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
科学规划,创新机制 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余脉,以辖区内深谷峭壁上一座天然石洞得名。林场现有职工255人,其中在职职工155人。林场地理成东北西南走向,辖区蔓延100多公里,总经营面积89.1万亩,森林覆被率77.1%,活立木总蓄积量105万立方米。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51.2万亩,人工林4.5万亩,宜林地18.5万亩。石棚沟林场是国有次生林经营管护林场,天然次生林以黑桦、白桦、山杨为主,伴有小面积的天然落叶松。椴树,五角枫,大果榆等树种夹杂其间。人工林有杨树、樟子松,油松和落叶松。林场辖区有十余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巴林左旗海拔最高的白音罕山(海拔1774米)就在林场辖区。林场辖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四条,乌尔吉沐沦河的干流干吱嘎河就孕育在林场的高山密林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根据内蒙古大学科学考察队考察报告,林场辖区的野生木、草本植物有300多种,其中苍术、防风、黄芩等天然药材品种是我国中草药中少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多样丰富的植物资源,给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袍子、野猪、猞猁、兔狲、青羊、盘羊等。
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管理不规范,导致了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质量较差,植被覆盖度低。为改变这种状况,石棚沟林
场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几年来共争取退耕还林1.06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6.7万亩,人工造林0.45万亩,公益林补植1.2万亩。自2001年区划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以来,三次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7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52万亩。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更好地取得生态保护成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场在巴林左旗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这个中心,服务生态保护大局,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思路,通过项目拉动,机制推动等措施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分类经营为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林地建设
按照《赤峰市国有林场创新经营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统筹部署林区相关工作,制定了《石棚沟林场分类经营实施方案》。一是科学划分林区为“四大区块”即: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商品林木材生产区、低产低效林改造区和宜林地造林区。其目的是养护和经营并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高效发挥林场经济和生态作用。二是实行“一包、二保、三防、四加强”措施,保障“四大块区”正常经营,确保林业正常发展。“一包”即是宜林地通过承包的形式搞绿化。“二保”即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珍稀动物。“三防”即是防火、防病虫害、防盗。“四加强”即是加强中幼林抚育力度,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二、以生态建设为工作重心,加快林业全面发展
今年林场成立了“石棚沟林场森茂营林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设
有由30人组成的造林施工队伍,其中:林业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工人20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生态建设成效,促进林区林业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一是加大造林面积。林场以公司运营的方式共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基础设施建设针叶树育苗苗圃100亩,中幼林抚育10000亩,封山育林工程9000亩,植被恢复造林1900亩,补植补播2000亩。同时结合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加大与周边毗邻乡镇合作力度,共同造林1000亩。二是搞活林业经营方式。确保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林场工人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国家的经济负担。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局面。以林业经济为主线,带动种苗种植业和马鹿养殖业迅速发展,完成生态保护任务的同时,加大林场所辖的鹿场建设力度,优化马鹿饲养方法,提升鹿产品质量,提高了林场职工的收入水平。
三、以生态保护为工作核心,切实促进林业持续发展
石棚沟林场是巴林左旗的一道生态屏障,其生物多样性和西辽河的上水源地位使其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意义。这就决定了林区生态保护成为林场工作的工作核心,工作着力点是确保林地生态平衡。石棚沟林场认清了工作形势,找准工作定位,确定好工作目标。围绕生态保护,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一是自国家重点公益林启动后,林场于2005年组建了专职护林队伍,专业扑火队伍及防火、公益林管理及森防等办公室,确保遇到险情能够快速做出处理方式,妥当解决问题。二是2006年新建了七处公益林管护站,维修了六处公益林管护站,并为各管护站安装了大功率电话、太阳能风力发电等设备,确保场部
与管护站通讯畅通,保障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成立了40人组成的防火队和禁牧队,经常进行防火培训和实战演练。2010年林场投资12万元整修了防火道路,要求防火队遇到火情做到行动快捷,以确保动植物资源和草原的安全。防火队对火险隐患做到“三不放过”即:查不出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整改发案不放过,落实不到位不放过。禁牧队做到禁止放牧、狩猎、砍伐、乱挖、取土、采矿等行为。由于措施得力,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野生药材资源。这些措施的实行杜绝了森林草原火灾和毁林行为发生,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国家林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以林业科技为手段,大力推动林业发展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对林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了影响。为了确保当前林业正常发展,林场根据当前工作形势与任务,运用科技手段提高林业发展质量,保证林地建设取得实效。一是加大林业科技推动力度。引进推广意大利瓦勒拉尼抗旱集雨造林整地技术,提高抗旱能力,使用坐水覆膜造林技术,利用保湿剂,生根粉等生物技术增强树木生长能力,做到没有抗旱措施不造林,保证了林木成活率。二是加强林业人员素质培训。针对目前林业发展趋势,大力培养技术型林业工作人员,按照以人为本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潜力,培养林业后备人才队伍,走科技兴林之路。三是实施两松基地和元宝枫基地建设,共实施基地建设任务1000亩。
五、以创新经营为方式,切实做好林场职工生活保障工作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是国有性质林场,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
款,由于资金缺乏使得林场职工收入水平较低,长期以来,严重地挫伤了林场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了节约资金,增加职工收入。一是林场成立了由护林员组成的林业作业队,由作业队完成整地、造林、抚育及其他林业项目的生产任务。作业队报酬与社会雇用人员同酬,此项任务每年可增加职工收入8000-10000元。二是采用养老保险体制。林场将所有职工纳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及人身意外保险体系。使职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没有了后顾之忧。三是创造条件提高职工知识水平。每年组织职工出外考察学习一次,通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培养职工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能力,进而推动林业工作全面开展。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林场下一步工作是要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注重资源开发利用,兴产业富职工,改善理顺林场管理体制,拓宽发展思路,搞活林场经营模式,盘活林场森林资源,以公益林、商品林、低产低效林和宜林地三大区块为骨架,以保护资源为核心,以提高职工收入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马鹿产业优势实施好“一二三四五”工程。
一要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造林专业队伍作用。通过“公司+基地+(集体)农户”的方式,就是公司的造林队伍与集体或农户合作,在农户的宜林地实施造林,扩大造林队伍的辐射范围,不仅保障了造林的优质工程,又能为林场职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每年在完成本场生态建设任务的前提下与集体或群众合作治沙造林2000亩。
二要发展两大产业。即:发展鹿产业和林产业。我场具有独特的
天然放牧场,现在有人工放养马鹿100多头,(鼎盛时期有800多头)2000年鹿场投资20多万元引进两头优质新疆马鹿,投资30多万元新建鹿舍 1000平米,维修了部分原有破损设施。林场要从改良马鹿品种入手,将石棚沟林场养鹿场变成优质、高效的人工放鹿繁殖基地,使鹿产业真正成为我场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强庙木种子采种基地建设,使用喷灌技术,让落叶松、油松种苗自然然繁殖存活生长,在自然野生状态下建设落叶松,油松基地1000亩。人工培育建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育苗基地100亩。为城乡一体化绿化美化城区提供花卉苗木储备,培植适合城市道路绿化苗木30亩。
三要实施三大工程项目,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和中幼林抚育工程。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和宜林地,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0000亩,实施中幼林抚育10000亩至15000亩。争取利用两年时间将林场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四要做到“四个加强”即: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将低产低效林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管理造林,小区域集中采伐、集中改造,加快改造步伐,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2000亩,三年全部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
加强资源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执法等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应急预案、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积极进行防火培训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指挥演练,努力提交
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能力,同时狠抓森林防火日常工作,强化火源管理。
加强资金争取力度。首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增加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其次是积极争取地方财力支持,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三积极争取相关行业支持,协调各方关系,赢得部门和周边群众的支持,为林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五个一点”,即: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投资一点、部门剂一点、招商引一点、自己拿一点,“三个集中”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有林场发展。
加强国有林场改革力度。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增收节支,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林场管理成本。大力发展林场经济,努力改善国有林场经济状况,继续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建设围绕“森林优质高效、资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文明”的要求,建设新型国有林场。
抓住国家对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的良好契机,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和建设用地,林场多方筹措配备资金,利用国家政策的推动,尽快使林场职工全部入住楼房。进一步全面提高职工的物质生活质量。
五要做好“五项工作”即:以查找突出问题为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切实加大禁牧工作力度。以林业质量管理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国家公益林为重点,切实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以职工增收致富为核心,开展好林业产业规划。
第二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石棚沟林场材料)
北方地区国有林场改革发展年会交流材料
科学规划,创新机制 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
赤峰市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
2011.8.8
巴林左旗石棚沟林场地处大兴安岭南麓余脉,以辖区内深谷峭壁上一座天然石洞得名。林场现有职工255人,其中在职职工155人。林场地理成东北西南走向,辖区蔓延100多公里。林场总经营面积89.1万亩,森林覆被率77.1%,活立木总蓄积量105万立方米。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51.2万亩,人工林4.5万亩,宜林地18.5万亩。石棚沟林场是国有次生林经营管护林场,天然次生林以黑桦、白桦、山杨为主,伴有小面积的天然落叶松。椴树,五角枫,大果榆等树种夹杂其间。人工林有杨树、樟子松,油松和落叶松。灌木群以蒙古栎、山杏、虎榛子为主。林场辖区有十余座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1774米的白音罕山最高峰建有林场的望火楼一座。林场辖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四条,乌尔吉沐沦河的干流干吱嘎河就孕育在林场的高山密林中。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滋养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根据内蒙古大学科学考察队考察报告,林场辖区的野生木、草本植物有300多种。多样丰富的植物资源,给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理想的场所。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袍子、野猪、猞猁、兔狲、青羊、盘羊等。
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林区草牧场过度放牧,管护措施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了林区森林覆盖率下降,植被郁闭度降低。为改变这种状况,石棚沟林场全面关闭掉林区牧场,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林业建设项目,几年来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6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6.7万亩,人工造林0.45万亩,公益林补植1.2万亩。这些项目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场经营管护上的下滑局面。自2004年区划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以来,三次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70万亩,其中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51.2万亩。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林业政策,更好地取得生态保护成效,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场紧紧围绕“稳步推进国有林场发展”这个中心,服务生态保护大局,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思路,通过项目拉动,机制推动等措施,促进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分类经营,推进林业建设
按照《赤峰市国有林场创新经营机制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统筹部署林场相关工作,制定了《石棚沟林场分类经营实施方案》。一是科学划分林区为“四大区块”即: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区、商品林木材生产区、低产低效林改造区和宜林地造林区。其目的是管护和经营并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并行,高效发挥林场经济和生态作用。二是实行“一包、二保、三防、四加强”措施,保障“四大块区”正常经营,确保林业正常发展。“一包”即是宜林地通过承包的形式搞绿化。“二保”即是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珍稀动物。“三防”即是防火、防病虫害、防盗。“四加强”即是加强中幼林抚育力度,加强低产低
效林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工队伍建设。
二、改革造林机制,确保造林质量
2011年林场成立了“石棚沟林场森茂营林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由80人的造林施工队伍组成,其中:林业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工人70人。林场以公司运营的方式共完成人工造林3000亩,基础设施建设针叶树育苗苗圃100亩,完成天然中幼林抚育10000亩,封山育林工程9000亩。植被恢复造林1900亩,补植补播2000亩,承揽周边毗邻乡镇造林工程1000亩。公司通过这些生态建设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经营收入30万元。每个工人平均收入也增加了0.8万元,收入的提高使林场职工看到了希望,激励了职工的劳动热情。优质的工程质量提高了公司的信誉,为林场加快林业发展获取了一笔无形资产。搞活林业经营方式,确保生态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调动了林场工人的积极性,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取得了双赢的局面。这为林场今后以林业经济为主线,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迅速发展,完成生态保护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促进林业长远发展
自国家重点公益林政策启动后,我场的所有工作围绕着生态保护这一核心制定工作计划。着手加强森林防护队伍建设和设施配备。首先成立专业扑火队伍及防火、公益林管理及森防等办公室。其次投入资金配备防火指挥车一辆,专用运输车一辆,车载电台两部,使全员在职职工都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于2006年新建了七处公益林管护站,维修了六处公益林管护站,并为各管护站配备了大功率电话。
2010年对远离电网的管护站投资6万余元配备太阳能发电设备。投资10万多元新打配深饮用水井六眼。这些举措改善了长期身居深山里的护林员的生活条件。为了更好地开展管护工作,林场投资12万元整修了防火道路,确保遇到火情做到及时通报,指挥准确行动快捷,以保证动植物资源和草原的安全。树立工作宗旨,要求对火险隐患做到“三不放过”即:查不出原因不放过,不制定整改方案不放过,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禁止放牧、狩猎、砍伐、挖药材、取砂、采矿等破坏生态行为出现,由于措施得力,有效的保护了森林资源,多年没有森林草原火灾和毁林行为发生。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致使林区生态环境良开始呈现良性发展,多年不见的野生动物和珍惜鸟类等又出现了,树林变得更加茂密了。
四、增强科技推广意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只有恰当的运用科技手段,在林业生产和管护工作中增加科技含量才能高效推动林业发展。根据这一理念,我场一是加大林业科技推动力度,大力推广“瓦勒拉尼“抗旱集雨造林整地技术,坐水覆膜造林技术,结合使用保湿剂,生根粉等措施,做到了没有抗旱措施不造林。这一系列科技造林手段的运用,提高了造林的成活率,降低了造林成本,加快了造林进度,获取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实施林业科技普及教育。每年都要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来林场举办科普培训班,通过科学普及培训,全面提高林场职工的科技水平,增强科技意识和自觉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努力培养懂技术的林业人才,充分发挥潜力,培养壮大林业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在实际运
用中即时显示林业科技的运用成果,在实施落叶松、樟子松种苗和元宝枫种苗基地建设过程中,根据苗龄大小个体单株差异进行分类栽植。小苗装容器杯栽植,大苗裸根栽植,不同苗期阶段使用不同的除草剂数量与品牌。科技手段的运用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增强了推动林业发展的后劲。
五、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切实提高职工收入
林场职工全员上岗,以营林区为单位成立营林作业队,所有作业队人员同时也隶属林场下辖营林公司的职工。劳务工资核算也引入公司工资核算机制,把过去的计时工资改为按工作量核算工资,林场的所有项目工程由营林公司承揽,公司作业队完成整地、造林、抚育及其他林业项目的生产任务。作业队报酬与社会雇用人员同酬,每年项目工程任务完成后,职工个人平均增加收入8000-10000元。林场每年组织职工出外考察学习一次,通过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同时也惠及了职工的福利待遇,增加了职工收入。林场为所有职工上了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救助保险及人身意外保险,实现了职工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没有了后顾之忧。
六、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的工作目标是:进一步强化森林经营管理,注重资源开发利用,理顺林场管理体制,拓宽发展思路,盘活林场森林资源,实现兴产业、富职工的目标。具体思路是:以公益林管护、商品林经营、低产低效林改造为重点,以保护资源为核心,以提高职工收入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和马鹿产业优势,重点做好以下
工作:
(一)积极承揽造林绿化工程。要充分发挥国有林场造林专业队伍作用,通过“公司+基地+(集体)农户”的方式,就是公司的造林队伍与集体或农户合作,在农户的宜林地实施造林,扩大造林队伍的辐射范围,不仅能保障造林的优质工程,又能为林场职工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每年在完成本场生态建设任务的前提下与集体或群众合作治沙造林2000亩,力争使职工的年收入每人再增加2000元。
(二)发展两大产业。即:发展鹿产业和种苗产业。我场具有独特的天然放牧场,现在有人工放养马鹿100多头,(鼎盛时期有800多头)。2000年鹿场投资20多万元引进两头优质新疆马鹿,投资30多万元新建鹿舍 1000平米,维修了部分原有破损设施。林场要从改良马鹿品种入手,将石棚沟林场养鹿场变成优质、高效的人工放鹿繁殖基地,力争年实现利润100万元,使鹿产业真正成为我场林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加强苗木种子采集基地建设,使用喷灌技术,让落叶松、油松种苗自然然繁殖存活生长,在自然野生状态下建设落叶松,油松种苗采集基地1000亩。人工培育建设落叶松,油松,樟子松育苗基地100亩。为城乡一体化绿化美化城区提供花卉苗木储备,向城市园林建设出售高株杆大树冠种苗。计划培植出售适合城市道路绿化灌木品种苗木30亩。
(三)实施好三大工程。主要是京津风沙源治理、中幼林抚育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三大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和宜林地,年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10000亩,实施中幼林抚育10000亩
至15000亩。抓住国家对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的良好契机,向上积极争取资金和建设用地,林场多方筹措配套资金,利用国家政策的推动,彻底改善林场职工居住条件。
(四)抓好“四个加强”。一是加强低产低效林改造力度。将低产低效林纳入重点工程项目管理造林,小区域集中采伐、集中改造,加快改造步伐,年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2000亩,三年全部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二是加强资源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检疫执法等工作,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应急预案、警示通报、限期除治和责任追究”五项制度。积极进行防火培训和扑救森林火灾的指挥演练,努力提高森林火灾扑救指挥能力,同时狠抓森林防火日常工作,强化火源管理。三是加强资金争取力度。首先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增加国有林场的资金投入,其次是积极争取地方财力支持,引起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第三是积极争取相关行业支持,协调各方关系,赢得部门和周边群众的支持,为林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采取“五个一点”,即: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投资一点、部门调剂一点、招商引入一点、自己拿一点。“三个集中”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办法,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有林场发展。四是加强国有林场改革力度。完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积极开展增收节支,强化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林场管理成本。大力发展林场经济,努力改善国有林场经济状况,继续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五)做好“五项工作”。一是以查找突出问题为手段,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二是以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切实加大禁牧工作力度。三是以林业质量管理为突破口,稳步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四是以国家公益林为重点,切实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五是以职工增收致富为核心,做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
今后一个时期, 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棚沟林场将继续全面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创新经营机制,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先进林场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围绕“森林优质高效、资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文明”的要求,建设新型国有林场,努力向国有现代化林场迈进。
第三篇:国有林场森林抚育规划
国有林场森林抚育规划
(2011—2020年)
1林场基本情况
1.1林场概况
(说明林场经营范围、面积、地理位置、职工人数、构成:耕地与林地面积等)
1.2森林资源状况
1.2.1林地面积现状
(林地面积:乔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宜林地等,林业辅助生产用地、无立木林地、森林覆盖率、森林遭受病虫害现状等)
1.2.2乔木林资源现状
1.2.3中幼林资源现状
(幼龄林、中龄林资源按郁闭度现状统计面积、蓄积、乔木树种未成林地面积)
1.3中幼龄林抚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中幼龄林抚育现状
1.3.2森林抚育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中幼林抚育工作开展情况等角度,重点说明中幼林抚
育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4经营管理现状
2森林抚育任务与措施
2.1确定森林抚育任务的依据
2.2抚育总任务量
2.3分期任务量
(前5年分,后5年合在一起)
2.4辅助工程任务量
2.4.1林区道路维修
2.4.2集材道、工棚及楞场修建
2.5布设绩效监测样地
2.6森林抚育措施
2.6.1间伐
2.6.2修枝
2.6.3割灌
(抚育措施中应明确抚育作业的对象,主要技术指标)
2.7抚育采伐蓄积量、出材量3生态保护
3.1中幼林抚育的生态风险和生态影响
(在开展抚育时,如果采取的措施不当,会破坏林分结构,使林内动植物的原生生境遭到破坏,并且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由于林下植被的减少,还可能会使水土流失加剧。抚育作业剩余物处理不得当可能会造成森林火灾等)
3.2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的主要对策措施
(采取科学的抚育措施、合理的抚育强度,严格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
4投资估算
4.1抚育作业投资
4.1.1抚育作业用工量
4.1.2抚育作业投资
4.2辅助工程投资
4.2.1辅助工程用工量
4.2.3辅助工程投资
4.3绩效监测样地投资
4.3.1绩效监测样地用工量
4.3.2绩效监测样地投资
4.4其他费用投资
(设计费、管理费等)
5绩效分析
5.1森林资源生长分析
(林分生长量年增加,林分结构改善,森林质量提高,林分卫生状况的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
5.2生态效益分析
5.3社会效益分析
5.4经济效益分析
附表:
表1 各类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
表2 乔木林地面积蓄积现状统计表
表3 中幼林资源按郁闭度现状统计表
表4 中幼林抚育实施安排任务量表(2011-2020年)表5 中幼林抚育工程投资估算表(2011-2020年)
附图:
1:森林资源分布图
2森林抚育任务布局图
第四篇: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发展,现就深入推进我市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我县现有国有林场3个,职工218人,经营面积43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林木蓄积14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3.5亿元。多年来,国有林场在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作中发挥了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培育国家后备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国有林场还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严重不足、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薄弱、职工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拖欠职工工资等情况十分突出。全市国有林场有危房14.1万平方米,6个林场场部不通公路,3个场部不通电,7个场部不通电话,26个场部吃水困难,累计拖欠职工工资5890万元,人均高达1.7万元。国有林场总体上仍未走出困境,与新时期林业和我市生态建设发展形势不相适应,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为此,要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完善和强化国有林场组织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发展国有林场经济、促进两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生态建设的大好机遇,进一步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面推动国有林场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为核心,遵循“以林为本,生态优先,分类指导,可持续发展”的办场方针,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建立适应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奋斗目标是: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加快宜林荒山造林绿化的步伐,调整林种结构,强化科学经营措施,全面提升森林质量,推进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把国有林场建设成为坚强的绿色生态屏障和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培育基地。到2010年,全市国有林场完成封山育林80万亩,其中宜林荒山造林30万亩,灌木林改造5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50万亩,中幼林抚育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0%,林木蓄积达到16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达到1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1.4万元。到2020年,国有林场森林资源面积达到并稳定在448万亩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林木蓄积达到1800万立方米,林场总产值达到20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2.8万元。
二、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
(一)改革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公益林和商品林的要求,将全市国有林场划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按公益型事业单位管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事业编制,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实行差额预算管理。此类林场按管护面积大小,设3-5个管护站,每个管护站设2-3个护林点,并确定专职护林人员。生态公益型林场机构设置的具体方案,由区县(自治县、市)按机构编制管理程序办理,并报市林业局备案。商品经营型林场的资源、人员要进行整合,打破林场行政区域界线,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采取联合、兼并、入股等形式,组建跨地区的林场和苗圃联合体,实行规模经营。对已经进行资产重组并按市场机制运作的国有林场和从事商品林经营的林场,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可改制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林场的建立、重组、合并、撤销以及其他变更事项,由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出意见,经同级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市林业局批准。国有林场场长实行聘用制与委任制相结合的任用形式。对生态区位特别重要,公益林占50%以上或经营管理森林资源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国有林场场长的任免,必须征求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国有林场的森林管护人员实行聘用制,其工资及管护费用与管护面积和管护难度挂钩。
(二)加快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流转步伐。各地要按照有关规定,对国有林场全面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在明晰产权和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森林资源为资本控股或参股组建股份制企业;鼓励国有林场和乡村、林农发展联营和股份合作林场;鼓励林场职工承包管护林和开发林地,兴办家庭林场;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采取兼并和租赁等多种形式在国有林场搞开发。经济、技术、管理等条件优越的林场,要按照务实高效的原则,以经济效益为纽带,通过收购、联营、承包等方式,科学推进资本扩张,不断壮大经济实力。在尊重林主意愿的基础上,要将国有林场毗邻的集中连片天然林协商划归国有林场管护;国有林场零星分散的山头地块,可采取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进行流转,让其发挥更大效益。以承包、租赁形式取得经营权的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区县(自治县、市)林业主管部门依法审批;以转让、拍卖、入股、联营、划拨等形式进行国有森林、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由市林业局依法审批或报批。转让国有森林资源资产及出售场属企业的收入用于国有林场发展。各地在改革中不得随意改变国有林场的隶属关系,确需调整的,必须报市林业局批准。
(三)鼓励国有林场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要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花卉苗木、森林食品、珍贵药材以及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栽培等新兴产业,大力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有条件的林区,应积极兴建森林公园,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推进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商品经营型林场要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大力发展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速生丰产用材林,实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鼓励国有林场根据所经营森林不同的利用方向,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增加珍贵树种营造比例,改造低效林,积极培育大中径级林木。提倡科学经营森林,鼓励国有林场开展幼林抚育,在强化抚育间伐作业设计、方案审批和施工检查验收管理的基础上,对国有林场抚育间伐指标不足的,要积极支持解决。
在不破坏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国有林场职工在完成森林资源管护任务后,可以承包国有荒山造林、中幼林抚育、低效林改造等生产项目,可以发展用材林、经济林、苗木、花卉、养殖、旅游服务、小型加工等经营项目,取得的收入归职工所有。国有林场现有的不适合统一管理的各种经营性项目,可采取承包、作价出售、拍卖等多种方式转给职工个人或以合伙、股份合作等形式经营。对职工家庭林场经营用材林正常采伐所需的指标,应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先安排。
(四)合理分流国有林场富余人员。要利用现有经营性项目转制集中分流富余人员,对国有林场兴办实体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收入,按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继续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允许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在职工自愿的前提下,利用林业经营用地、商品林木及其他资源性资产进行作价,用于职工一次性安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自愿的前提下,允许职工自谋职业,保留职工身份;通过就地发展种养业和小型加工业等项目自谋职业的职工,林场在经营用地、资金等方面应给予必要的扶持。要组织富余人员从事育苗、造林、工程设计、监理、检查验收或开发性项目,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对工龄满30年、并符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员分流安置意见的通知》(渝办发〔2001〕92号)规定的职工,不作为富余人员分流,可办理提前退休;对暂时无法安置就业的职工,符合条件的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范围。对分流的富余人员,要纳入当地再就业工程统筹安排,加强生产技能培训,提高综合素质,为再就业创造条件。培训结束后,要积极推荐就业。培训经费由林场承担,富余职工较多且较困难的国有林场,要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
(五)积极改善国有林场基础条件。按照国有林场的事权划分,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要把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要将贫困国有林场列入本地区脱贫规划,安排享受贫困地区的有关扶贫优惠政策;农业综合开发、“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科技兴林、生态建设县及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等项目要尽量将辖区内国有林场纳入项目实施区域,统一规划,重点安排;遭受自然灾害的国有林场要与乡村等同享受救灾、恢复和发展生产的资金和优惠政策。要通过将国有林场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全市“村村通”工程范围等多种措施,确保林场场部、管护站在2010年前通公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电视。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国有林场的危房改造,分期分批解决国有林场工作用房和职工住房,确保2010年前实现国有林场场部无危房、管护站有用房的目标。
三、强化保障,确保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妥善处理各种债务。国有林场贷款造林形成的债务,或因政策调整导致木材加工等多种经营无力偿还贷款形成的债务等,应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明确债权债务,依法处置资产、偿还贷款。对符合贷款核销政策的,银行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按程序争取核销。
(二)妥善解决在职职工和分流人员的社会保障。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的情况下,要按照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做好职工医疗、工伤和失业等保险工作。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同时还可建立补充医疗保险;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国有林场,要切实做好职工医疗费用报销工作,对因林场困难未能按规定报销医药费以及在报销后或参保后医药费负担仍很沉重的困难职工,可由社会医疗救助按规定予以解决。在林场改革中要分流安置的职工,应办理各项入保手续后再行分流安置,同时要帮助做好分流安置后续保的衔接工作。
(三)加大队伍建设力度。通过开展以岗位培训为主的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干部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干部职工队伍。要高度重视林场制度建设和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充分发挥林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林场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促进国有林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加强对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协调。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推进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切实做好深化国有林场改革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加强对国有林场工作的指导,建立对口帮扶林场的联系制度,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确保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第五篇:科学规划 积极探索 稳步推进课改工作
科学规划 积极探索 努力打造自主课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羊回玉宇留硕果,猴降神州赐锦绣。回顾2015,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在既定方案中稳步推进。通过参加协作体的各项活动,学习和借鉴兄弟学校的典型经验,让我们在改革中受益匪浅。在此,我代表紫阳中学初中部对筹划2015课改协作体各项工作的安康市初中以及承办各项活动的民主九年制、蒲溪中学、月河中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很高兴参加六校协作体举办的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此刻,我很荣幸的代表紫阳中学初中部就打造自主课堂的点滴做法与大家交流分享,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一、构建课改体系,让理念深入人心
在改革进程中,学校始终将 “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作为办学理念,确立“引领教育方向,打造自主名校”的发展目标,提出“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策略,以理念引领变革方向。
通过两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自主课堂紧紧抓住了课程改革的核心,而学生自主管理改革是自主课堂的继续延伸,两者相辅相成,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自主管理将被动式的学校管理转变为学生主动性、自为性的自我约束和发展行为;自主课堂将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性的求知。学生获得主动学习权利后的课堂,需要自主管理养成的自我约束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合作共事能力等来保障。只有把“自主课堂”和“自主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课上学生充分互动互学,课下学生管学生,形成一种具有我校特色的学生自主发展模式,才能成为真正支撑学校迅速发展、教学质量迅速提升的重要保障。
1、自主课堂的基本内涵
“自主课堂”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高度自主的课堂,我校把它归纳为“在全体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这种模式变过去教师满堂灌为学生满堂学,变教材为学材,变教堂为学堂,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主宰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和感悟,教师真正作到诱导和点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走进教材,形成学科思维,从而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从传递和控制为中心的“教本”课堂,走向以师生合作学习为中心的“学本”课堂,使教学回归到“学会学习”的本质之中。
2、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育法育知,教法、学法相得益彰,重在得法。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攻克活、勤、实、导、精、恒“六字诀”。在指导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通过点拨、引导、归纳,育知于学生。学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达到乐学、勤学、会学、互助、探究、高效之自主学习目标。师生紧紧围绕学习动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控制五大自主学习核心要素来提高教学质量。
3、“三环节导学”课堂正在实践运用中。课堂前段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包括了解教学目标和完成自学内容,完成任务后小组展示点评;课堂中段根据班情、学情设置内容解决实际问题,小组探讨交流,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情况进行引导点拨,解决自主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展开思维,激发情感,提升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后段是检测练习,教师根据ABCD四个编号分层布置检测题,课内能完成的坚决不留在课外,做到“堂堂清”。
二、以自主课堂为目标,构建各科基本教学模式
课改工作按照“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的总体规划,回顾2015,我校主要做了三项工作。即建模、推模和修模。
1、建模。也称之为“践中建”,2015上半年,全体课改组教师通过课堂实践,通过寻找规律和不断总结,尝试改变课堂结构和师生地位,把取得良好效果的精要做法进行提炼,各科都总结出利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要求做到各科有模,一课多模。语文基本教学模式概要:
阅读教学“六步法”:(1)情境导入,以境引学;(2)目标引领,有的放矢;(3)检测预习,以学定教;(4)定向问答,突破难点;(5)深思质疑,能力提升;(6)复述整理,落实目标。
文言文教学“四步法”:(1)三知、三读靠自主;(2)互学互探解疑虑;(3)展示提升导质疑;(4)拓展训练提能力。
作文教学“五环”模式:(1)激发情感,目标定位;(2)例文引路,精要点拨;(3)布置题目,回忆生活;(4)素材交流,赏析评说;(5)列出提纲,限时写作。
数学基本教学模式概要(五环五课型):
(1)第一类概念课:情景诱导—自学指导—展示归纳—尝试运用—当堂检测
(2)第二类概念课: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尝试运用—当堂检测
(3)例(习)题课:情景诱导—练习指导—展示归纳—当堂检测—拓展提高
(4)复习课:情景诱导—复习指导—展示归纳—典例指导—变式练习
(5)讲评课:总评导入—纠错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英语基本模式概要
写作课:写前导审 写中说写 写后评改(三环六步)听说课:听前听说 听中听说 听后检测(三步三环)阅读课:激趣导阅 读中释疑 读后检练(三步七环)物理基本模式概要(五环教学)
(1)情景导入;(2)诱导自学;(3)疑难互探;(4)追踪检测;(5)交流小结。
化学基本模式概要(四环教学)
(1)引导创境;(2)合作探究;(3)归纳总结;(4)拓展提高; 思品基本模式概要(四步教学法):预、展、探、测。
历史基本模式概要(五环教学):(1)视课设导;(2)自学展示;(3)拓展探究;(4)总结归纳;(5)检测反馈。
地理基本模式概要(六环教学):
(1)创设情镜,启发思考;(2)明确任务,自学互学;(3)合作展示,疑难互探;(4)精讲细拨,指点迷津;(5)科学指导,全面评价;(6)练习巩固,矫正补缺。
生物基本模式概要(五环教学):(1)情境导入;(2)自主探究;(3)交流互探;(4)总结归纳;(5)检测反馈。
2、推模。也称之为“推中磨”,2015年秋季,学校要求在七年级全面推广课改组总结的各科课改基本教学模式,八、九年级循序跟进。为把推广工作落到实处,本学期进行三轮听课。第一步是课改组成员上示范课;第二轮是课改教师进教室进行指导听课;第三轮是选取评委进行过关听课。
3、修模。也称之为“磨中修”,修正课改基本教学模式贯穿于2015年课改工作始终。定模之前课改教师通过同课异构进行修正;示范之中听取其他教师的建议再次修正;过关听后再次修正。以上模式是第四次修改的结果,但这不是最终结果,实践证明,离我校期望的自主课堂还有较大的差距,按照规划,我们将模中求精,有计划的步步推进。
三、在常规中创新提升 ,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实施课改以来,我校以“树一流名师、创一流名校”为目标,根据“以课改为切入点,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指导,坚持“低起点、稳推进、讲实效”的原则,所有一线教师立足课堂,立足实际,在做好常规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投身到改革洪流中来。课改要取得成效,必须要狠抓常规不放松,才能为课堂教学改革打下坚实基础和创造有利条件。
我校在教学改革中坚持做到 “八个一”,具体归纳如下: 一课两案检查到位。包括集体备课案和个人二次备课案; 一师四册研修到位。包括班主任工作手册,校本研修手册,课题研究手册和教研活动手册;
一年两赛参加到位。县教研室举办的全县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手评赛活动。
一年两考落实到位。包括教育教学理论过关测试和业务水平提升测试;
一师多训收获到位。包括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外派培训,学校根据教师所处的岗位和年龄结构,分批次保证每位教师都参与培训。结束后必须有心得,有汇报,有示范。
一期三课研讨到位。每学期安排示范课、指导课和过关课。一年八竟实施到位。每学年安排青年教师赛教、优秀试题制作、教研成果评选等八项教学技能竞赛活动。
一年两评考核到位。包括绩效考核考核,所有教学活动的数据都与考核挂钩。
四.打造自主课堂带来的变化 1.学生之变
学生的个人信念水平得到提升,行为的“意向性”、“守规则性”、集体主义观念、责任感、荣誉感、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增强,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参与学校、班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认真、负责的程度有明显提高,学生做事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潜力得到更为有效的挖掘、锻炼和培养。学校把“学会做事、学会了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教育目的贯穿于改革过程的始终中,效益逐步显现。
2、教师之变
(1)教师教育观念逐步转变,工作能力有所提高,个人职业发展更好。在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正成为教师的执着追求,理解和尊重正成为师生交往的主旋律,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正成为教师重要的工作策略。我们有教师感叹道:“过去在我眼中看来毫不起眼的学生,在进入自管组后不仅自己严格地遵守纪律,而且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过去课堂上我行我素的学生进入学习小组后也知道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之中了”,于是,教师在管理学生和教学方面更自信、更有创造性、更得心应手。个人能力和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学生的长期、认真、有效的监督,使学校在师德教风建设方面形成了长效机制,教师遵守工作纪律和规定的意识明显增强,杜绝了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
3、学校之变
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改成果逐步显现。我校教师先后在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了8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现有市级教学能手7人,县级教学能手38人;11名教师在市级赛教中获奖; 14名教师在陕西省教学成果展评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中考成绩稳中有升,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社会的好评。连续被紫阳县人民政府、紫阳县教育体育局授予“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二是社会声誉明显提高。由于学校基本杜绝了违纪事件的发生,尤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学生违纪事件的发生,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办学得到了家长及群众的普遍信赖和充分肯定,更吸引了外地区的学生及家长。邻县也有很多优秀学生到我校就读。三是行业内的声誉有很大提高。学校被评为“陕西省文明校园”、“陕西省平安校园”、“陕西省消防安全教育先进学校”、“陕西省防震减灾教育示范学校”、“陕西省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先进学校”“陕西省德育先进学校”。“国家级节约型示范学校”。
总之,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各种困难在所难免,但紫阳中学初中部已经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进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全体教师热情满怀,以强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试验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正逐渐形成,我们相信,紫阳中学初中部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