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基层国税机关工作落实机制的研究和探索
建立基层地税机关工作落实机制的经验总结
落实和执行上级各项工作部署,是基层地税机关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近年来,我地税局从基层地税工作抓起,从分解、量化工作目标入手,加强过程督导,狠抓绩效考核,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了事前筹划、事中监督和事后评估环环相扣的行政管理运转模式,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对推动税收管理和行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建立基层地税机关工作落实机制,一、细化工作任务,做好事前筹划
做好谋篇布局,是落实税收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我们通过建立和完善税收工作的规划、细化制度,明确责任和目标,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打好基础。
(一)建立税收工作规划制度。加强对税收各项工作的统筹规划,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工作计划。一是长期规划。对重大工作、长期性工作,通过制定长期工作规划,确立方向和目标,分阶段组织实施。例如,对于学习型地税机关建设,制定了《*市地税系统****-****年学习型机关创建规划》,明确了全市地税系统创建学习型机关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再如,对于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制定《全市地税系统十一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出统一部署。二是年度计划。每年年初,根据上级地税机关的年度工作部署和自身工作实际,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把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全部分解落实到具体的责任单位、岗位和个人,明确完成时限、阶段目标以及责任承担方式。例如,****年,我们制定了全市地税系统重点工作**项、争创目标*个、创新项目**个,并将全年工作细分为***个具体工作目标;****年,把全年工作任务分解为**类***项具体工作目标,落实到机关科室,再由机关科室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责任人,使各项工作任务有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责任主体。三是日常计划。年度工作计划一般要分阶段实施,以确保工作任务的落实运转顺畅,节奏有序。一方面,机关要对主要工作进行分阶段实施,一般以季度为时间单位制定阶段性工作目标,指导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机关科室和基层单位要依据自身职责做好季度、月度工作计划,报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二)细化税收工作目标。年度税收工作任务确定后,及时建立税收工作指标体系,并参照上级要求和上年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各项工作指标的目标、分值以及考核标准、考核方式方法等,便于实施绩效考核。例如,****年,市局制定的绩效考核指标达到***个,其中,系统绩效考核指标***个,机关绩效考核指标***个,基本涵盖了税收执法、税收管理以及机关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在指标目标的设计上,根据今年省局考核指标的变化以及全市上年实际完成情况,对指标目标进行上调。例如,把“违章案件文书按期送达率”等执法类指标的目标由****年的**%调整为***%。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后,各责任科室对各自负责的指标进一步明确数据来源、计算口径以及计分标准,并按照内部职责分工把指标落实到具体的管理岗位和个人。
(三)分解日常工作决策事项。在日常工作中,产生临时性、偶然性的工作任务是不可避免的。这些日常工作,一般通过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形成决议。对于这些决策事项,通过梳理和细化,逐一明确质量要求、完成时限以及反馈时限,分解到具体的分管领导、责任单位,再由责任单位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督办部门通过督查督办的方式,对各项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二、强化过程控制,抓好事中管理
现代绩效管理理论认为,优质绩效的获得,必然依赖对工作过程的有效操控和驾驭,在严格的监督督促中实现既定目标。我们通过建立日常督导、日常检查以及信息发布制度,对执行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建立日常督导制度。成立专门的督办机构,负责对日常工作和决策事项的督查督办。大力推行督办制度,对党组会、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形成的决策事项,以及上级安排部署的重点工作,督办部门提出拟办意见,明确责任单位、质量要求以及完成时限和反馈时限,报分管领导审批后,向责任单位下达《督办通知单》,督促各单位按时完成。责任单位必须按时反馈工作完成进度,报告工作效果。督办部门建立《督办管理台账》,梳理、归并和登记各项决议,记录和反映各项工作的执行过程。督办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紧密挂钩,对未能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未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或工作质量没有达到逾期目标的,在绩效考核中予以相应的处理。
(二)建立日常督促检查制度。对上级部署和本级研究决策的事项,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检验工作质量,防止弄虚作假。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由督办部门或由督办部门协同主管单位开展检查,局部性、阶段性的工作由主管单位进行检查。检查的方式包括听取汇报、提取数据、调阅有关资料等。对重大决策事项、影响全局的重大事项、下级机关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等,实行实地检查督导。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承办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对散漫懈怠、工作进展缓慢或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影响的,及时汇报局长办公会研究处理意见。
(三)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开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数据,通报工作完成进度和效果,督促各单位查找差距,弥补不足。一是及时发布绩效指标完成进度。对绩效考核中的所有机考类指标,按月自动提取月度完成数据,动态反映各级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绩效实现过程,便于各级机关及时发现税收执法和管理中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措施,改进管理方式,提升工作质量。二是公开督办工作结果。定期通报督办事项的办理过程、办理结果以及办理质量,把各类督办事项置于群众监督之中,进一步加大了督促监督的力度。三是开展工作讲评。对重大工作、全局性的工作,深入开展讲评活动,适时分析工作中的不足,通报各单位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督促工作顺利开展。去年以来,在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推行、纳税评估系统推行等重大事项的实施中,分阶段开展讲评活动,通报各单位进展情况,分析矛盾和问题,使落实单位看到了差距,增强了动力,促进了推行工作的圆满完成。
三、推行绩效考核,开展事后评估
作为对工作事项的事后评价,绩效考核是对工作落实情况的最终管理环节。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对“事”的评价进行对“人”的评价;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考核划分优劣,以激励先进,鞭策落后,从而进一步促进未来工作事项的落实。为了对税收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我们制定了系统、机关和机关工作人员三个绩效考核办法,分别用于对基层单位、内设科室和机关工作人员实施绩效考核。****年,依据绩效考核办法,开发运行了《税务工作评价系统》,以现有应用系统为主要数据来源,形成一套人机结合、适合各级税务机关应用的工作评价体系,对全系统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考核。
(一)规范和统一指标的数据来源。在以前的绩效考核中,由于指标数据的提取由各单位自行操作,指标口径、数据来源和计算方法不统一、不规范,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税务工作评价系统》对指标数据的来源作了规范和统一,直接从各应用系统(主要是综合征管软件)的后台数据库提取,指标口径和标准都是经过与相关业务部门充分对接后建立的,数据的来源和口径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和唯一性,从而增强了考核数据的说服力。
(二)建立科学的指标考核计分体系。指标数据获取后,按照统一的计分原则,在指标基本分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完成的比例进行平滑、浮动计分。按照指标的目标属性,把考核指标划分为激励性指标(如企业所得税按期申报率,目标为**%)和控制性指标(如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当期零负申报率,目标为**%)两类,分别适用相反的计分标准。以激励性指标为例:其加分方式为“实际完成超过目标数为(*-目标)的*%,则加该指标基本分值的*.*%,加分最高上限为指标分值的**%”;其扣分方式为“实际完成低于目标数为(*-目标)的*%,则扣该指标基本分值的*%,扣完指标基本分值为止”。这一计分方式最大限度地统一了指标的计分幅度,使各类看似毫无关联的指标之间产生了对比依据,进而使看似不具有可比性的被考核对象(如不同的机关科室、不同的工作岗位)建立了可比性,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原则。
(三)建立满意度立体评价体系。在现代绩效管理理论体系中,对被考核对象的主观满意度评价仍然是实施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降低主观评价权重的基础上,扩大了评价的范围,对被考核对象进行上级、平级、下级及外部的立体式满意度评价方式,可以基本反映各个层面对被考核对象的认同度。同时,由于评价过程全部利用该系统实行网上运转,自动汇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建立评价考核信息发布平台。评价考核结果的发布分三步走:首先,按月发布主要指标完成进度,将评价考核中的主要业务指标(月度指标),按月展示完成进度,动态反映各级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绩效实现过程;其次,将评价考核结果进行预发布,被考核对象可以依据有关事实对考核结果进行申辩,由考核管理人员进行申辩调整;第三,申辩调整期结束后,正式发布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发布后,用户可按被考核人、考核项目、考核期等统计查询评价考核结果,或对指标进行下钻查询,涉及税收管理员的指标,可查询至基层税源管理单位直至税收管理员。
(五)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由于绩效评价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具体,更具有说服力,有力促进了绩效考核结果与公务员考核、干部奖惩、能级评定、评先树优的有机结合。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领导层面。对单位的绩效考核,年度达标分为***分。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倒数第一名,且未达到达标分的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领导成员给予诫勉;连续三年倒数第一名的,根据干部管理权限,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二是单位层面。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第一名的单位,经绩效考核委员会审定,给领导班子记集体三等功。对年度考核前三名的单位,经绩效考核委员会审定,表彰为系统绩效考核成绩优异单位,并进行奖励。先进领导班子和文明建设先进局从绩效考核成绩前四名中产生。三是个人层面。机关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成绩列本单位最后一名的,取消年度“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文明税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的评选资格。机关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成绩与个人业务能级评定挂钩,在业务能级评定中占**%。
四、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取得的成效 对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税收管理和内部行政管理实施无缝隙、不间断的监控管理,有效保证了税收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提高了各级机关的落实力和执行力,为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机关执行力显著增强。完善的工作落实机制,建立了对每一工作事项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全程跟踪监控的完整的管理链条,为及时、准确、高效地执行各项工作部署提供了可靠保障。由于各环节的工作职责以制度方式相对固定下来,在督促、检查、评估措施的作用下,各项工作运转流畅,稳妥高效,有效防止了漏办、延办等现象的发生,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年以来,市局共对***余项决策事项进行了细化、分解和督办,确保了各项日常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组织绩效逐年提高。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使税收各项工作在量化、细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得到客观公正的效果评价。绩效考核结果被广泛应用在评先树优、公务员考核、干部奖惩和任用以及能级评定工作中,有效调动了各级机关和广大干部加强绩效管理、提高绩效水平的积极性,全市绩效指标的完成水平不断提高。****年-****年,在省局目标管理考核中,我市分别有**个、*个、*个指标未能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年,全部指标都达到或超过了省局下达的工作目标。为了进一步提高绩效水平,我们逐年提高绩效指标的目标值,****年制定的绩效指标中有**个指标的目标值在****年的基础上作了上调,有**个指标的目标值高于省局下达的目标。
(三)促进了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鼓励管理创新,我们制定了创新与优秀工作成果奖评审奖励办法,不断完善创新管理机制。对创新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制度,在年初研究确定创新项目,随同年度工作重点和各项目标任务一起下发,统一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督促督导,在绩效考核中充分体现创新工作的优势地位,有力地推动了税收工作创新,促使各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年,为了按期完成《税收分析预警系统》推行工作,高新区地税局自行研制开发了《报表数据自动录入工具》,使财务报表录入效率提高了*倍以上。该工具在全市的推广应用,有效保证了数据清理工作的按期完成。****年以来,全市地税系统共完成了**个重点创新项目,其中*项获得市委市政府创新奖,**项在全省和全市推广应用,市局已经连续四年获得全省地税系统创新奖。
(四)队伍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工作落实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执行能力的热情,系统内涌现出一大批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骄人业绩的先进和标兵。****年*月,*市地税局代表全省地税系统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全地税务系统业务考试中,成绩名列全国第一。截至****年,市局和全部*个区县局全部被评为省级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市地税系统被评为全国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第二篇: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
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
嘉兴顺昌保安服务有限公司
绩效管理已成为现代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有效工具,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支持作用。以绩效考核提升工作效能也已成为公司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考虑的基本因素。绩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公司发展规划、战略目标体系及其目标责任体系,包括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制定评价指标、考核内容及考核办法等,其核心是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优奖劣罚的激励、评价和考核机制。以绩效考核带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效能,从而在各方面规范、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和员工的共同进步。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我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
一.要尽量明确组织架构和岗位职责
一个公司的成立,就要梳理出较为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不是说小企业就不需要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而是当员工相互扯皮现象增多,效率降低,一个人管理不善时,就需要相对明确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设计好每一个人应该做什么事将是设计考核指标的基础。与此同时,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的梳理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完善。建立起有效的考核机制,明确组织结构和岗位职责是前提。
二.绩效考核应细分目标,逐步完善、精准。
绩效管理需要我们建立一个完整的考核机制,绩效管理实质上是一种过程管理,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考核。其考核指标的设定是对目标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对公司整体工作任务而定的精准的考核。考核体系是较为整体而抽象的,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将中长期的目标分解为、季度、月度等指标考核,持续督促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三.有效利用考核指标,完善管理水平。
指标考核是绩效管理体系中运用最直观的一部分,通过对员工进行各方面的考核来反应工作的实际落实情况,可以及时纠正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修正,逐步提高管理水平。
结合我公司的现状,绩效考核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绩效管理可以作为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改善的基础,通过推行绩效管理,及时发现公司运营情况,了解经营目标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修正,保证经营目标和经营计划的实现。
第三篇:建立三项机制 落实“三重一大”
“从我们企业来讲,困难是暂时的。”对未来一直充满信心,一定会好起来!就像人们说的,寒冬孕育着新的希望,春天就在眼前。”
建立三项机制 落实“三重一大”
赵守学
电力体制改革后,从电力公司分离出来的发电企业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由于企业直接面对市场,一系列涉及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涉及“三重一大”的决策事项日益增多,企业潜在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大。江苏盐城发电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方法途径,通过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运行、执行和保障三项工作机制,不断规范决策行为,提高决策水平,有效防范和避免了企业经营风险,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建立健全重大决策运行机制,为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的推进和执行,关键在领导,重点在程序,核心在规则。公司在“三重一大”制度落实过程中,坚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从内容、形式、程序、方法等事项着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学决策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流程管理机制。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重要保证。公司在明确界定“重大”问题范围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三重一大”决策工作程序,明确了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各项决策的流程管 理部门,对相应流程进行描述,形成了“行政提出、党委参与、程序表达、依法决策”的规范流程。各相关执行部门按照各个重大决策的工作流程图进行规范操作,形成运行记录,努力追求决策制度化。
二是建立民主决策机制。公司规定,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应根据权限和责任,分别采取党委会、党政联席会、总经理办公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进行集体研究决定;对关系企业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问题的决策,坚持做到不事先充分酝酿不决策,不广泛征求意见不决策,不经过集体研究不决策,确保决策的民主化。
三是建立党组织参与机制。在完善领导体制、实行“交叉任职、一岗双职”的基础上,制定党委会议事规则,规定了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范围,主要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的带有方向性、战略性问题,涉及出资者、经营者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规范了党组织参与决策的程序,做到依法参与;明确了党组织要处理好与新“三会”的关系,保证和支持董事会、经理班子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和基层党支部带头落实各项任务,保证决策顺利实施。注重提高党组织负责人参与决策的能力,避免出现参与不进去或参与不到点子上的现象,保证了党组织参与决策有能力、有渠道、有规则、有监督。
四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有针对地对关键性决策项目,指定实施跟踪,当外部情况发生明显变化时,主要是指“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作出时的依据发生重大变化、条件发生重大调整等情况时,对原有方案及时进行修正,实现决策项目的闭环管理,使决策的落实达到最佳效果。在修正决策时,同样坚持遵循决策规则,履行决策程序,防止在这一环节出现个别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的现象。公司在作出对两台机组的四台送、引风机进行变频器技术改造决策后,相关人员在市场询价的过程中,了解到兄弟电厂有相同型号的设备,刚刚因机组拆除而处于闲置状态。是购买新设备还是利用旧设备,公司再次派技术人员前去对设备状况进行摸查,在与新设备进行性能、价格等方面的比对后,决定买回这套旧设备并安装到位,直接节省开支300万元,节电效果也不错。
二、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执行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民主 公司通过实施流程管理,强化决策执行机制,努力把好“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三个环节,做到依法、科学、集体、民主地进行“三重一大”决策。
一是在决策前调查论证,确保决策可行。每年,公司根据企业中心工作确立调研主题,班子成员特别是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进行专题性调研,不仅听取基层干部职工的意见,还要向有关专家咨询,进行详细的考察论证,拿出可行性方案,使准备工作充分、有效,为正确决策奠定基础。涉及事关大局的重要问题,一般要提出两个以上要可供比较的方 案。公司在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前,一般由分管领导向班子成员进行通报,讲清要讨论研究的问题,给大家一个充分的酝酿和思考时间。党政主要领导一直坚持先沟通后上会的原则,待意见一致后再上会集体讨论决定,做到意见有分歧不上会,论证不清不上会,缺乏科学法律依据不上会。采购的煤炭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经济效益的好坏。针对煤价起伏波动较大的特点,我们建立了市场跟踪研究制度,每天有专人收集秦皇岛、天津港、徐州港等地的煤炭市场行情,编制煤炭市场行情动态报告,提交经理层决策参考。
二是在决策中发扬民主,确保决策有效。在“三重一大”事项决策中,我们坚持领导集体民主决策制度,注意听取各方面意见,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发动班子成员集思广益,研究办法,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的质量和水平。党政正职遇事出于公心,做到总经理不揽权,党委书记不争权,不因为党政主要领导的关系好就能参与,关系不好就难参与;也不因为党政一把手谁资格老、谁能力强就听谁的。在重大问题的讨论决定中,注意倾听班子成员的不同意见,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集体智慧。每名副职主动参与,对于分管的工作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切实负起应尽的责任。如对重大问题有不同意见,一般暂缓作出决定,待进一步调查研究、交换意见后再表决。在确定公司新一轮发展战略时,我们以国家能源环保政策为据,用 机组能耗、发电效益进行反复比对,决定以“上大压小、热电联产”形式建设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发电供热机组。这一方案得到各方认可,目前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三是在决策后严格执行,确保决策落实。一是明确责任抓落实。在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时,公司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不留死角,按照各自分工抓好决策的贯彻落实。二是相互配合抓落实。班子成员正确处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做到讲大局,讲团结,讲党性,既有分工,又相互配合,形成集体合力。三是强化监督抓落实。建立必要的监督考核机制,把决策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纳入责任考核体系,对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及时组织实施重大项目、或执行出现偏差的相关人员,按照规定追究其责任。
三、建立健全重大决策保障机制,有效防控决策风险 为确保“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科学、合理、规范,我们从“三重一大”决策执行各个环节、各个部位入手,建立健全决策监督保障机制,形成了“操作有标准、办事有授权、风险有监控、违规有处罚”的制度防御体系,让决策过程更规范,让最终的决策更科学,让科学的决策得到有效实施。
一是实施危险源点监控预防管理。公司把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贯彻落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准则》的重要举措,列 入党风廉政建设重大危险源点进行监控,查找决策前、决策中、决策后可能发生问题的每个环节,分析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提出防控措施,并进行严格的跟踪监督。在每年初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中,公司把落实集体决策“三重一大”制度作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自律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评廉、述廉、考廉”的重要条件,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主要依据。实施职工代会报告制度,各级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在职代会上汇报“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情况,让职工群众对决策效果进行评审,把职工的认可程度作为评价决策是否正确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公司还先后组织实施了执行规章制度、煤炭经营效能监察,调查处理违规违纪行为,修正相关工作制度,监督制约决策者和决策执行者更加谨慎、更加规范地行使权力,有效防止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二是畅通职工民主监督渠道。职工群众的民主监督是企业监督的一个重要渠道,是一种最经常、最及时、最有效的监督。公司首先是进一步完善职代会参与“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规定了重大事项,特别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经职代会讨论通过。同时建立和落实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并采取职工代表巡查、特邀监督员参与集体决策等形式,保证职工的参与权。其次是实行了比较规范的三级企务公开,明确了公开的事项、范围、程序和途径,凡涉及重大 决策、重大职工利益等“热点”工作,坚持按制度规定“命题”公开;对职工期望知道的企业事务,坚持按职工要求“点题”公开;班子联席会议上应该向职工交底的事,坚持按会议决定“选题”公开,以“阳光操作”和“阳光工程”,保证职工的知情权。三是建立由纪检、审计、组织、人事、财务、工会等组成的内部监督主体,健全了民主监督程序,整合了监督资源,发挥监督的整体效能,对重大决策的实施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监督,保证了职工的监督权。
三是不断完善经营管理制度。我们以《公司法》为准绳,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各类经营管理制度。为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公司对凡是可以通过市场调节运作的一切经济活动,如工程招标投标、大型设备及大宗原材料采购、废旧物资处理等,一律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去处理。公司每年要组织采购市场煤60万吨左右,发生资金好几个亿。为了管好用好这笔资金,公司严格规范煤炭采购程序,由生产部门根据电量计划提出煤质指标要求,由燃料管理部门根据库存提出采购数量要求,由燃料采购部门经过市场调研后拿出初步采购意向,交煤炭采购工作小组会商确定后,定出采购方案交公司经营班子集体决策,有效杜绝了重大经营失误的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发电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 联系人:韩晓亮 0515—*** 8
第四篇:改革乡镇机关工作机制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
改革乡镇机关工作机制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
月晴镇位于图们市郊,现有17个行政村,27个基层党支部,726名党员。近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不断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根据我镇实际,大胆改革传统的工作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弹性工作制。一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创新的工作机制不但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而且充分发挥了机关党员干部的带动效能和纽带作用,为全镇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认真调研,科学认识农村党建工作现状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近年来,镇党委认真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对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发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还存在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一是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实。镇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中还存在对基层部署工作多,教基层致富方法少;在办公室工作时间多,下基层调研时间少等现象。此外,镇政府在机关工作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上还不健全,机关党员干部对基层工作指导所取得的成效缺乏评判的尺度和标准,工作量化程度不够,影响了部分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村班子和党员队伍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年龄相对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后备干部缺乏。一些村干部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带动村民致富能力不强,还形不成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部分农民市场经济意识不高。部分村集体经济仍然薄弱。由于资金有限,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不敢干新项目,又缺少带领致富的领路人,致富思路不明确,导致越不敢干越落后,越落后就越穷。
解决农村的实际问题是镇党委工作的立足点。因此,我们把农村党建工作的突破口确立在建立一套符合我镇实际的工作机制上,以激
发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效能,让镇机关干部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送科技下镇,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做农民致富路上的领路人,通过扎实的工作和服务,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基层。
二、大胆改革,在镇机关实行弹性工作制
改革创新、求真务实是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我镇党建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改革现有的镇机关工作机制,才能发挥出机关干部身上蕴藏的工作潜能;只有通过机制创新,才能实现镇村工作双赢。为此,我们结合“三创两建二争一提高”活动的开展,对传统的工作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
一是实行镇机关办公室制度改革。将各站所合属为党群办公室、财税办公室、农业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为村民到镇机关办事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高镇机关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二是制定弹性工作制度。弹性工作制度是根据镇机关工作特点,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和发挥机关干部下村屯指导工作最大效能为目标,将镇机关干部每周在机关和下村屯工作时间按工作实际需要灵活支配的一整套工作监督管理机制。我们要求镇机关干部每周一至周三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周四至周五全体机关站所人员(除各办公大厅留1-2守岗人员外),全部下到自己所包村屯,协助村屯开展工作,变以前的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有专长的要领办示范项目,没有专长的要帮助农民联系推销农产品,收集提供致富信息,延伸服务领域,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搞好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实现工作创新。
三是建立镇机关干部下派制度。针对个别村党组织存在村班子凝聚力不强、村干部安于现状、党员队伍老化等仅靠村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认真开展选派机关优秀干部下村屯工作制度,去年共选派10名优秀干部进村挂职,是党员的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非党干部担任村委会科技副主任。这些干部积极帮助后进村转变工作思路,开展致富工作。通过这一制度既有效解决了村里原有的一些工作难题,又使机关干部从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为加强对现行镇机关弹性工作机制效果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切实发挥镇机关干部在帮助村民带头致富工作中的作用,我们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一是公开弹性工作制内容,接受群众监督。要求全体机关和站所人员,必须认真对待弹性工作制,要从思想上树立“一切为农民服务,服从大局”的思想。要确保正常上班时间,有事情及时与主管领导请假。周四至周五,必须下到自己所包村,协助村级班子开展工作。周四至周五,全体机关和站所人员必须全天开通自己的通讯工具,确保必要时及时联系。各办公大厅在周四和周五必须留1-2名守岗人员,以便处理日常工作。各基层党(总)支部、村委会、社区,要监督包村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并把弹性工作制的具体要求公布于众。周四至周五镇干部下乡期间要协助村班子,抓好包村经济工作和党建工作;要提供致富项目和致富信息;要带头领办致富项目,带头示范致富项目;要做好中介服务工作;要及时传达镇党委和政府的有关精神;要及时反馈基层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二是确立了目标责任和定期调度制度。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特点,开展“联帮联扶”,对每一名镇机关干部包保工作制定了量化目标,如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人均纯收入、村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民办实事等内容,部署了具体包保的工作任务,签订了《镇机关干部包村屯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职责:一方面镇干部要认真了解所包村屯的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所驻村经济结构的突出矛盾,根据当地优势,明确包保内容,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推进农村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建议和措施;另一方面要配合村干部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等工作,帮助村班子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镇党委会每两个月定期听取一次镇干部包村屯工作进度汇报,总结好的工作经验,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三是出台了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制定《镇机关弹性工作考核细则》,在镇机关干部包保村屯期满前组织考核组,通过对镇干部弹性
工作期间目标完成情况、群众反映、包保村工作完成情况等内容进行整体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每一名镇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工作业绩突出的镇干部予以表彰,并在镇内提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对特别优秀的镇干部上报市委组织部列入全市副局级后备干部库中;对工作平平,未完成任期目标的镇干部予以通报批评;对在工作中出现严重问题的镇干部将采取组织手段进行岗位调整。
三、领办项目,注重弹性工作实效
过去,我们在工作中多采取硬性下任务或只给农民讲技术、讲大道理、不做示范的办法,农民评价我们的工作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落实不到行动上”。改革了现行镇机关工作机制,实行弹性工作制度以后,使全镇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农村第一线,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弹性工作机制的建立,使各村进步快慢直接与相关干部挂钩,体现了工作量化的原则,增强了镇干部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意识,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通过这一过程使党员干部真正成为农村致富的实践者和带头人。一是机关干部引导村民开展农村科技培训活动。帮助包保村屯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责任制,制定培训计划,结合村屯产业结构实际,通过集中教学、分散辅导、异地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开展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全年共开展烟叶模式化栽培、无公害蔬菜栽培、特产及养殖、新农药使用、有机菌肥的使用、水稻抗冷害综合栽培和中药材种植等内容的农业科技培训活动34次,培训6089人次,发放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等相关材料4600余份,做到了新技术到户、到田,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好了科技储备。二是机关干部带头示范。由机关下派干部和各站所直接示范的项目有出口元葱4公顷,带动农户5户;中药材红柴胡5公顷,带动药材基地建设65公顷;稻田养鸭增收项目6公顷,带动农户16户;还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站、兽医服务站、农机服务队,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
三是机关干部引导村干部、党员积极领办示范项目,争当科技致富带头人和共同致富领路人。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村干部能做好的项目,不用宣传村民也会跟着做。为此,我们号召具备一定条件的村干部和党员争做科技致富能人,如下嘎村村委会主任李志财同志(党员),从去年开始搞食用菌栽培,现已投资26万元,接种木椴香菇3万根,预计每年效益15万元,他还帮带两名困难户,分别给他们无偿提供了3000根和2000根木椴,现在这两名农户年收入分别达到1万元和5千元;曲水村党支部书记朱胜宇同志,为了农民致富积极引进了每公顷产出3万元效益的萝卜制种项目10公顷,带动20户农民搞此项目;水南村村委会主任李秉春同志,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引进自然农业养鸡法饲养土鸡,现已养殖2400只,年效益可达8万元。在镇政府和村干部、党员的示范带动下,许多农民都积极参与,纷纷投入到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在“三创两建二争一提高”活动中起到主力军作用。
实行弹性工作制以来,镇机关干部平均每人每月下乡7.5天。经过镇、村干部的积极努力,去年,共领办致富项目63项,提供致富信息130余条,涌现出村级科技致富带头人6名,共同致富领路人4名,全镇粮经比例调整到49: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40元,比上年增长11.4%。由于干部与群众经常见面,因而能将矛盾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工作中出现了“两个明显”,即上访事件明显减少,群众对镇机关的工作满意度大大提高;干群关系明显好转,镇政府布置工作的完成率大大提高。
实践证明,弹性工作制符合镇工作实际,是农村党建工作紧扣中心、服务大局的有效形式,是开展“三创两建二争一提高”活动内容的有效措施,是转变镇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制度保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基层的具体体现。这一新的工作机制虽然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但因刚刚推开,还有许多不完善之处,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思维对其加以提高完善,进一步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五篇:建立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机制研究
建立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的机制研究
作者:柏才慧
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基层用人机制而言,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所长,是当前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健全引导人才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完善乡镇工作补贴政策;鼓励通过短期合作、项目合作、对口服务、兼职等柔性流动方式,引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等务实举措,是补足基层人才缺乏这个短板,解决基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关键词】建立;鼓励人才;一线流动;机制研究
一、当前人才向基层一线地区流动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
本文分析的主要是党政事业工作人员的情况。
1.渠道受限,竞争激烈
目前,基层一线吸引人才的渠道:一是体制内的招考,包括选调生招考,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基于编制限额和领导职数限制,竞争非常激烈。二是基层服务项目,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分配、西部志愿者等。三是公益性岗位,由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助大学生过渡性就业,三年后要重新找工作。
2.待遇不好,难留人才
一是上级机关“抽血”严重。
基层年轻的、能干的事业人员和公务员,多被上级机关调用或借调用,造成人为的流失。同时被借走后,基层的编制又被占着,新的人才又进不来,导致基层一线任务重,人才缺,工作难以开展。二是基层的待遇不高,生活不便,业余生活单调,人才来了,都想离开。四是体制外的人员,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分配、西部志愿者、公益性岗位、村干部和本土人才,待遇低,难以留住优秀的人才。3.发展难,成长难
一是责任重大。
基层工作千条万绪,各种政策具体实施汇集于基层,工作任务、责任层层向下压,最终落在基层每个干部身上,可以说基层工作繁重、压力大、责任大。二是学习机会少。由于基层工作强度大、工作任务繁琐,没有时间安排进修学习,常常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创建等工作,各种表册繁多,哪有集中精力投入学习提高,导致基层工作人员思维和思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三是晋升空间小。基层的事业人员,走管理岗位的职员,最高只能走到7级职员,严重挫伤了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天花板效应。走职称的,中高级岗位少,难以往上走,晋升通道不畅。二、建立鼓励激励人才基层一线流动机制的建议
要建立完善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的好、流的动的机制。
(一)创新人才引进开发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
创新开发模式,建立特别招募机制,开辟引才绿色通道;鼓励更多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
1.转变择业观念
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切实转变择业观念,自愿到基层一线去就业创业。完善引导在校大学生基层服务和基层实践体系,积极组织在校大学生到基层开展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等活动。
2.实施基层服务项目
在没有编制的情况下,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农技特岗计划等专门项目,每年选派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同时,对他们后续岗位也要加以关注,使他们在服务期间安心工作。
3.开发公益性岗位
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和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需要,开发公益性岗位。
4.培养本土人才
土生土长的基层一线人才,不易流动,又有乡情,能安心在本地工作,对基层工作有经验、又熟悉。因此,要加大招聘大学生本土人才。
5.下派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
鼓励部门优秀的年轻人到基层一线去挂职锻炼。使年轻人真心沉下去,帮助基层做事,尽快了解社会实情,加深对群众的的真实感情,激发奋斗精神和坚定意志,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
(二)用待遇和事业留住人才
1.创造基层良好的工作环境
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改善基层一线人才的办公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光缆、网络、物流等;如,配套建成基层干部的“五小工程”(小食堂、小澡堂、小图书室、小娱乐室、小体育场)等,让在基层工作的人员能在工作之余也有丰富的业余生活,使人才安心在基层工作。
2.提高基层人才的工作待遇
现在国家已经实施了基层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在乡镇工作工作就发,如果离开基层,就取消津贴。同时,应该整合政策,不能政出多门,很多部门,为了自己单位的利益,给自己部门发各种补贴的文件,如:安全、司法、保密工作、农林水一线工作人员等。
另外,乡镇干部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可提高10%。
3.积极推行职务与职级晋升制度
在乡镇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工作15—20年以上,且仍在基层工作,考核优秀或称职以上的,可享受到上一级职务职级待遇。
4.完善基层服务项目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没有编制的各类基层人员,如村官、三支一扶、村级本土人才、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人员和临聘人员等,用人单位应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聘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兑现劳动报酬。二是落实基层服务项目政策。
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定向考录(招聘)、升学扶持等政策,组织开展专场招聘、加强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促进服务期满人员就业。(三)完善人才成长发展机制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切实加强基层一线人才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改变和更新观念,使他们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思想意识。
2.注重能力培养
加强基层人才培养培训。从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方面加以的培训,鼓励和支持基层一线人才积极参加学历培训和各级各类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基层一线人才的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
3.拓展发展空间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工作,对基层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予以优化。一是根据事业发展、工作需要等情况,可适当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二是对规模小、人员数量少、分布较分散的事业单位,可集中在区县设置岗位;三是区县、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权限,下放到区县级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对基层教育、卫生、农业等一线行业,探索将编制放在区县级相关部门,岗位设在乡镇基层一线,管理在基层一线,实现人才下沉到基层、服务于基层、安心在基层,切实解决基层一线人才短缺问题。
(四)建立人才流动机制
1.打通人才双向流动通道
一是能够来,留得住、用的好。
吸引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关键核心是提供良好的人才环境,除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实在在的倾斜外,需要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拓宽人才晋升渠道,发挥各专业所长,尽其所能,提高人才“获得感”,在基层工作中获得成就感,体现自身价值。二是能够走,社保、工龄、人事档案能带走。
建立基层人才流动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单位间合理流动。2.坚持“逢提必下”用人导向
一是初招录的公务员和事业干部,也应安排到乡镇、村(社区)和企业去锻炼,了解基层的情况。
抽调年轻干部到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副书记,助力精准脱贫;下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指导帮助解决基层社会发展的问题。二是注重从基层选拔干部。
在干部选拔任用上,应多向基层倾斜,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对于要提拔任用干部,没到乡镇工作的,要安排到乡镇去“补课”。三是区县级机关部门需要进人时,要多面向基层遴选和调任,让基层人员看到向上的希望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