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改革创新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模版)

时间:2019-05-12 17:40: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出改革创新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出改革创新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模版)》。

第一篇:突出改革创新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模版)

突出改革创新 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

沈抚同城化作为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对推进沈阳、抚顺两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突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举措和选择。2009年以来,抚顺市委、市政府突出改革创新,强化重点工作,抓住沈抚同城化发展机遇,有力推进了沈抚同城化发展。

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1.创新区域管理体制,实行大部制管理。沈抚新城由抚顺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演变而来,加挂“沈抚新城管理委员会”的牌子后,取消原有乡、镇管理模式,组建了“沈抚新城高湾经济区管委会”、“沈抚新城李石经济区管委会”和“沈抚新城拉古经济区管委会”,以及“沈抚新城李石街道及社区办公室”。沈抚新城内设机构及人员实行总量控制、按需设定和动态管理,可自行设立或并减管理机构,自主设立和调整临时机构。目前,“沈抚新城管理委员会”设有党工委、管委会、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分别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派出工作机构。新城党工委、管委会内设机构23个(处级规格),其中:党工委工作机构2个,人大工委(政协工委)工作机构1个,管委工作机构20个,对沈抚新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2.下放管理权限,行使市级审批权。为了简政放权,市政府予以沈抚新城“三给”政策,下发《关于举全市之力推进沈抚新城建设的决定》(抚委发„2009‟21号),明确“抚 顺沈抚新城管委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市级审批权限;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将其拥有的市级审批权限,下放并授权抚顺沈抚新城管委会实施。同时,将公安(交警)、检察、法院、规划、环保、工商、质监等部门的人、财、物等下放到沈抚新城管理,对国税、地税、国土分局等部门实行双重管理,并纳入大部门体制改革范围,增强沈抚新城公共服务能力。沈抚新城拥有对人员机构编制、人事管理、人员招聘自主权,实施了灵活的选人用人机制:一是优化干部结构,有计划的招录参公人员;二是新城两级管委会机关管理岗位缺员,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补充政府雇员(聘用合同制);三是公开招聘急需人才;四是对工程建设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岗位,采用雇用工程技术人员的办法解决,项目结束后,雇用期截止;五是对一些辅助的工勤人员,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劳务派遣的方式解决。

3.封存干部档案,实行竞争上岗。在干部聘用和管理上,建立公选考核的干部机制。一方面,将新城管的干部档案封存,实施岗位干部管理。即:两级管委会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岗位空缺,公布竞聘职位,通过报名、资审、竞聘演讲、评委打分、当场公布成绩、组织考核、党工委票决等方式选拔岗位干部。岗位干部在聘任期间,不变动档案职级,只享受岗位的相关待遇。另一方面,破除身份限制,公开选拔岗位干部。由于两级管委会现有干部身份复杂,一些干部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由于身份问题,很难担起 重任,走上领导岗位。实施岗位干部管理后,一大批干部走上了经济区中层干部的岗位。目前两级管委会中层干部中岗位干部占总数的65%。

4.以绩取酬,实行绩效目标管理。为发挥绩效管理指导和激励作用,全面提供按工作质量和效能,沈抚新城制定了岗位绩效考评方案,实施范围包括两级管委会机关干部及市直派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绩效指标考评采取量化打分,考核总分100分,由部门个性指标、共性指标和部门综合评价分值构成。一是分解落实市政府下达的各项绩效考核目标,按目标任务,确定完成目标的支撑指标;二是根据支撑指标,层层落实责任人,同时确定责任领导、牵头部门、责任人;三是按支撑指标项目和承担任务部门的人数确定考核分值;四是根据年度目标完成比例加分扣分;五是根据新城目标完成情况和在市排名情况确定绩效考核工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专业招商部门绩效工资、招商经费与招商项目实现固投挂钩的考核分配机制,对招商部门人员按项目引进及达产达效情况,支付绩效工资及办公经费,调动了招商干部积极性。

二、突出工作重点,推进“九项同城”

1.规划同城。积极配合编制《沈抚新城总体规划》和《沈抚新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13年6月份开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沈阳经济区办公室成立了沈抚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委托沈抚两市之外的第三方编制《沈抚新城总体规划》。我们配合调研,提供素材,积极配合。今年3月13日,省沈办在省规划院举行《沈抚新城总体规划》和 《沈抚新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论证会,两个《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下一步,将积极争取省政府批复。

2.交通同城。一是沈抚新城公交巴士公司运营的101、102、107、108、109五条线路,沿沈抚大道已延伸至沈阳浑南有轨电车5号线“沈抚新城站”,设立营运站亭两处,实现沈阳同抚顺公交无缝对接。二是沈阳经济区综合客运枢纽站前期进展顺利。沈阳经济区综合客运枢纽站,与沈阳有轨电车及公交场站相结合,可以实现长途汽车、有轨电车、出租汽车、公共汽车客运零距离换乘。选址在旺力大街西侧,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2.5亿元。今年开始进行前期工作,目前建设单位已完成与抚顺沈抚新城的签约、立项审批、土地预审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工作,完成投资1000万元。

3.教育同城。一是职业一体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沈抚两市职业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年底完成以抚职院牵头建设的职教集团1—2个。在学籍管理机制上,基本建立了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抚顺、沈阳的两市自由选择学校读书和注册学籍的机制,实现了职业教育资源互通共享。二是两市继续实施优质高中跨市招生,2014年辽宁省实验中学、东北育才学校、沈阳市第二中学共计在抚顺招收34名学生;抚顺二中在沈阳招收4名学生。三是积极落实沈抚新城与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框架协议。

4.户籍同城。积极推进沈抚新城实现“户籍同城”,力争实现在抚顺沈抚新城居民先行先试享受“沈阳居民居住证”居民待遇。目前,已经初步确定方案,正在进行前期数 据测算。抚顺片区居民实行“沈阳市居住证”专户专项管理,借助“沈阳市居住证”户籍管理载体,对其按照沈阳市浑南新区标准,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相对应社会保障待遇,涉及管理事项和增加费用,由沈抚新城自行解决。

5.旅游同城。会同市旅游局联合沈阳经济区各城市举办“老百姓最喜欢的沈阳经济区旅游名品”暨“首届韩国旅游名品”惠民展示会活动,重点推进旅游等方面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新思路。

6.就业同城。一是通过市场在沈阳发布就业信息情况。抚顺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向沈阳市人力资源市场传递企业基本信息4129条,传递62个企业的招聘信息8028个。二是在就业培训方面,抚顺目前共有30家就业培训基地,其中选择8家培训机构参与沈抚就业培训资源共享。截至目前,共向沈阳人力资源市场发布培训信息15个专业300个培训名额。实际参加抚顺地区培训基地就业培训的人数为138人,全部为定单式培训,其中73人的接收单位为沈抚新城企业。

7.基础设施共建。根据沈抚两市沈抚新城2014年基础设施共建工程会议定项目,沈抚新城已将沈阳同城路、同城一路、同城二路、香堤路与抚顺知行路对接完毕。

8.金融同城。一是参与省沈阳经济区办公室筹建的沈阳经济区区域发展基金,沈抚新城作为重点新城被确定为第二批参与单位。二是确定在沈抚新城建设“金融集聚区”,打造沈阳金融商贸区的后援服务基地,金融机构招商工作正在进行。

9.环境同治。一是省环保厅已确定沈抚新城污水采取重 力流方式,接入沈阳未来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接纳量为10万吨/日,目前沈阳拟建的汪家污水处理厂落实接纳量为4万吨/日。二是推进小沙河流域河道治理工程,沈抚新城区域防洪标准争取与沈阳管辖区防洪标准一致。

三、改革审批制度,提升市场活力

1.梳理现行审批事项。涉及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25个,共列出243项审批事项。经认定梳理出行政审批事项169项,其中:市直派驻部门21项,比照市直部门33项,区直部门115项。其他事项不列入行政审批范畴。

2.改革审批项管理模式。对169项审批事项实行分类管理,一类属于项目审批和面向企业审批项,进入行政审批局集中管理,共计73项,占审批项比重43.2%。二类属于行业独立性管理较强,验收、执法监管一体审批项,暂由原部门实施行政审批管理,共计83项,占49.1%。三类属于方便群众办事审批事项,下放经济区集中管理,共计9项,占5.3%。四类属于没有明确上位法支撑审批项,予以取消,共计4项,占2.4%。

3.新成立行政审批局。2014年12月17日正式挂牌,同时,加挂“抚顺沈抚新城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牌子。内设4个机构,即办公室、项目设立审批办公室、项目建设审批办公室和综合业务审批办公室。通过创新设立行政审批局,集中审批权限,实现了审批与政府监管职能的分离。4.行政事项一个公章审批。对已授权行政审批局的36项审批事项,实现“一个章、一站式”独立审批,在审批中一律使用行政审批局公章,不再设立和使用审批专用章审批,行政审批局出具的行政许可证,均盖行政审批局公章。

5.实现并联审批。对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创新建立“车间式”审批模式,实现各相关部门并联式审批;按照管委会审批议事有关规定,履行“件走人不走”审批程序;破解审批项互为前臵障碍,减少审批程序,提高审批办事效率。

6.建立沈抚新城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网络系统。通过建立行政审批局内部和外部网络办件系统,实现审批前臵件网上公开、办理流程网上公开、办理进程网上公开、办结情况网上公开,接受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监督。

7.创新建立基层便民中心。对涉及民生审批和服务事项全部下放经济区管理,方便地区居民办事,为居民提供审批服务的“绿色通道”。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

1.积极争取实现沈阳国家级试点政策覆盖抚顺。落实克强总理“要将沈阳市政策覆盖到抚顺”的指示,紧紧把握此次国家新一轮支持东北振兴政策,收集整理出沈阳市已获批国家级试点政策38项,逐条与相关部门对接,对覆盖抚顺进行分析,争取全部能够覆盖抚顺。在省沈办的大力支持下,已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市”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政 策作为第一批拟申请获得的试点政策。

2.推动将沈抚同城化列入国家试点。沈抚两市在经济区内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不可多得的条件,5年来的相关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和一些经验。建议将沈抚同城化作为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突破口和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争取作为全国同城化建设的先导示范区,在管理体制和机制上大胆突破,探索通过同城化促进区域快速发展的新路子。若能上升为国家试点,可在户籍、金融、土地等各个方面得到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有助于在现有政策体系下探索同城化的实现方式,有助于促进当下的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

3.金融同城继续创新。积极争取以同城金融试点方式,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争取监管部门支持,力争实现沈阳金融机构在新城设立分支和跨区经营,在资金汇划、结算等方面,形成与沈阳同标准收费。

中共抚顺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5年5月6日

第二篇:突出特色 求实创新 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突出特色 求实创新 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两年来,中心支行认真贯彻“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注重创建实效”的方针,坚持从“建设好班子、培养好队伍、履行好职责、树立好形象”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支特色、符合中支实际的路子,确立了“以人为本、从严治行、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治行理念和“明德、笃学、创新、奉献”的人行精神,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坚持“一个到位”,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机制

(一)党委重视、领导到位、组织健全是有效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前提保证。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中支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委职能部门及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做到领导小组会议常开,文明创建事项常议。提出了“五个不变”的要求:即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文明单位建设的统领地位不变;坚持“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的方针原则不变;坚持创建过程的量化考评不变;坚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创建作风不变。

(二)不断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机制。采取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全行规划党委抓,实施方案小组抓,处室创建各自抓”的分级负责领导机制,充分发挥了协调联动作用;采取持久抓、抓持久的工作方式,以全员参与、各有侧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原则,逐步形成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采取层层抓、抓层层的工作机制,机关各部门及县(区)支行,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创建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以有效履行职责为中心,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狠抓学习,提升素质,努力塑造学习型党委;二是总揽全局,理清思路,努力塑造开拓型党委;三是打造班子,凝聚合力,努力塑造团队型党委;四是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努力塑造务实型党委。在班子成员中深入开展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树旗帜、树形象、树权威的“三讲三树”活动。在履行基层央行职责中,围绕重点难点工作抓创新,围绕常规性工作抓落实,实现了整体工作的不断突破创新和持续协调发展。

二、提高“两种素质”,建设“五型”干部队伍(一)抓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坚持“周周有学习、月月有讲座”,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作为政治理论教育重点,2006年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十五”成就与“十一五”规划》、《学习新党章、永葆先进性》和《江泽民文选》等辅导讲座,开阔了大家的思路,打牢了理论功底,增强了大局意识,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2007年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系列讲座,使干部职工通过这个系列讲座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培养“五型干部队伍”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征文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抓央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为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防范操作风险,编写了《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基层中央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两本书,组织业务岗位人员进行了系统学习、培训和考试。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新业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力度,2006年以来,先后举办全省人民银行业务工作培训班107期,参训8200人次,涉及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在内的10多项业务种类,选派209人次参加总、分行的各类培训,较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基层中央银行业务工作需要。在机关建立和完善了学术暨业务交流讲座制度,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针对人民银行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讲座和金融新业务培训,目前已举办讲座23期。此外,兰州中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劳动竞赛活动,先后举办了国库核算业务竞赛、钞票处理清分与复点技能竞赛、青年职工英语大赛等各类竞赛12次。特别是2006年9月份,举办了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业务竞赛,各市、州中心支行派出195名选手参加竞赛,比赛内容涉及基层人民银行各个业务领域,为干部职工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构建了凝心聚力的载体,有效促进了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注重“三个结合”,逐步提升创新能力

1(一)坚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推进理念创新。2006年是党委确定的“创新年”,在制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时,明确提出以增强央行履职能力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方向,增强创新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工作目标,年底组织评选出“兰州票据清分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发创建”、“全省人民银行保卫监控系统远程三级联网”等 “十大创新”成果,有效促进了中心支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2007年围绕中支党委提出构建 “先进型机关、创新型机关、服务型机关、规范型机关、和谐型机关”的新要求,在中支机关各职能部门全面开展机关文明处室创建活动,使机关文明处室创建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推动兰州中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有力、稳健的开展,使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金融业务工作在总、分行绩效考核中位居前列,机关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

(二)坚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推进决策创新。调查研究是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坚持围绕经济金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2006年,我们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服务”为主题的金融论坛,《金融时报》整版刊登了研讨成果,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对研讨活动作了全面报道。2006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调研文章70多篇。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在反映问题、服务决策、指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向总行、分行和省委、省政府上报信息500多篇,国务院办公厅采用7篇,总行采用26篇,省委、省政府采用52篇,1篇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11篇得到总行、分行领导批示。

(三)坚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推进服务创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必须与时俱进,促进业务创新。在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建设中,先后制定了8项制度办法,确定了7类特色业务和基本上线业务,2006年2月20日,小额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我省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核心系统基本建成,成为全国首批推广试点的三个省份之一。大力推广公用事业收费定期借记业务、支票圈存业务,得到苏宁副行长的充分肯定;2007年积极探索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途径,制定了《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经省政府批转全省执行。5月22日在会宁县举办了“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启动仪式”,总行项俊波副行长、西安分行刘贵生行长以及地方政府、全省23所高校负责人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推广了《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影像处理系统》,实现了网点、核算中心和事后监督中心三方联网,业务差错率逐年下降;创新守卫值班模式,在定西开展了单人非武装值守试点工作,提高了技防设施使用效率。重视封存枪支管理,首先采用的“真空包装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四、发挥“四个作用”,积极构建“和谐央行”

(一)发挥央行文化建设的纽带作用。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央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具有中心支行特色的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基层央行文化,使央行文化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各环节,促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形成了人人肩上有责任,项项工作有文化含量的全员参与建设模式。建立了自1949年至今的行史陈列馆,传承了央行文化精神。每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和一次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办好职工摄影展和书画展,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成立了乒乓球、读书社等10个兴趣小组,全行90%以上的职工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干部职工多元文体需求。

(二)发挥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需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紧密配合,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从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金融业务工作三个重点内容上看,体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从管理的角度看,文明单位建设囊括了履行央行职责的全面工作,抓文明单位建设,就是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责。为此,我们注重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创建机构,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增强全员参与创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共同提高的氛围。紧紧依靠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组织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升活动,广泛开展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文明家庭、模范职工之家、“献爱心、送温暖”等创建活动,中心支行工会2006-2007被总行、分行和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三)发挥内部管理制度的保障作用。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粘合”在一起,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行”的治行理念,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工作原则,建立和完善“关心人,激励人,约束人”的管理机制,保障“创建”活动在规范的 制度下顺利开展。近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各项工作需要,在不断完善各项业务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行员行为规范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强干部职工依规办事的自觉性。2006年10月份,制定实施了机关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科学评价机关各部门和员工个人履职情况,实现工作绩效与个人收入挂钩,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保证党委意图和各项决策正确、及时地贯彻执行。

(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学习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效果,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了借鉴兄弟行先进的内部管理经验,2006年8月,党委书记、行长亲自倡导,在中心支行机关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提建议”活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的意见》,修订完善了80多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借西安分行组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团的东风,大力宣传我中心支行马常青同志的先进事迹,用职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提升活动层次,提高活动成效,使全行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为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非常荣幸参加“欧洲货币”的中国会议,感谢会议的主办方:中国银行、欧洲货币集团、汇丰银行hy;,也感谢会议的其它支持者。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有效运作金融市场(MakingFinancialMarketsWork)”,题目很有意义。在中国,金融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建立基准收益率曲线。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利率市场化改革。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已经提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2000年的十五届五中全会、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02年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今年10月份召开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

总的方向明确以后,我们需要澄清一些概念上的认识。有人以为,利率市场化就是所有利率都由市场决定。这个理解不够准确。应当说,利率市场化指的是商业性利率由市场决定,而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利率不在此列。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货币市场利率放开的进度比较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逐步实现货币市场利率品种的市场化,包括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与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利率等。二是不断简化存贷款利率管理。过去管理的利率品种很多,近年来,通过放开或取消管制,提高了商业银行管理利率的自主性。三是先后三次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增强了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四是放开了对外币利率的管理。目前,人民银行管理的外币利率品种已经很少了。五是中资银行法人对中资保险公司法人试行大额定期存款业务,利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然而,相对于中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整体步伐而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较慢。认识没有跟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一提到利率水平高低,有人会习惯性地从资金成本上找答案,而不是按照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所提出的从“由市场供求来决定”的角度去考虑。这与我们改革早期进行商品价格改革时对价格形成机制的理解犯有同样的毛病。再有,一些人在利率水平的价格决定机制中缺乏对风险补偿的考虑,还没有建立风险升水的概念。此外,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艰巨,需要利率政策给予适当的扶持也是一方面原因。

二、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我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明确的方向。下一步的问题是如何推进,我们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每次都讨论这个议题。大致有以下考虑:

首先,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目前,在中央银行的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区别不同情况,划分了五种贷款浮动幅度: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可以在中央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0.9~2倍区间浮动,其它农村信用社可在0.9~1.5倍区间浮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率可在中央银行基准贷款利率的0.9~1.3倍区间浮动,对大企业可在0.9~1.1倍区间浮动,还有少数大企业不上浮、只下浮。现在,这已不能满足资金供求关系和银行风险管理的需要,也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得不到担保抵押的情况下贷不到款。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放宽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主要是扩大向上浮动的范围,使银行有更大的利率管理自主权。

关于贷款利率下浮,前面已经提到最低下浮系数为0.9。对于一些很好的企业,当然有可能争取到更优惠的利率,但我们可以鼓励大企业去发行公司债,促进公司债市场更大的发展。公司债市场利率应有更大的浮动区间,可以由市场选择是否能够获得更低的利率。

第二,存款利率应当允许向下浮动。我们已经尝试了少量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的做法,这有特殊的背景,也引起了一些争论。

中国在金融机构监管方面还未严格执行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也没有设立足够的及时校正措施(PCA)。有的金融机构运行较差,资本侵蚀严重,流动性不足,倾向用更高的利率吸收存款。从而出现这样的情况:越是高风险金融机构,越有可能高息揽存,导致财务负担越沉重,往往使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在资本充足率监管得到严格执行之前以及及时校正措施有效建立之前,存款利率上浮是需要谨慎的。

需要解释的是,允许一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存款利率上浮试点是有特殊原因的。当时,邮政储蓄从农村吸收很多资金,但不能直接用于“三农”服务。由于邮储有自身的优势,也有政策方面的优势,为了使农村信用社能够

在吸存上与之竞争,以便有利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于是在政策上允许农村信用社存款利率上浮。目前又出现了新的情况,一方面,今年8月起,新增邮储转存款利率政策进行了调整,农村资金竞争的矛盾得到解决;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因存款利率上浮,利差收窄,一些农村信用社反映财务上出现困难;再有,另一些不享受上浮政策的县域金融机构认为存在不平等竞争。因

此,存款利率上浮的政策须认真研究和评估。

我们也看到,在中国很少有金融机构存款利率下浮,而国际上很多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于中央银行调控利率。中国存款利率之所以不易下浮,原因之一是我们的金融监管还不能严格执行巴塞尔协议,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的过度膨胀似乎还没有受到有效的约束。目前,银监会正积极准备并将推出更加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约束。当这样的办法有效实施以后,银行在资本充足率不足且资本金补充有困难的情况下,就必须考虑减少风险资产的增长,如不能有效降低资产的风险权重,则不得不相应适当收缩资产负债表,因此就会产生存款利率下浮的可能性。

第三,进一步增加利率放开的品种。有些利率品种是否有必要进行管制,或者是否有必要设定过窄的浮动区间,是需要重新认真考虑的。

三、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很重要的作用将是下一步有助于形成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目前我们的基准收益率曲线存在的问题是,期限品种结构不够健全,收益率的市场化决定程度不够高。例如,短期债券品种相对较少,长期收益率理性化不够,看来显得偏低。下一步,通过把品种补齐,增加一些政府债券或一些债券的替代品种,使短、中、长期都有良好的、充足的债券产品,减少行政力量的作用,慢慢增加市场深度,这样,逐步建立有效的基准收益率曲线,为金融机构及各个金融市场运作提供有效的利率基准。

四、货币市场利率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货币市场利率。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利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交易量大,比较有效,其中,主要的货币市场工具,特别是同业拆借和国债回购,对利率的形成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当然,货币市场的很多参与者也需要不断增加经验,增强判断力。比如,中央银行有些货币政策工具是作用于短期货币市场的,去年以来,在短期货币市场中,中央银行通过一些货币市场工具来吸收流动性,主要是为了对冲外汇储备占款,但是,货币市场上的一些分析报告却没有充分强调外汇储备占款与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之间的相关关系。当然,这中间也存在透明度的问题,因为市场上只能看到每个月外汇储备的变化。应该说,外汇占款这一因素近来一直是中央银行票据是否发行及发行量大小的重要依据。

需要提到的是,对中国货币市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个特有因素——证券市场上的股票发行。我们的股票首次发行时需要实际资金认购,这在世界上是很少见,这也是中国特有的阶段性产物。这样,当发行大盘股或有股票连续发行时,短期内货币市场会受到影响,因为冻结了很多流动资金,导致短期利率波动非常剧烈,给人们的分析判断也带来困难。但从总平均情况来看,我们的货币市场还是稳定的。需要加深认识中国货币市场,也需要更准确认识市场利率的波动。

五、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大意义

首先,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源配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重要职能,如金融资源配置不够优化,哪怕是小的偏差,都会使整体经济的效率损失很显著。

第二,中国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就业压力非常大。中国每年须解决大约1000万新增就业,其中有大学毕业生,有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后从农村转移的就业人口,还有结构性改革后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很多外国朋友听到1000万这个数字后会非常吃惊。总之,中国就业压力巨大。近年来的统计数字表明,解决新增就业的最主要贡献来自于城镇中小企业。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特别是利率政策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使其获得贷款或其它渠道的融资,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这项重要任务的推进。

最后,中国于2006年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包括市场准入、客户范围和人民币业务。中资金融机构目前有一个弱项,就是产品定价的能力差,特别是贷款产品定价经验不足,因为过去利率方面管制多,没有机会去做。今后几年,中国金融机构需要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在产品定价方面更多地进行实践,积累经验和基础数据,使其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今天谈的这些,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2003年12月3日在中国银行、欧洲货币、汇丰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有效运作金融市场”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第四篇:浅谈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

浅谈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

【摘 要】近年来,为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和绩效等管理环节,制定了适合各县区理财工作的预算标准化管理模式,各县区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由核算管理型向预算管理型转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改革尚未形成合力,改革的突破口和路径选择仍需进一步探索,促进改革的其他配套制度仍需不断不完善。文章针对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其成因,并就如何顺利推进改革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预算标准化;改革工作;对策建议

开展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工作是提高乡镇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从源头上防范财政风险,提高乡镇财政运行质量的平衡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乡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乡镇财政的收支规模越来越大,有效运用预算管理途径,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目标,既是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内在要求,更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内容。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从无到有,从粗到精,不断向科学化、精细化、标准化发展。按照财政部“两基”建设、提高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要求,各县区在预算标准化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逐渐凸显,如何稳步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成为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如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一、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运行现状

自推进乡镇预算标准化改革以来,各县区乡镇紧紧围绕“程序规范、监管前移、绩效评价、保障有力”四个方面,加强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健全管理机构设置,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和绩效评价等环节,已初步形成了管理职责明晰、制度程序规范、编制方法科学、决策过程透明、管理手段先进的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各乡镇都实行乡镇财政预算的管理方式,各乡镇财政预算均提请乡镇人代会审议,经人代会批准后予以执行。总体上来讲,自推行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以来,乡镇编制预算水平逐步提高,预算编制方案逐渐完善,预算编制流程逐渐规范并逐步实现了乡镇财政预算编制、上报、汇总、审核、下达的信息化处理过程。但是对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工作仔细分析研究,不难发现,一些乡镇预算管理流于形式,编制粗糙,执行随意,监督弱化,缺少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预算编制上,编制过粗,预算定额和支出标准缺乏科学性。主要表现为:年初预算编制时难以充分考虑,年终追加预算较为突出,基本只能以支定收;预算编制方法不够科学合理,固化了各部门之间分配格局,使预算安排脱离实际;预算编制粗放,大多闭门造车,乡镇财政预算、支出标准和预算定额未经科学的测算,项目支出随意估算。

(二)是在预算执行上,干预执行,约束软化,刚性不强,主要表现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随意调整改变支出项目,随意开收入减免口子,随意变动预算结构,随意改动拨款指标和用途,经费报销不规范。

(三)是在预算监督上,监督弱化,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事前监督缺少指导性,事中监督缺少针对性,事后监督缺少约束性;乡镇人大监督作用没有有效的发挥,也确少专业人才对乡镇预算开展日常监督。

二、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乡镇预算管理认识不够。一些乡镇党政领导、乡镇干部存在对乡镇预算管理的认识误区,缺乏预算法制观念,认为乡镇财政不可预见因素太多,不可能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如果做到科学化、精细化和标准化反而会增加乡镇做事的压力,束缚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预算编制方法落后,不够精细。一是预算编制长期沿用“基数法”,使各部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高不下低不上。二是预算支出项目不细不全。乡镇预算只对基本支出进行较为详细的测算,因所有专项资金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缺乏项目建设预算。三是受资金总量控制,不能充分保证各项需要,预算编制也不够精细,导致实际工作中不能严格按年初预算执行,预算调整较大。

(三)乡镇收入来源单一,保障水平低,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目前大部分乡镇基本上均以农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以种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基本没有乡镇本级收入。随着各类减负政策的大量出台,各乡镇非税收入也大幅度减少。

(四)乡镇支付压力大,化解债务难。各乡镇运转基本完全依靠上级财政拨款,预算只能保证人员工资和勉强维持办公经费,支出压力大。一是基层维护社会稳定费用高。二是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的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乡镇财政十分紧张。三是各类检查、考核、达标、验收繁多,开支较大。四是乡镇经济发展压力大、招商引资难、项目建设支出大且难以估计。五是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增加额度少,但是该项支付的很多项目标准已大幅提高,村级组织运转负担大。六是乡镇债务沉重,化解困难。

(五)预算管理队伍建设不足。基层财政所人员力量比较单薄,且流动快、补充困难,一人多岗,业务繁重,工作压力大,要增加编制和正式员工都比较困难。大部分乡镇财政所一般只有四名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体制内外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得不到加强,加之政治精英人物的管理理念跟不上,因此乡镇预算标准化改革有一定的难度。

(六)改革监督管理缺失。财政部门作为政府预算管理的职能部门,从所对预算管理工作的专业优势出发,责无旁贷地应承担着绩效预算改革的制度制定、政策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实现保障改革和坚持改革的初衷,防止“伪改革”与虚假绩效信息传递,树立改革威信,完善制衡和监管机制。但目前缺乏完善的一套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标准化改革措施,改革工作进展如何自然没人监督理睬,今天改还是明天改,人为因素很多,不同程度制约了改革的进程。

三、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坚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对积极推进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推动建立公开、透明、规范、完整的预算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认为,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改革工作要以切实提高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并努力将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度融入预算全过程。从当前预算管理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来看,应当遵循财政改革和科学理财的规律,从规划、制度、组织、培训等多方面实施改革创新。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一)融入乡镇预算绩效管理

乡镇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是以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为抓手,有效的优化财政收支管理各个环节,这是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深层次解决现行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财力分散,执行不当,监督不严等突出问题的必要管理手段。要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逐步探索建立与乡镇财政相适应的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通过乡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对乡镇财政预算支出执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二)建立三个机制

1、建立制度机制

要进一步的完善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零基预算的办法,进一步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标准,增强乡镇领导干部依法理财、依法行政的意识。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向乡村干部,特别是乡镇党政领导宣传预算法、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开支标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统一思想和认识,加强预算管理。

2、完善监督机制

健全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在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中,必须有一个分工职责明确的组织机构作为载体,来确保制度的实施。在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推进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预算股、财政监督管理局实施相关职能,还应该在两个部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的综合,构建一个乡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部门,可以由财政部门内部成立由预算股牵头,其他部门预算管理股室组成改革协调领导办公室,充实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员参与。在审计、立法机构和其他政府部门建立预算分析员制度,加强协调和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从而间接提高部门项目管理、资源配置等管理能力,实现从传统预算管理向全面的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绩效化的预算管理。

3、加强培训机制

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工作,专业性非常强,要求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这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培训。其对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行政干部队,第二类是基层财政所工作队伍,第三类是乡镇预算绩效评价实施队伍。

(1)加强行政干部队伍培训。行政队伍是政府公共管理的主力军,其政治、业务、能力、心理等素质的高低,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影响重大。因此,要加强行政队伍培训力度,使他们懂得乡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重要性,转变观念,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依法理财的意识。

(2)加强基层财政所工作队伍培训。基层财政所工作队伍是预算管理重要的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想方设法充实财政所人员,做到有人办事。另一方面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综合素质,做到有能力办事。

(3)加强乡镇预算绩效队伍培训。绩效预算是预算方法的一次创新,是财政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乡镇预算绩效队伍是完善预算管理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通过培训使他们参与到乡镇预算管理过程中,使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资金使用单位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改革协作,发挥最大优势。在预算资金安排前给予一个综合性的绩效评估,按照“谁拨款,谁问效,谁用款,谁对效果负责”的责任链,有助于提高项目支出的经济、效率和有效性,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的使用和资源配置。

(三)强化预算评审,把握五关

在“乡财县管”事中监管、事后监管的基础上,切实强化预算评审,积极推进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力求实现乡镇财政预算“基础数据精细化、基本支出标准化、项目编制科学化、监督监管透明化”。

1、把握预算编制的质量关

乡镇政府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确定收入争取目标,合理确定支出控制目标,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计划的水份。在编制方法上,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在编制程序上,建立“两上、两下”预算编制流程,层层编制审核;在编制范围上,必须把乡镇政府可支配的各种预算内外资金均纳入预算,提高财政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在收入预测上,建立各部门间的联合协调机制,在认真调查细致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预测收入;在安排预算支出上,基本支出严格按照编制、实有人数、定员定额标准编制,项目支出严格按照当地财力和项目的轻重缓急,实行滚动管理。

2、把握预算审核的程序关

乡镇财政预算审核要牢牢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政策上,乡镇预算编制必须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必须符合预算支出等有关法律法规相冲突,必须遵循当地乡镇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上,乡镇预算编制必须符合范围、方法和内容;标准上,检查各项支出预算安排是否达到国家法定的标准,对于未达标的支出项目,通过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定财政支出标准;原则上,审核乡镇预算编制是否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充分考虑减收增支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的变化,严格审核有关专项支出,看是否属本级政府所列的需重点保障的支出项目。

3、把握预算执行的进度关

在乡镇财政预算执行上,可以制定“时间表”进行财政拨款,进一步规范财政资金签批拨付程序,增加财政预算执行透明度。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所的职能,预算内资金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财政所审批后拨付;二是对于各类项目支出管理等专项资金,实行分类管理和控制,做到专款专用;三是对于各类基建工程款、各类报账资金等资金,按照“自下而上”的审拨方式严格执行;四是对于乡镇各类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以及其他非税收入返还由乡财局全额返还乡镇,乡镇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使用。

4、把握预算调整的尺度关

乡镇财政的综合预算执行方案批准确定后,任何人不得任意更改、增删,不予调整。一旦预算“突破”,例如出现赤字的,需要调整预算,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人大讨论通过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5、把握预算监督的力度关

要大力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监督,一是乡镇人大要切实履行和发挥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结合社会大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加强对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审查和监督,由程序性监督向实质性监督和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转移;二是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要加大乡镇财政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预算和执行监督管理;三是积极开展乡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建立监督预警机制,建立预算信息公开机制,建立预算监督机制。

总之,要推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就必须形成改革合力机制,沿着理念到制度再到方法系统地进行考量和推进改革,才能实现科学理财和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双福:浅谈如何做好乡镇财政预算,《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第12期。

[2]朱晓燕:加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问题研究,《北方经济》,2012年第22期。

[3]宁立成,肖妍:我国财政预算编制的法学分析,《企业经济》,2012年第11期。

[4]刘浩,陈文权,季必英,连发玉:财政“大监督”理念与乡镇财政职能转换,《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11期。

第五篇: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

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今年,全国和全省组织工作会议对做好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的总要求。我们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个时代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求新思变谋实招,以改革创新精神稳步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固本”工程,为全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基础。

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突出“三个更加明显”

“三级联创”活动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有效抓手和根本途径。新时期,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历史任务,不仅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赋予了新内涵。

按照乡镇党委和农村党组织“五个好”建设目标,我们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组织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4个长效机制文件和区委出台的 “1+7”文件精神,不断巩固和发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区委组织部设立了党员服务中心,乡村两级设立了党员服务站点,广泛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万名党员结对帮扶”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二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是基础。我们把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作为“三级联创”活动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创新村级组织设置的思路,通过大村带小村、强村帮弱村的有效形式,着力提高全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整体发展,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三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在创建活动中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各项民主制度,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真正享有各种权力,激发他们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热情。四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群众是主体。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文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帮助农民更新观念,掌握知识,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五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保持农村稳定。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积极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疏导群众情绪,防止矛盾扩大和激化,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加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引深以人和、家和、邻里和为主要内容的“三和”创建活动,使之成为和谐社会的健康细胞。

通过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使区委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核心地位更加明显,乡镇党委的关键作用更加明显,村级党组织建设成效更加明显。

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促进“三个转变”

制度不仅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正确行使权力的准绳、人民群众维护正当利益的保障,更是推动工作向前的动力。近两年,我们制定并出台了党建工作“1+7”文件,其中包括《郊区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民主评议村干部实施方案》以及《农村离任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享受生活补贴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试行办法》、《关于集体经济欠发达村财政补助暂行办法》、《特殊人才岗位津贴制度》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有效地规范了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制度创新,才能使一些具体的工作紧紧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中,并且使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呈现“三个转变”的良好局面。

一是领导干部重视党建的思想上由“要我抓”转变为“我要抓”。通过制度明确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抓党建工作的具体职责,让他们思想上产生“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做到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目标同订、任务同下、职责同查、工作同奖惩。二是各级党组织落实党建的要求上由“软指标”转变为“硬尺子”。在制定各项制度过程中,注重把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和量化,最大限度地将党建工作化抽象为具体,化“空洞”为生洞,化“无形”为有形,切实解决了党建工作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三是党员干部履行党建的任务上由“做虚功”转变为“履实则”。在落实各项党建责任制中,注重加强督查和考核力度,使基层党员干部增强履行党建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2008年,我们将重点围绕村干部选任方式、村级组织设置、干部考核方式、干部教育模式、人才培养形式、发展党内民主等6个“突破点”展开工作。“工作未动,制度先行”,要实现预期任务,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做保障,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去规范各项工作。我们将按照“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要求,不断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使之更有利于促进党建和组织工作,更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创造力,更有利于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

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实现“三个突破”

首先,我们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力争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有突破,唱好培养、选拔、使用“三步曲”。按照最讲党性、最重品行、最作表率的要求,通过机制激励、政策支持、待遇保障,逐步培养既懂党的政策,又懂经济工作的全面型干部队伍;培养具有一技之长、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专业型干部队伍。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标准,力争把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调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按照干部成长规律,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定岗的前提下,加大乡镇与机关之间干部的“双向交流”力度,增加干部多岗锻炼的机会。

其次,我们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和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党的力量,力争在党员发展上有突破。我们在发展新党员过程中,明确提出:新党员一般不超过35周岁,同时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且要尽可能掌握1~2门带领群众致富的专长或本领。这一要求不是抬高门槛,限制发展党员,而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出发,专门提高入党标准,让基层党组织注重从民营企业家、种养植大户、高技能职工等农村优秀人才中选拔充实党员队伍,真正让能人成为党员,让党员成为能人。我们注重从非公有制企业中、非党村委会主任中和选聘的大学生村干部中发展党员,特别是做好新经济组织中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把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新经济组织中的力量。

第三,我们按照围绕发展聚人才、集聚人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把人才队伍作为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因素,力争在人才拓展上有突破。我们将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事业单位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外聘人才、郊区籍在外人才等8大类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与使用、引进与流动、评价与鼓励的的人才创新创造激励机制,努力构筑人才高地,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把各方面人才的力量凝聚到建设最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新郊区上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使郊区真正拥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和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的“三干三有”干部队伍。

总之,要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求真务实的精神、科学管用的方法与时俱进地稳步推进“强基固本”工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突出改革创新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出改革创新沈抚同城化稳步推进(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巡视工作

    坚持改革创新 突出工作重点 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按照省委《巡视整改方案》的要求,现将我委局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大力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的讲话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生存线、发展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学校教学......

    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合集]

    稳步推进新课程实施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林桥小学课程实施水平汇报材料 为认真落实省教育厅《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规范教育......

    传承创新稳步推进珠心算教学2

    传承创新稳步推进珠心算教学 怀德镇第一中心校珠心算教学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们欣喜的迎来了全省珠心算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我校隆重的召开。首先感谢各......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稳步推进法院司法改革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稳步推进法院司法改革 光山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李辉 今年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周年,是人民法院建院6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

    稳步推进课改开创课堂改革新局面

    稳步推进课改开创课堂改革新局面 ——西华营二中课改工作汇报材料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推进课改,特别是新一届局领导上任以来,更是大刀阔斧进行课程改革,引进了课改旋风的掀起者—......

    突出“三个创新”,推进党校发展

    突出“三个创新” 促进党校发展 ----江永县委党校积极创新教学科研,实现跨越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江永党校行政学校在江永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组......

    全面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为实现统计“六化”努力

    全面推进统计改革创新,为实现统计“六化”努力统计调查工作是认识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宏观调控、进行监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