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整个教学过程当成一种冷静的、理智的认识和思维的过程,文学作品便失去了它本身的特点和艺术价值。学生没有领略到文学作品的內在美,实在是很大的遗憾。所以,我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有机地渗透美的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艺术美的能力,使学生既得到审美的愉悦,又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如何渗透美的教育?
一、让学生感受美的语言。好的文学作品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美。我主要采取下面的办法来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
1、教师范读。教学《鸟的天堂》,我让学生闭目静听教师 范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再现作者笔下美丽的南国风光。
2、放录音。如教学《桂林山水》,让学生听录音,体会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学生朗读。教学《草原》第一段,我请学生朗读,然后评议。学生说这段给人开阔的感觉,应该读得舒展,声调不能太高,而且作者被草原美景陶醉了,所以要读出无限向往的语气。再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草原的赞叹和热爱。
4、学习鉴赏。学习《琥珀》第一段,让学生轻声读,找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明好的原因,有的学生特别喜欢蜘蛛逼近苍蝇的句子,认为作者把当时的紧张气氛写出来了;有的学生说环境的描写很好,读者好像闻到了松脂的味道;还有学生说这一段都写得好,本是介绍科学知识,却写得像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二、让学生体会意境美。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我常借助幻灯、电视或挂图再现作品中美的意境。如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我让学生一边看挂图,一边听录音,既愉目,又愉耳。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的瀑布如在眼前。我还利用作品,展开想象,创造美的意境。教学杜甫的《绝句》,让学生想象黄鹂婉转的鸣声、白鹭飞上蓝天矫健的身姿。学生根据诗的前两句,用自己的话创造出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开阔的画面。另外,各种形式的听和读都是体会意境的好办法。
三、理解作品的内容美。文学作品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只让学生仅仅知道一个动人的故事或是认识完美的形象和形式,还必须过渡到对形象或形式中所包含的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受到情感和道德上的陶冶。
1、制造氛围,激发美好的感情。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我录制了配乐朗读,低沉、哀怨的曲子,如歌如泣的朗读,把学生带到一种沉重而悲哀的气氛里,对扬科的同情和对扬科所生活的时代的憎恨之情油然而生。
2、理解内容,陶冶美好的情操。如教学《一个苹果》,抓住下面的句子:“喉咙干得烟熏火燎似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嘴唇干得发紫”,让学生们体会战士们是在非常缺水、每个人都有充分理由吃下那个苹果的情况下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吃。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战友情谊呀!教学《穷人》这一课,让学生弄明白桑娜为什么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而后又“忐忑不安”。抱回西蒙的孩子是因为桑娜觉得孩子不能没有照顾,自己这样做是完全应该的;“忐忑不安”是对丈夫关切,怕丈夫承受不了这样重的负担,桑娜纯朴而善良的心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理解课文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的过程。
四、课后写作,表达美好的情感。教完一篇课文,我常常布置一些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写作题,加深学生对课文印象,了解学生对课文思想感情的把握。学习《小音乐家扬科》,写《可怜的小扬科》,学生对扬科的同情溢于言表。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的家》,学生美好善良的心灵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了《琥珀》,写《苍蝇(蜘蛛)的故事》,学生写得情趣盎然,充满对自然界的向往和对科学的热爱。
鲁讯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好的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有愉耳、愉目的美的感受,还要有陶情养心的情感的感动和意志的激发,最后达到赏心怡神的理智的满足,陶冶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文学作品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生动鲜明地认识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这种认识是富有理想和充满激情的,它一旦进入学生的脑海,就显得持久和深刻,成为追求和创造美的动力。
第三篇:浅谈日语色彩词
浅谈日语色彩词
——色彩词的言外之意
日语071 孙婷婷
0707042008 摘要:色彩不仅是一种物理现象,在语言世界里,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日语色彩语丰富多彩,这是由其语言体系和社会历史文化特点所决定的。细腻,敏锐的日本人,其色彩语的表现,也有其独特的一面。人们首先认识自己周边事物的色彩,形成原始的色彩观, 将各种色彩应用到各类人造事物上,或刻意使该事物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或因偶然采用某种色彩而使该色彩与事物性质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会反作用于原有的色彩文化,逐渐丰富其内容。关键词:基本色彩词
含义
心理
文化
引言:大自然中,色彩无处不有,人类自古以来就生活在一个与色彩密不可分的环境里。据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类可以识别上千万种色彩。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语言中就具有与之相对应的等量色彩词,人类只是用有限的色彩词来概括所感知的色彩。同时,在语言体系中,色彩词的含义也会因各国的语言、文化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现代日语中的“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具有多种含义,其中的基本色彩词既可以表达单纯的色彩感念,也可以表达色彩以外的抽象概念。当基本色彩词单纯表达色彩概念时,此类词汇除了表达某种色彩的某一事物以外,还可以借色彩表达社会文化含义。这些意义的产生是由于不同的色彩给人造成不同的心理效应,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对色彩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人们在长期生活中用视觉感知色彩刺激时,常常与心理上的某种情绪产生联系,久而久之,色彩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对色彩的理解各不相同。古代埃及人认为红色是趋向死亡的色彩,而中国人则认为红色代表喜庆。日本古代色彩文化深受中国五行思想的影响。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到前3世纪的五行思想将色彩分为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象征自然界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明治维新以后,在西学东渐的潮流下,西方的色彩观也冲击着着日本的色彩文化,并大大丰富其内涵。日本人色彩观及其在“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上的体现具体如下。
1.“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的语义层面
一般认为,日语中的基本色彩词包括“赤(色)、黄(色)、绿(色)、青(色)、白(色)、黒、桃色、橙色、茶色、紫、灰色”这11种,这些词(包括相应的外来语表达方式)后续名词所构成的词汇具有多种含义。
首先,基本色彩词既可以实指具体的色彩,又可以虚指色彩以外的抽象概念。如“青”在“青空”中表示蓝色,而在“青書生”中则表示年轻不成熟。另一方面,当基本色彩词表达具体的色彩概念时,“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的词汇在语义上既可以单纯表达带有某种色彩的某一事物,还可以借色彩附带诸如身份、等级、方位、季节、时间、民俗等社会文化方面的意义如“赤色の袍”是天皇平时穿的的衣服;“黒帯”是黑色腰带,系黑色腰带的人必须是已获得段位的柔道、空手道选手;相扑台上的“青房、赤房、白房、黒房”分别代表东南西北和春夏秋冬这些都是此类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含义。2.“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词汇的语义由来
“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的词汇无论是基于色彩的抽象概念,还是在表达实物概念的同时附带有社会文化含义,其词义的产生都与色彩有着密切的关系。
2.1色彩给人造成的心理效应
色彩心理学认为,人们对色彩的感知可以影响到视觉以外的其他感觉。首先,不同色相的色彩给人的温度感受不同通常把红、橙黄、紫红称作暖色调,把蓝绿、蓝、蓝紫、白、黑称作冷色调。色彩给人的温暖感觉按照红、橙、黄、绿、紫、黑、蓝的顺序排列。另一方面,明亮的色彩给人以轻快感,暗沉的色彩给人以沉重感。按照色彩给人的感觉由轻及重,可以排列为白、黄、绿、橙、紫、红、蓝、黑。色彩还能和声音产生通感。一些人在听到某一种声音或某一旋律片断时,可以唤起某种色彩感觉,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色听”。色听不是任何人都能立刻感受到的,在能引起色听的人当中,不同的声音所引起的色彩感觉也不完全相同。金子隆芳在《色彩心理学》里提到了某位音乐家通过大提琴低沉的声音可以看到深绿或紫色,通过小号的声音可以看到亮黄色;通过柔和的长笛声可以体会到水粉颜料般的色彩,而从钢琴声中又可以感受到白色等等日语“黄色い声”(妇女或小孩的尖叫声)就是声音在色彩上的体现。
2.1.1红色
红色是太阳的色彩,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日语中表达红色的词是“赤(aka)”,赤最初指的是黎明日出,比周围明亮的也称之为“赤”。红色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色彩。血和火都是红色的,因而红色让人产生恐惧、不洁、激烈等联想。据说渔夫系上红色兜裆布可以避免鲨鱼袭击,涂成红色的船只可以免遭海难,门口贴上红符可以辟邪。红色也和喜事相关联,家里有喜事时,往米里添加红豆一起煮,称为“赤飯”。HNK电视台每年除夕时举办红白歌会,即将男女歌手分为红白两组进行对唱。庆祝宴会用红白相间的幕布,红白糯米团子也是喜庆食品。
在古代,红色作为正色之一,被作为“禁色”来看待,即除了地位高的人以外不准穿戴。“赤色の袍”是古代天皇日常穿着的衣服,摄政关白(地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有时也可穿着。
红色在各种色彩中是最能引起温暖感觉的,它能使人紧张,血压升高,加上极易联想到血的颜色,还有“危险”的含义,因而常用来作为警示的色彩。消防车、灭火器和警车上警灯、火警按钮等都是红色。交通上的“赤信号”和学生成绩的“赤点”都带有警示的意思。足球比赛中“レッドカード”(红牌)意为严重犯规,罚出场外。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发布的“レッドデータブック”(红皮书)里收录的是濒危物种的情况。
从血液的颜色还可以联想到流血的革命。这最初是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激进派雅各宾派带红帽子而来的。到了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时,红色成为革命旗帜的色彩,在世界范围内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联系起来。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报名为“赤旗”;对共产党员的迫害称为“レッドパージ”(redpurge)或“赤狩り”。
红色鲜艳度高,给人以华丽的感觉,因而常和女性相联系。“赤い気炎”指的是女性精力旺盛。和“赤”表达同一色彩概念的汉语“红”构成的词汇很多被日语所吸收,这些词汇中相当一部分都和女性有关。例如,“紅閨”指女性的卧室,“紅涙”指女性的眼泪等等。也有一些词在进入日语后发生了变化。例如“红颜”在汉语中仅指美女的容貌,而在日语中还可以泛指年轻有光泽的面容,“紅顔の美少年”即指脸色红润的年轻男性。
2.1.2蓝色
日语中,蓝色多用“青”表达,其发音ao据说来自于蓝色染料“ai”。“青”不仅包括蓝色,还可以指绿色和黑色。如在“青空”和“青海原”中指湛蓝色,在“青菜”、“青葉”、“青虫”、“青信号”中指绿色,在“青毛”、“青駒”中指黑色。
大化3年(647年)的服色制度中,深绿色和浅绿色分别用作第六第七位的低级官僚的官服颜色,从而使绿色带上了轻蔑的含义。“青公卿”指的是穿绿色官袍的六品公卿,同时也是对公卿的蔑称。在日本传统歌舞伎表演中,“青隈”指的是扮演幽灵或公卿时画的蓝色脸谱。
另一方面,未熟透的果实大多是绿色,“青”可以引申为年轻、不成熟之意。如“青二才”指年幼无知的人,“青書生”指学问不高的年轻学生,“青女房”指的是年轻级别低的女官。其他的诸如“青男”、“青女”、“青道心”都来自这层意思。
在日本,蓝色自古就是平民衣服的颜色,而在西方,圣母玛丽亚的蓝色衣服则象征着希望,基督教还用蓝色象征天堂,并认为royal blue是高贵的色彩。贵族血统称为blue blood,blueticp是绩优股。受此影响,外来语ブルー也常用来表达高贵的含义。例如,1950年起设置的电影奖称为“ブルーリボン賞”(蓝飘带奖),铁路爱好者协会1958年设置的对上一年投入使用的新车型进行评选的奖项也被称为“ブルーリボン賞”。JR(日本国铁)仿照法国的夜间列车,将其夜间特快卧铺列车涂成蓝色,并称为“ブルートレイン”(蓝色列车)。另一方面,英语的blue中还含有猥亵和色情等贬义,如blue film、blue jokes等。这是由于早期非公开上映的电影胶卷质量低劣,时间长了会泛蓝。日语“ブルーフィルム”就是英语的直接引用。
蓝色由于明度偏低,常和忧郁、悲伤相联系,象征阴冷、冷淡等。郁郁寡欢称为“ブルーな気分”(蓝色氛围),悲伤时所叹的气称为“青息”。
2.1.3白色
白的字形据说来自于头骨,原始人有保留领导人或敌方将领首级的习惯,这些被保留的首级逐渐变成白骨,于是白色就带有了明白、洁白的含义。
由于白色可以被染成任何颜色,因而是献给神的洁净无暇的色彩。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具有魔力的色彩。人们认为白蛇可以给家里带来幸福,白马具有神力。新娘的礼服“白無垢”采用白色,也是由于白色可以染成任意颜色,表达新娘嫁夫随夫,遵从夫家习惯的意思。
白色在被尊崇的同时也被认为是最具有美感的色彩。古代和歌中歌颂白色的诗篇要远远多于其他色彩,开白色花朵的植物也是最常见的诗歌写作对象。就算到了现代,人们还是非常推崇白色。同时,白色也是丧服的色彩,现在的斋服、丧服、寿衣都是白色。
从白色一尘不染这一层面出发,可以引申出“无”、“空白”、“不隐瞒”、“无罪”等含义。空手道、柔道的初学者系“白带”表示尚未获得段位,举“白旗”代表真心投降不反抗。不含草木灰的酒称之为“白酒”,葬礼时没有花纹的灯笼叫做“白提灯”。
2.1.4黑色
黑的发音为kuro,源于日落(kureru),与日出(akeru)相对应。所以在古日语中,黑与赤相对。
黑除了表示黑色以外,还可以表示光线暗以及和夜晚的颜色相近的色彩,甚至只要是比周围昏暗,都可以用“黑”来表达’(黑和暗、日落等表达光线感觉的词同根。在古代,日落后就进入黑暗的世界,容易受到野兽的袭击;人死后被埋入地下,那里同样是黑暗的世界,黑色是黑暗和死亡的象征,常和恐惧、凶事等贬义联系在一起。人们认为乌鸦是不吉利的鸟;相扑的得分表上涂黑的记号称为“黑星”,代表输局;“黑魔法”意为借助黑暗势力,为坏人坏事服务的魔法。
对于黑色的认识,西欧和日本大致相同,也代表了恐怖和死亡。欧美的丧服为黑色,而在日本,明治时期以前一直是用白色,从明治天皇的葬礼开始起用黑色,为的是和西方相统一。黑色作为无彩色,和白色相对,因而在象征意义上也与白色正好相反。白色表达纯洁和无罪,黑色则表达黑暗势力和罪恶;白色代表胜利,黑色则代表失败。日本警察称犯人为“黑”,称无罪的人为“白”。在相扑等比赛的得分表上,与“黑星”相对,赢局前标上空心标记,称为“白星”。黑色也是最能让人感觉沉重的色彩。早期的电器产品,如电视、音响等往往做成黑色,给人以稳定的感觉。飞机上记录飞行数据的仪器被称为“ブラックボックス”(黑匣子)。
2.1.5黄色
黄的词源不明。佐竹昭广认为日本古代的基本色彩词为“赤青黑白”四个)(它们都是双音节词,都可加词尾“い”构成形容词;而“黄”则不同,为单音节词,在古日语中修饰名词时用的是“きなり”这一形式。现代日语中还能看到“黄なる涙”、“黄なる泉”等惯用语。
黄色在五行中是与中央相对应的,在中国传统中更是代表了高贵。宋朝将黄色作为帝王家的色彩,后面的朝代也一直将黄色作为帝皇的服色。北京紫禁城的屋顶统一使用黄色琉璃瓦。日本则与中国相反,持统天皇7年(693年)颁布诏书曰“天下百姓皆服黄”,将黄色作为下等的颜色*(&。黄色还代表了幼稚,如“黄色い嘴”比喻不成熟。
基督教中,叛徒犹大身穿黄衣,因而在西方黄色象征胆小和卑劣,是让人讨厌的色彩。带有此类含义的词作为外来语吸收到日语中。例如,“イエローペーパー”、“イエロージャーナリズム”都是以宣传绯闻为主的报纸或报道。
黄色在各种色彩中亮度最高,非常醒目,常用来作为警戒色。“イエローカード”即足球比赛中的黄牌警告。
2.1.6绿色
绿色是光的三原色之一,是红色和蓝色的中间色。发音midori来自于具体事物sonidori,即翠鸟,是一种绿色的鸟(另一说来自于mizutori,即水鸟)《日本书纪景行天皇》篇中出现了“绿野”,这是绿在文献中首次出现,(&。绿色最常见于植物,因此也就成了植物的代名词。国土绿化运动的标志是在白底上画一个绿色的十字,称为“緑十字”。“緑化”、“緑地帯”、“グリーンベルト”中的“緑”或“グリーン”都指植物。在更广义上还能引申到自然界。“みどりの日”是为了感受自然的恩惠,丰富国民心灵而设的国定假日。植物遵循秋枯春荣的自然规律,因而绿色是生命力、健康、安全的象征。儿童交通诱导员被称为“緑のおばさん”,日本国有铁路的豪华席车厢上标有四片绿叶标记,称为“グリーン車”,JR指定席的售票处采用电脑联网方式售票,方便快捷,称作“緑の窓口”。绿色同时也是嫩叶的颜色,象征年轻和幼稚,如绿叶标记用作新手上路的标记,而三岁以下的幼儿被称作“緑児”。
2.1.7紫色
紫色最初由紫草的根而染成,读音murasaki就来自于这种草的名字。公元603年,圣德太子颁布了“冠位十二阶”,将紫色置于青赤黄白黑之首,即作为最高位的官服颜色。僧侣穿紫袈裟要通过天皇许可,穿上了紫袈裟就意味着达到了最高等级。天皇的正殿称为“紫宸殿”,内宫别称“紫庭”,皇后别名“紫宫”。平安时代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中作者最推崇的女性名叫“紫の上”,而该小说的作者因原名不详,就用“紫”这个代表美好的字加上作者的职位名,合成了“紫式部”的名字。
这种推崇紫色的习惯是受了中国的影响。距今1700多年前,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称紫为“帛赤青色”,即说明了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中间色。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五行思想的五种正色确立的同时,崇紫之风也在悄然盛行。《论语阳货篇》有“子曰,恶紫之夺朱也”的说法。到了汉武帝时,尤其推崇紫色,并将宫殿命名为紫宸、紫极,此后紫色便成了代表最高等级的色彩。据说中国人对紫色的崇拜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距今约3600年前,地中海的腓尼基人从一种手指大小的海贝的紫腺中提取黄色液体,将它涂抹在布料上经日晒就成为紫色"#!。由于产量非常之少,加之色彩妖艳,倍受罗马帝国国王的喜爱,被称为“帝王紫”。当然这种喜好也随时代在发生着变化。紫色的男士西服就被认为没有品味,是商务礼仪中所忌讳的。2.18灰色
灰色也被称作“鼠色”,现在多采用灰色这一说法。在日本,灰色不仅代表无彩色,甚至连鲜艳度较低的有彩色都被称为灰色。灰色作为纯度不高的色彩,具有一些负面的象征意义。由于其位于黑白两色之间,进而带有状态、属性不明确等引申含义。上文中讲到警察称有罪无罪分别为“黑”和“白”,那么可疑而证据不足的情况就被称为“灰色”。“灰色高官”指的是还没完全洗脱罪名的官僚。经济类报纸上常见的“グレーゾーン金利”指的是介于出资法所规定的利息上限(29.2%)和利息限制法所规定的利息上限(20%~15%)之间的利息。
2.1.9茶色
茶色是用茶叶作为染料染出的色彩。平安时代所谓的胡桃染、杉染、丁子染、枯叶染等都属于茶色系。《东鑑》(1237年)首次出现茶染的说法%#!随着饮茶的普及,从江户时代开始,茶色成为习惯用法。茶色彩度低,类似于枯叶的颜色,因而常和老人的服色联系起来。“茶+名词”结构复合词的绝大多数词中,茶代表的不是色彩而是与茶叶、茶水、茶道相关的意思。只有近年来出现的“茶髪”等个别词语中的茶才表示茶色。
2.1.10粉红色
粉红色被称为“桃色”或“桜色”,现在多用外来语“ピンク(pink)”来表达。ピンク在日语中带有色情的含义,如“ピンク映画”指的是色情小电影,而pink作为英语单词并没有这一含义。粉红色是显示年轻的色彩,尤其受到女性的青睐,很多标志都用粉红色指代女性。例如女性专用车箱的指示牌和车厢标记都是粉红色。开粉红色花朵的樱花和桃花都是在春天开花,因而粉红色和春天密切相关。再从自然隐射到人生的春天,粉红色就和恋爱、爱情联系了起来。据说粉红色的招财猫可以招来恋爱运。
2.1.11橙色
橙色是红黄的中间色,现代日语中多用外来语“オレンジ(色)(orange)”来表达。橙色属于暖色系,是活泼、灿烂的色彩,给人以充实感和活力,使人愉快,据说还能唤起好奇心。JR的预付费乘车卡称作“オレンジカード。此外,还有以“オレンジ”命名的演唱组合、公司、轮船等,可见日本人对橙色的喜爱。
“赤青白黑”这四个基本色彩词的历史最为悠久,因而拥有的联想象征意义也远多于其它;“黄绿紫”的历史相对较短,联想象征意义比较单一;而“灰茶桃橙”在现代日语中还带有实物意义,他们作为基本色彩词的历史最短,联想象征意义也很少,作为色彩词构成的复合词数量也是最少的。
小结:人们各种色彩应用到各类人造事物上,或刻意使该事物产生特定的象征意义,或因偶然采用某种色彩而使该色彩与事物性质联系起来,这种联系会反作用于原有的色彩文化,逐渐丰富其内容。按照各种色彩的象征含义,也可以不断产生新的“基本色彩词+名词”结构的词汇。例如恶意的谎言称为“黒い嘘”,而善意的谎言被称为“白い嘘”。可以预测,这类词汇将会更多地出现在语言中。
参考文献:[1]木村俊夫.実験によらない色彩研究の諸領域[J].日本色彩学会志,1974,1(4):133-137.[2]現代色彩語題解《(日本伝統色?色名解説?総合》精选集)[J].短歌研究,1979,36(6):48-61.[3]色のはなし編集委員会.色のはなしⅡ[M].东京:技報堂,1986.[4]柴田武.色名の語彙システム[J].日本語学,1988,7(1)[5]苏红.古代色彩語彙試論[J].立教大学日本文学,199982:2-15.[6]前田雨城.色-染と色彩[M].东京:法政大学出版社2000.[7]吉岡幸雄.日本の色辞典[M].京都:紫红社,2000.[8]柏木博.色彩のヒント[M].东京:平凡社,2000.[9]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10]李庆祥.中日色彩词及其文化象征意义[J].外语研究,2002,5:45.[11]许艳平,冯广艺.色彩词在定中式超常搭配中的隐喻性[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0(2):5-7.[12]21世紀研究会.色彩の世界地図[M].东京:文艺春秋,2003.[13]于海飞.色彩词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第四篇: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功用
从食指到拇指的奇迹—— 浅析赏识教育对班级管理的功用
淄博六中 毛可刚
在学生面前竖起你的大拇指,将会帮他树立自信,延伸希冀,收获的将是进步和发展;伸出食指,带来的只能是指责、藐视,种下的将是自卑、失败的种子。我们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一个母亲第一次参加儿子的家长会,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1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倒数第一,我们怀疑他理解能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回家的路上,她流下了眼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说你不是个笨学生,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排在第21名的你的同桌。”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了。
学生上初中后,又一次开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都会在后进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意料,直到结束时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他儿子从学校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字样的特快专递教导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学生,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湿了手中的信封。
什么是赏识教育呢? 一.概念解读
1.内涵:是世界著名的六种教育方法之一,它源于父母教学生“学说话、学走路”成功率百分之百的教育现象,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等奥秘的总结。它由教育专家周弘老师首倡并全身心倡导、推广,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一脉相通。周弘老师曾用这种教育方法将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了留美博士生,并用这种理念培养了一大批“周婷婷”,被新闻媒体称为“周婷婷现象”。
2.本质: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发现并表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学生是脆弱的,敏感的。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学生的一种鼓励和赞赏!二.赏识功用
1.赏识教育可以让学生看到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和远大理想。
人需要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建立起对自己的认识。在人的本性中,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尤其是学生,他们的知识较为粗浅,意志脆弱,但又极力地想表现自我,想得到别人的承认。
他们的一些想法不可避免的带有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如果此时教师和家长们过分地去求全责备,不支持、不信任,甚至蔑视,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不是成大才的料子。
反过来,如果我们都以赏识的眼光和态度去对待他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则可使他们看到自我的价值,从而向更高的目标去努力。
2.赏识教育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意识。
我校一名语文教师曾在他所教的两个班级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学生记语文的音形义等基础知识。甲班每天花10分钟默写,写错的每人罚抄30遍;乙班每天进行男女生默写对抗赛,默写最多的人可评为本周最佳记忆能手。不到两个星期,两个班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别:甲班同学都在应付式地记忆,为了怕罚,有人甚至在默写时偷偷地查资料或抄袭;而乙班同学个个在暗中较着劲儿,课间也自动地相互背检查。
3.赏识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开拓型人才。
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知识型的、刻板式的人才,而是创新式的、开拓型的人才。如果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教条式的接受知识,这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
而要培养有创见的,有个性的有用之才,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应大加鼓励,大加赞赏;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对意见,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努力创新的优良品质,逐步成长为开拓型人才。三.赏识原则
原则一: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请教
赏识教育就是在人格上尊重学生,首先体现在认真倾听学生说话,倾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心里话,从而知道他们的心情、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这样不仅了解学生,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原则二:信任学生——学会崇拜,学会自豪
赏识教育认为学生既脆弱又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前者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要给学生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
原则三:理解学生——学会感激、学会陪伴
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想不同的,通过换位之后,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是理解的作用。沟通是走进学生心灵的唯一途径,是理解学生的试金石。经常和学生交谈沟通思想,能够加深亲子间的关系。
原则四:包容学生——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包容不等于放任,首先要营造包容和谐的环境,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其次是满足学生的物质需要。我们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所以不要拿自己的学生和别人的学生比,创造适合自己学生的环境,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材料,使学生在游戏中找到快乐。原则五:激励学生——学会发掘、学会分享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赏识教育以正激励为主,告诉学生怎样去做,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而负激励只是禁止学生不许做什么,学生还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原则六:提醒学生——学会批评、学会分担
当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学生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批评学生是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前提下进行,比如:故事性批评,通过讲一个故事,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对错,克服身上的缺点。幽默性批评,在说笑话的过程中达到提醒学生的目的。
信任、尊重、理解好比是每个学生精神生活所必需的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激励、宽容、提醒是指明学生的发展方向。要充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学会自豪,学会请教,学会分享,学会感激。四.四大法宝
1.教师博大的爱心是赏识教育的原动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正因为爱,所以会有创造的喜悦,正因为有创造的喜悦,所以对教育、学生更加充满爱的情感。真正的教育正是这种爱与创造永无止境的良性循环。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如果教师发自内心地向学生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和语言去打动他们、感化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让他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奋起直追,最终使他们成为生活和学习的强者。
2.重视学生自信心的激发与培养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最佳途径。成功教育很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著名口号是——要让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他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崇高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善的人。他坚信,教育者要有效地进行教育工作,首先必须尊重和欣赏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树立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规律,这也是成功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
3.信任学生是实施赏识教育的感情基础。
美国教育家把成功教育学生的奥秘概括为——信任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 相信儿童,解放儿童。有教师将用一副对联进行概括: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看似戏言,却也道出了信任学生的重要性。21世纪需要充满自信又有能力的人,一个自卑、性格懦弱的孩子,难以适应未来社会。而承认差异、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无疑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减少自卑心理。
4.善用肢体语言是实施赏识教育的点金术。
在用言语赞美学生的同时,辅以适度的动作表情,会更容易使学生感动,更容易让学生趋于积极化。面部表情是心灵的显示器。微笑时的赏识是一种嘉许,严肃时的赏识是一种激励。对孩子要多一分关注的眼神,给予一分轻松的表情。学生需要微笑,教育需要微笑,我们不该吝啬我们的微笑,多给学生欣赏的眼光、热烈的掌声,为学生的努力而加油,为学生的成功而欢呼。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妨拍拍孩子的肩,握握孩子的手,也许这不经意间的举动,能给孩子以极大的安慰和鼓励、无穷的信心和力量。五.如何赏识
1.了解学生,善待学生
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厌学这一情况。原因是多样的:或感到自己基础差,或感到某学科没意思,或因教师不妥善的批评而赌气放弃„„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几乎都是主观原因所致,不愿学、不想学,是他们的普遍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该怎么办?
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美国一位作家这样评价教育——“对孩子们来说,一句赞扬抵得上十句责骂。”我国清代教育家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虽然谈得是家庭教育,但对于学生又何尝不是要“奖”呢?因此,了解学生,善待学生,是实现教与学双赢的重要途径。
2.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时期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学生的诉说,教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也是学生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学生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学生想接近你的愿望,也可能从此他就会远离你,远离你所教的学科。
3.激励学生,为学生加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学生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学生,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而教师的每一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学生,也巩固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4.宽容学生,允许失误
“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学生的责任,要从教师教学着手,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学生的转变。不能发现学生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学生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
5、提醒学生,大胆批评
赏识教育不是一味地、简单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针对学生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中学生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六.具体运用
(一)采用赏识教育转化后进生 大多数班集体,都有几个不听话、好捣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双后进生”。许多班主任教育他们时,总是绷着脸、目光严厉,振振有词地逐一指出其身上存在的种种缺点,然后一一要求其改正,并威胁如果没有改正,将报告家长、送校长教育等等.有的在教育过程中更是夹杂着“白痴”、“笨蛋”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这些班主任想用自己的威严来下退学生,使他们变得温存驯良.但事实证明,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许多学生依然“死不悔改”。在教育无效之际,个别班主任甚至做出体罚学生的不当行为。转化后进生可以采用赏识教育。主要可以从下面几方面进行: 1.赏识后进生的开始一一寻找闪光点
找到了闪光点,可以以此入乎,为后进生重树自信,使他们不致于“玻罐子破摔”.因此,每接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不急于把后进生抓来教育一番,而是细心观察他们寻找他们的优点、缺点,为转化他们寻找突破口。
2.赏识后进生的重要手段一一谈心 采用赏识教育与后进生谈心,可以从其闪光点入手以此作为谈话激励的中心,引导其重拾自尊、自信,从而端正其纪律、学习态度。
3.赏识后进生的目的一一为后进生重塑形象 要让后进生顺利地以新形象展现在同学面前,班主任必须在班中对他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进步进行公开表扬并要求同学们关心、支持,给他们以改正的机会。当然,学生是善变的,还必须反复找其谈心,开导、鼓励他,使他的转化保持持久性。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坚、班集体建设的核心、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激发这部分同学的工作热情,注意培养并发挥其作用,是树立良好班风的关键,我的具体做法是:
1.民主推选班干——因为优秀才当选
在学生相互熟悉了解的基础上,采用民主推举方式,让学生提名心目中的带头人。然后让被提名者进行“竞选演说”一一说出自己的优点及准备如何当好班干。最后投票表决,当场宣布结果。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自信心:因为我优秀,同学们才选我为班干部。
2.定期召开班干会一一鼓励和指导的良机
新班委产生后,我便定期召开班干会,鼓励他们:你们是班中最为优秀的同学,所以一定能起好带头作用.对班干做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不是严厉批评,而是从正面指导其应该怎样做,使班干的工作能力逐渐提高,并保持对工作的积极、热情。
3.为班干树立威信一一增进信任和团结 如果班干部工作出现差错,班主任即在同学面前对其大加批评,将会大大挫伤班干部的自信心,也降低他在同学中的威信。所以,批评班干应私下。而对于班干的工作成果,班主任在班中要大加表扬,这有助于树立班干的威信。如获得流动红旗时,我便大力表扬班干对班级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告诉同学们:夺得红旗,班干们功不可没。当同学们信任班干时,他们便会团结在班干周围,服从班干的管理。七.其他方式
1.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赏识自己
在一次班会上,我面带微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全班学生,说:“今天,我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赞赏自己。”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
2.赏识教育: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有一次,我与一位学生谈心,谈到她家里的事时,她沉默起来,伤心地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在我的启发下,她说:“其实,我知道父母对我好,也很关心我,但他们的关心实在让人接受不了。每次考试,考得好时,他们就说比你考得好的人多着呢,有啥了不起;考得不好时,他们轻则唉声叹气,没完没了地说你,重则高声训斥,甚至痛打一顿。老师,有时我觉得活得很累,总感觉自己很笨,怎么学也比不上别人。”
听了她的述说,我清晰地看到,随着升学竞争的激烈,学生在家里受批评多、受表扬少,受讽刺多、受鼓励少。其原因是,家长对学生的要求、期望太高,总用放大镜来看孩子的缺点。其结果是,孩子没有了上进心,增加了自卑感,从而产生了无所谓心理及逆反心理。
3.赏识教育:善于给学生创造机会 去年,学校举行第二届艺术节,我觉得这是充分体现班集体智慧和力量的极好机会,便决定利用这一机会来实施“赏识·成功”教育。
首先,我利用班会在班上进行总动员,让同学们抱着志在参与的心态,各尽所能,充分发挥。我对同学们说:“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你尽心尽力地去做,你可能捧回个大奖呢!”同学们会心地笑了。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大多数同学积极参与了比赛或加入了喝彩、撰稿的任务里。每一个获奖的学生、撰稿的学生我都让他们在班内起立接受同学的掌声,这次艺体节,不仅收获了赛场上的成绩,更收获了学生的信心与相互关系的融洽。八.注意事项
1.片面理解赏识教育和不负责的“赏识”都是有害的。“只要表扬不要批评”,这是赏识教育的误区。我们经常听到家长说,“我这孩子要哄、要捧”。如果认为这就是赏识教育,那是片面的,不全面的。赏识教育也包含批评。学生学生,由于知识的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甚至走上邪路。对这些,如果教育者视而不见,听之任之,甚至违心地表扬,这样下去,学生就会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失去努力的方向。这样在表扬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心理素质差,不能经受挫折,一旦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出现失败,就会怨天尤人,强调客观找出若干理由来原谅自己,终究不能成长为有用之才。因而赏识教育不是不要批评,而是批评的方法要巧妙,要在适当的氛围中恰如其分的提出批评,要以帮助提高认识的语气和态度诚恳地提出批评,要在被批评者能够接受和愿意接受的基础上提出批评,总之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把批评与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2.要真诚地“赏识”。
学生学生虽然欢喜听表扬,渴望被赏识,但他们不需要廉价的表扬和赏识。如果孩子的某次考试成绩只是一般,而老师和家长不是从鼓励进步的角度去评价,而是敷衍式地、不合实际地去表扬:“考得很好”。
这样的表扬不但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而会被看成是讽刺,会疏远双方的情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表扬应有实在的内容才能体现出赏识者的真诚。
例如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对学生进行小结,如果只是空洞地说“你的表现不错”,而不能具体地提出学生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问题上表现还不错,学生就没有被赏识的感受,当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3.教育方式是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心理、品质是千差万别的,赏识教育不可千篇一律。
(1)赏识教育要因人而异。虽然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但有人内向,有人外露;有人单纯,有人复杂;有人重情感,有人讲实际。对不同的人,应从不同的角度去赏识,用不同的方式去表扬;或对其成功当众宣扬,或对其业绩个别赞赏;或直接地赞同,或含蓄地认可;或在失败中帮其找出成功的一方面,或在肯定成功的同时提醒注意点。总之,不能一厢情愿地去赏识别人,也要考虑被赏识人是否接受你的这种赏识,或能否承受你的这种赏识方法。表扬,也要讲究艺术性。
(2)赏识教育要与其他的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
教育方式是多元化的,在充分肯定赏识教育的时候,不可忽视、贬低其他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方式,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的事件中,可能用启发教育,或挫折教育等其他教育方式会更有效。
只有针对具体情况将各种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才能使赏识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一份小小的赏识,却可能照亮了一个学生的一生!既然我们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就让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用一颗宽阔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缺点,用一颗慈爱之心多带给学生一份信赖,用我们神圣的责任去塑造出一颗颗美好的灵魂,多创一份造师生之间美好的机缘,从而让我们的教育生涯多一份欣慰和坦然!
第五篇: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功用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功用
栾其升 于同溪
寒亭区高里街道中心学校
电话:7307136 邮编 :261103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功用
摘要: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在知识的现代化上,也要在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上,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普及,使得课堂教学在飞速发展,我们不难想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有一个飞跃发展,课堂教学走向真正的现代化,它的诸多优点会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显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显魅力。关键词:课堂教学 多媒体教学 课堂 功用 正文:
21世纪是知识与经济时代,每一个国家都在用科技发展自己,每一个行业,都在用科技彰显魅力。我们的教育更不例外,素质教育在深入开展的同时也要把科技引进来,让科技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让自己向深层次加速发展,向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迈进,使教育走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模式。
中国的教育改革不仅仅在教学内容上,更应该体现在教育的现代化资源运用上。今天,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这使得我们的学生课堂活跃起来,打破了课堂教学中自古以来 “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让我们的孩子有了在21世纪的今天享受现代化教育资源的骄傲,孩子们欢呼雀跃,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全写在了脸上。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到了教师的面前,我们不得不考虑面临的一些问题,如何使用?在教学中又能起到怎样的作用?今天我结合自己的使用感受,对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分析。
一、多方面提高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以往课堂教学过程无非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讲的有趣,学生爱听,否则,整堂课枯燥乏味,学生爱理不理。今天引入的多媒体手段,使老师不再苦口婆心去解释,而是可运用幻灯片来展示,有时更是声、光、电齐全,这就带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一起去感受、记取知识,这使得学生的兴趣迅速提上来,他们得到了从老师的讲解中所得不到的东西。同时,学生能积极的去参与知识的讨论,他们好“刨根问底”的心性使得他们在听讲过程中更是活跃,争先恐后去提出问题,去思考抢答问题。如:讲解《重庆谈判》这一章节时,单靠一张嘴难以解释清楚当时的情景,难以解释清楚毛泽东去参加重庆谈判是的胆略,而利用农远资源 就可以提取影视资料中关于重庆谈判的片段播放,将当时情景比较真实的展现出来,学生从中看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是多么不利,而毛泽东在上飞机时那拿帽的手一挥的动作,使学生们看到了中共领导人的伟大,使学生认识到了中共为了中国的和平而做出的努力。学生中立刻骚动起来,他们小声议论起来,从而学习的兴趣也来了。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二、多角度扩大知识容量,丰富课堂内容。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口传笔授”的教学模式难以在有限的在四十五分钟内讲解大量的知识,说得快了,学生跟不上,写到再快也不如学生看到的快,耽误学生的时间。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 多媒体技术可以及时有效的展现讲解的知识,既省去了老师课堂上的劳动量,又可以让学生及时看到讲解的知识,不至于耽误学生的时间,也能有效补充课本中没有但与所学有密切关系的资料,从而使课堂的知识容量大增,使整堂课不至于空洞无物。也使我们提高了教学效率,这也是现代教育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三、展现历史事物,培养高尚情操
作为历史学科而言,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的一致性是其原则之一,寓思想教育于知识的传授之中是实现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手段上历史课,大多依靠教师讲授,从中进行爱国主义及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不少教师因对历史知识了解甚少或因其它原因而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使得历史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使历史情景再现,或声音,或图像,把历史情景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出来。如:在讲到南京大屠杀时播放幻灯片或有关影视资料,展现当时日本侵略者的奢杀成性,加上多媒体的声光电效果,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等等。通过现代化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在较真实的复原历史情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既达到了教授基本知识的目的,又适时的进行了高尚情操的培养,真正达到了历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合理整合资源,有效突破难点。
传统的教学手段往往对难点束手无策,学生更是难以理解。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使用视频、幻灯等电教多媒体,加强直观性,可以将知识的“繁”变为“简”,“抽象”变为“具体”,如在讲到新航路的开辟时,单靠教师的讲很难解释清楚航海家们的开辟航路的过程,而我们可以利用农远教师手段制作幻灯片等多媒体课件,在航海地图上用闪动光线来表示每一位航海家门的航路,并在图上适时点明每一位航海家所经过的重要地点,用不同颜色表明并闪动,使得整个航路开辟过程显得形象化,具体化,学生看见后能从视觉感官上帮助记忆,从而使整个的难点迎刃而解。还如,比较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史上的新航路的开辟两个航海事件,可以通过制作关于该事件的知识框架的幻灯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同一张地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明二者的航海路线,时间,规模等因素,并加以比较判断,使整个比较抽象的问题显得形象具体,易于记忆了。
五、电教资源平台,城乡资源共享,共建农村和谐师生关系。
在以往的农村教学中,我们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课堂上的讲解,而今天,随着农村经济条件的好转,农村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与教师共享资源,城乡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共同制作课件资源库,共同使用优秀成果,这不仅节约了资源,而且在此过程中加强了联系,增进了城乡之间的友谊,而农村学生在收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过程中,能够有一种成就感,这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对于一些简单的课件,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并与教师交流,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在今天的共建和谐的时代,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应该有极大的帮助。
六、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优化农村教育。
我们知道,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不论从师资力量上,还是从教学硬件设施上,都比城市学校的要差许多,我们的国家、各级政府也正在加紧采取有效措施,从最基本的农村幼儿园、小学开始,从教学资源的各个方面进行配备优异资源设施。今天,一种最基本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来到了农村学校。我们农村学校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仪器资源,使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优化,使农村学校的教师们有了知识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有效借鉴多媒体资源,弥补自己在知识、教法等方面的不足,能够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方法来促进农村教学的进步。有了多媒体教学,孩子们学得多了,他们的思想更加充实丰富了,这为农村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而在农村学校,由于有了多媒体教学,整个学校的素质教育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校的教育管理不再呆板,整个学校的教育生机盎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
昨天,我们的教育踟蹰不前;今天,她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得课堂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正在飞速发展。课堂教学不再枯燥,不再单一,我们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可以为之自豪,骄傲。新世纪的孩子们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资源,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他们可以自豪的大声说,我们爱学习,我们爱科技,我们更爱祖国,因为我们课堂有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教学,它使我们的课堂更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