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区域电商平台在互联网+农业中的作用170616(范文)
论区域电商在互联网+农业中的作用
-黑龙江省供销社区域电商实证研究
内容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以县域经济为基本经济单元的区域电商体系在互联网+农业中的作用及运作模式。通过黑龙江省供销社区域电商平台搭建,区域电商的推广、运营及营利模式,服务体系建设等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关键词:县域经济,区域电商,服务体系
我国的资源、劳动力等主要供给地都集中于县域,县域经济作为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单元。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归根结底要靠县域经济的发展。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县域则是“三农”问题集中体现的区域。而当下,用互联网思维壮大县域电商无疑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农业的相关政策、方案不断推出,电子商务进农村也成为各级政府、各大电商平台以及行业及区域企业的重要工作及业务拓展内容。2014年至2016年,黑龙江省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商务部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财政资金支持,21个县名列其中。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电商进农村在我省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本文就区域电商在互联网+农业中的运作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总结。
本文中的区域电商,包含区、县、市,以县域为主。
一、区域电商建设的必要性
电商进农村是各级政府一项长期惠民利民工程,对促进农业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推动农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电商进农村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全国性平台为主,其主旨是通过这一轮政府驱动来抢占农村市场,带动其平台销售,政府也希望借助互联网公司的运作,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全国性平台公司电商进农村战略及实施,对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积极作用,其主要作用是将其消费性业务由城市扩展到农村,但对满足农民及农业企业需求的农产品上行及促进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带动本地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有其局限性。
农村电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内容讲包含了农资销售及种养殖服务电商;乡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电商;农产品销售电商等。从运营运作讲包含政策环境、人才资源、金 融服务、物流支持、文化理念、产业支撑、培训体系等等。电子商务进农村又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进化过程,不可能一个模式,一蹴而就,单项突进,立竿见影。
从可操作角度讲,当地政府和企业寄希望于通过电商带动本地产品的销售,但当地涉农企业及农户在这类全国性平台开店流量入口费用越来越大,农产品上行销售存在越来越明显的限制性瓶颈。
电子商务平台是电商发展的核心部分,目前的电商平台中,全国性综合及垂直平台占主导地位,能满足县域电商发展个性化需求的区域电商平台并不多见。由于区域电商的区域性特点,其投入产出透明度高,效果及风险可见,便于政府及企业决策及运作。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单元,是相对完整的内生闭环系统,县域经济中60-80%的经济要素在区域内循环。县域的经济发展对区域电商存在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既是引爆农村电商发展的切入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黑龙江省供销社自2015年5月起,根据我省互联网+农业实施的具体情况,启动了互联网+三农服务体系行动计划。省供销社在详细论证、需求调研、先期实践基础上,开发了 以县为单位的全渠道区域电商平台,用以解决区县企业及村民开店、零售、批发、商采、信息发布等需求,满足B2B,B2C,C2C,C2B等多种形式的区域交易独特需求。
区域电商平台的开发、推广及运营具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个体系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适合区域运作和需求的区域电商平台,一系列平台运营的服务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
二、区域电商平台的特点
省供销社构建的区域电商体系以区域电商平台为基础,该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2.1多站点运营
区域电商平台由总站及分站构成,后台全部由总站集中维护,每个区域平台支持分站独立运营管理,平台自营与个体店铺、供应商店铺共存。平台具有安全性高、可扩展、可移植,使用和设置灵活,既可作为本区县的独立运行平台和门户网站,拥有自己专属域名,也可企业个人独立开店,发布信息。2.2多经营模式
区域平台系统可实现商品零售、商品批发、商品分销三 种经营模式,一个运营商拥有一套系统三种平台,PC端、手机端并用,为企业及商家提供产品线上销售多种营销手段。a)B2C商城:分站式商品零售交易平台,为运营商构建一个地方性、行业性、垂直性电子商务交易网; b)批发商城:大宗商品交易批发平台,可完成供求信息发布、预订及现货批发交易;
c)分销采购商城:功能齐全的渠道分销系统,帮助企业快速构建专属的客户订货电商平台,开拓分销渠道,加速资金回笼。2.3多种结算通道
目前电商平台的结算方式比较单一,平台各参与方资金结算不灵活。区域平台应该是一个可以在一个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上实现总站资金结算(适用于多层及大型企业自建平台)、分站资金结算(适用于区域运营商为结算中心)、商家经营结算(商家相互之间直接结算)三种结算模式的交易系统,收支自主,资金沉淀,彻底解决电商交易资金和税收外流问题。
2.4界面丰富、接口灵活
平台要拥有PC端、手机客户端,可以与企业ERP、CRM、物流配送等系统对接,与交互式平台如微信、微店等对接。灵活性、扩展性强。
2.5自定规则,满足非标及特产品上线
区域经济中有众多的非标土特产品,但由于其非标特性,难以在国内主流标准化平台上线交易,限制了本地特色产品参与到电子商务交易中。而区域平台属于区域自建平台,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交易规则可由区域运营商自行设定。可以实现线上乡村大集功能。2.6简单易操作
平台开发要充分考虑区域人员的操作水平,开分站、开店等设计简洁友好,使一般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均可操作。作为本地化的区域电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平台运营公司可就近为运营商及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及时解决问题。
三、区域电商平台的支持体系
由于我省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区域电商平台的推广和应用需要一系列的专业化支撑,需要为平台的良性运行建立一整套服务支持系统,力争使用者可以投入最少的资源及人力成本将平台运营起来,这些支持系统包括: 3.1技术支撑体系
区域平台运营需要一系列的技术支撑,包括服务器租 赁、后台的技术维护、各种运行资质的申报审批等。区域平台可以设计成统一服务器租赁、统一后台维护、统一的一级域名,以便以总站名义进行网站备案、经营许可备案、年检等,分站无需进行各环节操作,节省时间和成本,快速构建与应用。3.2运营支撑体系
我省市县电商人才奇缺,平台开发易,平台运营难。为应用方提供运营团队的组建、培训,市场推广方案、企业运营设计,网站及店面装修、产品拍照、修图、上传等一系列专业服务,使应用方建站开店简单化是区域平台良性运营并营利的基础条件。3.3产业支撑体系
区域电商平台的运营初期,需要适合电商运营的产业做支撑。平台起步初期,在知名度、美誉度及组织运营能力都不足的情况下,平台的运营需要寻找成熟的业务做支撑,以便通过成熟业务带来营收、利润及运作经验,培养运营团队。黑龙江省供销社在我省打造“七位一体”为农服务体系、“两全一双”+供应链再造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县乡村“互联网+新零售渠道体系”等,这些体系的建设,为区域电商平台的运行提供了强大的线下支撑和协同效应,为区域电商运营商尽快盈利带来了强大的协同支持。
四、电商生态体系建设
黑龙江省供销社是黑龙江省最大的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全省供销合作社的经济联合组织。截至2016年末: 省社全系统现有连锁网点21,065个,连锁经营企业160个,全系统配送中心254个。2016年全系销售总额750.6亿元。供销社历史沉淀下的雄厚资产、人才及产业资源,为区域电商嫁接传统产业,整合线下资源,尽快取得实效奠定了不可多得的基础。其系统性的多维体系是任何其他单独做平台的电商公司短期内所无法超越的,为供销社区域电商的市场化、商业化运作奠定了天然的竞争优势。
区域电商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强大的实力支撑,各方面条件的支持,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运行及运营体系。尤其涉及到电子商务进农村,不但需要一个成熟的区域平台及技术支撑,更需要线下运营商、应用者先进的理念,当地政府政策支持、物流体系建设、相关产业的聚集度、成熟的运营团队的支撑。为此,省供销社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创新模式,投巨资打造电商生态体系,带动区域平台推广及应用,互联网+三农服务体系建设。供销社电商生态体系建设重点如下: 4.1构建百城千乡万村线下服务体系
充分利用供销社内部资源,带动社会资源,在每个县建设一个运营中心,每个镇一个管理站,每个村一个综合服务社。供销社对这些运营站点进行软硬件装备。通过互联网平台,将这些中心及站点链接成一个协同运行的有机整体。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形成覆盖全省的网路体系。目前供销社已在全省完成了4,173个村级服务社的开发建设,覆盖黑龙江省所有市县,成为黑龙江省覆盖范围最广,网点数量最多的为农服务网络。
4.2整合为农服务供应链,建设全产业链为农服务体系
探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供应链,建设全产业链为农服务体系。开发合作社会员服务系统,为种植、养殖业合作社提供从订单、农资供应、金融贷款、农技服务、代耕代种、信息类(市场预测)、物流、市场推广、人才培训、农牧托管、土地流转、农机服务等全产业链服务。以平台集中管理合作社会员的方式,对合作社和农户提供全产业链服务,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帮助种植户和合作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2020年前通过合作社服务平台,为全省至少50%以上合作社提供全产业链服务,覆盖耕地面积6,000万亩。4.3打造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全国性农产品新零售营销体系
突破传统营销方式,通过“两全一双”战略(全系列农产品,全渠道销售、大品牌+区域品牌),以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为产品营销方式,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为保障,通过建设生产基地+仓库及分装厂前置到消费地+展销中心+互联网平台,为庞大的经纪人队伍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服务,打造黑龙江省最大的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体系。4.4建设乡村新零售体系,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
黑龙江电商进农村经过三年多的推广,已在农村形成了众多服务网点。但由于农村的空心化、地广人稀等特点,使得农村服务网点真正实现对农民的全方位服务成本偏高。有鉴于此,黑龙江省供销社充分利用国家商务部的万村千乡、电商进农村及供销总社的新网工程在省供销体系内形成的农村小型商超网点资源,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将过去分散的乡村商超整合提升成连锁店形式,形成覆盖全省的乡村渠道体系规模优势。
省供销社利用已开发的采购、物流、微店、交易等平台,首先为零售店提供统一的网上采购、线下配送、会员管理等基础业务,同时植入其他互联网服务产品,包括农资销售、代购代理、物流配送、信息咨询服务等,既满足了服务网点的基本业务需要,扩大了其经营和服务品类,增加了更多的 收入来源,又满足了周围居民多样性的服务需求。
省供销社计划2020年前,投资5亿元,在全省建设200家供销E购直营连锁店,1,000家供销E购标准加盟店,20,000家供销社电商合作店,形成全省最大的农村互联网+新零售服务体系,实现50亿元的年电商交易额。
通过上述支撑体系的建设及其他资源的整合,黑龙江省供销社将建设成我省互联网+三农服务体系,为农村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良性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区域电商平台的运营真正接地气,可盈利,可持续,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五、区域电商平台的成果及社会效益
省供销社区域平台自上线以来,首先在兰西、桦川、宝清、黑河市爱辉区做试点上线运行,无论在灵活性、适应性、可扩展性及稳定性方面,都是目前国内最实用的区域电商平台。截至2017年五月底省内已有23个县开通了区域电商平台,全省区域平台交易额合计5,674.8万元。
供销社所开发的企业级分销(商采、批发)平台,也满足了像倍丰集团这样组织结构复杂,多产品、多品牌、多区域、销售政策差异化较大的企业电商需求。供销社企业应用平台的最大特点是使经销商(B)及消费者(C)的平台下单系统直接与其内部ERP系统对接起来,这是国内一些大的电商平台所实现不了的。截至5月底,已有6家企业上线,累计交易额143亿元。
区域电商平台的推广、应用及相关体系的建设,将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显而易见的效应:
1.帮助地方政府与企业搭建专业化的电子商务平台,缩小商贸流通环节中的空间距离,有效降低市场营销成本,提升本地区企业竞争力,培养本地税源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2.作为区域平台体系的构建方,黑龙江省供销社倾力打造以县域平台为基础,以省级运营为支撑,构建全省各县区域互联互通的省内区域网,将省内带有区域特点的农林产品集中推广到全国;另一方面,也将全国或全球适合本地消费的产品,通过省内网络,推广给省内的消费者。由此构建成一个上行下行联通,各结点相互协同,覆盖全省的网络营销及服务体系。
3.区域平台的大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为政府、企业共享,并提供决策依据,为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的建设奠定良好的数据源基础;
4.协助政府加大电商创业者的扶持力度,通过平台引导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创业者参与电子商务,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培育多元化的县域电子商务主体,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应用本地化建设进程。作者:张天华
工作单位:黑龙江惠丰金源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手机***
邮箱:66020549@qq.com
第二篇: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电商平台的互联网金融市场
2014-04-23 15:06 来源:金融论文 有107人参与在线咨询
1、电商金融和发展的原因x x22
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却是电商巨头眼中的机遇。对于电商平台来说,依附其平台进行开店、供货的企业越多越能增强其竞争力,为平台源源不断的注入新鲜活力。提供小额贷款不仅整合了供应链,为上下游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而且起到了拓展客户和市场的的增值作用。针对信息不对称、风险大、贷款程序繁杂、耗时长以及交易成本高等劣势,电商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尽可能的控制甚至力求消除其不利影响。一方面,电商金融主要针对在自己平台上注册的商户,依托与他们历史的交易记录、信誉评价、认证信息、近期的交易动态、实时运营状况以及其他相关的外部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评判,掌握其信用、财务状况,相比传统的信息来源更具及时性和可靠性,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逆向选择的风险。并且由于借贷客户涉及范围广、业务经营多样化,可以分散还款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支付进行收付,不仅提高了资金的归集效率,而且利用其庞大的客户资源优势获得较低的银行线上的手续费,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也对交易双方进行监督和约束,降低了双方的风险。12、电商金融百花争鸣
2.1阿里金融
最初的阿里金融可追溯到2002年推出的“诚信通”会员服务,经过漫长的投石问路阶段,阿里巴巴于2007年先后与建行和工行联手分别推出“e贷通”“易融通”,以商户在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历史交易数据向银行申请贷款,由银行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发放贷款,探索了一条以数据为基础的金融体系。随后由于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阿里和银行在信贷理念上较大的差异以及仍容易陷入银行死板的操作和不易通过审批等诸多因素,于2010年双方终止了合作。通过与银行的合作,阿里初步掌握了贷款流程以及风险控制,为接下来的阿里金融累积了不少经验。随后陆续成立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和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专门服务于被传统银行忽视的中小微企业。其具备无须抵押、办理流程快捷、支取及时方便等特点,商户只需凭借自己的信用便可申请贷款,为广大中小微企业送来福音,并顺利拿到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阿里不仅在信贷和第三方支付上取得重大进展而且逐步将金融业务拓展到保险、担保等领域,规划着未来阿里的金融蓝图。针对小额贷款,目前阿里提供淘宝贷款和阿里巴巴贷款两种不同类型的贷款服务。淘宝贷款面对全国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天猫、淘宝以及聚划算的卖家,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求经营满6个月且店铺信用记录良好。其B2B业务放贷需要阿里金融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实地勘察,而由于一般的淘宝、天猫、聚划算商户的业务经营均可在淘宝平台上完成,其交易信息、财务和经营状况都一一记录在平台的数据系统中,故可直接在网上进行申请、审核以及发放贷款。前者最高可贷额度限制在100万元之内,贷款期限为30天,按日利率0.05%计息,系统自动还款,商家提交申请后,经审核通过,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后者的贷款额度、计息方式和贷款流程与前者保持一致,但贷款期限延长为12个月,以不得少于0.05%每日的贷款利率计息,且需按月付息、到期还本、每月均需归还固定利息及本金。阿里巴巴贷款者主要面向阿里巴巴的会员,其要求工商注册时间满2年且有较严格的地域限制,最初主要面向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的部分付费会员,但随后开始向江浙沪的普通会员和广东的付费会员开放,并计划陆续覆盖国内中小微企业密集地区。
其贷款额度最高限定为300万元,贷款期限为12个月,以不低于1.5%每月的贷款利率按月等额本息还款,每月于还款日前5天通知到期支付宝自动扣款。
2.2苏宁金融
在阿里成功进军金融行业后,苏宁紧跟阿里的步伐,拿到独立开展贷款业务的牌照,并于2012年注资3亿成立了重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欲将现有的支付业务与小贷公司组合成一个开放、综合的金融服务平台,尽可能的满足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广大消费者对电子商务、支付结算、信息服务等系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时为公司带来固定的收益。苏宁小贷与阿里小贷相似,其资金的来源都不是银行,都采用旗下独立子公司直接放贷的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直接积累用户的信誉和交易数据,同时具有放贷灵活、控制力强的优势,但这也意味着有较大的资金压力、政策风险且有一定程度的区域限制。相比阿里平台的小商户模式,苏宁平台对商户以及产品都有更严格的要求,无形中淘汰掉一大批中小微企业,商户规模均相对较大,这导致苏宁不得不扩大贷款的额度。为此旗下的苏宁易购采取的“超电器化”战略,走精细化、精准化、精益化的品类运营之路,上线了日用百货、母婴美妆、彩票、机票酒店、充值缴费、图书等多个新品类和新业务,使代理商和中小微商户迅速增加。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巨大的交易量和过快的货物周转特征需要拥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这便为苏宁小贷提供了数量可观且稳定的需求,拓宽了苏宁小额贷款业务的发展道路。苏宁在发展小额贷款的同时也看到了主营业务与保险行业的关联,针对供应商销售相关信用险、网络安全保险、仓储和物流险,开展保险业务。而在线下也准备成立民营银行,丝毫不愿放过任何有利可图的金融业务。
2.3京东金融
考虑到相对较小的平台以及没有完善的第三方支付的现实情况,京东、慧聪、敦煌等众多电商企业选择和传统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让自己的业务模式锲入传统金融机构,共同为平台上的商户服务。不论金融模式的优劣,不得不说,相比阿里和苏宁那种承担实质性风险的模式,这种仅提供融资信息、技术服务的模式更符合类似京东、慧聪、敦煌等的电商企业的具体情况。京东于2012年启动供应链金融服务,联手中国银行为供货商提供订单融资、应收账款和协同投资等金融服务。在前两项服务中,京东充当受托人的角色,为核心企业提供资金,由银行审查商户的资金、物流情况,对其发放贷款,这样供货商可以提前拿到货款,尽可能的减少周转中出现的资金短缺问题。从2013年开始,京东计划重点为下游的消费者服务,尝试性的与银行合作,推出类似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新服务,方便直接累积、整理和分析用户的信用和交易数据。在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内,京东就创造了平均贷款额度80-100万的佳绩。随后在年底推出的3分钟融资到账业务“京保贝”,则正式确立了京东供应链金融业务,给使用入库单的供应商提供贷款,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贷款额度。现阶段与京东合作的银行已经有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华夏银行等,京东也以较低的贷款利率成功获得了超过50亿元的授信。刘强东称“2014年京东从基金、支付领域快速发展,之后,融资业务和小额贷款则是业务重点”。
2.4腾讯金融
腾讯作为后来者,看似丧失了很多机遇和优势,而实际上旗下的电商平台就包括了易迅网、拍拍网、QQ网购,其商户的规模绝非一般平台可以媲美,与此同时,腾讯还坐拥7.21亿QQ活跃用户、3亿的微信移动用户、近6亿的社区用户以及最高880万在线的游戏用户,这都是可以开发的巨大金融业务潜在客户和资源。腾讯为保持庞大的用户优势,所以无论从近期动向还是业务构成来看,其业务重点仍放在移动互联网上,确保牢牢锁住新兴的移动用户,以便有充分的时间考虑和谋划属于腾讯的金融之路。后期欲通过即时通讯工具QQ和微
信,向用户捆绑推送金融资讯和产品,包括基金、保险、理财、信托等来发展和拓宽腾讯的金融之路。腾讯的支付平台“财付通”进行了小额贷款的工商注册并开在深圳市行政管辖区内,专营小额贷款业务,其业务内容和运行模式都与阿里小贷类似,也都面临着区域限制的问题。未来几年腾讯将陆续在电子商务发达地区设立小贷公司,陆续渗透到有巨大小贷需求的区域。近期来微信支付业务、手机QQ支付是腾讯金融的一大特色,它的出现和发展不但完善了微信和手机QQ商业化的支付环节,拓宽了财付通的功能,同时为广大商家的推广营销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无形中吸引了更多可能有小贷需求的中小微企业,这也是腾讯一直将重心放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又一重要原因。
3、电商金融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电商金融没有抵押担保,具有较大风险,而类似阿里、苏宁成立独立的小贷公司的模式,不能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虽可以在资金短缺时通过“同业拆借”形式进行融资,但却不能超出其注册资本的2倍。同时因为没有对吊带公司进行明确的定位,所以小贷公司不仅未享受到任何优惠政策,还导致了过重的税收。第二,小贷公司有严格的资金来源的限制,资金只能来源于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金或者是不超过两家银行的融通资金,不能向内向外集资或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这极大程度影响了资金的流动和周转,也导致可贷资金短缺以及资金的后续供给不足,从而限制了业务的扩展。第三,电商金融的服务对象是面对全网、全国的中小微商户,但由于现阶段的地域限制,其信贷业务的广度受到了很大影响。第四,在各大电商平台开始涉及金融业务时,银行也陆续推出电商平台,中信银行联合银联商务在广州共同推出“pos商户网络贷款”业务,平安银行推出“贷贷平安商务卡”,民生银行和工商银行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电商体系。相对电商企业,传统银行在资金方面有极大优势,传统银行转战互联网金融也将是电商金融的强力竞争对手。
作者:李钰婕 王明宇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
第三篇: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平台论:从电商平台说起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平台论:从电商平台说起
人人都是产品
经理
如果统计创业公司在PPT里最高频的词汇,那么“平台”一词一定是出现最多的。
所有人都知道,打造所谓“平台级”的产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产品经理爱说这个词,投资人爱听这个词,但是什么是“平台”,以及“平台”产品有何规律和关键,却是很少被谈及的。本文的主题虽是讨论教育平台,但鉴于现在世面上还含有特别成功的教育平台产品,所以先看一看其他领域的平台产品的案例,看看是什么让它们成为平台,以便我们反过来思考教育领域的机会。
首先我们看一下最有名的淘宝。
我们都知道,淘宝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率先推出“支付宝”,提供了信用中介,让买卖双方解决了基本的支付/交付的信用难题,从而使电子购物具备了基本的可行性。
那么,淘宝之后,何以出现了京东这个大型电商平台? 回想一下你第一件在京东买的商品,京东是靠什么起家的?没错,各类电子产品,这类产品的共性是:
严格的标品。
绝大多数用户搞不清楚,很难辨认水货、翻新或者是商品否做过手脚。商品平均单价高。
综上,我认为京东能在淘宝确立自己电商平台地位后,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并不是刘强东得意的自建物流战略,而是京东选择了电子产品市场,并且初期完全采用了自营的形式。
淘宝虽然解决了基本的支付/交付信用难题,但一开始就生为平台的淘宝,解决假货和水货问题上,成本非常高。而对高价的电子产品而言,用户恰恰是最怕买到问题产品的,京东在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需求大爆发的期间崛起,恰恰就是靠自营解决了用户的甄别难题,与淘宝差异化竞争,在市场上取得立足之地,最终发展壮大为真正的电商平台。
回顾上述国内两大电商平台形成的关键点,我们后见之明的发现,原来电商平台形成的背后逻辑,是各自解决了两个信息不透明的问题。其一,支付与交付的基本信用,这个是针对所有网上交易的基础;其二,是正品问题,这个对高单价的电子产品尤为重要。当然,买家评论、帮助店主学会运营、七天退货,提升物流等问题也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这些问题并不是最根本的。买一个东西,能不能收到,和收到的和自己想要一样不一样,是用户两个最根本的需要,解决这两个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产品也才最终形成了电商平台。
那么教育领域的产品,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呢?
这时,我们需要正向推导,即把刚才从现有产品案例出发,反推背后逻辑和用户核心需求的过程反过来。那么,我们的问题就可以改成,一个教育平台,他的用户为什么要使用这个平台,它能为用户解决什么问题?在教育领域,是否存在着独有的信息不对称,需要这个平台去解决?
在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明确:互联网教育平台,最终的盈利模式,一定是要让用户掏钱为自己学的内容买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用户有各种途径学习,知乎、专业论坛、网络文章、公开课、身边朋友等等„„而互联网教育平台,并不是要满足这些泛学习的需求,或者更准确的说,这些轻度或者泛化的学习需求无法形成一个集中的平台,无论是教授者还是学习者都没有充分了理由聚集在一个平台上。我们需要明确的问题就是:学员用户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用户掏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说穿了,人们进行学习这个行为,终极的目的只有两个,要么是“好玩”,要么是“有用”。
“好玩”这个事情先放在一边,因为用户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他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去获取,无论是书籍还是网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不可能有个以兴趣为导向的互联网教育产品成为平台级产品,因为信息源头太多,用户需求分散且迥异。而“有用”作为一种刚需,人们付费学习的动力强得多,而且在线下就有这样的例子,那就是各种各样的大学和职业院校。有用有很多具体情况,比如说为了留学,为了或者某种证书„„但终极的来看,大部分还是为了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因此表面上看,付费学习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事情,平台只要解决两者之间的问题就可以了,而实际上,我们却忽视了为付费学习的结果最终“埋单”的主体——用人单位。为什么大家都想考清华、北大、剑桥、哈佛?因为这些院校保持着自己的高入门水准和稳定的教学研发质量,最终用人单位可以通过这些院校提供的证书,低成本的筛选出相对靠谱的人。没错这些院校也有不靠谱的人,但是总体概率大大降低,大家都抢着去的优秀公司,用这些院校的毕业证书来筛选人才,招聘的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如前一个段落描述,当前网上的教育平台,能做到这一点的很少,甚至很多都没有以此为目标。这就是打造教育平台的核心——认证。
这也正是淘宝教育,跟谁学等“教育平台”为何做不起来的原因,电商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定是忽视用人单位这个第三方的,电商之前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买卖家双方之间。而急于扩大品类,引进大量良莠不齐的教育内容提供者,表面上看是在向“平台”大步迈进,实际上恰恰是削弱了自身品牌的“稳定性”,也就是削弱了打通用人单位和学员之间信息壁垒的能力。
提到“认证”,想必很多人会大摇其头,理由归结下来不外乎如下几点。
各大高校有国家认可的证书,有法律效力和公信力,互联网平台做不到。
社会在变化,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会为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见识而学习(比如罗胖的app,得到),提高职业竞争力这块市场不用去和传统公司抢。
高校的教学和研发成本相当高,经营下来是赔钱的,大多数要依靠国家的支持或者社会的捐助。互联网公司想自己做,根本就只能是赔钱买卖。
认证是个结果,并不是追求的目标,它本身需要优秀的老师,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工具,这些才是根本。
针对这几点,我的理解分别如下。
(1)公信力问题,其实并不是问题。互联网时代,甚至更早的重大创新,从来没有哪项创新一开始就是合法或者有政府背书的。Uber,淘宝,无人驾驶技术,无论哪一个都面临法律的空缺,甚至违法地方法律的窘境,但是这从来不是阻碍创新的原因。现代教育的前身,大学,本身也是从纯粹民间的书院、教会学校等组织演化而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并没有什么国家背书。
(2)泛化的知识传播和系统性的教学从来不是同一种商品。前者可能会作为后者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两者的界限非常明显。未来还没到了每个人都为纯粹的兴趣而活的地步,中国更是距离其遥远,另外一方面,泛化的知识传播缺乏集中到某一平台的动力,很多垂直领域的论坛、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内容产出者乃至问答类的知乎和百度知道等产品,已经满足了很多泛化的,碎片的学习需求。
(3)高校是个亏本生意,但互联网教育平台不是。因为网络本身具有传播信息边际成本极低的特性。当然网络自身在教学效果上有其局限性,解决好这个问题,需要产品在教学模式,学习工具,学习氛围营造,以及初期切入的学习细分领域等很多方面做好工作。
(4)这句话本身没错,如上面所说,很多方面需要做好才能保证认证效果。但是没有以认证为目标的话,就没有清晰的战略方向,导致方向迷茫混乱和战术上的弯路。比如,用户数量重要不重要?是不是要快速的搭建平台让良莠不齐的知识提供商入住?要不要加入纯粹兴趣爱好类的内容?测评类产品和功能的优先级是怎样的?社交对于我们重要不重要,怎么做学习上的社交?所以认清“认证”这个目标的核心地位,是解决战略问题的重要前提。
那么如何打造一个以“认证”为战略核心目标的产品呢?我大致的归结为如下几点建议,还请各位斧正。
第一,利基市场一定要选择传统成人教育较为薄弱的领域。比如职业教育、比如互联网新兴行业的必备技能。这是由颠覆式创新的一般规律决定的,也是由公信力的产生过程决定的,这种差异化的竞争能在初期为产品带来更稳定的用户群体。
第二,一开始一定要从“自营”做起。或者一定要保证教学内容的高品质和稳定性,不能为了短期利益或用户数量而急于开放“平台”,这样才可能梳理品牌乃至公信力,最终获得一种强的认证能力。
第三,技术上的关键是如何提供优质的录播课内容生成和学习工具。为什么是录播课?因为这才是降低成本,让大多数人都有可能接触到最优质系统性学习内容的根本方案。最优秀的教学者,时间的成本也是最高的,请他来做讲座都不容易,系统性的讲授怎么可能让他反复做?因此直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用于答疑解惑,或者辅助性的讨论、专题的学习。第四,测评非常重要。这是提供有效认证的重要前提。某些自动化的测评工具简直本身就是很好的创业项目(比如批改作文)。
第五,要贴近用人单位的需要。他们为你的认证埋单,是最重要的结果。为了实现这一点,初期的创业公司可以考虑先从企业培训市场做起,或者至少更加注重和企业的相关合作,这一方面可以更快的增加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反过来影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制定。
第六,K12,即中小幼市场,不是个好的切入点。如果你只是想赚钱,那么这在短期或者中期是个很好的市场。但要成为真正的互联网教育平台,中小幼并不理想,因为其绝大部分学习场景,都应该是在线下的,孩子的自制能力,心智成熟度等等原因,使他更适合线下学习,而且线下的中小学已经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系统性学习的时间,在这个领域,做教育学习的工具还是有空间的,平台没戏。
第七,凡是有利于教学效果,和认证能力的事情,都可以做。这个要根据具体的公司能力和短期目标来看,举例来说,我认为在技术还不够发达的时候,适当的加入线下教学的环节并没有什么不可。
第八,凡是和认证相关性很小的方向,不要去做。这个看起来像是废话,既然认证是战略核心目标,那么按照人尽皆知的“聚焦”原则,无关的当然不要做。但这真的是难的,诱惑很多,比如很多提高用户粘性的功能。这里就要想清楚,我们满足的到底是用户的什么需求,核心价值在哪,单纯为了提高用户活跃而作的功能,如果对学习效果没有实质帮助,对提高认证的效力没有意义,就是有害的。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也许10年左右,互联网教育平台提供的学习成果证书,将超过90%的本科和大专,这是绝大多数求学者的福音,是个巨大的商业机会,把握这个机会也将真正的改变这个世界。后记:
本文为本人在互联网教育领域从业2年来的一点思考,如能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那正是本人的荣幸。
如果有朋友有兴趣就此问题,进行一步的讨论或者批评指正,那也很欢迎。
本文由 @杨晨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第四篇:跨境电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研究
跨境电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研究
摘要:电子商务是当今社会得以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促使电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长远发展,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该文旨在以跨境电商的角度考虑,分析跨境电商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符合企业电商发展的有效策略,帮助企业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的进步和提高,促使企业得以在信息化时代中得到全面进步。
关键词: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竞争力
随着全球化经济趋势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跨境电商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对人们的生活乃至工作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跨境电商自身所具备强大优势已成为当今电商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不过,电子商务利用跨境电商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在这一方面仍旧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也会影响电商企业的长远利益。通过本文对电子商务在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竞争力中的作用研究和分析,从而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为电子商务制定出更为有效的发展策略。
1.利用跨境电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
1.1跨境电商有助于巩固企业的竞争实力
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信息化和国际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便利程度,也可以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方式和竞争环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推动企业竞争实力的巩固和进一步扎实。通过跨境电商,可促使企业经营战略的不断调整,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增强企业掌握国际市场的能力水平。
1.2跨境电商有助于减轻企业的运营负担
企业利用跨境电商时,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采购成本以及物流投资等各个方面的投资,从而有效提升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实现企业有效的战略目标。跨境电商可有效降低传统采购方式中存在的交通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成本投资,促使企业在保持最低成本的前提下确保自身经营的正常运转。
1.3跨境电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跨境电子商务利用自身的强大平台优势为企业品牌的影响范围提供了帮助,跨境电商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企业在较大程度的情况下宣传自身的产品降低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企业具备条件可利用跨境电商所给予的平台塑造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让企业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扩大企业的市场范围和目标消费群体,促使企业在品牌影响力的推动下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2.跨境电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和有效对策
2.1跨境电商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跨境电商的相关政策法规尚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关于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仍不够全面,企业或者个人针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存在严重的不足。很多不法人员依靠知识产权自身存在的漏洞而侵害人??的权益,导致网络上非法活动的任意滋生,这对企业形象和商品品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另外,跨境电商有关于退税和结汇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模糊不清,仍有法律触及不到的地方,成为政府进行管束的灰色地带,致使企业面临着诸多风险。
2)跨境电商的资金投入存在不足
当今社会部分企业仍旧无法接受跨境电商的发展优势,依旧保持着较为保守、落后的发展思想,同时认为跨境电商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仍不能保障安全。这种落后的思想观念造成企业在跨境电商方面普遍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致使企业的跨境电商无法正常运转,极大影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基础。跨境电商既然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物,如果不加以利用和重视,就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3)跨境电商的商务物流发展较为缓慢
现今企业的跨境电商在物流方面存在一个有效的运营模式。应用于跨境电商的物流包括联邦快递之类的国际快递、邮政之类的国际小包以及海外建仓模式的物流配送等等。其中,联邦快递等国际快递虽客户体验度较高,但物流价格昂贵。邮政之类的国际小包虽价格便宜,但所需时间较长,且丢失包裹的几率较高。使用海外建仓模式进行物流配送,仅仅适用于一些规模较大、资金雄厚的企业。因此,企业要想发展跨境电商,其物流配送则是一个问题,发展较为滞后,导致企业跨境电商存在漏洞。
4)跨境电商的人才资源较为匮乏
跨境电商的各方面人才较为紧缺,基础性人才和高端人才比较匮乏,致使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无法满足日益变化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需求,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2跨境电商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1)健全跨境电商企业的法律法规,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的法律法规,在企业跨境电商的实施过程中,一旦发现违法行为,应当严厉制止其发生,并采取有关法律对其加以严惩。根据我国跨境电商的具体情况,不断弥补相关法律政策存在的不足。健全退税和结汇的有关政策,根据跨境电商的具体情况及特点制定退税政策,从而降低退税标准,完善退税流程的各个环节。将结汇中存在的不适部门加以去除和改进,使其符合当今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采取合法途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资金投入,提升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基础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今,企业应当对跨境电商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应当不断提高企业对跨境电商的资金投入,逐步完善跨境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平台的基础建设,解决企业在跨境电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问题,从根本上健全企业跨境电子商务得以发展所具备的基础条件,从而推动企业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3)促使企业商务物流的创新化发展,提高企业跨境电商的物流水平
针对国际快递和邮政之类的国际小包,物流公司应当逐步认识到跨境电商对物流所存在的较大需求,应当采取适当的政策吸引跨境电商企业。跨境电商企业可降低物流运输价格,提高物流运输的信息化和标准化,逐步改进物流运输的效率,提高物流运输的水平,将更为适合的物流模式呈现给企业跨境电商的发展。针对那些海外建仓的物流模式,应当将跨境物流和企业的供应管理模式充分结合起来,打造出更具优势和价值的第四方物流模式,从而逐步提高企业跨境电商的物流水平。
4)重视专用人才的培养和塑造,实现企业人才力量的优化发展
人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核心力量,通过跨境电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必须得到人才的支持和辅助。为此,企业应当重视人才的招聘,不断丰富企业的人才储备。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环境和条件,选择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企业应当积极引进人才,补足企业人才方面存在的缺失问题。可采用适当措施吸引专业性较强,且有能力的人才进入到企业之中,从而提高企业跨境电商人才的竞争力。落实校企合作的人才吸引战略,通过与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提前将优秀的人才纳入到企业之中,并创立相关课程内容,采用全方位的角度培养出更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人才。并对企业已有工作人员提供培训的机会,以便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是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可较大程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对企业的长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跨境电子商务有利于维护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的个性化发展,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进步。为此,企业应当根据其影响因素,制定出符合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有效措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的目的,从而促使企业与跨境电子商务的双向发展。
第五篇: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互联网在教学中的作用
伊川实验中学东校区 张旭峰 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一、网联网带来全新的教学世界
计算机是教育的新根, 互联网是未来的黑板。这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是信息时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里将建立新型的师师、师生、生生关系、新型的教学呈现方式,网络是把世界带入课堂的工具和环境,网络是支持课堂活动的工具和环境,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我们应努力的方向。归纳起来,我们认为网络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提供信息,建立师生交流的新途径,更新教学观念。
(一)提供信息
首先,与传统的文本信息比,网络信息具有容量大、简便、针对性强等特点。互联网中备课材料,教学活动消息等,对教师的工作学习提供了多方面的丰富的参考材料。其次,和看报、看书查资料那种受时空限制较大的信息接收方式相比,网络显示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信息的优点。再加上网站清晰的分门别类,再加上强大的搜索功能,比一本本地搜寻纸质信息,其简便是不言而喻的。而且它没有什么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同时,教师可在网上均能找到针对所教班级,所教的内容,就如一间虚拟的教室一样,对“现实”教学起着良好的补充作用,其针对性自然要强得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自然也要大一些了。
(二)、建立教学新途径
除了学校里课堂上的言传身教,除了改作业、改试卷时的“对错”交流,网络也许正给我们展现出一条前途无可限量的新路。
1、师生沟通的平台
只是平时上课,一个教师面对一百来个学生,即使花费较大精力较多时间,但接触面也不会很广,尤其和一些表现不突出的学生的交流可能就会不多。再说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也未必就很适合所有的话题。
但在网络上则不同,你会发现平时看起来较内向的学生也可以是较大胆的。话少的就在论坛、留言板甚至是QQ上写几句,话多的并且不想让大家看到的可以发个email长谈,随意也方便,而且在网络上,老师似乎也没有必要太严肃,学生自然也就会轻松些。网站,就像一个存放师生各种信息的大仓库一样,而且没有关门和“谢绝参观”的时候。我们认为这种交流比起教学问题的探讨来可能更为重要,亲其师而后乐其道嘛。
2、完成具体教学内容 网络可以少一些时空限制,对一些教学问题进行探讨时,也不必拘于一课一时。如定个题目,在某论坛或自建个论坛讨论,同学们想想说说,一个星期一个月都可以,也许会是个别开生面的学习方式。还有也可以针对某次作业比如作文,在网上批改,可以是学生自己修改的前后几稿,可以是教师批改的前后几稿,也可以是拿一篇来大家加以评论。之后,同学们对照一看,自然会有所体会。甚至在网上布臵作业,并且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和上交。这些是黑板上课堂上所做不到的。在网上寄放“备课本”和“教学资料”。在多媒体教室中可以建网站直接引用自己的网页进行教学,――或制作好了课件,放在网络上,上课时调用,就很方便,其作用就可像一个较大型的教学参考材料存放处
(三)、更新教学观念
以上两方面除了可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方式外,还会带来一个也许更加重要的作用,即教学观念的更新:原来教学也可以是这样的,这样好像也蛮好。其实对许多教师而言,他们并非不知道计算机及网络的重要性和好处,但总觉得那较遥远,似乎用处不大。
而当它们的被运用成为一种每天要用且有效的手段时,就会大大加深教师们对它们的认识,从而真正发挥其作用,使之成为如粉笔、教室、讲解、谈心等一样的教学工具、方式,于是不想学也要学,不会也要学会。――我以为它只是一层窗纸而已。让教学多一种模式,到广阔无限的网络中去吧,那里也有我们的学生、讲台和事业。对不懂计算机及网络的学生来说,那么我们就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学习的内容都在上面,你不去学也不行。对它们已较熟悉的学生,我们就要更正他们的认识:上网不是为了游戏和聊天;上哪些网站,如何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习多一种途径,到丰富多彩的网络上去吧,那里有我的老师、作业和将来。
当计算机和网络真正成为我们现代教学的最常用最有用的手段方式时,我们就会逐渐深刻地体会到教学在组织形式上学习方式上的开放性,思想上内容上的创造性。这必将带着我们的教学走进一个全新的境地,从而开创素质教育及研究性学习的新局面。
二、网络让我们看得更远
教学时把学生带到计算机教室,让学生在电脑上阅读教师推荐的文章,作为一节阅读课;欣赏声像教材;当堂参加网上评论;当堂网上作文……――不可以吗?科技的发展实在令人难以预料即使就是不远的将来的事的,――其实人思想观念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呢?网络发展会把我们的教学世界、教学观念带到哪里,实在很预测。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成熟,我们的教育,肯定会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教师也许不会消亡,但他们的功能也肯定会发生一些积极的转变。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成网页;课上教师交待课堂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的办法;然后教师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上课方式充分使得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向知识的探索者的转变;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识的学生又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网络课最善于解决目前班级授课制之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个性化教学问题。网络教学允许一部分同学先行一步,使得学生因材施学成为可能,教学效率必将得到大幅度提高。这正是班级授课制前提下,网络教学的最强生命力之所在。
另一方面即使网络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也不能用技术完全取代课堂教学,特别在基础教育领域,因为课堂教学所具有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较之教师完全通过现代化媒体教学,学生通过媒体学习这种间接的交流方式,在许多方面仍然有其优越性。如:班级课堂秩序的管理;自然科学课程还有很多操作能力的要求(如:解题能力、运算能力、逻辑能力等),仅仅通过这种文字讨论的方式无法实现培养这方面能力的目的。教学的关键在于人,在于组织教学的教师;网络教学强调了教学的主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但如果在网络教学中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能无任何效率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果单纯把课本、作业移入网络,而不去研究上课的方式、上课的主体,那必将导致另一种“人灌转机灌”、“新瓶装老酒”、“走形式、花架子”的变态教学,轻松了教师,累死了学生。提高不了教学的效率、也玷污了网络。
总之,要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
2016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