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

时间:2019-05-12 15:5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

第一篇: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

【发布单位】焦作市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8-04-10 【生效日期】2008-04-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农业生产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下降,不仅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是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总量充足。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要在发挥高产优势的基础上,由注重总量增长向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群众放心消费。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立科学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市农业、畜牧、林业、粮食、农机、质监、工商、环保等部门要相互配合,按照“有标贯标,无标补标”的原则,结合生产实际,对我市现行的农产品地方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修订制定一批技术先进、操作性强的地方标准。到“十一五”末,建立起涵盖全市主要农产品的产地环境标准、农产品质量等级标准、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使农业生产各环节均有标可依。今年,重点抓好6项工作:

1.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特色、无公害和绿色为主的农产品生产要求,市农业部门负责修订完善小麦种子、玉米、蔬菜、食用菌、“四大怀药”、水果的种植标准,明确其产地环境、品质标准、栽培技术规程、病虫害防治等具体标准。

2.市畜牧部门以推广规模化、专业化、无公害化养殖和促进品种改良为重点,建立奶牛、生猪、肉牛、肉羊、肉(蛋)鸡养殖标准体系,制定配套完善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3.市林业部门负责制定我市主要林产品地方标准。

4.市粮食部门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标准,运用专业的质量安全检测手段,积极组织粮食的收购、储藏和销售。

5.市农机部门负责修订制定耕、耙、播、收、植保等农机作业规程和安全作业标准。

6.市质监部门负责对各有关部门修订制定的农业地方标准进行发布前的技术审查,并发布有关标准,加强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二、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监督管理

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河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控制与治理并举,加强农业产地环境保护、农业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力度。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者倾倒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禁止在农产品产地附近新建、扩建超过国家规定排放标准的对水体和大气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用于农业生产的污水和固体废物,要经过无害化处理。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基地周边3000米以内无工业“三废”和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产地区域内、上风向和灌溉水源上游3公里范围内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土壤中没有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确保产地的空气、水源、土壤等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各县(市)区要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实行分类管理,积极开展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网络,新建一批农业环境定位监控网点。环保部门要加强对工业“三废”点源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控,依法重点打击向产地超标排放工业“三废”的违法行为。畜牧部门要督促现有畜禽养殖场(小区)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完善排污设施;对新建畜禽养殖场(小区)按环境影响评价审批要求进行建设,确保环保“三同时”落实到位。到“十一五”末,全市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基本消除农业污染。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

1.重点抓好小麦、玉米、蔬菜、水果、食用菌、“四大怀药”、生猪、奶牛、肉牛、肉(蛋)鸡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农业、畜牧等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指导核心示范区制定严格的技术规程,对农业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后的加工、保鲜、储运、包装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要建立检测室,配备检测人员,建立检测制度。广泛利用频振式杀虫灯、绿光杀虫灯等物理、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推广施用农家肥、生物肥料等有机肥。今年,全市要创建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0个市级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立1至2个高标准的示范县(市),各县(市)建立5至6个示范乡,各乡(镇、办事处)建立2至3个示范村。到“十一五”末,全市主导优势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80%以上。

2.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社员在各个环节广泛应用标准化技术,实行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制度规范、统一加工销售。2008年,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要建立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管理制度。

3.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下简称“三品”)认证和品牌创建步伐。“三品”认证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为主体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加快产品的商标注册,为创品牌奠定良好的基础。今年,全市通过认证的“三品”达到30个以上,新建“三品”生产基地面积10万亩,无公害畜产品生产企业25个,争创2个全国驰名商标、20个省级著名商标和省级名牌农产品。到“十一五”末,“三品”生产覆盖率达到50%以上,80%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4.加大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农业部门要向农民普及化肥、农(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知识,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治等技术,指导农民科学用药、合理施肥。市农业、供销部门要积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大力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直供。督促农资经营单位、个人建立农资产品经营档案制度、质量信誉承诺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农业、畜牧、工商等部门要适时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使用、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

5.搞好标准化推广工作。各级农业、畜牧、林业、科技部门要采取专家授课、印发“明白纸”、在新闻媒体开辟专栏、网络课堂等多种形式,利用农民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业广播电视教育、扶贫技术培训等培训渠道,普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2008年,全市要建立起一支500名既精通农业技术又懂得标准化管理的农业标准化专业技术队伍,各县(市)不少于70名、各区不少于20名。

四、强化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产品标准要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并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符合条件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场所。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加工所用的原材料、添加剂和产品储存、包装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应当具备产品检验能力,并按规定实施自检。鼓励生产加工企业申报ISO质量体系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和GMP(良好生产规范)认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管,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用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食品、假冒伪劣农产品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取得“三品”和标准化农产品认证的企业,优先入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一五”末,全市现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相关产品,国家有“三品”认证的,必须达到无公害以上标准;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比较完善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企业采标率达到80%以上,80%以上的加工型龙头企业通过ISO或HACCP体系认证。

五、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1.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范围。今年增加中心城区水果、猪肉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选择2个基础条件好的县(市)开展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到“十一五”末,逐步将准入范围从市区扩大到各县(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市场准入品种扩大到蔬菜、肉、蛋、乳品、水产、果品、粮油。凡进入市场的粮油、乳品、干果需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并加贴“QS”标志。其他列入准入范围的农产品,没有经过“三品”认证的,一律先检测,后销售,坚决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的五种不合格农产品上市销售。到“十一五”末,农产品抽检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无农产品食用安全事故发生。

2.深入开展农产品市场标准化管理。今年,全市培育15个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以《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和农业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与管理指南》为指导,提高农产品市场进货、储运、安全检验监测等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

3.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识和包装制度。从今年起,所有获得“三品”认证、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农产品,销售时贴标率要达到100%。需要依法实施检疫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应当附具检疫验讫标志、检疫合格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从事农产品收购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的农产品,逐步实施包装制度,在包装物上标明品名、产地、生产者、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等级等内容或销售者名称、采收日期。

4.逐步建立质量追溯体系。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推广的原则,今年先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核心示范区和市区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抓起,逐步在全市建立农产品生产、流通档案登记制度。督导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记录,在生产过程中记载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农产品收获日期等信息,保存购销记录、检验记录、购销台帐等有关资料。“十一五”末,全市基本建成主要农产品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的质量追溯体系。

六、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粮油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升级步伐,按需要增添设施,充实技术人员,完善检测功能,突出抓好粮食、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和畜禽产品中兽药残留以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要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和省畜牧局的资质认证,市粮油质量安全检测中心要通过国家粮食局质量标准中心验收。抓紧筹建市级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今年,各县(市)区都要建立农产品、畜产品、粮油质量检测检验站,做到有编制、有人员、有设备、有经费,重点开展对产地和批发市场的检测,实现全年例行检测120批次。各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区、“三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区内农贸市场和超市都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购置快速检测设备,开展常规项目的经常性自检。加大监测信息发布力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定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十一五”末,力争建成由市级监测中心为骨干,县级监测站为基础,农产品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批发市场监测点为补充,覆盖全市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今年起,全市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市、县两级农产品、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标准化核心示范区、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兴办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每季度抽检一次,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每月抽检一次。对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基地,禁止其产品销售;对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实行停业整顿或劝其退出农产品经营市场;对造成危害或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查出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农产品,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集中销毁。

七、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

进一步完善修订植物病虫害应急预案,增强日常监测预警能力,提高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综合防控能力,把植物病虫害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以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网络为切入点,把防控点拓展到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建立市、县、乡、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四级联动的运行机制。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行动。到“十一五”末,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达到100%,确保实现重大动物疫情零发生的目标。严格疫情报告和发布制度,依法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适时启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强化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控制疫情发展蔓延。到“十一五”末,全市建立起反应快捷、运行高效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无重大动植物疫情发生。

八、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经费到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经常检查工作进度,分析存在问题,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采取措施,狠抓落实,逐步推进。市政府将对积极制定地方农业标准、争创名牌农产品和“三品”认证的单位给予奖励,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安全优质放心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产经营单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责任,年底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和奖罚。各级农业、畜牧、林业、粮食、农机、质监、工商、环保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群众消费安全。

以上意见,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四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

XX县~-2010年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

1998年以来,我县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根据县委安排,农业产业结构调研组,进行全面调研后,就总体而言,农业生产发展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不足,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切实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现县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将“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切入点。现提出建设意见,望认真研究落实。

一、充分认识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重要意义

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开展农产品加工,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及加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关注农产品供给向关注农民增收转变;从短期经营农业向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向依靠市场营造环境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

经过5年的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优质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原则。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生态、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

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

3.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要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有龙头骨干企业,又要有有市尝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业企业来带动。

4.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术,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装备,鼓励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

5.发展和保护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切实发展可持续农业。

6.加强宏观指导。通过制定和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优惠政策等,引导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上项目一开始就要做到高起点、高水平。

(二)重点领域。

1、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粮食基地1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万亩。其中:一是在南部七乡镇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建设热区优质软米基地5万亩,我县荷花、中和等南部乡镇,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具有5万亩的热区优质稻优势,年产1400万公斤左右,为满足县内外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建设精米加工生产线一条,日处理50吨,年产1.5万吨的规模,年产值8000万元,实现税收700万元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基地建设,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

二是在腾越、小西、打苴、曲石、界头、中和、荷花等乡镇,海拔1500—1700米地区建设特色饵丝专用米基地5万亩,腾冲饵丝这一品牌已被省内广大消费者接受,已逐步打入省外市场,为了把腾冲饵丝品牌做大做强,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具有一定基础,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私营企业、加工大户,三年内实现年产1万吨规模,产值上1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饵丝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

三是在曲石、界头建设糯稻、优质粳稻基地2万亩。农业局负责无公害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将龙口酒厂培植成年产值上500万元的农业企业,带动全县酒业加工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

四是在明光、瑞滇、固东、马站等乡镇建设荞麦基地3万亩,其中在明光建设无公害基地1万亩。农业局负责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将明光荞粉厂培植成年产值上500万元的农业企业。

2、优质油料基地

腾冲油菜生产属全省第二大县,并且优质“双低”油菜所占比例大,年产近2000万公斤,现有毛油加厂250多个,但除和顺双虹植物厂年产400吨精炼油外,无一家企业生产精炼油、高烹油,来拉动全县毛油生产的再次加工升值。抓住全国建设长江油菜带和省

政府将我县列为滇西油菜片区中心的机遇,一是建设优质油菜生产基地20万亩,总产2500万公斤,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万亩;并加大扶持私营、个体企业,创建日处理50吨精炼、高烹油、三年内实现年产1.5万吨规模的双低油菜深加工生产线一条、产值上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的龙头企业。政府每年扶持500万元贷款的贴息补助42万元(县财政补助22万元、县农业局向上级争取扶持20万元)连扶持3年,农业局负责建设无公害原料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腾冲菜油品牌,不仅打入市场满足国内需要,而且抵御国外进口菜油的冲击。

二是在腾越、中和、曲石、马站等乡镇开发红花油茶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5万亩。

3、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建设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龙头带动和无公害战略,重点抓好中低产茶园改造及良种更新,建设清凉山、高黎贡山两个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带动茶叶生产实现,茶叶总产量3500吨,茶叶总产值3600万元,茶农收入2500万元,茶叶总税收160万元。

4、优质烟叶基地

贯彻国家“双控”、“双提高”政策,合理规划、择优布局、向最适宜地区集中发展,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科技含量,主攻单产和质量,以界头、曲石、固东等乡镇主产区为重点,抓好6万亩优质烟生产基地。按市场需求逐步推进我县晾晒烟发展,创建国家级腾冲火山牌烟叶品牌。实现总产量650万公斤,农特税1100万元,烟农收入5100万元,综合合格率85%。

5、优质畜禽生产基地

着力开发绿色畜产品,在稳定提高生猪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特色畜牧业资源优势,优化畜牧业结构,使草食畜群产品与猪肉产品比例达到30:70,建成优质肉牛、黄山羊生产和出口基地,实现出栏优质肉牛4万头,其中外销2万头,出栏黄山羊5万只,外销3万只,建设20万只肉鹅基地、百吨绿色山桂花蜜基地,万头肉牛、羊出口基地,旅游观光畜牧业示范基地和土鸡养殖等六大基地,以满足保山保农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需要,实现肉产量4万吨,畜牧业产值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民人均增收400—600元。具体措施是:实行舍饲管养,大田种草10万亩,建饲养能繁母牛20头以上的专业养殖大户2000户,建养牛示范村40个,每村养牛户达100户,每户饲养能繁母牛3头以上,每村建一个冻改点。

6、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

依托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优势,大力培植以草果为主的香料作物6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0.5万亩。新植以茯苓、重楼、厚朴、山楂、柯子为主的中药材示范园500亩。

7、优质林(果)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优化林果结构,建设干水果基地20万亩,其中核桃发展到2万亩,板栗发展到1.5万亩,银杏种植稳定在10万亩,梅子5万亩,在北部建设2万亩木瓜基地,在南部建设1万亩桠柑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珍稀优质用材林10万亩;工业原料林5万亩;名优经济林5万亩。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培植5-10户龙头加工企业,带动果脯(果汁)加工产值达到8000万元。

8、特色农产品基地

依托“订单农业”,木薯种植发展到1万亩,~年种植2000亩,山葵种植发展到1万亩,~年种植400亩;巩固和培植蔬菜基地7万亩,其中依托县城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及无公害农产品专柜,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开发高黎贡山野菜200亩;建设钢架大棚开发花卉及绿化苗木示范园15亩;利用好田好地开展甘蔗高糖、高产、降低成本技术攻关2万亩;在城区坝子利用低洼、冷浸低产田开挖精养商品鱼生产基地5000亩,向市场提供鲜鱼5000吨,继续探索价值较高的虹鳟鱼等冷水性鱼类的养殖技术,使之尽快得到推广应用。

四、促进优质农产品加基地建设的重点工作

(一)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

各乡镇要根据实际资源等优势及本基地建设意见,制定本乡镇的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县级各涉农部门要做好乡镇发展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指导,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二)建立生产经营新机制。

鼓励各基地的龙头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发展产业化经营,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和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企业向农民订购绿色、无公害原料,要以超出市场价5%—10%的价格收购,并给农民原料价5—10%的利润返还。

(三)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

支持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实行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一体化经营。要重点培植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多方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增强农产品加工制品市场竞争力。

(四)健全质量安全体系。

参照国际标准,制订和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的技术培训,举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样板,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专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抓好质量申报、认证、管理工作。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的监督、检测和检查,完善有关法规并严格执法。

(五)扶持和发展中介组织。

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业行业协会、专业技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建设。发挥各种专业化中介组织在提供社会化服务、开展行业自律、防止无序竞争、协助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作用。

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国家投入力度。

提高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投资占整个基本建设投资的比

重,增加对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有偿、无偿资金,要重点支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服务、质量标准和信息网络体系建设。科技、农业、乡镇企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科技开发资金、教育培训资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外经贸等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加工制品出口的支持和协调服务。

(二)给予相关的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要将支持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满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和完成订单生产所需流动资金,有关银行应积极予以支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应把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列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优先扶持对象。

(三)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对农产品出口实行与法定退税率一致的退税政策,出口退税率尚未达到法定征税率的农产品,应优先考虑适当提高出口退税率。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农产品加工企业引进技术和进口农产品加工设备,符合国家有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xx。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初加工所得,要落实免征3——5年企业所得税的政策。

(四)其他配套措施。

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营和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用地,要优先安排审批,其征地费用按下限标准执行,地价按征收成本价(征地费+税费)执行。龙头企业用于建设大棚、非永久性畜禽饲养尝水产养殖场及农产品收购场所用地,均视为农业用地。电力、自来水部门要保证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供电、供水。在稳定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同时,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通过技术报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方式、领办创办、协办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凡自愿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领办、创办龙头企业的农科人员,经主管部门批准,可保留职称,带薪五年,经本人要求,可回原单位工作,也可以办理辞职手续。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以资金、技术入投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合法化收入,着力培植一批新技术农业龙头企业。

六、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县成立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张惟建任组长,县委副书记普建辉、县政府副县长李其邦任副组长,成员由县委办(含政研室)、政府办(含扶贫办)、农业局、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含粮食局、招商局)、林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科技局、交通局、经贸局(含乡企局)、供销社等主要领导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由农业局长XX任主任,副局长XXX、XXX、XX、XXX任副主任,成员由局办公室、市场信息股、种植业股、畜牧兽医股、农业中心、畜牧中心、种子公司、烟办、茶办等抽人组成。各基地责任到单位,各单位主要领导为责任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优质油料基地、优质畜禽生产基地,由农业局具体实施,财政局、发展计划局协助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由农业局具体实施,财政局、发展计划局、扶贫办、经贸委等单位协助实施;无公害、有机生态茶园,由农业局(茶办)实施;优质烟叶基地由农业局(烟办)实施;优质中药材、香料基地,由供销社实施;优质林(果)基地,由林业局实施。

第三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

XX县2005-2010年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意见1998年以来,我县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颇具潜力的增长点。但根据县委安排,农业产业结构调研组,进行全面调研后,就总体而言,农业生产发展还不能适应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农产品加工水平和质量较低,专门用于加工的农产品不足,产加销各环节联结不紧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不健全、加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仍比较突出。为切实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实现县第十次党代会和第十四届人代会审议通过的实施“农业稳县”战略,将“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的切入点。现提出建设意见,望认真研究落实。

一、充分认识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重要意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开展农产品加工,可以促进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水平,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及加工,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基本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依靠科技进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在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逐步实现农业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关注农产品供给向关注农民增收转变;从短期经营农业向注重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依靠政府行政手段推动工作向依靠市场营造环境的转变。

(二)发展目标。经过5年的发展,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适应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并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骨干企业;建立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重要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使农产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较大提高。农业总产值年递增3%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5%,达到2050元。并培植企业与农民形成稳定的利益连结体,促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收部分有60%左右来自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全县50%以上的优质粮油基地、经济作物基地和畜禽养殖基地纳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的农业增加值在全县农业增加值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的主要原则和重点领域

(一)主要原则。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质、安全、生态、方便、营养的农产品,巩固城市消费市场,开拓农村、小城镇和国际市场,不断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2.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其资源、经济、市场和技术优势,依托优势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区域,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产业带,实现农产品加工与原料基地有机结合。3.适度规模经营。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要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规模和市场需求相适应,既要有龙头骨干企业,又要有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农业企业来带动。4.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保护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术,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装备,鼓励积极引进和开发高新技术。5.发展和保护相结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取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切实发展可持续农业。6.加强宏观指导。通过制定和实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优惠政策等,引导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上项目一开始就要做到高起点、高水平。

(二)重点领域。

1、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优质粮食基地15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3万亩。其中:一是在南部七乡镇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建设热区优质软米基地5万亩,我县荷花、中和等南部乡镇,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具有5万亩的热区优质稻优势,年产1400万公斤左右,为满足县内外消费者的需要,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建设精米加工生产线一条,日处理50吨,年产1.5万吨的规模,年产值8000万元,实现税收700万元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基地建设,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二是在腾越、小西、打苴、曲石、界头、中和、荷花等乡镇,海拔1500—1700米地区建设特色饵丝专用米基地5万亩,腾冲饵丝这一品牌已被省内广大消费者接受,已逐步打入省外市场,为了把腾冲饵丝品牌做大做强,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具有一定基础,经营机制灵活的民营、私营企业、加工大户,三年内实现年产1万吨规模,产值上1亿元,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农业局负责建无公害饵丝基地,企业按无公害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打出无公害食品品牌。三是在曲石、界头建设糯稻、优质粳稻基地2万亩。农业局负责无公害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将龙口酒厂培植成年产值上500万元的农业企业,带动全县酒业加工产值达到2000万元以上。四是在明光、瑞滇、固东、马站等乡镇建设荞麦基地3万亩,其中在明光建设无公害基地1万亩。农业局负责基地建设,通过政府给予贷款贴息扶持,将明光荞粉厂培植成年产值上500万元的农业企业。

2、优质油料基地腾冲油菜生产属全省第二大县,并且优质“双低”油菜所占比例大,年产近2000万公斤,现有毛油加厂250多个,但除和顺双虹植物厂年产400吨精炼油外,无一家企业生产精炼油、高烹油,来拉动全县毛油生产的再次加工升值。抓住全国建设长

第四篇: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安全优质农产品(包括农、牧、渔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以下简称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与优势、特色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化工程建设相结合;坚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的产业化经营;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的办法。

第三条标准化生产基地以自主建设为主,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标准,规范管理,授牌扶持,引导、鼓励企业、部门和社会各界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推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第四条省农委、省质监局负责全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标准化生产基地所在市、县农业、质监部门具体负责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第五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目标,用5年时间,按照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基本实现全省优势、特色和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有关农业项目区的农产品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优质标准。

第二章建设要求

第六条 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总体要求,标准体系配套适用,产地环境无污染,基础设施科学合理,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记录档案齐全,全程服务配套规范,龙头企业带动有力,产品安全优质高效,经济效益明显,农民增收幅度大。

第七条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按照省优势、特色和出口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选择规模种养殖条件、农业生态环境较好,无工业“三废”污染的集中产地。

第八条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按照国家农业投入品管理规定,严格规范对生产投入品的经营与使用行为,严禁销售和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及添加剂以及未经登记的有毒化学肥料等投入品。按标准指导生产者科学使用限用投入品,并加强农业投入品经营、使用档案管理。

第九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以国家、行业标准为主,参照出口贸易标准,完善地方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和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规范,建立健全科学适用的生产管理标准体系,做到基地建设有标可依。

第十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切实抓好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重点实施好种畜与种苗、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管理以及产品加工包装标识等方面的标准。根据生产经营管理实际,编制生产管理标准手册,开展宣传培训工作,提高标准的入户率和使用率。

第十一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规模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根据基地建设产前生产资料供应、产后加工与流通、以及技术服务要求,积极推进龙头企业加服务组织连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做好种畜种苗和投入品供应、病虫害防治、技术标准培训指导、产品收购加工包装以及上市流通等统一社会化服务。

第十二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建立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完备基地环境质量、生产投入品、生产管理活动、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档案,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第十三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规范质量认证工作,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及其产地认定管理规定,严格标准,规范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积极推进基地种养殖场和生产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的HACCP、GAP、GMP、ISO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认真做好产品卫生登记工作,提倡商标注册和地理标志认定,推进与国际接轨。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申报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原则上为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指标主要包括:基地规模、农业标准体系完备率、农民标准化培训入户率、标准简明手册入户率、产品生产环节标准化覆盖率、农户生产管理(包括投入品使用、产地环境、生产管理、产品质检等内容)建档率、龙头企业带动率、统一服务社会化程度、质量认证率(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龙头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安全可追溯率、以及每亩经济效益。

第十五条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程序,每年5月由基地所属企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或县、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会同质监部门提出申请报告,报市农业、质监部门初审,于7月报请省农委、省质监局组织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进行评审认定。

第十六条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要求,申请单位要提出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要求实现情况、有关申报指标要素具体情况、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和基地建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填写《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申报表》(附后);以及有关农业标准、质量认证、生产管理、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文件资料。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七条省农委、省质监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全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规划、组织实施和评审管理等方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省农委,负责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日常管理工作。各市、县可参照省级做法,切实加强对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申报认定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和“一事否决”的制度。

1、分级管理:根据对申报指标要素的综合评分(《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综合评分表》附后),提出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等级,按省、市和县三个级别由省农委和省质监局实行统一授牌(《安徽省安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等级标准》附后)。申报国家标准化生产基地必须是省级标准化生产基地。

2、动态管理:省级每两年对认定、授牌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进行复评审,根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和综合评分情况重新等级认定、授牌。

3、“一事否决”:申报的标准化生产基地近两年内如出现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即取消申报资格;已认定的标准化生产基地如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则立即取消标准化生产基地资质并摘牌,两年内不得再申报标准化生产基地。

第十九条省农委、省质监局要统筹规划,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增加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投入。根据标准化生产基地认定、授牌情况,给予不同档次的以奖代补,并配套加大相关农业项目和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把标准化程度作为农业项目验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引导扶持各地加快发展安全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省农委、省质监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在全省试行,1年后进行修改完善,颁布实施。

第五篇:关于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徐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具体体现。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确保我市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逐步实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促进我市农产品结构和质量升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监督检测体系和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体系,主要食用农产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储运、加工,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5%以上;县级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基本实行准入制度;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储运过程和产品质量全程控制;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培育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使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二、加强全程监控,全面促进农产品质量提高



(一)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控制源头污染。

一是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建设和保护,抓紧开展农产品产地适宜性评价。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禁止向农产品产地排放或倾倒“三废”、生活垃圾和污水。禁止在有害物质超标区域生产、采集农产品和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市场监管。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销售违禁、假冒伪劣农资产品行为。市、县、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农产品生产的主要季节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对违规经营违禁农药的经销商依法实行严厉处罚。对申办兽药经营、饲料生产企业,要对照条件严格验收。对农药、兽(渔)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其按标规范生产,建立原料进货、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等相关记录。积极开展兽药GSP试点,进一步强化兽药经营企业的硬件,规范经营行为。实行渔药经营许可和水生动物诊疗许可制度,所有渔药均由具有渔医资格的渔医签发用药清单。渔用饲料生产企业必须持《饲料生产许可证》生产经营,产品必须注明批次合格证以及出具出售合法发票。

三是强化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县(市)、区农业部门要定期公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倡导使用、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名录;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培训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粮食局有关要求,监管在处理虫粮时,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药剂,积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药品,积极采用科学储粮、绿色储粮技术。同时监管粮食运输,禁止可能有污染的车辆运输粮食,确保粮食在储运环节的安全。

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支持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大贯标用标力度。鼓励、引导、帮助农业企业完善自身标准体系,使主要农产品质量与国际、国内市场要求相适应。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使农产品生产企业、专合组织和农民掌握并遵循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在已经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把我市优质稻米、专用小麦、设施蔬菜、创汇特菜、优质水果、生猪、奶牛、肉鸭、水产品等主要生产基地建成各级标准化生产基地,有条件的要进一步建成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把邳州大蒜、铜山小麦、沛县稻米、丰县苔蒜建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推进规模、生态健康养殖,强化疫病监测和防疫。实行畜禽产品产地报检制度,凭新型二维码免疫标识和临床检查健康状况签发产地检疫合格证明。推广水产养殖许可制度,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依法向当地县级政府有关部门申领“水域滩涂养殖证”,苗种生产经营企业必须依法向当地市级部门领取“苗种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建立健全水产养殖(苗种)生产记录、生产养殖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突出抓好奶站和规模奶牛场监管。对奶站实行许可证管理,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定期对生鲜牛奶和自配料抽检。

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禁止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

严格执行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检测检验制度,禁止质量安全不合格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定期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开展例行抽检,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责令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畜禽产品要严格凭有效检疫合格证明进场交易,严格索证索票,查证验物。外地畜产品进入我市市区销售实行定点报验,查证验物,消毒车辆。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经营单位和个人实行备案制度,实现有货必查、有货必检。实施县级以上水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经营台帐、完善产地证明、抽检进场水产品等。

三、加强三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行政执法、检测检验能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行政职能,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监管能力,逐步完善全程监管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市县农业行政执法队伍要加强力量,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行政执法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增强检测检验能力。整合现有检测资源,完善检测功能,提高利用率,加快市农产品与环境质量监测中心建设,争取建成区域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六县(市)和贾汪区要认真规划,集中力量加强县级检测机构建设,提高检测能力和监测水平,重点开展快速检测和生物检测。有计划、有步骤地在重点农业园区、专业生产基地和产地市场、市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一批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点;农产品批发市场要按规定建立检测站点;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自建符合要求的检测站点。

四、健全制度,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管理



(一)建立认证激励制度。积极培育地方农产品安全放心品牌,鼓励向国家积极申请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创建出更多的有影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对取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有机农产品认证证书,各级政府可以给予一定奖励。

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农产品从田间生产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的记录制度。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建立田间档案,生产过程中要记载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病虫草害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以及农产品收获日期;农产品经营者要建立流通档案,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中从事农产品批发业务的销售者应当建立产品进货台帐和销售台帐,如实记录进、销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商、联系方式、流向等内容,并向供货商按照产品生产批次索要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或者由供货商签字或盖章的检验报告复印件;从事农产品零售的固定经营者应建立进货台帐。



(三)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制度。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积极开展对生产中或市场上销售农产品的例行监督抽检工作。对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大型超市的蔬菜、猪肉、水产品等安全隐患较多的农产品每月抽检一次,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名牌农产品等认证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每年抽检两次,发现不合格的要依法及时处理,并查找原因,制定落实整改措施,确保不出现等级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监测经费,确保例行监测工作的开展。

五、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新局面

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领导。市政府建立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农业、林牧渔业、工商、质监、财政、食品药品监督、商检、供销、粮食、公安、环保等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主要负??研究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实施属地管理责任制度。要理顺关系,整合资源,打破条块、行业和部门分割,尽快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机制。要畅通信息渠道,建立正常信息反馈制度,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

(二)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各自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发改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同级基本建设计划;农业、林牧渔业部门要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监部门要会同农业部门加快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工作;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对违法销售不合格农产品和假冒伪劣农资的市场责任主体依法进行严厉打击;财政部门将农产品质量工作专项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食品药品监督、进出口检疫检验、粮食、供销、公安等各有关部门也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制定详细规划和工作计划,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

(三)广泛宣传。通过各种新闻媒体,采取不同形式,区分不同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执行信息发布制度,保证信息及时、准确发布。

下载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焦作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