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2016)5篇

时间:2019-05-12 15:1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201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2016)》。

第一篇: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2016)

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

李沧区位于青岛市区北部,辖区面积99平方公里,人口近60万,是2014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近年来,李沧区正处在由城乡结合部向城市核心区嬗变的时期,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新市民大量涌入,随迁子女已占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体差异较大。这不仅给教育设施的承载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学校13所,校舍面积翻了一番;另一方面全面实施“多彩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在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性。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上级部署,按照“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转变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用起来、管起来、有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究装备的“个性化”、“特色化”、“现代化”配备,大力推进“电子书包”、“三个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入融合”的研究,通过教师培训、课题研究、组织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李沧区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2015年,在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观摩会上和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上分别作了做了经验交流。在2015国际教育信息大会期间承担的工作获市政府表彰。

一、坚持顶层设计,区域架构与学校探索相结合

一是做好区域整体规划。先后印发了《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李沧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指导意见》《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应用考核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设立教育信息化培训专项资金、制定具体培训目标、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工作纳入考核范围,确定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全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方向。成立区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校发展共同体,定期研究、部署和调度有关工作,确保信息化建设面上统筹、指导有力、落地生效。

二是鼓励学校先行先试。确定了9所信息化建设应用试点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等方面先行实践探索。学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提高教师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力量,跟不上就会影响发展。注重给老师搭建平台,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有特长的领域主动探索,快速成才。青岛铜川路小学被评为省数字智慧校园示范学校,2015年5次在国家信息化相关会议上交流发言,青岛63中等3所学校获全国NOC教育创新实验学校,青岛62中获“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

二、坚持投入保障,标准配备与个性设置相结合

在区域教育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新的重要引擎。按照“完善顶层设计、配备适度超前、区域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4.2亿元,全方位实施信息化环境建设。

一是在全区层面,加强网络环境和云平台建设。区域内双网并行,搭建了万兆骨干外网,所有中小学、幼儿园均光纤接入。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班班通”“人人通”为学生和教师构建起教学、教研、学习的网络支持与服务环境。同时,集中了教学工具、学科题库、和家教微课等内容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集电子政务、财务管理、教育评价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在不断优化。全区100%的教师和80%的学生均开通了人人通账户,为全区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和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搭建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在学校层面,坚持标准化配备与个性化设置并举。全区中小学所有教室和处室都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均高标准配备了录播教室和电子书包。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一所学校发展特色和规划,分别配置了3D创客体验馆、云数字星球、云图书馆、机器人智慧空间等一系列个性化设施和场所。师生在校园内处处感受到信息化的气息,时时拥有信息化的体验。

三、坚持培训先行,点上突破与面上普及相结合

一是注重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培养。我们认识到,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决定了教育信息化是否能真正落地、快速衔接和高度融合。每年组织1次校长赴北大、东北师大等高校进行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赴上海等地跟岗学习,增强校长在新形势下推进信息化的使命感、紧迫感,明确学校信息化发展方向和路径。

二是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种子团队。我们把教研员、学科骨干及信息技术教师作为重点,交任务,压担子,示范引领。集中组织外出参加各种高端研修,2015年邀请多名知名专家赴我区开展现场指导和信息化培训20余场,组建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书包、专递课堂等10个“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协作体”,同时,充分发挥40个区校两级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各主持人带领成员加强信息化优化学科教学研究,使他们首先成为信息化应用的行家里手。

三是让信息技能成为每名教师的基本功。近年来,我区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级各类培训经费达到了近千万元,先后有50多位专家来李沧指导、授课,全区层面和各校自行组织的培训活动达到了350余场次。发挥种子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分片区进入各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第一轮系统的扫盲培训。教研、科研、培训、电教四部门联动,深入教学一线,根据实际问题和需求实施再一轮有针对性的培训。借力“国培计划”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有力提升了全员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淄博市北门里小学等信息化优质学校互派教师,交流研讨。通过学校全面检测和教体局抽测等方式,使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掌握信息化的基本应用。

四、坚持课题引领,信息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深入开展“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参与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和实践融合的过程。在2015年“全国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互动教学观摩活动”中,我区有87名教师获奖,20位教师被组委会选定参与现场竞赛展示,成绩在全省名列前茅。坚持以课题研究引领信息化深入发展。2012年,我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多维互动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分别被中央电教馆、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山东省教科所确定为“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同时还设立了19个子课题,全区所有中小学均参与到课题研究中,课题研究的过程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和实践融合的过程。

一是专家指导,明确研究方向。邀请中央电教馆、北师大等多位专家成立“教育信息化发展专家组”,为课题研究指引方向。区域内成立多个“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协作体”,围绕电子白板的应用,加强研讨、协同推进,指导日常教学,使课题研究成果落地生效。

二是借力国培,深化研修内容。近三年我区均参加了教育部教师“国培计划”的试点,有两年研修专题都是“信息技术优化学科教学”,这为我们开展全员系统培训和应用提供了难得的资源。借力“国培”,教师随时在网上向专家请教,与同行共同研讨、分享、成长。在研修过程中,还形成了一大批优秀案例和微课,为信息化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共享资源。

三是搭建平台,助力教师成长。与北京、上海等信息化应用先进学校建立协作关系,派出教师跟岗学习。每年组织课件制作和优质课比赛,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赛,与全国各地优秀教师同台竞技,交流研讨。自2012年开始,我区每年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全国中小学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比赛活动”,有200多位教师获奖。

五、坚持应用为主,信息技能与教育实践相结合

我们始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摆在重要位置。——信息化使教研更加广泛深入。各学校打破校际界限,在网上开展联合教研,使信息的交流变得更加灵活方便,按需教研、适时教研成为新常态。借助图片、声音、视频和教学工具软件,教研质量大大提高。通过建立信息化的教研管理系统,使教研活动的组织、任务分配、问题诊断等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信息化转变教师教学角色。专业资源和技术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各学校将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作为重点,各教研组加大集备力度,不断提高教师收集、甄别、整合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的能力,优化教学环境。通过优质课评比、示范课观摩、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大教师信息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因时而化,因势利导,准确把握教育时机和分寸,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和在教学中的角色。

——信息化使课堂更加生动高效。信息化给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带来深刻变革。全区所有学校都建成数字智慧校园,教师和学生拥有实名网络学习空间。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网络直播课堂,优秀教师已不再专属某一个学校;微课、翻转课堂改变了课堂传统模式,使课堂更加高效;实景展现,学科工具软件的使用,拓展了课堂空间。这些都让课堂变得精彩生动、多元高效。

五、坚持全员参与、多项成绩印证信息化应用成果 以调研为前提,以课题为引领,以技术为基础,以应用为抓手,李沧区为教师们提供更方便的教学研究平台,为学生的学校生活增加更丰富的体验,让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更好的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去。这样的环境下李沧区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2014年10月李沧区成功承办了“全国第四节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大赛”,李沧区教体局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2015年5月我区承办了全国“2015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并在大会上发言,铜川路小学也在青岛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有关论坛中做了经验交流。在2015国际教育信息大会期间承担的工作获市政府表彰。

2015年12月我区在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做了教育信息化应用经验交流。此外,李沧区“专递课堂”、“电子书包”等活动多次在《青岛新闻》、《青岛日报》、《城市信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介绍。

信息化给李沧教育带来明显变化,但我们深知这与“深度融合”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16年,我们将制定实施《李沧区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基础升级。2016年,全区中小学全部建成智慧校园,实现可管控的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建成包含教育资源、教育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云平台。全区100%的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拥有“网络空间人人通”,拥有满足学习需要的丰富的网络数字资源。二是尝试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深化电子书包等移动终端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积极推进3D创新实验室等重点项目,试点并推广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教育创新手段融合于教育教学当中。三是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启动新一轮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并针对不同对象制定配套培训考核机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实践创新能力。

“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是李沧教育始终坚持的目标,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断开展,必将助力李沧区的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李沧教育人将不懈努力,圆百姓学有优教的梦想。

第二篇:以信息化助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以信息化助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开展城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学研究,探索以信息化助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一、南宁市结合教育信息化研究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2008年以来,南宁市以参与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区域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教研及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的成功实践

南宁市参与实施的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包括“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教育部―微软携手助学VCT应用实验项目”,分别于2008年4月和2010年3月启动,每个项目都是以3年为一个实施周期,旨在通过互联网技术使城乡小学建立起手拉手合作关系,开展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加强城乡学校间的对话与交流,深化城乡学校的课程改革,提高城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城乡学校师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缩小城乡学校的数字化鸿沟和教育差距。

在实施以上两个项目的过程中,南宁市共选取了53所城乡学校,结成了24个学习共同体,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多门课程中开展了基于项目的区域校际远程协作学习实践活动。5年来,53所城乡学校的24个项目学习团队,采用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模式,通过项目专题网、QQ、UC聊天室、博客、微博、微信、Moodle、面对面等非实时和实时的交流和协作方式,先后完成了“鸡宝宝孵出来啦!”“香蕉成熟的探究”“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的探究”等84个课题的学习任务,并编写出了这些课题的学习成果报告,制作出相关的VCT作品。这些学习成果不仅得到了中央电教馆和项目专家组的肯定,还获得了多项全国大奖。其中,2009年、2010年获得全国一等奖的两个课题VCT作品“鸡宝宝孵出来啦!”“校门口交通拥堵现象的探究”还分别代表中国参加了2009年、2010年微软全球创新教师大赛。

参与项目教研的农村学校教师,通过与城市优秀教师同题(课)异构、网络研讨、合作备课,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2009―2013年南宁市以及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活动中,该市农村项目学校的教师成长显著: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大赛,6人获得一等奖,18人获得二等奖;期间有3人成功竞聘为学校副校长,4人获南宁市学科带头人称号,2人被评为南宁市优秀教师,1人获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因为开展远程协作学习项目活动成效显著,南宁市作为广西唯一的市级代表,获得了在2012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的机会。

(二)区域城乡学校共同体依托信息化网络教研的成功实践

南宁市教育局在2012年2月启动区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通过城乡学校结对方式,在城乡共同体学校之间开展了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一体化活动和一体化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共同体中的结对双方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共同发展。一些结对学校依托网络教研交流平台,利用在线实时交流工具(QQ群、微信、UC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采取专题研讨、叙事研究、网络协作备课、网上相互听评课、网上一体化教研和教师培训、网上共办学生活动、网上教师业务实时交流等方式,辅以必要的面对面教研交流、教师授课交流、学生异校课堂实践等,有效地推动了城乡共同体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的共建共享、互学互长。南宁市第四中学应用视频会议系统、QQ群、博客、微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远程辅导其协作学校――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一中和百色市田东县上法镇初中的4名教师参加第十届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使这些协作学校取得了3个全国一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帮助马山县林圩镇一中开展教学研讨,使该校的教学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因为开展远程协作教研活动成效显著,2012年11月,南宁市第四中学、武鸣县双桥中心校成为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并于2013年4月成功举办了一次全市性的城乡学校远程协作教研成果展示会。

二、南宁市依托城乡校际远程协作和共同体建设,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南宁市开展城乡校际远程协作项目学习和城乡初中共同体远程协作教研的实践经验证明,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南宁市教育系统按照“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着力推动全市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宽带网络全覆盖、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全覆盖,实现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资源数字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并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普及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完成了南宁教育城域网一期工程建设,初步建成了基于教育城域网的“市级基础教育中心资源库”和教育业务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实现了该市区域性宽带教育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研、网上交流和远程教育。

二是累计投入2.72亿元,为中小学配备信息化设备,使全市大部分城乡中小学配备了校园网、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子阅览室及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并通过宽带光纤接入互联网,实现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多媒体堂堂用。

三是在南宁教育信息网整合、构建南宁教育网站群,实现了“一站式”查阅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网站资源。如:开通了南宁教育网络电视,可以在网站上及时发布全市教育信息和资源视频,为学校师生、社会公众随时随地了解南宁教育信息、共享教育教学资源等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全新窗口和平台;初步建立起全市电子办公和公共政务、师生信息管理、高中招生录取、无纸化阅卷评价、教师远程培训、网络教研、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德育教育、校园安全监控等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了该市教育管理、科研和公共服务的信息化。

四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已有171所中小学建成了数字化校园网,实现了教育管理和教学信息化、网络化。

三、依托信息化推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与反思

区域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摸准差距所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行动研究,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一)城乡学校的差距所在及解决策略

城乡学校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教育理念的差距,二是教育管理和科研水平的差距,三是教师水平的差距,四是学校文化的差异,五是教学设施的差距。其中,教学设施的差距是硬实力差距,可以通过推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和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来缩小;而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和科研水平、教师水平、学校文化的差距是软实力差距,可以通过城乡校际校长、教学人员的交流和互换,城市优秀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下乡支教帮扶和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等方式来缩小。

从各地的教育实践来看,南宁市所开展的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方式,是目前促进农村学校提升软实力、缩小城乡学校软实力差距的一种较为现实、可行和可持续的方式,以信息化手段助力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更是目前最经济、可持续、便捷高效的途径。

(二)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区域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根据南宁市开展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研5年多的实践,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应用经验:

1.网络交流。利用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UC聊天室、Moodle、Wiki、电子邮箱、视频会议系统等实时和非实时网络交流工具,加强共同体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比如:结对学校校长可以研讨交流各自学校在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思路、重要举措、重大活动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城市学校校长要帮助农村学校校长解决办学和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分管校领导可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对口结对,着重就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展开城乡学校的校际交流研讨;结对学校教务、科研部门可以研讨交流各自在教学管理、教育科研方面的工作,促进农村学校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流程,提升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城市学校骨干教师则可以通过与农村教师进行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反思、教学心得等方面的交流,帮助农村学校教师制定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加快农村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

2.网络教研。依托城市学校网站、市级网络教研平台、市级教师研修网、云服务公共平台,建立共同体学校网络教研平台,依托该平台并辅以在线实时交流工具(QQ群、UC聊天室、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共同体学校网络教研活动,如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诊断和教学反思交流等,促进城乡共同体学校实现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研、一体化活动和一体化管理。

3.资源共享。依托城市学校网站、云服务公共平台,建立共同体学校资源共享专题网站,设立学校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课例视频、试题习题交流共享区和在线备课区等,让共同体内的校长、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共享各类教育资源,实现共同体学校教育资源在共同体内的充分共享。

4.教师培训。利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培训系统等,由共同体城市学校优秀教师为农村学校教师开展培训活动,为农村学校教师研修提供网络学习课程、网上辅导、学习效果测评服务。

5.共建管理。依托城市学校网站、云服务公共平台,推动共同体学校共建信息管理网络平台,促进城乡共同体学校考评工作信息化,随时监控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在校长结对、部门结对、年级组结对、教研组结对、教师结对、班主任结对、学生结对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共同体建设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取得预期的成效。着力推动城乡共同体学校在学校行政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教师人事管理、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监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产设备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全面提高共同体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作者系南宁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信息化教学教研员,广西教育学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责编 白聪敏)

第三篇:更新教育信息化观念 助推教育现代化步伐

更新教育信息化观念

助推教育现代化步伐

——巨野县教育信息化会议在凤凰小学召开

为进一步推进巨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贯彻落实省基础教育信息化会议精神,2015年3月18日上午,巨野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凤凰小学学术报告厅召开,吹响了全县教育信息化的强劲号角。各县直学校、乡镇中心学校校长等160余人参加了会议。巨野县教育局局长谢新学、副局长刘建民等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副局长刘建民做了题为《立足实际、着眼未来,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报告从现实生活中的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谈起,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县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他在报告中指出,要求各学校要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更新观念,加强信息化建设,使教师真正成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践行者。

会上,巨野县高级中学副校长奚文惠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结合当今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与会人员进行了培训,希望做到适应教育新常态,引领学校信息化;电教办苏燕老师,让大家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发展之快,告诉我们要抓住机遇,做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领头人。

最后,县教育局局长谢新学指出:信息化为我们带来新一轮的教育赛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场新的赛跑中,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发力点,因地制宜制定战略蓝图,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战役!”

据了解,2015年巨野县“教育信息化工程”推进工作将以教学应用为核心,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同步课堂”为抓手,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校一门课”活动为载体,以培训技术能力为保障,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提高全县教育信息化水平。

<巨野县凤凰小学

孙巨林报道>

2015年3月18日

第四篇: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积极教育方法交流研讨》发言稿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积极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私渡镇九年制学校 蹇小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中午好!

我校开展积极教育方法活动,是在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展开的。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更需要在坐的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指导和帮扶。现就我校开展积极教育方法活动的情况与各位进行交流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结合校情,抓住时机,推出积极教育理念

自国际计划把我校确定为“积极教育方法”项目学校以来,我校就把此次活动作为更新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机会,由一位校级领导主抓,制定活动计划并落实培训。共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四次,把各项具体工作分别落实到政教处、团队部、班主任和教师等各个工作岗位。而且通过校园展板、家长会等方式广泛深入地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积极教育活动理念的宣传,为此项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持续深入开展积极教育方法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积极教育方法是一种理念,其根本在教师,自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安排班主任和骨干老师参加了国际项目办和县教研室联合举办的专题培训学习,然后让参训者回校以后面向全体教师多次展开校本培训,通过系列培训使绝大多数教师深刻地理解了积极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自觉地树立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主动地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会、校长学术报告的方式面向学生家长作了积极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式,认识积极教育这一卓越的教育理念,自觉配合学校教育,挤出时间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化和心理需求,采用引导、鼓励等积极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极大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三、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大力贯彻落实积极教育理念

1、学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推进积极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全体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步入课堂,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享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涵,把课堂变成妙趣横生的研讨交流会,鼓励每一位学生克服自卑,以自信、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身的亮点,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克服偏见,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赏识,对学生的不足以温馨的语言进行指出,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齡特点,用真诚和信任换起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近年来,我校中小学各班各学科教学质量均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去年九年级中考毕业学生全部考入高中,合格率,优秀率都有很大提高。学校也先后获得群众满意的基层单位、考核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我校大力推进积极教育的显著成效。

2、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贯彻落实积极教育理念。

在规范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的教育,要求班务工作中处处渗透“爱”,多一些表扬少一份挖苦,多一些鼓励少一份打击。在日常班务工作工中通过家访、主题班会、个别谈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式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单亲学生学校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给予资助,把社会及学校的爱心传递到这些孩子们的心底,使他们燃起快乐生活和积极学习的火焰。同时要求班主任们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摒弃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坚决杜绝体罚、请家长、作检讨、斥责等消极的教育方式,而是耐心的帮助他们深入分析、反思自己错误的性质和危害,探讨导致错误的原因,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自觉地改正错误。并且能积极联系家长,做到家校配合,从根源上消除产生问题的各种诱因,使学生在积极友好的教育环境下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他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其向善改过之心。经过我校教师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以心换心,耐心鼓励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卑,重塑信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业。我校的张晓丽、胡涛、王正红等同学都是单亲或留守儿童,在老师的积极教育引导下,自强自立,勤奋进取,先后获得了汉中市和西乡县“三好学生”称号。

四、因地制宜、组建社团开展各类活动,为积极教育注入鲜活生动的内涵。

积极教育是让学生在受到尊重、赏识、理解的自由环境中充分发挥潜力全面成长的过程。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国际计划项目和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地域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篮球、书法、绘画、音乐等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坚持开展“两节一会”、“校园好声音”及重大节日庆典联欢活动,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平台,学生们在球场竞技、舞台献艺、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学习生活的欢乐,发掘潜力,培养生活的激情,使他们成为知识技能不断进步、人文素养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代新人。

五、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积极教育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很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让工作成功了一半,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我校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到校接送学生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借机指导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对孩子要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3、指导家长对孩子批评和爱应有“度”,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能动则棍棒加身,也不要过份溺爱孩子,更不要剥夺孩子的天性。

4、指导家长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互相尊重与责任感。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克服“教育是学校的事”这一被动局面。

目前积极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已经被私渡镇的教师和学生家长深深认同,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转变理念,积极行动,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把积极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师生在开展积极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心灵沟通和情感的传递,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能够把社会规范和教师的要求化作自身的积极行动,他们在获得教师尊重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传递爱心。在自由、尊重、和谐、友好的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着自己!

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地通过扎实推进积极教育方法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私渡镇教育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5年4月15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今天我们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技术培训班开班了。有关方面的同志要我和大家谈一谈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我想,谈教育信息化还是应该从根本谈起。先说说信息化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说说教育信息化有什么特点,那么再根据上述特点的要求,谈我们怎么实现全省教育信息化。

“信息”两个字可以说是本世纪使用最频繁的两个字。十八世纪,代表这个世纪最有影响的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工业革命─瓦特发明蒸汽机;十九世纪是原子论的发现;到了二十世纪,可以说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要属信息革命了。我们要推进信息化必须首先了解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信息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就是将我们使用的文本、音频、视频、管理等信息转变为由“0”和“1”两个数字表达的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反之又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语言转变为我们能看懂的文本、多媒体等信息。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把它简约成由“0与“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信息,而且这种表示的信息量是无限的。我们甚至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嵌入到[0,1]区间,这样一根信息棒上。“数字化”过程在现实中的实现要依赖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还是处在每秒几次、几十次、几百次甚至是几万次,这个“数字化”过程的现实意义是不大的。但是,近一二十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大大提高,现在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钟达到13.6万亿次,这个速度多快!而且这个纪录很快又要被新的更快的速度打破。

信息化的第二个特点是“网络化”。将个体的计算机联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过去常常容易将数字化误认为是信息化。很多单位的办公室添置了计算机设备没有连通起来,仅仅起到了代替笔、纸的作用,给领导的报告也是打印出来的纸质的媒介,而不是电子媒介。因此,仅仅使用计算机还不是信息化,还必须将一个一个的计算机连通起来传递信息,即实现计算机的网络化。计算机的网络化要依赖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是有很长的历史了。古代两个部落之间传递信息需要通过中间媒介来实现,比如燃火把,敲木棒。后来出现了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马,骑马传送信息。这些传递信息的方法都在当时的时代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传递的速度是很慢的。后来电话的诞生,传递的速度就快多了,容量也大多了。随着通讯技术信息发展,现在到了光纤通讯的时代。通过光纤将信息从这端发射到另一端去,一根光纤头发丝那么细,传输的容量是过去的几万倍、几十万倍,传输的速度每秒钟30万公里,也非常快。

信息化的第三个特点是“信息资源化”。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化,还必须有信息的资源。“数字化”也是要将信息的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信息的资源,我们建立这样庞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就毫无用处。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使用资源,而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如果网络上的资源充足了,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的资源点。就好比我们的图书馆,如果我写了一本书,要求很多很多的人都保存这本书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建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把书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地点上集中起来,大家都能借阅,提供资源共享,这就是图书馆。这种网络上的资源点,我们常称为信息资源中心或信息资源站点。它是我们能够享受到共享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的第四个特点是“虚拟现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是感觉物质的世界在认识中的映像,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映像是可以被数字化的。因此,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创造出来映像,就和人们感觉真实的映像一样。这种计算机创造出的映像,就叫做虚拟现实。比如电影泰坦尼克中的船的沉没,就是计算机虚拟的而不是人表演的。电视拍摄是最典型最简单的模拟,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全世界所有在电视机面前的人们都能同步感受到亲临事件现场的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看光碟感觉到我所希望感觉到的东西。甚至可以把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的清香模拟后传送给你。所以说,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感觉到整个地球越来越小,使人们的感知越来越大。

现在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一致认同二十世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是信息产业,微软就是几年功夫成为全世界首富,其他行业没法比。所以对于信息化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个论断:要实现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前面讲了宏观上的信息化,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

顾名思义,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是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将教师课件、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政务管理等通过数字化处理,计算机能够处理它,从而摆脱低效的人工操作,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当时他从事教学不用黑板,和学生有问有答,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后来才发展到用黑板教学,再发展到使用投影仪、幻灯机进行教学。现在又发展为多媒体教学。现在制约边远、偏僻地区的教育发展最头痛的问题是缺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外面的教师不愿去,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穷乡僻壤的孩子享受不到和城里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条件。如果我们的远程教育发展起来了,通过建立卫星接收站点,把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各个学校教室,达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通互用。因此,教育的信息化是能够解决不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的。采用信息的模拟性操作,开展课堂教学实验,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电力实验,突然拉闸造成的事故,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表现的,但通过虚拟拉闸环境,可以直观地从屏幕上看到我们无法以实验表现的虚拟现场。还有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很多报表,数据过去都是手工处理的,即效率低下,又费时费力,处理也不及时。发展了教育信息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省怎么实现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工程问题。工程需要决策、组织、协调,需要与实际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信息化特点,紧紧围绕我省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展开工程。根据上述信息化的描述,我们知道,计算机不等于信息化。现在我们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一些学校都装备了计算机,但如果仅仅用来打打字,然后印出纸介的东西给人家改,人家在纸介上改了,再敲出来又打印成纸介质,这个过程只是参进了一个文字的数字化处理,根本谈不上信息化。如果你拿一个软盘来或者发个e-mail给人家,还是两者之间传来传去,也还没有形成资源的共享。如果把资源站点都建立起来,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既可以传来传去,也可以下载使用。同时很多工作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模拟,这样的“信息”才“化”起来了。

既然仅凭计算机硬件装备不能说明信息化建设水平,那么我们今后考核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标内容,除了人平计算机占有量指标外,一要看人均享受多少信息量。二要看有没有数字处理能力,有没有通讯手段。三要看资源开发效果。四要看有没有模拟环境的能力。总之,我们不能让一台台计算机变成无人问津的孤岛,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网上资源互通互用优势,让信息真正“化”起来。

下面,我结合我们湖南的问题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建设,必须要有高回报,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是高投入、低回报,就没有必要去建设。湖南处于中部地区,人口多、财政并不宽裕,与沿海没法比。但是是不是湖南就不能搞信息化建设呢?不是。那么,湖南要做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全民信息化观念。通过建设全民信息化来使广大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给他带来的实惠,这就是高回报。过去,我们一些同志往往满足于局部信息技术建设的成就,比如大学的信息技术建设搞得差不多了,都上网了,就以为信息化了。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部位,除了大学外,任务最大,涉及面最大的是广大中小学,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这些地方对信息化的要求更加迫切,一条信息往往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落后的地区任其封闭下去的话永远是落后,如果让他们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就会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强烈欲望,从而实现他们对理想的追求。

二、要实现互联互通,在“通”字上下功夫。通过这些年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很多学校都建成了自己的电脑教室和局域网,但彼此相对封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此下去,也发挥不了信息化应有的作用。信息化作用大,主要在能互联互通,相互作用。离开了互联互通,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根本意义。

三、要改变重硬件、轻软件、轻资源的片面认识,确立以资源建设为中心来引导软件、硬件配置的指导思想。过去,部分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解为就是配置几台计算机,不重视软件配置和资源建设,总认为,软件与资源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当然,有的学校也找到一些软件公司,象科利华、国之源做资源,但也是各自封闭在自己的那块“孤岛”上。我看到一所重点中学,花700万元建成的局域网没有什么东西可看,这样的投资不合算!目前,各级财政比较紧张,为了不因此贻误信息技术教育,通过采取向学生适度收费的方式,来补充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不足。大家都要精打细算,如何以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回报。有些学校总希望硬件配置一步到位,我不反对,但要实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学

生享受到最基本的资源服务。比方喝酒,硬件好比酒杯,资源好比酒,只要有酒,拿什么东西喝都行。你钱少,而且钱得来不容易的话,就拿玻璃杯、纸杯喝也行;你有钱,就拿金杯喝,我也不反对。反正各取所需。我想,大家的目的是要喝到“酒”,而决不是拿个酒杯就满足了。因此,信息化建设要贯彻重在资源,硬件够用的原则。

四、要调整硬件建设配置的指导思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如果把“校校通”等同于“校校网”的话,可能会带来钱花了,目的却实现不了的后果。所以“校校通”要考虑的是“通”的问题。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建一个独立架构的网站,更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办一个网校。

这里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怎么样降低维护率,使维护费降低。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怎么使维护得到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还要靠加强政府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力度,加强对公司市场行为的监控。计算机设备的折旧率太快,按国际惯例是3年折旧。我们希望越是在农村中小学,越应该将终端“家电”化,折旧提高到10年,要免维护。最近出现的,如nc,清华小宝,北大方正的,湘计算机的有关产品就是朝这个目标发展的。

五、加强资源交易。产品不交易,不进入市场,就不会形成价值。信息资源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做资源交易的市场,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和个人好恶来确定资源使用价值。下一步,我们要把资源交易做起来,吸引各个学校、每个教师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放到我们的交易平台上,供大家挑选购买使用。通过资源市场调配,激发资源交易,培植优秀信息资源。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实施与管理。如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网络标准、校园卡标准、电脑教室建设标准、安全标准等。有了标准之后要做标准监控和评价工作,要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这样能让我们的学校理智地选择商家。

最后对市州、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并请你们回去向你们当地的政府作好汇报:第一、要坚定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信念。我们省已具备了网络设施基础,无论是电信网络,还是卫星接受技术以及电视网络都具备了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我们有了一定的信息资源基础,我们教育音像社以及电教馆都拥有了一定数量而且比较优秀的课件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湖南自古人杰地灵,拥有文化传统优势,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优秀人才,人才资源是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之“本”。所以我们应树立信心,把湖南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

第二、要站在发展我省经济的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全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大约有200亿至300亿的初级市场。如果能把这个市场做好,对我省经济贡献是很大的。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引导,进行有序的市场运作,这样的话,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益,同时也会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第三、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调控管理。首先,要坚持教育部提出的“以政务信息化带动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按照我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强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其次,要协调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各方矛盾,要保护好学校利益。要加强对学校投入的责任管理,克服“是学校的钱与已无关”的想法与作法,特别是要协助学校加强与公司方建设协议的签署上的监控,预防风险。

第四、建立充实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已进行了调整与充实,并下发了《关于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职责的通知》(湘教人字[2002]17号)。明确蒋作斌厅长任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张放平常务副厅长和我任副组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明确厅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信息中心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有关职能处室、厅二级机构作为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决策研究与管理。希望各市州、区县(市)教育局迅速将机构建立起来,确保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下载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2016)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信息化助推李沧区教育发展(2016)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教育信息化

    浅析教育信息化卢娟天津市武清区下朱庄街静湖小学【摘要】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对社会各领域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包括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育形式、教育态......

    教育信息化

    顺昌县教育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为推进我县教育现代化进程,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实现我县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根据《福建省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意见》,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

    信息化教育

    第一章 信息时代教育变革与教师角色新定位 1、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答:(一)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 教育观念的变革包括两层含义: ①教育者对信息技术的接纳。表现......

    关于教育信息化

    关于教育信息化 (1)信息的传播方式与技术的进步始终促进着教育事业发展与变革 (2)教育信息化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 (3)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 从技术视角看,它是以数字化、网络......

    教育信息化

    教育管理信息化的监理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其目标是: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

    借力教育信息化 助推镇中大发展5篇

    借力教育信息化助推镇中大发展 东宋镇中 黄国治 东宋镇初级中学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学校位于洛宁县东北部。学校现有 1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47 人,在职教师 42人。近年来,我校坚......

    信息化应用助推现代化教学发展

    信息化应用助推现代化教学发展 汉中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06年,系汉中市教育局直属重点小学、陕西省示范小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教育技术“十五”课题研究先进......

    全力以赴落实整改 竭尽全力助推教育发展

    全力以赴落实整改 竭尽全力助推教育发展 ----集凤小学针对人大代表建言的整改措施 11月26日,集凤镇人大主席团一行10多人冒着凛冽寒风来到集凤小学,通过听、看、评、议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