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创新农村科技服务机制 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XX县畜牧水产局
自今年3月份我局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来,我们立足XX、XX两个乡镇的实际,确立了以“放活科技人员,激活畜牧水产站,带活基层群众”为突破口,以科技人员创办畜牧水产养殖业基地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全县的基础产业,激活科技运行机制,根据个人能力和特长,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创办基地。组建服务小团队,采取“依项目选人员,以项目带人员”的方式,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新方法。首先建立能进能出,流动有序的科技特派员选派任用机制。在特派员选派工作上,实行双向选择、利益驱动、高质下派的原则,不搞行政命令的“拉郎配”,乡村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要求县科特办派出适用的科技人才,并根据科技人员的专长,尽可能的派到能发挥自自己专业特长的地方去,同时考虑到有些科技人员目前正在从事的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和实施所在地,在哪里实施就派到那里,保证科技项目研究的持续性,使科技人员资源得到了有效合理的配置,并由以前“要我下”转变为现在“我要下”。其次是强化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精心安排部署。制定和完善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措施,加大了对科技特派员项目、服务质量、履行职责方面的监管的力度,深入基层对科技特派员申报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督查指导,了解问题。明确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和时间以及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就科技特派员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考核优秀的特派员在立项等方面给优先。
在确定和发展产业方面积极调整思路。一是深入开展调研,慎重确定项目,采取原有产业带动新型产业的发展思路。首先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倡导的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征求乡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研究确立各乡镇的重点实施项目。同时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科技特派员管理领域,要求科技人员根据生产一线需求先选好项目再办理下派手续,对没有项目或项目不切合实际的科技人员我们不予下派。建立了项目管理库,常年向科技人员征集项目,并定期检查项目执行情况,以便进行项目的筛选和管理工作。
科技特派员紧紧围绕原有基础产业和经济发展目标,不断引新项目、搞示范、抓培训,将科技直接导入农村,通过科技特派员亲自搞示范点,做出来给农民看。如:科技特派员XXX、XXX在XX村XX畜禽水产有限公司,通过GAP规范管理,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200多个农户和50多个养殖规模大户发展生猪生产。
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方式从单纯的技术服务型向技术投入型、独资服务型等多种形式转变。在鼓励科技特派员为农村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积极引导科技特派员以技术为资本,通过投资、报酬、入股、提成等方式,让特派员的劳动和收益挂起钩来,将项目的效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即调动特派员工作积极性和创业性,也为项目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科技特派员XX、XX在XX县XX特种水产繁殖场进行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鳊鱼以及黄古鱼、翘嘴鲌等鱼的亲鱼培育和产卵孵化,为全县各乡镇及XX、XX、XX等XX市周边县市区提供优质种苗及夏花。通过技术投入,提高了成活率,XX县XX渔场特种水产繁殖场也获得了一定的技术收益。
我局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开展各类培训班14期,培训农牧民1000余人次,发放科普资料300多份。科技特派员工作曾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在今后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我们将结合我县的重点工作、做好科技服务工作,不要仅局限于为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而且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团体,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做好科技特派员的本职工作。
第二篇: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2011年5月17日
第三篇: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
近年来,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技术,推行新模式,推广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邮市委市政府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五大行动之一,并出台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基本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通过政策支持、组织保障、资金支援等,全力提升农业自主创新能力,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品种和技术创新
市科技部门做好成果申报,争取资金扶持,促使特色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此外,通过调整品种结构,大面积推广良种,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苏邮Ⅰ”蛋鸭配套系已通过国家级品种审定,并列入了今年全省农业主推品种;14家罗氏沼虾虾苗厂年产虾苗30亿尾,补齐了罗氏沼虾虾苗供应长期依赖外地虾苗厂的短板。
2、以资源优势与科技优势融合助推农业项目。
近年来,该市与中国农科院家禽研究所、江南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等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合作项目,深入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目前,富裕达公司依托国内知名院校,成立了“高邮市罗氏沼虾研究所”,专门研究罗氏沼虾育苗、养殖、加工等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难题;高邮鸭集团成立了全国鸭蛋加工行业唯一的“国家蛋品加工技术研发中心禽蛋分中心”;双兔食品公司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米乳、糙米汁等产品精深加工;戚伍水产公司成立了“罗氏沼虾养殖与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罗氏沼虾精深加工已组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
3、以人才推动科技创新
高邮市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专项科技经费鼓励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大胆创新、先行先试,聘任了科技特派员79名,培植科技示范户3500户,建立科技示范基地40个。同时,认真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实现科技示范户、技术指导村村全覆盖。
4、以创新机制开发农业项目
高邮市在创新农业开发项目上明确三点要求:一是通力协作,明确责任,合力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明确专人负责,对施工单位、监理部门要求各负其职保工程质量,要求市农开局、财政局加强监管和督查,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把握节点,争分夺秒,加速推进项目建设。该市对项目区乡镇和中标企业要求排进度,对项目建设内容序时推,要求施工单位做到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突击在一个月内完成土方工程任务。三是咬定目标,争创一流,精心打造优质工程。该市明确提出了“扬州争第一、全省争优秀”农业开发的目标,切实要求相关部门要按照设计把好数量关、质量关、效益关。市农开局做到落实专人监督,加强跟踪督查,并在项目区乡镇邀请当地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能力强素质高的村民代表组成“民间监理小组”,全程跟踪项目的实施。
5、创新开发思路,构建农业产业化集中区
①集中区建设全面启动,稳步推进。为了从组织上保证集中区建设,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建设领导小组”,配备了相关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了集中区建设有组织、有班子、有人员。②出台集中区建设规划。这规划规定了集中区的区域,主要指紧靠省级高邮经济开发区,从京沪高速入口至北关河约二公里地段,沿高兴东公路南北两侧建设集中区。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规划占地面积1500亩,凡属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可优先落户集中区,其它项目原则上不得落户集中区。建设规划的出台,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在土地趋紧的大背景下,为集中区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③明确集中区发展目标。按照省和扬州市农开局要求和高邮市“三个倍增”计划,我局确立了集中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即到“十一五”期末,集中区农副产品加工及贸易企业达30家,比2006年增加20家以上;经济总量达40亿元,比2006年增加30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3万户,比2006年增加5万多户。④周到服务进区企业。我局把服务进区企业及项目作为推进集中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是主动服务。设立服务热线,24小时不关机,谁叫谁到,上门服务。局负责同志还经常深入企业,了解发展情况,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帮助协调和化解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方位服务。特别是新进企业和项目,局负责同志帮助跑政府、跑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疏通审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在项目开工投产后继续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刚进区落户的高邮市龙宇食品厂,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办好了进区用地、规划、建设等各项手续,投资客商非常满意。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出台了优惠政策,在我局的争取下,凡落户集中区的农副产品加工和贸易企业及项目,除在供地上得到保证外,还可享受工业生产加工型项目的一切优惠政策。二是包装、推介项目,年初我局包装了2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借助省和扬州市农开局农开网向外推介,同时还主动参加扬州市农开局和市政府在外举行的各类招商活动,积极宣传高邮农业开发,推介高邮农业项目。三是调动和发挥集中区所在地政府的作用,集中区的区域主要在龙虬镇,我们主动与龙虬镇党委、政府做好沟通,争取地方的理解和支持,合力打造集中区的局面已初步形成。⑥积极争取国开项目扶持。在国开办、省和扬州市农开局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以来,集中区争取了两个农业开发项目,一是国开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投资参股2800万元,支持我市双兔米业集团发展优质稻米深加工项目;二是国开重点产业化项目,投入国资900万元,支持我市富裕达公司发展无公害特种养殖饲料加工项目。随着这两个重点项目的实施,必将大大提升集中区的形象,支撑和拉动集中区的建设。
二、崛起的农业产业集群
1、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崛起特征 江苏扬州高邮市的农业产业集群,是以粮食等传统产业和产品为基础,与现代生产经营手段相结合的产业集群,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增产增收两大目标建设中非常典型。以政府的高效推动、经济体的利益驱动,和资金、技术、人才的专业化联动,正在形成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邮的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推动下,高邮已发展成为苏中最大的名优农产品生产区域之一。建成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高邮产业化集中区、司徒农业综合开发高新科技示范区、高邮鸭蛋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区、全国罗氏沼虾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和一批省、市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有10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8个农产品获得省无公害农产品证书,58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高邮麻鸭、高邮咸蛋、松花蛋、双兔大米、珠光大米、秦邮董糖、秦邮醉蟹等名牌产品闻名遐迩。高邮农业产业集群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特征:
①、政府主导性。以往各地形成的产业集群,或依托自然资源逐步发展,或靠经济资源拉动,逐步形成企业共同价值链。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有一个鲜明的主线——农业综合开发,这是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农业发展战略。“只要在产业集中区投资建厂,农业综合开发就优先立项扶持”,扬州农开局樊必余局长的这句话,一语道破了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政府主导性特征。由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部门制定规划和优惠政策,启动政府资金扶持,引导各方投入,并按市场规律组织好产业的衔接,并强有力地带起千百万弱势的农民致富。
②快速聚集性。世界性的产业集群现象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和德国,其快速发展则是战后的60年代,历经近半个世纪的衍生过程。我国其他地方的产业集群也大多经历20多年才形成规模。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中,最早立项的高邮鸭集团项目,距今不过5年的时间。短短5年,进区企业12家,年销售额13.7亿元,带动农民76180户。产能快速扩张:如双兔米业30万吨、高邮鸭蛋1.5亿枚、富裕达饲料7万吨、戚伍水产2800吨、日兴生物1650吨、绿科生物850吨,等等。
③、专业协作性。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依托农业综合开发9亿多元投资打造的50万亩里下河粮仓,60多万吨的粮食产量、近10万吨的优质水产品,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由双兔米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优质米,副产品米糠作为富裕达集团生产虾饲料的原料,西湖水产品加工厂进行水产加工,绿科生物和日兴生物科技公司则利用虾等水产加工副产品进行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生产。这种紧密型的专业协作性产业集群,与以往那种企业围绕某一产品,分定原料或零部件加工、产品生产、销售等分散型的专业分工性产业集群截然不同。
④、科技创新性。科技创新是产业集群的重要支撑,而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科技创新功能似乎更加突出。稻米生产中引进筛选优质品种,通过精确施肥、品质调优、“小壮高”栽培、节水灌溉、稻鸭共作、稻田养殖、高茬麦套稻、机插秧等技术组装,打造出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加工环节实行科技产业化开发,直接立项高科技企业,把产业集中区的产品档次,由稻米、水产品等初级加工,经过饲料等接口产业,迅速提升到保健、化妆品、生物制药等高端产品。
⑤、利益驱动性。政府主导是否带来扭曲竞争机制、资源配置失衡、不计成本、重复建设等老问题?实际上,市场的驱动力贯穿着高邮农业产业集中区建设的始终,农业综合开发顺势应时加以科学引导,才出现了目前的繁荣。当苏南等发达地区农耕经济逐步萎缩,苏北、苏中地区现代农业快速增长,“长三角”的龙头上海等超级城市群的高端农产品消费需求渐成趋势时,巨大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商业利润,造就出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就在情理之中了。
2、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因
在高邮市一个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龙虬小镇,何以在仅仅不到5年的时间,产生了一个产值12亿元的农业产业集群呢?而且据说核心区面积只有673亩,就集中了双兔米、高邮鸭、富裕达、绿科生物、戚伍水产、日欣生化和一个水产品交易市场等7家企业。实际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种偶然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开放发展的程度有很大关系,是特定历史背景、经济制度、人文环境下的动态衍生,是市场配置资源、合理运用产业要素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推动、科学规划、综合开发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高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至少有以下一些原因。
1、有优越的人文地理条件。据扬州市农开局的同志介绍,高邮市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中部,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和淮扬省道纵贯南北,堪称八府通衢。秦筑高台建邮亭,汉代成建制,历史悠久。高邮湖、大运河,湖滩密布,河流交错,典型的水乡平原造就了丰饶的物产,尤以农林水特产品居多。高邮人“亲商”,自古即商品集散地,近代贸易也有一百多年历史。
2、有雄厚的农业开发基础。高邮市已经实施了18年农业综合开发,有36万亩中低产耕地得到了改造,占全部耕地的七成以上。基本农田中水利设施、防护林网、技术推广体系基本建设到位,农业生产已经初步实现水利化、机械化、合作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水平。特别是近些年高效农业的强力推进,使土地产出水平、生产经营水平和农产品数量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3、有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18年开发,高邮已经成为全国产粮大县和特色农林水产品生产大县,迫切需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龙头企业也看好了高邮的农业优势和“长三角”的市场需求机遇,积极要求发展高端农产品生产。循环经济的发展则需要稻米、禽业、水产等优势产业的联动互补,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也需要产业集聚,以形成人流、商流、物流优势,促进市场营销、行业互动、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新增长极的形成。
4、有与时俱进的开发理念。在江苏期间,感受最深的还是上上下下干部的开发理念。扬州农开局的同志讲,我们的准则是“做人、做事、做特色”。一是创新开发理念,咬定效益不放松,千方百计发展高效农业,一心一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扩大投资效应,以一个百人左右的开发队伍,几亿元的开发投入,集聚起20多亿元的项目建设规模;三是打造开发文化,在工作上、项目建设上努力争,向前抢。匆匆走过江苏的几个县,看到几则有趣的标语:“在工作中显本事,在发展中比能耐”;“不拼不抢是废人,错过机会是罪人”;“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政绩”。我想高邮的崛起与这个“争”和“抢”很有关。他们“争”、“抢”什么?争效益,抢机遇!发展是硬道理,农民富了是硬道理,所以,坚持发展高效农业就不动摇。
3、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理论思考
农业产业集群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经济现象,对我国今后的农业和农业综合开发具有怎样的影响和作用,尽管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刚刚起步,尚处于崛起过程中,我们还是从中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①、发展区域农村经济的推手。高邮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证明,借助产业集群,通过相关产业的横向拓展,纵向链结,继而形成关联度高的企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同时,由于产业集群内,企业既在基地、产品信誉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又在资金、技术、生产经营等方面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基础和发展条件,进一步助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能力,进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②、建设现代农业的载体。以相对完善的生产条件和物质装备为基础,有效地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等要素来组织生产和经营,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现代农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种养业,也包括了农用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甚至也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现代农业中,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农户广泛地参与到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分工中,实行产业化经营。高邮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经验说明,农业产业集群以其前瞻性理念、链结性功能和实践性作用,对于现阶段,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实践,促进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延伸生产经营领域,转变农户传统观念,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③、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好棋。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在农村和小城镇兴起的。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打开了空间,为广大农民在更广泛概念的生产经营领域增收找到了出路,为新农村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既增加了农村的集体积累,推动了小城镇建设,又促进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实施步骤。江苏扬州高邮市以36万亩高标准农田、12家龙头企业,带起7.6万户农民集聚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工制造业,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僵局,一着棋赢满盘皆活,实属难能可贵。
④、农业综合开发的新风向标。高邮,乃至扬州市、江苏省的经验,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立起了一个新的风向标,这就是向高效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迈进。具体讲:
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产目标,在新形势下的内涵是:在坚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同时,更加注重设施水利化、耕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和经营合作化,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建设经验。在坚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大力推进高效农业建设,为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探索新途径。在坚持生产领域工程措施硬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技术市场开发、股份制开发等生产关系领域和优质农产品安全、集约性开发等新领域的软投入,为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增收目标,需针对农村分散经营的不利状况,以集聚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实行土地上的适度规模经营,生产上的自主合作经营,产业上的集群协作经营,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形成众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增长点,开创我国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
三、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高邮市成立
这将有效地促进我省乃至全国稻米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据了解,高邮市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江苏水稻项目的重要基地之一。高邮农业综合开发起步早,尤其是通过深入实施“科技兴农”,充分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目前,形成了鸭业、新兴的鹅业、特色水产业、规模化林业和传统的优质粮油业大农业的“绿色五业”。优质稻米是全市农业的主导产业,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处于全国先进的行列。其中,全国第一个两系杂交超级稻“两优培九”,就是从高邮开始制种、示范、推广开来的。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高邮作为江苏主要稻米产区和全省优质稻米重点示范县市,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技术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市以稻米产业升级为目标、以优质稻米资源为基础、以深加工技术开发为重点,加大成果转化应用性研究,全力打造稻米精深加工新高地。至今,在界首、马棚、周巷、周山等乡镇采取集中连片开发,建成了一批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高邮水稻种植已成为当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绿色产业,其成功经验关键在于建设更高标准和更大规模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确保优质原粮产量,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专业化生产,确保优质原粮品质。同时,大力扶持与培育稻米精深加工企业,带动了本地区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据介绍,江苏省优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稻米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组成,将以推动稻米产业技术创新为目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实现创新成果的快速产业化,推动稻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稻米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创新驱动进百企
大力开展“创新驱动进百企”活动,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载体建设等方面谋求突破,为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推进“创新高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1、加强科技项目建设,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高邮“两新三主”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科技项目,推进企业做大做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申报国家创新基金1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工业、农业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个,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个,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项目5项,扬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8个。今年以来,高邮新认定国家高企9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57个,完成科技服务业增加值2.58亿元。依托省级孵化器高邮市创业中心及高邮市富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国家级火炬环境平台建设。
同时,围绕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省高新技术产品、重点项目,申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组织两家企业进行重大成果转化项目验收;组织11家企业申报省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江苏航天水力设备有限公司申报的“大型高效节能叶片泵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江苏戚伍水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优质安全淡水鱼虾精深加工制品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进入公示阶段。
2、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积极巩固和发展现有政产学研合作的成果和活动品牌,培育重大技术创新源。4月24日,我局组织开展了“高邮市产学研深度洽谈会”活动,结合高邮产业特点,邀请近百名有关博士、专家教授,与相关企业进行行业咨询、技术服务,重庆大学与市政府签署校地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1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今年以来,先后组织高邮近百家企业参加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题洽谈暨扬州市科技合作展示洽谈会等产学研活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嘉敏教授等12位科技嘉宾参加了上海推介会,现场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4个;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南琪教授作为高邮市特邀嘉宾出席哈尔滨推介会并致辞,任南琪院士的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就建立在高邮市的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目前该院士站运行状态良好。活动中高邮企业代表积极寻求合作、扩大交流,部分企业还在会上与相关高校达成合作意向。截止目前,高邮已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项。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明显。一是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宣传,“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发放宣传资料1500多份,接受近百位市民咨询;二是专利申请、授权量稳步增长,目前累计申请专利3075件(其中发明专利501件),占全年任务的89.1%,专利授权46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3件);三是积极组织申报相关知识产权项目,上半年组织菱塘乡申报知识产权管理集群试点,组织10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创建,组织扬州曙光电缆有限公司、扬州普林斯化工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绩效,江苏长城电缆有限公司和江苏科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获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先进单位。已组织12人次参加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
3、因地制宜,着力推动载体和平台建设
围绕高邮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增强载体孵化育成功能为重点,着力加大各类载体内涵建设。强力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不断提高对高成长性企业的承载能力。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二期2.5万平方米孵化器、3.3万平方米加速器峻工,1.2万平方米人才公寓主体完工,已启动管道、绿化等配套施工,1.5万平方米科研大楼(11层)建至10层;2.5万平方米江苏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峻工进入内部装修;科技招商工作全面开展,己有多个高科技项目入驻创新载体;3.5万平方米城南新区智慧大厦(软件产业园)4月18日开工。同时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照明器具、电线电缆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重点解决影响和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和集聚,实现开放式服务,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共申报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中心8家,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1家,产学研重大创新战略产品1家。
截止目前,高邮现有55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全市已建立2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市级院士工作站,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7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另外,2家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研发中心,分别是扬州日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国家虾蟹类综合利用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高邮市红太阳食品有限公司的“国家级蛋品技术研发分中心”。
4、围绕产业需求,着力集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是申报国家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人,并协助市人才办组织申报、省“创新团队计划”1个、省“双创计划”23人、省“博士集聚计划”31人。二是申报国际合作项目4个,并帮助新港电机联系省对外交流中心与以色列合作。三是联系科技镇长团,与团员深入企业,筛查人才计划项目。省第六批“科技镇长团”选派人选全部对接成功。四是启动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打造高邮引才品牌。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服务高邮创新型经济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同时与上级人才计划相配套、相衔接,打造地方人才特色品牌,高邮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实施“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制定下发了《“秦邮人才集聚计划”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对凡来高邮自主创业和企业引进的创新类高层次人才,符合高邮基本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壮大,并能或已经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高层次人才,最高给予200万元资助
第四篇: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2010年,亭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半导体光伏、光电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项,为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搭建创新平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平台,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和载体。2010年,〃〃以实施科技创新计划为契机,继续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大力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夯实创新基础并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着力建设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突出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集成科技资源,重点抓好伯乐达光伏技术中心、微磁传感器技术中心等项目建设。二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打造技术合作战略联盟,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2010年,围绕LED光伏、光电等特色产业的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重大科技交流交易活动2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与中科院光电研究所、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院所所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3个;签订产业技术合作协议书10多项。
二、整合科技资源,建设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推进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特色产业创新基地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重要载体。2010年,〃〃围绕“建设全市一流光电产业园”-1-的建设目标。按照规划先行、配套先行的思路,着力抓好园区配套服务区的规划建设。光电园区规划核心区4平方公里,外部拓展区7平方公里,结合编制园区城市设计,在园区东南角、飞驰大道南侧规划了约1平方公里的配套服务区,布局了光电科技体验馆、休闲商业街、展览交易中心、研发中心、科学家工作室、产业学院、中小企业园、酒店接待中心、企业公馆、管理和技术人员公寓、花园式独立办公楼、商务办公区等配套设施。
三、加强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和优化创新氛围,服务产业技术创新
2010年,我市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制定出台产业优惠政策措施、建立创新工作机制以及建立产业人才小高地等措施,重点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和创新氛围。一是科技创新投入大辐增加,创新条件明显改善。2010年,〃〃光电产业共投入技改资金1500万元,比2007年的500万元增长300%,连续两年大幅增长。二是制定和出台相关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措施,为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政策保障。近年来,亭湖〃〃为了光电产业快速发展,制定和出台了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成果转化和人才引进等一系列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整合各类科技资源,重点引进中科院院士、科学家1名、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8名,并建成省级技术中心、半导体研究中心、光电研究所和博士后工作站。三是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科技创新保驾护航。亭湖〃〃把建立和落实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考核责任制,作为促进区域科技进步的首要工作来抓紧抓
好。成立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建立“一把手抓科技创新”机制,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机制保障。四是依托产业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本着“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区内外高校院所的高层次人才、智力资源,建立产业人才小高地,为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第五篇:xxx同志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xxx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总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科技局的安排,我有幸成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到xxxx村开展工作。在2011年中,我严格按照科技特派员的要求,在适当兼顾自己原有工作的情况下,全力履行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强化科技服务意识。同时,针对自身专业特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创建科技示范基地,引进实用新技术,认真负责地开展各项科技扶贫工作。
一、积极创建科技示范基地
争取项目,创建油菜科技示范基地,把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示范基地落实在xx村。经常到示范基地蹲点指导,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技术措施,统一病虫草综合防治。根据双低油菜生育特性,结合近些年的实践经验,在新品种及早熟油菜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直播、冬发栽培、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等技术,全面普及增施硼肥等高产高效技术。
在xx村开展优质早熟油菜131直播试验示范,核心区面积50亩,于10月底至11月初用小旋耕机翻耕,一次性对田块进行浅旋耕整地(2010年晚稻熟期比往年推迟一周,故直播时间推迟)。11月5日开始直播,11月11日结束。11月5日播种,亩产为103.4kg,11月9日播种的亩产98kg。高产的100多kg/亩,低产60多kg/亩。该品种出油率比其它品种高,每50kg菜籽出油19kg,其它品种出油率每50kg菜籽出油16.5kg。该品种早熟,既不影响早稻适时栽插,又能达到粮油丰产丰收。稻田直播油菜技术因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深受农民欢迎。
二、积极创建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2011年,在xx镇xx村安排15000多亩优质油菜生产,连片种植,统一种植优质两系杂交油菜品种赣两优二号、赣两优3号,统一栽培技术措施,统一病虫草综合防治。经常在田间地头观察,及时掌握油菜长势长相,指导农民的生产管理、用药。xx村核心示范1000余亩,品种为优质高产品种赣两优二号、赣两优3号。2011年4月29日,xx区农业局组织专家对核心示范片进行了测产验收,核心示范片理论产量平均亩产210.1kg。由于示范区的农户均能按照技术规程实施,油菜长势良好,增产增收。据xx区农业局测产,示范区平均亩产量141.3kg,比当地普通种植的油菜增产30.2 kg/亩,增产21.4%,增收菜籽30.2万kg,为核心区农户增收160余万元。优质油菜生产成本降低,收益增加,深受当地群众好评。
三、积极搞好农业技术培训,进行现场指导
年初,利用冬季农闲有利时机,在xx市xx区xx镇xx村开展冬季优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培训对象主要为基层农技人员、核心示范户,人员200多人。发放品种介绍、高产栽培技术等技术资料2000多份。确保基层农技人员、核心示范户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全面掌握油菜生产管理技术,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油菜种植水平。培训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及效果,受到示范区农技人员及农户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