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机管理工作的探究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农场农机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究,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农机管理;探究
1目前的现状
1.1新机具和新技术推广更新难
农业机械发展速度飞快,科技在发展,高新技术与机具持续涌现。产权变革后,职工的经济接受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弃旧更新是非常有难度的事情。当前的问题是更新了,但确保不了作业面积,旧的还是占有大量市场,打击了更新的积极性。还有就是质量作业费上看不出优惠(优价、优质、优机)职工购机兴趣较低。对于此类情况务必落实好农场规定的相关政策来提高职工购机热情,关于落实不好的应有对策。
1.2资金缺乏
无示范引进支出,对农机化作业发展很不利。农场要有专项基金,以此来促进农机化作业发展。
1.3水稻机械化发展进程不平衡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种植面积的关键是机械化作业。当前的问题首先是水田机械示范引进少。在采选上职工有想法,见不到感觉不放心,故购买热情低。其次是在政策上不明朗。只要有补贴的就进行全面地宣传,用文件合同形式确认,口头上说职工不相信,不放心。三是在培训上无法与发展同步。现学现用效果很差。
2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制
农场全面提高农机工作,并就农业承包经营政策及形式方面做了完善和调整,激发了农机人员的热情,在资金非常困难的条件下,落实对农机的投资。增强认识,设立、健全农机管理体制,根据农机管理规定合理配齐人员,并根据一职多兼的原则,从优选配人员,全面做好服务和管理。农场农机管理执行二级管理体制,就是:农场设农机科、管理区有农机技术员,上下形成二级管理网络,对全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管理、农业机械运用起指导作用,可全面发挥机械化的优势。
3提升基础建设。落实农机管理标准化
为提升农具场的维护和建设管理工作,农场除制定农具场维护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外,为确保农机现代化的建设,设立了农具场建设维护基金制度(就是从农具场停放费中提取农机化发展基金制度,用于三库一场的建设补贴)。在多年的努力下,全场农具场100%围墙(栏)化。
农垦的生命是农机。农机工作的关键就是农机管理工作。农场重视农机技术培训、管理规章制度建立;重视机具维修质量标准、技术状态保养、标准;重视田间标准作业;全面增加管理水平。
4提高投资,加大新技术推广力度和农机具更新
随着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科技含量的提高。农艺技术方法的提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机具更新改造,成为农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作。经过农业综合开发引用资金对农场农机具更新起到推动作用,农场为提升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的步伐,颁布了一系列农机具更新的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机户对新技术推广和农机具更新的热情。
为农场农产品走出垦区,迈入国际市场,农场提高农业调整力度,在保证水稻作物面积同时,增加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升农场水稻生产机械化过程,给垦区、省及全国水稻种植全过程机械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5增加技术培训,增强农机队伍整体素质
因为持续引进新的农机具,还有农机队伍成员原来素质很低、变化大,培训工作就变得尤为重要。为增强农机队伍人员整体素质,适应新技术、新时代要求,农场面对现状,提高培训工作,因地制宜,机械未到培训先行,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培训。近年来全场共办各类农机培训班多期,参加培训班人数过万,培训面达到100%。还经过电视讲座等渠道进行电教培训,讲田间作业标准化,新技术,法规,政治等,对全场农机人员开展全员教育,让农机人员技术水平得到增加,政治素质获得提高,在农机管理上和农业生产中获得显著效果。
6重视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农业生产顺利完成打造坚实基础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这些年认真贯彻落实农机有关文件精神及“两个条例”,严格落实农机安全监理规章制度,监理人员遵章办事,忠于职守,为做好农场农机标准化管理,落实安全生产,减少农机事故发生率,维护好机具技术状态。增加完好率等方面积极工作,为农业生产按时高效地完成打下了稳固基础。
定期学习贯彻执行有关法规和“两个条例”,近年来高度重视有关法规及农机条例的宣传、贯彻、学习、落实,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大字块、学习班等形式,进行落实、宣传,让其达到农场群众、职工,学生等受到农机法制教育,增强了全民农机法制观念。农机队伍全体工作人员人手一本农机法规手册,增加执法力度。且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对避免农机事故、降低违章,确保农机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提升农机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增强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新特点、新形势,结合农场实际工作,以多样灵活方式对全场农机监理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为更好地适应农业发展新时期的要求,农机管理工作应迈向新的阶段。在提升标准化管理条件下,力争落实网络化的现代管理,落实低耗、高效、高产、优质的目标,力争更大的辉煌,为农场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农机合作社发展趋势的探究
农机合作社发展趋势的探究
摘要: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机户为了更好的拓展农机服务功能和领域而自愿组成的专业化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解决了单个农户规模小、资金少、作业困难及风险大等诸多问题,促进了望江县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了潜山县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的的提高。
关键词:望江县:农机合作社:问题及建议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农村承包土地也由各家各户分散经营逐渐向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农业机械化是成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该县正处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求更高,特别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专业化。望江县农机现状
2.1 农业机械总量增长快。截止目前,该县各种拖拉机1031台(80马力以上),联合收割机870台,尤其是水稻插秧机达549台,各类农业机械的增加,机械结构的优化,为该县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2 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大幅提升。全县机耕、机播、机收地面积分别完成134万亩、70万亩、120万亩、秸秆还田75万亩。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2%。农机专业化综合作业水平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该县农业的整体效益有巨大的推进作用。
2.3 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发展。目前,全县各类农机合作组织、农机专业大户总数达80余个,其中农机化技术服务公司1个,各级农机专业协会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39个,其中,省级示范社7家,合作社种植面积达70万亩。农机合作组织的壮大,服务领域的拓展及服?漳芰Φ奶嵘?,确保了该县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促进作用,也成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的途径。存在的问题
3.1 农机化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额有待提高。作业机械分布不合理,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多功能作业机械少,油菜种植机械化发展较慢,水稻机插秧技术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依然存在。
3.2 农机化服务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虽然随着土地流转规模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较快,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带动作用不强,不能大规模生产作业。
3.3 县、乡配套服务组织落后。该县各农乡镇农机站所普遍存在办公条件差,各站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技术落后,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下农机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是农机大户具有大量农机具进行服务、或公司企业对土地流转进行开发,管理、技术、服务的水平很难提高。
3.4 工作经费不足。近年来,农机工作职能有所转变,各项购机补贴逐年增加,而与之配套的经费不足,在新的农机技术的引进、推广培训中无法及时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
3.5 融资困难。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机化作业的发展方向,农机专业合作社需要开展跨区作业服务,但一些机械虽然用途较广,价格也比较昂贵,除农机购置补贴外,自己仍需要花很大财力,而这些机械又是合作社必备的,银行贷款和社员的股金投入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采取的措施
4.1 广泛宣传,加强培训。充分利用手机微信、电视广播、网络、发放技术宣传页等诸多方式,结合农业科技人员下乡之际广泛宣传购机补贴政策及机械插秧技术。通过宣传,让机械插秧技术家喻户晓,送到乡村院落、田间地头,让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水稻机插秧技术能够全面的了解。定期邀请专家对机手进行培训,让每一位农机技术人员都要能成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行家里手。通过理论课堂与现场教学相结合,让农民对机械插秧技术能听懂、学会、用好。
4.2 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只有整合农机农艺农技技术力量,协调部门合作,才能把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严格按照各种作物生产技术规范,对农民在整个生产过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行跟踪指导,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操作技术。开展简易育秧和机械插秧、除草收割等技术的研究。同时做好机械零配件的供应,以及故障维修等工作,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健康持续地发展下去,促进全县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4.3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要充分利用上级项目资金,确保每个基层农机站都建立了一个以上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提高了农民对水稻育苗插秧机械化技术认可及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全面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应用。
4.4 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机制。结合土地流转规模的不断扩大,土地由分散经营到集中连片集约生产,作为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机制,引导和鼓励种粮大户、插秧机经营户、农机大户组建机械化育插秧合作社或作业队,开展规模化育秧、商品化供秧和机械化插秧。几点建议
5.1 完善农机合作社各项机制。严格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章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证集体的权力和社员的利益不受侵害。
5.2 加大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的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上给予支持,多向农机合作社倾斜。只要合作社符合购买大型农机作业条件支持贷款,农机部门及时提供新的技术、推广新的机械,加强对农机手的培训,跨区作业服务等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
第三篇:关于友谊农场农机管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友谊农场农机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友谊农场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使机械化领域有了不断扩大和升级。本文从多个方面展开了对友谊农场强化农机管理服务的探讨,总结了多年经验的同时,对友谊农场农机管理工作未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农机管理管理服务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202-01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综合开发及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建设,更突出了农业机械化极其重要的地位[1]。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友谊农场改革的需要,不断探索,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管理工作从恢复农机标准化管理到深化改革、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使其始终沿着正确的、高标准轨道有条不紊地正常工作。为友谊农场低产田改造、耕作制改革、机具更新、发展高效农业,夺取农业丰产、丰收,为农业综合开发及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制
农场大力加强农机工作,并从农业承包经营形式及政策方面做了调整和完善,调动了机务人员积极性,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重视对农机的投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农机管理体制,按农机管理要求合理配齐、配强人员,并本着精兵简政、一职多兼的原则,从优选配人员,上下齐努力,全面搞好管理和服务。农场农机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即:农场设农机科、分场设农机办、生产队有机务队并设机务付队长、机务技术员,上下形成三级管理网络,对全场农业机械运用、管理、服务、农机安全生产起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机械化的威力。
二、加强基础建设,实现农机管理标准化
为加强机务区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农场除制定机务区建设标准、维护管理制度外,为保证机务的建设,建立了机务区建设维护基金制度(即实行从土地中提取农机化发展基金制度,用于三库一场的建设补贴)。经过几年努力,全场农具场100%围墙(栏)化。
农机是农垦的生命,农机管理工作始终是农机工作的主题。农场狠抓农机管理规章制度建立、技术培训;狠抓机具技术状态标准、保养、维修质量标准;狠抓田间标准作业;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在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上,总结农机改革中的成功与失败,提出“六统一、七加强”的管理方法。近几年由于认真贯彻“六统一、七加强”的管理内容,开展创造性工作,农机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年年都有新变化。
三、增加投入,加大农机具更新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和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科技含量的增加,农艺技术措施的提高,农机具更新改造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成为农机管理的一项主题[2]。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引用资金对友谊农场农机具更新起到促进作用,友谊农场为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步伐,制定出了一系列农机具更新的优惠政策,调动了有机户对农机具更新和新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为使友谊农场农产品走出垦区,走向国际市场,友谊农场加大农业调整力度,在稳定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扩大了经济作物、水稻作物种植面积。加速农场水稻生产机械化过程,给垦区、省地及全国水稻种植全过程机械化起到了示范作用。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机队伍整体素质
由于不断引进新的农机具,再加上农机队伍成份变化大、原来素质很低,培训工作显得格外重要。为提高农机队伍人员整体素质,适应新时代、新技术要求,农场针对现实,因地制宜,加强培训工作,机械未到培训先行,年初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分期,分批进行培训。近几年全场共办各类农机培训班85期,参加培训班16150人次,培训面达到100%。还通过电视讲座、科普之窗等形式进行电教培训,讲政治,法规,田间作业标淮化,新技术等,对全场农机人员进行普遍教育,使农机人员技术水平得到提高,政治素质得到提高,在农业生产中和农机管理上取得明显效果。
五、狠抓农机安全监理工作,为农业生产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
农机安全监理工作,近几年认真贯彻落实农机“两个条例”及有关文件精神,严格执行农机安全监理规章制度,监理人员忠于职守,按章办事,为搞好农场农机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生产,降低农机事故发生率,搞好机具技术状态,提高完好率等方面积级工作,为农业生产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常学习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有关法规,近几年狠抓了农机条例及有关法规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利用电视、广播、大字块、板报、学习班等形式,进行宣传、落实,使之达到农场职工,群众、学生等受到农机法制教育,提高了全民农机法制观念。农机队伍全体人员人手一本农机法规手册,提高了执法力度,并依法保护了自身合法权益,对减少违章、杜绝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加强农机监理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新特点,结合农场实际情况,以灵活多样方式对全场农机监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农机管理工作要上新的台阶。在加强标准化管理基础上,争取实现网络化的现代化管理,实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目标,争取更大的荣誉,为农场农业综合开发和百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丽.农机管理服务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1(05)
[2]刘萍.新形势下农机管理的发展方向[J].湖南农机.2011(01)
第四篇:农机合作社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农机合作社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农机合作社农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促进农机合作社安全发展,现制定如下加强农机合作社安全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安全标准,强化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经营,加强安全监管,实行责任追究,全面提高农机合作社安全管理水平,促进我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
二、全面落实农机合作社安全主体责任
2、农机合作社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对农机安全生产承担主体责任,主要包括组织机构保障责任、规章制度保障责任、物质资金保障责任、宣传教育培训保障责任、安全管理保障责任、安全隐患排查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等。
3、农机合作社负责人为合作社安全生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农机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执行安全生产规章标准。
4、农机合作社必须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悬挂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农机合作社成员要自觉遵守合作社制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5、农机合作社要设立安全管理员,必须接受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培训。
6、农机合作社要建立隐患排查机制,农忙季节要根据班次作业结束后机手反映的情况,及时梳理存在的隐患,制定对应措施并处置。
7、农机合作社要积极配合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开展的安全检查,并及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落实情况要归入管理台帐。
8、农机合作社要加强对各岗位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确保操作岗位人员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及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未经安全生产教育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机作业。
9、农机合作社必须结合本社管理,建立完善的基础台账。台帐按照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及协议、农业机械明细、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明细以及各类凭证及报表等分类归档,相关内容发生变更的,要及时进行更新。
10、农机合作社要建立保障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机制。主要用于安全培训教育、购买安全装备、应急救援设施、隐患治理、安全检查(检测)、安全风险抵押及保险费等支出。
11、各种农业机械性能应符合《GB16151.1—2008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12、加强农机装备、燃油及辅料、修理设备等物资安全管理。农业机械应实行分类停放,停放区域要设置合理的紧急通道,电气设施应符合消防要求,控制生产安全风险。
13、发生农机生产安全事故时,农机合作社要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抢救人员,保护现场,及时上报,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
三、强化农机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的行业监管责任
14、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理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等法律法规,对农机合作社使用的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履行安全监管职责。
15、基层农机监理机构与农机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与机手安全责任书签订率均要达到100%,农机合作社农机登记率、检验率、驾驶人持证率、交强险参保率达到100%,建立“部门监管指导、合作社实施负责、从业人员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
16、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安全指导。要协助农机合作社建立完善的农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农机安全操作规程。要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隐患排查。切实加强应急管理,组织开展农机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突发农机事件应对能力。严格按照规定上报农机事故,事故上报率达到100%。
17、加强安全考核。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安全考核工作,把农机合作安全管理情况纳入到创建部、省示范社,以及“五有”“五好”示范社建设考评内容,把考评结果作为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依据。落实农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对出现安全事故、安全方面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农机合作社在农机化项目支持、财政资金扶持上不予考虑。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机合作社安全管理的检查督导工作,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十三五”期间,省局将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社建设活动,进一步促进农机合作社安全管理工作。
第五篇: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调研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各类农机数量迅速增长,农机道路交通运输、田间作业日益繁忙。由于人、车、路、管发展不协调,农机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出来,农机事故发生频繁,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造成农机事故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机驾驶人素质不
高。驾驶人作为农机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源头,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农机事故的多少。但是近年来随着驾驶人队伍的日益壮大,整个队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驾驶人文化素质低下,思想素质不过硬,安全观念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由于驾驶人教育培训比较落后的局面还没有根本好转,在培训、考核中,培训课程、方式方法、考试内容、程序、严格程度等都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中,因此,在现实中,驾驶人技术不高,处理问题能力不强,尤其是在紧急状态下,如何正确采取果断措施等都影响农机安全。
二、农民农机安全和农机法制意识淡薄。由于农机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相对较窄,农民的安全知识普及程度较低,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农机安全常识,不遵守交通法规,随意行车走路现象十分普遍。近年来,虽然农机管理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断翻新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形式,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由于宣传少,群众缺乏对农机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能正确理解和自觉遵守农机法规,甚至认为农机管理部门执法是故意刁难,从而不支持、不配合农机管理工作。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一些农民没有认识到农机交通、作业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随意违法行车、走路,甚至逃避、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机监理队伍力量薄弱。农机管理部门编制少,人力不足,人员构成复杂,素质较低,经费、装备、科技投入等方面都有诸多困难,直接影响农机管理工作水平。人员的严重不足,导致日常管理捉襟见肘,顾此失彼,尤其是乡村道路长期处于失漏管状态。此外,由于财政困难,不能及时拨付必需的办公经费,车辆装备、通讯装备落后,不能适应农机管理工作的需要。
针对目前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一、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农机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预防安全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保考试质量。此外,还应坚持开展技能培训、法规学习,切实提高驾驶人熟练驾驶技能,农机管理部门要坚持每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制度,组织学习农机各项法律法规、观看警示片、通报安全形势、剖析典型事故,使驾驶人对农机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从灵魂深处得到高度认识,做到自觉遵守农机法律法规。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农机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农机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田间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农机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农机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农机安全意识,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在提高全民农机安全意识方面,要多作一些有关农机安全方面的宣传报道,使大家都知道我们每天都要进行的各种活动,怎样行进才能保障安全,怎样才能避免发生农机事故,使农机安全这个主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农机安全宣传是一项社会工程,仅靠农机一家唱独角戏显得势单力薄,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为推进农机安全宣传的社会化进程,全方位开展农机安全宣传,首先要由政府牵头,将农机安全宣传教育纳入普法教育的轨道,明确各职能部门在宣教工作中的职责,建立社会化的宣传教育网络,形成强大的宣传教育声势。其次要更新宣传教育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群众的安全道德水平。以往宣传教育形式的单一很难产生深入的影响,要适应当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行政理念,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征文比赛、摄影比赛等活动,广泛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办好宣传教育栏目,扩大社会影响。
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与政府管理农机的整体水平不高,与农机管理法制化的不完善密不可分。因此,为了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化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切实解决处理农机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农机驾驶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农机安全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