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柑桔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柑桔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目前许多地方柑橘品种大多为七八十年代的老品种,加之,长期的不合理施肥和耕作管理,致使品种老化、品质退化、土壤酸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通过高效生态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既可以推进柑橘品种更新,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进效益,又可以有效防止园地水土流失,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加快柑桔产业提档升级。
二、增产增效情况
综合应用该技术平均每亩每年可增收400-600元。
三、技术要点
在高效生态橘园建设中,选用特色鲜明、品质优良、成熟期配套的新品种,运用高接换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应用推广“猪-沼-果”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集成应用生草(百喜草)覆盖栽培、蓄水节水灌溉、施用生物有机肥、病虫害生物(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和物理(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和黄色粘虫板捕杀蚜虫和粉虱)综合防治等技术,形成 “模式优化、肥料有机、空中挂灯、树上挂虫、地面种草、田建建池” 等为主要内容的柑桔高效生态栽培技术体系。
四、注意事项
应合理设计栽培模式,防止技术割裂而采用单项技术,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第二篇:柑桔优质栽培技术
第一章建园
一、园址选择
(一)气侯条件。海拔400米以下,年平均气温16℃以上,绝对最低气温≥—5℃,1月平均温度≥5℃,≥10℃的年积温5000℃以上。
(二)土壤条件。坡度25°以下,土壤质地优良,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土层深厚,活土层0.6厘米以上,地下水位1米以下,PH值5.5—7.5。
(三)立地条件。避风向阳,水源充足,交通方便,无大气污染。
二、园地及基础设施建设
(一)园地建设。坡度6°以下的可因地制宜,建缓坡大块梯田;坡度6°-25°的缓坡地、山地、丘陵修筑等高梯田,梯田面宽3.5—4米,外高内低,梯高不超过0.8米,梯壁种植百喜草或其它草本植物。水田调整为柑桔园的要进行土壤改良,特别是必须彻底打破犁底层,建好排水沟。
(二)道路建设。干道宽4—5米,贯通或环绕全园,与园外公路相接;支道宽3米,横贯各小区,与干道连接;人行道每隔50—60米修1条,与支道及每台梯田相连接,并与排水沟配合修建。
(三)排灌系统建设。果园上方设拦洪沟,一般沟面宽1—1.5米,底宽0.8—1米,深1米左右,纵降1/200,果园内设排水沟,宽深各0.5米。水源条件较差的果园按每亩30立方米蓄水量建蓄水池。
(四)防风林建设。山地、丘陵桔园的山顶预留绿化林带,平地果园外围特别是风口处应营造防风林。防风林应选择速生乔木树种,并与柑桔没有共生性病虫害,如樟树、桉树等。
三、品种定向和苗木要求
(一)品种定向。根据远安县柑桔基地发展规划,品种选择要兼顾熟期的合理搭配,以温州蜜柑为主,特早熟品种如日南一号、宫本、大浦等;早熟品种如龟井、国庆一号、山下红和鄂柑2号等;中熟品种如大叶尾张。小气候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当发展碰柑,如鄂柑1号、太田等。
(二)苗木质量。苗木高度>0.5米,嫁接口以上茎粗≥0.6厘米,长≥20厘米。主枝数>3个,侧根>4个,长>15厘米,无明显机械损伤,嫁接口愈合完好,品种纯正,无检疫性病虫害,砧木枳壳。
(三)苗木的调运。遵循优先选择本区域内的苗木、及时起苗、及时栽植的原则。苗木远距离运输要做好保湿工作,防治发热烧苗,起苗至定植时间不超过3天。选定的苗木必须具备检疫证书、质量合格证书和品种保证书。并与苗木供应单位签订苗木供销合同。禁止购买流动商贩兜售的苗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疫区或外省调入苗木。
四、定植前的准备
(一)旱地的抽槽、施底肥、起垄。挖宽1米、深0.6—0.8米的定植槽,每亩填埋绿肥或厩肥2000--3000公斤,磷肥100—150公斤,肥与土分层压入槽内,每层20厘米左右,并施入适量的速效氮,回填成垄,垄高出地平面30厘米,回填在定植前2——3个月完成,待填土沉实和肥料腐熟后定植。
(二)水田的抽槽、施底肥、起垄。水田调整为柑桔园的首先建好纵沟、横沟和围沟,纵沟深1米以上。高塝水田同旱地抽槽,低洼水田应采用高垄栽培方式,根据定植规格放线,每亩填埋绿肥或厩肥2500—3000公斤,磷肥100—150公斤,肥与土分层压入槽内,每层20厘米左右,回填成垄,垄高0.3—0.5米,面宽1米,起垄在定植前3个月完成。
五、定植
(一)栽植密度。平地果园株行距3×4米,每亩56株;梯田株行距2.5×4米,每亩67株,计划密植园株行距2×3米,每亩110株,园内荫蔽后隔株间移。
(二)定植时期。一般在秋梢老熟后的9—10月或翌年春梢萌发前的2—3月栽植。以9—10月为最佳栽植时期。容器苗或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
(三)定植技术。定植前将苗木进行大小分类,大、小苗分片或成行定植。定植时根系和枝叶作适度修剪,苗木端正放置于定植穴的中央,边踩边将苗木向上轻提,促使根系舒展与土壤密接,浇足定根水后覆土至嫁接口下10厘米处,树盘盖草保墒。定植后如遇干旱,3—5天浇一次水,直至成活。
第二章定植后的管理
一、土壤管理
幼龄桔园以熟化表层土壤为主,具体措施为行间深、中耕,果树带浅耕。行间(离树0.5米以外)可种植豆科类、矮秆作物或绿肥,禁止种植玉米、小麦、红苕、油菜等高杆、攀缘作物和其它经济林木。
挖通槽定植的幼年果园,3年内以深耕熟化表层土壤为主,从树冠外围滴水处(或定植槽外缘)逐年或隔年向外抽槽改土,槽深、宽为0.4×0.5米。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厩肥、饼肥等,回填时表土放底层,心土放表层,随后灌足水。
柑桔园实行生草制,种植的作物和草类应与柑桔无共生性病虫,以豆科作物和禾本科牧草为宜,适时砍割,翻埋于土壤中或在高温或干旱季节来临前覆盖于树盘上,厚度10—20厘米,与根茎保持15厘米左右。
果园根据水土流失情况,逐年或隔年进行树盘培土,培土宜在冬季中耕松土后进行,可培入塘泥、河泥或桔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一lO厘米。
二、肥水管理
(一)施肥。土壤施肥应勤施薄施,幼树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钾肥。生长期每15天施肥一次,顶芽自剪至新梢转绿前增加叶面追肥。8—11月应停止使用速效氮。1—3年生幼树单株年施纯氮100--400克,氮、磷、钾比例1:0.3:0.5为宜。施肥量由少到多逐年增加。施肥方法以浅沟施和撒施(小雨前、大雨后)为主。成年结果树“依产定肥”,每生产100公斤果实年施纯氮0.6—0.8公斤,氮、磷、钾比例1:0.4—0.5:0.8—1。
(二)灌溉。柑桔树在定植后第一年对水分极其敏感,特别是高温季节,若遇连续干旱,每7天浇水一次,同时树盘覆草。成年园当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进行灌溉,多雨季节及时清淤。
三、防冻措施
我县属柑桔栽培的次适宜区,冬季的低温冻害是影响我县柑桔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重视做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加强栽培管理。主要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害,早施(11月前)和重施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抵御不良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冬前灌水培土。在冬至来临前,对树体灌一次透水,并培土至根颈上15—20厘米处,用薄膜或作物秸秆进行树盘覆盖。
(三)树干涂白包扎。涂白剂的配方为:生石灰2.5 公斤+硫磺粉0.75 公斤+食盐1.25公斤+植物油0.1公斤+豆面粉0.05公斤+水18公斤。遇强低温时用稻草对主干和主枝进行包扎。
(四)树冠喷施抑蒸保温剂。12月中旬前树冠喷机油乳剂80倍,或机油乳剂1公斤+2.4-D3-5克+水60公斤。
(五)清雪熏烟防冻。大雪过后,及时摇落树冠上的积雪,并用薄膜或稻草覆盖树冠。雪后或气温降到-7℃时的夜晚,必须进行园内熏烟,以锯末、杂草为燃料,每亩4—6堆,让烟雾笼罩全园,阻拦冷空气下沉。
四、冻后管理
(一)施肥:春肥在早春解冻后及早进行,肥料以速效氮肥为主,采用薄肥勤施。轻微受冻,发生卷叶、黄叶、生长衰弱的树,应立即向树冠喷施0.5的尿素液,每天一次,连喷2—3次。受冻较重的树因枝干大量截除,枝叶很少,肥水难以吸收,施肥容易伤根,春肥应少施,但须注意松土除草工作。
(二)修剪:对枝梢完好,部分叶片受冻枯焦而未脱落的轻伤树,尽早摘除枯焦叶片,以免继续消耗水分,扩大受冻部位。冻后出现枯梢的树株,在萌芽抽梢后截去枯死部分。冻后的修剪工作一般在生死界线分明以后,及早进行。
(三)防治病虫:受冻树极易感染病虫害(如树脂病、螨类、蚧类等应及早防治。
五、树体管理
(一)整形。温州蜜柑树形为自然开心形;干高20—40厘米,主枝3—4个,在主干上错落分布。主枝分枝角度50°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个。
碰柑为多主枝放射形:干高20—30厘米,无类中央干。在主干上直接配置主枝4—5个。对各级骨干枝采用短截、摘心、拉枝等方法,使树冠呈放射状向外延伸。
树冠标准:冠幅2.5—3米,树高2--2.5米,个体较独立,相邻树枝条不交叉。
(二)修剪。幼龄桔树的修剪以培养合理树形和迅速扩大树冠为目的,以轻剪为主。选定各主枝、副主枝延长枝后,对其进行中度短截或摘心,枝条长度控制在30cm以内,并以短截程度和剪口芽方向调节各主枝之间生长势的平衡。严格控制徒长枝,轻剪其余枝梢,除对过密枝群作适当疏剪外,内膛枝和树冠中下部较弱的枝梢一般均应保留。
六、花果管理。定植后1—3年内摘除花蕾,促使幼树生长,尽快扩大树冠。
(一)保花保果措施。
1、增强树势。从冬季培管开始,采取综合措施,增强树势,延长叶片寿命,提高花芽分化和发育的质量。
2、保护老叶。采果后,叶面喷施15—20ppm2,4—D加0.5%的尿素。
3、合理修剪。疏除部分瘦弱的结果母枝、密生枝、弱枝、病虫枝,回缩衰老侧枝。
4、抹芽控梢。及时抹除部分春梢和全部夏梢。
5、根外追肥。从花蕾膨大开始,每隔10—15天连续喷0.3—0.5%的尿素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或者在花期喷0.2—0.3%的硼肥。
6、应用生长调节剂。用于柑桔保花保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很多,目前生产上主要适用有:广增素“802”、爱多收、2.4—D、核苷酸、细胞分裂素、“九二0”等。
7、预防异常落果。柑桔开花座果期若遇连续3—4天32℃以上高温天气,空气湿度下降到60%以下并伴有干热风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在柑桔园内喷水、覆盖、抹除部分春梢、喷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或根外追肥。
(二)疏花疏果。
1、控制花芽分化。11—12月喷50—100ppm的赤霉素,能抑制温州蜜柑的花芽分化,并大量增加次年正常结果枝的数量。或在花芽分化期内,增加柑桔园内的水分供应,并适当提高氮肥用量,减少成花数量。
2、疏除或短剪结果母枝。大年树夏、秋梢母枝数量多、花量大,在春季修剪时,对强壮的夏、秋梢,或春梢母枝短剪1/3—1/2,对弱的夏、秋梢全部剪除。
3、疏除花蕾。春季抽梢现蕾后人工疏除部分花蕾,或再次重剪结果母枝。
4、疏果。生理落果结束后,若座果数量太多,按叶果比进行人工疏果。
(三)高温季节柑桔落果、裂果及日灼的防治。
1、防日灼。一是高温干旱时严禁使用石硫合剂。二是高温干旱季节定期给桔园灌水。三是对发生日灼症的果实,进行遮光、套袋等处理。四是喷高脂膜100—200倍或2%—3%的石灰水。
2、防裂果。干旱时用0.3%的尿素液或30ppm的赤霉素液,于傍晚喷洒果实表面,使果
皮生长与果肉生长的速度同步,从而防止裂果。一般每周喷一次,连喷3至4次,雨前或灌水前加喷一次即可。
3、防落果。一是树盘覆盖。二是定期灌水,园内改善小气候。三是树冠喷抑蒸剂。每公斤抑制剂兑水50至75公斤。四是及时夏剪,抹除树冠外部过多的嫩梢。五是施壮果肥。可用腐熟粪水或速效化肥兑成稀肥液分次施用。也可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或0.3%的尿素肥。
第三章病虫防治
一、柑桔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植物检疫。禁止从外省或疫区调运柑桔苗木、一经发现立即销毁,并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二)农业防治。
1、种植防护林。
2、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
3、生草栽培。
4、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自身抗病虫能力。
(三)物理机械防治
1、利用灯光防治害虫。桔园悬挂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吸果夜蛾、金龟子、卷叶蛾等。每30亩挂1盏,灯的悬挂高度以高出树冠为宜。
2、利用趋化性防治害虫。大实蝇、拟小黄卷叶蛾等害虫对糖、酒、醋液有趋性,可利用其特性,进行挂罐或树冠局部喷药。配制比例为:红糖1斤,黄酒2斤,醋1斤,水6斤,晶体敌百虫5克。
3、利用色彩防治害虫。可用黄色粘虫板诱集蚜虫,每亩20块左右,黄色粘虫板的高度以高出树冠为宜。
4、人工捕捉害虫、集中种植害虫中间寄主诱杀害虫、如人工捕捉天牛、蚱蝉、金龟子等害虫;在嘴壶夜蛾发生严重的地区,可在桔园附近人工种植木防已,引诱成虫产卵,再用药剂杀灭幼虫。
(四)生物防治
1、改善果园生态环境。梯壁种植百喜草,田间种植藿香蓟。
2、人工引移、繁殖释放天敌。用胡瓜钝绥螨防治害螨,每株树1袋;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保护利用桔园中的捕食螨、瓢虫等有益生物种群。
3、应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
(五)化学防治
1、农药种类选择及使用。
(1)禁止使用高毒、高残毒或有三致作用的药剂。
(2)限制使用中等毒性以上的药剂。
(3)允许使用低毒及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
2、农药使用准则
(1)不得使用附件一中列出的农药种类和未登记的农药。
(2)限制使用的农药(见附件二),每年每种药剂最多使用1次。
(3)允许使用的农药(见附件三),每年每种药剂最多使用2次。
(4)限制使用和允许使用的农药必须按要求控制施用量。注意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二、柑桔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红蜘蛛。主要危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正面和果实表面出现苍白色斑点。当每叶上有虫、卵5—10头时是重要防治时期。可选用10%虫螨灵乳油4000倍液、70%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15%哒螨酮乳油3000倍液、20%螨克乳油15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二)锈壁虱。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果实形成麻柑子。每当叶果上有虫2—3头时是重点防治适期。可选用20%威灵2500倍液、50%三环唑4000倍液,20%灭扫利3000倍液、65%代森锰锌800—1 000倍、40%水胺硫磷1000倍加95%机油乳剂200—300倍、73%克螨特3000—5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三)蚧壳虫。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受害叶片变黄,造成枝梢、果实粗糙不平。若虫盛期尤其是1龄盛期是重点防治适期。可选用40%速扑杀乳油1 000倍、25%蚧死净乳油900倍液、35%快克8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四)潜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受害叶片上有许多银白色虫道。夏、秋梢萌发期是重点防治期,即放梢后7—10天(新梢长1粒米)时为防治适期。可选用20%好年冬乳油2500倍液、18%杀虫双水剂400倍液、20%灭扫利20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
(五)大实蝇。主要为害果实,造成未熟先黄,属检疫性害虫。防治主要把好“三关”:一是成虫出土关,5月上、中旬果园地面撒50%辛硫磷颗粒剂1—2公斤/亩。二是产卵关,5月底至6月初,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加红糖3%,喷全园1/3的树或树冠,4—5天一次连喷2—3次。三是入土关,9—10月及时拣净地上落果,深埋0.5米。
(六)花蕾蛆。为害花蕾,形成“灯笼花”。防治方法:4月上旬地面撒2%叶蝉散2.5—3公斤/亩或喷50%辛硫磷500倍。花蕾露白时,树冠喷90%晶体敌百虫或50%杀螟松1000倍。
(七)炭疽病。主要为害叶、枝和果实。夏、秋梢抽发期和幼果期是重点防治适期。可选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0%代森锰锌500—1000倍液、77%可杀得6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八)疮痂病。主要为害叶片和果实,病斑凸起成瘤状春梢萌发期和幼果期是重点防治适期。可选用38%多菌灵胶悬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粉剂5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10%代森锰锌500—1000倍液、77%可杀得600倍液等药剂防治。
第三篇:油茶丰产生态栽培技术
国家林产业重点项目———油茶
油茶丰产生态栽培技术
前言
油茶属山茶科常绿植物,泛指山茶科山茶植物中种子油脂含量较高且具有经济栽培价值的植物总称,油茶是我国主要木本油料树种,用其种子榨取的油-———油茶籽油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90%以上,油酸含量在83.3%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是一种理想的优质植物油,茶油及副产品在日用化工、医药、工业和农业上都具有重要的用途,由于油茶树其适生范围广、经济价值高、生态功能强、产业链长,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
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对于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缓解耕地压力、保障粮油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务院高度重视食用油的发展,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国家林业局从2006年开始至目前为止已出台了系列关于发展油茶产业及规范油茶种苗市场的文件,有力的引导了全国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林科院、湖南林科院、江西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研究了很多油茶良种,编辑了一些良种繁育及种植技术书籍,指导全国油茶栽培发挥了一定作用。
本人根据近十六年以来在全国有关省区推广油茶栽培、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积累,借鉴有关科研院所及专家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编辑《油茶丰产生态栽培技术》丛书本书分为六个单元“油茶丰产栽培”“油茶低产林改造”“油茶病虫害防治”“油茶良种繁育技术”“油茶采收与储存”“茶油加工及深加工技术及工艺”方面的内容,全书通俗易懂、操作实用等特点,意在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对企业从事该产业实际操作运作从技术和工艺层面起到一个引导和参考作用。
作者:冯纪福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第四篇:安徽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要点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廖华俊
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生长期短的作物,适于间作套种,产量高、经济效益好,深受农民欢迎。
一、栽培模式
春季通常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地温、防御春寒低温,有利于提早播种,达到早熟高产的目的,为提早上市增加效益,还可用拱棚、大棚等设施栽培。秋季栽培前期不需要覆盖地膜,生长后期最好采用拱棚或大朋覆盖避免早霜冻。
二、播种期的确定
安徽春季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播种期通常为元中旬至2月初;地膜覆盖+大棚(拱棚)栽培播种期提前20天左右;地膜+拱棚+大棚栽培播种期在12月中旬左右。秋季栽培播种期8月15日前后。
三、整地施肥
1、土壤选择以选择地势平坦、旱能浇、涝能排、土层耕作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地块为宜。稻茬田块应在水稻收割后及时深翻耕30cm,晒垡、冻垡,保证播种前土壤疏松。
2、施肥马铃薯需钾肥最多、氮肥次之、磷肥较少,吸收比为10∶5∶2。施肥方法上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结合翻地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亩,结合整地沟施N、P、K复合肥80公斤/亩,土壤较贫瘠的增施适量氮肥。
3、整地起垄采用单垄单行或单垄双行种植,整地时垄宽分别为60cm或80cm,高17~18cm,垄间距30cm。播种时土壤干旱是影响出苗,造成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播种前必须造墒,最好是“坐水”播种。(采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施肥、播种、起垄、覆盖地膜同步完成;大棚栽培可选用多功能田园管理机进行开沟,人工施肥、播种后进行覆土起垄。)
三、种薯选择与处理
1、品种选择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易种性退化,生产上应选用脱毒种薯。安徽马铃薯种植应选用早熟品种,如费乌瑞它、中薯3号、中薯5号、中薯8号、早大白等。
2、种薯处理
⑴切块消毒剔除病薯。切块。每个芽块以30克~50克为宜,每块至少带1个芽眼。种薯消毒。拌种配方1:将50%扑海因悬浮剂50毫升与60%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混合,加水至1000毫升,摇匀后喷到100千克种薯切块上;拌种配方2: 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100克,60%的高巧悬浮种衣剂20毫升(或适乐时100毫升)对水1000毫升,均匀喷洒到100千克种薯上,晾干后切块播种。黑痣病、干腐病是种薯携带的主要病菌,利用上述两种配方,可以促进早出苗2—3天,而且确保苗齐苗壮,同时能预防苗期蚜虫、以及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的危害。也可用10000公斤薯块用100公斤滑石粉+72%克露3公斤+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3公斤进行拌种消毒,或摊放到室外阴凉处晾干切口,使刀口愈合,防止腐烂。切刀消毒液可用75%的酒精或开水把沾有青枯病、环腐病菌的刀刃和切板擦净。⑵催芽早熟品种春季播种无须催芽;秋季播种可用适宜浓度920消毒。
四、播种
种薯播种深度10cm左右,采用单行或双行播种栽培,双行栽培两行种块按三角形摆放每亩播4000~4500株,播后覆土。覆土后每亩用扑草净150克兑水50公斤克均匀喷洒畦面,然后覆盖地膜以防杂草滋生。(采用马铃薯播种机种植,施肥、播种、起垄、覆盖地膜同步完成。)
五、田间管理
1、适时破膜:马铃薯地膜覆盖出苗后要适时破膜,破膜过早幼苗易受冻,破膜过迟高温容易烤苗、烫苗。一般在终霜期后要及时破膜,扶出幼苗后要随后用土封住膜口处,以利保温保苗。(马铃薯出苗前采用上土机,在薄膜上覆盖1层2cm后土,马铃薯可以自行出苗。)
2、中耕培土:中耕培土是马铃薯获得高产的又一重要环节,培土可使结薯层疏松,以免块茎露出地面变绿。一般进行2~3次,第1次中耕培土时期为马铃薯幼苗长到4~5叶(苗高10cm)时进行,培土厚度2~3cm;现蕾期和植株封垄前可再行培土2~3cm。(采用上土机或多功能田园管理机同步完成播种沟中耕和垄面覆土。)
3、追肥:马铃薯生长要“前促后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应追肥1~2次,以速效氮为主。第一次在刚出齐苗时进行,结合中耕、浇水每亩施NPK复合肥10公斤,或尿素7.5公斤。第二次在马铃薯刚开花或薯块膨大初期进行,根据长势结合中耕、浇水、培土每亩追施NPK复合肥15~20公斤。进入花期后,如发现缺肥应及时进行根外追肥,用0.3%尿素+0.4%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封垄后尽量减少田间作业,以免碰坏叶片,碰倒植株。
4、水分管理:马铃薯不耐旱也不耐涝,应根据需要及时浇水。早春温度低适当少浇水,以中耕代浇水,温度升高后,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过后及时排水。收获前10天停止浇水,有利于商品薯或种薯贮藏。
5、大棚温度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闷棚 10d左右,保持棚内土壤温、湿度,促苗早出。待出苗70%以上时开始放风降温,马铃薯生长期温度控制在20~25度较为适宜。
6、控徒长:如马铃薯出现徒长,在封行前可通过深耕、控水的方法来调控。也可以使用马铃薯膨大素或50~100ppm的多效唑,或1~6ppm的矮壮素进行叶面喷施,有效控制徒长。
六、马铃薯化学除草剂
1、马铃薯播种后可用45%二甲戊灵125-150毫升/亩,对水40-50公斤或50%施田补100ml或48%氟乐灵100ml加水50L进行封闭除草。
2、播种后至苗高10厘米前可用50%赛克津30~80克/亩、10.8%高效盖草能1500倍液(禾本科)、金奎禾灵等防治田间杂草。
七、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1、病害防治(1)晚疫病:可用50%阿克白3000倍液、或8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进行防治。(2)早疫病:50%阿克白3000倍液喷雾,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3)炭疽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25%凯润2500倍液,或25%嘧菌脂悬浮剂1500倍液,或60%百泰可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2、虫害防治(1)地下害虫:用5%毒死蜱颗粒剂1公斤整地时撒施防治。(2)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3%莫比朗乳油3000倍液、50%的辟蚜雾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轮换交替喷雾防治即可。
八、收薯
春薯没有明显的收获期,达到需要大小即可收获,以经济效益为主。收薯应在高温和梅雨季节前进行。收获的薯防止暴晒,中午应用薯秧盖严薯块。运输要轻拿轻放,避免碰伤薯皮。
第五篇:高效优质玉米栽培技术
本文所指的高产,是指亩产1000公斤以上。根据研究和实践,玉米每亩(667平方米)达到1000公斤产量所需生态条件,积温≥3000℃,可利用积温达≥2800℃,无霜期150~160天,地势平坦,保肥保水,土壤为壤土或轻壤土,肥水条件为中上等。
一、选用优良品种
知何选好玉米良种,是关系到秋季产量增收的关键问题。在选择玉米良种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根据热量资源条件选种。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生长期长的玉米品种丰产性能好、增产潜力较高,当地的热量和生长期要符合品种完全成熟的需要。热量充足,就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使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得到有效发挥。但是,过于追求高产而采用生长期过长的玉米品种,则会导致玉米不能充分成熟,籽粒不够饱满,影响玉米的营养和品质。所以,选择玉米品种,既要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又不能影响下茬作物适时播种。地势高低与地温有关,岗地温度高,宜选择生育期长的晚熟品种或者中晚熟品种;平地生育期适宜选择中晚熟品种;洼地宜选择中早熟品种。
(二)根据当地生产管理条件选种。玉米品种的丰产潜力与生产管理条件有关,丰产潜力高的品种需要好的生产管理条件,生产潜力较低的品种,需要的生产管理条件也相对较低。因此,在生产管理水平较高,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可选择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反之,应选择生产潜力稍低,但稳定性能较好的品种。
(三)根据前茬种植选种。品种玉米的增产增收与前茬种植有直接关系。若前茬种植的是大豆,土壤肥力则较好,宜选择高产品种;若前茬种植的是玉米,且生长良好、丰产,可继续选种这一品种;若前茬玉米感染某种病害,选种时应避开易染此病的品种。另外,同一个品种不能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三四年,否则会出现土地贫瘠、品种退化现象。
(四)根据病害选种。病害是玉米丰产的克星,主要与土壤有关。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选种时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如:“登海9号”只适宜在土壤养分均衡、熟化程度高的地块生长。
(五)根据种子外观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产量的高低,玉米1级种子(纯度98%)的纯度每下降1%,其产量就会下降0.61%。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优质的种子包装袋为一次封口,有种子公司的名称和详细的地址、电话;种子标签注明的生产日期、纯度净度、水分、芽率明确;种子的形状、大小和色泽整齐一致。
(六)根据当地降水和积温选种。根据经验,上年冬季降雪量小,冬季不冷,第二年夏季降雨会比较多,积温不会高,生长期过长的品种,积温不够,影响成熟。反之,上年冬季降雪量大,冬季很冷,翌年夏季降雨一般偏少,积温偏高,易选择抗旱性能强的品种,洼地可以适当种些中晚熟品种。
二、一早赶三前抗旱精播
抗旱精播保全苗是实现高产的前提。一早赶三前技术就是通过适时抢墒播种早,赶在春早之前(充分利用反浆水)。追肥早在伏旱之前(使玉米需肥水高效期与七、八月雨热期同期高峰相吻合);玉米成熟在霜冻之前(充分利用有效积温,促进玉米早熟增产)。①早播时间为4月15~25日之间,最佳时间为20日。地温指标,10厘米土壤地温稳定在7~8℃之间即可播种。②种子抗旱处理技术。使用玉米生物浸种剂和抗旱保水剂处理(使用方法参照品种说明)。③播种质量。保证深度适宜,盖土一致,提高出苗整齐度,达到苗全苗齐苗壮。
随着产量提高,播种技术对产量的作用逐渐增强。播种技术包括选择种子处理、土壤备墒、合理密度、播种方法、播种量以及播种深度等。
种子处理:晒种。经过阳光晒过的玉米种子,播种后吸水快,发芽早,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幼苗粗壮。
浸种和拌种:清水浸种主要是供给水分,促进发芽。化学药剂浸种主要有磷酸二氢钾和微量元素,但浸种的浓度太高或浸种时间太长,种子容易中毒受害,降低发芽率。用农药拌种可防治病虫危害。
种子包衣就是给种子裹上一层药剂。包衣的种子播种后具有抗病、抗虫以及促进生根发芽的能力,要针对当地病虫害对症用药。
精心备墒:土壤墒情是影响种子出苗质量的关键。墒情好,土地平整,播种深浅容易一致,出苗整齐均匀。播前备墒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土壤水分的调整。在黄淮夏和套种夏玉米区,麦收后常出现季节性的干旱而使玉米播种时墒情恶化;因此生产上常用浇麦黄水来补充底墒。
合理密植,确定播量:合理密度要考虑品种特性。其次,如土壤肥力、施肥量大而合理,适宜的密度就大。在易旱而无灌溉条件的地区,种植密度宜稀。
玉米播种量的计算方法为:用种量(公斤)=播种密度×每穴粒数×粒重×面积。应重点发展玉米精播技术、提高播种质量。
确定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以5~6cm为宜。在墒情较好的黏土,应适当浅播,以4~5cm为宜。疏松的砂质壤土,应适当深播,以6~8cm为宜。如土壤水分较大,不宜深播,土干则应适当深播。
播后镇压:播后覆土以后,要适当镇压,干旱时要重镇压,而土壤水分过多时,不要镇压。
适施种肥:适量施种肥可以供给幼苗育足的养分,促进苗期的生长和增强对干旱、低温、病害等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种肥包括少量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种肥使用要控制用量和将种肥隔离,以免烧苗。一般亩施5~8kg磷酸二铵,效果不错。
如果播后出现缺株少苗,但没有明显的缺行断垄现象,可以在缺株的临近株穴,在定苗的时候,留双株来补足密度;也可在缺行断垄严重的区域种植耐荫性较强的作物如大豆、马
铃薯等。如出苗只有一半,可播种间作作物。出苗不足一半时,建议毁种重播。
玉米喜温喜光。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但发芽速度极为缓慢,易受土壤中细菌和真菌侵害而腐烂。有的地方为了避免伏旱影响和高温季节带来的授粉不良,在入春时过早播种,由于土温低、季节性气温尚未稳定,从播种到出苗往往需要20天,其间如遇阴雨或寒潮,常造成出苗不齐或种子霉烂。玉米种子在10~12℃的温度下发芽较快而且整齐,生产上把这一温度作为开始播种的最低温度指标。
玉米幼苗抗低温能力比生长后期强。遇0℃低温不至于冻死,在-2~-3℃的短期低温下,幼苗会受到损伤,若温度回升快,管理及时,幼苗在几天后即可恢复正常生长。若低温条件持续长,幼苗就会冻死。玉米长出4~5片叶子时,仍能抵抗轻微霜冻,此后抗寒能力逐渐降低。低温致使幼苗生长缓慢的原因是根的代谢减慢,当温度降至4~5℃时,根系完全停止生长。在农业生产管理上,采取起垄播种来增加日照面积或采用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对促进根系发育有很大好处。
三、合理密植
1.扩大行距。改传统常规行距60~65厘米为120~130厘米(也等于隔行种植)。把肥和苗集中1/2的利用面积上。加大密度,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万株。
2.扩大株距。由常规垄不变,采用远距一掩多株(80厘米3株或100厘米4株),公顷保苗6.0万~6.2万株,收获株数必保5.8~6.0万株。
四、科学施肥
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每公顷施入优质农家肥80立方米,化肥要求N75%施入底肥,25%作为追肥,底肥深度15~20厘米(以免化肥烧幼根,要拌入尿素缓释剂),施肥标准要根据当地地力肥水条件调解用量。标准为常年常用量的130%为前提(增加常规用量30%)。
五、防治病虫害
种子用包衣剂包衣,选用针对当地所需要的成分配比的包衣剂。按说明使用必须达到用量标准才能有效防治。为防止玉米矮缩病发生,在玉米6~8叶期喷施玉米粗缩灵一次。
大斑病用75%百菌清500~8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适时放赤眼蜂防玉米螟,亦可用50%辛硫磷或50%甲胺磷,50%1605,0.5公斤拌毒砂50公斤,在大喇叭口期投入心叶。
济南睿袤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山东省农科院科技服务中心工业北路196-1号
邮编:250100
联系电话:***
公司网站: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