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公务员自述:提个副科长有多难?
基层公务员自述:提个副科长有多难?
当我的提任公示出现在街道宣传栏的时候,我没敢多看就匆匆走了过去。等得太久了,我内心已经很平静了——工作13年了,我提上了副科长了。
都说基层公务员升职难,很多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辛辛苦苦革命了大半辈子,临退休了还是个科员。我在街镇组织人事科工作,对此更有体会。
无形的晋升天花板
上海的街镇是正处级单位,这也就为沪上大多数街镇公务员设置了晋升的玻璃天花板——正处级。
正处级职务,在街镇是金字塔的顶端。我所在的街道有公务员62人,事业编制人员58人,还有数十名其他编制人员。其中,只有街道党工委书记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两人是正处级。
那么副处级呢?我们街道副处级干部有12人。我曾想过,好歹自己也是六十二分之一,在退休前大概也有20%的概率能升到副处级。不过“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发现,这12名副处大佬来源分别为:市级机关2人,区级机关7人,其他街镇平调2人,而在我们这个街道一路走上来的,1人。
再默默翻看了街道后备干部名单,我发现,有的“老”科长从30多岁起已是处级后备干部,从满头黑发“后备”到两鬓斑白,如今已到退休仍晋升无望。由此可见,在街道,从科员到副科、正科再到副处、正处的五个职务层级中,后两个是大部分普通基层公务员无法触及的,大部分街道公务员终其一生也只能升到科长一职。一位“老副科”告诉我,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天花板”在当初选择进入街镇工作时,就已经注定了。
因此,绝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职业生涯,就只能在处级以下蹉跎了。
除了出去,还有什么办法?
那么,基层科级干部就容易当上吗?未必。
2002年通过公务员考试,我以全日制硕士生身份进入街道工作,按照规定,试用期满可直接定级为副主任科员。然而,在街道职数受限的情况下,组织上最终还是按科员给我定了级。
身在组织人事科,我非常能够理解领导的难处,街道里不少同事已有30多年的工龄还只是个副主任科员,假如我工作半年就和老同志同级,就会让领导很难做人。于是这么一等,正如文首所言,我就足足花了13年的时间才熬到了副科级的实职岗位,而我那位2006年毅然决然离开街道,遴选至中央部委工作的好友,现在已是副处级调研员了。
基层的晋升难,容易引发职业倦怠现象,而为了对冲倦怠,基层组织也创造了不少“变通”的办法。
比如“虚职混实职,拉长晋升过程法”。原本在科员与科长之间,只隔着副科长一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有意把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也作为了晋升的必由之路。这样就通过人为的方式,拉长了晋升的过程,进而缩短晋升的间隔。
举例来说,假如我从科员晋升为科长需要24年,如果按中间只隔副科长一级来算,我需要等12年才能晋升一次,这样很容易导致职业倦怠。而如果中间有副主任科员、副科长、主任科员三个职务层级,那么我大概就可以6年就晋升一次。虽然干的活儿千年不变,但是每过几年就能“进步”一次的“享受”,对我的激励作用自然大大的。
然而,即使是这样的变通,也常常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我的一位同事就遇到过尴尬事。原本,街道书记赏识她并打算提她作某科的科长,但考虑到种种原因,只能先“内部任命”其为实职科长,实际走的却是主任科员的晋升流程。半年后,这位书记调到其他街道工作,新来的书记不认可前任的“内部任命”,于是,在实际履行了半年的科长职务后,同事又恢复了主任科员的身份。面对压力和窘境,这位心高气傲的同事辞职去了国有企业。
还有的变通办法,就是内设新的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法。为了解决领导岗位职数不够的问题,我所在的街道曾经设立了几个临时的协调议事机构,并借此任命了若干享科长待遇的正科级实职干部,缓解了基层职数限制的问题。
但这样的方法同样没有保障,在落实去年市委一号课题与简政放权的改革过程中,街道机构大幅精简,目前仅保留了8个科室,自行设立的若干“科长”职务都一并受到了清理。
作为基层组织干部,我深深地明白,基层公务员职务晋升的难题,已经成为公务员自身和组织人事部门最大的烦心事。有离职的同事感叹,“职务晋升的保障机制是如此脆弱,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
我还记得,去年10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载《谁能给基层公务员一个“够得着的晋升通道”》一文,文中通过对国内多位基层公务员的描写,刻画了年轻的基层公务员晋升无望的绝望与躁动。文中出现了这样的语句:“逃离基层已成公开秘密”,“我们根本升不上去,除了出去,还有什么办法?”同为基层公务员,我能够深深地体会其中的无奈与彷徨——他们是这样的,我何尝又不是呢?
第二篇:基层公务员自述
“我不用坐班,几点都行。”约见面时间时,邱闻在电话里说。11月初,一个工作日的下午4点多,他便提前等候在咖啡馆里。
他说“不用坐班”有两层意思:一是平日下午三点多钟,就可以回家,工作时间自由;二是在办公室,自己经常站着—总坐着实在腻味了,屁股痛。
采访时,这位当了两年多基层公务员的人民大学高材生,好几次语速飞快地插话打岔。他解释,成天和四五十岁的人坐在一起,特别想找一个年轻人说说话。
说到这儿,他搓了搓脑门,目光呆滞看向窗外,蹦出一句无厘头的话:“此情此景,我好像之前就亲眼见过,像大话西游里重返过去的片段。”两个多月来,他时常做这种电影闪回般的“白日梦”,推测可能是“每天重复单调的工作”造成的精神恍惚。
他试图与一种无形的力量抗争,让自己的公务员生涯“过得更有意义”。然而,他觉得快被打败了。
“不想累得跟孙子似的”
如果真的有月光宝盒,邱闻依然会坚持当初的选择。从小到大,他一直努力成为“拔尖儿的那种人。”他的家乡在北京市一郊区县的农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成绩稳定在区重点的前三,顺利考上了人大。他的高考成绩,去清华北大绰绰有余,填报志愿时却并没考虑。
“万一差几分呢?我可不想复读。”他说。他认为自己是求稳的人,做最有把握的事儿,尽量规避风险。他承认,这多少在潜意识里影响了的求职选择。
大学四年过得很迷茫,一直“没想明白未来的路”。毕业季,班里的同学基本选择出国、读研深造,或者去外企、银行。家里并不富裕,他不打算考研。而外企工作压力大,他英语又差,也放弃了。
他随了大溜儿,拿到两个银行的0ffor,最终和建设银行签了合同。他并没有太大热情,“归根结底是个服务行业,每天的重复性劳动多,创造性工作少。”
在人大的图书馆,抱着公务员复习资料埋头苦读的人也不在少数。班上近大半同学都参加过国考,也有人成功进入了财政部、发改委等单位。他的老家,没有几个大企业,公务员被视为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邱闻既想试试,又有点抵触,“也许是负面性的报道看多了。”
2011年2月初坐车回家,邻座一位大哥随口开导他:“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实情。”邱闻琢磨—反正工作已经定了,那就试试呗。
两周后,他草草复习便参加北京市公务员考试。目标是一个镇政府的岗位。因为是郊区,竞争没有中心城区那么激烈,一共60多人报考。他以笔试第一,高出第二名10多分的成绩进入面试。本应是三取一,可排他后面的两个人没来面试,弃权了。接到录取通知后,他把一系列巧合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他交了违约金,和银行解除合同,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务员。
他并不觉得可惜。工作所在地离家不远,父母岁数大了,身体都不太好。姐姐妹妹都在城里,他可以每天回家照看、陪伴爸妈,“这比赚很多钱更重要。”
除了家庭,还有一个因素。在银行实习的时候,他时常看到客户冲着柜员、大堂经理争吵甚至责骂。如果他选择在银行工作,入职第一年,基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还得天天站着。“我不想整天累得跟孙子似的。”他说。
摄影中国周刊记者樊竟成 座位之争
邱闻是几年来镇上唯一新入职的公务员。
他的部门是宣传信息科,负责信息发布管理和公文起草,一共三个人。
原来的科长调入区里任职,空出了个岗位。科长的职位,却暂时没人顶替。两位同事,一个不到三十岁的女士负责网站,是事业编;另一个女孩没编制,协助帮忙。邱闻很快发现,两位同事态度不冷不热的。“按资历,她俩是我的前辈,比我有工作经验;按编制说,我是科里仅有的正式公务员,拥有升职机会,而她们没有。”
很自然的,年头最长的事业编姐姐,行使起“代理科长”的权力。
自己的第一篇消息稿,写镇秋季运动会。他按照网站上的范文,一句一句模仿。
交给“代理科长”过目,换来一阵痛批,说像“xx日,秋高气爽”这类表达,没有一点意义,删。一共两百多字,重写。他没吭声,照办了。可总觉得,那态度不像提意见,更像“杀威棒”。
好在,这类工作不算难事儿。科室里有台佳能350D的单反,他同时负责拍照片。原则就一条,无论会议或视察,必须保证领导在中间,避免拍到领导眯眼、走神。
除了本职工作,他还有兼职。比如,顶替一个副镇长的儿子参加高中会考。他心里不情愿,却不敢说出来。战战兢兢到考场才发现,监考老师根本不管。最后考了高分,副镇长一下记住了他。
邱闻越来越受重视。一有镇政府内部的饭局,就有几个部门主任招呼他坐在自己旁边。他一般会婉言谢绝,而选择和年轻同事坐一块。他想保持点独立性,不想站队。
麻烦还是找上门来。此前外出办事儿,接待单位向来都会安排车把他送回去。有次去采写一个偏远乡镇企业的先进事迹,不巧,受访的总经理有急事儿要处理,便撂桌上50块钱,说留给他打车,转身就走了。邱闻从没碰见过这种情况,身上又没带钱和公交卡,脑袋嗡的一声,懵了。
这分明是颗炸弹啊!他赶紧打电话求助“代理科长”。“你怎么能收钱呢!”不由分说,对方就给定了性。他立马追上去退了钱,硬着头皮,让人家从别处安排了一辆车。
回来时,组织部领导和“代理科长”等候多时,你一言我一语,开了个“教育批斗会”。“我本来就没接那钱,第一时间就汇报请示。”他挺郁闷,觉得“代理科长”“扣顶高帽子,还打小报告。”
不久,因为座位问题,引发一场暗战。
科室分为里外两个屋子,里屋以前是科长单独的办公桌,因为空着,邱闻来的时候便坐在这儿。某天,“代理科长”提议:“咱俩能不能换个位子?”邱闻搪塞过去了。后来,又问了好几次。他脾气上来,态度强硬地拒绝了。
他觉得自己早就默认了她的领导地位,没必要再搞这种形式主义。而且这事关尊严,如果退让,今后就别想在科里抬起头来。
此后,科室一有集体讨论,两位“前辈”的意见总和自己相反,他觉得被孤立了。直到第二年,部门又进了位公务员,邱闻主动和新同事“走得很近”,情况才有所改观。二比一变成二比二,形成微妙的平衡。他说话的嗓门,也渐渐大了。
以前,他最看不惯的,就是“拉山头”行为。笔杆子是如何炼成的
一场硬仗,把邱闻磨成了全镇第一笔杆子。他工作所在的镇,是新兴产业区的核心地带,享受到诸多政策资金支持,算是个明星镇,经常有领导来视察。
一次,一名中央领导要来镇里视察。这几乎是镇里接待的级别最高的领导,邱闻被指定写汇报材料。
邱闻是被逼着仓促上马的。这与大学里成天打交道的财务报表、金融理论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必须得写好这份材料,因为“代理科长”和他,被要求各以一个重点村为对象写份材料,两份材料,择优录取。周日,邱闻参阅历年的资料,从早写到晚。然后由副主任修改,上交给镇领导,又转到区里。最终,确定采用他写的那份。周一,镇党委副书记提出修改意见:结构还不够精简,重点不突出,“这次是高级领导来,得提炼出贴合其主抓工作的主题。”邱闻不敢怠慢,改完又请“代理科长”再修改。
第二天,副书记不满意,要求邱闻自己改:“像免费公共浴池这类事儿,别的镇都在做,已经不新鲜,删。”这次邱闻摸出点门路。当晚8点多改完,副书记比较满意,稍改便交由党委书记过目。书记做过十多年的文字工作,给不少升迁的领导写过材料,就挑出俩错别字。
“这是第五次”邱闻提醒自己,“仅仅是个开始。” 那一天下午,正要下班,副主任突然叫住他:“小邱,先别走,书记、副书记去区里开会,没准要传达新指示。”当晚,一位区领导到镇里开紧急会议,批评道:“没有魂儿,只有经验性的东西,没有总结性的东西。”坐两边的镇领导们,脸色很难看。最后,镇党委书记琢磨出“四个化”,邱闻按着这个大方向继续改。
第六次,他实在改不动了,因为村里的实际情况,很难硬套进这“四个化”里。第七次,副书记便亲自带着他改。可另一位区领导看了,一句句抠得更细,建议加入民生领域的成果。只得进行第八、九次大改。
两天之后,市里派人来开会,又提了一箩筐意见。第二天,大领导的秘书前来主持会议,场面很大,市、区和镇负责领导一个个正襟危坐,邱闻也参加了。秘书提出,这“四个化”,没有亮点,得找出能在全国推广的经验,比如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能共同享受到的福利。
邱闻很无奈—实际本就存在不平等。非要说一个,他只想到免费发放计生用品。镇副书记耳语:“人家知道领导在想啥,就按他说的改。”
这一回,加进了“流动人口也可免费进入村阅读室”之类的待遇。“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儿。”
材料层层递交,又小改三次,终于再没人提意见了。“为这3000字,耗时半个月,前后开了五次大会,一共修改13次。”他总结。
随后,镇领导、村主任和村民各自分工,排练报告的内容。开始是看着纸条念,后来脱稿,要求不能磕巴,还得自然。按照设计,大领导“恰巧”会碰见村图书馆里看书的一位外来户,并“偶遇”村口的大舞台上,一对正在进行婚礼彩排的新人。
视察那天,邱闻级别不够,没能去现场。后来这件事儿上了电视,他多少有些成就感。他隐隐觉得,大领导可能也知道这是在演戏。
此后镇里一有大事,都直接找他写材料。非典型公务员
两年之后,邱闻选择离开。
当时,姥姥、姥爷重病一场,他想离家更近些。而且,他再也不想写材料了。尽管区里传来消息,自己很快会被调入区组织部。
他又一次参加了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被老家所在区的某局录用,随后分配到一个山区镇的下属所。
他笑称,自己现在是“非典型公务员”。
说是个所,其实就两个人,在镇政府的一个小办公室上班。邱闻的领导,是位40多岁的大姐,性格朴实直爽,平日里很关照他。他们的主要工作,是把各村、企业月初上报的数据,录入到表格里,月底发给区上级单位里。
这份工作,出乎意料的轻松。
“熟悉之后,这点活儿我最快一天能完成。”他撇起嘴。因为“不能容忍低效率”,月初几天,他就会提前完成工作。
大把的时间该干点儿什么?他用学习和考试来填补。起初,他复习大学时期一直想考的注册会计师,过了一阵忙碌而充实的时光。考下了证,却又进入没事可做的空虚期。这一阵儿,他又买了不少法律专业书籍,准备参加司法考试。本来,他还打算考个金融分析师,一听说报名费小一万,暂时放弃了。
他的办公桌成了课桌,可办公室却不像教室。
午休过后,大姐会打打电话,上上网,等待三点钟左右的“茶话会”。镇政府各部门有一群与她同龄的妇女,到时候会三五成群地聚在这儿,东家长西家短的—谁谁又提职称了,多赚五百块钱;某个领导连孩子都有了,却还买不起房子„„
这让他有点小失落,当公务员就为那几百块钱吗?怎么成天就是比来比去这些物质上的东西?
不过,一听到邱闻看书时有节奏的翻页声,大姐便会略有些尴尬地招呼:“小邱,时间不早了,要不你先回去吧。我们这儿乱嚷嚷,别影响你学习。”他也早等着这句话呢,应承一声就快速离开了。
时间久了,每到下午三点多钟,他就会主动张罗:“大姐,时候不早了,你们先忙着,我撤啦。”
“篮球巨星科比为什么那么成功?因为他每天都能看到洛杉矶凌晨3点的模样。”他调侃,“你知道我们那儿下午三点多钟的模样么?我见过,天天都见。”他手机上有不少沿途的照片,这一路都是观光景点,他下班回家跟自助游似的。
去年,他拿出几年来的工资,父母又出一部分,买了辆轿车。家里没剩多少积蓄,可他却还挺乐观。邱闻的工资不到5000,单位吃饭一顿一元钱,还提供宿舍,抛开每月的油钱和开支,一个月能剩3000多,“我又不打算买房,日子过得挺好”。
之前,不少领导、同事给他张罗过对象,被谢绝了。他怕耽误人家女孩。因为好多事情,自己还没想太明白。
抗争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落款写着:邱闻。
信纸发黄裂口,字迹也快褪色了。大学的迷茫期,他便把这张纸贴在写字台的窗前。把自己名字写上去,是希望能成为诗句描写的那样。几年过去,四个边角已经贴了好几种胶带。“我老怕粘不结实。”说着,他拿手指用力按了按。
最近心里的那股浮躁,却怎么按都下不去。考注册会计师前最紧张的时候,如备战高考那般辛苦,却很踏实。每天4点起床背概念,7点30分结束学习。8点到单位便开始做题。回到家,继续学习。晚上,他会拿出订阅的几份财经类报刊,读几篇深度报道。现在,他却丢了魂儿似的,处于混沌状态。
清晨5点30他准时醒,却赖到6点30再起来。6点45穿好衣服,开始发愣,陷入沉思,却“不知道自己在想啥,”一直持续到7点半。扒拉两口早饭,8点钟慢悠悠出门。
到单位,他刻意坚持擦桌子这个习惯,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活着。”8点45,他打开电脑,点开门户网站,登陆QQ和微博,看看新闻和朋友们的动态。
过了上午10点半,他甚至有种“这一天该过去了”的想法。他同样会在白纸上写些司法考试的笔记,却总有点松懈。有时候“座谈会”中午就开始了,他不想听,便出去压马路。
捱到下午3点多,逃离座位。吃完晚饭,陪母亲看新闻联播,自己主要是为了等之后的天气预报。临睡前,他还会翻翻财经报刊,因为心不静,深度报道一律不看。
晚上9点钟,为了赶紧结束混沌状态,上床睡觉,睡不着眯着。他的目标感,越来越不明确。他最欣赏的财经媒体人是胡舒立,那个被称为“亚洲最危险的女人”的总编辑。说起来,他学的是经济,也干过宣传,可走的路,离他向往的越来越远。
邱闻卧室里有三张桌子,其中两张摞满近百本书,大部分是经济金融类著作和企业家自传。他经常做读书笔记,但最新的一页更像是涂鸦:长江商学院,男人帮,前途,入党,结婚,编制等等,结尾处,有一个很小的、歪歪扭扭的“混”字。
高中的时候,他想未来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高考结束,他开了个补习班,给几十个初中生补课,赚了3千多块钱。现在,还时不时蹦出点想法:做山区核桃产业的深加工,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出行陪护服务。一说起这些,他就满脸兴奋。
最近,有位成绩不错却没啥关系的同学想考事业编,又怕被黑掉。邱闻打算帮他一把,自己也去报名笔试,自己的成绩八成能进面试,到时候再弃权,没准就能挤掉一个关系户。
周末的时候,他常会和朋友骑自行车去爬野山。登上山头,邱闻每次都会发泄般地喊上两句:你过得快乐么?你这一辈子,真就打算这么过下去吗?”
空旷的山间响彻着自己的回声,没人回答他。
第三篇:公务员考试到底有多难
公务员考试到底有多难?
名牌高校的高材生,自以为文化功底非常扎实,考公务员时却败走麦城?学中文的研究生,考前突击了几个月的申论,成绩也不尽人意?我已不折不扣地考了三个地方的公务员,不仅信心不减而且勤奋刻苦,但分数为什么还是相去甚远?难道“天道酬勤”不灵了?仕途难,果真难于上青天吗?
基础知识难倒考生
去年考上省公务员的小谢说,公务员考题算不上很难,考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他刚毕业没有认真应对,考场上发现题目很简单,很多知识甚至是小学的奥数和初中的语文,但有些都忘记了,结果考得很差。第二年她吸取教训,着重复习了一些基础知识,也认真参加了培训班,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不仅梳理了系统的知识,而且有方法地训练了做题速度,结果考上了。“即使你思维敏捷,一些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好,照样影响做题速度,考不上高分。”考德上公培株洲分校的危校长认为,公务员考知识的全面性。行测是专门测查与行政职业有关的一系列心理潜能,预测考生在行政职业领域内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它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测验,也不同于行政职业公共基础知识或具体专业知识技能的测验;申论是通过考生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材料内容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社会热点或大众传媒的焦点问题,具有普遍性和非专业性。因此,并不是说名牌大学生或者研究生就可考上,如果只是死读书,或者只关注自己专业知识,是考不出好成绩的。所以有意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和广泛汲取知识。适当的时候,可以参加专业的考试培训以提升应考能力。
解题能力与方法都重要
对于很多初次参加考试或备考经验不足的考生来说,习惯抱怨考题题量大、题型多、范围广,根本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答卷完毕,那么考不出高分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公务员考试不同于应试教育考试,不仅需要考生能够很好的领会考试测查的知识要点,而且需要思维敏捷,只有灵活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才可轻松制胜!
大部分考生准备不足
有调查发现,虽有很多人报考公务员,但只有两三成的考生有明确目的,且经过充分准备上考场。而七八成的考生考公务员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未作必要的准备。因此,考出好成绩的很少,而考上的更少。
一些未做准备的考生,凭着自认为基础不错等想法,过于自信,对公务员的艰巨与困难估计不足,结果大意失荆州。另外,由于公务员考试没有指定辅导资料,导致很多学生对复习不在意,对前期准备不认真对待,或面对浩如烟海的行测题目,不知如何对待,只好走马观花或囫囵吞枣,对题型理解不透,领会不深。
有着多年公考培训经验的株洲考德上教育专家认为,“如果明确自己要考公务员,必须扎实地复习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必要时可接受系统地辅导,避免走弯路和无目的的浪费复习时间,才有望考上。”
0731-28705599
第四篇:2014重庆公务员时政热点:公积金提取有多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重庆公务员时政热点:公积金提取有多难
9月5日公务员笔试封闭预测班开课
“明明是我的钱,我却做不了主”——一边是巨量公积金使用效率低下,一边则是大量有意使用的缴存者“望而兴叹”。近年来,抱怨公积金“提取难”的呼声不断。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地方公积金提取存在“手续繁”、“到账晚”、“限制多”等问题,而公积金主管部门也有无奈之处。简化提取手续,提高提取额度,让公积金真正为缴存者“雪中送炭”,这成为众人对完善公积金制度的期待。提取公积金:限制多,审核慢
公积金“交钱容易取钱难”,这是不少地区缴存者反映的共性问题。
比如,许多城市的公积金提取需要每次都递交纸质材料。一些公积金中心由于工作人员有限,直接与缴存单位的公积金专员对接。提取者需要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再由单位的公积金专员将材料递交公积金中心。
公积金从递交材料到成功到账,这个周期要多久?记者在多个城市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得到的结果是:一两天是“惊喜”,一两个星期算“正常”,一两个月也“认了”。在大城市房价高企的情况下,公积金提取周期过长无疑加剧了居民购房的“燃眉之急”。
重庆中公教育(http://cq.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公积金到账之前,我需要借一笔钱去凑够首付,办理过户等手续,等待房产证出来就要一个月,之后再申请提取公积金,又等了两个多星期。10块钱借了将近两个月,利息就要好几千。”广州一位刚刚购买二手房并提取公积金的市民说。
公积金提取范围过于狭窄,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城市明文规定的“租房提取”,实际上已变成一纸空文。尤其在房价高昂的一二线城市,租房已成为许多居民解决住房问题的唯一选择,但公积金的“支援”却出现严重缺位。
包括广州在内的全国大多数城市规定,以租房为原因提取公积金,需要提交经过备案的租赁合同和发票。然而,出于避税等原因,目前绝大多数房屋出租没有经过备案。因此,租房提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为“镜花水月”。
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租房需求旺盛,但2013,在发生提取的公积金账户中,租房提取占的比重不到1%。
“备案意味着要多交税,谁去拿合同去备案呢?我也想用公积金抵一些房租,但想到每年又要多交上千元的税,就还是放弃了。”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租房的张玮峰说。公积金管理部门吐槽“三难”
不少公积金中心也犯难:第一难,既要简化材料,又要严格防止骗提、套取;第二难,要在专业人员缺乏的情况下,时刻把控整个公积金“蓄水池”的流动性;第三难,屡屡遭遇部门间的信息壁垒。
重庆中公教育(http://cq.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些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为保证公积金资金安全,目前要求提取者提供的审核材料已经不能再精简了。
不过,一些城市采用电子化审批,缩短了公积金提取的审核时间。记者在广州走访了一个营业网点。公积金提取申请者在备齐所有资料后到网点进行扫描,上传至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服务器,由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审核和备案。第一次申请成功后,申请人只需通过公积金中心的网上办事大厅点击提取申请即可。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是本地购房提取,首次申请到资金到账的时间在五个工作日左右,第二次申请可实现次日到账。
材料简化也许是个技术问题,随着系统的升级可以解决。但对于一些公积金中心来说,另一个“老大难”则不那么容易破解。由于缺乏专业人员,部分公积金中心对资金的流动性控制没有科学的标准,导致对提取额的控制过于谨慎,造成提取周期过长。
以南方某三线城市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例,该中心整个人员编制不过20人,普遍经验不足,对存贷比、存取比等资金流动性指标控制有时候只能参考商业银行或者效仿其他城市公积金中心。以上“两难”是在公积金体系内的问题,第三难则涉及范围更广。公积金中心和公安、民政等部门缺乏信息共享机制,公积金中心对身份证明、婚姻证明等资料出现疑问时往往只能通过函询。大量的时间耗在部门的比对、沟通之上。
重庆中公教育(http://cq.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多位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系统也面临窘境: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等,导致系统五花八门,信息难以共享。
适当放宽提取条件 完善信息共享平台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在我国已有20多年历史,在推动住房分配货币化、引导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同时,各种问题也日益显现,社会的批评质疑声和改革呼声越来越强烈。住房公积金制度还需在改革进程中逐步完善和成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和监管机制。
记者观察到,今年以来,上海、广东、安徽等地出台了一些举措,着力破解住房公积金“提取难”。业内专家认为,为满足职工多元化住房消费的需求,建议放宽住房公积金提取条件,允许租房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取消支付房租起点限制。
一些专家还建议,应允许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契税、专项维修基金、物业费等与住房相关的税费;从人性化管理角度考虑,应考虑允许因大病、突发事件等原因造成生活严重困难的缴存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
针对流动性管理难的问题,有业内专家建议,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公积金资金流动性的指导性规范,加大公积金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强化公积金资金池流动性的科学管理。
针对跨地区资料审查困难,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等专家建议,在城市内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打通的基础上,应尽快建立重庆中公教育(http://cq.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城市间公积金中心的信息共享平台,以缩短审核时间,减少审核成本。(记者王浩明 叶锋)相关链接:上海出台举措破解公积金“提取难”
提高公积金支付房租、物业费额度,申请人无须提供收入材料证明,提取支付推行“冲还租”„„上海27日公布了一系列改进公积金提取及使用的新举措,引起广泛关注。在此之前,一些地方纷纷调整提取住房公积金有关政策,剑指备受诟病的公积金“提取难”。根据上海27日公布的新规定,承租由政府认定的保障房的,可按家庭月房租金额全额提取公积金;租赁商品住房的,每月最高提取金额由1000元提高至2000元。在支付物业费方面,居住自有产权住房,且月工资收入满足相关标准的,每月可提取的公积金由原来的不超过每月物业费的50%调整为不超过300元。
此外,以往提取公积金审核,要求申请人提供诸如工资单、单位收入证明等材料。此次政策调整后,将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工资单等收入证明材料。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简称公积金中心)将直接通过申请职工公积金缴费基数推算其收入水平,从而认定其是否符合提取条件。
在支付租金方面,此前申请人需提供房屋租赁合同等材料,手续较为烦琐。而此次政策调整后,申请人提供出租人纳税证明或依法承租房屋的证明材料即可,由公积金中心通过与税务部门信息系统联网等方式查询,核实房屋租赁行为的真实性。
重庆中公教育(http://cq.offcn.com/)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提取方式方面,上海还将逐步推行公积金“冲还租”方式,即申请人通过审核后,可以委托公积金中心按月提取其公积金账户内的资金冲还房租。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在改进公积金提取、使用等方面出台了新举措。
“通过适当放宽提取使用住房公积金条件,提高提取额度,简化提取手续,减轻职工家庭住房支出负担,扩大住房公积金的受益面,是我们完善公积金制度的一个重要方向。”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主任沈正超说。(记者 叶锋)
重庆中公教育(http://cq.offcn.com/)
第五篇:面试到底有多难 公务员面试大揭秘
公务员考试吸引了太多人的目光,那么在经过严酷的笔试竞争后,面试究竟是怎样的?考题到底有多难?我省部分单位的公务员面试已经结束,记者专门采访了几个面试考生,从中了解到一些面试的信息,希望能为那些即将参加面试的考生起到一些帮助。并且,也让大家了解一下公务员面试的相关情况。
面试纪律“严”
面试纪律的严格和考试制度的严谨超乎所有考生和家长的预料。据考生介绍,大家是由现场抽签决定参加面试的顺序,随后立即进入考场外的指定侯考室。而且,在侯考室内等待面试的时候,不允许开通任何通讯工具。一旦有电话打入或打出,即被视为违纪。
考试成绩现场公布。考生回答完所有问题之后,有专门人员负责收集所有考官的打分,并现场唱票。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然后得出最终得分。对于这一切,完全对应考考生公开。然后考生再离开考场。
参加完面试的考生不经过侯考室立即离开考场,而且,每组的考题都各有不同,严禁考生向外泄密。这样可以保证考试试题不外泄。
考试题型“太灵活”
据几位考生透露,公务员面试的考题早已经突破了原来人们固定模式中的自我介绍、表决心等等,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行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知识储备、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性格特点等等。
基本专业知识题:这部分题型占考题的极少一部分,主要是了解考生对应聘专业、职位、责任的认知程度。
自我发挥题:某单位面试的题中就出现了关于“五词”讲故事的题型,就是用五个单词,让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连成一个故事。这是考察考生随机应变的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即兴表达能力。对于这道题,考生普遍反映很新奇、很灵活,非常公平。
场景假设题:如果你和你的竞争对手一起完成一项工作,你会如何合作?某地区遭遇大水,灾民都拥挤在帐篷之中,这时候市里拨款修建被洪水冲垮的庙宇,你如何看待这种做法?
另外,每个考生都有2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这主要是简单介绍一下自然情况,并且,考官还会即兴请考生讲一些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最尴尬的事等等。
总体来看,考生认为考题灵活、考试内容广泛也不容易作弊。因为不存在固定答案,即使10个人同时回答,也能答出不一样的内容,完全考评考生自身的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对于那些只会死读书本、怯场、不善于表达的人来说,这场考试并不容易。
应对面试小窍门
在短短20分钟的面试中,考生要应答5~6个题,并且要展现自己最佳的状态和能力,这的确不易。但是,参加公务员面试还是有“窍门”的。
心态的平和: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对记者这样说,如果不紧张,应该可以发挥得更好。这就体现了考试中的心态问题。抱有一颗平常心,你就会坦然面对考官,平静面对考试,回答起问题也从容不迫、自然得体、落落大方。因为在笔试中得了高分而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模样是考官最为反感的。不亢不卑、谦虚谨慎态度是赢得考官好感的第一步。
说话声音要响亮、吐字清楚、说话速度适中也是赢得高分的关键。面对台下众多的考官,回答问题的声音一定要响亮,面试中要目视主考官,并注意用眼光同其他考官交流。也许主考官提出的每个问题,你不可能全部都答得十分周全、准确,但只要你有良好的回答态度和方式,与考官们坦诚交流,总是受人欢迎的。(鲁玉莹、马丽)
来源:东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