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共青团工作如何适应高效生态经济建设
浅谈共青团工作如何适应高效生态经济建设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早在1949年4月,任弼时同志代表党中央,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青年团提出了“培养出千千万万有高度政治觉悟又有坚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的革命后备军”的任务。党的十三大把共青团组织的这一特殊的作用再一次载入党章。根据党的要求,共青团在几十年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党的事业贡献了力量,充分发挥了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在当今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建设的序幕已全面拉开,摆在广大青年面前的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做好共青团工作尤为重要。那么,如何适应东营市高效生态经济建设做好共青团工作呢?做好新时期共青团的工作,就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在创新上下功夫、在为青年服务上下功夫。
一、发挥共青团优势,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
共青团组织是优秀青年的组织,青年具有创新精神、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精力充沛,工作热情高。在工作实践中,共青团组织一定要保护、引导好青年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由于当今世界各国面临金融危机严峻考验时期,各种利益关系会重新分配,各种矛盾会不断显现,广大团员青年思想也
面临着考验。因此,党的各级团组织应利用理论宣传的优势,为改革进行保驾护航,因势利导,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结合实际,研究青年的知识背景、工作优势和个人兴趣爱好,为青年的成长铺路。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要始终做好配合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突击队的作用。总之,共青团组织要把青年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工作。
广大青年团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定高效生态理念,准确认识和把握东营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引导广大青年团员扎扎实实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历史赋予广大青年团员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加强组织建设,在创新上下功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革,共青团工作也应不断创新。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不研究时代的特点、青年心理须求,共青团组织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共青团事业要发展,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党的后备军作用,就要适应时代的特点,关注青年特点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加强理论的创新、工作方式的创新和活动载体的创新。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片面的、盲目的。团组织在具体工作中,要结合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研究团的工作新思路,加强团的工作交流,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促进理论的创新。
加强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式,使广大团员青年真正融入团组织中。团员青年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不同,团组织应充分考虑,根据青年不同的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把全部青年凝聚在团组织周围。从关心青年的工作和生活出发,带着感情做工作,为其解决实际的问题。把团的工作做到青年的工作和生活中,把发展思路渗透到青年的思想和行动中。
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活动载体。把部门或单位文化建设、道德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发展壮大团工作的有效载体。在继续做好文体活动、读书活动、献爱心等活动的同时,根据时代的发展,开辟一些新的、青年喜闻乐见的活动做为引导、教育的载体。如: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拓宽青年的知识面、增强青年之间的学习交流,加大能力培养的力度。网络成为21世纪基本的信息工具,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当前共青团组织要在信息化建设中有所作为,要积极开辟网上阵地,利用网络加强对青年的教育引导,进行工作的交流。同时要充分发挥青年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使信息化建设与青年成长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要加强网络的知识培训,利用各种形势的教育使青年充分认识和利用好网络,建设好自己的网上家园。团组织可根据工作实际举办各种形式的网络知识、应用、网页设计制作等方面的竞赛。
根据团员青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主动关心青年的学习、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鼓励他们积极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增强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根据团员青年求职就业的需要,积极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设计、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帮助青年明确成才方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推荐优秀青年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
根据团员青年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的文艺、体育、学术、科技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使青年在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及时了解和反映青年的合理要求,积极表达青年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意愿,充分发挥共青团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团青关系,一心一意地为青年服务,才能使共青团永葆生机和活力。总之,要做好新时期共青团的工作,保持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就要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在创新上下功夫、在为青年服务上下功夫。
第二篇:生态经济建设
关于发展生态经济的一些思考
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GDP的增长步伐让全世界侧目。但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当中,我们的资源消耗量、能源消耗量和生态环境的负担也都“领先”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纵观全国,我们的许多企业仍然是粗放型,如果不改变我们经济发展的传统套路,这必然会制约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为了中国的长远发展,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经济。
上世纪90年代初,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同。我国随即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今后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并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这既是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也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反思之后做出的正确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1 生态经济的理念
生态是指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生存状态。“生态经济”是在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现代经济
体系。”生态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型经济, 它重视经济赖以维持与发展的各生态系统;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其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承受的基础的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形成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合理,资源更新和环境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集约、高效、持续、健康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经济是与市场经济截然不同的经济, 市场经济强调的利润和收益,而这些将不再是生态经济的唯一追求的目标, 生态经济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建立生态经济将要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无尽的财富。生态经济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实现它们的循环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大量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生态环景恶化的整体趋势日益明显。据统计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达到了460亿吨,大量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进入了江河,造成中国大量淡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用水匮乏,加剧了水资源的匮乏。2003年全国烟尘排放总量近10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59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大大超过环境容量,酸雨面积已占到全国面积的1/3.除了上述生态问题,中国目前还面临着许多生态问题,例如固体废物污染、村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
这些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开始慢慢正视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的报复。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不断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两极冰雪开始慢慢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这些在不断警示我们,资源短缺和局部环境恶化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了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加快生态经济建设的步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生态经济建设的途径
(1)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构建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体系,公民的环境意识正在逐步提高,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帮助人们增强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理念,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将绿色化、生态化渗入到社会结构中。我们可以利用媒体作为媒介,向人们宣传生态知识;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那些社会的知名人士做出表率作用,向社会大众传递出正面能量;加强对青少年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的宣传,让青少年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建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对于那些对生态经济或保护环境做出贡献的人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对破坏生态的人进行惩罚,以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态保护的意义所在,让全民参与到生态建设当中来。
(2)大力发展生态科技
生态经济必须紧密依靠科技创新,针对我国在生态科技方面不发达的现状,根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技术。特别要整合相关研究机构、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力量,采取协调行动,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为生态经济建设打下基础。比如,现在很多高校的研究结果应该更加积极的往实际方面转化,很多研究机构都在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研究,可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把学术研究转化为成果,为生态经济的建设做出贡献。我们还应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全面支持开发全新的的能源,我们应该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储备,看到很多技术的长远发展。例如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将其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发展生态科技的重任,我们应该将生态保护融入到自己的思想中,在我们从事科学研究比如设计一款新产品,我们不仅仅要考虑到它的经济效应,我们还应考虑到它会不会给环境带来很大的污染,在设计者款产品时我们应该竭尽全力去节能减排。我相信只要不断努力以后市场上的许多产品一定会越来越环保,同时我们也在我生态经济建设做贡献。
(3)健全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制体系
目前在生态方面的法律制度还不是十分健全,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但
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健全这方面的法律制度。在1979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这部法律的指定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这以后很多法律如《森林法》、《海洋法》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了。这些法律制度的出现为生态经济的建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现有的法律制度仍然与建设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根据发展生态经济和绿色发展的要求,对一些不符合现实情况和实践需要的条文进行修改,逐步健全法律体系
中共18大明确的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四位一体”转变为了“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地位,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对各省市政府官员考核的指标之一。这在某种程度上市各地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始慢慢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这一切能不能付诸实践还是要依靠法律的有利制约。应该制定有关生态功能的建设和管理的质量标准,并使责任落实到人,以加大法律惩戒的力度。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尤其要大力提高重点地区基层环保执法监管的水平。应该把生态建设的指标更加具体化,防止某些人钻空子。政府努力改革和消除不利于生态经济的制度安排和相关政策。
通过法律的监管,可以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积极的参与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建设做贡献。只有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手段,才能使生态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到发展。强化产业政策导向,建立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发展,使企业向节约型、环保型发展,最终形成生态型的产业
链。
参考文献
[1] 李娜.建设资源友好型,环境保护型社会[J].中国科技信息,2009
(13):273-274
[2]陈民.生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探讨 [J].商业经济,2009(9)
[3] 强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J].求是,2010(1):31-33
[4] 牛凤瑞.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J].城市,2005(5):8-11
[5] 陈光磊.论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构建[J].中国市场,2007(13):92-93.
第三篇: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文明
编辑:admin 时间:2011-1-31 21:19:0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贯彻落实这一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加快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是发展生态经济的根本举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必须始终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为此,应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
大力开发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一方面,加强节能、低碳、环保技术的攻关和突破。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制定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科技规划,加强领导和指导,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组织科研力量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和自主创新,努力在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特别是要根据现阶段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开发和循环利用技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技术等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另一方面,大力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引导企业引进和采用国内外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和设备,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和装备。抓住落后产能相对集中的重点行业,依法坚决淘汰那些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的企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注重总结推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的先进经验。
促进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能源资源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类型和性质,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模式和布局。比如,建立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工业经济,建立在土地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农业经济,建立在太阳能、氢能等资源基础上的经济是生态经济。从能源资源的视角来看,经济模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不可再生、环境污染严重;二是以太阳能、氢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经济,其主要特点是资源可再生、污染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逐步实现由以煤炭、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经济向以太阳能、氢能为主的新型能源经济或低碳经济转变。与此同时,还应重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急剧增多。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垃圾历年累积堆存量达60多亿吨,有200多座城市饱受垃圾问题的困扰,而许多城市现在仍然采取填埋、堆肥、焚烧等不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垃圾。这不仅严重浪费可再生资源,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应改变以往把垃圾等废物视为包袱和灾害的观念与做法,将其视为再生资源和巨大财富,通过加快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手段,努力防止垃圾造成的“二次污染”,并充分挖掘其巨大的资源潜力,实现“二次利用”。
重视利用荒野这一宝贵资源。所谓荒野,是指未受人类活动干扰或者人工改造较少的自然环境。在传统观念中,荒野是没有多少价值的。然而,在生态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荒野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有价值。荒野是一种具有原生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的自然系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休闲价值、审
美价值。应进一步转变对荒野的认识,深入研究荒野资源的价值,在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荒野资源利用的方式,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荒野资源,努力做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河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人民网
第四篇: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江夏
发展生态经济 建设生态江夏
胡亚波
2011年第5期 ——生态建设
近几年来,江夏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排名第一名。区委、区政府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明确提出,江夏要在全省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十二五”时期,江夏经济要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经济,走生态立区之路。
一、突出园区特色功能,建立创新型的生态工业体系
生态工业体系是生态经济的核心。生态工业是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多层次循环利用等为特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运用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系统工程的方法经营和管理的一种综合工业发展模式。江夏将依托东湖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开发区,围绕国家火炬计划·武汉江夏特色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的建设,打造特色功能园区,做强现代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承接东部沿海和外资新兴产业转移;注重配套产业链,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
一是做好战略性园区产业发展引导规划。重点突出庙山、藏龙岛、大桥新区三个主体开发园区的特色功能。藏龙岛以光电子信息和总部经济为主要特色,庙山以轻工机械制造和生物医药园为主要特色,大桥新区以重工业及配套产业链为主要特色。三个开发区在主体功能的框架之下,进一步细化若干个产业集群。南环线一带的乡镇街工业园区,以承接三个主体开发区辐射产业链和配套产品为主,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
二是按照园区功能分区落实项目。在划分三大园区主体功能的基础上,制定《江夏区经济开发区开发引进项目指导目录》,认真梳理现有项目库的项目和意向性的项目,采取协商和双向交流的方式,按照各园区的功能统一组织协调项目落位。利用各种机遇,组织大型招商推介活动,推进新一轮的大开放、大开发和大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园区企业清洁生产。开发园区要积极打造清洁生产的要素环境,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打好基础,进一步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节约、降耗、减污和增效,使产品、产业结构符合清洁生产的发展方向,逐步扩大区内清洁生产企业试点面,加强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指导和服务,建立健全促进清洁生产的激励性政策,强化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
二、突出南部生态特点,建立现代化的生态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借鉴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江夏将充分发挥南部农业规模化的优势,重点发展都市农业、循环农业、特色农业,形成鲜明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和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群,打造现代化的生态农业体系。
一是建设农业循环经济园区。以中化东方、金林等有机肥料厂为龙头,建设乌龙泉农业循环经济园区,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农业循环经济龙头企业,配套发展与龙头企业相关的农业产业链,推进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以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乃至几个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二是加快农业生态小区建设。以法泗怡山湾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农庄为示范,建设猪—沼—稻(林、果、菜、鱼)模式的农业循环经济生态小区。以全区35个万头猪场为中心,强化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规模化养殖小区粪便无害化处理,大力发展沼气能源、沼液灌溉、沼气发电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形成循环经济特色产业群。
三是加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特色优质农产品产业板块。加大龙头企业引进和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符合都市农业发展方向的大棚农业、基地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形成 “八大产业化基地”,即以107国道为轴线的苗木花卉基地,以梁子湖岸线为纽带的有机绿茶基地,以江夏园艺场为中心的绿色瓜果基地,以范湖沿江和天子山大道沿线为重点的武嘉蔬菜基地和环城蔬菜基地,以法泗桂子米为代表的优质稻及莲藕基地,以舒安湖泗为主产区的藠头苎麻生产基地,以南部老区为主体的杉木丰产林基地和以梁子湖、汤逊湖、鲁湖等湖泊为环状的水产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三、突出区位优势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现代商贸物流和生态旅游业体系
现代商贸、物流和生态旅游业是生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服务业。江夏将抓住山水、人文资源丰富和交通发达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生态旅游业,逐步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一是大力发展水陆空联运的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作为新的产业形态,一方面该产业本身符合生态经济的要求,另一方面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区域内信息与商品的快速有效流动和增长,拓宽区域价值创造的空间,优化企业的战略竞争资源,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江夏将充分发挥郑店区域内京珠、沪蓉、青郑高速交汇京广铁路、长江水道、107国道等交通发达的优势,做大做强华中物流产业园,将该园区作为战略大园区来谋划,形成与白沙洲大市场相呼应的物流区域;加大招商引资推介力度,打造集建材市场、钢铁市场、家具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汽车交易市场、日用工业品仓储物流以及综合运输调度信息服务中心为一体的华中地区最大的物流中心。加强与武汉港的联合,以武汉第二机场建设选址江夏为契机,逐步形成水陆空联运的现代物流中心,以物流经济带动全区经济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一是壮大发展连锁超市业态。全区将以中百仓储、武商量贩店为龙头企业,以纸坊中心城区发达的超市和仓储业为依托,建成一个功能完备、辐射全区的现代服务流通网络,促进农副产品和生活必需品的集中采购、配送。二是以江夏定位为武汉中等卫星城市的发展战略,快速发展大专院校、新增住宅小区内的服务业,发展壮大社区服务业业态。三是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壮大发展农村自由经济业态,为农副产品入市,为农民经商创建一个方便、舒适、快捷的场所。四是壮大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业态,引导零售业、餐饮业、宾馆等服务行业建立商业门户电子网站,支持无店铺销售有序发展,推行网上交易活动,争取在最大限度节约商业用地的情况下,使我区服务业更加优质、便捷和繁荣。
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以《江夏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蓝图,围绕“一舰三湖三山”的旅游发展定位,做好生态旅游、文化休闲旅游文章,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拓展江夏旅游市场,精心打造中山舰、武汉巴登城、梁子湖风景区等江夏旅游主打品牌;抓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快藏龙岛湿地公园、庙山麻雀湖湿地公园建设,着手规划三门湖、梁子湖青山岛等环湖旅游景区,引进开发森林公园(熊廷弼公园);积极打造以村为主体,集生产生活旅游为一体的“两型”低碳和谐的生态景区;大力发展环山、环湖、环路、环景区的农家乐旅游景点建设,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推动旅游休闲产业发展。■
(作者系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区长)
第五篇:内蒙古生态经济建设工作汇报[推荐]
内蒙古科右前旗巴达仍贵办事处地处洮儿河上游,总人口为1.02万人,蒙古族占95%。几年来,巴达仍贵办事处党政班子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农民增收为目标,瞄准国家产业扶持政策,提出“依托青山绿水、优化基础产业、突出有机特色,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构想,不断加大农牧业科技投入,找到了农牧民致富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提质提
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生态经济正在成为巴达仍贵办事处新一轮经济发展的主题。
一、大力发展有机农业
巴达仍贵栽种水稻历史悠久,该地区耕地面积8.98万亩,水稻种植总面积为1.5万亩。水田主要分布于巴达仍贵、胡格、满达胡三个嘎查。这里土质肥沃,水质清纯,无任何污染,为绿色有机水稻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达仍贵建立了有机水稻种植基地,实现了有机水稻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整体品牌效应,打开了销售市场。2008年,巴达仍贵有机食品协会正式成立,目前会员已达120户。种植基地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亩,计划2009年推广到2000亩。
二、建设生态牧业
巴达仍贵办事处有优质草场面积9万亩,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围绕“金山银山,不如留给子孙绿水青山”的发展目标,通过全面封山、合理放牧等有力措施,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畜牧业,成效显著。在大力实行禁牧封育的同时,办事处党政班子认识到,发展数量型畜牧业已经没有前景,家畜改良才是发展现代畜牧业提质增效的必要手段。只有提质才能增效,才能使农牧民增加收入。2007年以来,办事处进一步加大改良力度,冷配奶牛300多头,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新技术改良绒山羊500余只。今年又进一步加大改良工作力度,在优质奶牛改良,绒山羊改良的基础上,开展了肉羊改良项目。今年,办事处又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洪光牧场奶牛养殖基地,现存栏高产优种奶牛150余头,年产优质原料奶近50万公斤。该基地作为巴达仍贵办事处畜牧产业的龙头,在传统奶牛饲养工艺的基础上,吸收国内先进的奶牛生产技术,并依托当地无污染的优质草场资源,牛奶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现在成年母牛年单产可达到7000公斤以上。几年来,巴达仍贵办事处禁牧封育已完成退牧还草3万亩,草原植被得以迅速恢复。目前,全办事处牛存栏4849头,其中奶牛230头;羊44879只,其中绒山羊22616只;猪7214口,其中能繁母猪1554口;马属动物925匹。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既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又合理利用了草场资源,实现了生态与环境的双赢。
三、加强特色养殖
巴达仍贵草原白鹅养殖基地位于察尔森水库西北岸河滩区。经过几年的努力,2007年走上了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基地现拥有两栋近3000平方米的标准化鹅舍,年出栏商品鹅近万只,是一个集引进、养殖、销售为一体的民办饲养场。2008年以来,在办事处和嘎查的共同努力下,投资7万元在巴达仍贵嘎查新建了一座土鸡孵化厂。目前,厂房建设已完工,设备也全部到位。该厂设计规模为年孵化鸡鸭鹅苗6到8万只,预计每年可给当地养殖户带来60到80万元的收入。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极大地激发了周边群众的养殖热情。白鹅养殖和土鸡养殖投入小、周期短、见效快,目前在办事处党工委的大力扶持下,养殖户正朝着“公司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方向发展。禽类养殖规模已达13800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