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湖社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做法
西湖社区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做法
芙蓉区湘湖管理局西湖社区成立于2001年,面积0.27平方公里,辖有梦泽园、王府花园、雍景园、新华联、省证监局等8个新型小区和院落,现有居民住户3225户,常住人口8985人,其中白领居民约占九成,是典型的“白领社区”。近年来,社区围绕信息全掌握、管理全覆盖、居民全满意的目标,致力于管理服务创新,探索出“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新路子,打造了“社区大管家、服务零距离”的特色品牌,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促进了社区和谐稳定。
一、服务机制科学化
社区坚持以居民为核心,创新推出一系列居民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服务机制,实现了行政性管理向精细化服务转变。
(一)服务常态制。社区结合“三联三为”和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了“六到位”服务常态机制,即矛盾纠纷调解到位、大病住院关爱到位、下岗就业安置到位、生活保障发放到位、两劳人员帮教到位、新迁居民问访到位。依托“六到位”,社区积极化解矛盾,为居民提供就业援助、生活救助等方面的服务,促进了民生改善,凝聚了民心民力。
(二)网格管理制。社区划分为5个管理网格,即5个“大家庭”,每“家”由2名社区工作人员、6至10名热心居民组成“管家团队”,共同落实网格责任,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如积极化解网格内部居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为居民群众向社区反映问题、代言困难,在社区和居民之间架起了一座便捷的“连心桥”。通过网格管理,管理责任和服务措施等各项任务落实到人,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管理全覆盖,在干群之间建立了民情信息沟通网和干群感情联络网,提高了社区服务覆盖率。
(三)错时工作制。考虑到社区居民多数是忙碌的上班族,上班时间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时间重叠,社区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中午专人值班、下午推迟下班、周末实行轮班,服务热线和社区QQ平台24小时不下班,为社区居民特别是上班族提供错时服务,最大程度方便居民群众办事。社区还结合居民需求,实行预约服务、全程代办、限时办结,让居民办成事的时间短了、成本低了、周折少了。
(四)上门走访制。社区规定每周星期五下午为“民情走访时间”,全体社区工作人员深入自己的网格责任区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了解社情民意,又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社区在每月15号开展“一家亲走访日”活动,分组走访社区空巢老人、残疾人,送温暖、送服务、送开心。
二、服务平台多元化
通过搭建参与自治平台、供求信息平台、熟悉交往平台、爱心奉献平台,畅通了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之间,居民、辖区单位、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渠道,充分调动了居民、社区、辖区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
(一)打造参与自治平台,形成社区“自治会”。社区坚持“民主互动、自我管理”的理念,推出“五会”自治模式,成立了以党员、楼栋长、居民代表、门店经营户和辖区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自治会”,引导居民有序参与社区自治。“五会”即社区情况通报会、社区事务听证会、社区民主测评会、党员骨干工作会、地区单位联席会,社区依托“五会”通报社区工作、商议社区事务、接受居民考评,通过“五会”保障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实现社区工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近两年来,社区围绕平安、和谐、文明、节能环保、社区文化等重大议题和重要事项召开“五会”40余次,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近200条,如在雍景街餐饮油烟污染、烈士公园东便门设置、梦泽园违章建筑拆除等问题上,社区积极组织居民“参政议政”,实现了民主互动、自我治理,也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满意度。
(二)打造供求信息平台,建立社区“信息库”。充分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搭建由热线电话、社区报、QQ群、社区网站、短信平台、电子终端组成的供求信息平台,建立社区信息库,全面掌握和动态管理社区信息资源。一方面,传统信息交流模式作用显著。社区开通了服务空巢老人、外籍人士、白领人群的“寸草心”热线、“白领热线”和“金老师心灵热线”,三路热线架起了沟通桥梁,也为服务对象提供了家政信息、心理咨询等服务。社区报《西湖之家》在各个小区和单位设有投稿箱,建立了一支“小记者”队伍,2008年创刊以来,社区编发社区报26期,累计发放10000余份,成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信息、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也是深受居民群众欢迎的草根读物。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运用。社区网站是社区与居民之间网上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社区明确专人每天收集、回复网上民声民意,对于具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则召开座谈会集中研究解决。社区建立了一个近300人的QQ群,群友既包括白领人士、外籍人士和青少年学生,也融合了社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群友之间即时对话、互动交流,共同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作为信息时代的新生力量,社区积极开辟利用短信平台和电子终端,促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信息互动,更好地对接居民服务需求。
(三)打造互动交往平台,培育社区“交往圈”。为提高社区居民之间的熟悉率、交往率,社区积极促进上下互动交流和居民内部交往,积极培育邻里守望、互助、和谐的社区交往圈。一方面,组织开展“民情见面会”和“民生直通车”活动,了解民情、汇集民智、解决民困。社区不定期地举办“民情见面会”,邀请辖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走进社区与居民群众面对面座谈、交流,释疑解难,增进沟通了解。2011年3月25日,“民生直通车”开进社区,芙蓉区教育、民政、劳动、卫生、信访、房产、城管、交管、公安、工商等10个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现场受理和办理居民群众的疑难问题,与群众面对面接访、零距离交流。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兴趣爱好相似的居民开展活动,促进居民交流交往,增进居民的熟悉度和幸福感。为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社区引导组建了“西湖乐队”、“西湖合唱团”、拉丁舞协会、象棋社、书法协会等群众文艺团体协会,组织开展了社区邻里节、“英语沙龙”、“金葵花杯书画比赛”、“歌、舞、乐、笑”四星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拉近了居民距离、融洽了邻里关系。如社区“英语沙龙”活动中,居民争学外国话,老外学说长沙话,成为社区独特风景。“中外一家亲”活动中,社区中外家庭互相作客、轮流做东,在交流互动中建立了跨国友谊。此外,社区经常邀请养生保健、瑜伽、烹调、园艺等各方面的专家、特长人士和各类“达人”到社区举办讲座或开展活动,促进居民之间以兴趣交友,也提高了居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四)打造爱心奉献平台,掀起社区“爱心潮”。作为白领社区,许多居民生活富裕,热心公益事业,社区顺势打造了“洋义工”、“爱心存折”等服务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义工活动和爱心活动,提高了居民爱心指数和文明素质。一方面,打造“洋义工”学雷锋献爱心的平台。西湖社区生活着100多位外籍居民,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愿望强烈,2007年德国人康明德号召成立了社区首支“洋义工”队伍。此后,在社区的组织引导下,这支以雷锋为偶像的义工队伍逐渐壮大,参加捐书捐款等义工活动的涉外人士达到80余人次,每年的“学雷锋”活动中,社区都会活跃着一支金发碧眼的洋义工队伍。如居住在新华联小区的德籍居民吴正荣夫妇就是社区有名的“洋义工”,他们一直从事聋哑儿童康复及残疾人就业帮扶工作,还主动与社区空巢老人周德玉结成对子,经常电话问候关心冷暖,不时送去香喷喷的西餐,有时还陪老人购物、散步,带给了老人温暖和快乐。另一方面,推出记录未成年人爱心成长的“爱心存折”。社区设计了一款特别的“存折”,专门存储孩子们捐赠的金钱、物品及参加爱心服务的时间,并对“爱心存折”达到一定标准的学生志愿者升级上星,每年对升级的学生张榜公示,并向所在学校寄发喜报。目前,社区共有595名学生领取了“爱心存折”,资助贫困学子50人,孩子们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得到了成长。社区刘柯贝小朋友,是长沙市第二届“星城之星”评选活动之“心中之星”,也是社区第一个“十星”小朋友,他通过社区赞助了2名贫困山区的学生,并于节假日将他们接到家中共度欢乐时光。孩子们的行动,还将“妈妈们”带动起来,“爱心妈妈团”应运而生,112名社区女性加入其中,爱心拍卖会、爱心义卖等志愿服务接力开展,已资助浏阳、宁乡等地区71名困难学生。
三、服务项目人性化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宗旨,把社区服务作为社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努力打造特色服务载体,重点为空巢老人、未成年人、外籍人士和白领人群提供人性化服务。
(一)温情管家“寸草心”活动温暖“空巢老人”。社区居住了500多名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们大多物质条件优越但生活孤独。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开展了“寸草心”系列活动,让“空巢老人”融入社区大家庭,变空巢为“暖巢”。一是通过“寸草心”热线和电子终端,老人可24小时呼叫社区服务,而社区春雨家政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情管家服务中心都将在接到需求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此外,社区还与辖区按摩医院、理发店、便利店等联合推出“爱心卡”,上门为老人提供按摩保健、烹调、理发等服务。二是温情管家与空巢老人建立了“一对一”的长期联系,其中的低龄老人志愿者与高龄老人结对子互帮互爱,为高龄老人提供“三声服务”,即爱心敲门声、节假日慰问声和特殊日子关怀声;年轻志愿者重点为空巢老人提供健康保健、心理抚慰、代购物品、应急救助等专业化、管家化的服务。三是社区组织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的“集中回家日”活动,经常召集儿女回家陪伴父母,让老人们更多地享受儿女的亲情和关怀。六年多来,“寸草心”系列活动,让“空巢老人”充分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家住王家府花园的周爱辉老人,儿女都在美国,老伴去世后,孤独的她很少出门。温情管家彭彩云老人主动与她结成对子,主动陪她参与社区活动,重新恢复生活乐趣的周爱辉老人很快成了社区腰鼓队的领头人。2009年,社区“寸草心”志愿者又给周娭毑介绍了一个老伴,现在老两口都是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
(二)“蓓蕾”管家“16:00驿站”关爱未成年人。社区绝大多数低年级学生下午放学后,大多数父母还在外忙于工作,放学后“马放南山”的现象十分普遍。社区抓住每天的“16:00”空档期,把孩子们集中到绿色网吧、图书阅览室,聘请“五老”人员担任课外辅导老师,轮流值班教他们完成作业和开展趣味活动,让孩子们在“16:00”驿站的“第二课堂”中快乐、健康成长。据家长反映,这种集中活动,解决了学校、家长常年脱节的现象,缓解了家长的工作压力,同时孩子们在社区驿站作业不懂的有人问,图书看不懂的有人教,经过驿站的锻炼,学习方法和独立能力大大提高。
(三)心灵管家“心心点灯”释放白领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市白领的心理负担日趋严重。2009年以来,社区为了给白领居民减压,推出“心心点灯—心灵氧吧”活动,携手社区热心人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利君创办“金老师工作室”,将每周四设为心理咨询日,由金老师接听心理咨询热线,面对面接受居民咨询,为居民朋友提供心理辅导、减压、疏导等心理援助服务。社区还不定期地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白领交友沙龙等活动,积极致力于缓解白领压力、排解老人孤独,给叛逆学生送上关爱。因金老师在社区的影响,马王堆汉墓文物盗窃犯许反帝的父亲慕名上门,请金老师提供心理援助。金老师欣然应允,为许反帝做了心理辅导,鼓励他重新走入社会,长沙电视台公共频道进行了报道。近年来,社区已发放心理健康手册2000份、开展心理健康调查270人次、建立心理健康档案50份、开辟心理健康宣传栏1个,为225人次开展了心理咨询服务。
第二篇:如何创新社区管理
如何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运用科学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社区管理与服务模式,深入思考推动和谐社区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一、积极推进构建和谐社区的新实践
以构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目标,突出“以人为本、资源共享、共驻共建、服务居民”的原则,以科学发展理念打破社区管理的旧观念、旧模式,不断探索旧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取得了创建和谐社区的显著成效。
(一)发展社区经济,实现富民强街工程新突破。积极抓住全区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寻找发展突破口,积极接受辐射,盘活现有资产,大力发展社区经济。
(二)优化社区环境,营造环境和谐的新气象。组建社区保洁队伍,结合“环境整治年”,大力开展“社区是我家,环境美好靠大家”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进行环境大清整,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建立健全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环卫管理,落实责任,定期巡查,建立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彻底改变社区环境卫生面貌。
(三)扩展社区服务,搭建人际和谐的新平台。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和分类救助为基础,以专项救助相配套,以临时救济为补充,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对困难家庭的救助率达到100%。进一步健全劳动保障就业机制,落实就业服务政策,拓宽就业渠道,通过提供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就业岗位信息服务等措施,使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得到充分就业,消除“零就业”家庭。建立政府资助为主,社会广泛参与为辅的帮扶机制,积极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确保残疾人在教育、医疗、康复、就业及社会参与方面与健康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使残疾人受益率达到100%。完善居务公开、社区民主评议制度,充分发扬民主,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
(四)强化社区平安稳定,打造秩序和谐新面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深化防控体系建设,细化巡控力量布局,预防和减少案件发生;社区增配辅警,完善装备,强化管理;安装电子眼和防盗门,有效预防和减少盗窃案件的发生。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治安组长—居委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坚持每月两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把各类矛盾解决在社区,化解在萌芽。建立社区信访联络员制度,引导群众理性反映合理诉求,及时有效地化解不稳定因素,社区居民治安满意度和安全感满意度达到100%。
(五)丰富社区文体活动,营造文化和谐新局面。健全完善社区文体队伍和文体设施,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文化信息服务站点设置率100%,为满足社区居民的网络需要,提供健康的电子信息网络服务。开展红歌大家唱,军民联欢会,社区居民艺术节和居民运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六)加强社区党建,构建党群和谐的新格局。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加强社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通过开展组织生活进家庭等活动,做到政治上从严要求,生活上关心照顾。了解下岗、失业党员的生活情况、再就业意向,组织开展“送知识、送培训、送岗位”的活动,管活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册、联系单,对流出党员实行 “契约管理”。开展“党员责任区”、“建和谐社区、展党员风采”,“亮党员身份,树党员形象”等主题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在倡导文明新风中的带头作用,引领群众倡导科学精神,反对封建愚昧,倡导文明新风。以“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为主题,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入户随访”活动。变上访为下访,变管理为服务,发挥党员纽带的作用,进一步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人际和谐。
二、打造高水平的和谐社区
实现社区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区是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和谐社区必须要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创建平安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满足社区需求为目的,把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按照市、区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总体部署,到2011年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依法治街全面推进,居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就业和再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低保人口应保尽保,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和社区文化品位明显提高,道德风尚更加良好,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社区建设走在全区前列;社区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治安秩序得到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社区市容环境明显改善,管理体系日臻完善;进一步形成居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一)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党组织负责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从机关选派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干部到社区居委会兼职,与社区“两委”班子成员一起发挥各自特长,开创社区各项工作的新局面。加强居住党员、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确保和谐社区建设顺利进行。
(二)以平安创建为基础,倡导良好的社区精神。一要提高居民素质。以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团结、崇尚文明新风为目的,积极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法制教育、科普教育,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二要深入挖掘社区的特色,把知识性、教育性、娱乐性等因素融为一体,拓展社区文化的内涵,举办形式多样、富有特色、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三要整治社区环境。从解决社区脏、乱、差问题入手,加大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搞好社区的绿化和美化,加强社区日常保洁管理,提升社区环境优美工程,并以点带面,用两年的时间,逐步实现社区环境“绿、亮、净、美、优”的目标。四要深化社区创建。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社区治安管理,积极构筑以社区民警为主体、治安委员会为依托、治安队为骨干,志愿者义务巡逻队为补充的群防群治网络,重点抓好出租房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积极争创“平安社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抵制歪理邪说。要努力及时化解各种邻里纠纷矛盾。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合理解决利益诉求,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兴办各类服务行业。大力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点。为居民提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健、计划生育、老幼托管、扶残助残、娱乐健身以及政策、法律、科技等多方面的服务。二是优化社区服务结构,健全服务功能。适应居民的不同需求,设立多层面的服务内容。三是充分发挥社区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的作用,积极开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保安保洁等社区就业岗位,千方百计解决下岗职工就业困难。强化技能培训,搞好就业服务,努力为社区居民再就业提供方便。
(四)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一是要理顺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多指导、多协调、多服务,要按照“权随事转、人随事转、费随事转”的要求,保证社区有人力、财力完成各项协办事宜,切实减轻社区负担。社区居委会要积极探索集中精力做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新路子。二是要培育社区自治意识,增强社区自治功能。实行居民事务公开,进一步落实社区的自治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管理和监督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三是提高社区干部素质和能力水平。社区干部要转变观念,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探索社区自治工作的新机制、新办法。
(五)以满足社区需求为目的,加快社区资源共享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驻共建、促进发展”原则,强化社区单位和居民的共建共享意识,以共同目标和共同需求为纽带,充分挖掘、整合、开发、利用、激活社区的各类资源,实现服务资源共享、服务设施同建、服务项目联办、服务活动合搞,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资源的共享程度。
张兵 2011年10月28日
第三篇:关于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的建议
关于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的建议
社区居委会联系千家万户,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细胞。随着我国经济成份、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大量的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流动人口进入社区,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群众多方面需要给社区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于是,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维护社区居民群众利益,提高居民幸福指数,构建和谐社区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当前社区管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居委会自治程度低。目前我区的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计划生育、卫生管理、治安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上,而社区组织的自治功能特别是社区公共服务的功能弱化了。其次,社区自治意识欠缺。社区委员会对社区居民、单位、社会组织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缺乏组织领导,与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自治还有较大距离。第三,存在缺位和错位现象。缺位主要表现在对社区群众自治组织、中介机构、社区工作团体的培育、指导不力。错位主要表现在街道办事处混淆了工作的主次和轻重,把社区居委会建设当做行政工作来抓,因此在一些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重管理、轻服务现象。
2、社区居民参与率低。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生命。据我了解有些社区的居民参与率低,究其原因:一是参与内容单一,主要局限在与老年人有关的保健性、文化娱乐性活动;二是参与主体缺乏广泛性,离退休人员和中小学生较多,中青年和上班族的较少;三是社区单位极少参与社区的活动,更没有与社区共享其资源。
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的建议
1、理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街道办事处要面向社区重心下移,明确与社区之间的职责和关系,做到人员配备、工作重心、服务承诺、监督考评、工作经营到社区。将社会性服务职能交由社区承担,不属于社区任务,但社区做起来有优势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可“费随事转,权随责走”,实现社区管理责、权、利的配套统一。
2、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完善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一方面,要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启发、引导居民群众认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将“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口号变为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让社区居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社区居委会要坚持社区居民自治的性质,懂自治、敢自治、会自治,创建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民主议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社区服务承诺等各项自治制度,强化居委会的自治功能,保障居民的权利和利益。
3、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社区居委会在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建立一支专、兼职志愿者服务队伍。此外,动员辖区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社区共建,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一要拓宽服务领域,建立服务网络,发展面向广大居民的各项便民、利民、护民、爱民服务和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二要拓展社区服务方式,落实服务机构和人员,深化“一站式”服务方式,加快公共行政和社区服务社会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通过投资入股、合伙经营等形式,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加快社区服务产业化步伐。三要建立便民利民时间表。突破统一的作息时间规定,灵活、合理安排上下班时间,实行全天候式服务;节假日轮流值班,确保社区服务节假日无间隙;居民可因工作需求或特殊情况,通过登记或电话预约服务时间及项目。
天津滨海乐氏商贸有限公司
王乐然
2013年12月6日
第四篇:乔杨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
乔杨社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做法
乔杨社区是由原乔杨、联和、栾王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的,占地面积3.78平方公里,910余户、人口3026余人。
近年来,社区两委统一思想,坚定“群众的呼声就是第一信号,群众的需求就是第一选择,群众的满意就是第一标准”的理念,立足群众需求,在社区探索建立“112”(1个社区博客,1个社区信息库,2个服务站)社会管理模式,创新社会管理。
2010年,乔杨社区被高港区授予全区唯一的五星级文明社区光荣称号,多年来无一上访事件,无一治安刑事案件。
一个社区博客:
为广泛开展公共信息服务,加快实现公共管理和服务现代化、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社区居民有个交流的平台,让游子了解家乡,社区两委在新浪网开设乔杨博客,将社区的生产生活、新人新事、重大事务、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贴在博客上,分为居务活动、新闻报道、大家学法、卫生保健、开心幽默、联系我们、身边的事、转载文章、杂谈等多个类别,让居民们能及时了解到相关情况。居民还可以在“乔杨博客”自由留言或发表意见,或就教育、种养、法律等问题展开探讨。“乔杨博客”让各界能人及全体居民通过网络实时关注乔杨的变化和发展举措,近年来共招引企业46家入住乔杨,壮大了社区集体经济,增加了居民收入。
一个社区信息库:
社区建立了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和商业网点服务资源信息库,并搜集了全体居民的手机联系方式,设立居民手机信息库。为居民提供教育培训、职业介绍、家政服务、医疗健康等从摇篮到轮椅的各项服务信息,为居民提供及时、便利的服务。社区平均每天接到居民咨询求助的来电10多次,社区工作人员总是不厌其烦耐心解答。
通过居民手机信息库。将社区的服务业务、就业、养老、家政等生活信息及宣传教育引导资料以短信形式告知群众,保证群众社区事务的知情权,提高社区服务的效率。日本海啸后,市场一度出现食盐抢购热潮,社区利用社区博客、短信平台群发短信:食盐属管控商品……请大家不要抢购,更不要相信谣言。及时平息了居民的抢购**。
两个服务站:
设立志愿者服务站。实行流动党员、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直管党员统一管理,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141人的志愿服务队,开展调解邻里纠纷、服务百姓生活等方面的服务,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
设立社区服务站。乔杨社区便民服务站办公面积约90㎡,对来办事的群众实行“一站式”服务,群众想了解有关政策和信息有专人帮助查询、予以解答,想办理医保、低保等手续有大学生村官全程代理。便民服务站每月接待群众300人左右,对无时
间无能力到社区办理各项证件以及所需要服务的人员,由居民小组组长、志愿者代其到社区办理。热情周到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认可。
第五篇:社区党建创新经验做法汇报
社区党建创新经验做法汇报
*社区依据和谐社区建设“六好”标准,以选准配强社区组织班子成员、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突破口,着眼“四抓”“四确保”,努力探索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工作的路子和办法,高标准打造精品社区党建品牌,各项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坚持配强队伍抓“龙头”,高标准选准“当家人”,确保社区有人管事和有能人管事
社区党W所辖党总支*个,党支部*个,目前管理党员*名。为使社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社区党W坚持以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干部素质和充实骨干力量为抓手,按照“有政治头脑、有服务意识、有办事能力、有创造精神”的“四有”标准,采取选聘、选派、交流、挂职等办法,选准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党员自荐报名、竞选者公开演讲竞争、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等方式,选举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工作站班子成员,不断打造业务精、服务好、水平高的社区组织班子和干部队伍。
同时,坚持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工作站干事、社区居委会议事的社区“一委一站”工作运行模式,确保有人管事和有能人管事。目前,社区*名党组织和工作站班子成员全部经过选举产生,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班子成员有*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岁数最小的*岁,半数以上班子成员都有*年以上从事社区工作的经历。
二、夯实基础抓阵地,高标准规划建设活动场所,确保社区有场所而且有好的场所议事
社区成立前,一直租用面积仅有*平方米的小区居民住宅房办公,党组织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组织党员学习等,只能借用辖区公共单位的会议室,加上毗邻火车北站棚户区,生活环境恶劣,办公条件艰苦。为解决社区办公条件和居民区“脏、乱、差”问题,区委不断加大以“城*”和棚户区为主体的社区改造力度,统筹规划社区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按
照规划超前、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逐年解决、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城*”和棚户区改造,*年*月筹措资金近*万元,规划筹建社区活动场所。*年*月,正式启动社区活动场所和周边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年初,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占地*平方米的社区小游园、*平方米的城市公共绿地,在过去棚户区位置上建成并投入使用。
社区活动场所规划建设为独立式二层四合院建筑,按照“四室两站一厅”标准建设。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远程教育学习站、党员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等。考虑到社区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党员活动、提供社区服务三个方面的功用,还规划了一定面积的绿化休闲广场、宣传栏、健身路径等。活动场所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扫描仪和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等硬件设施,有牌子、有制度、有档案。目前,周边绿化面积占到总面积的*%,绿地内广场式景观亭、工艺石桌、庭院照明灯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但实现了社区组织有场所议事,而且有好的场所议事。
三、完善功能抓服务,高标准发挥活动场所作用,确保社区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社区党W坚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配套,不断拓展活动场所功用,“管用”结合发挥社区活动场所作用。
一是打造党员“活动站”。
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建联谊会等活动,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培训。设置“党员先锋岗”,强化党员表率作用发挥。完善社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将组织党员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丰富成为“一帮多”、“多帮一”,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二是打造便民利民“服务站”。
围绕“为困难群众献爱心、为青少年成长作贡献、为下岗职工解难事、为和谐社区优环境、为辖区退休老人送温暖”等方面内容,采取开放、透明的隔断式办公模式,在活动场所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站”,实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同时,辐射延伸便民服务功能,成立以党员为“带头人”的文体、治安、家政等*支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社区居民服务。针对社区失业职工较多的特点,建立下岗职工失业档案,定期举办裁剪、烹饪、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建立“爱心捐助家园”,向困难群众、低保户和外来务工困难人员临时救助大米、油、衣被等生活必需品。依托“爱心通”专用电话,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紧急求助、生活护理等服务。三是打造社区“议事站”。
设置党务、居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告示,坚持党务、居务公开和评议社区党员干部。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议事规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监督工作,促使社区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四是打造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站”。组建社区艺术团,成立秧歌队、腰鼓队、交际舞队、老年门球队等*支业余文体队伍,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举办围棋班、英语班、舞蹈班、书法班等各类学习培训班,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歌舞晚会、读书比赛、游园联欢、家庭演唱会等,陶冶社区居民情操,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四、整合资源抓品质,高标准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确保社区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工作规范化。
建立社区、辖区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积极吸收其党组织人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加快推进社区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不断完善民情收集、受理、承办、回复等制度;建立“互助家园便民服务卡”;完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活动考勤、居民诉求服务受理、社区服务岗位责任、党员报到登记等制度;将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进行登记,与他们签订《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承诺书》,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工作之余兑现承诺,为社区党建工作出谋划策,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同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记录制度,作为考评社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基础材料;建立通报反馈和考评奖惩制度,在党组织和党员中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三是整合社区资源,推行“协议式”共驻共建。
社区党组织先后与辖区*等行政企事业单位签定共建协议,通过轮流承办制、共建承诺制等做法,协调动员辖区公共单位将其所属硬件资源向社区党组织开放,帮助社区投入资金改造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临时提供大型活动场地等,较好地形成了条块结合、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确保了社区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推行网格化党建,建立抓落实责任体系。
按照党员特长和职责,依据居民分布情况、网格区域目标任务等因素,将社区分为*个片区,细划成一、二、三、四级网格,分别对应社区党W、总支、支部和党小组。同时,按照党员实际在位人数,划出*个党员服务责任区,形成由社区党W、总支、支部和党小组四级构成的社区党建网格,由党员个人构成的若干个党员服务责任区,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反馈报告制度、党建工作议事协调会等,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