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15:5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

第一篇: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

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

一、项目审批方面

1.1.1、项目审批违规增设前置条件和材料。

情形一:“XX项目在办理中的XX(证件、手续)过程中,XX部门将XX(证件、证明、材料等)违规作为前置条件,影响项目手续办理。”

情形二:“XX项目在办理中XX(证件、手续)过程中,XX部门要求企业多提供XX(身份证、材料等),属于增设材料,影响办事效率。”

1.1.2、审批程序未按未按《河北省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的要求进行优化,该进行并联审批未进行并联审批。

情形一:“XX项目在办理XX(证件、手续)过程中,XX部门未按《河北省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进行优化,未能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提供的材料或注意事项,致使企业多次跑腿补齐材料,影响办事效率。”

情形二:“XX、XX、XX等部门未按照《河北省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优化程序,未通过河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办理审批,该进行并联审批的事项未实行并联审批,导致XX项目审批效率不高。”

情形三:“XX项目在办理XX(证件、手续)过程中,XX部门未按《河北省优化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实施办法》进行优化,未对XX事项进行公示,导致企业不能及时了解相关情况,影响办事效率。”

1.1.3、未按照承诺的办理时限完成审批。

“XX项目在办理XX证件过程中,由于XX部门办事人员XXXX(原因),未能按照承诺的办理时限完成审批,影响审批效率。”

1.2.4、项目选址不科学,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衔接不够。

“XX项目由于XX部门选址不科学、论证不充分,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衔接不够,导致该项目选址所在地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影响项目落地。

1.2.4.1、规划管控。

“XX项目由于XX原因,对XX区域进行规划管控限制,导致该项目无法开工建设。”

1.2.4.2、土地占补平衡指标难以落实。

“XX项目由于土地指标或占补平衡指标难以落实,导致该项目无法落地。”

1.2.5、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实施效率不高。情形一:“XX企业的XX项目由于XX部门的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建设相对滞后,导致无法为该项目提供(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保障,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情形二:“XX企业的XX项目由于污水处理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该项目无法正常排水,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情形三:“XX企业的XX项目由于周边道路建设缓慢(道路损坏未及时修复),影响项目正常施工建设。”

2.3.6、项目单位未经批准违法占用土地、以租代征使用土地。

情形一:“XX公司XX项目未经批准违法占用土地(或以租代征使用土地)。”

情形二:“由于国土部门监管不到位,未能及时对XX公司XX项目未经批准违法占用土地(或以租代征使用土地)进行处罚(或处罚不到位),导致该项目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影响项目开工建设。”

2.4.7、财政评审用时长,效率不高,资金拨付环节多,影响资金拨付进度。

情形一:“XX部门在办理XX项目XX手续的时候,由于XX部门XX原因,造成评审时间过长,效率不高。”

情形二:“在XX项目资金拨付过程中,由于XX原因导致XX部门资金拨付缓慢,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情形三:“在XX项目资金拨付过程中,由于需要经过XX环节,导致环节过多,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2.5.8、投融资供求信息不对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

情形一:“XX公司(实施主体)反映,在XX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XX部门银企对接工作不到位或不及时,企业投融资不能及时获取银行相关信贷政策(信息),影响项目融资。”

情形二:“XX公司(实施主体)反映,在XX项目实施过程中,XX银行贷款利率过高(违规收取业务咨询费、将企业存款作为贷款的必要条件等,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情形三:“XX公司(实施主体)反映,在XX项目实施过程中,XX银行没有正当理由抽贷、断贷,影响项目融资。”

2.6.9-2.6.13、水、电、气、暖、讯等要素保障不及时,不能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接通使用。

“XX公司XX项目在建设过程中,XX部门由于XX原因,导致(水、电、气、暖、讯等要素)未能按照项目进度要求接通使用,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2.7.14、违规收取接口费等费用。

“XX公司违规收取XX公司XX项目(水、电、气、暖、讯等)接口费,增加企业成本。”

3.8.15-3.8.17、安监、消防等部门验收、检查不规范,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情形一:“XX项目在办理消防(安监)验收中,由于XX部门办事人员验收不规范,(未能一次性告知企业需要提供的材料或要求企业多提供材料、无正当理由不通过验收或未及时向项目单位提出整改要求等原因),致使企业多次跑腿补齐材料,影响办事效率。”

情形二:“由于XX部门办事人员检查不规范,重复执法,导致XX项目不能正常交付使用。”

4.9.18、政府部门未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中介机构,借助行政权力指定中介机构代理各项评估,存在乱收费现象。

情形一:“XX部门在办理XX项目XX(事项)过程中,未引入竞争机制选择中介机构,指定中介机构组织专家会进行评估。”

情形二:“XX项目在进行XX评估时,XX部门作为委托单位未承担评估费用,增加企业负担。”

情形三:“XX中介机构在为XX项目进行XX评估时,存在乱收费现象,对XX公司收取XX费用。”

5.10.19、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不切实际开空头支票,有的地方领导变动后,“新官不理旧事”,原有招商引资政策不兑现,地方政府承诺的条件难以落实。

情形一:“XX部门未按照之前承诺的条件(或协议约定、原有招商引资政策)为XX企业XX项目办理XX事项(或给予XX企业XX项目土地优惠价格、给予XX企业XX项目一定的土地支持、在规定时限内帮助XX企业XX项目完成土地征收或土地清表工作等),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开工建设。”

情形二:“XX部门由于领导变动后,“新官不理旧事”,未按照之前承诺的条件(或协议约定、原有招商引资政策)为XX企业XX项目办理XX事项(或给予XX企业XX项目土地优惠价格、给予XX企业XX项目一定的土地支持、在规定时限内帮助XX企业XX项目完成土地征收或土地清表工作等),导致项目无法按计划进行开工建设。”

第二篇:跨国公司如何解决企业文化落地难问题.

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能否繁荣、昌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前GE公司CEO杰克?韦尔奇说过:“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战无不胜的动力之源”;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说过:“关于发展,三流企业靠生产、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企业靠文化”。

保持良好文化的秘诀

要保持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通过五个行之有效的策略进行:

1.直接沟通,善于沟通,可以使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增强。中国传统企业组织内部的严格等级制度限制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级是权威的,不可以质疑的,这使下属对待上司心存顾虑,因此,难以产生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领导层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不但可以博得员工对领导的信任,对公司的热爱,而且还可以使领导获得真实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有利。

2.营造信任氛围。在跨国公司很多年青的经理要承担很大的项目,这在传统的国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少见的。公司的一种信任氛围使得年青人有机会做一些十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良性健康的鼓励和充分信任,使年青人在这里可以展开手脚,发挥潜能。

3.鼓励员工在工作场所个性化。让员工自己掌握对工作场所的装饰,员工有权力来根据个人的偏好把自己的办公环境搞得更舒适,个性化随意化的着装已成为新时尚。

在舒适的工作环境下,员工的工作效率高,也更愿意留在这种有个人自由的组织中。

4.帮助员工规划他的职业发展,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职业发展的管理是个人与组织合作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员工个人的成长与组织的发展的和谐。通过员工和组织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使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组织发展目标相一致,使员工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吻合。

5.团队精神。在外企,员工对合作群体有着很强的归属感,同群体共享成功及实现价值的目标激励着员工为之努力。

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观

企业的竞争已经深入到了文化层面。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是一种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同时,文化意味着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模范。管理人员通过身体力行,把这些文化灌输给其员工并代代相传。

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美国的每个大公司,都在发生企业文化的变化,老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

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之中。

一、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二、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三、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四、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五、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六、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七、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八、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在劳伦斯。米勒指出八项基本价值中,正直是绝对不能妥协的一个原则,“正直”是许多跨国公司企业文化的磐石。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公司,其总体经营成果往往也能长期保持最佳纪录。

知名跨国公司成功的重要原因应归功于它独特的、有效的企业文化。而且每一位员工又能将其内化为其个人的工作信条,来自觉地作为其日常工作的指导原则。企业又通过给员工描述出一幅生动的令人向往的未来前景目标,成功地完成了这两步已能很好地帮助企业聚集众人的凝聚力,使大家有了明确的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力是深远的,许多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中国员工,虽因地域、薪酬、移民等原因而离开这些大公司,但都十分珍惜他们在这些企业中所秉承的价值观。有不少在宝洁公司工作多年的人跳槽去民营企业,竟有感觉像移民一样,可见企业文化之深入人心。

如何建立优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文化活动,同样要制定科学规划,把员工生涯规划与企业规划结合起来。企业在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时要有效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寻找培养高素质的领导人。

领头羊对于员工的榜样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企业领导的任务是在企业组织内部培养和灌输一种清晰的价值观、目标感,创造激动人心的工作氛围。

二、规划并沟通企业成功路线。企业的发展计划就是一张成功导向图,根据企业的远景规划,在图中可以标明企业目前的起点,确立企业的发展目标和计划达到目标的方式。

三、创造行诺文化。人力资源部帮助企业内部建立起良好的“契约”文化,他们都把自己工作做好,每个流程、每次作业、每位致力满足顾客要求的人每一次都会做到最低成本。

四、授权团队走向成功。企业需要员工的责任心和信心。员工只有感到企业重视、尊敬和信赖他们,感到自己是企业

中的一员,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

每个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文化也必须由员工来维持和传播。因此,要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关心人、尊敬人、发展人。

企业文化如何落地?

“三步曲”化解企业文化落地难

第一步曲:正确认识企业文化落地的含义:

是指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或企业宗旨、企业精神等方向性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中;把与经营、管理有关的通用类的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的一切经营与管理活动、过程中;把个性类的文化理念融入全员的工作、任务中;引导和推动企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并让企业的发展成果带上本企业个性特征的文化烙印。

第二步曲:准确知道企业文化落地的“地”在哪里?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观在其指导思想、经营哲学、管理风格和行为方式上的反映。具体地说,它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地域文化特色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工作作风、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组成:

1、理念;

2、制度和行为;

3、环境;

4、形象。

(三)文化在哪里?

1、文化在细节中;

2、文化在员工的习惯中;

3、文化无处不在。

(四)落地的“地”包括:

1、发展战略、目标;

2、经营与管理活动;

3、管理制度;

4、品牌;

5、岗位主人翁、岗位将军或榜样;

6、员工的言行;

7、体现文化理念的事迹或故事;

8、参与社会活动与自主组织的主题活动;

9、企业环境;

10、文化载体。

第三步曲:科学掌握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

(一)科学四化

一化:

潜移默化

二划:

1、规划;

2、策划。

三画:

1、企业标识;

2、企业环境;

3、员工之画。

四话:

1、企业文化概念;

2、企业文化理念;

3、规范性的企业语言;

4、凝结企业传统的故事、大事、企业之歌、文化手册、企业网站、宣传文章;等等。

(二)企业文化落地的方法:

1、找好路径,从虚到实;

2、找好载体,从虚到实;

3、找好典型,从隐到显;

4、领导当好和树好榜样,从上到下,从点到面;

5、用好渠

道,从内到外、从点到面,打造品牌;

6、用好环境,从视觉到知觉;

7、开展好活动,虚实结合、软硬结合、远近结合、内外结合;

8、以文化理念为指导,编制和完善制度;

9、系统规划和策划,联动提升。

第三篇: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

关于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

县人民政府:

根据县经济运行问题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加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第二款(当前重点研究的问题)第七项“加大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和结合我县实际,现将我县招商项目落地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3年,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绩,全县实际到位国内市外资金68.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171.85万元。近几年来,全县招商引资企业注册100余家,招商引资在谈、签约项目153个,其中在谈项目50个,签约项目103个,在签约项目中,落地项目74个,落地率71.84 %。先后引进了万家欢、锦苑花卉、杏林大观园、蓝莓庄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引进了狂欢之都、云林五星级度假酒店、银瑞林大酒店、彝族第一村斗牛城、石林喀斯特地质科研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文化项目,引进了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群能电力塔架生产、华益管道、种子加工等为代表的工业项目。这些招商引资企业的引进,带来了大量资金、项目、信息和技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二、为促进项目落地采取的措施

为促进招商项目落地,一是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充分利用已成立的石林县招商引资项目绿色通道审批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的工业、城镇建设、旅游文化、农业、商贸物流及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6个综合审批组的有效机制,分口负责协调推进进入绿色通道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办理工作,提高审批办事效率,优化投资服务环境;二是完善项目开竣工目标管理制,“三个园区”分局全年至少有1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至少有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五个产业分局、鹿阜分局全年至少有2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至少有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乡镇分局全年至少有1个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开工,1个同上投资规模的项目竣工,各分局申报的开、竣工项目不得重复。三是实施落地企业全程跟踪服务制,实行引进单位、落地服务单位、项目责任人三位一体的企业长效跟踪服务机制,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项目,由县四班子主要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总投资1亿元至5亿元以下的项目由县委、政府指定县级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每月一次定期走访企业,用保姆式的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投资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项目落地困难

项目落地困难涉及最多的仍然主要是土地问题。项目土地供给不能满足项目落地的需要,熟地和项目落地基本不匹配,普遍存在项目等土地的问题,而且,土地审批流程和审批时间严重制约了供地时间。

(二)、招商主观能动性有待加强。在具体工作中,仍然存在“上紧下松”,领导重视,个别招商分局不重视,招商引资的工作氛围很好但工作质量不高、无招商引资实绩的情况。有的部门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将问题和矛盾上交或片面强调土地、规划、审批问题等。同时,作县市级重大项目的帮办效果尚未完全显现,少数帮办人“等、靠”思想严重。

(三)、石林县《石林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保护区域较大,且保护区域大部分处于区位较为优越的地段,很多项目选址时皆选址于此地段,造成很多投资意向较为明确的项目无法落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国家金融政策收缩,企业融资渠道不宽,资金周转困难,项目推进缓慢。以旅游配套产业及文化产业类项目为例,项目投资额大、建设及回报周期长,且由于融资难度大,企业建设资金不足,直接影响工程进度。

(五)、优惠政策不明晰,兑现难。为改善园区投资环境,增强园区吸引力,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台商投资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昆明市政府出台了《昆明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以落实兑现情况。

(六)、洽谈项目多,引进新项目少,大型企业引进难,上水平、上规模、带动性强的项目不多,特别是产业类项目少。

(七)、台创园园区与景区合规性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台创园园区的选址不符合石林风景区总体规划,4年来的开发建设属于“无照经营”,园区所有入园项目建设在办理选址意见书时没有依据,由此带来开工前期的项目立项、开工前建设规划许可、建设开工证、环评审批等工作难以开展,导致大量招商引资项目无法开工或建设难以推进,从根本上制约园区建设发展。例如王府酒店项目,项目建设用地已摘牌、规划已通过规委会审批,尽管台创园管委会多次督促企业尽快开工,但企业考虑各方风险因素,迟迟不肯动工。

(八)、设施农用地审批难度大。虽然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出台的(国土资发„2010‟155号)文件明确了设施农用地审批、管理的有关问题,但是云南省并未出台相应的政策,园区设施农业项目审批困难。而有的企业根据发展需要,产生了项目设施农用地未批先建的情况,园区企业例如:圣火、爱生行、十里香茶、圣宴食品等,都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门的罚款处罚,企业抱怨情绪较大。

(九)、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建设用地地价。轻轨基金等各类基金导致建设用地出让成本价高昂,面对高昂的地价,企业难以支付建设用地费。很多已落地企业均表示暂时不准备对项目范围内的建设用地进行摘牌,严重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十)、台创园项目审批手续亟待简化。在办理工商登记时,纯农业项目审批也必须提交环评批复等文件,但园区诸多项目选址位于石林风景区二、三级保护区,以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评、水保手续审批难度大,园区招商引资软环境改善存在客观困难。

四、意见和建议

(一)、突出工作重点,抓重大项目建设

加大服务协调力度,实行项目专人联系制度,对拟建、在建的重大项目进行跟踪联系,重点做好阿着底风情小镇、石林冰雪海洋世界、群能电力塔架生产二期项目、石林风力发电场项目、双汇肉食品加工基地项目、瓦楞纸包装箱生产加工基地项目、三七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研究中心项目、500千伏变电站220伏出线工程、石盟大酒店和石文化博览馆、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实验示范项目示范区(100兆瓦)和科普区(66兆瓦)二期项目、巴斯国际商务酒店、鹿城广场、幸福湾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投资建设。

(二)、突出服务水平,抓投资发展环境

把为企业搞好服务作为重要职责,把招商看作是责任、把亲商看作是觉悟、把安商看作是水平、把富商看作是目标,围绕叫响富有自己特色的服务品牌,实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手续代办等项目推进制度,形成了涵盖项目审批、建设、经营各个阶段的服务机制,推行一站式办理,提供从申请到建设、投产全过程高效、优质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突出产业招商,抓重大项目落地

围绕产业重点进行招商。围绕旅游商品加工、绿色农特产品加工、新能源产业、新型建材业、先进制造业、石材加工、煤焦等七大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前延后伸文章,着力引进配套企业和产品,努力放大主导产业的集群效应。特别是对产业关联度高、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龙头项目,紧盯不放,力量上主攻,政策上倾斜,服务上倾心,配套上满足。同时,围绕旅游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城镇建设、社会事业等几个我县重点产业拓宽招商范围,积极联合其它市、县组织开展合作招商。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四)、突出主攻方向,抓招商对外宣传

针对拟重点引进项目,制定“走出去”招商计划,有选择到上海、广东、福建、江苏、温州、北京、厦门等经济发达、名优企业集中的区域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对重点企业进行登门拜访、洽谈、推介项目,一但掌握信息,加强跟踪,主动出击,促使项目早日签约落地。

(五)、突出解放思想、抓招商方式创新

一是通过传统的各类展会、洽谈会、推荐会,以及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进行项目推荐。二是积极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广建关系、广拓渠道、广搭平台,广交商界朋友、深挖项目信息,搭建覆盖各行各业的人脉资源网,形成以商招商的良性机制。三是建立了领导、部门、个人联系企业责任制,主要领导定期带队深入到各重点企业进行走访调研,积极为企业发展牵线搭桥,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营造了“亲商助商”的发展氛围,使企业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招商、服务招商。一是逐月通报招商引资情况。

(六)、通报情况,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每月以政府办文件对各招商分局资金到位情况、招商引资项目开工情况、拟签约项目情况进行通报。二是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例会,发现问题,剖析原因,研究破解办法,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推进项目顺利实施。

(七)、对签约项目进行跟踪督察。

对招商引资项目逐个进行现场察看督办,签约项目要查验相关资料、开工项目要看选址意见书、在建项目要看到位资金相关凭据。通过督查,确保项目真正落到实处。每月对招商引资工作动态,包括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目标完成进度、项目资金到位情况、项目落地开工情况、拟签约项目进展进行全方位的跟踪检查。

(八)、召开落地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当好娘家。召开落地项目负责人座谈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投资商“娘家”。

(九)、七是提升招商质量。开展“招商引资质量提升年”活动,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紧盯投资强度、就业人数、产业带动和税收贡献,推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依托三个园区,突出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引进产业链构建关键项目,逐步培育产业集群。落实“七个一”跟踪服务机制,强化绿色通道会审会办、项目落地流程再造,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和竣工达产。改进招商引资考核办法,实施项目退出机制,把项目资金到位率、产出率、就业率、土地集约率作为重要指标,强化业绩评价、跟踪问效,逐步从重指标向重效益转变、重数字向重质量提升。

第四篇:【总结】2016年PPP项目为何落地难 (超接地气)

【总结】2016年PPP项目为何落地难(超接地气)

小P说PPP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进之下,却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落地难现象依旧十分明显。本文正是从全方位对PPP落地难进行剖析,力求促进PPP的真正全面实施。林晓东,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河南省财政厅PPP推介专家,浙江省财政厅PPP专家,湖北省荆门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PPP项目),中国政法大学PPP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PPP)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投资协会项目投融资专业委员会PPP项目咨询专家,中国投资协会民营投资委员会PPP评审专家。

随着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出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本文简称“PPP”)正式走上历史舞台。从2014年9月开始,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为主的国家有关部委的强力推动下,PPP俨然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当红明星,受到了举国关注。

然而,盛名之下,似乎其实难副。在经历了2015年、2016年两个PPP实操后,PPP项目落地难的现象已经凸显出来(本文所指的落地,是以PPP项目公司成立为标志)。理想之丰满,与现实之骨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之而来的是,市场中不断涌现消极、负面、质疑的情绪,给PPP蒙上了前所未有的阴影。在笔者看来,这似乎是对PPP的不白之冤。本文力图全方位剖析PPP项目落地难的原因,以增强市场对于PPP的信心,并为PPP的未来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从国家层面的宏观监管来看 主管部门的不统一

众所周知,PPP项目有关政策规章颁布至今,PPP的主导权似乎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始终没有明朗。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作为PPP项目的两大牵头方和主管机构不断以各自职权和主管范围颁布PPP的有关规定,例如两个部门分别出台了PPP的指导意见、合同指南、PPP项目库,以及项目管理办法等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PPP的项目参与方(包括各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方以及参与的中介机构等)难以抉择参照何种规范执行。

在笔者参与的一个项目中,最初是以一个部委的规定开展PPP项目,然而在最终进行融资实务操作时,贷款银行却坚持采用另外一个部委的规定,结果导致项目的很多流程需要重新来做。此流程的变化不仅耽误了时间,更是可能导致某些新流程难以通过评审,项目的落地难度无疑是大大增加了。政策规范性文件的层级不高

就我国的法律规范体系而言,从国家层面上,效力由高至低依次是由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律、由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直属部门及各部委颁布的政府规章。就目前国家推出的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操作规则(对于宏观上鼓励PPP发展的各等级规定不在其列)来看,显然仍然是属于政府规章序列,法律规范的层级明显过低,这样必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市场主体的遵守程度,不同部委之间的相互认可度,司法机关的认可度等,这些负面影响都增加了市场对于PPP执法和规范力度的担忧,导致很多市场主体仍然处于观望与试探过程,对某一个项目难以放心高效地实施。从外部环境看

PPP已经面临着各种模式的挑战。城市发展基金

城市发展基金是近两年兴起的一种为地方政府融资的方式,主要模式是由金融机构作为优先级出资人,并由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作为劣后级出资人,并在约定年限届满(目前通常为5~8年)后由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回购该金融机构优先级份额,从而实现了地方政府在合作期限内的融资需求。

从合规性角度来看,43号文已经明确规定了政府举债的方式,即政府发行债券方式、PPP方式进行融资。然而,鉴于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仍然存在很大缺口,并且迎合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需求,城市发展基金在2015年渐渐成为了地方政府新的融资方式。城市发展基金的形成,使得地方政府在短期内获得了为数不少的建设资金,开展PPP项目的需求度和热情受到了明显的打压。例如在华中地区某省,全省范围内大部分地级市因成立了城市发展基金,导致PPP项目对比相似区域、相似经济状况的其他省份数量明显减少。政府购买服务

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政府将其本身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用。这种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原本是一种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PPP盛行之后,鉴于PPP流程的相对复杂性,以及PPP受到的财政承受能力、合作期限等诸多约束,市场主体转而“充分”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来替代PPP模式。尤其是将一些本不属于“公共服务范畴”的项目包装成政府购买服务,以此绕开PPP。

笔者在2016年参与的两个PPP项目,就在途中遭遇到了金融机构希望放弃PPP而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由此可以看出,政府购买服务已经明显对PPP的发展形成了阻碍,并且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地方负债。此种乱象迫切需要国家及时出台政策力求泾渭分明,两种模式各负其责。“新型”融资建设模式 同样受制于PPP流程的相对复杂性、财政承受能力上限、合作期限过长等限制,一种“新型”的融资建设模式(或称融资代建模式)在2015年、2016年悄然兴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该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同样由政府与社会企业(为区别于PPP的“社会资本方”而称谓,实际上属于同一性质)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的股东不仅有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建设企业,更可能包括了金融机构(以明股实债形式),并且仍然多数采用金融机构提供债权融资(例如银行、信托贷款等),可见其结构类型与PPP几乎相同。这种方式与PPP的区别主要在于,除了流程和审批上的不同外,融资建设模式期限普遍在5年左右。

其实所谓的融资建设模式,究其本质来说仍然属于BT模式,只是新型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由建设企业独家全垫资的合作方式,在资本金、债权融资等领域充分吸收了金融机构成分。这种模式现在已经在我国的很多省份广泛开展,因其操作灵活、期限短等特点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青睐,很多地方政府明确对部分新项目采用这种模式而替代了PPP模式。然而应该说,这种模式是明显与43号文相违背的,这种模式绕开了地方政府关于PPP的期限和财政承受能力的限制,无疑大大增加了地方债,应当尽早被监管部门制止。

从地方政府角度看 推行意愿不强烈 受着“求稳”的影响,很多地方政府官员在现在PPP仍然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全国成功经验有限的现状下,采用的是观望态度,避免一旦出现实施错误而影响业绩考核。笔者在近两年研判项目过程中,明显看出有些政府公布的PPP项目,要么仍然处于前期调研阶段,毫无现实操作性,要么项目实施难度极大(比如拆迁量过大),由此可以看出,政府成与不成均无所谓的态度,亦可言之是政府有意不促成。笔者在与若干地方官员沟通时,已经明确感受到了这种态度。缺乏专业性人才

尽管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部门尤其是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旅游局等PPP相关部门已经委派学员参与PPP培训,但是由于市场上的PPP培训机构尚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导致教学质量有限;学员仍然缺少PPP实践经验等原因,导致政府部门的PPP专业人员十分匮乏。很多地方政府财政局PPP中心的负责人,以及其他部门从事PPP业务的负责人,都是从其他岗位上临时抽调,毫无经验。因此,在实践中经常是面对一个PPP项目不知所措,甚至以个别政府信赖的“专业人士”的错误观点来当作操作标准。这种不专业并非仅局限在PPP操作流程上,更是体现在PPP的项目筛选中。笔者多次见到很多地方政府公布的PPP项目完全缺少科学性:政府付费类项目总额已经远超其财政承受能力,比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50亿元的地方政府公布的政府付费类项目总额居然超过了200亿;使用者付费类项目,例如很多的文化旅游项目、产业园区项目,投资额过大,显然缺少可操作性。这种情况导致了政府推出的PPP项目迟迟难以落地,或者无人问津,或者落地艰难,对PPP项目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从社会资本方角度看

对地方政府的信用缺乏足够信心

鉴于长期以来部分地方政府的信用缺失(尤其是因BT模式形成的负债)及对国民经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存在质疑,社会资本方普遍对政府的履约诚信度和实际履约能力存在担忧,对国内的某些区域(例如业内早已流传“投资不过XXX”之说),以及广大的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地方政府尤为明显。上述现象直接导致了该类地区的PPP项目落地明显放缓。专业性不够

由于PPP刚刚兴起不久,且牵涉到了金融、投资、工程、运营、法律、税务等多方面综合性知识和业务经验,因此社会资本方普遍缺少对PPP的流程和实务操作比较熟悉的专业人才,而不同的社会资本方对彼此的领域也不熟悉,难以形成默契和合力。例如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信托、基金对涉及工程、运营的项目相对陌生,而建设企业又缺乏实际做金融、投资等经验的人士。这样不仅造成PPP项目的推进缓慢,更是容易产生盲目性、不合理性甚至不合规性,严重影响了落地效率、企业形象及信心。

笔者就在2016年遇到过在北方某省份,某主流建设央企盲目中标某县的基础设施PPP项目,但是无法满足央企对于资产负债的要求并且又无法找到合适的金融机构合作,直接导致了项目的“骑虎难下”,长达数月难以解决。再有实例,由于金融机构与建设企业对相互的业务不熟悉,在合作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不满,例如对于金融机构退出期限问题、固定收益的支付方式问题、建设企业(尤其央企)的兜底担保问题等,这些矛盾必然严重影响了合作效率,甚至导致项目中途流产。资本金难以满足PPP要求

PPP业务不同于其他投资项目,一个项目投资额动辄十几亿、几十亿元,如此大的投资额必然需要数额不小的项目资本金(即项目公司为了满足银行贷款而需要投入的自有资金)。例如一个20亿元的项目,通常需要资本金为4~5亿元(即总投资的20%~30%)。如此大量的资金投入通常需要由金融机构作为资本金配比,以解决作为建设类、运营类企业的现金流问题和控制资产负债率问题。可以说,金融机构对于PPP的落地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扶持作用。然而,这表面上的“救世主”却在实操中悄然变成了“拦路虎”。

(1)PPP期限的阻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PPP项目的期限一般不少于10年,有些项目通常会达到20~30年,例如地下综合管廊、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如此长的合作期限,对充实资本金作用的金融机构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金融机构目前是望洋兴叹,而对应的建设企业、运营企业也实在是孤掌难鸣,项目必然遭到停滞。

(2)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的准入门槛高。目前以资本金形式参与PPP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投行业务)、信托、保险等机构,以及由上述机构作为主要出资人的基金等机构。资本金形式为以股东形式投入,风险对比债权融资部分较大,因此,金融机构的风控要求更为严格。通常来说,很多金融机构都是以地级市(财政收入过低或者有信用问题的除外)或者百强县的前半部分作为准入标准。这样造成了广大的区县级政府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资本金支持,则自然央企参与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同时,不少地方政府却仍然有与央企合作的诉求,此种矛盾必然导致了PPP项目难以落地。

从银行贷款角度看

虽然在进入2016年后,很多银行已经明显对PPP产生了兴趣,但是这种前端业务部门的愿望与后端风控审批部门的僵化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造成虽然前期政府与社会资本方已经进行了充分沟通,但是由于银行贷款的条件无法满足,仍然导致了项目的最终停滞或者流产。期限不匹配

很多PPP项目长达20~30年,但是除了国家鼓励的一些项目类型,银行可以做到如此长期限外(例如地下综合管廊、地铁、高速公路、环境治理等),其他普通项目普遍仅能贷款10年左右甚至更短,这种贷款期限与PPP合作期限存在了明显的冲突。要求担保措施苛刻

PPP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得社会资本方青睐的原因之一是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即不需要股东对项目公司进行担保或者仅在一定条件下提供担保,仅需要凭借项目自身产生的现金流进行风险保障。而目前仍然有很多银行对PPP的精髓理解浅薄,仍然坚持按照企业贷款的方式,尤其对于财政收入较低的区县级政府,要求项目公司的股东提供强担保措施。这种诉求显然难以获得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的认可,导致项目迟迟不能推进。其实,就本质来说,如果该项目通过了当地的有关论证,属于合规性PPP项目,其投资收益是具有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保障性的。专业中介机构不专业

目前从事PPP专业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在目前PPP项目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情况下,专业机构的支持无疑是促进项目落地,推动合规、有序化发展的重要推手。然而,就目前来说,由于专业机构仍然缺少人才,导致很多项目的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了PPP项目的落地。笔者亲身经历过有些咨询机构的制作内容遭受到了政府的强烈不满,中途换人,重新聘请咨询机构;有些项目已经进入了采购阶段才发现PPP方案出现重大问题需要调整,最终严重影响了PPP的进度;甚至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挂靠现象,由当地对业务明显缺乏经验的人借用一些有经验的咨询机构的名义设立分公司或者派驻机构,在当地开展PPP咨询业务,经过简单培训后即上岗执业,其质量显而易见了。

综上所述,过去的两年内,诸多因素的叠加最终导致了PPP项目的难以落地。然而,经过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上述因素其实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尚需要以国家部委为首的主管机关从规章制定、政策引导、行政调控、经验推广、优惠措施等诸多方面加大力度,将一切阻碍PPP这艘航船靠岸的暗礁根除,最终保障PPP以良性、健康、高效的姿态在我国的平稳发展。本期编辑 | 王兴钊 内容来源 | 原创

第五篇:PPP项目落地难 发展重在契约精神

PPP项目落地难发展重在契约精神

2015年,被政府寄予厚望的PPP模式重回大众视野。2014年9月,财政部发布《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2015年4月21日,由发改委牵头制定,与财政部、住建部、央行四部门联合发布《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5月22日,《关于在公共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也正式出台。

如今,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PPP模式的应用初衷或为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意见》,从PPP模式角度来看,《意见》明确了“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并将“重点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PPP模式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一种重要途径。

PPP模式,不仅仅是融资

然而PPP模式并不仅仅是一种融资途径。PPP模式源自于西方,是指公共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属于运作、管理模式的范畴。从成本角度而言,PPP模式不仅引进社会资本,还应同时引进民营企业的先进技术与项目管理经验。通过不同部门间的通力合作、各司其职,提高项目整体建设运营效率,降低交易过程中的各项成本。

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叫做“帕累托最优状态”,这种状态是指“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假设我们将PPP模式仅仅看做是一种融资模式,为解决资金来源却并没有发挥私人部门的其他价值,便会出现私人部门将公共部门的资金风险转嫁、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可能。这不仅与“帕累托最优”相悖,还会导致的后果就是民营企业从一开始就不敢进入。

这里不得不提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前提,也是经济学的前提——社会各类人群都在不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个前提下,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希望通过PPP项目的合作来达到自身的目的。如果政府和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基于PPP模式的合作关系是非融资、而是以减少交易费用为目的的运作模式的话,可能双方都无法达到目标。

签约数量少,PPP模式落地难

2014年11月,财政部PPP中心确定了30个示范项目;国家发改委则于2014年5月就推出了80个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营运的示范项目。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PPP 1 模式运营情况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财政部推出的30个示范项目中,除基础设施建设以外的项目,与发改委项目重点保持一致,均重点鼓励环保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PPP项目推进。

图表1:发改委公布的80个PPP项目领域与地方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图表2:财政部公布的30个PPP项目领域与地方分布(单位:%)

资料来源:财政部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目前来看,PPP模式的实施并不理想。3月19日某研究机构发布报告称,2014年9月,我国34个省市区地方政府推出的总额约1.6万亿元的PPP项目,但截至2015年3月真正签约的项目投资金额仅为2100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8。

笔者分析背后原因有三。其一,尽管政府和企业都对PPP模式寄予厚望,但具体如何操作,普遍都有所困惑。如今,发改委官方网站上已经设立PPP项目专栏,收集一些比较2 成熟的案例以供地方政府和企业参考。但目前网站的内容仍然较少,项目运行的过程和来龙去脉也不够详实,参考意义有待商榷;其二,PPP项目主要由中央层面主导,具体落实需要地方政府自行摸索,中央主要负责提供政策上的支持。那么问题来了,政策出台与实施尚存空间,有部分地方政府对于如何操作仍然是一头雾水;其三,PPP项目的实现需遵循地方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关系平等,而政府与企业关系平等如何实现依然是一个问号。政府是否会与企业坐下来认真商量合同细则?政府是否会频繁变动政策?这里又涉及到了一个古老而严肃的话题——契约精神。

PPP模式要发展,还需重视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在民主法治的形成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在私法或是公法领域,契约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构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转都有着积极的作用。PPP模式要发展,最重要的是需要合作双方都具备契约精神。

首先,政府需要具有契约精神。部分地方政府在PPP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执行力较弱,有政策随意修改的风险;此外,地方政府换届也是令私人部门担忧的一个原因。一些地方政府“不买旧官帐”,之前的PPP项目进行到一半如何继续,新一届领导是否会修改政策?此外,项目如何实施、政府对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如何制定,也需要在项目开始之前详细确定。不能仅凭几张纸就草率开工,事后若项目进程中的所作所为无凭无据,也给政府违背最初约定意志的可能。

其次,企业需要具有契约精神。在PPP项目合作中,政府占主导地位,私人部门看似地位较弱,但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私人部门也存在一定的自主空间。因此,应设立专门的监管机制,对PPP模式中合作双方进行监管,严格规范项目进程和绩效评定,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才能使PPP模式顺利发展,得到理想的效果。

本文作者:刘雨萌(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原文网址:http://

微信公众号:qianzhancy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成立于北京清华园,主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具有战略参考价值的细分产业竞争决策支持系统、细分产业研究、专项市场解决方案、产业园区规划、区域3(城市)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项目可行性研究、数据库营销服务等以及为满足企业学习和提升经营能力的世界级经营管理智慧。

下载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项目落地难相关问题描述的总结(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业项目落地难推进慢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区近年来工业园区项目落地和推进情况,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根据区委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通知(广利委办发〔2018......

    【对策】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

    【对策】如何破解“招商项目落地难”的沉疴旧病? 【导言】 “项目落地难”是困扰各地的发展问题,归因于“资源禀赋不足”、“开发强度已近上限”都是老生常谈,然而多年来问题的......

    关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问题的 调 研 报 告 按照上级根据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对企业的走访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我县投资软环境建......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

    关于推进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较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从签约项目的落地情况来看,在谈的项目多,签约的项目少,落户的项目就更是“广种薄收”。......

    “三步曲”化解企业文化落地难

    “三步曲”化解企业文化落地难 企业文化落地难,是困扰很多企业、企业领导、企业文化工作者以及企业员工的难题。 结合本人为多家国有、民营、家族等多种类型的企业,成功提供过......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流程

    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流程 一、 投资商或招引单位(带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县开发区申报项目落地申请。 二、 县开发区招集发改局、环保局、安监局三部门预审项目可行性并出具意见书。......

    三难问题

    西固镇关于解决“三难”问题的实施方案 为了改善我镇机关条件,激发机关干部工作热情,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经镇政府研究决定,充分利用我镇的空置建筑,改造......

    四难问题

    解决中小企业4难问浅见 一.企业选人难点问题解决 1.中小企业由于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选人时应主要注重匹配企业特点的部分核心能力; 2.中小企业知名度低,招聘的投入大,招人困难,留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