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时间:2019-05-12 16:1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第一篇: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

来源:《求是》 期号:2012/14 作者:张桃林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农业现代化,要以实现农业机械化为前提。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农业机械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连续9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其中2012年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我国农业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六大以来,国家先后公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投入连年大幅增加,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2010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

十六大以来,农机装备总量增长、结构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77亿千瓦,是2002年的1.69倍;大中型拖拉机达440万台,是2002年的4.9倍。农机作业水平提高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4.8%,比2002年增加22.5个百分点,增幅相当于前35年的总和。薄弱环节机械化突破之快前所未有,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水稻机械种植水平从2002年的5%提高到2011年的26%,玉米机收水平从1%提高到34%,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等先进农机化技术迅速推广。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发展之快前所未有,2011年农机化经营总收入达4509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2.78万个。农机工业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我国跃居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

农业机械化的跨越式发展,有效缓解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的突出矛盾,有力保障了农业稳定发展,挖掘了粮食增产潜力,引领了耕作制度改良,推动了农业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规模经营,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实现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八连快”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中的历史使命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进步息息相关。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直接加速了农业的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正深刻引领着作物品种选育方向、耕作制度变革方向、栽培模式改进方向。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日益从以生物技术为主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并重。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科技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入、这样紧迫。在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速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机械化过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未来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一要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基础支撑作用。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先进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农业机械化水平成为衡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机械能实现人畜力所不能达到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能做到定量、定位、适时、保质完成农业生产作业,挖掘稳产增产潜力,有力有序开展抗灾救灾,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能使土水肥药种等投入品实现精准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没有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就没有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在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日益短缺、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的趋势下,必须加快推进劳动过程机械化,确保我国农业不萎缩不凋敝、农业生产力稳定提高。

二要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关键载体作用。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到田靠农机。深耕深松、精量播种、精准栽培、均衡施肥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离开农业机械光靠传统的人畜力根本无法实现。在农业劳动力整体数量下降的今天,良种、良法的推广和使用,必然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依靠具有较高技能的农机手或农机合作社成员,否则难以有效推广实施。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开展耕种管防收全环节统一作业服务,科技入社就意味着科技直接到田,显著缩短了技术应用的传导链条,提升了农业技术推广质量。通过机械物化农业技术是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意义精耕细作的主要途径。必须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推动先进农业技术标准化、集成化、规模化推广应用,使之快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三要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进一步发挥农业机械化的核心纽带作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促进农业科技普及应用、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实现劳动过程机械化,必然要求农民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根据调查,目前活跃在农村的5000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其中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于经营管理,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农业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以此为纽带,培养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三、多措并举推动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保持较快步伐,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农业生产对农机应用的依赖越来越明显,农机化法律保障、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工业支撑将更加有力,我国农业机械化整体处于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必将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深入发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较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特别是机耕道等农机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度不高,一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速度不够快,一些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等。

国家提出,到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超过60%,2020年达到70%,基本实现机械化。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以发展农机服务组织为主攻点,以提升薄弱环节机械化水平为突破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装备和技术为着力点,落实完善政策,培育发展主体,加强管理指导,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推动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粮棉油糖等作物田间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养殖业、林果业、渔业、设施农业及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协调推进,农机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对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创造环境。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完善补贴管理办法,规范操作程序,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引导效应和市场机制作用,支持农民购置和鼓励企业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加快提高我国农机装备水平,改善装备结构。实施重点环节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应用深松整地、秸秆还田、高效植保等增产效果明显、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的农机化技术。减免农机作业服务税费,鼓励开展农机保险业务和农机信贷业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增加安全监管、推广培训、试验鉴定和农村机耕道、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投入,力争在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方面取得新突破。

二是把握重点,全面发展。继续集中力量尽快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由耕种收环节机械化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机械化延伸,同时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经济作物、养殖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机械化。建设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继续鼓励农机化发展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发展,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按照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机播的思路,扶持、指导丘陵山区机械化实现跨越式发展。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农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和农业机械操作水平,全面提升农机从业人员素质,造就更多新型职业农民。

三是培育主体,社会服务。围绕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引导政策、资金和技术指导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倾斜,积极引导开展社会化作业服务,支持鼓励农机户和农业生产经营者创办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协会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专业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具备条件的地方,应把合作社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将农机合作社培养为延伸农机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引领农机化发展的龙头,带动大型、复式、高性能机械和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鼓励农机制造企业自建品牌营销网络,专业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区域中心市场,方便农民选购农机,提供优质的维修和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

四是强化监管,安全发展。深入贯彻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切实履行好法规明确的各项职责。完善农机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农业机械安全技术强制性国家标准,保障农机产品质量、维修质量和作业质量。依法组织开展在用农业机械的质量调查,强化对财政补贴机具质量保障督导和质量跟踪调查。健全农机质量投诉网络,督促企业履行质量承诺和售后服务承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机械产品的行为,规范农机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中介服务、机具租赁服务、旧农机具交易市场。尽快制定农业机械更新报废制度。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发生。

五是完善体系,创新机制。多渠道积极争取投入与深挖现有资源潜力并举,全面加强基层农机管理、鉴定、推广、监理、维修、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提升人员队伍素质,提高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加快建立健全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建立健全农机与农艺专家协同攻关机制,选育适宜的品种,确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研发经济有效的机具。推进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和建设,逐步建立推广机构服务指导、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参与合作的新型农机推广机制。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第二篇:以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以“高效设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南通市高效设施农业推进会交流材料

如皋市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

高效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近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 “土地产出三年倍增和农民收入五年倍增”为目标,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第一抓手,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创新举措、强势推进,全市农业产出水平明显提升,农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主要成效

(一)特色农业态势强劲。2011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2万亩,高效农业规模化占比达75%。花木产业倍增计划深入推进,设施型、大规模、标准化的花木生产方式成效凸现,荣获中国花木之乡称号。积极实施果蔬接轨上海工程,首批签约基地为上海蔬菜市场提供2.5万吨绿叶菜。蚕桑发种量名列全省第三,亩桑综合收益达4800元,被评为省蚕种工作先进单位和省蚕桑综合利用工作先进单位。观赏鱼、乌鱼、甲鱼三大特色渔业产业板块能级有效放大,被命名为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县(市)。家禽和生猪规模养殖占比分别达94%和73%,获江苏省生猪产业大县称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创建已进入农业部公示阶段,建成10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项目4个,如城顾庄村 1

被命名为全省1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之一。

(二)设施农业量质提升。发展规模持续攀升,全年新增设施农业5.1万亩。建成万亩设施镇3个,建成500亩以上连片设施农业园区30个,其中千亩连片园区11个。磨头、高明两镇实现设施农业村村全覆盖。设施类型更为广泛,在突破竹支架简易设施类型外,今年日光温室、喷滴灌、连栋大棚和防虫网等新型高效设施类型得到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新发展喷滴灌2000多亩,标准钢架大棚占比达60%以上。设施品种结构上更为全面,在历年来以瓜果为主体的基础上,科学调整种植结构,增加了茄果类、叶菜类等新品种,有效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村干部、挂职村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带头参股创业、本地能人返乡创业、外地客商与本地能人股份合作等多种发展模式应运而生。投入主体的多元化,组织形式的科学化,让我市设施农业生命力不断增强。

(三)项目农业高效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现三资投入农业18.9亿元,成功举办两次农业招商活动,项目签约99个,协议投资总额47.7亿元人民币和2900万美元。三个一批亮点纷呈。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南通市级农业园区2个,如城现代农业产业园获省政府授牌,搬经农业循环经济生态示范园列入省级动态监测;培育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省现代农业示范村各1个;申报南通市级各2个。品牌农业加快推进。“如皋盆景”获全国首个盆景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荣获首届中央电视台《每日农经》“魅力农产品嘉年华人气奖”。申报了“如皋黑塌菜”、“香堂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玉圣”禽业的省级名牌农产品,“苏·皋长寿”

集体商标的中国著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全年申报认证“三品”114个,其中无公害65个、绿色2个、有机47个。龙头企业实力提升,新增省级、南通市级、如皋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3家、8家、12家,新增数列南通首位。农产品出口额同期增幅超20%,蝉联南通第一、位于江苏前列。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做强特色板块。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紧扣农业资源特色,按照规模化方向,高起点调整完善了市镇两级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今年我市围绕 “花木盆景、优质稻米、生态果蔬、优质蚕桑、优质畜禽、高效渔业、旅游农业”等主导产业板块,先后制定了《如皋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如皋市农业现代化工程实施意见》《如皋市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如皋市关于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各项规划文件引领作用十分明显。

二是强化组织推动,营造发展氛围。市镇都成立了高效设施农业推进工作领导组,推进一把手负责制,做到任务层层分解,职责责任明确。在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四套班子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每人都联系一个村,千亩农业园区和招引现代农业项目都是硬性任务。全市到村的“双联双助”书记把新增设施园作为必成指标,市级机关部门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也成为各村实施倍增计划的责任人。很多镇、村干部带头承包设施大棚参与建设,“带领导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全市做到了各级协调统一,为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是强化时点控制,加强考核督查。坚持把“一季度开门红”、半年 “双过半”、小康推进会、秋播现场会和年终总

结会作为过程控制的时间节点,并实施有效督查,确保每周有进展,每月有亮点,每季有成效。在考核激励办法中,将高效农业考核分值比重调高,不断增添发展动力。全市建立了高效农业推进情况月报制,重点月份实行周报制度,将各镇建设进度在《如皋日报》、《如皋农业网》和《如皋农林信息倍增计划简报》上公布,形成压力和动力,确保每一项建设指标按序时进度向前推进。

四是强化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好各级强农惠农政策效应,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可用资金的投入,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了2011年现代农业发展指导意见、现代高效渔业发展意见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性文件,明确高效农业项目奖补政策、农业产业化项目奖补政策。2011年全市用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奖补达3000多万元。

五是强化招商引资,实现多元投入。始终坚持工业化发展农业、项目化运作农业的发展理念,科学整合各类资源,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多渠道吸引“三资”投入。特别是以实施万顷良田项目为突破口,科学编制规划,筑巢引凤,大力招引项目,形成农业产业集聚新优势。今年成功举办了新春农业招商活动及山东寿光农业专题招商和对接恳谈活动,全年争取上级财政项目扶持资金5800多万元。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拓展服务内涵。着力推进三大合作,促进土地有序流转,大力推进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服务保障。着力创新服务载体,继续深入实施百名农技人员“驻点兴园联百村”活动,活动成效创三年新高。

着力推进产销衔接,通过举行“园区+超市”的产销对接活动,全力带动我市园区的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产学研衔接,深入实施三新工程,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

三、2012年工作打算

2012年,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土地产出三年倍增计划的实现之年。我市将紧扣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万亩,其中设施农业5万亩,全市平均土地产出(种植业)4000元以上的总体目标,着眼农业基本现代化各项监测指标,全面提升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五化水平,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重点围绕“特色、规模、质量、增效、服务”十个字再下功夫: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特色”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板块能级提升。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花木盆景、长寿食品、外向肠衣和农副产品流通四大百亿产业板块,提升优质稻米、果蔬、畜禽、蚕桑和现代渔业五大数十亿产业板块,大力推广设施和生态种植方式,大力发展创意农业、生物农业、种源农业、智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推动白雪线和新204国道两条万亩设施长廊、各镇千亩设施园和村500亩设施园建设到位。加快认证一批特色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建成高标准特色农产品信息展示展销中心。

(二)进一步强化项目理念,在“规模”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载体提挡升级。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助万顷良田建设平台,全年组织农业招商活动不少于4次,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和辐射作用明显的高效设

施农业规模项目。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的提档升级,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工程”和“三个一批222工程”,确保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村各1个以上。

(三)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在“质量”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内涵持续增强。组织制定科学合理的品牌发展规划,进一步放大“苏皋长寿”、“如皋盆景”、“中国花木之乡”及“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效应,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名牌农产品。进一步强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监管,积极推进镇农产品质量监管站建设到位。不断完善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全年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20个,认证有机品牌35个,确保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四)进一步推动三产融合,在“增效”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链条不断延伸。积极推进“浙商三农”和“花木大世界”两个百亿元级市场的新、扩建,大力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市场,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业和订单农业,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实现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全年培育农业龙头企业25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1,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74%。

(五)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在“服务”上再下功夫,实现高效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以镇农业服务中心达标创建为抓手,全力推进服务体系建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挂市强农富民工程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加快培育新型

农民,持续做强驻点兴园联百村等优秀服务品牌,以农业科技贡献份额的快速提升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篇: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农业、农村工作事关大局。加强农业基础,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纵观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过程,其共同点是首先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没有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难以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农业,并实现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当前我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已由农产品短缺变为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总的看,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市场化程度、农产品科技含量、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比较低。而农业机械化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支撑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防灾抗灾,特别是当前春耕抗旱中,是其他措施不能替代的。

提高农业效益必须首先提高农机化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的竞争能力还比较低。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农机化作为农业科技的载体,除了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外,在提高粮食单产和改善农作物品质方面均有非常有效的作用,如机械化收获、粮食产后烘干、粮食初加工等都是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加缓慢,而农机化能够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在全国农村形成的小麦跨区机收5年共为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亿元,全国小麦机收水平达到70%以上。当然,我国农机化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今后农业机械化的重点,要从关键环节的机械化向全过程机械化发展,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通过农机化水平提高来推动我国高效农业的发展。

发展农机化必须确保农机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机化发展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方针。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就要做好农机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全国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是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秩序的行政执法部门。目前,农业机械已进入农村千家万户,主要为农民个人所有和经营,具有量大、面广、分散的特点,农业机械作业不安全因素和安全隐患增多,加之部分农民机手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差,农机事故屡见不鲜。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机安全监理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保驾护航作用,保障农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第四篇:关于**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关于**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昆明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关于**镇农业机械化

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学院:现代农业学院

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年级:2002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05年4月

昆明理工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现代农业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2002级

学生姓名:**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关于**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21世纪的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中国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农业机械化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解放农村劳动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根本体现,是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对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关键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因势利导,把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摆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认真研究解决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问题。

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主管教学院(部)长:

2005年4月

目录

一、任务书…………………………………………………………………………

1二、目录……………………………………………………………………………

2三、前言……………………………………………………………………………

4四、正文……………………………………………………………………………

51、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51.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5

1.2农业机械化是实施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6

1.3农业机械化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手段………………………6

1.4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举措……………6

1.5农业机械化是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72、我镇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现状……………………………………7

2.1我镇的基本镇情……………………………………………………7

2.2我镇农机化现状……………………………………………………7

2.3农业机械装备………………………………………………………8

2.4农业机械的作用日益突出…………………………………………83、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9

3.1农业机械化发展不均衡……………………………………………9

3.2农业机械化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形成………………………………9

3.3农业机械机构和队伍不够稳定……………………………………9

3.4农业机械化相关制度建设尚待完善和加强………………………9

3.5机械的修理服务问题………………………………………………94、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措施……………………………………………10

4.1切实加强对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领导………………………………10

4.2确定目标,制定规划………………………………………………1

14.3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11

4.4加强农业机械的管理………………………………………………1

24.5加快农业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机械的科技含量…1

34.6注重农业机械人才的培养…………………………………………135、结论………………………………………………………………………1

4六、谢辞……………………………………………………………………………1

4七、参考文献………………………………………………………………………15

前言

21世纪的经济、科技高速发展,中国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农业将面临更

第五篇:以信息化支撑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以信息化支撑 引领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 生态文明 节能环保

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这一关键历史时期提出了“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在近日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举行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表示,信息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将支撑、保障乃至引领生态文明发展。

国家电网优化大电网调度,跨区跨省电网消纳水电,统调水电利用率7.83%,节约标准煤498.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42.5万吨。

河北开滦集团综合自动化矿井覆盖率达到50%,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覆盖率达到100%,增强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2012年百万吨死亡率0.095,连续3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

浙江镇海炼化积极探索采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石化传统产业,提升物料管控水平、生产计划优化能力、流程优化水平,仅原油调合子系统每年就可节省1200万元。北京泰豪亦庄园区示范工程应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管理云计算系统,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及定位和对线路的微机化运作管理,预计每年可节约支出67万元。

以上是记者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最近举行的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经验交流会上得知的最新数据,也可以说代表了目前我国企业两化融合的最高水平。从国家电网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滦集团的矿山生产安全、镇海炼化的减少能耗排放到北京泰豪的需求侧节电管理,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的话来说,都属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五位一体”发展中生态文明的范畴,这些企业两化融合实践的成效,也正反映了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那么,生态文明包括哪些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与信息化的关系怎样?记者为此专门采访了信息化推进司特邀专家、北京理工大学两化融合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陈雷教授。生态文明的

八个领域和两项保障

党的十六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主要集中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到十七大的时候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三位一体变成了四位一体。这次党的十八大报告上又从四位一体拓展到了五位一体,因为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陈雷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巨大,但背后是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经济的确取得了发展,但环境、资源瓶颈制约越来越大。如何让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发展伴随良好的生态?这就要靠生态文明建设。陈雷进一步提出,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生态文明这一部分的阐述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陈雷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包括八个领域、两项保障。八个领域是防灾减灾(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节能降耗(工业、建筑、交通、社会智慧电力、需求侧管理)、减排治污(水、空气、土壤)、清洁能源(水电、风电、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生产安全(煤矿、交通运输、核电安全)、资源再生(物资回收、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循环经济)、自然保护(三江源、濒危动物、草场、湿地、森林植被)、消费安全(食品安全、食品追溯);两项保障是评价体系和制度建设,这构成了生态文明的体系框架,其中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就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并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信息化是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信息化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也必然覆盖生态文明建设全局。”陈雷对记者说,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工业化、提升城市化、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覆盖全局的战略举措。而生态文明作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必然在信息化的覆盖范围之内。

信息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如何?陈雷告诉记者,信息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将经历从助力、支撑、保障,到融合创新,最终引领发展的提升过程。陈雷认为,只有信息化才能把生态文明框架体系中的八个领域、两项保障联系起来、覆盖起来。陈雷进一步解释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人类借助其应对生态危机的能力不断增强,在设施、手段和周期等方面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便利,让生态危机管理更加智慧,让生态危机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从而为减缓生态危机提供便捷的信息平台。生态文明的实现需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发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这些都要依靠不断发展的信息科技为支撑,从而实现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更深入的智能、更智慧的决策,带动现代绿色经济的整体发展。

目前,相对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信息化在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安全生产、资源再生等领域中的应用相对滞后,短板突出。陈雷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之后,发挥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信息化发挥更大的作用。

消费安全:信息化支撑食品追溯系统

消费安全主要是食品安全。信息化促进食品安全最主要的做法是通过对农产品从原料供应、加工、包装、销售等整个流通过程的全程追溯管理,建立基于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信息的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与流通系统。利用农产品标识,对产品进行跟踪识别,保障食品安全。通过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对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检测、包装盒标识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提高广大生产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提升农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依靠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农业科学技术的突破及成果推广,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农业资源、生产要素、市场信息的运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全面提高农业的发展能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促进,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现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典型:江苏雨润率先与国内国外专业院校合作,建立起适应雨润发展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雨润“21道检验检疫的全流程追溯体系”,真正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所有产品百分之百合格方能出厂。在雨润食品的“追溯机制”中,雨润为每一批产品建立“户口档案”并存档保存。产品档案中记录着从原料检验、杀菌、腌制到包装再到出库等各个环节的原始数据及批次号。防灾减灾:信息化提升空间很大

当前,防灾减灾正面临重大挑战,而在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预警预报精度以及信息传播水平和时效性等方面,信息化都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中专门提到“国家综合减灾与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出要加强自然灾害信息获取立体监测能力和防灾减灾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电子政务网络、人口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库、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基础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实现相关部门涉灾业务的协同与资源共享,提升中央和省两级的灾害风险信息与搜救信息获取、分析、研判能力以及救灾减灾的会商和决策能力,有效支撑国家相关部门防灾减灾协作,包括自然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建设,建设灾害应急救助指挥系统,实现灾情、决策、指挥、物资调运等各类信息的及时发送与传递。要构建灾害损失评估、预案推演信息系统,为灾害应急救助提供科学决策信息。要大幅提升灾害应急救助即时信息高效处理、互联互通与指令信息的快速传达能力。

典型:担负着淮河中游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任务的安徽王家坝水文站,在实现雨情与水位信息自动测报、自动传输后,测流时间减少至两三个小时,数据传输只需几分钟。2010年7月21日,王家坝第一次洪峰水位只用了短短的5分钟,就传输到国家防总、省防指和省水情中心。

自然保护:信息化提升环保管理决策力

环保部有“信息强环保”的战略考虑,年初刚刚成立的国家环境信息化顾问专家委员会也说明了信息化在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主要涉及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环境监测、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执法监督等业务板块。只有通过深入推进环境信息化建设,实现环境信息采集、传输和管理的信息化,才能从大量繁杂的信息中发现趋势、把握重点,使环境管理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高环境管理决策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自然地理信息、卫星遥感信息、环境综合监测信息、生态评价信息等为基础的信息大平台,可以提供优质信息技术、产品和数据服务。以3S技术为主体的监测模式,对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湿地、荒漠化土地、林火、病虫害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生态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其现状、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

涉及草场、湿地的信息系统建设对水资源及变化、草畜平衡等环境数据、产业信息、人类活动等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以确定保护的方案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还有很多生物领域的专家在研究信息化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鉴别的课题。

典型: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本溪满族自治县是辽宁省的重点林业县之一。该县建设的森林防火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选择林区地势较高处,建起了8座远程监控塔,在每座塔上都安装了监控半径可以达到5公里以上的视频监控设备。3年内,这8位“电子护林员”成功地监测到野外用火、火灾隐患20余起,而且与以往人工巡查方式相比,火情预警时间平均缩短了3个小时以上,更有效地避免了森林火灾的发生。

节能降耗:没有信息化不行

节能按照1979年世界能源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是“采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都可以接受的一切措施,来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需求强度。而提高能源效率,最根本的要先清楚地知道能源消耗在哪里,是否存在浪费,从源头上获取能源消耗的真实数据。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信息化不行。

中国的节能从产业结构看主要分为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和社会节能,最主要的是工业,占据70%。从实践看,两化融合确实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信部连续几年都发现了企业在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政府主导的智能电网、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以及具体到企业层面的绿色ICT数据中心建设等。

典型:北京泰豪亦庄园区示范工程应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能源管理云计算系统,实现对配电网故障的智能诊断及定位和对线路的微机化运作管理。可提高配电线路优化运行的调度灵活性,降低线路运行损耗、减小电能浪费;当线路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有效地选择、查找事故点,快速处理停电事故,减少停电时间,保障园区正常运行。有效解决配电网现行问题,提高配电网现代化管理水平。此项工程通过园区配用电改造和用电优化管理,预计每年可节约支出67万元,其中电费支出约57万元,维护人员工薪成本支出约10万元。减排治污:信息化促进环境监测规范

因排放引发的污染不是短时期内能消除的。空气、水、土壤的数据获得需要科学,信息化可以促进监测的科学规范。近些年来,我国在环保监控领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各级环保部门都在集中力量抓污染物减排。高科技监控手段在环保管理中逐步得到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发达国家的环保实践来看,他们在付出了惨痛的环境代价后,都逐步转向了通过全过程控制即通过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末端治理来减少污染物排放的路子。

典型:国家电网通过将信息化与公司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实施信息化与公司工业化的深度融合,特别是通过优化大电网调度,跨区跨省电网消纳水电,国家电网统调水电利用率7.83%,节约标准煤498.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42.5万吨。清洁能源:唯一途径就是信息化

清洁能源主要是指太阳能、风能、水力、可燃气体等可以转化电的一次能源。核能也被认为是很好的清洁能源,但是其安全性和核废料的处理都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因此各国意见不一。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如果要大力发展,要降低成本,就必须实现可管可控,而唯一的途径就是信息化。

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是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和重点,或者说是根本方向。我国一次能源主要是煤炭还有一部分石油,占总量的90%以上。到2015年的目标是,非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1.4%。进行清洁能源的创新集成开发应用必须依靠信息化,两化融合本身提供的就是创新平台。

典型: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已全面实现了流域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电站生产方式已由传统的单一电站现场操作式生产向流域梯级电站“远方集中控制、统一调度,现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转变,通过这一模式转变,有效破解了各电站资源共享、规模效益、减员增效等诸多管理难题。大渡河集控中心2009年正式投运以来,公司所属梯级电站发电量连创新高,年发电量已由2008年的60亿kW·h增长到250亿kW·h,增长十分迅速。以四川龚嘴、铜街子水电站为例,其年发电量已较2008年前提高了10~12亿kW·h,增幅达19%,超过原设计发电水平约1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资源再生:信息化还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资源再生应理解为对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按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定义称为“无废技术”。无废技术是一种生产产品的方法,借助这一方法,所有的原料和能源将在原料资源、生产、消费、二次原料资源的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同时不致破坏环境。“将资源节约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列为一项重大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有关的经济优惠措施,鼓励废旧物资的资源化”属于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这是一个非常环保的朝阳产业,也有节约能源的巨大潜力。资源再生作为一种技术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是非常恰当的,但是目前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没有发挥更大作用,一些关键信息市场中不留存、管理者不掌握,仅一个报废汽车拆解行业对信息的把握就漏洞百出,致使报废车再次上路,可能会造成交通运输业的生产安全事故。

典型:湖南省同力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截至2011年年底已回收废弃家电超过120万台。从2012年6月启动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来,目前已具备200万台的回收拆解能力,可回收铜1610t/a(吨/每年),可比原铜矿生产节约标煤1334t/a,少排放尾砂21.6万t/a,少排放废气159390万立方米;回收铝1249t(吨),可比原铝生产节约标煤7741t,节水12487t,少用固体材料13735t,少产生二氧化碳999t,二氧化硫749t。生产安全:信息化要融入生产全过程

生产安全是人命关天的事,当然也包括环境、体系或系统的安全。仅从生命安全看交通运输问题最多,但是煤矿安全更令人揪心。对于生产安全,监测系统非常重要,包括水和瓦斯传感器的灵敏度、误报率,可视、可感、可知、可预防能力等。

两化融合是提高工业企业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经济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生产要素和产品总量大大增加。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如此高度复杂的生产系统、如此大的劳动强度,已经不是人的肉眼可以观察到、大脑指挥得了的,也就是人工无法完成。铁路调度系统血的教训告诉我们,系统的运行安全受到破坏后转入手工操作容易引发更悲惨的安全事故。总体说来,生产安全迫切需要信息技术支持,用信息化把安全要素切实融入到生产的全过程,提供具有预测、预判、预控能力的管理手段,通过管控一体化,实现安全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由程序管理向工序管理的转变。

典型:河北开滦集团综合自动化矿井覆盖率达到50%,矿井安全监测系统覆盖率已经达到100%,两化融合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改善了工作条件,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矿山生产的安全性,2012年百万吨死亡率0.095,连续3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0.1以下,安全生产保持了较好水平。(2013-04-01,洪黎明)

下载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 强军梦支撑中国梦范文合集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 强军梦支撑中国梦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 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的探析

    关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 推进中原农业现代化的探析 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双重变革。农业经营方式上要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方式要实现劳动生产......

    以清洁可持续支撑和引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以清洁可持续支撑和引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中国对能源的渴求似乎表现的漫无止境。根据麦肯锡研究预计,中国将占到2030年前全球新增能源需求高达1/4的比例。 今天,中国能耗和环境......

    以人才支撑特色产业

    全市“组工论坛”参赛材料 以人才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以产业引领人才工作创新 中共泌阳县委组织部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人才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精选五篇)

    以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产业化近年来,同心县农业机械化坚持不断创新农机服务组织建设,探索农机服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取得了显......

    理念引领 课改支撑 评价护航

    理念引领课改支撑评价护航**县市**学校(第一民族学校前身)于1905年建成,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的九年一贯制公办民族学校。学校位于城关镇**村南街,在县城和谐路与共城大道的交叉......

    文化引领以文化人

    文化引领 以文化人 打造“环境高雅 师生儒雅”的校园文化 学校管理交流材料 张庄中学建校于1959年,地处邹东山区。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质量滞后,教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