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门里小学实施三化教育
实施“三化”教育,培养现代人才
周村区北门里小学
吕红军
2013年11月
篇首语: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人可以拥有梦想,人人可以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伟大时代。
叩问:什么是我的梦?学校梦? 第一部分:牢记使命、与时俱进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温家宝在视察北京35中时的讲话 第二部分:把握大势,确立理念
大势一:当今改变世界的两大锐利武器:技术和网络
从容应对明天的挑战始于今天的课堂 ——英特尔前总裁 保罗.欧德宁
互联网报告(最新的,特别是青少年的数据)
信息以几何倍数增长:现在一天的信息量等于2000年一年的信息量,思想瞬间传播 Cisco总裁约翰·钱伯斯讲:“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在方兴未艾的大潮中,谁把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未来;谁开创了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谁将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
学习再也不是从进入课堂的那一刻开始,也不是从离开课堂的那一刻结束。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同域的环境中,信息的碎片化、海量化、泛在性、可选性……教育的条件正在改变,教育也必将改变。(微信、微博、微课程、翻转课堂 ……)(搜索——筛选——建构——分享)
大势二:地球村正在成为现实:人流、物流、信息流空前活跃,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WTO、欧盟、金砖集团、上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G8、G20……
出国打工、国际校、国际班、孔子学院、社会英语辅导热、留学生人数增多并且向低龄化发展……
普世价值:追求人性、规则意识、社会公德、观念、思想的现代化,行为的高质化……
经济的国际化,必然带来人才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教育的国际化。
大势三:关注人的发展成为教育的主流,人的个性化发展前所未有的得到重视。
全球共同遵循的五大教育理念:(1)基础学力的提高;(2)信息素养的养成;(3)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4)强调价值感和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精英教育(中日韩、美国的一些数据)
小班化(德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班额不得超过18人,俄罗斯17人……天津25人)
理念的形成:走国际化、信息化、小班化道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办学理念
第三部分:“三化“同步,共育新人
1、树立教育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
一是课程建设:(三大核心技能,有一个PPT里有)在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突出英语教学(敏特英语及外教,“十一五”结题,“十二五”新课题,NOC比赛,优秀实验学校);时事教学,了解时代发展最前沿的信息,特别是科技领域的信息;开展选修课教学,发展学生个性品质,为各方面人才的成长打基础。
二是对外交流:与英国、台湾地区学校结为友好姊妹学校,开展全方位的交流;开展与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地区基于项目的交流,苹果项目、教师。
2、开展信息化的前沿教学。
由教学端向学习端转变,由改变教学方式向改变学习方式转变。由相对封闭的校园网络教学走向更加开放的移动学习、泛在学习。云教育、微课
由重视解决学科瓶颈到重视课程整体数字化设计转变。由重视知识学习向重视能力学习转变,由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自主、合作、探究,评价方案、学生作品等)
全国首届信息化教学应用展演,刘利民部长接见。一系列的会议、参观、培训等。
3、探索小班化的教学组织 从2012年开始,各班学生不超过45人,2013年平均班额41人。为什么搞?
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小班教学。《纲要》
好处:(1)课堂 问题 行为的减少使有效教学时间相应增加;(2)由于学生的减少,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3)小班化教育使教师从繁重的纪律管理、作业批改和对学生个别需求了解不够的沮丧中解脱出来,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
总之:“小班化教育”的理念:教育均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小班化教育”的特点:缩小班级规模、变革教室格局、改变教学方式、体现以生为本。
“小班化教育”的目的: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实质是基于小班背景下的个别化教育。
变革教学组织和评价:教师讲授——学生实践(内容重构,展示一下学件)
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分层教学,分层作业)量化分析——质性评价(评价转变,针对个体)第四部分:措施到位,保障措施
1、理念统一。只有目标明晰,才能形成合力。(宣讲)
2、投入到位。优先保证教师培训(外出培训、评委、比赛照片),优先保证设施更新(配备),优先保证内涵发展(课题研究、市十大创新、学术于红梅、王哲以及发表的一系列作品)。
3、坚持人本。目中有人,成就他人,调动每一分子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都能够适得其所,学校没有不上班的教师,没有不上课的教师;(责任挂钩)
让每一个人都明白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道理,你今天的选择就意味着你明天的所得,做到心理平衡。
让每一个人都活得简单,知道成绩是量化出来的,利益、荣誉和地位是干出来的;(制度化管理、人文化关怀)
让每一个老师都体会到学校的温暖,除了常规的人文关怀,还有定时和不定时的物质激励,工作中总能不时激起涟漪。(人文化关怀:职称、班主任费、各类比赛、工作服等)
共勉: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让我们一道,在这一科学和艺术的殿堂里里不断地探索和创造着我们新的价值!
第二篇:北门里小学学雷锋活动计划1
马营小学学雷锋活动规划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你可曾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听到“雷锋”这个名字,你的心中是否会油然而生一股敬佩之情?
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传承人类文明是每一个二十一世纪青少年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在3月5日这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即将到来之际,为了弘扬雷锋精神,继承尊师敬老的传统美德,更好地把“学雷锋,敬师长,爱母亲”活动落实到实处,我校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
1、学习雷锋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从身边做起,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
2、学习雷锋渴求知识、发愤学习的“钉子”精神,自觉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3、爱护公共财物,树立“校园是我家”的主人翁意识,人人争做校园的小卫士。在校园中,自觉做到不乱扔垃圾,并能主动拾起地上的赃物。
4、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情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同学,友爱互助,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几点,我们学校制定了“三五学雷锋日”活动方案,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举行“学雷锋”活动总动员升旗仪式
(二)各班开一次“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如制作手抄报,宣讲雷锋精神;讲雷锋故事,做雷锋式好少年;写感恩日记,记录做好事的感受等等。
(三)中高年级开展“学雷锋”演讲活动。
(四)集体学“雷锋”活动
活动主题是美化我们的校园,各中队组织学生打扫校园的环境卫生。各班的卫生区就是我们清扫的主要区域,按照扫除规定的清扫区域分工将我们的学校进行美化。
(五)组织一次学雷锋的总结大会
请一至六年级各班同学,认真记录在此次活动中同学们的积极表现,并做好总结,将总结及活动成果于3月30日交到学校。学校大队部于四月三日将组织一次“学雷锋”标兵、“学雷锋”先进班级的评比,看看哪个中队、哪个队员做了最多最有意义的好人好事。
同学们,学习雷锋不仅仅是做好人好事,我们更要把这种精神贯穿于学习、生活之中。在学雷锋活动中,我们要讲究诚信、实实在在、不走过场、注重效果。“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
希望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不仅是在“学雷锋日”,更要时刻将雷锋精神牢记于心,并付诸于行动,真正让我们的校园“人人学雷锋、天天有雷锋、时时有雷锋”。
马营小学 2012年3月
马营小学学雷锋活动总结
3月5日当天,我校按照之前制定的学雷锋活动计划各班进行了小组活动。参加人数共计205人。本次活动使全体师生精神上经过了又一次洗礼,尤其是低年级学生,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对雷锋加深了认识,而且对雷锋精神上升了一个高度,并且表示,今后一定把雷锋精神发扬下去,长期坚持。
第三篇:东门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制度
2017-2018学东门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工作制度
我校坚持视质量为生命,永远追求更好的办学思想,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的特点,在不同年级开设了写字、英语、心理、等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地发展。为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特制定以下规章制度:
一、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落实新课程标准,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总体目标
开发校本课程,挖掘学校特色,探索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努力营造教师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 长:张丽娟
校 长: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王展慧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陈春红、王素棉及各班主任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抓好理论学习和宣传。
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见和理论材料。在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等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整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参加相应的校本课程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参与活动、增加体验;发展特长,张扬个性,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达到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主发展;有个性地发展。
3、做好校本课程的管理。
(1)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课程开发寓于科研课题研究之中;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计划;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成功地实施校本课程。
(2)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每位教师必须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每位教师应努力开发出1门选修课。(3)校本课程研究工作小组定期指导教师制定校本课程实施计划,并将根据课程开发目的意义,与国家地方课程的联系密切,对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意义,对学生技能培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意义;根据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可行性的标准对教师开发的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凡经校本课程研究领导小组批准的课程,均被确立为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的常规管理由教务处、教研室负责,主要负责排课、教师教案的检查、教师上课情况的检查、均衡学生选修科目和班级的选择,监督学生上课的情况。定期组织交流研讨活动。课程研究领导小组也将定期对教师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指导与评价,加强监控。
(5)每学期校本课程领导小组根据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等进行评估。可行性强的经修改继续使用。
(6)加强校本课程及教辅材料、学具等设施的管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
4、做好校本课程的研究工作。
开展校本课程培训交流活动,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教师课程方案评价、教师课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有:一是学生的出勤率;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学生的学习成果三方面构成。继续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活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建立自我评价、集体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等。同时学习对校本课程研究工作给予各方面的支持: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2017.9.
第四篇:三化实施建设实施方案
“三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质灾害隐患,无危房、危墙,有安全的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并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险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商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1、建立完善学校安全隐患台帐,要按照隐患程度分门别类建立台帐,跟踪整改,把握动态,定期排患。
2、建立和完善学校行政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安全投入制度、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制度、师生外出活动安全制度、门卫安全管理制度、档案室安全管理制度、财务室安全管理制度、卫生室安全管理制度、临时用工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传染病防控制度等。
3、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务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安全管理制度、各功能教室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及各类教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考评制度等。
4、建立和落实校舍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高效高质和平安重建。
5、建立和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新生报到安全管理制度、学生缺课登记核查制度、学校楼道安全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安全管理制度、学生集体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学校用电安全管理制度、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制度、锅炉安全管理制度、校园建筑安全管理制度等。
6、建立和完善校园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包括:食物(饮用水)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治安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自然灾害应急处置预案等。预案要简明、科学、实用,并根据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
(三)规范校园安全行为文化
1、规范安全管理行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坚持把安全工作纳入对基层的目标考核,实行校园安全管理“一岗双责”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市县教育局下发的表册做到安全工作周检查、月通报、季研究制度。落实校园安全管理日志;开展实行校园安全卫生评比考核制度;实行安全隐患整改承诺等。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共同做好校园及周边的安全管理工作。
2、规范安全教育行为。学校有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有安全教育计划、总结、光碟和教材,挂图和宣传标贴,班班有学校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安全教育纳入课表。通过“安全教育日”、安全教育征文比赛、安全知识竞赛、文艺汇演、书画展、安全歌谣创作、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岗、安全宣传队、校园小交警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场合加强学生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通过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学生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规范教职工的管理行为和教育行为,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辱骂和歧视差生。
3、规范学生安全行为。通过团总支、学生会、班委会等组织,在校内设立文明监督岗、课外活动安全岗、安全监督员等,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一系列安全主题教育的开展和管理制度、规范和管理行为的实施,规范学生在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的学习、生活行为,让学生懂得健康平安应从细节做起的道理,懂得遵纪守法,懂得用制度和规范来约束自己,懂得礼貌与忍让,懂得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不讲伤害别人的话,不做伤害别人的事,学会自我保护,自求平安。
四、活动时间
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从2014年8月开始至2014年12月结束,历时半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4年8月1日至8月31日,为安全文化的宣传发动阶段。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利用学校灾后重建的契机,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明确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
第二阶段,从2014年9月1日--2014年10月31日为全面安全制度文化实施阶段要把安全基础设施纳入灾后重建一并进行,不断完善和规范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安全事故防范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第三阶段,从2014年11月--12月底,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总结阶段。全面总结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评比表彰先进。
五、活动目标
力争用半年的时间,全面建立起规范化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消除校园硬件设施方面的重大隐患,在学生中培养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提高,学校安全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校园安全事故和伤亡人数明显下降。
六、组织保障
第五篇:实施教育均衡化战略
实施教育均衡化战略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
------------------
我们新沂市地处江苏北端,东陇海中段,共辖16个镇,256个行政村,97万人口,2004年财政总收入4.2亿元。全市现有小学97所,初中34所,高中8所。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教育工作会议、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把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我市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重要内容,作为打造教育强市、教育名市的必然要求,作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基础工程,通过调整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努力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合理的教育需求。也就是说我市实现无差别教育的工作重点和重心在广大农村地区。
一、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
我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的战略目标,努力增加中小学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经费投入。2003年,我市财政总收入为3.33亿元,财政经常性收入为1.72亿元,教育支出为2.17亿元,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65.13%,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占教育总支出的71.8%,而用于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为1.165亿元,占整个教育支出的53.7%;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我市小学为7.34元,初中为6.24元,其中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分别为8.10元、7.50元,均稍高于城区;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支出,我市小学、初中分别为791元、617元,其中农村地区小学、初中分别为808元、675元,也稍高于城区。无论是教育投资总量,还是人均教育经费,我市农村地区的投入都高于城区,为我市教育均衡化发展提供了经费保障。我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教育发展的需要,统一安排中小学基本建设资金,2001年以来,共安排学校建设资金3700万元,统一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除学杂费外,三年来,市财政共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150万元,确保学校正常运转,统一发放中小学工资、2001年9月我市教师工资国际部分由财政统一、足额及时发放,2003年7月开始教师工资国标、地补均由市财政统一发放,自此,我市建立了“城乡一体、公教同步”的工资发放体制,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教师工资待遇问题,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办学条件是教育均衡化发展的重要指标,缩小教育的差别,首先要从缩小办学条件的差距开始,为给我市中小学生提供大体平等的教育条件,有效地整合教育资源,我市一是科学地调整中小学布局,根据省政府的意见,结合我市的实际,2001年制订了《新沂市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三年来,我市共撤并小学232所,初中30所,新建学校30所,在徐州市乃至全省率先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二是全力改造中小学危房,三年中,我市共消除危房37.5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55.6万平方米,其中新建楼房192幢、44.6万平方米,目前,全市16个镇中,有14个镇实现了校舍楼房化的目标;三是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我市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完成了“三新一亮”(新课桌、新板凳、新讲台、电灯亮)和“六有”(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一人有一张床铺)工程建设,全市共维修和新增课桌凳89029
套,维修和新增讲台2784张,通电达标教室1909口,两项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1100万元,使我市中小学生的学习条件,卫生条件、住宿生的生活条件都得到了大幅改善。我市2002年通过省中小学无危房县首批验收,是徐州市仅有的两家,2003年在徐州市率先通过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和“三新一亮”工程建设验收,2004年底,我市又在徐州地区率先完成了“六有”工程建设任务;四是教育教学设备的添置,我市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学添置各种必要的教学设备,如实验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设施以及微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生均图书资料,中学为25.3册,小学为15.2册,全市购置教学微机4200台,其中农村中小学为3020台。
三、加大教育管理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
我市坚持“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努力促进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整体提高。一是农村教育“普九”成果得到巩固。我市1993年实现“两基”后,根据农村偏远地区初中、小学学生辍学率仍然偏高的现状,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要求,于1999年出台了《市政府关于严格控制小学和初中学生流失的若干意见》,针对农村教育的实际,制订了控流“四项基本制度”,即流生月报制度、流生责任追究制度、流生专项检查制度和流生重点管理乡镇学校制度,落实了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几年来,我市坚持这“四项基本制度”,学生辍学现象逐年大幅减少,2004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分别达100%、99.8%、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98.5%、98.85%,残儿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7.5%。二是普通高中教育不断壮大,2004年我市普通高中招生10075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75%。目前普通高中在校生数达29637人,规模是2000年的4.2倍。三是幼儿教育迅速发展,全市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75%,其中农村地区达到70%。
为巩固基础教育成果,市政府于2004年制订了《关于在全市开展“爱心助成才”助学活动的意见》,决定每年从政府财政预算内拔出60万元用于扶困助学,另外还发动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扶困助学,三年来共捐资292.5万元,扶助2184人次的贫困学生,我市通过设立扶困助学基金,建立扶困助学制度,强化扶困助学措施,确保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努力实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基础教育的相对公平和公正。
四、加大师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
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普遍提高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的根本要求。我市一是通过各种招聘解决农村中小学师资缺乏的问题。几年来,我市共面向社会招聘156名教师,吸收符合学历要求的社会精英从事教育事业,共安排本市籍师范毕业生738人,向外地招聘大学毕业生358人,大大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不足的矛盾。二是鼓励在职教师学习进修,提高学历层次。通过函授、自学、脱产学习、联合办学等途径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目前全市尚有1200余名教师在岗进修学习,全市小学、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4%,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达57.2 %,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85.6%,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达22.7%,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62.3%,三是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我市每年都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示范和指导,同时选拔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接受培训,规定全市所有城区学校和省示范初中、实验小学都有对口支教的义务。教育局通过开展“教育质量年”、“质量在课堂”、“走进校本”等主题系列活动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达标,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挖掘教育内涵、打造特色学校;四是加强网络学习,强化远程教育,阿湖镇中心小学参与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的新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教师们通过在网上与朱永新教授的对话,提高了
教师的教育能力和见识。另外,我市还通过公开竞聘、公推竞选等形式选拔农村中小学校长,提高学校教育管理水平,2004年,市政府又通过在全市评选100名师10名名校长,每月分别发放300元、500元名教师名校长政府津贴,鼓励校长和教师提高管理和教育水平。
当然,教育均衡化本身就是相对的、发展的,我市也绝不削高就地,削足适履,抑制发展,我们在制订向农村地区、向薄弱学校倾斜的政策时,也鼓励每一所学校争取更大的发展,目前为止,我市8所普通高中中除两所平转为三星级学校外,其余6所都通过二星级学校的验收,创建率为100%,20所初中有10所通过省示范初中的验收,创建率达38%,97所小学中有9所通过省实验小学的验收,创建率为10%、24所幼儿园有16所通过省、市示范幼儿园的验收,创建率为75%,另外,市职教中心、特教中心分别通过国家级综合创建验收。几年来,我市先后荣获省基础教育工作先进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县、中小学体育工作先进县、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县等称号,扫盲工作也曾获得过教育部颁发的“中华扫盲奖”,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市基础教育已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实现了相对均衡的发展。
教育均衡化是一个长期的目标,我市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实施教育均衡化战略,不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和群众之间的教育差别,努力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大体均衡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机会,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为科教兴市战略服务,为实现“两个率先”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