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研究
幼儿园信息化教育发展的研究
摘 要:结合幼儿园的特点,研究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的优势、信息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园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幼儿教育;改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1-0073-01
教育信息化是实施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必须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信息化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促进幼儿教育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现代化。
一、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的优势
(1)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助于幼儿自愿学习。幼儿年龄小,思维比较直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动”起来、“活”起来,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出幼儿的学习欲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向幼儿展现一些用语言和图片无法完整体现的事物变化过程,便于幼儿理解某些概念或现象,借助动画,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等。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帮助每个幼儿建立适合幼儿自身发展的个体课程体系。
(2)有利于家园沟通。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就是召开家长会、家访、打电话。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幼儿园网站、班级主页等,发布班务计划、教育随笔、每日食谱、班级动态、幼儿上课情况等内容,家长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网络平台突破了现实生活的很多局限,在班级 QQ 群里,家长可以说出自己的心声,了解到孩子每天学习的内容,可以和老师在线交流等,大大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
(3)网络资源丰富。网络上有故事资源、幼儿歌曲资源、幼儿学习资源、幼儿游戏资源等,这些资源内容生动,知识广博。借助网络资源,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锻炼了教师,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二、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有的幼儿园只有电视机、录音机、投影仪,仅有的计算机主要用于管理,没有很好地用于教学与研究,硬件环境难以满足教师上课及幼儿活动的需求。还有部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观念较为落后,还存在着“传统教学也能教孩子”的陈旧观点,不愿多投资在信息化建设上。
(2)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较低,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获取的数字化资源质量不对等。部分教师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不会制作课件,平常上课时也根本不使用课件。还有的幼儿园有课件,但是平时上课不用,只是在检查、验收、评比的时候使用一下。有的教师所谓的信息化,就是上课时用电脑播放故事片而已。
(3)教学软件欠缺,全面利用有限。目前,有些幼儿教师教学所用的软件多数是作为自学工具,对幼儿园教育适用性不强。幼儿园不搞统编教材,专业软件设计人员对幼教专业不熟悉,未能从儿童年龄特点的角度去思考、选材,也就无法设计出适合幼儿园教学用的多媒体软件。有的幼儿教师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软件和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技能水平偏低,不会对网络资源进行加工、组合、储存和利用。还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有了电脑就有了信息技术,原有的粉笔黑板被现在的PPT代替,有了课件就完成了多媒体教学。
三、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的策略
(1)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全园师生应用信息技术工作、学习的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幼儿园园长应加强对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规划,实施整体解决方案。以应用为导向,克服“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使用”的倾向。为幼儿园配置计算机、照相机、扫描仪等数字设备,为各班级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校园内通过综合布线把服务器、网络设备、用户终端等连接起来,配备好局域网,让网络覆盖整个校园。
(2)加强幼儿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各幼儿园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让每位老师掌握Windows 7系统基本操作、Word文字处理、用PPT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用Excel管理学生学籍、音频视频的剪辑、图片处理等技能,熟练地运用网络搜索教育教学资源,学会对查找到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加工、组合、储存和利用。
(3)多渠道开发、制作、整合、丰富教学资源。网络上的资源十分丰富,幼儿园应通过网络收集教学素材,鼓励教师设计、制作和改编多媒体课件。激励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绘画、拍照、录音、录像等手段,共同收集制作素材。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出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课件。课件中的教学环节,要将各个知识点合理地编排进去,做到寓教于乐、内容丰富。幼儿园还应该建设有特色的教学资料库,打破教育资源垄断和封闭,使教育资源得到广泛流通,做到资源共享。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对具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注重幼儿的参与过程,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信息化社会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信息技术对幼儿园的传统教育产生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在发生重大改变。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应以幼儿发展为本,传统教育与信息化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确保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槐青.对幼儿科学教育资源的再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8).[2]丁艳芬.家长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08).[3]潘歌.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J].甘肃教育,2010(11).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施方案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实施方案
本研究将进行一些扎扎实实的调查,摸清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因素,得到关键的数据。北京大学教育技术系和中央电教馆的合作,可以从调查的质量、调查的组织实施等方面得到充分保证。我们将获取详细、真实的数据,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问题,并揭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给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本研究将主要关注“校园网建设现状”、“学校管理系统应用状况”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三个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中至关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对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过程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将采用层次结构,按照县、市、省的结构得到相应的研究报告。例如,某个县的调查问卷收集之后,经过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就可以得到该县的有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数据和报告。该县所属省的报告,就可以通过所有属于该省的市、县的数据的汇总得出。这样,本研究将对各级部门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状况给出一个较详细的调查。
这里的具体数据请费老师填写(多少地区、学校等)
研究将分成四个阶段:资料的收集、整理;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以及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第一阶段
2002年10月----2003年1月,分析现阶段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的状况,问题、困难、前景等,考虑问卷的设计,负责人赵国栋。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是研究报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相关资料收集》
第二阶段
2003年2月----2003年4月,根据上面的分析设计问卷,负责人缪蓉。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研究之问卷》
第三阶段
2003年5月----2003年9月,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各地电教馆并下发学校,然后回收。负责人费龙。
第四阶段
2003年8月----2003年12月,收集调查问卷上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研究。负责人缪蓉。这个阶段的主要成果是《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中小学校园网建设的模式研究》、《中小学教育软件产品比较研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研究》、《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指标研究》等。
第三篇:教育信息化建设研究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调研报告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分析
1.建设现状
我院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完成,特别是新长校区的设施建设起点高,功能全、设备新;网络线路到达所有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和学生宿舍。现有的硬件系统有: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通讯系统、校园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网络教学与多媒体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大屏显示和信息查询系统等。无线网络已覆盖整个校园。
到2008年12月,全院有联网电脑3600多台,联网机房28个;多媒体教室数315个,多功能厅10个,多媒体座位数22680个;语言教室23个,座位数1380个;视频会议室2个,同声传译系统2套;信息查询机32台,大屏幕LED显示屏9个(其中彩屏4个);校内监控摄像头185个;服务器56台,资源总容量20 T,可存储容量50T,基本满足了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但是,通榆校区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许多网络线路为临时线路,故障率偏高,需要升级改造;新长校区行政楼北楼的弱电井没有采用专用供电线路,楼内烧水导致跳闸经常使整个楼的网络设备断电,严重影响大家的正常上网,目前正在协同有关部门改进。
2.应用现状
目前,我院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系统有: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资设备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和一卡通系统等。在资源库应用方面,学院有精品课程库、网络课程库、教学录像库和课堂录像库。还有外语学习中心和教育技术学习中心等。
其中,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教学课表管理、教师业绩管理、质量监控系统、教学日常管理、学生注册、学生选课报名、学生成绩管理等。实现了网上教学安排、网上选课、成绩管理、学生网上评课和网上成绩录入等。
在图书馆应用方面,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高等教育期刊文献总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人民大学全文数据库、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方正电子图书库、书生电子图书库、外文教育专题数据库、外文物理专题数据库等。
此外,网络系统提供的主要应用有:邮件系统、计费系统、FTP(文件上传与下载)、DNS(域名解析)、查询系统(网站、电话、信息查询)、网络存储、博客、BBS和留言版等。
二、教育信息化建设战略方针
1.发展战略
建设电子政务系统,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电子政务网络体系;适时充实更新公务信息内容,加强公务信息集成,促进互联互通;开展跨部门并联办公,方便师生办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技术规范、数据格式、信息资源交换目录等应用支撑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功能,实现面向全院的政务管理和服务现代化。
2.指导思想
信息技术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广泛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贯彻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学院教学、科研、咨询以及学院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紧密联系学院实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我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具体要做到“概念超前、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功能完善”。要完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构建安全的信息化应用环境。
3.发展思路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
首先,要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完善网络管理体制和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平台;完善学院网站建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使用效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要突出重点,加强信息化研究、培训与普及,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加强应用系统建设,全面实现教学网络化和管理数字化。例如重点建设仿真实验系统、教师个人网站、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大对软件的投入,逐步建立校长办公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增强管理的透明度。
4.总体目标
构建稳定、高速、安全、多功能的有线网和无线网相结合的校园网络,逐步实现管理、教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个性化,构建具有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完善教学和科研信息服务平台。统一教学平台、统一管理平台、统一信息发布和统一身份论证。
建立健全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网络资料库和网络数据库服务体系,全面实现视频教学、视频会议、网上直播、课件点播和教师备课系统;实现IPv6协议下的全国高校教育资源库共享机制,将我院建设成为智能化的数字校园,从而提高我院的管理工作效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
5.保障措施
(1)树立信息化发展新理念,让全校师生熟悉、支持和加入教育信息化建设。
(2)完善信息化发展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明确跨部门的职责。例如:校长办公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应该由办公室牵头;网络教学平台应该由教务处牵头;电子邮件系统可由现教中心牵头。(如果大家都指望一个没有权利保障、没有经费保障的现教中心去负责的话是难以完成预定目标的。)
(3)切实强化领导责任,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负责人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协调关系、勇担责任。从经费来源、招标开标、系统安装和应用状况都要负责到底。
(4)注重正版软件系统的投入。(我院硬件系统已完成,是费用开支的大头,已有数千万;软件还不完善,但费用开支不会很大,全校再有不到100万,即可完成上述几个重要系统。)
(5)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发挥高校联合体和兄弟院校的关系,进行经验交流、取长补短,进行资源共享,降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时间和成本。
你可以问他们这样几个问题:
1、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有哪些?
2、对我们沿海、师范和贫穷地区的高校来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竞争力有哪些?
那就问他们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试怎样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他们在这方面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是谁挂帅,是谁去建设,是谁去负责督察
再有就是网络安全和保密方面的管理方法
包括人员配备和人员数量
国内主要211高校是IPV6,而我校目前正在规划IPV6,目前只是IPV4
硬件、软件和线路和资源方面的人员比例情况
我们目前也有少量IPV6,仅供内部几个人使用,关键是基于网的出口速度只有10M,人家都是1000M
你问问人家的出口线路有几条?速率是多少?
第四篇: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
王怀宇,李景丽
(保定学院 信息技术系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城乡义务教育现状,导致的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结合教育信息化,提出教育信息化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为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发展不均衡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其中教育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普遍存在这样的失衡现象:第一,发展的优先级别不同造成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第二,教学条件差异较大;第三,师资力量差别大。由此可见,义务教育均衡化还远远没有实现,我们要从各个方面着手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而教育信息化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手段之一。
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
解决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是通过改善区域环境,消除区域差别,而教育信息化则为教育均衡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可能。首先,教育信息化依托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借助于现有的通信网络,就可以打破地域的界限,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而可以合理利用教育投入,减少重复性建设。其次,教育信息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秀课程资源,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时间,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再次,在日常的教学和学习中实现教育信息化,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可以将知识以更合理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因而,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策略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在教育过程中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而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1、整合教育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教育信息发布平台,实现教育信息的高度共享
城乡教育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信息获取的不公平,对于区域优势明显的地区,学校可以更为及时、全面的获得各类教育信息,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学校的教学动态,从而能够实现双向信息交流,能够及时把握教育改革和发展前沿,修正办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办学效率。对于信息相对闭塞的地区,学校往往不能及时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现状和发展方向,即便信息能够及时传达到,也缺乏对这些教育方针政策的相关指导和疑难解答,从而导致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严重滞后。另外,教育信息发布平台种类繁多,既有教育部的信息平台,也有省级、市级甚至县(区)级的各级教育信息发布平
台,教师往往要访问多种信息平台才能获取较为及时、全面的教育信息,同时也会因为各种平台信息的不同步问题造成信息获取的滞后和缺失。教育信息获取的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条件,因此,教育主管部门首先应当整合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平台,构建统一、具有权威性教育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平台,实现教育信息的高度共享,使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能够及时方便的进行教育信息的双向交流,实现教育信息获取的公平。
2、建立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发展靠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目前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发达地区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有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从而能够不断提升业务水平。而对于偏远地区学校的教师能够获得的教学资源非常有限,不仅没有信息化资源,而且连基本的图书馆、资料室都不具备,甚至都没有教学参考书,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素质的提升非常有限。因此,提高偏远地区教师素质是实现教育均衡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远程教师培训平台和教师自主学习的平台,可以为偏远地区教师提供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进而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远程培训利用计算机网络打破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使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程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还可以和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其他教师学员交流,取长补短,掌握更多的教学信息和技能,更加适应当前偏远地区教师的现状。同时还可以构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信息化学习室,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掌握信息化的学习手段,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均衡的现象。
3、完善教学资源信息库,打造区域教学中心
优质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优质的教学资源。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教育政策还是教学内容,各地区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建立全国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并不适合,而且建立集中信息数据库反而会增加数据中心的流量,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质量,较好的方法是在全国统一的教学资源网站中根据区域差异建立区域教学资源库,集中区域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地方教育服务,这样既可以消除区域内城乡差异,分流服务器的数据流量,又利于教师和学生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4、促进教学方式变革,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随着信息化的来临,教学方式已经由单一的“粉笔+黑板”过渡到计算机辅助教育,通过建设数字化校园和采用多媒体教室等手段,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也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师信息化培训后要配套相应的教学信息化设备,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室,首先教师从教上进行变革,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更大的求知欲,进而配套多媒体网络机房或构建数字化校园,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寻求问题答案,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总之,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教育信息化需要按部就班的推进,盲目的一步到位只能导致资源不能有效地得到利用,从而导致财力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张燕军.从奥巴马政府修订NCLB法看美国教育均衡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11.(2)
[2] 刘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特色资源建设与应用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
[3] 翟博.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7,(7):22-29
[4] 李崇爱.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成因和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
第五篇: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今天我们全省教育政务信息化技术培训班开班了。有关方面的同志要我和大家谈一谈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我想,谈教育信息化还是应该从根本谈起。先说说信息化有什么特点,然后再说说教育信息化有什么特点,那么再根据上述特点的要求,谈我们怎么实现全省教育信息化。
“信息”两个字可以说是本世纪使用最频繁的两个字。十八世纪,代表这个世纪最有影响的并对社会发展起到最大作用的是工业革命─瓦特发明蒸汽机;十九世纪是原子论的发现;到了二十世纪,可以说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要属信息革命了。我们要推进信息化必须首先了解信息化的基本特点。
信息化的第一个特点是“数字化”。所谓“数字化”就是将我们使用的文本、音频、视频、管理等信息转变为由“0”和“1”两个数字表达的计算机能够处理的信息,反之又可以将计算机处理的语言转变为我们能看懂的文本、多媒体等信息。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一个信息都可以把它简约成由“0与“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信息,而且这种表示的信息量是无限的。我们甚至可以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嵌入到[0,1]区间,这样一根信息棒上。“数字化”过程在现实中的实现要依赖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如果我们还是处在每秒几次、几十次、几百次甚至是几万次,这个“数字化”过程的现实意义是不大的。但是,近一二十年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技术的发展,计算能力大大提高,现在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钟达到13.6万亿次,这个速度多快!而且这个纪录很快又要被新的更快的速度打破。
信息化的第二个特点是“网络化”。将个体的计算机联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我们过去常常容易将数字化误认为是信息化。很多单位的办公室添置了计算机设备没有连通起来,仅仅起到了代替笔、纸的作用,给领导的报告也是打印出来的纸质的媒介,而不是电子媒介。因此,仅仅使用计算机还不是信息化,还必须将一个一个的计算机连通起来传递信息,即实现计算机的网络化。计算机的网络化要依赖通讯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的发展也是有很长的历史了。古代两个部落之间传递信息需要通过中间媒介来实现,比如燃火把,敲木棒。后来出现了驿站,每个驿站都备有马,骑马传送信息。这些传递信息的方法都在当时的时代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传递的速度是很慢的。后来电话的诞生,传递的速度就快多了,容量也大多了。随着通讯技术信息发展,现在到了光纤通讯的时代。通过光纤将信息从这端发射到另一端去,一根光纤头发丝那么细,传输的容量是过去的几万倍、几十万倍,传输的速度每秒钟30万公里,也非常快。
信息化的第三个特点是“信息资源化”。有了计算机,有了网络化,还必须有信息的资源。“数字化”也是要将信息的资源数字化。如果没有信息的资源,我们建立这样庞大的一个计算机网络就毫无用处。我们信息化的目的是使用资源,而计算机网络仅仅是使用的工具。如果网络上的资源充足了,就会形成一个一个的资源点。就好比我们的图书馆,如果我写了一本书,要求很多很多的人都保存这本书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建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把书在一定范围内、一个地点上集中起来,大家都能借阅,提供资源共享,这就是图书馆。这种网络上的资源点,我们常称为信息资源中心或信息资源站点。它是我们能够享受到共享信息资源的基础设施。
信息化的第四个特点是“虚拟现实”。人们在认识世界的时候是感觉物质的世界在认识中的映像,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映像是可以被数字化的。因此,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创造出来映像,就和人们感觉真实的映像一样。这种计算机创造出的映像,就叫做虚拟现实。比如电影泰坦尼克中的船的沉没,就是计算机虚拟的而不是人表演的。电视拍摄是最典型最简单的模拟,美国9.11事件发生时,全世界所有在电视机面前的人们都能同步感受到亲临事件现场的体会。我们可以通过上网、看光碟感觉到我所希望感觉到的东西。甚至可以把大自然的新鲜空气的清香模拟后传送给你。所以说,信息化的发展使人们感觉到整个地球越来越小,使人们的感知越来越大。
现在无论是科技领域还是经济领域,一致认同二十世纪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是信息产业,微软就是几年功夫成为全世界首富,其他行业没法比。所以对于信息化的问题,江泽民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个论断:要实现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
前面讲了宏观上的信息化,那么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呢?
顾名思义,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实现为教育教学服务这就是教育信息化。我们可以将教师课件、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政务管理等通过数字化处理,计算机能够处理它,从而摆脱低效的人工操作,用教育信息化手段逐步取代传统的教育手段。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当时他从事教学不用黑板,和学生有问有答,随时随地进行教学。后来才发展到用黑板教学,再发展到使用投影仪、幻灯机进行教学。现在又发展为多媒体教学。现在制约边远、偏僻地区的教育发展最头痛的问题是缺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外面的教师不愿去,里面的教师留不住。穷乡僻壤的孩子享受不到和城里孩子同等受教育的条件。如果我们的远程教育发展起来了,通过建立卫星接收站点,把最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传送到各个学校教室,达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互通互用。因此,教育的信息化是能够解决不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问题的。采用信息的模拟性操作,开展课堂教学实验,能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比如电力实验,突然拉闸造成的事故,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表现的,但通过虚拟拉闸环境,可以直观地从屏幕上看到我们无法以实验表现的虚拟现场。还有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很多报表,数据过去都是手工处理的,即效率低下,又费时费力,处理也不及时。发展了教育信息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我们省怎么实现教育信息化。
实现教育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主要的是一个工程问题。工程需要决策、组织、协调,需要与实际结合起来。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信息化特点,紧紧围绕我省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展开工程。根据上述信息化的描述,我们知道,计算机不等于信息化。现在我们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一些学校都装备了计算机,但如果仅仅用来打打字,然后印出纸介的东西给人家改,人家在纸介上改了,再敲出来又打印成纸介质,这个过程只是参进了一个文字的数字化处理,根本谈不上信息化。如果你拿一个软盘来或者发个e-mail给人家,还是两者之间传来传去,也还没有形成资源的共享。如果把资源站点都建立起来,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既可以传来传去,也可以下载使用。同时很多工作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去模拟,这样的“信息”才“化”起来了。
既然仅凭计算机硬件装备不能说明信息化建设水平,那么我们今后考核一个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标内容,除了人平计算机占有量指标外,一要看人均享受多少信息量。二要看有没有数字处理能力,有没有通讯手段。三要看资源开发效果。四要看有没有模拟环境的能力。总之,我们不能让一台台计算机变成无人问津的孤岛,要把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网上资源互通互用优势,让信息真正“化”起来。
下面,我结合我们湖南的问题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高投入建设,必须要有高回报,这是一个基本出发点。如果是高投入、低回报,就没有必要去建设。湖南处于中部地区,人口多、财政并不宽裕,与沿海没法比。但是是不是湖南就不能搞信息化建设呢?不是。那么,湖南要做教育信息化,最重要的是要树立全民信息化观念。通过建设全民信息化来使广大中小学校、广大教师、广大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信息化给他带来的实惠,这就是高回报。过去,我们一些同志往往满足于局部信息技术建设的成就,比如大学的信息技术建设搞得差不多了,都上网了,就以为信息化了。实际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部位,除了大学外,任务最大,涉及面最大的是广大中小学,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小学。这些地方对信息化的要求更加迫切,一条信息往往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落后的地区任其封闭下去的话永远是落后,如果让他们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建设,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就会激发他们改变现实的强烈欲望,从而实现他们对理想的追求。
二、要实现互联互通,在“通”字上下功夫。通过这些年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很多学校都建成了自己的电脑教室和局域网,但彼此相对封闭,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此下去,也发挥不了信息化应有的作用。信息化作用大,主要在能互联互通,相互作用。离开了互联互通,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根本意义。
三、要改变重硬件、轻软件、轻资源的片面认识,确立以资源建设为中心来引导软件、硬件配置的指导思想。过去,部分学校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理解为就是配置几台计算机,不重视软件配置和资源建设,总认为,软件与资源可多可少,甚至可有可无。当然,有的学校也找到一些软件公司,象科利华、国之源做资源,但也是各自封闭在自己的那块“孤岛”上。我看到一所重点中学,花700万元建成的局域网没有什么东西可看,这样的投资不合算!目前,各级财政比较紧张,为了不因此贻误信息技术教育,通过采取向学生适度收费的方式,来补充信息化建设经费的不足。大家都要精打细算,如何以有限的资金获得最大的回报。有些学校总希望硬件配置一步到位,我不反对,但要实用。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的教师、学
生享受到最基本的资源服务。比方喝酒,硬件好比酒杯,资源好比酒,只要有酒,拿什么东西喝都行。你钱少,而且钱得来不容易的话,就拿玻璃杯、纸杯喝也行;你有钱,就拿金杯喝,我也不反对。反正各取所需。我想,大家的目的是要喝到“酒”,而决不是拿个酒杯就满足了。因此,信息化建设要贯彻重在资源,硬件够用的原则。
四、要调整硬件建设配置的指导思想。在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如果把“校校通”等同于“校校网”的话,可能会带来钱花了,目的却实现不了的后果。所以“校校通”要考虑的是“通”的问题。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建一个独立架构的网站,更没有必要每个学校都办一个网校。
这里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怎么样降低维护率,使维护费降低。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怎么使维护得到保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还要靠加强政府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力度,加强对公司市场行为的监控。计算机设备的折旧率太快,按国际惯例是3年折旧。我们希望越是在农村中小学,越应该将终端“家电”化,折旧提高到10年,要免维护。最近出现的,如nc,清华小宝,北大方正的,湘计算机的有关产品就是朝这个目标发展的。
五、加强资源交易。产品不交易,不进入市场,就不会形成价值。信息资源也是一样。我们需要做资源交易的市场,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和个人好恶来确定资源使用价值。下一步,我们要把资源交易做起来,吸引各个学校、每个教师把自己认为好的教育教学资源放到我们的交易平台上,供大家挑选购买使用。通过资源市场调配,激发资源交易,培植优秀信息资源。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实施与管理。如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网络标准、校园卡标准、电脑教室建设标准、安全标准等。有了标准之后要做标准监控和评价工作,要在各种媒体上公开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评价,这样能让我们的学校理智地选择商家。
最后对市州、区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几点希望和要求,并请你们回去向你们当地的政府作好汇报:第一、要坚定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信念。我们省已具备了网络设施基础,无论是电信网络,还是卫星接受技术以及电视网络都具备了为广大中小学校提供服务的基本条件。我们有了一定的信息资源基础,我们教育音像社以及电教馆都拥有了一定数量而且比较优秀的课件资源。更重要的是我们湖南自古人杰地灵,拥有文化传统优势,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大批优秀人才,人才资源是我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之“本”。所以我们应树立信心,把湖南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
第二、要站在发展我省经济的战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全省“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大约有200亿至300亿的初级市场。如果能把这个市场做好,对我省经济贡献是很大的。因此,希望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强引导,进行有序的市场运作,这样的话,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益,同时也会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第三、要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调控管理。首先,要坚持教育部提出的“以政务信息化带动教育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按照我省《教育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加强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其次,要协调好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各方矛盾,要保护好学校利益。要加强对学校投入的责任管理,克服“是学校的钱与已无关”的想法与作法,特别是要协助学校加强与公司方建设协议的签署上的监控,预防风险。
第四、建立充实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班子已进行了调整与充实,并下发了《关于明确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职责的通知》(湘教人字[2002]17号)。明确蒋作斌厅长任全省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张放平常务副厅长和我任副组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我担任办公室主任,并明确厅办公室主任、科技处处长、信息中心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有关职能处室、厅二级机构作为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决策研究与管理。希望各市州、区县(市)教育局迅速将机构建立起来,确保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