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的调查
关于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的调查
徐立东
乡镇五保对象是农村最缺乏自救能力的困难群体,特别是税费改革后,镇村两级经济保障能力进一步弱化,这些农村五保户基本生活保障显得极为乏力,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新修订后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实施两年多了,近期,笔者对当前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进行了一次调研,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乡镇五保对象生活状况和供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对此进行剖析、提出政策建议。
一、乡镇五保户供养及生存状况
目前,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制度进一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以个人分散居家养老与政府出资建立敬老院、购买床位相对集中养老相结合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新格局,乡镇五保户供养水平进一步提高。笔者对某乡镇的敬老院和21个村(居)五保户进行了调查和走访,重点调查了五保户供养及居住、医疗情况。
1、五保户居住,生活供养及医疗情况
该镇现有五保户253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户66人,散居农村五保户187人。对于集中供养五保户,由于省市县民政、财政部门的支持和该镇党委政府重视,近几年不断加大投入,于1994年建设一幢1723平方米的老年公寓楼,可设床位84张,去年又新建了一幢1500平方米的新老年公寓楼,增设床位100张。这样,加上原有的平房床位,整个敬老院可同时居住200多人,从目前的居住条件来讲,只要把所有的内部设施完善到位,条件应该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大部分居住在农村的五保户来说,一些五保户还居住在低矮的简陋房中,存在着不少隐患,甚至还有少数五保户居住在危房之中,对于这样的居住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
该县制订的五保供养经费使用管理办法,2007年该镇五保供养执行标准为2000元/人、年,2008年集中供养提高到2250元/人、年,供养经费发放上,主要是民政部门审核把关,财政部门直接划拨,集中供养经费按季度等额划拨到敬老院帐户,分散供养经费,基本生活费按季度打到五保户个人“一折通”上,葬住等费用以镇统筹使用。由于制订的五保供养标准不高,所以五保户的生活是比较拮据的,医疗也是比较困难的。经与该镇民政部门了解,镇民政办每年对集中供养的五保户供养经费都要进行补贴,对 2007年集中供养医药费和丧葬费支出进行统计,实际支出高达6.79万元,而71位集中供养五保户的统筹费按每人200元/年计算仅1.42万元。尽管现在对每位五保户都投入了大病合作,由于报销比例低,2007年合作医疗报销仅0.45万元,医疗费用仍占据了供养标准的大量经费。对于散居的五保户,由于供养标准不高,再加之看病就医,日常生活经费显得明显不足,生活就比较困难。除了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或对五保户工作比较重视的村,还能给予一些额外的补贴和帮助,如节日慰问等等,他们的生活会显得相对比较好一些。对于五保户人数较多村,村里要扣除的三项经费多,村里经济负担就更为重一点,更多地照顾五保的可能性就要小一些。
2、分散供养五保户的生活情况
目前,该镇散养五保户占全镇五保户的比例达74%,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是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直接由自己安排,二是五保对象随亲属在一起生活。从人员所占比例看,主要以自己生活为主,少部分随亲属在一起。自己生活的散居五保户,居住的大部分是由村组集体为他们盖的两间小屋,有的由于年代已久,加上本来就比较简陋,居住条件不是很好。生活上,基本上各村的“一卡通”已发放到五保户手中,不少村与五保户还签订了协议,要求这些散居五保户资金按序时使用,否则村里不予负担,正常情况下由他们自己根据生活需要安排开支,包括看病就医。有的五保户还种一点几分地的口粮田,门前屋后种点小蔬菜。该镇散居五保户中有两人是姐弟俩,未成年人,母亲死亡,父亲失踪,现在还要供养上学,完成义务教育。调查中发现,也有少数村又将发放到五保户手中的“一卡通”收了回来,这当然与国家的五保户政策是相违背的。这里面有不同的情况和原因,调查的左堡村共有9名五保户,其中散居6名,因为有几个五保老人经常生病,光看病的费用就得花去供养标准的大部分费用,村里每年在发放全部供养经费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的基础上,近几年,每年却要贴付他们由于看病就医带来的超支经费,所以村里认为一卡通给他们也不够用,发给他们就会导致他们没有计划的使用,遇到问题还是要找到村组。虹桥村共有15名五保户,其中散居11户。去年给每位五保户分上、下半年发放现金1050元,发放粮食800斤,烧草费50元,对得大病的户村里还给予一定的补助。
3、散居五保户进院入住情况
为切实关心五保户的生活,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全镇五保户集中供养水平。去年以来,该镇里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村积极动员五保户进敬老院集中居住,但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今年初,镇组织民政办人员专门到各村(居)对散居五保户进行进院入住调查动员,经过广泛发动,效果仍很不理想,在散居户187户中,愿意进院入住的仅有12人,目前还并没有入院。上级检查入院率,就通过上报清册散养转集中,应付检查,以后再在敬老院帐上划拨散养五保户经费到五保户的“一折通上”。经调查了解,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部分老人存在故土难离的思想,老地方住惯了,新环境不适应;二是部分老人住居与亲属住房比较近,平时能得到他们的照顾和帮助,习惯依附于亲属的生活;三是部分老人在村里还占有一份自留地或蔬菜地,平时过惯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许多人宁愿过这种简单淡泊的生活,所以不愿意到敬老院来居住。
二、乡镇五保户供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五保供养标准还不高,供养经费管理不到位。税费改革前,五保供养主要依靠镇村两级,经费保障各地形式不一,标准不一,虽说供养水平不高,各村组每年安排一点口粮和烧草,适当给点零花钱也就够了,总体而言五保生活还有一定保障。而目前随着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政府制订的五保供养标准已不能完全满足五保老人正常的居住生活及医疗开支。在该镇敬老院调查时了解到,2007年敬老院安排的生活标准很低,每月的五保户零用钱、洗澡费仅20元,纯菜金每天每人仅1元,2008年提高到了1.5元,伙食基本上以蔬菜为主,当然在财务上也发现该镇敬老院支付了工作人员的年度奖金和来人接待费用,也占用了一部分资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生活也很节俭,我们在走访散居一保户中看到,一些部分或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五保对象,住的穿的吃的都不是很好,有的每天仅以两顿充饥,且数月难闻肉味。温饱已难保障,日常生活的照料服务就更被忽视。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不少的五保老人超过80岁。调查表明,这些已经需要别人照料的老人大都自己料理自己,除房族亲友偶尔走动,有病时带去医院瞧瞧,村组干部年节有代表性看望慰问外,就无人问津。“晚上孤灯照孤影,患病无人知,屋漏无人管,穿衣做饭无人帮”,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
2、五保供养应保未保现象普遍存在。据民政部的统计,2006年全国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有570万人,已经纳入到五保供养体系的有320多万人,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应保尽保”。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近年来农村税费改革的全面推开和取消农业税,不少地区由于村级财政困难,申请、审核五保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多年没有审批新的五保供养对象。该镇也有类似现象存在,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主要由于村级经费紧张,新增五保户会影响村级三项资金盘子,因而在申报评定上不是很积极,好多五保对象都是多年前评定的,致使新增加的应保对象未能及时纳入保障范畴。
3、五保户供养经费负担不合理。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渠道随之调整。在税费改革初期,原从“村提留或乡统筹”列支的五保供养经费改为从农业税附加中支出;深化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后,供养经费又调整为主要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地方各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但税费改革后的农业税附加中包括三部分支出:村级办公经费、村干部报酬以及五保户的供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是个一揽子计划,五保供养经费在各村(居)的三项经费其中列支,增加了村(居)的经济负担,税费改革以前,各村的五保户供养水平不高,村提留之后每年安排一点口粮和烧草就行了,加上人情人面因素,因而五保户审批把关不严,这就导致了各村五保户不平衡,特别是一些五保户比较多的村,负担较沉重,直接影响了村级三项资金铁总体盘子。
4、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及医疗令人担忧。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有的因为身体有残疾,他们生活有时都不能自理,村里平时大家都各自忙农活、打工去了,没有人想到会去主动关心这些五保老人。逢到生病,因为舍不得花钱就医,这硬拖硬撑着,甚至卧病在床多日都无人知哓。调查资料显示,在受访的四个村中,在走访我们中发现,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大多有病在身,其中一位因无钱治疗导致一脚溃烂,最后终身残疾,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散养五保户的文化精神生活也比较匮乏,大部分没有电视,看不到电影,更不可能像敬老院一样有时还能看到组织的票友会。
三、政策建议
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要高度重视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明确责任,落实政策,为农村五保户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1、大力推动农村五保供养事业的社会化进程。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五保供养,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作为各类社会帮扶的重点对象,组织开展“爱心认助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扶残助孤的传统美德。要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支持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活动。通过加大宣传,努力培育社会各界“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氛围,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到帮扶五保对象的事业中去。
2、重新核定五保对象和供养标准。以县为单位,逐村逐户调查农村特困群众家庭情况,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人员登记造册,建立供养对象数据库,审核发证,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对土地承包时分有责任田但现已丧失劳动能力、符合供养标准的应保未保对象,乡镇政府要及时予以审核确定,及时纳入保障范围,保证应保尽保。各地民政部门要规范供养对象审批管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要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新《条例》规定,供养标准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建立起了供养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这为五保供养对象共享国家改革发展的成果,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制定五保供养标准时,充分考虑“保医”的费用,要确保供养资金中医疗费用的落实,一般常见疾病的治疗应在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得到保障。
3、建立健全五保户联系制度和监护制度。各乡镇要建立机关干部联系五保户制度,把干部包户的责任人明确填在《五保供养卡》土,定期到五保对象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村委会、村民组要按分管任务安排好五保户生活,依托村民委员会定期巡回检查农村五保分散供养对象的住房状况,对危、旧房屋及时进行修缮、改造或重建,确保其住房安全,并做好逢年过节对五保对象的慰问工作。同时,构建散养五保户监护人制度,委托村委会以开代表会的形式,为所辖的五保对象,选定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清正廉明的监护,由他们履行为五保人员保管存折,领取供养金,供养实物的职能。
4、改进和完善五保户供养办法。新《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明确五保供养由政府主导,供养资金在地方人民政府预算中安排,中央财政对财政困难地区的农村五保供养给予补助。因此在上级转移支付安排的村级三项资金中,要以镇统筹供养全镇五保户。首先在总额盘子内安排全镇的五保户供养金,然后再依据各村的计税面积大小和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多少安排资金,支付村干部报酬和村级办公费,以减轻村级的经济压力。
5、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大力提高散居五保户的入院率。要全面加强敬老院的内部管理工作,建章立制,明确职责,严明纪律,严格管理,严禁挪用和挤占五保户供养经费。要改善办院条件,通过发展院办经济和社会捐赠,逐步改善供养人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通过动员散居五保老人进敬老院参观,吸引他们进院入住,不断增加集中供养的人数,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真正让五保老人老有所乐、安度晚年。同时要进一步改善散养五保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想尽办法解决五保老人卫生状况和精神生活,争取资金为每一位散养五保户配置一台电视机,教育、妇联、共青团,利用假期、农闲时间,为五保老人缝衣、洗被、打扫卫生,表演小节目,以改善其生活环境和丰富其精神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泾河镇财政所
第二篇: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云南省昆明市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
经济学院 10统计班
201002402108 唐蓉
不管在哪里,我们总能看到那些弯着腰,或提着垃圾箱或推着垃圾车的“黄马褂”,每天迎接太阳,披星戴月。他们,是城市的美容天使,人们却厌而远之。面对那些异样的眼光,他们的眼神里充满了委屈与无助。
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安全,健康都得不到保障,意外事故不断,从挂着吊瓶扫地到老母生病在床,儿子九年未归坚守岗位,那么多的辛酸背后,环卫工人的生存状况是怎样的呢? 一. 环卫工人的招聘 1.环卫工人的种类
目前昆明市环卫部门人员分成“三等”,有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但工作都是临时工干,工资却很低,正式工、合同工干活少,拿钱多,福利好。而根据他们工作的地点又可以分为主城区环卫工,街道环卫工,厂区环卫工等。
2.环卫工人的来源
由于昆明正处于快发展阶段,大量的土地被征用,农民变成了“城里人”,在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下,很多没有技术,没有知识,劳动力不强的拆迁人口及外来人口成了临时大军,不得不承担着整个城市的清洁工作。
3.环卫工人的招聘
事业编制的环卫工人是享有财政部门拨款发工资,买保险,并享有节假日的,而合同工则是跟相关企业签订合同,并享受一定待遇的,安全,生活基础等都得到保障,而临时工与私人有协议,大部分没有法律保护。
二.环卫工人的报酬及保障 1.环卫工人基础工资水平
昆明市主城区及安宁市最低工资水平为1100元,而东川区,呈贡等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为980元,环卫工人的基础工资水平就在最低工资水平线浮动,特别是临时工的月工资基本在500元至1000元之间浮动,目前昆明市环卫工人的平均工资为853元/人。
2.环卫工人加班工资的发放(以2013年为例)
每次过节,狂欢留下的垃圾都要占用环卫工人的休息时间去打扫,当我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只有他们还在微弱的灯下辛勤工作着。
根据有关规定,在法定休假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300%支付加班工资,而在周末休息日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首先安排劳动者在同等时间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日或者小时工资基数的200%支付加班工资。春节7天长假的法定节假日为前3天,加班费应按照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而初三至初六这4天则属于相邻双休日的调休,加班费为平时工资的两倍。据云南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昆明市主城四区和安宁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其他所辖各县及呈贡区、东川区为980元。
如果用人单位安排该职工在春节7天长假中全部加班,而且均不能补休,则其加班工资为两部分:
980(元)÷21.75(天)×300%×3(天)=405.5(元)980(元)÷21.75(天)×200%×4(天)=360.5(元)
因此,即使是在非主城区上班,昆明加班者在春节7天长假中的加班工资最低也应该为405.5+360.5=766(元)。而昆明主城四区和安宁市的加班者,7天长假的加班费最低则是859.8元。而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环卫工人和保安都没有加班费,得到的是100元的过节补贴或是几天调休。
三.环卫工人的安全保障
由于没有保障,一旦发生事故,环卫工人不仅要承受难以忍受的痛苦,医疗费用和赔偿问题也都成了难题。
与此同时,环卫行业长期以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作业环境恶劣。环卫工人们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城市美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得不到关注。根据此前一家保洁公司为单位200多名环卫工人体检结果显示,有120多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高血压、胃病等职业性疾病;有的环卫工人甚至一人“身兼”数病,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而一些环境与健康方面的杂志在采访调查中也曾经披露,城市环卫工人的手和工作服受到细菌的严重污染,环卫工人的鼻咽部含有大量致病菌,慢性疾病的患病率较高,中年年龄组工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居民。这些情况说明,环卫工人这个特殊群体的健康状况的确值得人们高度关注。
让环卫工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每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显得尤其重要。
而在昆明,各地区拨给环保部门的清洁经费有限,扣除了工资之后就只能为一部分人购买人身意外险。四.环卫工人生存状况恶劣的原因 1.政府投入不足 环卫企业生存难
环卫工人的工资偏低,那么环卫企业的生存状况又如何呢?目前,昆明市的环卫管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政府自己管理,另一种是外包给环卫公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工人待遇自然提高不起来,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自信心不足,是环卫工人的现状,也成为制约环卫企业发展的瓶颈。
2.环卫工人自身法律意识薄弱
在自身利益受到伤害的时候,大多数环卫工人都不会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政府对环卫部门督促力度不够。
3.保洁公司管理漏洞百出,压榨现象层出不穷
与保洁公司签约的环卫工人被外派到其他单位工作,在工人出事故之后企业间互相推脱,责任不明确。
五.整改措施
1.上班制度改革(以经济开发区为例)
1.现在,在经开区建成区390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范围内,环卫工人实施六种工作制度:9点至17点为正班,安排45个环卫工人;14点至22点为副班,安排22个环卫工人;7点至15点为早班,安排6至8名环卫工人;还有夜间加班及双休日、节假日加班。
2.实施“多班制”后,需要增加大量的环卫工人和保安人员,环卫工人的工资待遇也可能会有所提高;实施弹性工作制度后,多数城管人员也将积极到道路、工地、企业、市场和小区等一线巡查,按照片区划分,实行网格化管理。
2.为环卫工人购买人身意外险成企业投标门槛
环卫工人在清扫道路时,被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撞死撞伤的报道时常会见诸报端。可当谈到14509名环卫工人中有多少人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时,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局环卫处处长王先举摇摇头说:“这个比例太低了。”可是在今后,是否为环卫工人办理意外人身保险,将被列入政府招投标清洁服务企业的筹码之一。在“进一步加强环卫工作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中,对参与投标的清洁服务企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清洁服务企业在参与投标时,不仅要明确清扫保洁实施方案,还要将清洁服务企业以往保障环卫工人权益的情况列入评标内容,特别是要将是否购买环卫工人意外人身保险作为评标的依据之一
3昆明机械化清扫率将提高
“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卫工作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中提到,昆明市将实施精细化作业,增加道路的冲洗和保洁次数,治理道路扬尘,提高路面的洁净水平。
在环境卫生保洁方面,将通过机扫和人工清扫两种方式的紧密结合与加大力度,使全市实现市容市貌的提升。目前,全市主城区相关道路车行道的机扫率已达40%,但今年底将提高至45%,明年提高到65%,2011年达到80%。
4.城中村道路保洁要推物业化管理
按照全市的安排,将把物业管理的封闭式小区以外的所有道路(含门店门前区域)全部纳入市政管理范畴。从明年1月1日起,将具备市政道路功能的原村镇道路也纳入市政管理范畴,由区财政承担清扫保洁经费。
针对城中村人口密度大、门店多、环卫设施设备不足、管理难度大的现状,全市将大力推行城中村物业化管理,对于实行物业管理的城中村4米宽以上的道路,纳入市政管理范畴,由区财政承担清扫保洁经费。
5.创立云南省环境卫生协会(保障环卫工人利益)
据了解,目前,云南省的环卫工人已有了自己的“娘家”——云南省城市环境卫生协会。该协会成立较早,是城建行业内规模较大的协会,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6.设立省级环卫工人节(对环卫工人的工作给予鼓励)云南省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环卫工人节,但是云南省的环卫工人节还没有设立。近年来,城市飞速发展,城市街道不断拓宽,清扫面积成倍增加,环卫工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但是,除了昆明市,云南省其他地州(市)还很少有人知道环卫工人节这个日子。为了提高环卫工人的社会地位,引起更多的人对环卫工人和环卫事业的尊重、理解、关心和支持,云南省拟申请设立环卫工人节,可以为全省的环卫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介绍先进的管理和工作经验,为主管单位和各成员单位建立沟通渠道,发挥各自的参与作用,使环卫工作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六.结语
虽然政府在加大对环卫工人的保护力度,但由于招聘等环节存在漏洞,让很多环卫工人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且环卫工人趋于老年化,环卫工人的安全问题也颇让人担忧,不仅仅是政府应该关注这些城市美容师,作为市民的我们也应该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帮助他们。也许多走几步路,把垃圾丢进垃圾桶,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祝福伟大的环卫工人们!
参考文献:1.《政府投入不足,环卫企业生存困难》云视网
2.《昆明环卫工人社会地位和待遇逐渐提高》 昆明信息港
3.《人民日报:环卫外包,工人权益不能抛》人民日报:
4.《环卫工生存状况亟待关注》荆楚网
5.宿田翁:《事业编制是环卫工人一份给力的保障》
第三篇:导游生存状况调查[范文模版]
导游生存状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导游队伍不断壮大,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目前导游队伍建设现状的矛盾也日渐凸显出来。一方面,导游生存状况的不断恶化,导游员从过去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职业稳定、工作自由度高的人人羡慕的优势群体向社会地位低、生存状况差、无固定职业的弱势群体发生着转变。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游戏规则的改变,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背景和空间,带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而作为处于旅游接待服务的中心地位,构成旅游行业灵魂的导游而言,其队伍的稳定和素质高低,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将起着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目前,我国导游员已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导游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旅游业面前的棘手 问题,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势必影响我国导游队伍的稳定,进而影响乃至危及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湖南导游队伍的生存状况,为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制定旅游人才规划和有关教育培训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笔者所在课题组特联合湖南省旅游局、湖南教育厅对湖南省导游从业人员生存状况与权益法 律保护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就部分内容加以分析之。
一、导游人员生存现状
(一)导游经济状况现状
从导游的月收入看,导游的平均月收入差异比较明显,1000元以下收入的占了大约43.5%,1000-3000元的占49.7%,各占一半左右。从导游的收入来源看,比较集中于带团津贴和购物回扣、消费和业务提成等,而导游基本工资、奖金、各种补贴相对而言就比较少,甚至有将近45%的导游没有月基本工资。而且从数据显示,导游50%的月收入主要来自于回扣这一方面。
就导游所获带团津贴而言,有37.3%的导游带团津贴仅在30-50元之间,12.8%的导游带团津贴在50-100元之间,有41.1%的导游没有带团津贴,甚至有28.8%的导游不但无津贴还须向旅行社上交人头费,而超过100元的带团津贴比例则少之有少,仅占2.2%左右。
从导游的基本工资方面来看,有45%的导游没有基本工资,30%导游的基本工资在400元以下,400-600元的占16%,基本工资在600元以上的仅占8.3%左右。而且,即使有基本工资,能不带任何附加条件按时发放的也只有59.4,其余则需完成额外的附加条件才能拿到那份微薄的基本工资。如15.8%的导游需带团达到一定的天数,24.8%的导游需达到一定的营销业务工作量才能获得基本工资。
由上我们不难看出,导游的经济收入处于一种“低收入、无保障”的局面,这也导致了目前有57.3%的导游对工作不满意,感到迷茫和无奈。
(二)导游的基本权益保护情况
从合同签定情况来看,依然有25.3%的导游没有与旅行社或导游管理中心签定正式的正规劳动合同。即使有的签定了正规合同,也有大概39.5%的导游对合同的条款内容不满意,认为其在签定合同中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所签定的合同中有一些不平等的条款。从导游购买保险情况看,有51.3%的导游没有购买任何的保险,有16.6%的导游其保险是由旅行社购买的;有24%的导游是自己购买保险,有8.1%的导游购买保险是个人和旅行社两者共同承担。
二、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几个结论:(一)旅游行业不够规范,导游收入偏低导游人员服务报酬与劳动付出比例在一定程度的离; 导游收入与导游证的等级关系不大;司机在分回扣时和导游同等待遇存在不公;旅游购物场秩序不规范。“目前国内导游人员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带团津贴、回扣和少量小费构成劳动保险由旅行社代买或自己购买。”导游基本工资一般600以下,平均300元左右(有些旅行社不但没有工资,每个团还要上交一定的人头费),出团补助一般为每天30元,回扣一般包括购物回扣(停车费、人头费、购物提成等)、门票回扣和加点等,故而,拿回扣几乎成了导游们最基本的业务技能。而旅游又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据旅行社全职导游人员工作量统计,导游人员每年平均出团时间为162天,不上团就意味着没有回扣收入,旅游淡季则成为导游的冬季。
(二)导游与旅行社具有现实的矛盾
从导游对旅行社的评价中说明了导游与旅行社之间尚未达到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在现实中,导游与旅行社双方利益之间冲突很深,其中较为典型的“回 4 扣”、“人头费”、“小费”以及“垫付团款”等问题。例如小费是指旅游者额外给付导游等旅游服务人员的金钱。一般来说,小费是旅游者出于对导游的优质服务的感谢或奖赏,主动给予导游的金钱。虽然旅行社没有直接向导游提成小费,但是旅行社却把导游带团可以获取小费和回扣作为不支付其带团报酬的依据,这就使得小费成了导游与旅行社之间的一个利益冲突。迄今为止,国内旅游团给小费的意识尚未形成气候,因而带国内旅游团的导游获取小费的机会较少。由此可见,导游所付出的辛劳既没有得到旅游者的回报,也没有在旅行社方面得到体现,这就成为制约提高导游服务质量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导游的权益难以得到维护,缺少基本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导游基本权益保护情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隐藏的问题所在。首先,在我国现阶段,旅游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盲区。一方面我国旅游法律法规的建设起步较晚,很不规范;二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种新情况层出不穷,现有的旅游法律法规总是落后于实际的需要。在实际旅游工作中,有无法可依的情况,也有某些旅游法规缺乏可操作性,约束作用较弱,旅游行业违规现象大量存在。在相关利权中,导游相对来说属于弱势,经常出现有法也不能依的情况。但一旦出现问题,导游又成为首当其冲的替罪羊。旅游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利于导游维护自身的良好形象,也使得导游的旅游服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
其次,导游的合法权益缺乏行业组织的有效保护。旅游是我国的第三大产业,导游的从业人员在数量上有一定规模,但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的行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以个人力量来面对来自旅游企业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处于弱势的导游常常只得选择放弃自身权益,委曲求全,如为了维持自身工作和生计,不得不违背职业道德,接受和执行旅行社的违规行为。缺乏相关组织的保护,导游的基本权益常常受到侵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的建立。
(四)导游职业机制不健全
从数据中我们其实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目前针对导游的管理我们还缺乏一种长期的有效机制进行监管。谁为导游办理养老保险、意外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谁为导游办理公积金?万一导游在工作中出现了人身意外安全事故怎么办?为什么导游队伍会出现年龄偏低、学历偏低、中高特级导游偏低的现象?为什么导游的流失率会如此之高?等问题的出现其实已经明示了导游职业机制的不健全。而同时,作为聘用导游人员的旅行社企业而言,相当一部分存在对导游人员只使用、少培训、不监管的短视行为。更不用说对导游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方面的问题。这样就容易造成当前旅游行业盛行导游人员粗放管理、代垫旅游团款、零工资支付和缴纳人头费等现象出现。由此所产生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正是因为监管部门和旅行社在对待导游问题上采取了一些相对比较消极的态度,致使导游职业机制与旅游业当前的发展极不相称,对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和考虑。
三、建议和对策
(一)落实国家法规政策,规范旅游市场,增加导游收入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市场整顿规范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由于在旅游市场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的重要性认识有待提高。二是少数旅游企业采取不正当经营方式,转嫁风险。有的企业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没有在产品开发、品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而是置诚信于不顾,对外采取“零负团费”削价竞争,私下收授回扣,买团卖团等;对内不按国家有关规定给导游员支付薪酬,不给导游员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条件,甚至还向导游员按游客人数收取“人头费”,转嫁经营风险。这样导致了旅游市场还在一些方面处于无序状态,因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密切与其他 部门的协作,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对各种违反相关法规、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依法予以坚决查处和打击;应该依法查处违法违规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应该建立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的长效机制,继续推动旅游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完善,加快建立旅游诚信体系,加强旅游诚信监管的基础和能力建设,提高旅游执法和监管的水平。以此为基础,为导游创造良好的生存和工作环境,鼓励导游做好其本职工作,关心导游生活,协调好导游和旅行社间的利益关系,使导游工作的劳动价值真正得到提高,保障导游收入的稳定性。(二)建立公开公平报酬机制,健全导游激励措施
依据现状,目前回扣已经成为导游收入的最主要来源,而这种收入也越来越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随着导游回扣事件的频繁曝光和旅游者的渐趋成熟,旅游者的消费越来越理智。此外,由于游客的购买行为还要受到商品的品种和质量、游客的支付能力、购物环境、游客情绪等等非导游能控制的因素影响。因此,虽然有一部分导游目前的收入较为可观,但这种回扣为导游主要收入来源的报酬机制使导游对收入的稳定性非常不乐观,多数导游抱着“过一日,赚一日”的态度来对待导游工作。何况这样一个工作还存在工作时间长、收入不稳定又无各种福利保障的特点。因而多数导游认为导游工作是吃青春饭的,并非终身可为之奋斗的职业,对导游职业样的理解及其确实存在的这些现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导游经验的积累和讲解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旅行社必须依法用合同来确定导游人员的劳动报酬,并将此项纳入企业核算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同时,根据旅游产品的规模、档次和相应等级,重新评估、确定现有旅游产品价格,不能低价出售,以确保旅行社的利润;要激发导游爱企爱岗的精神,要让导游人员有社会归属感。当然关于导游员的报酬问题目前全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可以说旅游法规还不够健全。恰当的待遇、各类保险、医疗、公积金等才能使人安心工作,可以考虑入股、年薪制或基本工资+提纯等方案,解决导游的后顾之忧。
(三)发挥导游行业协会(包括导服中心)的作用,切实维护导游的合法权益
在此次调查中,有94.7%的导游希望成立一个维护导游权益的社会机构。通常情况下,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是通过旅游行业协会进行管理的。但这类旅游行业协会目前发挥的作用不大,其功能只是停留在为导游统一管理档案、代办劳动保险、进行常规培训和监督上。因而政府部门应当转变政府职能,使导游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明确其责、权、利,以此来切实维护导游的合法权益。笔者认为导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在于:一是可以依照旅游行业政策法规、导服中心的管理条例对导游人员进行条例化管理。如导游档案管理、日常培训和教育、导游年审等; 二是应避免导游管理的形式化。应制定和实施导游服务质量的考核监督办法和奖惩制度,加大对导游的监管力度,对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情况、接受行政处罚情况、游客反映情况等应如实统计,以此为标尺,建立导游的诚信档案,提高导游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水平; 三是立场明确。导游是一个弱势群体,导游行业协会应成为导游的“娘家”。平时多加强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的联系与沟通。当导游权益遇到侵犯时,应立场明确,利用有效的行政手段及时制定措施加以应对,这样使导游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和规范化,受到导游的拥护和爱戴。
第四篇:乡镇卫生院生存状况分析
设备简陋、人才难留制约基层卫生院发展,基层医改将缓解这一困境
基层卫生院生存困境分析
由于地处偏远,广东省惠州市一些山区医疗卫生机构仍然面临设备简陋、经营困难、医务人员待遇偏低等难题,满足不了群众的看病需求,还导致这些基层医院留不住人才,后继乏人。
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销售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下降,但相关的补偿办法却没有出台,使本来经营困难的一些卫生院雪上加霜。
现状1: X光机每隔两三天就要修一次
在惠州博罗罗阳镇卫生院,拥有20多年“工龄”的200毫安X光机仍在工作中。“X光机一般用10多年就会被淘汰。现在已经出现很多毛病,每隔两三天就要维修一次。原本还有一台500毫安的(X光机),但早前就不能用了。没办法,又没有资金换新的。”罗阳镇卫生院院长李雪开的语气中透着无奈。
李雪开介绍,现在一般医院早就用上数字X光机,但购买一台数字X光机得要100多万元,原本就收不抵支的罗阳卫生院根本没办法拿出钱来购买。
“之前旧院被鉴定为危房要求搬迁,建新院大楼给医院带来很大负担,欠下了一大笔债务。现在虽是搬进了新院大楼,但医疗设备还只能沿用旧的。”虽为无奈,但近期李雪开收到一个欣慰的消息,此前通过跟县里商量,县里答应对该院购买新设备予以支持,“现在已经制定招标方案,应该很快就能购买新X光机。
地处博罗东部偏远山区的横河镇卫生院同样面临医疗设备简陋的难题。
横河镇是博罗唯一一个没有引进工业的镇,没有外来人口,卫生院的业务量一直较小,每月总收入只有20万元。
“B超设备是黑白的,X光机是200毫安的,由于使用年限已久,这些设备的功能都逐渐退化了,透视已经不能做,拍出来的片都已经很模糊。”提及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情况,横河镇卫生院院长邹文佑感叹该院设备不是“比较落后”,而是“非常落后”。
邹文佑说,由于横河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有限,院里接收到病情较为严重的病人只能转至县里医院治疗,但由于横河镇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病人护送很是不便。
“这次港澳基金会捐赠的救护车来得很及时,它将改善卫生院护送病人的条件,提高救助效率。”邹文佑说。
现状2:两个在职员工养一个退休职工
博罗杨侨镇卫生院此前在市县财政及社会各界的援助下,一些医疗设备得以更新。但处于自负盈亏模式的卫生院仍然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我们院目前在职员工有90人,但退休员工有47人。一直以来卫生院都是自负盈亏,这就相当于我们两个在职员工就要养一个退休职工。卫生院的负担很重,压力非常大。”博罗杨侨镇卫生院院长曾新福告诉记者,该院每年需要发放的退休金达40万元。
曾新福介绍,杨侨镇卫生院原本就处于“入不敷出”的负债状态,在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及一般诊疗费三费合一后,卫生院接待的病人增加,但卫生院的收入却在下降,压力继续加大。
“卫生院里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资历较深的医生每个月工资也就3000多元。”曾新福说。
龙门县龙田镇卫生院也面临退休职工多的现状,目前不足50名在职医务人员的该院有退休人员33名。
该卫生院院长吴东旭告诉记者,龙田镇卫生院的经营情况比较困难,虽然卫生院去年的总收入有370多万元,但医院的负担很重。“总收入中超过60%是成本,除去成本及退休人员的将近30万元的补贴,已所剩无几了。”
吴东旭介绍,去年,他们院在职的医务人员中,收入最高的不到1800元,收入少的只有800元。
现状3:“待遇低,一年走了六七个人”
由于待遇低,乡镇卫生院长期面临医务人员不足、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
2008年,吴东旭初到龙田镇卫生院任职时,在职人员有68人,而现今,只剩50人不到。“不少员工来了不久就申请调走或辞职,留下来的多是老员工。”
自去年8月他调任至横河卫生院后,邹文佑也已陆续送走了六七名医务人员,“人往高处走,有了环境更好、待遇更好的地方,自然也就走了。”
“市里面定的编制是114个,但目前在职上班的只有90人。”曾新福介绍,该院的90名医务人员中,拥有本科学历的职工不到10人。曾新福感叹“人才来了也难留住”。
措施:基层卫生院转为公益性事业单位
如何改变乡镇卫生院目前的生存状况,正是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重点内容。
据惠州市医改办介绍,按照省里对基层综改提出的要求,9月底前,该市所有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初步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等新的运行机制。
按照公益性的管理体制要求,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位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以取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利行为。
“将基层医疗机构确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后,卫生院的设备购置费用、人员经费都将由政府财政统一拨付。医务人员工资将有提高,也更有保证。”市医改办介绍,基层综改落实后,如果财政补偿能够及时足额到位,将能很好地解决目前基层卫生机构的生存困境。
第五篇:重庆小商贩生存状况调查
xxxx学院
调查报告
题目:
专业:
学号:
姓名:
2014年06月
重庆街头小商贩生存状况调查 一.调查题目
重庆街边小贩生存状况调查
二.调查背景
重庆作为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近年来经济水平和精神面貌的发展迅速,工商大学附近的发展也代表了重庆郊区发展的现状。从学长学姐口中得知,xx大学这片过去都是田野,才几年所有的都有了。人流量多了,也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人嗅到其中的商机,开始了摆摊做买卖的生意。这些人里面大多为生活所迫,无奈之举。
三.调查目的
了解街边小贩生活现状,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分析小贩生存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办法。
四.调查对象
xx街边小贩
五.调查时间
上午8时-10时,中午12-14,晚上18-20。
六.调查内容
1.基本情况
是否是本地人,现在住在哪里,租的还是买的,月租金多少,水电费多少等 2.子女教育
家里有几个孩子,是否工作,成家以及独立,文化水平及上学收费情况等 3.经营状况
每天的大概营业额,工作时间,进货地点,运输方式。4.平时的娱乐方式和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 5.城管及工商管理部门的管理情况 6.行人对小贩的看法。
七.调查结果
7.50岁左右,男,卖桃子。家里四个人,大儿子20多岁未成家,小儿子未知。后面再问,不愿意回答了。我还买了他的桃子,回来吃了桃子觉得还行,不是那种又大又甜的。因为他不愿意回答,只好作罢。
8.25岁左右,女,炸春卷。万州人,家里四个人,老公在重庆工作,有个男孩,有个女孩,都在读幼儿园,房子是租的。摊位很小,卫生状况也不是很好,不过可以接受。每天早上会摆出来,最主要是晚上5:30以后,生意好的时候能赚几百块钱。从她口中得知,城管每天11点下班,14点上班。他们都是选择在城关下班的时候出来摆摊。最后临走买了她的春卷,有三元的和五元的,买了便宜的,吃了觉得不好吃,有点苦。
9.40岁左右,女,健谈,卖衣服。湖南人,家里四个人,住在很近的海星足浴,800的月租,水电费两三个月自己去交,300左右。有个儿子,没稳定工作,有个女儿25岁,高中毕业,现在工作稳定,孝顺,时常给家里寄钱,未耍朋友。阿姨从朝天门进衣服回来卖,每件衣服利润都在5-8元,每天9点出来摆摊,晚上回去的也比较早,比较乐观。
10.40岁左右,女,擦鞋。四川徐林人,家里四人,大女儿已经工作,小儿子在老家在读高三,高三前都在110中学读的,因为户口不在重庆,回徐林参加高考。因为无聊而出来擦鞋,每天收入30-50不等,平时不擦鞋的时候约人逛逛街。从她口中得知5点以后城管下班,她还说城管也是因为工作,可以理解。
11.30岁左右,女,贴膜。现住在茶园,公租房500-600一个月,有一个6,7岁的孩子正在上小学,每天他11:30出来,摆好摊点差不多12点,主要营业时间在晚上18点之后。每天营业额20-80不等,主要顾客是学生,也有老人。从她口中得知,经常会有学生投诉他们占了通道,城管就会来管。她就开玩笑的说你有没有投诉过我们啊,我连说没有,没有。
12.40岁左右,女,擦鞋。现住在渝能国际,租的是1300每月的房子,老公是棒棒,有两个孩子,大儿子不再读书,赋闲在家,11 岁的小儿子就读于江南小学。由于她的姐姐在这边有房子,小儿子的户口也签到这边,上小学未交额外的费用。我到的时候,正在吃饭,打扰她吃饭真有点过意不去,不过人很好说话。她说上午才赚了两元,聊了一会儿,就要收摊,说城管要来了。13.40岁左右,女,和女儿分别经营着学校对面的平价水果和另一个不远的店。我去的是人流量比较少的店,在联络处火锅店对面,算是便利店吧。交谈中得知,她是浙江人,每年的租用费2万多元。每个月也能赚两三千,我估计是不想和我说,也就没了问的兴趣。看她的香蕉还不错,我又特别喜欢吃香蕉,就买了点香蕉,一边吃一边站在旁边看着这位阿姨忙这忙那。一会一个小女生过来,好像和这位老板关系很好,后面得知她是这个地区的怡宝业务员,她竟然大四了,快毕业了,还觉得惊讶,后面和她聊了一会,觉得问老板估计也不会说什么,就走了。
14.30多岁,女,卖水果,看起来挺和蔼可亲的,爱笑。夫妻两个在不同地点卖水果。租的房子在六公里,1400左右。家里有一儿一女,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每天从菜园坝提货,晚上就能买的差不多,损失比较少。每天也能卖500元左右。我提到为什么不租个摊位,稳定下来,也不用被城管追啊,她说习惯了,觉得这样自由点,什么时候不想做了,想休息,给自己放个假,都比较简单。
15.20多岁,女,小卖部。看到这个小卖部后面写着市府再就业工程,我就冲了上去问问情况。她已经结婚了,有个几岁的孩子,现在 是奶奶带着,老公在重庆工作。她也想做点事就租了这个亭子。我提到再就业不应该是优先给那些下岗的人嘛,她也很直接的笑着回答我,肯定需要关系啊,他也是从别人手上买来的,自己借钱租的,每年大概30000多元。她人挺喜欢笑的,但是感觉到她有点缺乏活力,年轻人的活力。
16.从网上了解菜市场,蔬菜摊位租金每月450元—500元,肉摊租金700元—1000元,鱼摊租金600元—700元。
八.小贩生存状况分析
1.大多是中年人及老人,且受教育水平不高,子女读书或者工作。2.出摊原因:
1)无一技之长,受教育程度低 2)家庭经济不宽裕,城市生活水平高。3)不甘赋闲在家,出来赚钱补贴家用。
4)外乡随儿女来重庆生活,觉得可以摆摊本小利大。3.收支情况参差不齐
1)房租费用,就从300-1400不等,水电费也是不小的开支。2)每日收入也和投入的成本有很大的关系,有门面的和没门面的,卖水果的和擦鞋的差别都很大。4.城管管理状况
1)上班时间:8:00—11—:00;14:00—17:30 2)小贩和城管好像玩着“猫捉老鼠”的游戏,小贩也有些能理解城 6 管执法,也有些觉得城管很烦人,但是城管一上班,小贩们也都知道将摊位摆到不影响道路畅通的地方,四公里的一位女城管会定时巡逻,并没有存在暴力执法的情况。回龙湾早市会有城管,耐心劝解大爷大妈们不要在人行道上卖菜。5.社会评价
1)存在学生向城管投诉小贩占道的问题
2)很多行人表示会光顾早市买菜,大多会在菜市场买,也会在路边买
3)大多数人不反感小贩,理解他们都是为了生活,但是有的人表示不会光顾他们的生意。6.制度限制
1)重庆市城区临时摊区(摊点)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 申请在城区临时摊区(摊点)从事个体经营的经营者,必须是有本市常住户口年满十六周岁的城镇行业人员、企业富余职工。
2)很多摆摊的小贩不符合这个规定,也就无法获得合法的摊点摆摊。3)管理办法还要求
(一)由卫生防疫站向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人员颁发《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
(二)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临时工营业执照》;第十三条 临时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区市县人民政府或者授权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统一规定的出摊、收摊时间;
(二)凭证经营;这些在我调查的摊贩中都是没有做到的,管理起来也很困难。7.平时娱乐情况 大多属于勤俭持家型的,不会花钱去打麻将,每天的生活内容也差不多,和聊得来的同龄人聊天,偶尔会去逛街。8.摊贩对于未来的打算
1)没有几个摊贩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依然有种得过且过,糊口过日子的思想。
2)关于会不会租用合法的摊位的问题,都是不愿负担租用费,有点安于现状。
3)他们不能说出什么时候会回老家,对于在城市中稳定下来也没有初步的打算。
九.个人观点
1.城市的小摊贩大多来自外地或者农村,迫于生计,城市应该对他们报以包容之心。
2.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怀有仁义之心,多包容,不要动辄举报投诉,更不能投以有鄙夷的目光,他们和你们父母年纪差不多。3.城市管理者必须从制度上规范摆摊的行为,目前的管理办法虽然也有所体现,但是有太多的局限性。比如,外地人取得合法经营权的渠道过于狭窄,一些社会救助资源被有“关系”的人垄断,摆摊设点的投入成本过高。
4.对于老人出来卖菜摆摊,这类现象指出了社会福利对于老人的补助不足,晚辈对于长辈的赡养责任没尽到。
5.小摊贩的随意性和投机性也是导致管理困难的因素。必须加强交 8 流劝导,了解每一个常驻商贩的基本情况,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小商贩提供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对于投机,不良商贩严厉打击。6.小商贩大多计划性不强,对未来没有个大致的规划,这点是城市管理问题的解决遥遥无期的原因。
参考:重庆市城区临时摊区(摊点)管理暂行办法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