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文化研究总结

时间:2019-05-12 16:1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龟兹文化研究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龟兹文化研究总结》。

第一篇:龟兹文化研究总结

龟兹文化研究总结

在校领导统一领导下,历史教研组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研究刻苦专研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新疆被誉为“历史文化长廊”。在这片神秘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有绚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新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西域三十六国在这里留下了悠长的历史回音,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加之粗旷豪放的草原游牧文化,创造出了谜一般的西域文明。从神秘的壁画到草原的石人,从魔鬼城的五彩地貌到楼兰故城的澎湃气势,无一例外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丝路文明的魅力并给予内心深深的震撼。古西域重镇龟兹作为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以龟兹石窟、龟兹乐舞为代表,成为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其中龟兹石窟群比较集中,洞窟形制类型完备,壁画题材内容丰富,随着佛教东渐而出现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记清晰可现,对西域和中原佛教文化及石窟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龟兹石窟壁画不仅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中亚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

龟兹文化的历史背景:

龟兹古国是古代西域之大国,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现今这里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发掘龟兹石窟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对中亚、西亚乃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公元三世纪时,佛教就经丝绸之路传至丝路重镇龟兹,并在龟兹地区广为传布,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已很频繁。据文献记载,到了公元四世纪时,龟兹佛教已达到十分兴盛的程度,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这一时期,在龟兹还出现了不少高僧大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鸠摩罗什便是其中之一。至唐玄奘西行去印度取经途经龟兹时,龟兹佛教已是“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切有部”、“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鸠摩罗什(334~413年),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师徒所译经论《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花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及《十诵论》等共74部384卷,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因为罗什对龙树中观学作有系统的翻译,中国佛教由此进入了新的境界。总体而说,因罗什娴熟汉语,博学多闻,故其译文采意译方式,重视简练精粹,深达原旨,流畅易读,在译经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译师,其译本流传最广,后世尊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在中国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日本、南韩、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洲也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龟兹文化就是以古代龟兹地区为中心,融汇东西方文化特点而形成的地域特色文化。龟兹文化曾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古龟兹国曾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孕育出的龟兹石窟艺术、龟兹乐舞曾广泛影响了中原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龟兹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龟兹石窟的形成及形式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方文明和文化的节点,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古代龟兹国遗留佛教石窟群的集中地。龟兹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保存着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形成、发展和流传演变的清晰脉络,而且对于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领域的研究都有特殊的价值。

龟兹石窟处在葱岭以西的阿富汗巴米羊石窟和新疆以东诸石窟群之间,其中以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石窟典型代表,它保存有早期壁画的洞窟和大像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巴米羊。它包括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新和县境内的石窟群,主要由克孜尔、库木吐喇、森木塞姆、克孜尔尕哈、托乎拉克艾肯、台台儿、温巴什、玛扎巴赫、阿艾等九处石窟群构成,保存洞窟总计达600余个,壁画近两万平方米。截止2006年6月,上述九处石窟全部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石窟在1961年就被列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公元四世纪初叶。早期洞窟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一百年左 右,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克孜尔千佛洞167号石窟的窟顶共有七层,被学术界称为七层复斗顶,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洞窟。克孜尔石窟壁画大致分为佛教故事画,佛经叙事画,佛教人物画,以及龟兹西域的山水、飞天像等。克孜尔石窟类型可分为支提窟、讲经窟、毗诃罗窟、仓库窟等类型,还有149个未定型窟。龟兹石窟在本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因素,逐渐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龟兹石窟艺术模式。在传承佛教文化、模仿印度支提窟的同时,根据本地岩石酥松易于坍塌的特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是佛教理念和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这是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龟兹石窟保存有婆罗谜文、汉文、回鹘文、突厥文和察合台文等文字。其中婆罗谜文字题记保存着大量的古代历史信息,对其解读将为龟兹石窟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大量的汉文题记以及出土的汉钱、唐币等文物是研究中原与龟兹关系的重要资料,从中可看出新疆各族人民很早以前就与内地人民有着密切交往,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天山网讯 疆被誉为“历史文化长廊”。在这片神秘辽阔的土地上,不仅有绚丽的自然风光,更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新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西域三十六国在这里留下了悠长的历史回音,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和中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加之粗旷豪放的草原游牧文化,创造出了谜一般的西域文明。从神秘的壁画到草原的石人,从魔鬼城的五彩地貌到楼兰故城的澎湃气势,无一例外都让人们感受到了丝路文明的魅力并给予内心深深的震撼。古西域重镇龟兹作为传承东方佛教文化的关键节点,以龟兹石窟、龟兹乐舞为代表,成为新疆西域文明的见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印度、希腊、罗马、波斯和中原文化为一体,具有浓郁的新疆地方民族特色。其中龟兹石窟群比较集中,洞窟形制类型完备,壁画题材内容丰富,随着佛教东渐而出现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印记清晰可现,对西域和中原佛教文化及石窟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龟兹石窟壁画不仅在中国佛教艺术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中亚佛教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联系中亚和东方佛教文化艺术的桥梁和纽带。

龟兹文化源远流长

龟兹古国是古代西域之大国,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现今这里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发掘龟兹石窟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对中亚、西亚乃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公元三世纪时,佛教就经丝绸之路传至丝路重镇龟兹,并在龟兹地区广为传布,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已很频繁。据文献记载,到了公元四世纪时,龟兹佛教已达到十分兴盛的程度,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这一时期,在龟兹还出现了不少高僧大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鸠摩罗什便是其中之一。至唐玄奘西行去印度取经途经龟兹时,龟兹佛教已是“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切有部”、“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鸠摩罗什(334~413年),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师徒所译经论《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花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及《十诵论》等共74部384卷,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因为罗什对龙树中观学作有系统的翻译,中国佛教由此进入了新的境界。总体而说,因罗什娴熟汉语,博学多闻,故其译文采意译方式,重视简练精粹,深达原旨,流畅易读,在译经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译师,其译本流传最广,后世尊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在中国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在日本、南韩、香港、台湾、东南亚及欧洲也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龟兹文化就是以古代龟兹地区为中心,融汇东西方文化特点而形成的地域特色文化。龟兹文化曾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古龟兹国曾被誉为“西域佛都”、“西域乐都”,孕育出的龟兹石窟艺术、龟兹乐舞曾广泛影响了中原和朝鲜、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其中龟兹石窟被誉为“中国四大佛教”石窟之一。

龟兹石窟的形成及形式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中西方文明和文化的节点,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古代龟兹国遗留佛教石窟群的集中地。龟兹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保存着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形成、发展和流传演变的清晰脉络,而且对于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的社会、历史、经济等领 域的研究都有特殊的价值。

龟兹石窟处在葱岭以西的阿富汗巴米羊石窟和新疆以东诸石窟群之间,其中以克孜尔石窟作为龟兹石窟典型代表,它保存有早期壁画的洞窟和大像窟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巴米羊。它包括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拜城县、新和县境内的石窟群,主要由克孜尔、库木吐喇、森木塞姆、克孜尔尕哈、托乎拉克艾肯、台台儿、温巴什、玛扎巴赫、阿艾等九处石窟群构成,保存洞窟总计达600余个,壁画近两万平方米。截止2006年6月,上述九处石窟全部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石窟在1961年就被列为国家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克孜尔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公元四世纪初叶。早期洞窟年代至少要比敦煌莫高窟早一百年左右,是中国地理位置最西、开凿年代最早的大型石窟群。克孜尔千佛洞167号石窟的窟顶共有七层,被学术界称为七层复斗顶,这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洞窟。克孜尔石窟壁画大致分为佛教故事画,佛经叙事画,佛教人物画,以及龟兹西域的山水、飞天像等。克孜尔石窟类型可分为支提窟、讲经窟、毗诃罗窟、仓库窟等类型,还有149个未定型窟。龟兹石窟在本地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外来因素,逐渐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龟兹石窟艺术模式。在传承佛教文化、模仿印度支提窟的同时,根据本地岩石酥松易于坍塌的特性,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龟兹式”中心柱窟,是佛教理念和自然条件巧妙结合的产物,这是佛教艺术史上的一大贡献。

龟兹石窟保存有婆罗谜文、汉文、回鹘文、突厥文和察合台文等文字。其中婆罗谜文字题记保存着大量的古代历史信息,对其解读将为龟兹石窟的研究揭开新的一页。大量的汉文题记以及出土的汉钱、唐币等文物是研究中原与龟兹关系的重要资料,从中可看出新疆各族人民很早以前就与内地人民有着密切交往,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文化。

方寸之间尽显龟兹文化

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文化旅游的日益升温,以克孜尔石窟为代表的龟兹石窟逐步成为古龟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新亮点,龟兹石窟何时登上邮票这一文化载体,提升龟兹文化的艺术品位,扩大龟兹文化的宣传面,自然就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邮票是“国家名片”,它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地理的“小型百科全书”,具有广泛的宣传作用。通过邮票这一有效载体,推介和弘扬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邮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经过与阿克苏地委、行署反复酝酿和多次研究,并共同向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汇报,最终促成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办,阿克苏地委、行署和新疆邮政公司承办的龟兹邮票首发活动,形成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发行《龟兹石窟壁画》特种邮票广泛宣传龟兹文化的浓厚氛围,对弘扬龟兹文化、推介新疆旅游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于今年7月6日在全国发行的《龟兹石窟壁画》特种邮票共四枚,每枚面值1.2元。邮票规格:

一、二图为33×44毫米,三、四图为44×33毫米;齿孔度数:

一、二图为13.5×13度,三、四图为13×13.5度;整版枚数16枚,规格为165×220毫米。四枚邮票题材分别为“菩萨”、“护法天王”、“飞天”、“弥勒说法”,代表了龟兹石窟壁画艺术的精髓。这四枚邮票极富代表性,其中“菩萨”代表石窟中所反映的佛教万神殿中的绝大多数神祗。在这些形象中,即可见属于小乘系统的弥勒菩萨,又可见属于大乘系统的文殊菩萨、观音菩萨等等,充分显示了龟兹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护法天王”又称护法神,是佛教的护法者,拥护佛陀的正法。佛陀为顾虑末世会有诽谤正法、破坏寺塔者,就派请四大声闻、十六阿罗汉等护持佛法,梵天、帝释天、四天王、十二神将、二十八部众等听闻佛陀说法后,都誓愿护持正法,这些拥护佛法的众神被称为护法善神。随着佛教的发展,护法神的队伍不断扩大,其来源多途,有的原为善神,但多数护法为凶神、恶神。护法神不仅充当守护佛教的职责,还负责保护众生,具有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四种济世功德。“飞天”在龟兹壁画中常表现为演奏乐器、表演舞蹈以及在空中飞翔散花等各种天人形象,出现在佛陀讲经说法以及涅的场合被用以烘托气氛。龟兹乐舞历来繁荣发达,自南北朝以来在西域就闻名遐迩,此后历代直到唐朝都是宫廷乐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典籍所记载的龟兹乐用的各种乐器在石窟壁画中均可见到形象的资料,壁画中大量的伎乐飞天形象是史实的真实写照。“弥勒说法”中的弥勒是佛国世界的未来佛,在释迦牟尼生前转生兜率天宫,又下降到现实世界,在龙华树下成佛,普渡众生。弥勒兜率天宫说法图大多出现在龟兹中 心柱石窟主室前壁上部,与主室正壁圆拱龛内的释迦牟尼主尊像遥相对应,与古代龟兹地区流行的小乘佛教有关,突出反映了小乘佛教“一佛一菩萨”的思想,弥勒是作为仅次于佛陀的形象而加以表现的。

龟兹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但它的主要内容,或者说它的核心与主流,却是佛教文化。这样说,并非因为我是搞佛教石窟的,有意要抬高它,而是历史事实。当然我说的佛教文化,可不全是印度那样的佛教文化。由于龟兹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富于创造的民族,因此,在接受印度佛教文化的过程中,它融入了龟兹本土原有文化和民族思想情感。可以说,这里的佛教文化,虽是伴随印度佛教传入而生成发展起来,但却是有着龟兹地域特色的佛教文化。我认为,现在说的龟兹文化,应是一个历史文化概念,主要指历史上新疆库车地方政权——龟兹国存在时期的文化。龟兹何时立国,文献未载,不过,《汉书•西域传》已立有龟兹国专传,不仅记载了龟兹都城、人口、兵员、官职,并讲到它的疆界。从传文所记内容看,至迟在公元前2世纪之时,龟兹大体上已是完整意义的国家。如果以此算起,到9世纪中虽回鹘民族西迁,龟兹成为西州回鹘领地为止,以今库车为中心,辖境包括轮台、沙雅、新和、拜城、阿克苏、温宿和巴楚等县市的龟兹国历经1 000多年。所谓龟兹文化,指的应是这一时期内生息繁衍在这一特定环境中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当然,也还要算上西州回鹘前期,即龟兹回鹘这一段。龟兹回鹘虽是西州回鹘下属地方政权,但独立性较强,首领自称师子王。后期,龟兹回鹘逐渐脱离西州回鹘,归附喀喇汗王朝,开始伊斯兰化。这以后,就不属于我们讨论的龟兹文化范畴。也就是说,我们所讨论是11世纪初以前的龟兹历史文化,这是前提。对龟兹文化的概念,我觉得,作一界定是有必要的,它可使我们的讨论有个共识基础。

众所周知,自公元91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时任西域长史班超降服龟兹,废龟兹王尤利多,立龟兹质子白霸为龟兹王,从此,龟兹进入白氏王朝(即龟兹王之名的头一个字基本上都带一个白或帛字。近有学者指出,按惯例,西域诸国通常是王子或王弟为质子,白霸既为尤利多为龟兹王时入侍汉廷的质子,则尤利多与白霸应属同一氏族,亦为白姓龟兹王,龟兹白氏王朝至迟始于龟兹王白建,而这里仍按传统说法叙述)。

白氏王朝有两个突出方面:一是统治龟兹时间长。从白霸开始,一直延续到8世纪末(唐贞元四、五年间,公元788~789年)悟空由印度回国途经龟兹时在位的龟兹王白环,长达近七百年。如此稳定的王朝,出现在当时民族迁徙流动性大、王朝更迭频繁的西域、中亚地区难能可贵,在我国历史上也绝无仅有。二是白氏王朝历代诸王大多对佛教表现出极大的热忱。佛教传入龟兹究竟发生在白氏王朝建立以前,还是在之后,暂且不论,但从文献记载看,他们对佛法的渴求,对高僧(包括外地来龟兹高僧)的敬重,今天仍感到他们那份敬法重人的挚诚。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用习惯的宗教标准作评判,不能完全看作是宗教狂热,或者认为是要利用佛教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理应回归到当时龟兹社会现实来分析考虑。我以为,龟兹白氏王朝诸王带头崇尚佛教,是出于对佛教文化的仰慕,是对当时一种崭新文化的追求。因为在古代社会条件下,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往往是以宗教为其表征的。这样认识是否恰当,还可探讨,但在他们倡导和影响之下,龟兹境内佛教长盛不衰,佛教文化空前繁荣。这不仅文献有载,如今遗存在库车、拜城一带众多佛教寺址、石窟,便是当年龟兹佛教兴盛的明证。龟兹回鹘在脱离西州回鹘、归附喀喇汗王朝前,同样信奉佛教,程度虽不及白氏王朝统治时期那样鼎盛,但其文化仍是以佛教文化为主,开凿在库木吐喇石窟中的龟兹回鹘时期的窟,就是证明。在佛教盛行的同时,龟兹也曾有其他宗教流传,如祆教,在龟兹就建有祭祀场所——天祠。也发现有用龟兹文书写的摩尼教赞美诗卷子。在龟兹文化形成当中,亦吸收融汇了各种外来文化,尤其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响,显示出多元文化的品格,这从龟兹石窟壁画上即可强烈感受到。尽管龟兹文化包含有其他宗教和文化的内容,异彩纷呈,错综复杂,但佛教始终占据主导地拉,佛教文化无疑是龟兹的主流文化,是龟兹文化的基本形态。这样认为,也许有些过于绝对,但至少从目前揭示的龟兹文化的主要内容来看是这样。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也是一种文化最显著的特征。龟兹为多民族居住生活的地方。流行过多种民族语言文字。龟兹又是中原王朝统治西域的政治、军事中心,汉语言文字曾相当通行,至今还能看到当年用汉文书写的官府文书、借贷契约和摩崖石刻,这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龟兹与内地密切的政治关系。然而,20世纪初以来,经中外语言学家通过研究从库车、焉耆和吐鲁番等地收集到的古文字材料发现,这一带最为通用的语言却是吐火罗语。这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分为两种方言。一种分布于高昌、焉耆等地,称作甲种吐火罗语或焉耆语,记录的全部是佛典,特别是有关弥勒的经典很多。另一种则限于龟兹,称作乙种吐火罗语或龟兹语。记录的内容除佛典外,还有世俗文书。虽然焉耆—龟兹语属于吐火罗语甲乙两种方言,但表述这种语言的文字,则是借用印度婆罗谜字母书写。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一屈支国条记载,龟兹“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就是指婆罗谜字母而言。龟兹语即是借用印度婆罗谜文字,显然是伴随佛教而输入龟兹的。熟识情况的人都知道,龟兹佛教与印度贵霜王朝关系密切。20世纪初,在印度马土腊曾出土一尊迦腻色迦雕像,并有用婆罗谜字体镌刻的铭文。而类似用婆罗谜字母拼写自左到右横行书写的龟兹文题记,在龟兹石窟壁画上为数不少,有的时间早到4世纪,这说明,龟兹语文极有可能在佛教传入龟兹伊始即输入龟兹。库木吐喇石窟中的龟兹回鹘窟壁画榜题多用龟兹文、汉文和回鹘文三种文字合壁书写,表明有龟兹回鹘时期,虽然龟兹人种、语言逐渐回鹘化,但龟兹语文仍是通用的语言文字。岁月沧桑,龟兹语文这种古老语言文字虽已在民族融合中消失,无人使用,但应成为我们不可忘却的文化记忆。我国早期汉译佛经有相当部分不是直接译自梵文,而是由龟兹语文本转译过来,因此,它在佛教传播上作出过贡献,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尤为重要的,它作为龟兹文化的一种载体,为我们记录、保存了大量有关龟兹文化的历史信息,它的学术意义不亚于龟兹石窟壁画。

龟兹乐舞是龟兹文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方面,也是历年论文著作述介得最多、覆盖面最广的内容,几乎成为龟兹文化的标志和代名词。然而龟兹乐舞,是在龟兹本地音乐舞蹈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和中原乐舞长处,尤其是印度乐舞长处而创造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乐舞体系。这自然亦是伴随佛教传入龟兹而逐渐形成完备的。

第二篇:龟兹文化第一阶段总结

新疆龟兹文化保护

随着工业文明的迅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逐渐形成了强势文化对弱势边缘文化的侵蚀,当经济迅猛发展到每个地域后,相应而来的是物质消费方式和生存观念的急剧改变,导致许多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急剧消亡和流变。面对这个带有普遍性的严峻课题,国际国内给予了高度关注。进入新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了《人类口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的昆曲首次入选。我国成立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从此,一个以抢救保护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工程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此项工程的任务:即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规模空前的全国性的普查和抢救。至于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的主任、著名作家 冯骥才 先生说:“如果说我们民族的精神思想的传统在精英和典籍的文化里,那么我们民族的情感与个性便由民间文化鲜明而直接地表现出来。然而,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民间里,都有一些民间文化及其遗产死去。它们失却得无声无息,好似烟消云散。”(1)的确,在现代化、城市化的声浪中,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令人担忧的命运。这项工程的实施,应该说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传承的大事。

新疆作为民族成分众多,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的大省区,也正面临着许多传统民族文化消亡、变异的厄运,实施抢救保护工程是非常及时和十分重要的。以下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思考与分析。• 实施抢救保护工程的必然性

新疆生活居住着以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 13 个民族为主的 47 个民族。她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自创造了本民族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知道文化从创作者和享用者的层面的角度,可化分为上层文化和下层文化。上层文化即精英文化、典籍文化;下层文化即民间文化,它主要包括: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和民俗。新疆各少数民族使用文字较晚,因而在他们中民间文化表现的极其充分。例如民间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古老而悠久的《西王母》神话,享誉世界的三大英雄史诗:《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维吾尔族的英雄史诗《乌古斯可汗传》、爱情长诗《艾里甫与赛奶姆》、机智人故事《阿凡提的故事》;哈萨克族的创世神话《迦萨甘创世》、英雄史诗《阿尔帕美斯》、爱情长诗《阔孜情郎与巴彦美人》;塔吉克族的著名神话《公主堡》;柯尔克孜族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四十个姑娘》。民间艺术方面有: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麦西莱甫;哈萨克族的阿肯弹唱、习俗歌;蒙古族的敬酒歌;回族的花儿与少年。民俗方面有: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的原始萨满教信仰遗俗、带有古老传统色彩的婚俗、丧俗,隆重喜庆的古尔邦节、肉孜节、纳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的欢乐风趣的游艺民俗:姑娘追和追姑娘、叼羊、赛马、摔跤:塔塔尔族的先“嫁”后“娶”的婚俗;锡伯族的传统射箭;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祭敖包;维吾尔族的传统工艺:和田地毯、艾德莱丝绸、英吉沙小刀、剪纸艺术;信仰伊斯兰教各民族的各种礼仪;品种繁多的饮食习俗;款式独特、色泽艳丽的服饰、装饰等等,不胜枚举。

上述民族民间文化,其中之一的民间文学,在新疆有过三次大的搜集活动。第一次是: 50 年代中期,同在全国兴起的新民歌运动同步,国家组织考察组,赴南北疆对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分布情况做了初步的普查。第二次是: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组织专家深入到少数民族聚居区,对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了流传在柯尔克孜民间的活形态史诗《玛纳斯》,当时引起了世界的轰动。第三次是: 1984 年由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发起了《民间故事集成》、《歌谣集成》、《谚语集成》三套民间文学集成工程。这项活动要求以县、县级市为单位,全面开展普查搜集,在县级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各省、自治区三套民间文学集成国家卷的编纂工作。后经中央批准,这项工作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跨“八五”规划中艺术科学领域重点研究项目,和前期开展的七套艺术集成,共同被国内外人士称之为“修筑民族文化的万里长城”。

自治区 1987 年正式启动这项工作至 1993 年,从一家一户的搜集调查,到后来的逐层筛选,共编选出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锡伯 6 种文字的民间文学集成县卷本 342 卷,共计一亿多字。历时 6 年时间,在各族人民的努力之下,完成了各县的县卷本编辑出版工作。

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民间文学的搜集、普查工作,可以说我区的民间文学得到了较深入的挖掘、搜集、整理。对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储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对今后从事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使各民族人民对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整理、记录、出版为民间文学的保存提供了可能。

在进行上述工作时,由于着眼点不同,民俗这一大块最重要也是根本性的民间文化内容未被纳入其中,这次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主要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计划用 10 年时间,对中国 960 万平方公里,56 个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一次地毯式的普查。我们的对象是“大到古村落,小到荷包”。拟定前 5 年为普查工作,后 5 年为成果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整个工程于 2012 年完成。

• 实施抢救保护工程的紧迫性

民族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纽带,民族精神则是这个民族的灵魂。保持民族文化的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是发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民间文化就恰恰是民族文化中最深厚、最精华的部分。随着现代化、经济一体化、都市化的冲击,使我们的许多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危言耸听。请看以下事例。

个案一,在新疆北部阿尔泰地区的布尔津县,风光秀丽的哈那斯湖畔,居住着一支自称是蒙古族后裔的土瓦人,据说他们是在 100 多年前从外蒙古迁徙到这里的。他们现在使用的交际语是哈萨克语,生产、生活习俗也都和当地的哈萨克族的基本相同。然而他们也还保留着本民族的部分传统。他们中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能使用一种用当地的一种植物的茎做成的笛子(哈语称 erkex)吹奏各种曲调。长度仅有 10 多公分的短笛吹出的曲调雄浑、沧桑,仿佛是在诉说土瓦人的历史与变迁。据老人说过去能吹奏这种笛子的人很多,现在就只剩下他一人了。他也曾经给一些年轻人传授吹笛子的技艺,但他们都半途而了废。这位老人将成为土瓦人中的最后一位吹笛人。

个案二,2003 年春节刚过,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古楼兰王陵被盗。100 多年前,当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现楼兰古城遗址并将之公布于世后,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100 多年来,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一直孜孜不倦地发掘着古楼兰的秘密,其中,古楼兰的王陵的地点更是人们梦寐以求想知道的。同时,这里也成了盗墓贼的“乐园”。就在去年六月已在此地抓获过几个盗墓贼,当时这一事件就震惊了全国。这次被盗,破坏更严重。一座精美的墓穴,盗墓贼是从正上方打开洞进入墓室的。第一个墓室里有 5 具棺材,已经被破坏,干尸及枯骨满地都是,地上还散着丝绸碎片。墓室墙下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画上的一峰金驼和一峰银驼相互撕咬着,一个穿长袍模样的人站在中间,打着手势让两驼分开。壁画上各种形象栩栩如生,表现出精湛的艺术功力。可惜的是,金银双驼已被破坏。进入第二墓室,惨状更让人目不忍睹。有 4 具彩棺被劈开,干尸及绸缎碎片扔得满地都是。墓室里的壁画也被损坏了,隐约能看出是一群大臣模样的人正在行礼。惨状令人痛心疾首,更令人忧心忡忡。遍布新疆各地的诸多古遗址,古村落如果我们还不去抢救保护,它们的厄运也为时不远了。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抢救工作已到了刻不容缓、争分夺秒的时刻,我们不能再等闲视之了。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好,并使之代代相传。否则,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实施抢救保护工程的应用性

笔者认为启动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程,除了“保护”这一重大意义之外,“开发利用”的现实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对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等多方面都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民族民俗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民俗与旅游原本是一对孪生姊妹。旅游是一种高品位的文化生活,而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一个族群、一个地区的源远流长而又有牢固传统的民俗文化,又从来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旅游资源。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旅游业莫不是建立在这一基点上的。我国的云南省近些年也在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由于新疆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滞后,新疆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从政府到企业商家,都把眼光投向了新疆的旅游业。新疆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新疆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表现出其他地域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山水风光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其中民族文化优势居于首位。具有浓烈异域特色的各民族的民族风情,极大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凡到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的人,或许不知道乌鲁木齐最大的商场,但一定要去二道桥巴扎逛一逛。二道桥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诱惑力呢?让我们一起来解读“二道桥”。“巴扎”即维吾尔语“市场”之意。二道桥市场,是乌鲁木齐最具民族特色的市场。早在一百多年前,二道桥就是新疆本土和中亚各国商品的集散地,是各民族风情的展示中心。当时这里有一座南北走向,跨河 2 米,宽 4 米 的木质桥梁,因二道湾的河水从桥下流过,故该桥得名二道桥。后来二道桥一直是商业中心,不仅出售本地特产,还销售进口洋货。夜幕降临,马灯挂起,二道桥特色的小吃与热瓦甫的弹唱令人流涟忘返。近2 百年来,二道桥一带一直是乌鲁木齐少数民族聚居区,大约有 60% 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他们见证着二道桥的变迁。1982 年,东西长 550 米,建筑面积 6756平方米 的二道桥新市场建成,市场两边是一家挨一家的有着浓郁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店铺。出售地毯、铜器、花帽、小刀、丝巾、艾德莱丝绸等传统民族用品;市场中间是一个接一个柜台,每一个柜台上都堆满了各种干果,葡萄干、巴旦木、杏脯、哈密瓜甫、核桃、无花果等,种类繁多。热情的卖主,大声地招徕着生意。市场深处,是各色民族小吃,有烟味、辣味、香味交织在一起的烤肉串,油光铮亮的热抓饭,香喷喷的烤包子,„„让人垂涎三尺。如今的二道桥市场已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俨然是一座令人目不暇接的民族风情博物馆。无怪乎人们都说,不到二道桥就不算到乌鲁木齐。

新疆还有一句名言,叫作: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到了新疆如果没去喀什那将是莫大的遗憾。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在那那里保留得最完整。那里有被称为“小香港”的喀什一条街,还有新疆最大的清真寺——艾德喀清真寺。每逢古尔邦节这里可以容纳上万名穆斯林集体做礼拜。喀什还有著名的香妃墓,《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合木德·喀什噶尔的墓地,都是吸引国内外学者、游人,参观考察,旅游观光的景点。在新疆这样的景点还有很多,都各具当地民族特色。伊犁、阿尔泰、塔城的哈萨克族风情游;博尔塔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蒙古族风情游;昌吉回族自治州回族风情游等等,定会使每一位游客大饱眼福,受益匪浅。总之,新疆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还刚刚起步,只要我们在新疆的旅游开发上,坚持突出民族民俗文化的特色,那么就可以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二)民族民俗文化促进餐饮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都市的许多民俗文化发生了变异。其中“宴会文化”这一新事物的兴起,给新疆餐饮业带来不小的变化。如今在新疆的各大、中城市,随处可见一种被维吾尔族称作“ resturan” 的餐厅。汉语译为“宴会厅”。像:木卡姆宴会厅、明月宴会厅、红柳宴会厅、葡萄园宴会厅等。它们现在已不仅仅是吃饭的地方,还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进行礼仪、社交、娱乐的场所。涉及事象包括孩子满月、割礼、父母寿辰、男婚女嫁、子女升学、欢庆节日、乔迁新居、出国留学、升级晋职等。人们一边举行仪式,一边享受着美味佳肴,气氛热烈、祥和。通常在仪式进行完毕,都要跳起欢乐的麦西来甫,常常是通宵达旦。

宴会文化的产生,使新疆少数民族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饮食结构、饮食消费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例如,过去少数民族喜吃肉食,很少吃蔬菜,肉也是只吃牛羊肉。而现在肉类的品种丰富了许多,鸡肉、鱼肉、鸽子肉、虾都成餐桌上常见的菜肴。蔬菜的品种和数量较过去也有很大增加。过去维吾尔族待客,上几盘凉菜之后,就以抓饭招待客人,而现在宴会上,上十几道菜已是很平常的事,许多菜肴都是本民族厨师的创新,如大盘鸡、胡辣羊蹄、菊花羊腿、馕中秀、茄汁羊肉饼等。

饮食方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饮食场所的变更上。过去,少数民族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习惯在家就餐,而现在则不一样了,一些重大的活动则喜欢在宴会厅举行。就是平时一日三餐,在餐馆就餐的次数也在不断增加。有几个数字能说明问题。2000 年笔者在伊宁市做过一个“饮食消费习俗”问卷调查,给 50 个人发放了问卷,其结果是:每周在餐馆就餐次数,5 次以上的 10 人,3-4 次的 11 人,1-2 次的 27 人,无 2 人。每月参加宴请的次数,5 次以上 4 人,3-4 次 11 人,1-2 次 34 人,无 1 人。现代婚礼的宴请场所,在饭店 41 人,在家中 7 人,不请客 2 人。从以上调查数字不难看出,现代饮食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此外饮食消费的变化,也有一些调查数字。每月饮食消费占工资收入的比例为: 50 人中,1/2 者 2 人,1/3 者 23 人,1/4 者 6 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现在用于饮食消费的资金比过去大大增加。

宴会文化带来了民族餐饮业的变革与发展,饮食文化的变迁影响了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文化的转变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三)民族民俗文化促进博物馆业的发展

实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对即将消亡的民俗文物采取抢救、保护措施。那么,在抢救工程中,搜集到的大量民俗文物,一方面需要妥善保管与存放,另一方面主要用以陈列。具有此种功能的机构,自然是博物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传统文化的复兴,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了多处博物馆。各类民俗博物馆更是名目繁多,像中国茶叶博物馆,绵竹年画博物馆、潍坊风筝博物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古钱币博物馆。在这些众多的博物馆中,高校博物馆,以它自身的优势,独树一帜。

新疆大学民族民俗博物馆,作为“ 211 工程”的标志性成果,于 2000 年落在。它是新疆第一个专业性博物馆,占地面积 100 多平方米,展出了新疆 13 个世居民族的 3000 多件文物。主要分为服饰、器皿、生产工具、手工艺品生活用品、风味食品、民间乐器、历史文物等八大类,还拍摄 13 个民族的民俗录像片以及 500 余幅照片。民俗博物馆自开馆至今已接待参观者几千人次。日本友人小岛康誉,香港财政司前司长曾荫权,教育部副部长韦玉,著名作家王蒙等都先后参观过博物馆,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大民俗博物馆已成为中外友人了解新疆的窗口,同时也成为教师、科研人员的研究基地,还是学生们学习民族文化的课堂。学生们在参观时,对每一件展品兴趣盎然。他们听得认真、看得仔细,还不停地向讲 解员和 老师询问各种问题。许多学生感慨地说:“原来新疆各少数民族有这么悠久的历史文化,过去我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太少了。”学生的一番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新疆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区,但因为语言的障碍,各民族之间的深入了解远远不够,教学计划中又缺乏这方面的内容,因而民族民俗博物馆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除此之外,民俗博物馆还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现在新疆大学给研究生、本科生都开设了民间文学、民俗学课程。过去讲授这些课时,学生只能一味地听老师在课堂上讲授,每当讲起某一项民俗活动过程时,学生只能凭空去推测、想象。而自民俗博物馆开馆以来,教师可以在博物馆内一边参照实物一边授课了。这种授课方式,学生们听得明白,老师讲的生动。可以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

今年新疆大学又走出了一条校企联袂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的新路。新大与宝亨集团合作,建立了新疆大学民街民俗博物馆。占地 650平方米,设有 4 个展厅,分别是:住宅民俗厅、生活民俗厅、服饰文化厅、民族艺术厅。民街民俗博物馆的特点之一,突出了各民族的文物精品,具有代表性;特点之二,注重了民俗文化的立体性特征,在馆内仿真建造了维吾尔民居和哈萨克毡房,包括室内的陈设都是完全按照生活中的习惯陈列的。特点之三,一些濒临消失的民族民俗文化得到了抢救,像维吾尔族的剪纸艺术、纳吾热孜节的仪式,首次进行了展示。特点之四,注重了民俗文化的活形态特征,当你走进“哈萨克毡房”,可以一边品尝香喷喷的奶茶,一边体验哈萨克人的待客习俗,一边了解哈萨克族的饮食文化。新疆大学民街民俗博物馆以她丰富的馆藏、创新的办馆理念、新颖的陈列设计,迎接着每一位参观者。博物馆开馆仅两月之多,平均日接待量已达到近百人次。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同时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它需要文化工作者无私的敬业精神,负责的工作态度,科学的普查方法,让我们努力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神圣使命,无愧前人,不负来者。

第三篇:龟兹石窟壁画欣赏

龟兹石窟壁画欣赏

《 1 》克孜尔第205窟右甬道内侧壁壁画佛传“阿阇世王闻佛涅槃闷绝后复苏(”流失德国)

《 2 》克孜尔千佛洞第189窟主室穹窿顶千佛 《 3 》库木吐喇千佛洞第34窟左侧壁佛教故事画

《 4 》森木塞姆千佛洞第30窟主室券腹 本生故事“鹦鹉舍身灭火” 《 5 》《天人像》(流失德国)

《 6 》《迦叶像》(流失德国)《 7 》龟兹佛像(流失德国)

《 8 》局部 《 9 》克孜尔8窟供养人像(流失德国)《 10 》克孜尔171窟《涅槃图》(流失德国)《 11 》克孜尔171窟《善爱乾闼婆王与眷属》流失德国 《 12 》克孜尔壁画(流失德国)

《 13 》《护法金刚》(流失德国)《 14 》流失德国壁画残片 《 15 》手持舍利罐的天人(流失德国)

第四篇:龟兹矿2013年第二季度防治水总结

新疆龟兹矿业有限公司

2013年第二季度东、西井防治水工作总结及分析

生产技术科 2013-06-25

新疆龟兹矿业有限公司

2013年第二季度东、西井防治水工作总结及分析

随着六月份防治水工作的结束,2013年第二季度的防治水工作也进入了尾声,回顾第二季度的防治水工作,进入4月份以来,地面和井下防治水工作均按计划有序推进,通过矿属各单位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为了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防治水工作,现将第二季度防治水工作总结如下:

一、防治水工作实施及整改分析

1、第二季度生产科防治水组定期对矿井涌水量进行了观测,西井矿井涌水量一直在70m3/h左右,无明显变化;东井矿井涌水量保持稳定,目前约185m3/h,防治水工作在全矿的共同努力下,没出现水害事故。进入6月份矿区降雨量明显增加,防治水组增加了对井下涌水量的观测次数,没有发现矿井涌水量明显变化的情况。

2、西井A6-1采区煤层火烧区分布情况不详,A6-101工作面上顺槽掘进过程中曾揭露火烧区,为了探明A6-1煤层火烧区边界,布置了A6-100探巷,探巷在掘进至220m时揭露了火烧区。6月份地质人员在探巷迎头设计了5个探火烧区钻孔,进尺260m,探明了火烧区边界。

3、东井A3煤层火烧区分布情况不详,地表勘察表明局部煤层可能存在被冲刷的现象。为了对A3煤层火烧区界限和冲刷带区域进行圈定,本季度在A305工作面上顺槽掘进过程中布置钻场5个,钻探进尺820m,探明了A3煤层火烧区界限和冲刷带的基本情况。

4、A201工作面是东井A2采区布置的第一个工作面,其上方A3煤层已回采,局部采空区可能存在少量积水,为了保障A20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不发生突水事故,在A201工作面下顺槽掘进过程中执行“有掘必探”,共布置超前钻孔54个,进尺1500余米,对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了有效疏放,掘进过程中未发生水害影响生产的情况。5、4月份对3月初地面雨季“三防”排查中检查出的问题进行了集中处理,主要包括东、西井采空区上方山体裂隙的回填和矿区库车河及艾肯沟河道的清理工作。第二季度对西井A6-102工作面及东井A303工作面上方采空区裂缝回填8次,出动人工240多人次,回填裂缝1500余米。对采空区上方山体裂缝的回填有效的减小了采空区的漏风量及降雨后地表水对矿井的补给。4月1日至4月20日对库车河河道和艾肯沟河道进行了清理,共计清理河道1000余米,开挖土石方10000余立方米。

二、2013年第三季度防治水计划

为保证龟兹矿业2013年第三季度防治水工作正常进行,确保各工作面正常生产,特制订2013年第三季度防治水计划。

(一)东井

1、随着回采工作的进行,东井A303工作面对应地表会出现新的裂缝和塌陷坑,裂缝和塌陷坑会对矿井通风和水害防治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雨季,地表积水易沿裂缝直接馈入井下,造成井下涌水量增大。计划每周对采空区上方山体进行巡查,发现有新的裂缝出现时及时派人对裂缝进行回填。A3西翼局部采空区标高在库车河侵蚀基准面以下,库车河将补给工作面,雨季时库车河流量较大,要加强对库车河东二级阶地的观测和保护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库车河水对A3西翼采空区的入渗补给,减小井下排水压力。

2、A201工作面是东井A2采区布置的第一个工作面,其上方A3煤层已回采,局部采空区可能存在少量积水,同时该工作面距向斜轴较进,煤层顶板砂岩富水性较强。为了保障A20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不发生突水事故,在A201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继续执行“有掘必探”,对工作面上方采空区可能存在的积水和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提前疏放,保障工作面安全掘进。

3、针对矿区内库木什艾肯沟汛期易发生山洪和泥石流的情况,降雨过后对河道进行排查,发现河道被堵塞形成堰塞湖的现象,及时派人员和设备进行清理,保证河道泄水通常,减小对矿井的补给

4、三季度A305工作面将开始回采,回采前要对该工作面实施探放水工作,计划在A305下顺槽布置6个钻场,每个钻场包括3个钻孔,钻孔设计深度60m,7月末完成钻探工作。

5、A2环形水仓目前已完成水仓掘进和挡水墙的建设工作,还有喷浆和水泵安设工作未完成,7月初水仓建设的后续工作将陆续展开,预计7月下旬该水仓将投入使用。

6、目前东井矿井总涌水量趋于稳定,预计随着汛期的到来,矿井涌水量会有所增加,三季度要加强对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和井下排水系统的检查保证矿井正常排水工作的进行。

(二)西井

1、随着回采工作的进行,西井A6-102工作面对应地表会出现新的裂缝和塌陷坑,裂缝和塌陷坑会对矿井通风和水害防治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雨季,地表积水易沿裂缝直接馈入井下,造成井下涌水量增大。计划每月对采空区上方山体进行巡查,发现有新的裂缝出现时及时派人对裂缝进行回填

2、A6-1煤层火烧区边界不规律,计划在A6-100工作面上顺槽掘进过程中布置钻场对火烧区边界进行探测,三季度计划布置钻场8个,每个钻场3个钻孔,计划钻探进尺2000m。

龟兹矿业生产技术科

2013-6-25

第五篇: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2012工作总结

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2012年

工作总结

随着冬季寒流的来临,预示着2012年的车轮很快就会驶向终点,这一年来,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在机场集团公司团委的领导下,在库车龟兹机场党支部、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年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团支部工作,取得了众多荣誉与成绩,得到了机场集团公司团委和库车龟兹机场党支部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也为库车龟兹机场的地面安全、空防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充分发挥了团员青年的主力军作用。现将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2012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概况

库车龟兹机场是一个“年轻”的机场,“年轻”不仅指机场是新建的,而且更指的是为库车龟兹机场快速发展而默默做出贡献的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他们为机场枯燥而乏味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让库车龟兹机场显得更加朝气蓬勃。

目前,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共有团员青年46名,占全体员工的53%,其中团支部书记一名,宣传委员一名,组织委员一名,为了更好地管理团支部工作,经过团支部会议,推选出了四名团小组组长,积极配合团支部开展各类宣传、

所做的贡献。

5、组织开展签订导师带徒协议活动,截止今日,今年已经签订了25对导师带徒协议。

6、认真做好的团费收缴工作。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1、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先后组织库车龟兹机场团员青年观看了《我是中国人》、《南京!南京!》等爱国主义教育片,提醒广大青年员工“勿忘国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2、开展3月5日“学雷锋,树新风”活动,继承和弘扬新时代的“雷锋”精神。

3、参观“林基路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的英勇奉献精神。

4、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七一 ”建党和“八一”建军节活动,同时组织团员青年学习党史,向党组织靠拢。

(三)持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增强青年员工的安全意识

1、开展FOD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广大员工认识到FOD给飞行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增强全员的FOD防范意识,每月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全体团员青年进行飞行区徒步检查,清理道面上的FOD,为在库车龟兹机场起降的航空器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2、安全生产月活动中,组织开展“安康杯”演讲比赛、

1、为响应库车县团委组织的“青春库车,欢乐春节”第六届迎新春青年文化周活动,库车机场在春节来临之际,对牵手行动中结对的流浪未成年人进行了扶贫献爱心大走访活动,并给5户贫困户送去了大米、清油等慰问品。

2、开展“捐赠献爱心”活动,帮助“贫困失学儿童”。为了能够帮扶到贫困的面临失学的儿童,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组织开展了一次“捐赠献爱心”活动。在《爱的奉献》这首音乐背景下,各位团员青年积极踊跃参与募捐活动。在九月开学以后,将承载了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的“爱心红包”交到了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的手里。

(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1、2012年年初在库车龟兹机场党支部、工会的大力支持下,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举办了一次以“托起一片蓝天 让梦想自由飞翔”为主题的迎新春、庆元旦系列活动,充分展示我机场广大职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职业情操,丰富了库车龟兹机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2、举办“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联欢会。为了纪念第102个国际劳动妇女节,丰富活跃女职工精神文化生活,2012年3月8日,库车龟兹机场举办“风雨彩虹 铿锵玫瑰”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联欢会。使各位女职工充分感受到了节日带给她们的喜悦和快乐,感受到了机场领导对她们的关心与关怀,也充分展现了女职工们团结

活泼、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3、组织开展“热爱新疆机场 铸就青春梦想”纪念建团90周年以及机场集团公司成立8周年职工运动会。为了迎接五一,纪念“五四”精神以及庆祝新机场机场集团8周岁生日,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组织开展了“热爱新疆机场 铸就青春梦想”纪念建团90周年为主题的职工运动会。不仅让员工锻炼了身体,又缓解了工作上的压力,使大家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身心得到了一次放松,感情得到了一次交流,也增强了员工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使员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享受了运动健身的乐趣;同时,为员工提供了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库车龟兹机场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4、举办“迎中秋,庆国庆”系列活动。为了迎接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在机场工会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以“共庆团员佳节 共度祖国华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弥补了广大员工在中秋佳节之际不能与家人团聚的缺憾,同时让新员工感受到了库车龟兹机场大家庭的温暖。

5、组织开展库车龟兹机场第二届青年歌手大赛。参赛选手们用歌声抒发自己的情怀,书写自己的理想,充分体现了这支生力军的活力和朝气,为库车龟兹机场添加了一道靓丽的风采。

6、组织开展其他文体娱乐活动。包括组织开展“读一

方法,来带领库车龟兹机场团员青年走得更远。

2、工作开展的精细度还不够,好多工作只是流于表面形式,缺少内涵和精髓,不能充分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说表达的意义。

3、团员大会会议制度未能坚持贯彻实施,尤其是许多新员工入职以后,对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的认知欠缺。

4、团员队伍的思想仍待加强,还需继续学习优秀团组织的各种先进事迹,加强青年团员队伍的技术与知识文化水平等。

5、团干部之间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往往造成日常管理工作都落在一个人肩上,落下工作上的漏洞,不利于团员队伍建设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要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得到有效改进。

(二)库车龟兹机场团支部2013工作计划

1、加强团支部领导队伍建设,逐渐完善组织机构,学习其他单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2、紧紧围绕机场集团公司团委及库车龟兹机场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制定好全年的工作计划,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3、认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积极参与库车龟兹机场组织的集体活动,配合工会完成各项工作指标,培养团员青年的兴趣爱好和道德情操。

下载龟兹文化研究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龟兹文化研究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译文化研究

    内容摘要:要:口译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必须和必然的手段,文化传达是口译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文化传达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异文化交......

    齐鲁文化研究

    游齐鲁,阅百科 ——齐鲁文化研究调研报告 山东自古以来是文化的发源地,经过春秋战国时期齐鲁量过的发展,形成了如今令世界瞩目的齐鲁文化。齐文化尚功利,鲁文化重伦理;齐文化讲求......

    爱情文化研究

    爱情文化研究 爱情是人类最美丽、最圣洁的情感,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永不厌倦的话题,它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单身人士追求爱情、已婚人士经营爱情,爱情主题能够为广......

    高尔夫文化研究

    高尔夫文化发展研究 张伟光 2009060069 【摘要】: 高尔夫文化是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文化的一种高级形式.论文从"起源历史" 与"现代文化"关系入手。......

    灶文化研究

    灶文化研究 【摘要】:人类生活自有了火之后,便产生了对火的崇拜。中国原始灶文化便从此开始了,只是形式上与现在的不一样而已。中国历史上的灶文化丰富多彩,在历经了诸多朝代的......

    文化研究书单

    Introduction: Culture/Studies of Culture/ Cultural Studies “Introduction”用关键词的形式,epistemology的方法,分析与文化和社会相关的词汇 Tony Bennet, Laurence Gros......

    汉字文化研究

    汉字文化研究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汉字记录汉语诞生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成为反映古今汉民族人民文明成果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汉民族独特的造字思维理念、汉......

    东亚文化研究

    《东亚文化研究》 《东亚文化研究》 是一本学术性比较高的著作。 张立文,本书的作者。是一级教授、著名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