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结赵朴初宗教思想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总结赵朴初宗教思想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方立天
2007年11月6日,笔者应邀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赵朴老总揽全局、开拓创新的卓越品格》的发言,这是从赵朴老如何观察、认识和领导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讲的。当时笔者就想,赵朴老还有许多丰富的宗教思想,值得我们总结。这次,笔者借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10周年座谈会的机会,总结了一下赵朴老的宗教思想,以期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赵朴老的角色定位与其宗教思想的形成
赵朴老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同时又是一位当代的宗教领袖。作为一位佛教徒,他对宗教有一种虔诚的信仰,有一种高度的尊崇,也有很多实际体验。他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作为一位宗教领袖,他对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功能与作用有过深入的思考,具有一种远见卓识。
赵朴老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国家领导人之一。赵朴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热心社会文化慈善事业,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国家领导人之一。赵朴老很爱国,观察问题会从国家、社会、民族整体的角度思考,他的宗教思想有一种把握全局的大观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赵朴老是一位文史大家,一位著名的人文学者。他著有《滴水集》、《片石集》、《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等,2007年,华文出版社又出版了《赵朴初文集》(上、下卷)。从他的著作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客观、理性的精神。赵朴老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学术、追求进步、追求崇高,这些精神也反映在他的宗教思想上,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高度。
笔者认为,赵朴老宗教思想的形成是和他上述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直接相关的。他关于宗教结构、性质、功能、特点、规律的一系列观点和思想,具有全面性、说理性和创见性,值得我们当代的宗教学者思考和总结。
赵朴老宗教思想的要点
宗教的结构 赵朴老认为宗教由3个要素构成,首先,宗教是一定形态的思想信仰体系;其次,宗教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最后,宗教是具有同一思想信仰的人们结成的社会实体(见《赵朴初文集》,以下引文均出自本书)。他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两方面来思考,认为宗教有3个要素。笔者认为,赵朴老的宗教三要素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强调了宗教也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突出了宗教的文化性。他还说:“佛教有自己独具的优势,一方面能给人类提供一种精神信仰,另一方面又具有总持人类文化、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智慧和方便。”在这个物质文明空前发展的时代,人类却面临着精神家园缺失的困境,而佛教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能够完善人类的精神品格,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宗教是文化” 1991年,赵朴老阐述了宗教是文化的观点,他说:“宗教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文化。”他又说:“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定形态的文化,即宗教文化。”他还把宗教文化提高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正因为宗教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发掘、继承宗教文化的精华和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7月19日,赵朴老在《中国宗教》杂志创刊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过去把这些特征(按:指中国宗教特征)都概括为‘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我个人加了一性,即文化性。”强调中国宗教的六性,也足见他对宗教的文化特征的重视。
宗教与无神论 赵朴老讲过这样一句话,“佛不是神”,佛是一位历史人物,是一位思想导师,是引领人类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精神领袖。由此也可以推论说佛教是一种无神论。联系佛教反对上帝创造世界,主张缘起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聚合而成,所以也可以说,从终极世界观的角度来考察,佛教确实具有无神论的因素。另外,关于社会上无神论的宣传,他提出“无神论宣传应当服从于党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任务。”“对群众进行无神论宣传要坚持正面教育。”赵朴老还强调“‘扫除宗教’这个口号必须予以‘扫除’”。
宗教与政治 1995年3月8日,赵朴老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宗教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意见》的发言,谈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的根本原则是政教分离。政教分离原则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教育等领域,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干预公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乃至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违背政教分离这一基本原则的。因此,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以教代政”的不法现象,同时也要坚决克服“以政代教”的弊端。此外,赵朴老又积极提倡,宗教徒应该参政、议政,为社会服务。
宗教与民族 1997年3月5日,赵朴老在《做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工作的几点意见》的发言中,强调宗教与民族的可分性与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不可分性。宗教和民族的关系不是相等的关系,宗教不是民族之为民族的基本特征和决定条件,“在某一民族中,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就信仰宗教来说,在同一民族中有信仰不同宗教的,在不同民族中有信仰同一宗教的。所以,不能把民族和宗教混同起来。”但是宗教工作与民族工作又具有不可分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少数民族是信仰一种宗教的,这里的宗教工作和民族工作就是密切不可分离的。我们不但要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好民族政策,同时也要做好宗教工作,贯彻好宗教政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1994年1月20日,赵朴老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研讨会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意义,分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条件,指出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依据,阐述了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
宗教与和平赵朴老着重从两方面来讲宗教与和平,一方面从佛教来说,佛教讲和平,他强调佛教在和平教义下的团结。他指出佛陀的教义就是和平的教义,佛教徒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圆满的和平’,无有挂碍、无有恐怖、得大自在、得大安乐”。另一方面,赵朴老强调世界宗教徒要团结,共同保卫世界和平。有了宗教徒的团结,就有助于这个世界的和平。他号召世界宗教徒“把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为人类共同的神圣的事业”。他还指出:“宗教的本质是和平的。各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因此,要充分发挥宗教在维护人类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争取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美好前景。
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 赵朴老将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是党和政府可以信赖的同盟者,而不是异己力量。”又说:“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是我国宗教的主流。”
赵朴老宗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有助于提高、丰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赵朴老对宗教的本质作了界定,回答了“宗教是什么”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有助于缓解、化解当前中国宗教的问题、矛盾。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宗教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宗教的某些深层次矛盾,比如,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宗教与世俗社会间的问题、不同宗教之间的问题等。就这些问题,赵朴老都在理论上有所回应,这对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是有启发、借鉴意义的。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有助于发挥宗教徒的积极作用。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运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中国宗教徒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赵朴老宗教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注:本文由白冰同志补充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
第二篇: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发挥宗教积极作用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县政协委员 XXX 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具有积极、消极两重作用。当今世界,宗教的影响仍根深蒂固,全球60亿人中有48亿人信仰宗教,10起局部战争冲突中有9起都与民民族宗教相关。在我国,全国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信众1亿多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近9万处,宗教教职人员30多万人,佛教、伊斯兰教与民族关系紧密,天主教、基督教源自国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宗教对人们生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日渐加深,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进程中,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让宗教发挥积极作用,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全面建设和谐美好新XX凝聚力量,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全县宗教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信教公民15万余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近几年来,信教人数呈上升趋势,平均年龄呈下降趋势,性别、文化、职业方面有新变化。县内宗教活动场所从88年开始恢复设立,目前,全县共设立宗教活动场所17处,其中,佛教场所14处、道教场所2处、基督教堂1处,住场所宗教教职人员60余名,宗教活动场所占地面积15万㎡,建筑面积5.7万㎡,固定资产价值近2亿元。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有部分信众,未设立活动场所,信教群众或在家或到邻县参加宗教活动。随着党的宗教信仰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宗教事务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强化基础,宗教工作得到明显加强。
进一步建立健全宗教工作网络。县上建立了由统战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宗教工作协调机制,2005年恢复设立县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2007年更名为县民宗局,各乡镇政府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从事宗教工作的干部。2007年3月,我县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县佛教协会和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县级宗教团体,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与信教群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各项工作向前发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组织建设,指导宗教团体近几年先后调整充实场所负责人8人,确保场所管理有力,活动有序。
加大对宗教工作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县上将宗教工作纳入了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内容,2011年3月29日,县政府召开了首次全县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了对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省市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了各级干部对宗教工作的认识,几年来,仅XX电视台报导宗教工作新闻每年达到10余条,积极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报道全县宗教工作。
(二)突出重点,宗教领域更加和谐稳定。
加强教职人员培养,充分发挥代表人士作用。围绕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目标,每年都要由县上组织开展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有关人员培训,各宗教团体和场所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举办专题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宗教教职人员和场所其他有关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对宗教代表人士培养,在县政协换届中,安排宗教人士委员4人,常委1人,本届政协任期内,宗教界委员积极参与政协活动,撰写提案4件,发挥优势参政议政。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活动有序开展。县级相关部门和乡镇密切配合,指导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依法做好教职人员管理,按照教义教规开展宗教活动。寿宁寺成功举办了2000多人参加的正果法师圆寂20周年法会,白塔寺多次成功举办了数百人参加的传授居士菩萨戒法会。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安全监管工作,从2006开始,每年都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有关部门及乡镇密切配合,组织机关干部、公安干警和民兵上千人做好了春节等重大节日期间宗教活动安全工作,定期组织宗教系统安全检查,督促场所每月进行安全隐患排查,近几年先后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2处。
深入开展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县统战、民宗部门每年初进行培训和动员,活动中加强指导,各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年终认真开展检查、督促和评比,引导创建活动顺利进行。2007年以来,经过申报评审,全县认定合格场所10个,其中获省表彰1个,市表彰9个,占场所总数的59%,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自力更生,组织宗教界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截止2011年9月30日,纳入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中期调整的13个重建项目中,已开工13个,占任务的100%;已基本完工12个,占任务的92%;完成总投资1025万元,占计划总投资91%。各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殿堂和宗教教职人员基本生活用房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宗教活动正常进行,宗教内部稳定有序,灾后恢复重建卓有成效。
(三)加强引导,积极作用得到发挥
在建国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重大节日,宗教界积极开展“重温历史、同心同行”主题教育,采取歌舞、展览等多种形式感党恩、颂成就,坚定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的信心和决心。
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祖国的活动。在拉萨“3.14”事件、新疆“7.5”事件等打砸抢事件发生后,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迅速行动,召开座谈会,带领广大信教群众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不信谣、不传谣、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揭批“法轮功”和抵御“渗透”中,我县宗教界发挥优势,积极作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认真开展各项回报社会活动。几年来,全县宗教界大力弘扬爱国爱教、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县内洪涝旱灾、汶川特大地
震、玉树地震、广安洪灾等抗救救灾和“打造继光故里”活动中,广大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举善心、献爱心、讲奉献、做功德,先后共募集捐款100多万元,支持灾区人民抗灾自救,支持公益事业,为打造继光故里作贡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宗教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宗教领域保持了稳定,宗教界积极服务全县大局,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宗教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
一是县、乡(镇)和村宗教工作网络有待加强,干部群众对宗教的认识水平有待提高,长效管理机制、责任追究制和预警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经费严重不足。
二是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场所负责人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宗教活动场所分布不合理,大部分宗教场所建筑设施建设程序不规范。
四是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滞后,工作落实难度大。五是非法宗教活动时有发生,乱建庙宇、私设基督教聚会点现象仍然存在,大量民间信仰需要引导。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要加大对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力度,把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和宗教知识纳入对各级干部学习培训计划,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加强领导干部宗教政策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学习,提高对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认
识。要通过教育培训,使各级干部充分认识到宗教作为社会历史现象,有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辨证规律。在当今世界,传统宗教仍在发展,新兴宗教不断出现,宗教在社会生活中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的转型期,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思想活动的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为宗教的传播和扩大影响提供了空间,不能只看到无神论和有神论之间的对立,消极对待宗教。要充分认识到宗教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还包括组织、行动、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宗教的社会作用既有巧用、善用、活用而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作用,也有被利用、误用、错用而破坏现存社会秩序作用的两重性,既可以成为积极因素又可能成为消极因素,宗教的社会作用是由如何被调动、被激发而决定的,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就必须科学地认识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在工作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宗教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地做好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信教群众也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只要我们的政策把握得好,管理引导得当,广大信教群众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群众对宗教的认识,分清宗教与迷信,正信正行,既要宗教信仰自由,又要依法办事,依法开展活动,自觉抵制邪教。
2、完善工作机制,依法加强管理。要加强宗教工作的属地管理,充分发挥县、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和工作责任制的作用,把宗教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考核内容。同时,进一步完
善宗教工作责任追究制、协同协作机制及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宗教行政执法工作,不断完善执法机制,遵守执法程序,避免不作为、不到位。要加大宗教工作经费投入,将宗教工作经费和宗教团体补助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正常开展。要定期排查宗教领域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宗教界和谐稳定。
要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进行管理。一是坚持原则。要紧紧围绕“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依法管理原则。二是严格依法。各有关部门要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努力做到敢于管理不缺位,依法管理不越位,正确执法不错位。三是充分发挥合法宗教团体的作用制止非法的宗教活动,引导民间信仰,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3、规范团体、场所建设,加强人才培养。要以“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为载体,重点加强团体、场所的制度建设,推行目标管理考核测评,在宗教场所实行财务公开,保证日常管理的规范有序。
宗教活动场所分布不合理,既影响信教群众宗教生活,又给依法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要兼顾需要和可能,引导宗教团体合理布局,依法申请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满足群众宗教生活要求,推进依法管理。要加强宗教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新建与改造、场所周边环境的建设等,要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建设程序进行。
宗教教职人员不足,是制约我县宗教积极作用发挥的一个重
大问题,要加强宗教团体、教职人员和场所负责人的队伍建设。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宗教爱国人士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各教的特点,指导宗教团体研究制定人才培养规划,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等多种途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大对宗教团体和场所负责人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力度,不断提高教职人员的政治素质和自身管理水平,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合格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使他们能够自觉团结和引导信教群众共同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
要认真做好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落实工作,切实保障信教群众合法权益。宗教教职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人员流动性大,落实政策不明确具体,宗教场所收入不高等问题是影响工作落实的关键所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宗教教职人员社会保障落到实处。
4、密切配合,综合治理,依法取缔非法宗教活动。治理和取缔非法宗教活动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群众工作,思想教育工作是基础和前提,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密切配合,依法治理,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管理、监督和审批,加大对建设项目的土地用途管理和监督,对修建庙宇的建设项目要依法严格审批,凡未经批准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及早进行查处取缔。要加强对迷信职业者的教育和引导。要疏堵结合,综合治理,根据地理条件合理规划和布局,对一些历史悠久和达到一定规模的庙宇,进行改扩建,依法设立宗
教活动场所,方便当地信教群众正确合法地开展宗教活动,满足信仰需要。
5、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要重视和利用宗教在心理慰藉方面的特殊作用,各宗教包含弃恶扬善、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等的内容,在人民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中具有调整失衡心态、平复心理焦虑的积极作用,引导理性对待事业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挫折。宗教作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其本质特点不会发生根本改变。但这种心理调节作用和灵魂的自我净化、道德的自我完善,间接地对大众心理调节起到引导作用,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道德风尚。要积极鼓励、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掘宗教关于和谐的理念,使宗教更加自觉地服务于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文化和道德资源。要引导和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救灾、助残、养老、义诊等方面发挥有益作用,为建设和谐美好新XX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心得体会
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心得体会
字体:大 中 小 2014-11-17 20:13:00 公告:
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让现代文化成我们共同追求 各位领导,同事们:
根据党委对这次集中教育活动的安排部署,我积极参加了学校和党政办公室党支部全部集中学习和讨论活动,通过认真学习牛书记动员讲话、研读辅导材料、聆听专家讲座、参与讨论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作为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干部,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我们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学校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看清敌人的险恶用心,保持高度警惕,时时刻刻都不能有丝毫松懈,确保取得最终的胜利。现在,我结合在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思考和现实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我对旗帜鲜明的反对宗教极端思想的认识。
新疆留给全国人民的印象就是一个歌舞之乡,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善良友爱,可是近年来却出现了不少杂音:不许唱歌、跳舞,不让看电视、看电影,不让穿戴现代服饰,小卖部不让卖烟酒,婚礼不让有笑声,葬礼不让有哭声„„,宗教极端思想在新疆开始蔓延,在南疆甚至有不断扩大之势。今年发生的一系列暴恐案件,从3.01昆明暴恐事件到乌鲁木齐4•
28、5•22暴恐案件,以及前段时间发生的莎车7•28和喀什7•30暴恐案件,给各族群众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些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子。这伙暴恐分子肆意歪曲宗教教义、蛊惑信教群众、煽动仇恨和杀戮、残忍杀害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无辜群众„„铁的事实和血的教训也一再说明,宗教极端思想就是要打着宗教的幌子,驱使、控制、愚弄信教群众,这已经成为境内外“三股势力”策划实施暴力恐怖活动的主要手段。这些非法行径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道正义,挑战的是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
现在宗教极端势力这股逆流抬头,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维吾尔族群众不适应各行各业的转型要求,形成了被边缘化的感觉,被宗教极端势力所利用。新疆社会一直是世俗化的状态,坚持世俗化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人的衣食住行和基本的生存只有融入世俗化生活才能实现,只有融入现代化生活才能发扬民族文化、提高生活质量与国家、世界同步发展,以宗教教义来作为行为的唯一准则进行是非判断是狭隘极端的,也是违背法律的,要通过大力发展教育,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打开普通人封闭的生活圈子,使之与外界发生广泛联系,接触更多现代化思想。我们不能拒绝现代化,不管现代化会带来什么陌生的东西,不管现代化使我们产生哪些不安,拒绝现代化我们就被世界边缘化了,被国家边缘化了,拒绝现代化我们就会永远贫穷落后愚昧下去,就是自绝于时代,自绝于未来。
有谁喜欢没有色彩的黑白世界?有谁喜欢没有歌舞与欢笑的生活?世俗化生活是每个民族必然的、最为顺其自然的生活,宗教信仰作为一种精神需求,它可以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但它绝不能过多地去干扰人们的世俗化生活,更不能否定与抹杀世俗化、现代化生活的内涵。生活在新疆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新疆各族群众一道,与宗教极端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世俗化的宗教是宗教新的发展方向,它更贴近现代人的思想和生活,我们应该坚决提倡世俗化发展、世俗化的教育、世俗化的健康生活态度。“信仰的本质就是正行”,乌鲁木齐火车南站爆炸案发生后,11名维吾尔大学生拍案而起发表《我们,不会再沉默》公开信,引用先知圣训强烈谴责暴恐分子滥杀无辜的罪行已彻底失去了宗教崇尚的善德底蕴,给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沉重的灾难,呼吁“维吾尔同胞勇敢地站出来,抵制邪恶极端,与极端思想作斗争”。这一正义之声,激起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强烈共鸣,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新疆拥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新疆各民族之间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学习,使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人们谈及新疆,最先提到的就是“新疆是歌舞之乡”,我们新疆的歌舞使者走出去,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穿着打扮,他们的精彩表演,无不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赞叹。现在的新疆正处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时期,科学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我们坚决不能允许宗教极端分子打着宗教的幌子,破坏我们已经拥有和正在发展的世俗化、现代化的生活。
当前,自治区党委鲜明地提出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具体战略选择,把现代文化置于引领全局的特殊重要位置,充分发挥现代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就是要用现代先进文化引领整个新疆的社会进步。这个战略是非常正确的,有了现代文化的引领,新疆的发展才有出路,从历史来看,只有走世俗化发展道路,只有走现代文化引领的道路,各民族才能融合发展和团结,百姓才能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大力培育维吾尔族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各级各类学生中拥有现代化思想的和适应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引领者,让他们去大力宣传新疆的发展,宣传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全国19个省市对新疆的无私援助,让大家都可以看到新疆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让大家都可以感受到党和国家在关心新疆,全国人民在合力祝福新疆,以他们的影响力引导群众实现人的现代化,帮助他们认识到宗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宗教信仰是私人领域的活动,人的一生更重要的是实现延续社会、家庭幸福和个人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光明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今天的新疆大地上,改革发展的大势不可阻挡,“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的共识日益深入人心,面对宗教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的侵害,我们只有勇于亮剑、敢于担当、善于引导,才能在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愚昧、法治与犯罪的艰苦斗争中不断取得胜利,为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篇:远离宗教极端思想实施方案
吉木萨尔县一中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工 作 计 划
为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教育局党委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相关文件指示精神,遏制宗教极端违法犯罪蔓延势头,抵御宗教思想渗透学校教育,增强各族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全面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按照教育局党委专项行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新党办发【2013】11号)、昌吉州《关于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实施方法(试行)》和《吉木萨尔县县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总方案》的通知,以建立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推进维稳工作常态化为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标本兼治的维稳措施,按照“打防并举、源头控制、及时发现、综合整治、凝聚力量、筑牢阵地”的方针和原则,使我校师生员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维护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更加鲜明,信念更加坚定,行动更加自觉。
二、组织领导
组长:连艳豹(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闫红梅(校长)
成员:徐有新(副校长)帕蒂古丽(副校长)叶新辉(教务主任)张新芹(教务副主任)
李力(德育主任)赵宏伟(德育副主任)小尔肯(综治办主任)石怀成(后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校行办室,办公室主任由朱文涛兼任,具体负责我校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实施及督察工作。
三、工作步骤及措施
专项行动从2014年2月10日开始至2014年12月31日结束,按四个阶段进行,分别为:
(一)组织发动、宣传培训阶段(2月10日至2月28日)
1、召开动员会、制定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进一步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新党办发【2013】11号)及县委县政府、教育局稳定会议精神,我校于2014年2月20日 组织教职工展开动员大会,结合我校实际,围绕工作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对开展严打严防宗教极端势力专项行动进行全面安排和思想发动,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为开展好专项行动奠定基础。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在学校禁止宗教活动的规定》等教育法律法规,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集中宣讲等方式,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等方面内容,在品德、思想政治理论课及课外各项活动中进行学习宣传,并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的作用,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深剖析,揭露“三股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反动本质。举办反分裂反渗透斗争教育知识竞赛、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开展学情、社情调研,进一步调动各族师生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深化认识,提高各族师生明辨是非和进行反分裂反渗透斗争的能力。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巩固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增强基层组织对社会发展稳定的战斗保垒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觉悟、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坚定政治立场。
(二)、查摆问题阶段(3月1日至4月30日)
1、坚决查处学校周边违法活动,净化学校周边环境。加大对学校周边摆摊设点、兜售非法音像制品、宣传品的清理、查处,一经发现,立即上报有关部门。
2、组织专人对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清理,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切实掌握可疑人员和可疑活动情况。
3、定期检查教师的手机及学生的物品。
4、认真细致的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师生、家属及其社会关系的基本 情况、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
(三)、处理打击阶段(5月1日至12月15日)
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活动方针,坚持不懈的狠抓治理宗教极端活动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使宗教极端活动切实得到有效制止。
1、摸排辖区参加过非法宗教活动的人员、易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人员、失学或未就业青少年、流动人口,开展正面教育,增强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能力。
2、组织工作人员对重点场所、商业网点内涉嫌销售、印制非法音像制品、宣传品、书店、音像店、网吧进行检查,彻底清理北站公路沿街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以及沿街兜售点,力争堵源截流。
3、对易受宗教极端思想影响的师生开展解困帮扶工作,并建立长效机制,做好情报信息工作,认真开展侦查打击工作。
(四)、总结提高阶段(12月16日至12月30日)
我校积极探索总结严打严防宗教极端势力专项行动中的经验和做法,对那些实践证明效果好的,通过完善提高、建章立制,形成长效机制,推动维稳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力量配置的科学化、衔接配合的有序化、社会防控的系统化、应急处突的快速化,逐步形成维护稳定常态化工作格局。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统一全体师生的思想认识,深刻把握理解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对我校发展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精神实质,强化全员的参与意识,人人明确责任,激发全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师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提高政治鉴别力,全面维护教育系统的安全稳定,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
2、抓住重点,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结合学校实际,在各管理领域内全面系统的开展自我诊断工作,找准突出问题,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重点攻关,狠抓落实,深挖细查,凸显效果。
3、明确责任,抓好管理整改措施的落实工作。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强化考评,从严管理,全面落实各项整改措施,推动活动深入开展,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4、有序推进,合理安排相关工作计划的开展。要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优先解决紧迫的、急的、需要快速处理的问题,对于长期的问题要制订出长期的解决措施,形成短、中、长兼顾,立体式的有序推进机制。
5、固化成果,构建长效化的管理提升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提炼管理提升工作经验,促进管理创新成果的有效转化,以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化活动成果,构建长效化的管理提升工作机制,不断引发、促成新的管理提升。
吉木萨尔县一中
2014年3月4日
吉木萨尔县一中远离宗教极端思想
工 作 计 划
吉木萨尔县一中
2014年3月4日
第五篇:宗教在经济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心得体会党课
和谐宗教在经济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充分,经济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成绩显著。在经济与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区的宗教工作也在不断进步,成为全省宗教工作重点县区之一,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
自X年以来,我区共恢复开放佛教活动场所X处,其中寺院X处,固定场所X处,场所总占地面积约X平方米,建筑面积约X平方米,教职人员X余人,拥有大量的信众。在区宗教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之下、在全区宗教教职人员、工作人员和广大信教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宗教工作在我区正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于宗教界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责任与使命同在,宗教界理应发挥优势,同心共建和谐宗教,促进社会和谐共生。
建立和谐宗教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宗教双方共同的愿望和任务,它的实现更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和谐宗教包括各宗教内部信徒之间的和睦、不同宗教间的和敬以及宗教与社会各领域的和谐,和谐的本质在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宗教要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宗教自身、宗教内部要和谐。
一个“和谐的宗教”而不是“冲突的宗教”,是宗教发挥积极作用而不是消极作用的基础。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关键要实现宗教自身的和谐。要实现宗教的和谐,必须要重点抓好宗教的自身建设。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宗教界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的具体体现。
一座和谐的宗教活动场所,不仅本身是和谐宗教的最重要的具体体现,还能够带动和促进周围社区和信教群众的和谐。近几年来,我区宗教界响应宗教主管部门的号召,在宗教界持续开展了创“六好”文明宗教场所的活动。事实证明,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宗教界受益非浅,无论是环境设施还是人员素质都得到了加强,许多寺院面貌焕然一新。
这些措施的推进,必将让每一个宗教活动场所成为和谐宗教建设的坚实基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是建设和谐宗教的有效载体,寺观教堂既是开展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也是表达宗教感情的重要载体,联系着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
建立和谐宗教不但可以促进宗教自身、宗教内部的和谐,而且可以促进不同宗教文化之间的和谐以及宗教界与其他社会领域之间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宗教的基础上不断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和谐。
一、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宗教事务管理的建设。
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是最广泛的民主政治,是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全体公民广泛参与的、真正体现民主的政治。我区宗教界人士担任的政协委员,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参加“两会”,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大胆建言献策,为不断推进全区的民主政治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宗教界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在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范围内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履行应尽的义务,把“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作为开展工作的指南。必须深入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并协助党和政府宣传和贯彻好《条例》,这对于促进宗教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密切宗教界及广大信教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党和政府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吸引广大信教群众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只有深入学习有关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有关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学法、知法、守法,遵守宗教事务条例,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建立和谐的宗教,才能将广大信教群众与党和人民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起来,使党和政府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广大信教群众中去,也能够使党和政府能及时了解到群众的声音和愿望,作出正确的规划和决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除道教以外,其他宗教均是由外传入,与国外宗教有着历史渊源和不同的联系,宗教文化交流对促进各自的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球化时代,我国宗教方面存在着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大都与境外势力的插手和渗透有关联。
我国的宗教应当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要用实际行动坚决抵制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干涉,要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发挥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纽带与桥梁作用,积极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政策法规和时事政策的宣传教育。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全国人民要共同反对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做贡献。
三、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发展,为建设和谐宗教、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我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党委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把智慧和力量集中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上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宗教界要对信教群众加强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生产的能力,鼓励他们通过诚实劳动早日致富。通过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帮助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帮助信教群众走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道路;通过对宗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使其造福于社会,把宗教文化与旅游产业、民族文化、生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宗教文化也自然会促进旅游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创建和谐宗教对于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影响和深远意义。中国的各个宗教,由于其教规教义中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文化和思想,更由于长期陶熔于中国文化“和”的海洋,因此很早就形成了多元共存、和合共生的优良传统。
这些优良传统又使得宗教在文化道德建设上具有特殊的优势:主张爱国爱教,建设人间净土;主张相亲相爱,培养兄弟友情;主张以德报怨,化解矛盾;主张关爱弱者,服务他人;主张与人为善,尊重自然等等。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富有朝气的国家,讲仁爱、尚和谐、倡中道,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又体现了我们在尊重世界多样性的前提下博采众长,求的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和谐发展、共同进步的博大胸怀。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给人类带来福祉、让世界和平安宁。相信中国在这方面的理念和实践将有益于世界。
四、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发挥宗教促进信教群众心理和谐,达到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的积极作用。
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坚持维护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协助党和政府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强调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积极教育信教群众,发扬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疏导信教群众的心理情绪,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宗教的“入世”、道德劝诫和心理疏导等特殊作用,使宗教具有其他社会形态所不具有的特性,即宗教的不可消亡性。宗教的现实需求性,使之对社会稳定具有特殊的作用。宗教界要弘扬宗教教义中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贴近的积极内容。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观念和人民日益突出的心理问题,宗教可以发挥其社会功能,为帮助调节和解决这类问题多工作。
为此,应当加强宗教理论研究,加强宗教与政府的沟通,坚决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充分发挥宗教在社会稳定中的特殊作用,切实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群众对宗教活动的需求是客观现实的,正常的理性宗教(正教)活动不去占领,“X功”等邪教必然会趁机发展。理性宗教具有较大的先进文化性,如我国的佛、儒、道以及基督教、伊斯兰教等,无论在文化、道德方面还是在社会稳定方面,都具有其特定的作用,应当通过非政府的途径,倡导、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对理性宗教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述和解释,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
对“X功”等此类邪教和犯罪分子,必须依照法律,给予严厉的打击和铲除,不给其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土壤,从而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确保理性宗教的正常活动得到健康发展。
五、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促进社会慈善事业,有利于扶贫济困、救灾、助学、募捐、环保等社会公益活动的开展。
积极引导和支持宗教界广泛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吸引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广泛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在尊老、济贫、救灾、助学、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一有益作用,是宗教界人士与信教群众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和现实的途径。
宗教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有深刻的信仰基础,有悠久的慈善传统,有较高的道德号召力和社会公信度。不仅为政府分担了大量的社会工作,而且为民众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支持下,进一步明确有关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规,形成稳定有效的机制,宗教界在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个和谐社会的形成,伴随着全社会对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的重视、关爱和救助程度的不断提高,伴随着对这些不幸人群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救助弱势群体的慈善事业机构还不健全,救助机构缺少,救助能力匮乏。
宗教历来都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弱的优良传统,建立和谐的宗教,必将促进宗教界积极探索参与社会慈善事业的方式和途径,在搞好自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公益事业和福利慈善事业作贡献。
六、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实现宗教内部、各宗教之间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建立和谐宗教有利于搞好宗教内部的关系、搞好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搞好与广大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彼此尊重对方的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宗教关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和党政关系、民族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一起,共同构成我国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中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五个重大关系。
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中,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建立和谐的宗教,而和谐的宗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只有建立和谐的宗教,才能使宗教在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而我区则是X省宗教工作重点县区之一,宗教问题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看,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处理好宗教问题,建设和谐的宗教,充分发挥宗教界的积极作用,不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而是非常重要的一大方面,没有宗教的和谐,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
建立和谐的宗教,妥善处理好我国的宗教问题,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处理好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把全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的意志和力量引导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来,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
建设和谐宗教,同时对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创建和谐宗教的过程中,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需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履行职责,按照建设和谐宗教与和谐活动场所的具体标准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在创建和谐宗教活动场所中加强自身建设,只有自身和谐。
宗教才有可能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发挥出积极作用,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