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如何在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活动
新课改以有多年了,学生还习惯了由教材、教师把“已知”的东西传授给自己的接受性学习方式。由于受这种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新课程实施后,《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放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小组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结合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至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小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现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惟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应。那么,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向心力、有凝聚力、能共同促进呢?在实践教学中,我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自己组合,目的是使成员彼此间在熟悉的前提下,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通过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我发现,小组成员间确实是很有默契,活动也有共同目标,但组间活动效果差别大,有的组在短短时间内就已高效完成任务,而有的组却丝毫不为所动,无从下手。其中原因就在于学生的组合往往是优生与优生走在一起;调皮的与好玩的走在一起;学习基础较差的走在一起。如此一来,小组的合作就难于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于是,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适当运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学生重新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明显见效了。二.小组合作学习贯串教学始终(1)复习中创设情境
复习中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创设氛围,一方面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复习中去,通过对旧知识的唤醒,为新知的学习作知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也创设了一个较为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新知的学习状态中,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
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这一结论尽管已正被广大教师日益接受,但往往体现在新授比较多,而复习中依然是一问一答的基本模式,学习的参与率比较低,兴趣也不浓,对旧知与即将学习的新知之间的联系不大感兴趣,更难以激发一种积极的状态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了。而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则有效的避免了这一点。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时,可把例题改成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买3个书架共75元,每个书架多少钱?如果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作为复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问题应怎样解答?为什么?让学生通过全体的讨论参与,了解了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一方面复习了连续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另一方面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逐渐解决了新课的重、难点,使新课的学习难度降低,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2)新授中启发心智
新授中针对重难点,有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是重点。多项交往的组合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买3个书架共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一共要多少钱?”是这样分步骤实施的:出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1>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2>要求“一共要多少钱”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知道?哪个不知道?所以先求什么?怎样列式?<3>再求什么?怎样列式?1.独立思考:让学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学生在小组合作前必须有一个较为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上感知新知,进行思考,而不仅仅作为小组中的一位听众。教师在此时要鼓励学生。特别是能力中等和较弱的学生,引导其观察,审题。2.组内讨论:让小组内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的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3.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发表各组的意见。这是各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互相启发,开拓思维,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通过横向的比较意识到与别组的差距,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4.引导评价: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议,从而对例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进行了概括、小结。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同时,往往又容易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课堂中,只有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发展才能促进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在“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而后因适当的“收”,集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概括,小结,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质疑问题,以求开拓创新。
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锻炼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3)练习中提高效率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老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如教学“长方体有几个面”,让学生在小组进行合作数,讨论出不数漏,不易数错的方法。由于数法有多种,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数法,同时在小组讨论中,还能互相启发与提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与积极性。
三、拓展合作学习形式
如何采用合作学习活动形式,要依据教学内容、问题解决的不同而各有侧重。1.适时进行多样化交流。
在合作研讨时,讨论与交流是紧密联系的,但也有以交为侧重的小组交谈活动。在进行知识的建构、问题的思考、活动的反思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有差异,所产生的想法和表现自然也会有不同。适时交流,给予了不同能力的学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机会,每个人还将会得到来自不角角度、不同层面的信息。交流时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开放性,能包容多种答案,应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一方面交流不会“冷场”,另一方面要遵守“有相同意见可不重复”之规则。交流中有述说、有补充、有倾听、有启发,使有效合作得以实现。例如,9+6你有几种算法?算法多样就得到了交流。
2.灵活运用多种合作形式。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问题解决,积极运用“做数学,活动中学数学,合作学习也是教学目标之一”等先进理念,可以丰富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如学习“角的认识”,学生在小组内人人操作,画角、剪角、折角、然后交流每个人的发现,不一会角的基本特征学生就能完全了解。在学习“人民币”时,可让学生先自愿组成小组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或简单计算。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同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形式。
四、适时引放、充盈“合作”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挖掘其创新潜能,发挥“主体”作用。而如何摆正其中关系,做到“收”、“放”自如,例如,教学“平均分”时,我让每个小组通过动作操作,将50根小棒分给组里每个成员(6人),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确定活动角色,就开始分工合作了,我发现孩子数感的发展水平是不同的,如分小棒时,有的是1根1根地分,有的是2根2根地分……而这时,我并不急于引导学生该如何分,而是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充分地体验,并在探索思考中得出该如何分会更节省时间,更方便。此外,分到最后,“还剩下2个小棒,这时又该怎么办呢?”学生这时就开始畅所欲言了。有的说:“我们组有6个人,而只剩两根,所以这两根就不再分了。”这时,我就说,那么可以分给其中的两个同学呀,同学们就齐说了:“不行,这是不公平的。”这时,什么是“平均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根本不需要我再多加说明。且学生在自我亲身体验过程中,也受到正确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潜移默化。可见,任何知识的学习都要经历由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在合作交流中,让学生真实地坦陈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维成果,让个体智慧充盈我们的课堂。学生才会“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才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相互比较鉴别,把发散的思维再回拢起来,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和深刻性。
三、重视合作学习评价
心理学认识: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识和力量。因此,恰当、有效地评价,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快乐,能激起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1.课堂评价。“你的想法真了不起”,“这个小组办法多,合作好”。许多教师能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闪光点、成功点,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有的教师用“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先完成任务,就可夺得红旗”来激励;有的教师在黑板右边画一个统计表,对讨论交流积极,独立思考用心,汇报正确有代表性等,采取记红星、记对号来评价和鼓励。2.定期评价。
在两周或一个单元教学后,进行“个人与小组”评价活动。先上组内评价个人,后组间互评,最后教师综合评价。如“爱动脑筋的学生、乐于助人的同学;红星最多小组、进步最快小组、最团结小组”等均会产生出来。有的教师在开展“评价”前后,利用实践活动等形式,现场组织一次小组合作研讨,让学生体会合作优势,同时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培养。
如何合我们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更上一个层次,我们教师只有认真分析影响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的有效因素,并在教学中加以探讨,并进行合作学习的反思和总结,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才能彰显学生发展的价值。
多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由地去飞翔;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独自去探索。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在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亲身体验,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
第二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索的新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运用已掌握的学习经验通过与他人协作主动建构而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这就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是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富有个性地、主动地学习。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真诚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精神。教会学生合作方法,使学生明白合作就是力量,只有具备团队精神、会合作的人,才能干大事,才能成大器,才能成为和谐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合作、学会包容,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数学。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个人是无法靠自己的智慧和行动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融合小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在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用圆片在直尺上滚一周,量出圆的周长,或用细绳在圆片上围一周,再量出它的周长。我先让学生自己操作,几乎没几个人能完成,然后我让同桌合作,一起完成,结果,同桌合作后,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都觉得彼此谁也离不开谁。
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
合作小组人数是一项需要界定的重要工作,我觉得最常用、最适用的合作小组建构是将课堂中常规坐位上前排两位同学向后转,与后一桌两位同学构成四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平台则是后两位同学用的课桌。合作学习小组的人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小组长、发言人、记录员、纪律调控员。四人小组中,一人承担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同时负责时间记录;一人承担纪律监控员:负责活动中对小组成员的纪律调控,保证合作探究任务有力、有序、有效完成;一人承担记录员:负责将小组成员有效发言记录下来;一人承担发言人:负责将小组合作学习成果在交流时面向全班进行交流,得到肯定、补充。当然,这四个人的角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适时地轮换调控,以便有利于孩子更全面的发展。在执教《可能性》一课时,在做抛图钉和掷色子活动中,必须分工明确,操作者,调控者,记录员,统计员。只有在小组的合作中,才能更便捷的完成任务。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例如:我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粉笔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粉笔盒,原来呀,那个粉笔盒正面是正方形的,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粉笔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时我感到很欣慰。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四、抓住锲机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然而大多数学生对新知识的本质认识不清,表现为迷惑,无法获取新知识,甚至经过反复的思考、实践,自身也不能独立解决,真可谓之“山穷水尽疑无路”。此时采用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起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教学“四年一闰”时,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刚今年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们对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纷纷动脑思考,有的紧皱眉头,有的抓耳挠腮,就是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这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共同研讨,结合课本的备注来探究。于是学生们七嘴八舌,你说我听,你指我看,你讲我评,探索、研究的气氛异常浓厚,兴趣异常高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终于使学生自行解决了四年一闰的问题,得出了合理的答案后,同学们为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感到无比骄傲,认知尤其深刻。
不同的个体对不同的问题总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有学习认知上的矛盾交锋。如一旦有争议问题提出,孩子们都会持自己的观点与对方互相争执,往往争得面红耳赤。此时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学习了“克和千克”后,老师问:“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更重一些?”有的说棉花,有的说铁,于是让学生在小组中争辩。“我认为铁重,棉花怎麽也比不上铁重。”有个孩子说。“你说的不对,老师已经说了,棉花和铁都是1千克,所以它们一样重。”“我也贊成你的观点,不管是棉花还是铁,它们的质量都是1千克,都是一样的。”另一个孩子也发表自己的想法。正是这种小组合作的形式,使学生的主体思想驰骋在自由辩论的空间里,批判性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在此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老师,我说„„”,“老师,我说„„”,学生急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有限的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望,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生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倾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特征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孩子们充分发言,教室的黑板面、门窗面、课本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无不积极兴奋,当老师说停的时候,还有的学生意犹未尽,一副遗憾的样子。于是我趁机组织小组合作:“把你看到的、想到的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注意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同学们听后立即又沉浸在畅所欲言的情境中,终于使自己的想法在小组的合作中得到了分享。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在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交流,调动中等生和后进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而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个人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小组中交流中得到尊重和信任,进而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既大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小组合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绪论...............................................................2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阐释.........................................2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3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3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3
(四)帮助学生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3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4
(一)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4
(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4
(三)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力度不够...................................4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4
四、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建议与策略.......................5
(一)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5
(二)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5
(三)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6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6
(五)转变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7
(六)教师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7
五、结束语...........................................................7 参考文献...........................................................8
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况来看,不仅仅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的方法和措施,而且更需要小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配合,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找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应该改进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给予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
绪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新时期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加,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模式成为一个很好的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课堂互相帮助的机制,实现了学生跟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当数学老师也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之后,能够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时候掌握数学方面的知识。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积极的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传播途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阐释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由于新时期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增加,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模式成为一个很好的尝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课堂互相帮助的机制,实现了学生跟学生之间、学生跟老师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当数学老师也加入到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之中,成为其中的一员之后,能够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进行小组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1]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仍属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在我国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所谓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重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强化团队彼此间的协作分工,更好地提升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小组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形势的多样性,既能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又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有效的小组活动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来说,首先就是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习内容,并不是他们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需要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来提升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就当前的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合作学习的过程往往就是增进学生之间的交往,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社交的能力,同时通过这种合作学习,让小学生能够感受到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乐趣所在,也为后期进行日常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积极性。[2]
(三)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展示出来,同时还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认可,这样就潜移默化的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的动力。还有就是合作学习还能够将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展示出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进行相互的交流过程中,更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中,为了能够展示出自己优秀的一个方面,他们都能够不遗余力的来将自身的能力展示出来,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地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小学生竞争意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展示。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组与组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竞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逐渐增强。班级可以看作是社会一个小的缩影,在这个小社会中培养出的竞争意识,对学生们进入未来的大社会,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四)帮助学生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数学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首先能够对于他们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就是,在相互之间进行了解之后,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成绩水平,让他们自身能够对于自己的学业水平有一个相对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话就能够促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竞争意识的进一步展示。
其次在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这种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们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结构的不一 样,他们在相互的交流和交际过程中,就能够将这些自己不熟悉的内容相互进行帮助和支持,所以就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的集体主义的精神以及团结互助的品格。
最后,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来说,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目的性相对较差,通过合作学习方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目的性,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可以看到小学生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学习的目的性,让他们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所在。为下一步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小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自身的认识水平正处于人生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当中,小学生自身对于知识的认识往往处于相对较低的层次,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所在。对于知识的认识水平上面可以看到,只有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小学生的认识水平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
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由于小学数学教师的编制问题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现行待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的对比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这里主要表现在了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小学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农村小学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还没有能够达到教育部对于小学数学教师师资力量的要求。
(三)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力度不够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在其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程之后,往往很少关心的是学生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消化程度,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力度还没有能够达到要求,更有甚者有的地方的小学数学教师往往不关注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这样的话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极端现象的产生,这种极端现象就存在于教师只管教学,学生对于小学数学学习和领悟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这样就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这种被动局面的产生对于学生而言,难以达到将已经学习过的数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的目的。[3]
(四)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
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看到,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 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的不争取,很多的教师只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往往忽视的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个人的思想的表现,没有能够很好的将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梳理清楚,导致了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另外就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半途而废的现象,从刚开始的时候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相对高涨,到后来的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感觉像是任务一样,这些都是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特点,应该引起小学数学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四、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建议与策略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是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管理。” 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过程,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经验协调各方关系,发掘教学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
(一)合理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过程中,对于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首先就是需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合理的分组是进行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相对弱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开,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小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自由程度。在进行合理分组的时候,教师应该掌握合理分组的一个科学的规划,在进行合理分组的时候,尽可能的将优秀的学生与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合理的搭配,另外一个原则就是在合理分组的时候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自愿程度,只有学生自愿分到一起,这样才能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反之则不然。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掌控整个分组过程的全部,让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能够搭建好一个良好的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资源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数学学习的效果。[4]
(二)有效地开展活动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要在开展积极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合作学习。从这一点上来看,对于活动的开展应该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进行开展,这样的话才能够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好的展示到学生的面前,同时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所在。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中我们必须明确哪些内容适合学生用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来掌握,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遇到这类内容时放手让孩子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对合作内容的把握不准甚至单纯“为合作和合作”,这种合作学习的课堂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比如,合作内容如果过于容易,学生们早就驾轻就熟,那么 这种合作学习就是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么成为组员们比拼嗓门的擂台要么他们根本不屑开口;如果合作学习内容太难,学生们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最后可能会干脆放弃,打击他们探究的积极性;如果为取得学生参与度高涨的表面繁荣,一有问题就抛出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在老师的指令下忙于来回做出合作学习的样子,真正的合作效果怕是不能保证,另外学生对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也会逐渐厌倦,心生排斥。由此可见,学习内容的选择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它关系到实际合作有效与否的问题。小学阶段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也有很多,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5]合作学习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也有自身的局限性,有自己的适用范围。一般说来,简单的识记背诵的内容不需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而一些超出个人能力,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解决的问题,比如探究题、分析题、综合题等等,就十分适合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相互的思维碰撞下集合他人智慧获得观察、分析问题的新角度,走出自己思维的小圈子,来到集体智慧的大世界。
(三)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能力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都不希望自己的课堂出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干扰课堂秩序影响教学进行。课堂管理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规范学生行为,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课堂管理要能保证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但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有的学生不参与合作或者不服从教师组长的管理等等,这会直接扰乱课堂或者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正常进行,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低效甚至失效。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强关注,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并加以制止或者处理,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对于教师而言,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对于教师的角色的定位,对于教师而言应该转变过去家长式的教学管理理念,转变成为在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学生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和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样的话才能够有效的提升和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同时才能够积极稳妥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教学项目的开展。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积极和有效的评价是保证合作学习能够取得成果的一个有效形式。从小组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所取得成果来看,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都是他们在课堂上的辛勤劳动所得,这些劳动所得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达到提升小学生面对困难、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这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对于小学生课堂数学教学合作学习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包含的内容 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的内容,这里不仅仅涉及到的有对于整个小组的评价,同时也有涉及到对于班级小组的评价,以及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最终还要建立起的是对于各个小组内的有效评价,这些评价的内容往往就是提升小学课堂数学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一种表达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就是随机评价或者是一种鼓励与表扬的形式开展,同时配合以适当的奖励和惩罚。[6] 这样的话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学习知识的认可,和对于已掌握内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思考。
(五)转变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来说,教师不应该只满足于本职的岗位定义上面,还应该从平等的角色定位上面进行认真的思考教师的角色,这样才能够构建起教师对于学生的角色的定位。从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策略来说,学生希望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是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同时按照这种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挥疏导、沟通、协调的作用,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小学数学教师的真实价值所在。[7]另外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自身角色定位来看,往往还需要有一个更大范围的调整,这种调整不仅仅需要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还需要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更加积极的关系。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出发,以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的定位。
(六)教师应该建立起科学的课堂数学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更多的取决于小组整体的成绩,为了能够使自己的小组在成绩排名上获得好名次,全体小组成员都会各尽其能的为本组的成绩而努力,组间的竞争可以加强组内的合作,组间的竞争越激烈组内的合作氛围也会越高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及时的给予相应的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促使他们更好的投入到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学习中。[8]成果展示后,教师要根据每个组的具体表现,结合小组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对这次合作学习的成绩作出总结,评出最佳小组,这一过程能激发小组间的竞争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的互相学习。小组间的互评和小组内的互评会帮助小组成员对自己的小组和自己在小组里的表现有更清醒的认识自己,为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
五、结束语
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仍旧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这些 问题和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能够总结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和作用,以便达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参考文献:
[1].李祖寿.教学原理与技法[M].北京:大洋出版社,1979.169 [2].朱文雄.班级经营[M].高雄: 复文图书出版社,1989:11 [3].田慧生等著.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332 [4].陈琦等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97 [5]闫春景.浅议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教研版);2009年08期
[6]虞巧芳.加强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实效性[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3年06期 [7]宋国忠.如何提高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J];新课程(小学);2010年10期 [8]段军.数学课堂上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学习的思考[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2期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它有力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冬季和个人责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但是很多小组合作都是停留在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而且较大部分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学生涮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认为……”“我觉得……”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像这样的小组合作,没有学生之间的香花合作,没有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更没有对成员完成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寻求有效的途径。显然,这样的小组合作是形式化的。像这样形式化的小组合作我在课堂上也组织了无数次,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小组里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被抹杀了。才能组织有效地合作学习呢?我在以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一、将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都从中有所获。如果不作任何安排,任由几个小组成员自由发挥,那他们便会七嘴八舌,谁也不会理会谁,整个合作过程如同一盘散沙,学生从合作中得不到任何的提高。为了避免这样现象的出现,在成立小组时便给他们分好工十分重要。今年我教的是一年级数学,这些刚入学的小孩子头脑中没有任何学习的模式,但他们学习兴趣很高。我将班上的32位同学分成了8个学习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做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我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里面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我们班是一个月),我会调换他们的任务,这次担任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四个角色所担任的工作都了解,都会做,并明白这四项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二、建立一些基本的小组合作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好的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并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我们这些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我们班的小组合作是这样规定的: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三、教师参与到学生们的小组合作中去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我们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我们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应是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我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他们说些什么。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教室里讲台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也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呀,那个墨水盒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却小,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再举起那个墨水盒,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一个长方体!”这是我感到很欣慰,不再可惜原来设计的环节没有用上了。及时从他们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再及时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一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专研。同时还可以尝试设一个小组的意见为靶子,让大家对他们的意见发表见解,那么在具有团体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第五篇:高效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高效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索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由于是集体商议的结果,成功了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失败了大家共同承担,这样可以打消很多学生的顾虑,给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扩大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也给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空间。它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满足他们表现的需要。学生个体由于在小组中的努力会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起参与教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便会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现自己。那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呢?本人现谈一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科学组建小组,搭建学习的平台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在构成上要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进行组向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综合水平基本平衡。这样构建的合作小组“但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条件。合作小组的人数,一般建设4——6人,4人相邻合作学习,2人同桌,对空间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每组成员里包含成绩好、中、差的学生。这样小组间力量相当,小组间学习成为可能,便于学习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让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同时还能保证各小组间公平竞争。
二、设计合理内容,体现合作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合作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体现合作的价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要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如果是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以发展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免产生依赖。如果是较复杂的学习内容,依靠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气氛的热烈,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并没有多大的实效。不论什么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和作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数学学习中那些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内容,才是我们运用小组合作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以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完成测量;该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对学生的活动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几名学生测量,其他几个学生对测出的的结果进行记录、计算。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测量工具的使用,记录方法,以及面积公式的应用,以及发言时语言的组织。这样的内容才是我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容错过的。首先实施小组活动时,教师要善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根据学习任务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精心设计讨论问题,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小组活动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同时在讨论方式、讨论思路方面给与学生恰当的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在组际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各组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其次,做好反馈环节的工作。反馈在整个小组学习活动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反馈环节,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对一些学习重点进行提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这是完成小组学习目标的最终落脚点。反馈的方式应当是双向或多向的,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追问,要鼓励各组学生进行质疑,促使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化,最终达成小组学习目标。
三、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为了确保小组活动能够真正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小组成员之间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每个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并且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采取角色轮换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小组的共同的目标。为此教师要加强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素质训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启发学生善于敏锐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真正做到发挥小组合作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冲破心理上的枷锁,自由联想,畅所欲言。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共识;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所犯错误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导学生对所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设计好讨论的问题;讨论的问题要体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刻性。同时,老师还要作好有效的调控,使讨论始终处于宽松的气氛中,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有疑问、有惊讶、有争论、有竞争、和谐的、生气勃勃的化学课堂氛围,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需要,要为不同的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讨论平台;要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探究求异的快乐的教学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发挥集体合作讨论功能。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四、采用鼓励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的活动情况进行积极地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要评一评、比一比、赛一赛,哪一组最有创新,哪一组最守纪律,哪一组最团结,哪一组最快等等。对小组中成员的表现也要进行分阶段的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尤其要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对他们的丝毫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要发给一些小奖品,如五角星、作业本等,定期评比选出“合作小明星”、“协调小助手”等等,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一定要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当学生进行汇报发言时,要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小组合作学习为课堂注入了活力,越来越受到很多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了情感,锻炼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融洽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科学合理。合作学习产生的辐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这种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越来越显示其强盛的生命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让我们的小组合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