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礼泉县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问题调查与研究
礼泉县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问题调查与研究 调查时间:2014年8月20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红十字会组织部办公室 调查对象:礼泉县红十字会全体成员 所谓志愿者服务: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一、志愿服务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本次调查,我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及不同职位的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仅仅只有不到10%以上的人对于“志愿者服务”有比较正确和全面的认识,特别要提到的是20%的人认为“志愿者服务”是在走表面功夫,全无任何实质性的用处,并对志愿者服务不理解和不尊重。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对于志愿者服务根本一点都不了解,而这其中又以女性所占的比率最大,对志愿者服务的不了解,不信任,不清楚给县红十字会在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如何正确定位志愿者服务,以及如何有效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成为一个很深刻的重要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
二、志愿者服务的主要特点:
1、与公民的成才和就业全面挂钩,公民的成才与就业问题是各国
社会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只有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等切身利益挂起钩来,志愿服务活动才能得到社会民众的全面响应,才能确立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
2、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志愿服务活动的切入点。相对于过去那种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寻找服务课题的志愿服务模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五种趋势:一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法制化方向发展;二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政府化方向发展;三是志愿服务活动向机制化方向发展;四是志愿服务活动向全民化方向发展;五是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化方向发展。
三、社会实践具体情况介绍:
实践时间:2014年7月10日——2014年8月25日 实践地点:礼泉县主干道
实践对象:过路群众,红十字会干事 实践内容:(1)在红十字会办公室帮助干事们整理材料,并对不同性质的回忆做出完成和准确的会议记录,并且帮助办公室干事处理一些电脑上经常要用到的办公软件;(2)在礼泉县的主干道帮助红十字会组织献血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和赠品的分发工作,以及维持秩序等等……
四、社会实践核心内容:
首先,到县红十字会的时候,我被要求整体的参观了红十字会的工作环境,以及一些办公室的职能,先对未来两个月要工作的环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红十字会的工作环境并没有县委县政府那样的规模庞大,却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样复杂,各个办公室都是有条理的,安排的方式都是有效率的,这些都是我未来两个月需要去深入了解的,除了对工作单位地形以及职能的了解,同时也在领导的介绍下认识了一些未来两个月要一起工作的同事和朋友。再次,就是分配工作岗位了,在人事处进行了小小的测试,主要是一问一答的模式,根据回答的情况和对红十字会的整体观,从而分到各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虽说和我同去的志愿者一共只有五名,但是我们都没有被分到一个岗位上,我被分到献血组,这大概是所谓的,量才而用吧。这样的做法,也有另外一个好处,充分发挥个人在群体中的作用。接下来,就是正式实践开始了。虽说我主要被分到了献血组,但是红十字会组织的献血活动都只在单周下午,所以其他的时间我都是在办公室帮忙整理文件或者打印一些要用的材料,虽说都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工作,但是一个半月下来人都瘦了一圈,还真是让自己累点人就瘦下来。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上,帮助办公室起草并打印会议室要用的各种文件,并且对于办公室的每台电脑都进行了升级处理,将以前所用的Windows XP系统全部更新换成了Windows 8系统,并且对于办公室所用到的Office办公软件的部分插件也做了去除,但是慢慢的我又发觉并不可以将理论直接 的运用于实践,而是需要敏捷的反应力和成熟的思考力相辅相成的。而这些不仅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还需要一种叫做智慧的东西。获取了知识又启发了我的创作思维。因为都是更新到了最新的东西,同事们还都不是很会用,一时之间竟比以前的工作效率还要低,很明显的有些同事已经很不高兴起来,但是我没有气馁,我一个一个耐心的解说每个按钮的功能和每个菜单的使用方法,看着同事们用的越来越顺,自己心里也越来越开心,在学校通常只是按部就班,缺少创新意识。而在这里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自己的钻研和思考,在每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到通往成功之路。昨天,在县城的主干道,我们单位组织了一场义务献血活动,以援助近日来县医院血库严重供血不足的状况,我在其中扮演着分发献血证,帮助献血者登记好个人信息,以及引导献血者领取赠品这三项工作,看起来是简简单单的三件事,做起来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说登记信息吧,就需要很大的耐心,因为有些献血者对登记材料特别的不耐烦,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旁边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正确理解登记材料的用处,同时对于礼品的分发也很重要,毕竟是属于公款,所以每一项的支出都是需要牢牢记住的。从细微之处才能明白工作的重要性。
五、社会实践调查研究与分析:
(一)调查部分:
此次社会实践,其实我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好好的锻炼自己,之所以选择红十字会作为我的调查对象,一是因为在事业单位里红十字
会算是相对比较好去实践的单位,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前几年的郭美美的事件让我对红十字比较有兴趣。
我主要调查的是青年志愿者在从事组织工作时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公众对于青年志愿者的态度,和青年志愿者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的调解能力和处理是非的能力。同时也对青年志愿者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在下面的材料会进行一一列举。
(二)分析与研究:
1、志愿者服务所面临的问题:
问题1:志愿者流动率高,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
问题2:志愿活动行政化倾向严重,服务热情和效率难以持续; 问题3:活动过于简单,缺少延续性; 问题4:活动主体的自我价值未得到充分体现; 问题5:志愿服务事业现有的制度建设体系不健全;
2.对于青年志愿者所面临问题的分析:
志愿者在活动之初大都能积极响应,但固定且简单的活动内容、单一的活动方式,并不能体现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志愿者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下降,虽然活动开展的轰轰烈烈,但随着活动的结束,志愿者工作也戛然而止,缺少应有的延续性。
志愿者在面对琐碎的工作时,很多人往往没有那么好的心里承受能力,往往会受不了,加上志愿者的工作本来就是无薪资的,所以很多志愿者往往是没有足够的责任心的,对于自己工作的性质也没有明确的定位,所以在开展工作时,往往一点点的不顺心就会导致一名志
愿者选择放弃自己的工作,而这种消极的心态往往又是传播的很快的,因此志愿者流动率高,人才队伍缺乏稳定性; 另外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在献血活动中,很多人对我的说法都是抱着怀疑的态度,还要再仔细询问一下医生和红十字会的干事才放心,虽然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知道自己应该做的是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人们明白献血对身体是没有伤害的,并帮助医生做好献血之前的准备工作,但是在面对一对又一对怀疑的眼神之后,我开始怀疑自己开始选择志愿者的初衷是什么,我甚至不知道在这过程中实现了我的什么价值?出力不讨好?
3.对志愿者工作中所提到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问题五提出的改进方案:
将志愿服务纳入“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我市和各区县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应将志愿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将志愿服务量化指标,纳入市、区县级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年度评估。将志愿服务发展列入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参数指标,以志愿服务带动文明城区创建。针对问题三提出的改进方案: 扩大社会传播力度。在我市各类媒体上开辟志愿服务公益宣传专栏。将3月5日或8月8日确定为我市志愿者日,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作为我市志愿行动口号,制作鲜明易识的我市志愿者标志。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精神和理念的教育。针对问题2提出的改进方案:
加强培训激励工作,广泛开展监督评估。成立专门的志愿者培训中心;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荣誉序列和星级表彰制度;研究设立志愿服务市长奖,作为全市志愿服务的最高奖励。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社会监督作用,通过民意表达渠道,充分保障志愿者及公众的知情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鼓励建立志愿者评估监督的中介机构,提高志愿服务工作的社会诚信力。建立志愿服务项目的督导员制度,对志愿服务项目的设立、实施等进行专业评估。让志愿者的热情有个挥洒空间
六、社会实践总结与体会:
都说离别是为了下次更美好的相遇,但离开时还真有点舍不得呢,相处久了总是会有感情。离别总是让人那么难过,但付出劳动就会有收获。当我拿到我的第一笔工资时很有一番成就感,但是并不是因为有钱可以领,也不是终于结束了打工的日子,而是自己的付出有了结果和回报,花着自己赚来的钱,那种感觉就是: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收获劳动的累累硕果。回想一下这一个半月的努力与付出,当自己带着自个赚的钱给家人买点小礼物时,看着他们会心的微笑,我在那一刻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那么值得。同时回顾这过程当中受到的误解,挫折,都是那么值得。要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要认识到正是挫折和教训才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才最终造就了成功。学会自我宽慰,能容忍挫折,要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发奋图强。善于化压力为动力,改变内心的压抑状态,以求身心的轻松,重新争取成功,从而让目光面向未
来。
第二篇: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基地挂牌仪式
合肥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基地挂牌仪式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目的及意义:
在12.5国际志愿者日到来之际,为我院红十字的志愿服务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我院红十字会根据自身发展情况特组织本次服务基地挂牌仪式。
尊老爱幼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今天这个经济繁荣的时代里,中年一代的人们工作日益繁忙,无暇顾及身边的父母。所以,现在的社会有了很多内心孤独无依的老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就非常有义务来担起这个社会责任,继续发扬这个延续不灭的传统美德。同时,为了培养我们青年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积极贯彻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给老人送去温暖。
2011年上半年,我们合肥学院红十字会在合肥市红十字会的指导下与寿星园签订相关志愿者服务基地协议。建立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基地”,目的是接受红十字志愿者进行志愿服务,为其提供服务经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创造条件,促进组织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时为了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二、活动名称:合肥学院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基地挂牌仪式
三、活动主题:奉献爱心 传递亲情
四、活动时间:2011年12月4日
五、活动地点:合肥市寿星园老年公寓
六、活动对象:寿星园老年公寓、合肥学院红十字会成员
七、活动形式:挂牌仪式,文艺表演,优秀服务志愿者颁奖
八、活动具体流程:
(一)、前期准备2011.12.4之前
1、材料准备
2、由南区红十字会准备材料借音响设备。
3、由副会张圣杰提前一周去敬老院与院长商谈挂牌的有关事宜。
4、外联部负责联系市红会孙主任,邀请参加。
5、邀请青志联领导,团委老师和社团指导老师,以及相关媒体出席挂牌仪式
并发言。
6、培训部负责制作标牌,并制作包装标牌的红布红绸(打花结)、礼仪授带。
7、南、北区红十字会同时准备节目在挂牌仪式上表演。
8、红十字会内部开始进行优秀志愿者的评选,在挂牌仪式上进行颁奖。
(二)、活动开展(2011.12.4)
1、早上7:30安排人员提前去敬老院布置活动场地。
2、8:00左右活动人员分别从合肥学院南北区出发并且在8:40左右到达敬老院。3、9:00仪式开始,主持人发表讲话,先由是市红十字会领导发表讲话并且宣布挂牌仪式开始,然后由市红十字会领导,指导老师,敬老院院长共同揭牌并合影。
4、文艺表演正式开始
5、由团委老师对获得优秀志愿者的人员进行颁奖。
6、活动结束由敬老院 院长和团委老师发表讲话并且宣布挂牌仪式结束
十、活动资源:合肥学院红十字会会费
十一、活动支持单位:
合肥市红十字会、合肥学院红十字会 合肥学院后勤与资产管理处,合肥学院社团联合会,合肥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十二、活动经费预算:
标牌: 200元、横幅: 50元、水20元、慰问品 150元。
十三、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中要注意人生安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老人的人身安全。
2、各项花费要注意节约
3、准确及时多方协调各方人员
合肥学院红十字会
2011.11.22
第三篇: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与社会实践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
A 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级
A 大一B 大二C 大三D 大四
3、你的政治面貌
A 群众B 党员C 团员
4、你的专业
A 文科B 理工C 农林D 其他
5、你是否参加过志愿者活动
A 有B 没有(跳至10题)
6、你参加过哪些志愿者活动(多选)A 社区服务、扶残敬老志愿者服务
B.义务支教志愿者服务
C.各种赛事、大会志愿者服务
D 校内青协活动
E 扶贫
F 无偿献血
G 其他
7、你参加志愿者活动的频率
A 一周B 一个月
C 三个月
D 半年
E 一年或以上
8、您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的?(可多选)
A 社会志愿服务机构
B 学校团委、学生会、志愿服务社团
C 朋友、同学及其他志愿者
D 报纸、电台、电视、网络等媒体
*
9.您一般利用什么时间参加志愿服务?(可多选)*
A 双休日
B 课余时间
C 节假日(包括寒暑假)
D 只要需要,任何时间都可以
E 其它
10、你至今未参加过志愿者活动的原因(可多选)
A 工作学习忙,没有时间
B 不了解志愿者活动
C 认为浪费时间,没有必要
D 没有考虑过做志愿者
E 其他
11、你如何对待志愿者活动的态度
A 积极
B 无所谓
C 厌烦
12、在课余时间,如果选择参加兼职和志愿者活动的机会平等的情况下,你的态度是
A 做兼职赚钱
B 做志愿者
C 两者兼顾
13、对于志愿服务期间的补贴,您同意下列哪种看法?*
A 不需要任何补偿
B 只报销与志愿行为相关的开支
C 报销的基础上,有适当的奖励
D 报销费用、有适当奖励,且在个人经济困难或支出较大时有一定的报酬
E 说不清
14、如果志愿服务期间有适当的补贴,对你参与活动的态度的影响
A 提高个人积极性
B 无所谓,保持以往的态度
15、你认为参加志愿者活动对于自己的影响(可多选)
A 了解社会,拓展视野
B 拓展人际关系
C 提高交际、处事等综合能力
D 学以致用
E 对于专业学习的提升F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充实生活 G 消磨时间
第四篇: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农民工回流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前言:全球金融危机向中国的蔓延,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踏上了返乡的路途。据相关统计我国2.3亿农民工中,像“候鸟”一样迁徙的外出务工人员约有1.3亿,这一庞大的就业群体将流向何方,如何帮着他们解决重新就业问题,是亟需社会各界重视与研究的问题。
保康属湖北省襄樊市唯一的全山区县,被列入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县之一,劳务收入是我县农民增收的一条主要途径。出现了农民工返乡回流潮后,保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安排相关部门开展对农民工回流情况的专项调查摸底,分析原因。
一、农民工返乡情况的调查
县劳动保障部门通过各个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和村级劳动保障信息员逐村调查、登记返乡人员人数。据初步统计,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5万多人,且绝大多数是靠出卖苦力获取劳动报酬,截止去年12月4日已返乡人员达2989人,占全县务工人数的5.74%。大多数返乡人员主要集中在建筑、电子加工、服装加工、玩具加工、鞋业制造、餐饮服务、煤矿开采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对劳务增收造成一定影响。
二、农民工返乡情况的原因
1、外出地部分出口创汇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生产企业订单减少,产品滞销,企业遭遇困难,经济效益差并停工停产、减员减薪。
2、城市生活费用较高,部分被解雇的农民工一时难以找到新的工作,只能选择返乡;
3、外出地部分企业借金融危机之机休养生息,调整产业结构,更新生产加工设备设施,以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使少数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差、年龄偏大的农民工转岗转业困难,而且用工单位又不愿在外来农民工技能提升方面投入资金,因而被迫返乡。
4、受惠农支农政策影响,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面对就业压力,许多农民工选择返乡从事农业。
5、一些农民工经过数年拼搏,积累了一定规模的资金,掌握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返家乡进行二次创业。
三、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经济研究
1、农民工回流不会是长期现象
农民工回流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是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而造成的一种特殊现象。金融危机预计还会持续两到三年,但农民工回流不会持久,不久的将来这个现象将会逐渐稳定,数量也会慢慢趋于稳定。有人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上会对农民工造成一定的排挤和挤压
“农民工和大学生,首先两者的定位就不一样。大学生属于复杂性劳动,对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两者的就业基本不重合。”
对于解决农民工回流问题的根本措施,主要有三:一是依靠原住地的政府给农民工创造岗位,在就业方面尽可能提供便利,创造就业机会,如在税收、场地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二是加强对农民工在技术上的就业培训。三是各地户籍管理制度要放开,加大力度,有助于农民工稳定在所工作的城市,放心地在工作地工作,缓解农民工返乡的潮流。
2、努力引导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
由于春节临近,再加上经济的衰退,今年的农民工大潮要比往年凶猛得多。农民工提前返乡,把城市失业问题转移到农村地区,但农村地区往往也处于农闲时节,这就给基层农村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春节过后,返城大潮也势必对城市经济带来影响。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引导他们向非农产业转移,这也是促进他们增加收入的重要方式。要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首先要扩大对于他们的用工需求,而后者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工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城乡之间的就业问题是密切相连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制定促进就业增长的各项措施时,需要本着城乡二元统筹兼顾原则,不断缩小城乡经济差距,这才是避免农民工大潮潮起潮落的关键所在。
3、三管齐下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
首先,帮扶企业,尽可能减少下岗农民工,对已经下岗的农民工尽快启动大规模再培训计划。应意识到,上千万农民工待岗时期半年或一年以上,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为此,汤敏强调,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应该等同于建设投资,甚至比建设投资更加重要。
其次,开发并发展农民工就业新市场。比如说,保姆市场是除建筑施工以外农民工的第二大就业市场,目前保姆市场容纳劳动力已达1500万人。但是,由于其市场不规范,加之各种社会保障缺位,大量农民工不愿意进入。汤敏表示,如果能对保姆市场加以规范,将能再吸纳上千万劳动力。
第三,加紧推出农村社会福利体系,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近日完成的《构建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建议,2012年之前,中国应完成建立全覆盖的包括农民、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险体系。同时,应进一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标准。
推出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在目前情况下对国家的资金压力并不是很大,还有助于增加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加国内消费。
四、农民工返乡情况的影响
大量农民工返乡,将可能引发系列社会问题:
一是加大就业压力。受金融风暴影响,全球、全国经济将持续疲软,我县也不能独身其外,加上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岗位有限,受金融危机影响岗位更加紧缺,大量农民工回流,预计将对全县就业形势造成较大压力。
二是加大社会治安管控压力。由于受就业形势的影响,部分返乡人员将很难找到工作,一些年轻人因习惯了在外打工的生活,回乡后生活不习惯,又无新的工作,情绪容易波动,可能会惹是生非,甚至相互纠集,违法犯罪,从而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压力。
三是加大群体性事件防控压力。根据有关专家分析预测,2009年将是各类社会矛盾比较集中和各类群体性事件高发的一年。同时,随着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若长时间无法就业,无经济收入来源,心态就会失衡,邻里纠纷、山林和土地纠纷、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矛盾、煤矿与周边地区群众矛盾纠纷等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如排查调处不及时、不妥当,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从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五、农民工返乡情况的应对
对农民工大量返乡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研究相应对策措施,促进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大限度地为返乡农民工创造就业机会,使其经济收入不出现大 的滑波,基本生产生活能得到有效保障,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宣传,合理引导。
要做好农民工返乡后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理性正视失业返乡的暂时困难,及时更新观念,开拓视野,面对农村劳动力明显短缺问题,在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中,投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尤其是要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普及各项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反映合理诉求,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
(二)深入调研,掌握动态。
按照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群众工作年”的要求,深入村组、深入农户,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掌握返乡农民工数量、年龄、性别、技能特点和家庭状况、就业意愿、培训要求、心态变化、利益诉求,以及返乡后的生产生活等基本情况,建立健全返乡农民工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动态监控和分析。政法机关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政法干警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了解返乡农民工想什么、盼什么、需什么,积极为他们解疑释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强化培训,提升技能。
要坚持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工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整合人力资源开发、劳动就业、教育、扶贫等培训资源,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免费开展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重点围绕当前返乡农民工转岗就业需要开展新技能培训,围绕回乡创业开展创业培训,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帮助返乡农民工变“暂时失业”为“调整充电”,提升其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其发展后劲。
(四)多管齐下,促进就业。
要主动走出去,收集沿海劳务输入大省用工信息,巩固长期劳务输出合作关系,积极开辟新的市场,探索“求职、培训、就业、维权”四位一体的劳务“直通车”输出模式,促进劳务输出。加大社会服务、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在县内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中,尽量满足返乡农民工就业,力争让返乡农民工“回县不回乡”,尽快在家门口再就业。在创业场地、税收优惠、金融信贷、创业培训、创业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有一定资金、技能和创业愿望的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发展种植、养殖业,兴办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促进返乡农民工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推进新一轮农村改革的机遇,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依托农田水利建设、荒山荒地改造、沼气等农村能源建设、道路交通建设等项目,引导返乡农民工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五)改进服务,维护权益。
要开辟返乡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理重大劳务纠纷和集体劳动争议,协调输入地有关部门和企业,妥善解决农民工工资兑付等问题。免费为返乡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简化程序,快速办理,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失业补偿和职业病医疗等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对生产生活确有困难的返乡人员,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通过扶贫开发、社会救助等渠道,确保返乡农民工有房住、有地种、有衣穿、有饭吃,有病能就医,子女能入学。
(六)严密防控,确保稳定。
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大量农民工集中返乡可能对经济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和压力,全面掌握社会动态和返乡农民工心态,尤其要及时掌握各种苗头性问题,全面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总之,大量农民工返乡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只要我们引导得好、解决得好,返乡农民工将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漓江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回溯了漓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历史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漓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具体措施。漓江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 1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枯水期径流量变小、时间延长,由此引发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景区环境污染加重,水质变差,景区美景度和旅游承载力下降。漓江是漓江风景区的核心景观要素,漓江景区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探讨解决漓江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为漓江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桂林漓江 生态保护对策
一、概况
漓江,是桂林风光的精华,是桂林人的母亲河,是桂林风光的灵魂,是桂林风光的精髓。漓江早已闻名遐迩。漓江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属珠江水系。据了解,漓江发源于“华南第一峰”猫儿山,那是个林丰木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漓江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司门前附近,东至黄柏江,西纳川江,合流称溶江;由溶江镇汇灵渠水,流经灵川、桂林、阳朔,至平乐,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从桂林到阳朔约83公里的水程,称漓江。
桂林有478万人的生活饮水都是依靠漓江,所以,随着桂林人民的健康发展及旅游的需要,漓江面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等诸多课题,其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影响桂林的经济发展。现漓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已被世人关注和重视。根据互联网查找到的信息和自己亲自细心调查,大部分老百姓已经认为漓江水质大幅度降低,许多老百姓对爱护水资源的意识很是淡薄,所以希望政府加强对着方面的宣传和管理,提高人们的意识,尽可能降低污染源,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旅游的需要,漓江面临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与优化等诸多课题,其生态环境建设好坏,直接关系着桂林工业和20.34万km2农田的生产用水以及478万人的生活饮水,关系着桂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桂林国际旅游地位的巩固和提高。漓江的保护、治理和利用,为世人关注和重视。
二、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保护好漓江这块国之瑰宝,多年来中央、自治区、桂林市投入了巨额资金进行综合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个漓江流域的环境与水资源保护利用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漓江枯水期逐年延长,两岸水土流失不断加剧,自然景观遭受破坏严重,水质有进一步污染的趋势等等。保护漓江必须从源头、从上游开始,漓江流域应从根本上解决漓江的保护、规划、建设和利用等问题,适应桂林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1、漓江季节性枯水严重。漓江属雨源性河流,径流为降雨所形成,每年3—8月降雨集中,水量过剩;9月至次年2月,降雨骤减,水量不足,加之水资源开发不足,工农业和城市用水量增加以及上游水源林蓄水功能下降等综合因素,导致漓江枯水平均流量只有10立方米/秒,遇上严重干旱季节,桂林水文站流量下降至10立方米/秒以下。漓江枯水不仅会失去山水景观,危及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还造成水生物环境恶化,浮游植物繁殖,渔业资源濒于枯竭。
2、漓江及其支流水质污染仍比较严重。由于水源枯竭,枯水期水量减少,江水稀释、自净能力下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水环境质量迅速恶化。桂林市区五条支流(小东江、桃花江、宁远河、南溪河、相思江)有不同程度污染。
3、漓江河道内乱采乱挖沙现象严重。导致河床毁坏,河水渗漏,严重破坏了漓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为了制止因采沙严重破坏漓江河床和河岸的行为,1996年9月,桂林市成立了“桂林市整顿漓江河道采沙秩序领导小组”,发出了《关于禁止在漓江河道内采沙的通告》,成立检查组,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专项治理。现在漓江河段内采沙船基本上已停止作业,乱采乱挖沙得到初步遏止。但漓江河道仍有乱采乱挖沙现象。
三、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与措施
1978年,漓江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十三条江河之一,1979年,国务院批示我们:“尽早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1981年,国务院确定我市为社会主义风景旅游城市,明确要求:“要按照风景旅游城市的情况和特点,作出规划,严加管理。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制止破坏自然景观,逐步恢复破坏的风景点。”1982年漓江风景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6年,国务院针对桂林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加强城市和风景区的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要结合详细规划,着重把山水、文物的规划进一步搞好,不仅要保持山水、文物等景物本身,而且要重视其环境景观的保护。”与此
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要求桂林坚决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和国务院的一系列指示,切实保护好桂林山水资源和环境资源。
影响漓江上游林业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和对策。目前影响漓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有关的矿业和农林业矛盾,因此漓江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以教育保护生态资源为中心,加大宣传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教育和认识力度,特别是对与经济利益有重要关系的矿业和竹业的教育和宣传;以加强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与资源保护性利用为重点;以协调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技术,通过投入停止矿业使其产业转向和控制竹业的补偿资金,使矿工和农民逐步转向实施生态经济产业,实现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1、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
对海洋山、青狮潭两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进行总体规划,明确边界,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完善管理机构。加大对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实际,不断完善保护区功能区划,既要做好保护区的保护,又要兼顾地方经济发展〔1〕。
2、履行环境责任,节约水资源。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环境责任应是履行环境义务和承担法律责任。为履行环境义务,每个国家应完善立法,加强绿化,强化环保意识。建议对漓江上游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规划与治理,并列入政府的重要议程。在水环境污染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控制单元,确定规划目标,设计规划方案,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分析与决策。在漓江上游两岸逐步建立高标准节约水资源型的农田网,减少水资源的大量流失,从而为漓江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3、搞好生态环境建设
漓江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学科协同作战,重视发挥各类专家的作用,让他们直接参与课题及学术研究与实施,将会收到良好效果。抓住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机遇,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突出后发优势。加强和不断深化对漓江流域的全面保护、综合整治和资源合理利用的动态调研,进一步强化漓江流域环境污染的防治,尽可能减少漓江水体污染,巩固流域内工业企业“ 一控双达标”成果,鼓励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持续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和旅游区环境质量,增强其自我调节功能。
4、积极开展漓江水质污染综合整治
抓好沿江污染源治理和截污工作,是保护漓江水质最重要的途径。我们以治
理工业、生活、旅游污染源以及各分支流为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综合治理,确保了漓江环境用水和旅游通航用水的水质大部分指标保持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5、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
依法加强对漓江流域环境和水资源利用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市委、市政府把依法加强对漓江流域和水资源利用,当作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坚决执行国家有关环保和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并结合漓江流域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实施了《桂林市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漓江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暂行规定》、《关于结合治理漓江河道的通告》、《关于禁止在漓江河道采砂的通告》、《关于严禁在我市辖区内水面上经营水上餐厅、旅社、商店的决定》、《关于加强漓江旅游船排污管理的暂行规定》、《关于禁止在漓江和市辖区部门河段设置网箱养鱼的通告》等二十多个地方规章。
6、强化漓江两岸生态建设
漓江两岸绿化应以美化和保护环境为前提,根据旅游的特点,做到绿化、美化、花化、香化相结合,自然景观和点缀景观相结合,通过人工栽培树种、花卉搭配,把两岸建成一个点、线、面多功能的绿化体系。特别要在环境较脆弱的石山岩溶荒漠区,加大绿化建设的步伐和力度,坚决制止违法挖采河沙、违法开山取石严禁在漓江两岸放养山羊和江内网箱养鱼拆除严重影响两岸景观的各类建筑物继续实施防止两岸水土流失的护岸工程。
7、搞好技术与人才引进
进一步扩大开放,大力引进生态环保先进技术和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以满足我国实施可持续展战略和人世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桂林国际旅游发展的要求〔7〕。
8、增加自然保护区域
不断扩大和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将漓江流域所有高山大岭(海拔800m以上)人迹罕至的大山全部划为自然保护区,应用高新技术和现代工具,实行集约经营,以满足桂林经济、社会发展和优化生态环境的要求闹〔6〕。
参考文献
〔1〕易春林,陈善文,现代教育教学探索〔N〕第9期供稿,2009
〔2〕徐化成,林业的目标、原则和道路〔J〕世界林业研究,1991
〔3〕罗菊春,论森林与水的关系,面向21世纪林业〔M〕北京中国农科技出
版社,1998,36-38
〔4〕董广平,日本的天然林管理和天然林更新〔J〕世界林业研究,2001,(4):57-59
〔5〕王永安,论我国水源涵养林建设的几个问题〔J〕水保持学报,1989
(4):74-82
〔6〕郭晋平,森林可持续经营背景下的森林经营管理原则〔J〕世界林业研
究,2001.(4):37-38
〔7〕栗景玉,大连市生态环境建设跃居全国领先水平〔J〕中国林业,2001,(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