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

时间:2019-05-12 16:0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

第一篇: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

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

潍坊市农机局

潍坊是农机大市,近年来,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较快,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我们进行了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现 状

(一)农机装备实力和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去年年底,全市农机总值达44.9亿元,农机总动力74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0.3万台,农用运输车17万辆,机引配套机具18.9万台(套)。大型、复式、联合作业机械快速发展,全市联合收获机达6634台,是1995年的40余倍。全市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增长方式开始由低层次、数量型向高层次、效益型转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耕、播、收、脱等主要环节机械作业分别达到707千公顷、413千公顷、310千公顷和319万吨;小麦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农业灌溉、植保、运输和农田基本建设等作业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也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狠抓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工作,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像机械化旱作农业开发、设施农业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节水灌溉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三)农机化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据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实施农机化科研项目32个,安排科研经费96万元;实施农机化推广项目33个,安排推广经费587万元;通过省级以上鉴定项目188个;获县级以上科技奖励项目30个;填补省内空白项目26个;取得科研开发成果168项,其中转化应用145项;拥有农机科研开发组织28个;农机科技示范园6个。农机化科技创新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四)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不断完备。我市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机化生产技术体系。首先,在粮食生产机械化方面。小麦机械化生产技术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尤其是联合收获技术日趋成熟;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其次,随着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逐步成为研究开发的重点。第三,机械化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得到较快发展。第四,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象大棚卷帘机、大姜开沟机等一些多年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获得突破,为先进农艺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五)农机化科技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农机化科技系统,有市、县农机推广机构13个,市、县农机培训机构12个,乡镇农机技术推广机构151个。拥有农机科技工作人员216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509名(正高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3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205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5%。

二、问 题

(一)农机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对农机化科技创新的投入没有明显增加。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市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致使一些农民迫切需要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及时研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

(二)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一是在机构改革后,旧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制被打破,新的农机科技创新体制尚未完善,造成大量农机科技人员流失,农机科技队伍不稳定。二是基层农机科技人员经常被抽调搞各种行政工作,正常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三是农机化科技创新机械设施不足,缺少必要的试验样机、测试仪器、交通工具和试验示范基地等。

(三)农机化科技创新的面还比较窄。粮食作物机械化发展较快,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化的发展比较缓慢。目前,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经济作物、设施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刚刚起步,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市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的要求。

(四)农机化科技创新和农机生产经营存在脱节,致使科技创新缺乏活力。目前,农机化科技创新一般只注重社会效益,没有结合创新搞经营,忽视了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自身的经济实力难以提高,再加上农机化科技创新经费严重不足,农机化科技创新缺乏活力。

三、建议与对策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机化科技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民对农业机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为农机化科技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为农机化科技的多功能、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反过来,农机化的发展,必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支撑点,成为科技带动、市场带动、龙头带动的发动机,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孵化器。因此,大力实施农机化科技创新工程,是农业“三化三带动”战略的必然要求,各级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千方百计把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搞上去。二是要多方筹资,争取对农机化创新更多的投入。要把着眼点从单纯依靠国家投资逐步转向国家、集体、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团体多元化投资结构上来,走科研、推广、开发一体化、产业化的路子。围绕农村市场搞科研,联合生产企业搞开发,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优质的农机产品、高效的社会服务、广阔的销售市场、规范的管理机制,赢得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投入。(1)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安排的农业开发项目和科技项目资金;(2)调动生产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联合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开发;(3)鼓励农村集体、农民个体投资;(4)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外农机新技术,吸引外资投入;(5)积极利用银行科技贷款。

三是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不断拓宽农机化科技创新领域。目前,要着重注意抓好“三个延伸”。即由耕作环节机械化向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延伸;由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向高效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生产机械化延伸;由农业的机械化向农业的设施化延伸。突出抓好五个创新点。(1)粮食作物机械化关键技术和新机具的研究开发,主攻玉米生产机械化和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2)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是花生与大姜、大葱、大蒜等生产机械化。(3)畜牧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的研究开发,重点突破牧草和饲料生产机械化。(4)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主要是发展保护性耕作和旱作农业机械化。(5)设施农业新技术和农产品加工。各县市区要从实际出发,选准主攻方向,集中力量,重点突破。

四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体系。农机技术推广是农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导力量,必须发挥其在农机科技创新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把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探索新的农机技术推广体制,不断改善农机技术推广的条件和手段,不断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人员素质。农机技术推广部门要积极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基础,服务为手段的新型推广机制,形成开发、经营、推广、服务一体化,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运行机制。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大型的农机生产企业对科研开发比较重视,有正规的研究开发组织和一定的科研经费,大部分小型农机生产企业科研开发能力比较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农机企业的技术创新功能,共同开创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局面。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加强科研实力,与农机科研机构紧密结合,适应农业国际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研究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逐步实现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

五是要建立农机化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基层农机科技人员常年工作在科研、教学、生产第一线,环境艰苦,待遇较低。各级各部门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支持他们,生活上照顾他们,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为激励先进,促进工作,建立和完善各级农机化科技创新奖的评选机制显得尤为迫切,对在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要予以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

第二篇:临朐县2011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临朐县2011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农机局的指导下,临朐县农机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农机科技工作的重点,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扎实开展了农机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现将本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随着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11年6月,我县承担了山东省花生联合收获机械化创新示范工程项目,组织了机械收获示范演示及。进入9月份以来,我们主要抓好花生机械化收获环节的示范,先后在沂山镇小关村、刘家营村、北蒲沟村花生生产基地召开演示现场会,通过现场演示示范,花生种植农户对花生机械化收获技术有了进一步认识,提高了花生生产效益,每亩可节省雇工费用100多元、减少落果损失25元,收获成本可大大降低。同时,花生种植农户也不必担心劳力紧缺而提早收获,收获时间可推迟7-10天。花生收获机操作简单,花生落果率和破损率低,花生的清洁度高,大大节约了工时费,增加花生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达到了项目实施的预期目标。同时,我局还重点抓好了大姜收获机械、抑制根线虫臭氧发生器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广落实大姜收获机2台、臭氧发生器1台,推动了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二、做好畜牧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我县畜牧业发达,奶牛、山羊等牲畜存栏量较大,广大养殖户对畜牧机械化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我局抓住国家财政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的时机,利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挤奶机、饲料搅拌机、铡草机、储奶罐等新型畜牧机械进行了补贴,共落实畜牧机械166台,其中铡草机78台、成套挤奶设备8套、大型饲料搅拌机5台、储奶罐8台,提高了畜牧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促进了我县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三、认真做好土地深松整地技术的宣传示范及落实工作。为贯彻落实全省农机土地深松作业会议精神,10月11日,我县农机局在辛寨镇召开了机械化深松现场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机械作业演示,详细了解了深松作业要求。通过现场观摩,普遍对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给予认可。机械化深松整地作业是促进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农业防灾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改善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打破土壤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县充分认识农机深松整地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把深松作业质量关,坚持做到田面平整、土壤细碎、没有漏耕、深浅一致,达到抗旱保墒的目的。全县深松作业3万亩,为来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四、积极组织农机管理人员、经销商、农机手参加各类农机展会和科技下乡活动。农机展会和科技下乡活动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助推器,2011年以来,我局组织企业、经销商、农机手参加展会,搭建起企业与经销商、农机手交流的平台,对企业、经销商起到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先后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代表、农机经销商、农机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300多人参加了“2011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福田雷沃杯”第五届潍坊市农机科技下乡活动。通过参加展会,开阔了视野、交流了信息、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

五、加大农机化科技创新宣传力度。一年来,我局围绕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进行宣传推介,2011年组织开展技术下乡活动2次,通过集中机械技术人员赶农村大集,发放技术资料、现场作业演示、讲解、回答群众提问等方式,宣传普及农机化创新科技,此外还在10个村举办培训班10期,累计培训农机手7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000多份。通过开展宣传和培训活动,确保一大批能够熟练操作新型机械的农机手上阵,全面完成机械化收获任务,提高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六、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同配合。进一步加强了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协调农机推广站、农机学校、农机维修等相关科室搞好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领导重视、部门协调配合的农机科技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做好农机科技创新工作。

一年来,我局能够较好完成上级部门部署的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切实增强做好农机科技创新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提升能力、拓宽领域,科学谋划,全面推进“十二五”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

临朐县农机局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农业部成立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

农业部成立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

5月29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成立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的通知》,决定成立由11个专业小组114人组成的农业部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

据悉,农业部早在2012年11月份就成立了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在此基础上新成立的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将在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指导下开展工作。

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主要职责是:负责本领域科学问题、技术需求和科研重点的调研论证,农机化重大问题或突发事件的技术咨询,农机化推广和质量鉴定工作的技术指导,国内外农机化技术研究进展的跟踪交流。

《通知》明确,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土壤耕作机械化组组长李洪文、种植机械化组组长罗锡文、田间管理机械化组组长李树君、收获机械化组组长胡志超、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组组长应义斌、种业机械化组组长朱明、林果业机械化组组长廖庆喜、设施园艺工程组组长毛罕平、饲料与养殖工程组组长李保明、精准农业组组长赵春江、技术集成与区域规划组组长易中懿。

此外,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还建立了调研咨询制度、交流沟通制度和联络员制度。明确每年围绕1至2个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形成研究报告;讨论工作计划,交流调研成果和研究进展;负责跟踪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建立和完善科研备选项目库,向科技主管部门推荐项目建议;组长依托单位可设1名联络员,负责专家调研咨询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联络。

农机化科技创新专业组专家任期3年。战略咨询专家组根据农机化发展需求,可建议对专业组设置进行动态调整。

详情请登陆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http:///nxtwebfreamwork/detail.jsp?articleId=ff8080813ef32641013ef808a2e0035a&lanmu_id=4aea47a72b9a2495012b9f2b30c20077

第四篇:农机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农机化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农业要积极稳妥的发展,必须依靠先进的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只有实现农业机械化,才能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促进农业生产手段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进而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把农业和农村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然性

当前农机化的发展呈现出平稳性、平衡性、高水平、市场化、规范化及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高性能、大马力和复式作业的农业机械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农机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发挥出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的作用,现代化政务信息沟通了政府部门、生产企业、农机用户和农民之间的联系,农机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

1、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农业机械化平稳快速发展的基本保障。自《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保持粮食稳定增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等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机化发展。它的颁布是我国农机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法实施后,我们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修订了《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同时,农业部设立各种农机购置补贴项目,激发农民购机的热情。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农机化发展和管理步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轨道。

2、政府对农机化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

政府的投入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引导。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力度。2006年全国农机化行业的一般行政事业支出为23.6亿元,基本建设支出为7.3亿元,农机购置资金达320亿元,科研推广培训的投入为

3.6亿元,特别是补贴规模迅速增加。2004年中央财政补贴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为6亿元,2007年为20亿元,这些数字对于并不富裕的购机主体农民来说是相当可观的。

3、农机化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机的强劲需求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快速发展的存在之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机已成为重要的载体。2006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7.26亿千瓦,拖拉机总量达到1728.34万台,比上年增长2.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增幅较大,达到167.63万台;联合收割机拥有量55.6万台,比上年增长17%;机耕面积6760万公顷,机播面积5024万公顷,机收面积3853万公顷,其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9.3%,比上年提高3.3%。精量播种、肥料深施、设施农业、病虫草害防治等所有现代农业技术都必须使用相应的农业机械

来实现。

4、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观念的变化给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带来了长期的稳定需求

农民对农机的渴求与依赖是农机化事业得以持续的原始动力。最近5年以来,农村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2004年以来,第一产业劳动力数量减少了1200万,而且留守务农的只剩下年龄大的和小孩,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这种形式务必要求不断增加各类农业机械,这就给农机市场和维修市场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景象。

5、农机科技创新成果显著

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农机化事业平稳发展的不竭之源。玉米收获技术和装备、小麦免耕播种机器、油菜牧草加工机械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农机装备的生产制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农民对农产品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6、农机合作经济服务组织发展成了总的趋势

农协是为农机服务的社会化、企业化、协会性组织。目前,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成为市场经济中新的微观主体。2006年农机作业服务组织达3502.1万个,其中农机户3474.8万个,分别比上年增长3.4%和3.5%。农协、农机作业服务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大户等中介服务组织已成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

二、农机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机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与老化问题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基层推广单位不断新增工作人员,但是新增人员基本都是非专业的,他们不懂农机及推广方面的知识,而且单位又没有经费培训他们;其次,由于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新型农机具的不断出现,单位在职的技术人员也是束手无策,难以应付,知识老化严重的制约新农具的推广。

2、农机化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一项新技术、一种新机具要全面推广,最基本靠的是宣传。而宣传需要通过印发宣传资料、举办现场培训会、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才能唤起社会效应,这就需要大量资金作保证。加之推广机构人员逐年增加,财政拨款增长缓慢,这种矛盾势必影响到对宣传的投入,束缚农机化的发展。

3、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不够健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是本着以人为本、以效益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来发展农机化,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化、市场化,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扶持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力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

4、农机信息化网络建设需要不断完善

农机化信息网络是农机化发展的首要条件。在通讯发达的当今时代,建立信

息网络势在必行。现在国内主要农机生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他们形成的长期产销两旺与信息的畅通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建设,是促进农机化健康快速发展的不可缺一的因素。

三、对今后农机化的发展建议

1、继续深入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及法规

各基层单位要全面贯彻《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学习计划,把它的精神领会透彻。地方各级政府要加快配套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政策对农机化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争取、完善购机补贴、燃油补贴等扶持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产业扶持效应,强化农机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功能。

2、加快发展节约型农机化

首先,全面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推行农机作业标准化,是加快发展农机化的有效途径。要标准化就必须淘汰旧的机具、旧的耕作模式,这就为推广新技术、新机具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加强节能型产品的开发。它的研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建设节约型农机具,对社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注重农机与农艺的紧密结合。只有农机与农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出技术本身的优越性,产生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第四,行政与经济手段并用,淘汰落后的农业机械。政府部门一边要强制执行作业标准化,淘汰落后的机械,另一方面要给使用新技术、新机具的农户给予资金补贴,大面积实行项目补贴,以点带面,激发农民使用新技术和新机具的热情。

3、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创新步伐

要建立各级农机管理服务部门及工作人员领办的农机合作社、村与大户合办的农机合作社及农机大户创办的农机合作社,发挥新型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组织带动、示范推广、富民增收和桥梁纽带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手段,以节本增效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

4、加大购机补贴资金,逐步扩大补贴范围

近几年,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投入,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机化发展的需要,农机执法队伍经费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购买力,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科学选取项目,突出补贴重点,推动农机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5、强化产品质量意识,严格监督管理

在农机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强化产品质量是农机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利益是相关的。质量是产品的命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加强农机产品质量是企业自身、农机监督管理单

位和农机管理行政部门的共同任务。

总之,农机化事业任重道远,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大力推广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不断增收为重要目标,坚持改革创新、统筹协调、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农机技术装备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五篇:瑞安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

瑞安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省和市自主创新大会精神,科技创新人才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我市科技发展战略需要的科技人才队伍,大力提高我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科技强市建设,推动我市向创新型城市迈进,科技人才始终是中流砥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通过对瑞安科技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科技人才行业分布的状况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对于促进区域科技人才发展和有效配置,加快瑞安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瑞安科技人才发展现状

目前瑞安科技人才队伍呈现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1、科技创新型企业吸纳科技人才呈上升趋势,而且增长迅速近年来,瑞安市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较快,涌现出华峰集团有限公司、瑞立集团有限公司和瑞立集团有限公司等32家国家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到目前为止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有200多家。随着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型人才也迅速增长,科技创新型企业已成为瑞安市科技人才流动的主渠道,2009年瑞安市人才资源、科技活动人员共有5765人。

2、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成果和专利成绩显著

瑞安市科技创新型企业相对集中在机械电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高分子新材料等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领域。近几年来,随着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不断壮大发展,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瑞安市科技创新型企业的主旋律。2009年我市通 1

过省级新产品鉴定218项,比2006年增加了56%;2009年我市组织申报省、市、市(县)科技进步奖合计114项,获省、市、市(县)科技进步奖53项,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87%、96%;2009年我市专利申请量为1168项、授权量为1007项,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33%、78%。

3、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与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我市加强对科技人才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美人才工作机制。一是强化责任机制,市委、市府和部门乡镇建立建全人才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制,确保任务目标的落实。二是强化投入机制,每年投入人才专项资金300万元。三是强化调研机制,相继开展一系列人才队伍建设调研,为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服务。外引内培,强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培养。强化激励,努力改善人才工作环境,就是做好优化政策环境,健全激励机制,落实优惠待遇。我市2005年人才总量147236人,到2008年达195400人,提高了32.7%。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人才能力。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对新认定的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奖励50万元,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奖励20万元。择优建设和扶持一批为科研开发和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区域创新平台,形成若干行业专业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区域创新集群,努力改善行业技术进步和区域科技创新的基础条件。引导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探索联合共建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08

年,由13家高分子及相关行业龙头企业与长春应化所联合组建的市高分子材料研究院以股份制企业法人的形式正式挂牌运行,以企业为主体的企院共建创新平台模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性建立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瑞安制药装备生产基地技术战略联盟。联盟以科技项目为纽带,由我市8家药机骨干企业和浙江大学药学院共同组建,并依托浙江大学建立了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瑞安制药装备研发中心。浙江汽车及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瑞安分平台探索省平台和分平台联合体共同推进技术等服务模式。由瑞安市东大眼镜有限公司和商会秘书长等14家企业和自然人联合发起,组建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瑞安市方正眼镜检测有限公司。加快科技孵化器建设,2008年市科技孵化器建成投入使用,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园区,到2010年基本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框架体系。

二、瑞安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瑞安市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从科技创新人才总量上看,2008年分布在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农业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科技活动人员总数5766人,全省排名第17名,与省内部分发达市县如温岭市、绍兴县和慈溪市等地的人才密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高层次科技人才明显偏少。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复合型科技人才和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短缺。

从学历结构上看,我市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才比例和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均偏低。从职称结构上看,高、中级人才比例

明显偏少。

2、人才吸引力弱化,外流不止

许多企业高层重视管理、订单和硬件设施,忽视科技创新、科技投入和人才待遇,优秀科技人才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与此同时,由于瑞安房价飙升,部分优秀科技人、企业技术骨干又外流不止;加上瑞安本地高中生考入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硕士和博士回瑞安工作的寥寥无几,形成人才少进多出的局面。

3、企业用吸纳、培养和使用科技人才的机制不够健全

根据调研,瑞安市一些企业还没有建立规范、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在人才使用上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在人才考核缺乏硬性指标的约束,考核机制流于形式;在激励机制上,瑞安的薪酬也没有优势,只相对重视物质激励,相对忽视了人才的精神要求。这样情况不利于发挥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造成人才不断流失。

三、加强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1、加强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面对新的形势,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坚持“一把手要抓第一资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高度重视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认识,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一把手亲自挂帅,统筹组织和协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以创新为突破口。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十二五”人才队伍发展目标和至2020年的长远发展纲要。

2、加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

尊重科技人才的成才、用才、展才规律,加大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确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每年政府财政预算中要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科技人才资源开发。

加强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健全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格局。各企业根据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在每年的预算中以单位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设立科技人才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紧缺人才引进等工作。

3、完善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在宏观管理上统一,在微观服务上放活,对高层科技人才集中进行管理;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进一步完善品德、业绩、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全面的人才评价体系,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贡献实施目标化管理,进一步克服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为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充分体现技术、专利、品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贡献回报机制,对科技专家付出的创造性劳动给予必要津贴,使科技人员的劳动与所得报酬相一致。改革和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

技奖励制度,对贡献突出者实施重奖。积极推荐成就突出的科技人员进入国家、省管专家和各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行列。

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各企业要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在设备配置、经费资助和人员配备等方面实行适当倾斜,以使其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和聪明才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联络与沟通制度,努力为科技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科技人才的创新成果。

切实做好科技人员终身教育工作。加强科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支持和鼓励高层次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学术会议等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科技人才的知识得到充分更新,成果常有。

4、进行筹建民办“瑞安科技学院”可行性研究

由于瑞安企业对科技人才需求旺盛,本地人优秀科技人才回流少,加上外地优秀科技人才(因瑞安房价飙升)难留。因此,进行筹建民办“瑞安科技学院”可行性研究,以缓解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利用民办学院自身灵活的机制和高等学校的办学优势、文化积蕴,通过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缓解政府在教育投入上的不足,对加快瑞安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教育大众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科技人才培养的力度,探索培养本科专科各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为瑞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0年5月20日

下载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潍坊市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现状与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路

    龙口市农机化发展现状与思路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效益不断增长,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逐步提高。同时也给农机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加快农机......

    潍坊市加快发展农机化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

    潍坊市加快发展农机化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的调研报告近期,我们围绕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加强农机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展开......

    新时期农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

    新时期农机化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的思考 当前,传统的农机装备技术与现时需求方面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种形势下,集成与提升利用行业现有的科技资源,建立和完善农机化科技创新......

    农机化工作

    浅谈农机工作 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这几天的深入调研,我对加快农机化建设有以下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群众对发展现代农业和使用现代农业......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它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与速度。人类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效益。科技创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

    《科技与创新》题目

    一、判断题: 1、科技创新成为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源泉,成为决定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科技是人类在长期社会与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它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

    创新与科技发展

    《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实录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孙成强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

    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我校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历百年风雨。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为学校的发展确立新的生长点,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