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学校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
农村学校实施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及其对策
笔者于2009年末走访了辽宁西部地区的一座城市,从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到,该区共有6万名小学生,其中,4万在农村。但令人惊讶的是,考入市一中(当地最好的中学)的80%是城镇学生,这确实令人深省。城乡二元结构给我国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难题,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教育必然要为制度与结构变迁付出代价[1]。毋庸讳言,城镇与农村的教学环境相差甚远,但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也就是现今城镇教师到基层轮岗制度兴起的原因。然而,当走进农村教育现场时会发现,这种轮岗制度的实施存在许多困难。本文试图以走进农村教育现场,扎根于农村学校的切身体会,透视教师轮岗制度的困境,以期对此领域研究有所裨益。
一、教师轮岗制度实施中教师自身的困境
1.轮岗教师家、业两地,生活极为不便
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扶危济困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只要是设身处地真正走进农村的学校中去,颇具怜悯之心的教师无不为之触动。但目前,城镇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多上有年逾花甲的父母等待照料,下有子女需哺育。对于他们来说,除了学校中繁重的工作外,其承担的家庭责任和义务也颇具压力。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照顾老人和孩子称为贤妻良母义不容辞的义务,而农村学校中的骨干教师,多数为贤良淑德的女性,这就使得她们习惯性地受家庭事务所累,而想帮助农村孩子的愿望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很多学者之所以支持这种教师轮岗制度,是深受美国、韩国,特别是日本的教师流动制度所启发。而相关资料表明,美国教师的轮岗在区域上是有限制的,主要是在本学区内进行的,其宗旨是能使教师在交通和生活都得到便利的地方任教。无独有偶,中国学者所非常关注的日本教师流动,也是有着一定的区域范围限制的,主要表现为同一市、街区、村之间的流动,是平行的教师流动。所以,对于国外的教师流动,与其说是协助农村教育的长远发展,毋宁说是防止近亲繁殖,从而更新教育理念、拓宽育人思路。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教师的轮岗多数是到基层,也就是农村任教,属于下行流动。这本身就使得教师在心灵深处隐藏着潜在的抵触情绪,而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则是家庭生活上的极其不便。强行将教师调任到离家很远而交通又不便利的农村,使教师置老人孩子于不顾,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期盼其到农村安心执教是讲不通的,不现实的。
2.轮岗教师是教师评比制度下的被动参与者
真正走进农村教育现场执教的城镇教师,很多都是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长期的规划。如今,大部分地区的中小学骨干教师评比中,基层工作经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农村相对不很便利的生活环境,这一点起到了巨大的吸引作用。但这些教师盲目地走进农村教育现场,缺乏应有的能力与准备。在如今这种轮岗制度还不完善的时期,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和学校并未给予即将走进乡村学校的教师一整套既定的规划与目标,只有简明扼要的扶助宗旨,这就大大削减了此计划的实效性。一群没有目的的教师,毫无完成一项责任重大任务的决心,他们只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每天期盼着回城之期的到来。
城镇教师身处乡村学校盼望早日回城的艰难守望,体现了这种轮岗制度评价机制的缺乏。单单用日期来限定教师的去留问题,颇显牵强,不尽如人意。城镇教师无论工作效果如何,只要苦熬时日,便会潇洒地“荣归故里”。评价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这些教师产生懈怠的工作情绪,“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正没有相应的任务规定和质量的限定,任务顶多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成绩是否优秀,对其影响都无两样。这就使得此行动的制度只具骨架,而不具血肉。
3.轮岗教师与乡村教育环境存在着教育逻辑的隔膜
从客观上讲,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有着学业基础的差异、智力水平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学习动机的差异、学习期望的差异、家庭社会地位的差异[2],而反映到主观上,则是城镇与乡村有着不同的教育逻辑,笔者从一些走进农村的城镇教师那里得知,“城市家长怕老师,农村老师怕家长”。即为,城市的家长怕孩子在学校受忽视,忙于讨好教师。而在农村,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反而是家长不让教师传授过多的人文关怀的课程,没有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所以,农村的家长对于孩子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十分简单,他们理解的数学,只要能教会孩子算账就行,而语文课理解为只要能具备简单的叙述能力就行。这些是与城市学生家长期盼所得到的教育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而笔者所访谈的校长道出其中的真谛:我们的教育宗旨就是“求真、务实”,比起那些口号和虚华的东西,我们的教育更注重传授学生生活必备的技能与知识。而对于那些从城镇走进乡村的教师来说,怎样把握教学的深度与难度、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尺度是有难度的。田间的、草根化的乡村生活境遇中,也体现着相对独特的、扎根于生活实际的教育需求。而城镇教师所接受过的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真正拿到农村学校的课堂上会发现行不通。无论是学生的思维理念还是见识的视野都跟不上教师的授课基点,使得教师原本在城镇课堂上十分普通的一堂课却在乡村学校难以开展。
二、教师轮岗制度实施中农村学生的困境
1.乡村学生的适应能力受到挑战
在乡村小学的班级中,更换班主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我所走访的学校中,平均每个班级每年都得换一次。这其中涉及很多种情况。有的教师谋求更好的职业前景,调到城镇的学校中;有的是一些特岗教师,到农村锻炼的;还有的就是这种教师轮岗制度,使城镇的教师到基层来帮助兄弟单位,也算是基层锻炼的教师。而这样频繁地更换班主任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是有着深刻影响的。乡村学生的家庭教育比起城镇的学生是少之又少的。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时间还是来自学校的课堂教学。而一个班级班主任的调换,就意味着学生又得重新了解、熟悉和适应新班主任的言语习惯、性格特征、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变化,这对学生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学习精力提出了重大挑战。
班主任是班级的核心领袖,从组建到步入正轨的一个班级具有相当多的特质,即小到个体,大到班级,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教师对于这种特质的了解与熟悉,再到妥善的处理,需要相当长的磨合期。班级中每个学生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有其独特的家庭背景,有其独特的认知风格。班主任的更换,致使新的班主任得从头了解班级的一切,在这熟悉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得到先前他们所拥有的获得所需知识的方式方法,参差不齐、多维度的认知差异得到的是同等的授课方式,使得因材施教的方式难以实施,大大降低了教学的实效性。
2.乡村学生的发展受知识背景与学习硬件的限制
乡村学生的生活境遇有其独特性,与城镇的学生相比有着不同的受教育的逻辑。城镇的教师在农村的课堂上,一些先进的理念与想法是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的。笔者造访的一位城镇教师说,他在市里的学校中,学生知道怎样进行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有着最基本的准备与经验。而同样一节课,走进乡村的学校中,学生对于老师的提问方式、教学方法满脸愕然,不知如何回答与配合。在课堂中,一些形象的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而往往一些为城市中众所周知的事物,在乡村是不为人知的。城市教师的视野、认知领域与乡村学生的视野、认知领域有很多并不相交,这些没有扎根于农村教育现场的思想与理念,导致乡村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
笔者走访的学校中,一些镇中心校的教学设施比起农村小学的要好得多,但即使好的教学硬件,也无非是有个多功能教室。之所以称为多功能,是由于它兼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于一身,当上级主管部门来视察教学硬件时,可以以一抵多来应付检查,足可显示当下农村的教学硬件。而问起学者颇多关注的远程教育设备时,只有镇中心校的能用,但由于设备数量有限,每周一个班级能轮上一次就是十分幸运的了,而到了冬天,由于设备所占的教室很大,取暖设备过于简陋,也就只能停用。轮岗到此的教师,对于教学设备的短缺和不足有诸多不适应,一些原本应该实践操作学习和了解的知识,教师只能进行口头的讲授。
三、对轮岗制度困境的解决策略
1.完善教师轮岗制度的评价体系
在辽西地区的教师轮岗制度实施过程中,有所限定的就是到基层进行扶助的时间,并没有一整套详尽的实施计划、考核和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在城镇学校开始选拔轮岗教师的时候,就应该综合考虑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适应能力、家庭背景等条件。应优先考虑年龄稍大,经验较为丰富并且家庭事务较少的教师。有人把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比喻成一个“筐”,里面装有教师的年龄、工作年限、工作态度、品格道德、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论文发表数量等,并且某些新东西仍会逐渐被塞进来,支教经历就是其中之一[3]。所以,在轮岗教师选拔伊始,就要了解到教师行为的初衷。对到农村轮岗教师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助是十分必要的,但要逐渐淡化农村工作经历进入考核评比。轮岗教师的选拔需几次考核,教师应做好进入农村学校的课堂教案、教学方法、授课的进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准备,通过城镇学校的一系列审核后,还应集体进行农村教育的思维逻辑的学习,也就是以乡村文化环境和经济水平来思考课堂的实施,从而能有充分的准备走进乡村学校。其次,由学生、老师和校长对轮岗教师进行形成性与总结性评价。当城镇教师走进农村的教育现场时,就应该有一整套的评价体制所引领。无论是在轮岗期间的形成性评价,还是轮岗结束时的总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在评价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对自己授课效果进行评价,而更重要的是乡村学校中的学生、教师和校长也要对其作出评价,这样多维度的评价主体才能更加公正、客观。而对于教师轮岗的时间,不能单一地由行政部门来规定限期,而更应把这种评价体制纳入到考核中来,这样的轮岗制度才更加有张力和弹性。最后,应在城镇和农村的学校中进行统一的考试。一些城镇的教师到基层锻炼了一段时日,但提起对农村孩子的帮助成效上,却没有什么站得住脚的凭证。而对于轮岗制度的最终效果的评定,最简单又客观,并且易于操作的途径就是考试。教育行政部门或是轮岗制度的管理部门可以定期或有针对性地将城镇学校的学生和乡村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统一的学业测验,一来,可以检测出城乡教育质量的实际差距,二来,可以评定流动到基层的轮岗教师的帮扶成效。最好这种统一考试在城镇教师到基层之前进行一次,等到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再进行考核,评比一下教师是否提升了农村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这样才能使轮岗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
2.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
教师轮岗制度实施的宗旨就是要帮扶农村的学校教育,从而促使义务教育努力走向均衡、和谐的发展道路。但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一个因素所能实现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的保障,即使拥有了优秀的教师团队,依然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我国投在教育中的经费总额一直不足,并且其中大部分的资金都流向了大城市的重点小学,留给农村学校的经费严重短缺,造成农村与城市的学校之间产生巨大的差距。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70%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但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却只占总额的30%,足可看出教育均衡的康庄大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城乡学校相对较大的差距之所在就是教育资源的拥有和使用的不均衡。要改善农村的教育现状,首要任务就是加大教育投入,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水平有所提高,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穷了谁也不能穷了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落后农村学校以经济上的帮助与支持,完善其所需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所以,要提高农村现有的教学质量,除了“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还要加大经济上的投入,提高现有的办学条件,从而对农村学生学习的教育资源有所保障,真正做到教育均衡化发展。
3.将“师徒制”引入轮岗制度中
笔者了解到,目前的教师轮岗制度没有明确要求城镇教师到乡镇学校的具体帮扶手段,教师只负责带好自己所管辖的班级,没有最大化地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辐射给全校教师,从而带动整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针对此问题,我们可以把企业中一直沿用的“师徒制”引到学校中来。与其说它是一种制度形式,毋宁说是一种契约化的管理形式。在实施帮扶之前,对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方法进行初始的评定,以此作为城镇教师的帮扶根基,以便形成契约化的扶助模式。在整个学期过程中,师徒之间需建立系统的阶段性的教学质量与方法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依据契约的完成质量与实效对城镇教师的帮扶工作进行检测,其结果可以作为城镇教师经济补偿与奖励的考核指标。科学的教师政策是对教师严格要求与优厚待遇的配套制度[4]。待师徒关系确定后,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师徒双方结对所要达成的目标,可以制定一套详细的师徒教学工作规划,并使其制度化。借鉴现已流行的学生档案袋制度引入“师徒档案袋”,通过它可以对师徒之间工作情况的细节进行详实的记录,从而可以收集教学材料,整理先进的教学理念。师徒之间要定期地相互交流,针对课堂中所记录的问题,进行研讨和评述。实行这种制度将会产生长效机制,真正使城镇教师到基层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8(3-4):35.[2] 文钱扑.教师流动中的社会学问题探讨.上海教育科研,2006(11):4.[3] 李坚.教师职称评定条件成了个“筐”.中国青年报,2002-01-29.[4] 孙绵涛等.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0.(责任编辑付一静)
第二篇:丹霞学校教师轮岗制度
丹霞学校教师轮岗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我校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建立符合我校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切实解决我教师资源配置上的结构性矛盾,优化本校内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丹霞学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努力办好让丹霞人民满意的教育。经研究,决定建立丹霞学校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我校义务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立足实际,树立本校教师人事管理“一盘棋”思想,建立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真正形成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教师轮岗制度,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现领导教师队伍管理上的创新与突破,积极推动我校教师轮岗交流工作。
二、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增强活力、和谐稳定”的工作要求,本着“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教师职务晋级和奖惩机制相结合;建立校级领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弘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师德教育相结合;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与确保教育系统团结稳定、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相结合。
三、实施办法
(一)轮岗交流对象
1、交流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交流范围在本学校进行。
2、支教与轮岗自愿报名优先。
3、夫妻双方在同一所学校的,一方应优先参加交流。
4、超学科的教师应优先参加交流。
(二)轮岗交流措施及形式
1、每年轮岗、支教教师的选定,根据符合条件教师的年龄按从大到小顺序 照轮。年龄为女50岁以下(包括50岁),男55岁以下(包括55岁)如同龄的教师较多,从此年龄段的教师所教的教学成绩排列,成绩较低为轮岗支教人员。
2、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教师优先进行轮岗、支教交流。
3、轮岗回来的教师三年内不考虑轮岗,支教回来的教师三年内不考虑支教,4、其中下列人员暂不作为轮岗、支教交流对象可延缓交流:(1)现任校长、主任原则上不考虑轮岗支教。(2)学校所缺的专业教师不考虑轮岗支教。
(3)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教育主管部门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县教育局审批手续)
四、纪律要求:
1、轮岗时间为两年,支教时间为一年,服务期满合格后回原学校任教。
2、在轮岗学校工作表现较差,如期末统考成绩在倒数一名的,原则上要延长轮岗时间。
3、符合条件参加轮岗、支教的教师,如有特殊情况的,需在轮岗前向教代会上提交书面材料,陈述理由,再由代表投票决定。
4、提高认识、精心组织,服从全局安排,完成全面工作。
5、加强与接收学校的沟通与协调,了解轮岗、支教交流教师的工作、学习等情况,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使其能够思想稳定、工作安心。
6、确定轮岗、支教交流而不服从轮岗、支教交流的教师在评优评先、晋职、任用提拔时实行一票否决。
7、所有涉及到的轮岗、支教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准时到岗尽责,不得自行安排或雇用临时人员顶岗。凡不服从组织调配,超过一周拒不到岗的,将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予以告诫;超过半个月时间拒不到岗的,按自动离职且上报县教育局予以处理。
五、学校教代会决定的后的制度,教师应服从分配,否则以不服从学校分配制度办理。
六、本实施意见解释权归仁化丹霞学校。
仁化县丹霞学校 2016年11月
第三篇: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农村家庭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以贵州为例
施秉县马号中学潘翠
摘要: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协调甚至相互冲突日益明显,特别是农村的家庭教育,一直存在着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试着从农村现状、农村家庭本身、学校及社会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建议和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传统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尤其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具体内容包括孩子的成长教育,也包括孩子的成人教育。家庭教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现代元素在农村的不断深入,农村孩子不由自主、无可避免地接触和面对各种外面的新东西。加上家庭结构不完整、家长接受文化程度低、家长自身压力等等,造成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的疏忽,孩子的权利(被抚养权、受教育权、发展权等)没有得到合理的享受或者受到侵害。农村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所存在的偏差和失误,也已引起有关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家庭成员之间情感与行为的困惑在农村日益严重,几十甚至几百年来的中国农村家庭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正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
1.农村家庭教育得不到重视
家庭是每一个孩子的第一生活环境,家长,特别是父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结束教育的开端。作为家长,最关心的当然是孩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在农村,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农村的父母亲把家庭教育的概念简单地理解为只负责孩子的温饱问题,其他方面的教育都交给学校的老师。他们把读书和教育一概而论,因此无法做到亲力而为地区重视和践行家庭教育。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这样一种非良性的现象,教师对孩子们的家长抱有不信任和不放心的态度,就连家庭作业都很少让学生在家里完成。老师或许认为学生的父母大多不认识字,对于孩子的教育就更谈不上了。当教师对家庭教育失去信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后者要想顺利和持续发展就难上加难。
社会上,对于农村教育问题是很不敏感的,只是由于最近几年出现诸多留守儿童问题,才把人们的视线拉倒农村孩子的生活和教育问题上来。对农村的教育投入的也只是向学校倾斜,没有或者确实对于家庭教育方面很到位的宣传和必要的引导,使家庭教育问题一直处在边缘境地。
2.家庭教育主体缺失,负责教育的成员主要是祖辈或母亲。
在农村,由于经济来源的不稳定,很多年轻人和中年劳动者都喜欢或被迫外出打工,“抛妻弃子”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恰恰就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留在家里照顾孩子的只有祖辈或者妇女,所以在对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很多家庭都是由祖辈或者母亲担任老师。祖辈们受传统文化习俗影响较深,他们的教育方式很多都是遗留下来的传统模式,知识方面又欠缺,对孩子的学习帮助不大;母亲们,本来在接受教育时就遭受不平等的待遇,她们留下来的原因就是因为不认识字,所以都属于文盲或者半文盲的程度,对孩子的教育通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在农村的家庭教育中,出现教育者的文化程度偏低并受传统模式影响的现状。由于大众传媒在农村的发展愈发迅速,孩子可以从电视、电影等获得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孩子对生活或者学习都有一定新的的认识,这使家长面临新的挑战。如果家庭教育跟不上或者对孩子的新认识无能为力,不能给孩子指引正确的方向,就会出现让孩子自己在成长道路上步履维艰的现状。家里只有几个负责温饱问题的老人或者母亲,面对如此诸多挑战的家庭
教育现状,确实让人担忧的。
3.家庭教育与学校脱节现象严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接受教育和影响其思想行为的重要途径之一。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都发挥着各自特殊的职能作用。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学校、社会和家庭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家庭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态,对孩子的心身发展起着最特殊的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所不能替代的,但家庭教育也不可以一意孤行,与学校教育脱节。
现在农村的教育就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的现象。老师不相信家长,学生在学校的一切均由老师全部包办,不和家长交流。家长太相信老师,什么都交给老师,自己孩子出现问题不自己主动解决,都等着学校处理。
在农村的学校里很少开家长会,老师与家长见面只是在开学的时候。平时很少有家庭作业,课后作业也只有老师的勾叉来作为评价,很少有家长的签字。对孩子的成长问题老师有老师的看法,家长有家长的看法,但没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协商的看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很多的决定是孩子自己做出的。目前,这样的局面使孩子的成长出现不协调的现状。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主要困境
1.亲子教育不断弱化,不断出现隔代教育。
受“民工潮”的影响,农村家庭亲子教育不断弱化。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流动不断加快,大批农民为了生计离开自己多年赖以生存的土地,到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务工就业,因我国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发达城市高昂的教育费,这些农民工不等不将子女留在原籍,放弃了对孩子的亲身教育,使现在农村不断出现各代教育的局面。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缺席,让这些孩子在生活上、思想上、都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使得农村的孩子教育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而且人们现在更在乎家庭收入或者家庭建设的比较,对孩子的成长采取自由成才的放纵态度。农村庞大的打工群体给孩子的影响很大都是物质的直接性,说教的方式没有以前的效果,也很难实施,在家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大多数也只是抱着长大成人而非成才的希望。
2.农村社会环境、传统观念令人担忧。
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农村的自然环境、村寨文化、人家关系等对孩子的价值观念和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甚至整个生活方式都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特别是对未成年又缺乏父母监管的农村孩子而言,村寨环境对他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由于农村父母外出打工现在的影响,农村所剩人群都是孩子和老人,很多孩子都自由成长,孩子内心的变化和孤独很少有人去过问。导致很多孩子出现孤僻、冷漠、自闭等不利于个人健康发展的现象,甚至让孩子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和厌倦的负面情绪。
农村很多的家长都有一个想法,他们认为的教育是不包含德育和其他技能的单一的文化教育,在生活中除了文化教育的其他思想技能等方面都不让孩子有机会进行系统地参与和学习。文化教育在农村的教育中占最主要的位置,父母认为文化教育是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唯一途径,这样的想法使孩子接受全面教育的机会大大降低,农村孩子想要成才也变得困难。
3.家长目标不明确。
毫无疑义,家长永远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是对孩子培养目标系统工程的重要决策者。然而,在现在大部分经济和文化落后的农村地区,这些参与者和决策者也失去了明确的方向,甚至出现培养目标偏离的现状。盲目从众和失去目标的家长,如何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和引导他们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健康成长,这是昵称家庭教育发展最大的阻碍和困境。
如果用时代来作比较的界限,我们不难发现,在物质丰富到不像艰苦岁月那样需要用精
神和信仰来支撑生活的现状,孩子们最大的问题是思想傲慢,心灵脆弱,追求个性,遇挫则倒,我们不希望回到担忧温饱的年代,但是,物质欲望太容易得到满足导致很多孩子失去勤奋刻苦,奋发拼搏的精神,无疑会抹杀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独立生存能力。这是社会某些不好的风气和潮流对他们心里的侵蚀,因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沉侵在物质的享受中,他们容易失去奋斗的目标。
一直生活在农村的家庭教育者很难接受现代元素对孩子的影响,他们不理解甚至抵触学校对孩子实施的现代教育,面对学校和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观念的冲突,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变得迷茫,失去明确的方向。
4.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面对的风险阻止孩子前行。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能学有所成,长大后有出息。农村的父母也不例外,他们希望孩子们能“跳出农门”,最终会走出大山奔向大城市。
随着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农村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学校,走进高等学府。但是伴随人口众多带来的越来越来严峻的就业形势,农村读书的孩子毕业时遇到的就业压力比城里的孩子更大。这样的回报让很多父母担心他们的投资,还不如从小就让孩子出去打工赚钱,这样的观念使农村的家庭教育偏向物质追求化。
二、影响家庭教育的因素分析
1.农村家庭收入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
对家庭教育的投资,大部分来自家庭。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家庭教育的投资数量又与家庭收入有关。但是,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结果就是经济条件跟不上,使教育的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2.农村父母普遍的教育观念。
在农村,很多父母存在着“分数至上”、“教育无用”、“女子无才便是德”等传统教育观念。这些僵化和传统的观念影响农村家庭教育的发展。他们的教育只是在乎智育,而忽视了对孩子德育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如果忽略对孩子实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就使孩子受其不能形成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谈不上对孩子的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等美育能力的培养了。马克思曾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孩子应该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有意义地劳动能帮助孩子认识外界环境,对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教育无用观”在大学扩招以后逐渐流行,并为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教育者接受。近几年的大学扩招使很多高等教育的学习者就业困难,农村父母认为这样的投资风险很大,导致害怕或者不愿意承担投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风险。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在中国存在了数百年,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更是被封建家长奉为圣言。虽然现在社会上提倡男女平等,但在一些农村地区这一观念仍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家庭教育者,许多家庭教育者人人不愿意将太多的金钱和心力投入到女孩子身上。
3.农村的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状况。
家庭教育的实施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来实现。因此农村家庭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重大影响。比如职业因素,农村的家庭教育者都是农民,这样的职业背景对子女的影响不仅直接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而且也体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
三、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对策及建议
1.发展地区经济文化,给家庭教育提供环境。
在农村,经济收入地下的原因迫使众多的有劳动能力的父母外出打工,因此,只要大力发展农村地方经济,使农村家庭就近便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的教育上。在农村还可以充分发挥地区文化的功能,与社会一起建设爱心家园,关注农村的孩子成长问题。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对当地优秀文化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指导,转变传统的、固有的、不正确的认识和方向,从而充分发挥当地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家庭教育绝不仅仅只是对孩子的学习辅导,而更多应对孩子成长过程综合素质和多种功能的培养教育,即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单靠家长来完成这项工程师有难度的,必须加强和学校老师的合作。
3.提倡农村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的建设。
很多农村家长想通过自身的改变来影响和教导孩子,可是怎么改变?怎么教导?这些问题很难解。希望得到引导却无人应答的现实,导致很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片面地加强自己的意愿和见解。这种普遍的现状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对学校教育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恰好可以弥补这种遗憾和空缺。
4.提高家长自身修养意识。
家长本身的修养,对孩子来说就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在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在孩子身上总会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为人父母,唯有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给孩子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良性教育。
家庭教育并不在乎家长职位高低,只有假装自身修养高,生活习惯好,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孩子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家庭教育。在农村,对家长的要求就是多跟孩子交流,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与学校老师多沟通等,孩子会感受到家庭带来的温暖,也只有在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孩子,们才会从心灵上获得健康的教育,才能获得自身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教师轮岗制度暂行规定
黄草完小教师轮岗制度暂行规定(讨论稿)
为了推动教育均衡,缩小我黄草中心完小与各教学点之间的办学差距,弘扬教师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乐于任教,经研究制定《黄草镇中心完小教师轮岗制度暂行规定》。希望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明确意义,并遵照执行。
一、基本原则
按照“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增强活力、和谐稳定”的工作要求,遵循弘扬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师德风尚,确保教师轮岗机制有序推动黄草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办法
(一)、轮岗学校为中心完小与教学点。
(二)、轮岗教师
1、在编在岗的专任教师。
2、轮岗时间原则上为一年。
(三)、下列人员不再作为轮岗对象
1、如周期未完,已轮岗过教师不再作为轮岗对象。
2、学校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指教育局委派行政干部,3、学校后勤人员不参与轮岗。
(四)、轮岗办法
1、支教形式轮岗。
2、岗位培养形式轮岗。
3、中心学校教师符合要求抽签决定顺序依次轮岗。
4、在全学区或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倒数1名教师或者平均分在60分以下者,经研究也可提前轮岗。
5、教师在工作中不遵守纪律,违反市、县教育局和学校有关规定不服从学校管理,经研究也可以提前轮岗。
6、轮岗教师教学点要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学校安排,出色完成学校各项任务,所任班级成绩在全学区中等以上,所在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一致好评的,一年后回原单位报到。反之,所任学科成绩在全学区倒数1名,所在学校教师、家长满意度未达50%以上,该同志必须服从学校统一调配继续轮岗。
(五)、工作纪律
所有涉及到的轮岗人员都必须服从组织安排,按要求到岗尽责,不得自行安排或雇用临时人员。超过一周时间拒不到岗按旷工处理,超过半个月不到岗者按自动离职处理,报财政局、教育局停发工资。
(六)有关说明
1、从2012年9月起,往年在教学点任教经历一律不作为已轮岗计算。
2、轮岗教师任职学校与岗位视当年情况决定。
3、资兴市教育局没有禁止新分配的教师去各教学点的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须经校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后另行安排。
4、凡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7月1日自愿申请到各教学点的教师(2名),可享受资兴市级优秀荣誉,并与中心完小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且作为第一轮轮岗教师计算。
5、户籍所在地非黄草籍教师,可保留黄草完小教师住房。
6、本校教师主动申请到教学点任教者,按轮岗教师计算。
第五篇:学校教师轮岗计划
于村小学教师轮岗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教师校长的合理流动机制,根据冠县教育局 冠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方案》(冠教字〔2015〕66号),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原则
1、遵循“科学合理,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稳步推进”的原则。
2、遵循个人意愿与教育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个人申请与学校推荐,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二、范围要求
1、轮岗范围为本校在编在岗教师。男45 周岁、女40 周岁以下,在本校连续任教满6 年的专任教师(教龄计算截止当年8 月31 日)。
2、交流轮岗每学年安排一期,每期交流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
3、凡男45 周岁、女40 周岁以下(年龄计算截止8 月31 日),拟晋升高级教师、一级教师职称的,必须有1年以上交流轮岗工作经历。
4、对符合交流轮岗条件但拒不接受轮岗工作安排的,由学校上报县教育体育局,调离本校。
三、工作程序
1、动员部署。学习宣传轮岗方案,让教师明白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2、初定人选。由教师自主报名和学校推荐相结合确定初步轮岗人选。学校推荐符合轮岗条件人选的先后顺序是:富余学科教师优先安排轮岗,同等条件下,年龄小教龄短的教师优先安排轮岗。
3、确定名单。学校上报初定人选,待县教育局审核确定正式轮岗人员后年,学校负责通知到人。
4、正式到岗。轮岗人员应准时到轮岗学校报到,接受流入学校安排相应岗位工作。
四、工作任务
交流轮岗教师必须接受服务学校的管理,自觉遵守服务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敷衍塞责、扯皮推诿。交流轮岗教师要积极参加服务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等活动,每学期听课20 节以上,至少上1 节示范观摩公开课,撰写交流轮岗工作经验总结1 篇以上。
五、轮岗管理
1、交流轮岗教师在交流服务期间,接受服务学校和派出学校双方共同管理,以服务学校为主。
2、交流轮岗教师在交流服务期间,服务学校对交流教师的工作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鉴定,将学校班子、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综合考评报告报备派出学校和县教育局,作为晋职、晋级、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
3、交流轮岗教师的考核、绩效考核由服务学校组织,将结果送派出学校进入个人档案。学考核结果为基本合格以下等次的,按照相关规定执行,且不计算交流轮岗经历。
4、教师在交流轮岗期内,人事及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学校,各项待遇与派出学校教师相同。派出学校负责交流轮岗教师校长的职称评聘、基础性绩效工资发放;服务学校负责做好工作安排、考勤考核、绩效考核、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
本方案自2016年5月1 日起开始执行。
于村小学
2016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