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季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春季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大食安委公告〔2009〕1号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为防范和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依据《大关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发布今年第一次预警公告: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消费者要增强安全意识,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的饭店,尽量选择煮熟煮透的食物,慎用生菜凉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二、预防野生蕈中毒。家庭食用野生蕈时不要采集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蕈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食用野生蕈不要混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加工时应先放在沸水中煮3至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食用野生蕈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视物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医疗机构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三、预防马铃薯中毒。马铃薯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因为含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公众应注意把马铃薯储藏在
第二篇:XX市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XX市卫生局夏季食品卫生安全预警公告
每年夏季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的高发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非常适宜细菌的生长繁殖;而市民由于尚未适应气候的转变,在食品制作、储存方面不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所以极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XX卫生局希望广大市民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用餐安全:
一、选择到取得“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就餐,不要去无“卫生许可证”的单位就餐;
二、选择一般卫生状况及服务人员个人卫生情况好的单位就餐。就餐场所应整洁卫生,食品服务或经营人员应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食品应使用售货工具;
三、选购食品时要选择正规、信誉度高的商场、超市购物,要购买食用新鲜食品,不吃腐败变质和不洁食品;
四、选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注意查看商标标签是否齐全。食品标签内容为品名、生产厂名、厂址、规格、配方、食用方法、生产日期、保质期限、保存条件等,食品包装应完整;
五、选购散装食品,应查看有无防尘、防蝇设施,食品有无感官变化,食品标签是否齐全,不要购买裸卖、感官发
生变化及标签不齐全的散装食品;
六、加工或食用食品前清洁双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工、贮藏食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七、食品要烧熟煮透,特别是豆荚类(四季豆、扁豆)等,要充分加热,可先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八、不食用有毒动植物或从未食用过的食品,如河豚鱼、野生蘑菇等,加工生拌、冷拌食品,要做好清洗消毒,加工后要及时食用;
九、剩余熟食应冷藏贮存,常温下保存时间不超过2小时;隔顿隔夜熟食妥善保存,食用前须彻底加热;
十、一旦发生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在及时就医的同时,尽快向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XX市卫生局
第三篇:食品安全预警实施方案
灵台县什字中心小学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预警实施方案
第一条:根据《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计划”)供餐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学校食堂。
第三条:各学校要依据各校的具体情况,确定供餐模式。(一)学校食堂(伙房)供餐:由本校食堂为学生提供就餐服务。(二)“蛋、奶、水果”模式:通过政府采购省营养办指定三家企业生产的三个品牌“雪宝,菊乐,华西”牛奶,采购由州营养办指定范围内的鸡蛋,定点购买由县采购办确定的蛋糕和水果。第四条 坚持“安全第一、稳步推进”的原则。各学校要将“食品安全”作为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首要条件,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有关法规标准,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所辖学校供餐条件进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不符合实施条件的学校,一律不得纳入“营养改善计划”试点。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监管责任第五条 在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组的领导下,县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 “计划”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如下:(一)县卫生局县食安办:负责统一组织、协调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指导试点学校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指导学校开展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对学生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二)县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学校食堂(伙房)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制定 “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培训方案和教材,对实施“计划”的中小学校长、食堂(伙房)负责人、工作人员以及供餐企业(单位)、托餐点相关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规范培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三)县教育局:负责学校食堂(伙房)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知识健康教育,倡导健康饮食方式;按照规定组织开展学校食堂(伙房)食品日常安全自查以及购买供餐服务、个人或托餐家庭进行食品安全检查。(四)县农业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五)县工商局:负责供餐企业(单位)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六)县质监局:负责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监管,查处生产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七)县监察局:负责依法对行政监察对象履行食品安全法定职能的行政责任情况实施监察,按干部管理权限对构成食品安全违法违纪的案件及其涉案人员进行查处。(八)县财政局:落实县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九)县物价局:负责建立价格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生产成本调查,组织对食品价格进行监督检查,研究制定 “计划”实施及流通环节费用减免政策。(十)县委宣传部:负责指导有关部门对“计划”实施进行宣传。(十一)县审计局:负责对“计划”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确保“计划”实施公开、透明。各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岗。第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把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督促有关部门和学校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食品原料生产、采购、贮存、加工、配送、储存、配送、分餐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管理与质量监督制度,确保食品安全。第七条 实行“以县为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是“计划”实施的行动主体和责任主体,对本地区学生食品安全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负直接责任。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学校、供贷企业(单位)为第一责任人”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分解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第八条 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会同教育、农业等部门与学校、供贷企业(单位)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并安排专人负责,加强对食品原料采购、餐具消毒、设备清洁等环节监督管理;建立食品留样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第九条 学校、供贷企业(单位)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及有关要求从事餐饮服务活动,对学生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承担食品安全责任。第十条 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工作,增强学校、供贷企业(单位)食品安全自律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第十一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和学校设置监督举报电话和公众意见箱,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学校食堂的账目、供餐方案、营养食谱等要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第三章 学校食堂(伙房)和校外就餐管理第十二条 学校食堂(伙房)建设要本着“节俭、安全、卫生、实用”的原则,严禁超标准建设。规模较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利用现有闲置校舍,改造、配备伙房等相关设施,为学生在校就餐提供基本条件。第十三条 食品采购。(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结合学校实际,针对“计划”所需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招投标、配送等环节,制定和完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各学校所需米、面、油、蛋、奶等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要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省、州、县确定范围内);蔬菜、肉(禽)类等农副产品可实行定点、集中采购,并与供货方签订质量安全保证协议;食品配送服务要纳入招投标合同或采购协议。(二)根据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结合当地实际,建立食品供应准入制度。凡进入“计划”的食品及原辅料供货商,均必须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或《食品流通许可证》;供应学校的米、面、油、酱、醋、盐等食辅材料必须有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标志(QS)。学校要设立专门食品检验员严把食品质量关,对进入食堂的原材料进行检查和验收,要对采购或配送的食品查验“三证”(营业执照、流通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质量检验报告,建立食品质量档案。要定期公示采购物品的数量、价格等情况,接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三)学校要统一建立食品采购登记台账。食品及原辅材料的采购实行索证(索票)登记制度;定期同供货商结算账目,采购员与供货商之间原则上不得发生现金交易;从农户个人采购的食品及食材,应做好购货记录。第十四条 食品存放管理。学校要建立符合安全安全标准的食品储藏、储存场所,配备必要的食品储藏保鲜设施;要建立健全食品出入库管理制度和收发登记制度;食品在校储存期间,要按照食品保管要求,分类存放,安全管理;要严防食品在储存期间发生霉变、腐烂和生虫不洁等现象;对过期食品和霉变食品要按规定及时处理,严禁不符合质量卫生要求的食品流向学校食堂和学生餐桌。第十五条 重视学校食堂(伙房)管理。(一)学校应加强对食堂(伙房)工作的领导与管理,把其列为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食堂(伙房)经营服务工作。学校食堂(伙房)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确定一名校级领导分管,配备专职食堂(伙房)管理员。设立膳食管理委员会,由工会干部、学生代表、学生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等组成,具体行使食堂(伙房)的监督、检查等职能。(二)学校食堂(伙房)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原材料采购索证验收、仓库卫生管理、食品加工卫生管理、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卫生检查及奖惩、除虫灭害卫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和紧急处置等制度,并公示上墙。第十六条 实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学校校长或学校管理人员要轮流陪餐(餐费自理),做好陪餐记录,严把质量和安全关口,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第十七条 校外供餐管理本文来自第一公文网 http://gongwen.1kejian.com。(一)建立校外供贷准入机制。1.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外供贷的基本条件和评审办法,形成优胜劣汰机制。要根据实际情况,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评估审定,并向社会公布评审结果。2.对预进入“计划”的供贷企业(单位)要先期进行严格的资格(资质)审查,通过筛选,最终确定校外供餐推荐名单,指导学校做好选择。3.采取“蛋、奶、水果”模式的学校,要将食品安全保障作为确定“蛋、奶、水果”模式的首要条件,要在省、州、县级确定的推荐名单中选择供“蛋、奶、水果”企业(单位)原则上应优先选择最安全的供餐模式。4.采取“蛋、奶、水果”模式的学校,每学期要组织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对“蛋、奶、水果”进行两次测评,测评结果上报县级“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5.未经资格(资质)审查、不在省、州、县级推荐生产出售“蛋、奶、水果”名单之列的企业(单位)和家庭(个人)严禁从事“计划”的“蛋、奶、水果”供应业务。(二)建立供贷退出机制。供贷单位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要及时上报县级“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停止其供贷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贷名单。1.供贷企业(单位)签约人无故更换的。2.出现违反供贷合同(协议)的行为,包括严重降低供贷质量标准、随意变更供贷数量、供贷期间严重缺失食品安全保障条件等。3.供贷期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者,包括已进入名单但尚未实施供贷的企业(单位)、家庭(个人)。4.供贷期间有克扣、延时、减量、拒绝供贷或服务态度恶劣等现象,情节较为严重者。5.在协议供贷时间内连续停止供贷三天以上者,或频繁发生停止供贷情况者。6.在学校组织的测评中连续两次不合格的。第四章 食品安全管理基本要求第十八条 学校食堂(伙房),按照许、供贷企业(单位)必须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所醒目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第十九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第二十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应当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从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第二十一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应当组织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应当加强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食品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第二十二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应当建立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第二十三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禁止采购、使用和经营违反《食品安全法》的食品。第二十四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严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第二十五条 学校食堂(伙房)、供贷餐企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餐饮服务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二)应当保持食品加工经营场所的内外环境整洁,消除老鼠、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三)应当定期维护食品加工、贮存、陈列、消毒、保洁、保温、冷藏、冷冻等设备与设施,校验计量器具,及时清理清洗,确保正常运转和使用;(四)操作人员应当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五)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应当将直接入口食品与食品原料或者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六)严禁制作凉菜;(七)用于餐饮加工操作的工具、设备必须无毒无害,标志明显,并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设备应当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八)应当按照要求对餐具、饮具进行清洗、消毒,并在专用保洁设施内备用,不得使用未经清洗和消毒的餐具、饮具;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具、饮具,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九)应当保持运输食品原料的工具与设备设施的清洁,必要时应当消毒。运输保温、冷藏(冻)食品应当有必要的且与提供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保温、冷藏(冻)设备设施;(十)严禁非食堂(伙房)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区和食品原料存放区,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第二十六条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抽样检验时,被抽样检验的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应当配合抽样检验工作,如实提供被抽检样品的货源、数量、存货地点、存货量、销售量、相关票证等信息。第五章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第二十七条 按照《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分工协作,协调配合,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积极应对,及时妥善处理,积极做好患者救治善后处理等工作,维护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第二十八条 各学校必须建立和完善校园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管理应急机制,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突发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细化人员救治、危害控制、事故调查、善后处理、舆情应对等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演练,做到防患于未然。第二十九条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办事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发现食品安全事故,或者接到有关食品安全事故的举报,应当立即核实情况,经初步核实为食品安全事故的,应当立即相互通报,并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管理部门报告。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事发地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办事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学校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下,及时做出反应,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依法处置,并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第三十条 学校、供贷企业(单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应当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在 2 小时之内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监管部门的要求采取控制措施。学校、供贷企业(单位)应当配合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按照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样品,不得拒绝。第五章 监督管理第三十一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共同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好的经验与做法,反映普遍性问题,加强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办。第三十二条 各相关职能部门针对原料供应、加工操作、包装贮存、餐具消毒、场所环境卫生、人员健康检查等各个环节,落实具体的监管措施。要定期对纳入“计划”的食品及原辅材料供应企业、供应商依法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明确专人负责,加大抽检频次,及时查处校餐生产、加工、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违法违规行为。第三十三条 各相关职级部门要定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巡查学校,通过现场指导、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指导学校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师生和餐饮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本文来自第一公文网 http://gongwen.1kejian.com。第三十四条 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办事机构、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食堂(伙房)、供贷企业(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做到全覆盖和常态化。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重点检查:(一)相关职能部门是否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管理责任是否到位。(二)餐饮服务许可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和建立档案情况;(三)环境卫生、个人卫生、食品用工具及设备、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卫生设施、工艺流程情况;(四)食品采购、加工、贮存、配送等环节是否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五)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和索票索证制度及执行情况、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制度及执行情况;(六)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食品添加剂等的感官性状、产品标签、说明书及储存条件;(七)餐具、饮具、食品用工具及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的清洗、消毒和保洁情况;(八)用水的卫生情况;(九)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执行,是否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十)对供贷企业(单位)、原辅料供应者、农产品种养殖和经营户是否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和退出制度,相关手续和制度是否健全。(十一)其他需要重点检查的情况。第三十五条 建立辖区内供贷企业(单位)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及变更情况、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要及时将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供贷企业(单位)通报相关部门和学校,停止其供餐资格并将其清退出供餐名单。第六章 责任追究第三十六条 对“计划”实施过程中查出的各种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1.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的,管理措施不落实的,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2.学校食品监管部门失察、监督不力或监管不到位,给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严重后果的。3.对学校食品安全举报、投诉未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4.在行政许可、认证、检查、处罚等行政行为中不遵守法定条件和程序,失职、渎职、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的。5.发生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对事故进行隐瞒、谎报、缓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缓报,阻碍他人报告的。6.发生学校食品安全事故,未积极有效地开展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的。7.拒绝、阻碍、拖延接受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组调查或拒绝、阻碍、拖延提供事故有关情况和资料的。8.对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9.未按规定完成上级政府、部门交办的工作,给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带来严重后果的。10.有其他违反食品监管规定行为的本文来自第一公文网 http://gongwen.1kejian.com。(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1.扰乱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秩序,妨碍政府部门和有关机构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或者阻碍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履行职责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涉嫌犯罪的。2.危害学校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经营秩序,实施危害食品安全行为,危及食品安全生产,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或涉嫌犯罪的。3.履行监管职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预防应对职责不到位,涉嫌失职渎职犯罪的。4.其他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违法行为或涉嫌犯罪行为。(三)从事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由于未取得合法经营资格或未建立和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造成学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取消与学校商品交易资格,并依法追究该业主和直接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四)对供贷企业(单位)违反食品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不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的,一律停止供贷经营资格。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严肃处理。第七章 附则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食品安全预警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推进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好我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工作,使我市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处于可控制状态,及时缓解、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质量风险隐患,全面履行食品流通领域、生产加工、餐饮消费以及种植、养殖、包装、仓储、运输、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特别规定》以及《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结合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市需要由各级政府和各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处置的在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隐患。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依据本制度,发布预警警报:
(一)在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或定期监督检验中,某一类(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指标合格率低于该类食品的五年平均合格率。
(二)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执法案件以及年审、巡查、回访等监管工作中,消费者的投诉举报、社会维权组织、大众媒体反馈的食品安全质量信息中发现可能存在区域性危害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三)出现多点散发的同一原因或相似原因的食源性疾患。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以人为本,减少危害。要坚持事前防范的总体原则,建立检测网和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各有关监管部门切实履行食品流通、生产加工、餐饮消费以及种植和养殖、包装、仓储、运输、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第五条统一领导,市区县分级负责,责任明确。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质量风险预警警报的发布,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第六条快速反应,长效监管。卫生、工商、质监、农牧业、粮食、商务、海关、环保、教育、盐务、公安、财政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及时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分析评估,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要定期对所管辖行业和区域的食品质量状况、定期监督检查情况、案件查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问题隐患,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早化解,及时向市政府汇报,并拿出处理意见,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对重大食品安全质量隐患,要及时发布预警警报。
第三章预警分析
第七条各监管部门在工作中要及时收集执法检查、巡查、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投诉举报的、相关部门通报的和媒体报道的、有关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已经采取措施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一经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信息,要在第一时间向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同时报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工作,应在2个小时内完成整理、登记、上报工作。
第八条建立安全应急处理专家库。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收到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隐患信
息后,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和专家对突发事件和食品安全隐患的危害、影响范围、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是否发布预警警报及警报级别,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报。
第四章预警警报分类
第九条通过对食品安全隐患信息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分析评估,根据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制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警报分为三级:黄色、橙色、红色警报。
第十条黄色警报:当某一行业或某一类(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指标合格率低于该类食品的五年平均合格率;出现一般项不合格情况或区域性不合格情况,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或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出现涉及全市区域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的,发布黄色预警警报。
第十一条橙色预警警报:当某一行业或某一类(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指标合格率低于该类食品的五年平均合格率的90%(?);出现区域性食品制假售假情况或少数企业出现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较大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或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布橙色预警警报。
第十二条红色预警警报:当某一行业或某一类(种)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指标合格率低于该类食品的五年平均合格率的80%(?);出现大范围生产加工假冒伪劣产品,掺杂使假、以假充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严重社会影响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出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布红色预警警报。
第五章预警报告制度
第十三条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报告系统。
区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食品安全监管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并按规定报告。
第十四条 食品安全预警发现单位报告
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发现后,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有关部门报告。特殊情况下直接上报市政府(如出现重特大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食品安全恶性事件)
第十五条报告范围
(一)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损害的食品安全隐患;
(二)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或定期监督检验中,某一类(种)食品质量合格率低于五年平均合格率;
(三)各职能部门的日常工作和执法案件,消费者的投诉举报,以及年审、巡查、回访等日常监管工作、社会维权组织、大众媒体反馈的食品质量信息中发现可能存在区域性危害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
(四)因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已经导致出现食品安全事故的。
第十六条 下级向上级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接到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
第十七条 责任报告单位
(一)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贮存企业及餐饮单位;
(二)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三)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发生(发现)单位;
(四)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第十八条责任报告人
(一)行使职责的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二)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单位的工作人员;
(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工作人员;
(四)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
他人报告。
第十九条报告时限要求
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该食品安全预警情况后1小时内做出初次报告;根据预警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做出阶段报告;在预警处理结束后10日内做出总结报告。第二十条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可能导致的危害程度、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以及该预警情况发生发现后采取的措施和控制情况等。第二十一条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预警的发展变化、处置进程、原因等。第二十二条总结报告
包括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隐患鉴定结论,对该预警情况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第六章预警警报的发布
第二十三条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和区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食品安全隐患和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是否发布预警警报及警报级别,并立即向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汇报并提出发布预警警报的建议。经审议批准后,应在12小时内发布,并启动快速反应,同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并向有关监管部门通报。
第二十四条黄色预警警报由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橙色、红色警报由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红色警报同时向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五条预警警报由发布单位根据情况向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审批后发布,同时向当地政府报告。第二十六条预警警报发布后,发布单位要立即根据情况制定整治方案。
第七章快速反应
第二十七条在收到食品安全质量风险预警警报后,应立即启动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根据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第二十八条调查评估:要针对预警警报中提到的问题,尽快组织对辖区内的相关食品流通领域、生产加工、餐饮消费以及种植和养殖、包装、仓储、运输、消费等环节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调查,查清食品原料来源、产品市场流向等信息,科学评估预警警报中涉及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危害,并按要求尽快上报调查评估结果。
第二十九条发生食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要同时启动《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三十条执法检查。针对发布的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警报,要制定整治方案,对辖区内可能存在问题的食品流通领域、生产加工、餐饮消费以及种植、养殖、包装、仓储、运输、消费等环节的产品生产加工单位进行拉网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产品,要立即封存,对有关生产加工企业依法采取责令停止生产、停止销售、责令召回等措施。
第八章信息发布
第三十一条坚持信息发布统一归口的原则,根据对风险信息的评估向社会发布风险信息警示通报,提醒消费者、企业采取措施预防风险引起的危害和可能引起的危害。同时,联合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导向工作,消除社会恐慌心理。对于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及重大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处理情况及处理结果,统一由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发布,未经许可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或公布。
第九章预警解除
第三十二条在食品突发事件或预警警报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缓解、控制,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群众饮食安全和健康的威胁已经消除,由发布预警警报的单位负责解除预警警报。预警警报解除后要认真分析和总结工作,以便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提供借鉴。
第十章工作保障
第三十三条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从提高改善民生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相关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第三十四条 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食品安全委员会建立重大食品安全预警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问题发现后,应当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该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二)人员保障
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监察专员及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食品安全预警的调查处理。
(三)技术保障
食品安全预警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现重大食品安全预警时,受食品安全委员会和(或)相关监管部门委托,受委托的检测机构应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验和监测,为食品安全预警警报的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四)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食品安全预警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的特效药品的储备工作。
第三十五条整合资源,加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突发事件风险预警警报一经发布,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协调沟通各职能部门,整合资源,使所需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效地保障,不得以任何理由影响、延误应急工作的开展。
第三十五条通信畅通,及时反馈。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风险预警一经启动,要建立高效畅通的信息报告、反馈、传递、交流网络,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上下信息畅通,及时准确掌握食品安全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发展态势,保证食品安全问题或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以有效处置。
第三十六条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秋冬季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秋冬季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进入秋冬季,天气转凉,人们大都以为食物不会像夏天那样容易变质。其实不然,食物中毒在秋冬季节也会发生,而且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与动植物性食物中毒。一些食品原料如马铃薯、豆角等自然毒素含量增加,一旦食品加工不当就会导致食物中毒的发生。为预防秋冬季节食物中毒,提出如下警示:
一是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秋季同样也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提醒广大市民不要放松警惕,外出就餐时,要选择信誉度高证件齐全的饭店,同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工作。
二是谨慎食用冬季药膳。含有毒性药材加工的药膳,若加工、食用方法不当,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广大群众要在充分掌握食药两用药材,特别是附片、草乌等毒性中药材的烹制方法、食用知识或在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才能加工食用。
三是预防腌制类食品中毒。腌制类食品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在腌制发酵过程中容易产生如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而引起中毒。
四是安全食用火锅。秋冬季来临,火锅成为广受消费者欢迎的餐饮方式之一。吃火锅时要坚持生熟分离、防止交叉污染;各类食材必须充分煮熟煮透,方可食用;慎用海鲜产品、四季豆、野蘑菇、鲜黄花菜等食品,防止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同时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五是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在餐饮消费过程中一旦发生身体不适或明显食物中毒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同时第一时间与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联系。并保存好就餐发票、就诊记录、检验报告等相关证据。在日常消费中也要增强维权意识,购买食品时记得索要发票和检验证明等凭证,如果发生食物中毒,及时以此为依据向当地有关管理部门举报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