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雅安高中教育发展之建议
雅安高中教育发展之建议
民盟天全支部盟员 四川省天全中学教师 薛春智 高益周
不可否认,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国家通过义务教育项目、贷款赠款项目、普九项目、农村寄宿制学校项目等一系列项目,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进行人员培训,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们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的改观,我市的义务教育在总体上有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的灾后重建中,通过兄弟省市的对口支援、政府专项资金、群众的集资、有识之士的捐赠、厂矿企业的捐助,我市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皆有了较大的改善,市内各区县都会看到许多楼房林立、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建学校,也看得到党委、政府、对口援建省市对我市教育的关心。
然而,我市高中教育现状还是不能不令人担忧,特别东西部教育发展还存在巨大差异。我市高中教育如何走出眼下的境况,发现东西部教育的差距,认识西部教育的不足,吸纳东部教育的先进经验,总结西部教育发展中的成功之处,以寻找发展雅安教育的最佳突破口和更多的途径,这才是我们应抱的态度和要做的工作。
我市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西部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教育落后的现状,既有资金的问题,又有体制的问题,但更主要的还是观念问题。要改变教育的现状,最主要的是改变观念,观念改变了,体制和经济问题就会随之而动。在措施上,最好采取自上而
下的方法,从抓政府办学做起,党政的真抓实干是关键的因素。当然也要学习东部发达地区教育的发展既有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措施,又有从家长群众而来的自下而上的动力。在教育管理方式上,从单纯的依靠行政手段为主转向更加注重思想领导和专业引领。在人力资源方面,首先要把当地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不能够一方面大喊缺少人才,一方面自己土生土长的人才又存在着大量流失或浪费的现象。同东部相比,西部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人才,尤其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优秀人才、顶尖人才;同时,西部不少大专院校的毕业生进不了当地学校,或是勉强找到了工作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没有机会“人尽其能”。因此,在我们的教育发展中,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外部和本地人才。
雅安教育要取得快速跨越的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发展。更不能把发展教育视为“短期难以出政绩”的“软任务”,而应把发展教育当作实施西部开发战略“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来抓。组织人事部门应加大对干部兴办教育的政绩考核力度,促使各级干部把部分人力、财力投资于教育,努力为提高教育质量打好基础。硬件不足可以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来解决,但观念的落后却是任何投入都改变不了的。因此,努力培育重视教育的环境是我们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
优质化的今天,如果我们教师的桌上仍像过去一样只是摆放着一本书、一本教参,和一些零散堆放的粉笔头;教室里仅有常规的一块黑板。我们的教育水平何来提高,东西差距怎么能消除?
二是学校布局调整不合理、学校建设滞后等因素。相比东部教育发达地区学校三四十人的小班上课,一个孩子受到的关注、享受的教育资源具有比较大的优势。我市教育要发展,务必要加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减少大班额现象。上海,普通高中仅30—40人的规模,那才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种幸福,教育才可能是享受。
和谐及差异发展。评价制度走向科学合理,也就预示素质教育的春天真正到来。
第二篇:教育之痛(高中作文)
教育之痛,生命之痛
生命是什么?生命是坚韧的小草,执着的胡杨,扑火的飞蛾,赴海的旅鼠„„在宏大的宇宙中,我们每个人如花草般渺小,亦如花草般坚韧。
可是,有时鲜活的生命会瞬间化为乌有。药家鑫,音乐学院的高材生,在开车撞倒人后不仅没有伸出援助之手,反而痛下杀手。一个大学生难道因为所谓的农村人难缠就挥刀相向?一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人难道就这样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一个拥有如此美好年华的青年难道就如此冷漠么?也许这中间有我们教育的缺失„„
“‘砰’一声,猎人开枪把野狼打死了!然后用剪刀把野狼肚子剪开,救出了外婆和小红帽。”大灰狼在童话里扮演的始终是反面角色,每次的结局都很是不好,好似只要大灰狼死了世界就安宁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少了狼的追赶,鹿只剩下苟延残喘;少了狼的追赶,黄羊会将大片的草场破坏;少了狼,也就没有了草原人的狼图腾„„不只是狼,宇宙中的任何生命我们都应公平对待,因而生命最浅最本质的内涵就是平等。童话,这个孩子们童年的主要读物,从小就告诉了他们大灰狼是坏家伙,也就是告诉了他们,有些生命是可以区别对待的,是可以“赶尽杀绝”的,而且这种观念是根深蒂固的。要从小教育孩子,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很珍贵的,要引导他们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所以一些看似合理的童话应该在我们深入思考后再告诉孩子,而不是成为一种模式,不加思考地代代相传。儿时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深远的。
等到孩子们大些,上小学了。一开始或许会因碾死一只蚂蚁而幸灾乐祸,或许会因玩弄一只逮到的蜻蜓而感到快乐,或许会因将虫子放入水中看它们挣扎而像发现新大陆般新奇„„但父母会告诉他们,老师会告诉他们,动画片会告诉他们,不可以随便玩弄它们,它们也是一条生命,它们也会感到疼,它们也和你一样。看到蚂蚁,要像唐僧一样,放它们一条生路。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无论这个生命是强大还是弱小,是看似高贵还是卑微,都应尊重!当然,如果缺失这样的教育,上面的悲剧就难免不发生。
有些孩子上了高中,乃至上了大学,知识是增长了,透过一些事情却显现出了学生对生命的麻木与漠然,他们忘掉了生命的本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没有比戕害生命更可怕的事了!活着,就要为自己负责,因为生命是否精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活着,还要为别人负责,为家人,为朋友,乃至为陌生人!有些人将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游戏中,在聊天中,不可自拔。有些还因一些看似不可逾越的坎而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生命。有些则在面对一个生命的逝去,并且还是一个为自己照亮生命道路的人的逝去,那么冷漠,“危机公关”是挽救不回道德的丧失的!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生命,对于谁都是宝贵的!这样的教育,告诉孩子们:无论这个生命是美丽还是丑陋,是熟悉还是陌生,都应珍爱!当然,如果缺失这样的教育,悲剧就会再次发生!
生命是美好的。要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存在而更加美好。我们对于生命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平等、尊重、善待、珍爱,更是我们对生命的一种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现在面临的更是对社会的责任,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承担的责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生命,如果跟时代的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爱因斯坦说: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最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肖楚女说: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发一分
热,发一份光,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光明。这些认识都是教育所赋予的,而不是生而知之的,所以对于生命的教育是意义重大的。
在学习之上、在知识与技能之上更应引导同学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生命价值的思考以及人之为人尊严的思考„„然而对于生命教育的缺失乃至不恰当的引导,都使得学生难以体会到生命的珍贵,难以理解生命的尊严,更难以实现生命的价值。如果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麻木和冷漠为代价,那么这样的学习和教育又有什么意义?
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对生命负责,奏响生命永恒的乐章!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我们呼唤这样的教育!让我们的教育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奠定基石,让他们拥有光辉灿烂的人生!好好经营我们的教育吧!让悲剧不再发生,不要再有教育之痛,生命之痛!
第三篇:基层发展教育现状及建议
在这个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里,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解决好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将成为衡量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
一。为此,教育部新颁布实施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与改革”列入头一项工作,提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决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可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里我国教育发展的重点。宁夏启动第二轮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使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两会”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殷切关注,“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不仅使农村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感到了党的温暖,就连在中国西部偏远山区从教的笔者也开始了对农村教育发展之路的探索。
1.农村教育升学率并不低,甚至可以说相当多的地区还比较高。
例如:龙胜各族自治县,2004年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47%,高出广西平均水平20%多;中考各科成绩均超过了桂林市平均分,达到了12个县的中上水平且低分率最低。恭城瑶族自治县2004年初中升学率为84.34%%;高中升学率达到90.32%,其中升入普通高校本科的占52.64%。就连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的高中升率还达到了89%。这表明,学生只要本人愿意读书,同时学生家庭经济上负担起,升学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升学是有望的。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本人不愿意读书的或学生家庭经济上承受不起的中途流失了,考前减少了许多学生;二是农村学生通过考上大学跳出农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愿望比较强烈,学习比较自觉、刻苦;三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农村中小学积累了丰富的应试教育教学经验,办学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2.初步建立和形成了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能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广泛开展职前职后科技培训和服务。
例如:三江侗族自治县建成了成人文化教育培训中心1所,在全县所辖16个乡(镇)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还建立了166所村级成人技术分校。恭城瑶族自治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也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乡、村两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训网络,其中恭城瑶族自治县还建成了1所自治区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都能较好地完成人教育任务,发挥较大的作用,如恭城瑶族自治县在2004年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任务54000人,完成46937人,完成任务86.9%;农村致富骨干任务1900人,完成2536人,完成任务133.4%;“绿证”培训任务3200人,完成3269人,完成任务102.1%;新增劳动力职业资格培训任务1407人,完成1579人,完成任务107.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
2800人,完成2830人,完成任务101.07%;已转移劳动力〔乡(镇)企业职工及非农产业农民工在岗培训〕任务8400人,完成6536人,完成任务的77%。3.计算机宽带网络已延伸到乡镇,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统一添置了计算机、彩电、DVD等电教化设备。龙胜各族自治县大部分学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2004年组织了22名中学校长参加了自治区电教馆举办的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培训班,全年编辑出版《教育快讯》,教育信息网的信息更换及时,内容新。为了促进全县教育资源建设,2004年该县还成功举办了全县首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
4.师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恭城瑶族自治县,现有小学教师1438人,其中中师学历998人,大专学历402人,本科37人,在读研究生1人;中学教师1167人,其中大专学历697人,本科学历335人,在读研究生11人,教师合格率较高。三江侗族自治县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98.7%;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3.3%。同以前相比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教职工编比、教师合格率、教学水平均有较大提高。
5.辍学率居高不下,且有上升之势。
如三江侗族自治县2004年年报上的初中辍学率是404%,加上休学的学生数辍学率将高达7~8%,随着普及率增高,辍学率也会相应增高。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经济困难。现在对贫困学生实行“两免”还不够,还必须实行“一补”才能让学生读得下去,山区中学生80%为住校生,每天2元钱伙食标准,一个月也要家里供给60元。60元对于家庭条件好的算不了什么,但对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家庭就无法承受了。《中国青年报》2004年2月6日的一则报道指出,教育成了西部农民心头最大的痛。在甘肃民勤县,家中有一个高中生、一个初中生的,大多收入的60-70%交了学生的学费;土地少一点的人家,这个比例会更高。谁家如果有了孩子上大学,很快就可能变成贫困户。这种现象在我们广西民族地区农村不难见到。其次,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尤其是在贫困地区农村蔓延。三是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课程偏多、教学内容偏难等多种原因造成学生厌学或失去学习兴趣等等。
6.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步履维艰,民办教育难以生存。与众多农村孩子“无学可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尽管各县只有一所职业高中却仍然要“等米下锅”,很难维持下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职业高中,在校学生只有三个班:高一26名学生;高二35名学生;高三30名学生,学校为了生存已改办普通高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述农村孩子上学的目的是跳“农门”、受制于家庭经济条件上不了学等因素外,城市职校敞开招生,城市职校的办学条件是农村职校无法效仿的,也是农村职校招不到学生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农村职校教育改革滞后于农村社会经济改革,办学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人
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又不能为学生带来很好的就业出路等多种原因,从而导致了农村职业高中名存实亡。民办学校由于无利可图,因而也无法生存发展。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上看农村教育仍然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还比较大,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我们应该:
一、以电大远程教育,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
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不发展,直接受损害的不仅仅是民族地区农民的利益,也必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教育是减少和改变贫困和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此,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雄厚的人才资源,是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历史使命。电大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高等学校。电大远程教育具有教学信息交互性强,通过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媒体手段与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教学信息能实时、非实时交互;教学资源丰富,可通过“电大在线”和各省市电大自建的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库以及所连接的公共教学服务体系海量的资源库,方便地提取有关的学习资料;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在任何地点、时间,从任何章节,按自己可能的进度学习;以学习和学生为中心,能充分体现学习的主体性等四大优势和特征。能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效益和质量。长期以来电大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为农村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电大要在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我国教育的主体之一,必须继续坚持 “四个面向”,并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断充实、丰富其内涵,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电大教育的发展重点,更加主动的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作出应有贡献。
1.以做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村学历教育运行机制,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为了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教育部于2004年5月决定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探索利用现代远
程教育技术手段,将高等教育资源送到乡村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该计划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依托全国电大系统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中央电大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精神,结合电大远程教育特点和为“三农”服务的实际需要,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置以农村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及拓展和集中实践等模块,突出实用技术和能力培养,强化专业和集中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60%。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执行全国统一课程名称、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统一评分标准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根据自己的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目的要求,在专业规则框架下,从相应的课程模块中自主选学一定数量的课程,课程考核合格并达到相应的专业实践技能要求,可获得课程学分或相应的培训证书(岗位资格证书)。累计达到规定学分、符合要求者,可获得中央电大颁发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经过一学期的办学实践,全国电大系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其中,陕西电大介绍的4条做法较有代表性,值得借鉴:一是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的重要意义;二是统筹规划,充分论证,把试点工作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启动仪式达到预期效果;四是精心组织,认真做好每个教学环节。广西电大恭城、三江“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点,依托电大系统,由地方党委组织部牵头,政府民委、教育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将试点项目的实施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的做法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2.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在开展职业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民族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如恭城瑶族自治县不足28万人,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6500人左右,三江侗族自治县也只有34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多达3万多人。由于民族地区农村受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淡水等资源不足,城镇化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数量今后还将进一步增加。目前,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还较低,这不仅制约了他们在城市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制约了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自身发展。广大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对接受更多的教育与培训有十分强烈的要求和愿望。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要求,电大应积极主动按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通知》、《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精神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要贯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原则,推动国家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征书制度的实施。此外,还应当以就业为导向,把毕业生专业基本对口的就业率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依据,深化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办学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校企结合,努力扩大“订单”教育培训的范围,不断增强教育培
训的针对性:一是采取城乡结合、东西部联办的方式实行“1+2”、“2+1”、“1+1+1”等模式,让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当地学习一至二年,然后到东部或城市的对口企业学习和实习一至二年,使民族地区的学生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就业,实现稳定转移;二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培训,掌握一至二项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使学员掌握转移的一技之长,增强学员的转移和就业能力;三是充分利用城市各类教育资源,采取短训与长班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已在城市务工人员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转移后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再就业的能力。
二、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指导思想明确,贴近农村实际
农村教育的落后更多的是因为教育资源的极度短缺,包括教育经费及师资的严重不足,还有教育信息资源的匮乏。这一切,形成了农村与城市发达地区教育之间的信息鸿沟。农村教育普遍落后于城市,单靠传统的书本教学和课堂讲授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城市教育的发展进程,而信息技术则为农村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以往完全不可能有的条件和模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远程传送、多层次开发与合理配置,突破了农村空间地域的限制。因此,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其目的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为农村第一线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发展农业生产,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服务农村教育发展稳定大局作出积极的贡献。我国农村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之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因此,在民族地区进行远程教育不能套用城市教育模式,应当充分考虑和照顾农村市场经实际情况及农民的实际需要,适应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应、适度、适用和适才教育,逐步形成电大教育直接为“三要”服务的品牌特色。
2、优化教育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有效工作机制,建立“农科教结合”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电大要充分利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教育这有利时机,大力宣传,积极争取,让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治贫必须兴教”,农村教育是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面性的重要作用。电大作为我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建设民族地区农村国民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把依托电大系统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现代远程列入地方各级政府和组织、人事、农业、教育、科技、劳动等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电大作为办学的主要实施者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精心组织实施教育计划,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依托电大系统,有效整合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远程教育教学服务网络。
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生命线。发展民族地区农村远程教育,必须始终为学生服务,把保证教学质量放在首位。要保证教学质量,应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教学服务体系。“纵向贯通”主要是指电大系统实行“统筹规划、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即中央电大根据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开发价格低廉、方便使用的“农村版”多种媒体教材和教学包;省级电大根据当地学生特点及实际需求,及时补充配套的教学资源,并负责远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运行,网上教学资源的发布、更能、整合及管理工作;县级电大和学习者通过“卫星资源接收和共享浏览软件系统”接收多媒体和网上教学资源,同时,利用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建立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地方有线广播电视台(站)接收教学资源。“横向联合”主要是指各级电大及时吸收科研单位和其他兄弟院校科技成果和教学信息,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落实教学场地,聘请兼职辅导教师,解决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4、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实施。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弱,一般伴随着落后的教育基础设施和“贫困的文化”,依托电大,发展远程教育的任务重而客观条件较差。因此,应当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总体规划、先行试点、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即先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做好总体规划,选择突破点,搞好试点,再将成功经验面上推开,少走弯路。试点与发展项目宜分轻重缓急,有步骤地实施,一年上一个台阶,避免折腾,积以时日就能取得较大成效。
第四篇:论雅安大理石产业发展
论雅安大理石产业的发展
雅安市素以西蜀重镇著称(俗称雨城),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处于成都平原向康藏高原的过度地带,距省会成都市约130km。全区多山,山地面积占幅员面积94%。雅安市被地质学家称为“石材王国”。俗语有云,中国的石材在西南,西南的石材在四川,四川的石材在雅安。雅安也是中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石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雅安石材资源概述
四川省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
四川省雅安地区的天然石材资源非常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石材产区和出口基地,享有“石材王国”的美称。雅安地区蕴藏着各种石材资源,以红色花岗石和“蜀白玉”大理石为主,其中大理石以中国红、石棉红最佳,汉白玉洁白无暇,材质优良,结构细密均匀,加工后色泽清润、光亮透人。
四川雅安地区辖八县一市,其中六个县产出优质红色花岗石石材,从北至南为宝兴、芦山、天全、汉源、荥经、石棉,已经发现的红色花岗石品种繁多。如芦山太平乡的磨光板材色如鸡血的“中国红”;天全紫石关、昂州地区的鲜艳肉红色的“天全红”;荥经三合、新庙等乡的色调高雅的“三合红”、“新庙红”、“亚洲红,’;石棉丰乐的颜色枣红、色调华丽的“石棉红”。这些红色花岗石石材以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性能和特殊的美感而驰名中外。目前雅安地区开发利用的花岗石可分为红、绿、黑等系列数十个品种,地质总储量约5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高档花岗岩有以下3个系列。值得注意的是,雅安地区红色花岗石石材中有呈鸡爪纹的微型图案,成为我国出产石材的独特现象。雅安石材的荒料成本、荒料锯解加工成本大大高于其它国产石材,荒料到毛板成材率、切割成材率大大低于其它国产石材,所以总成本高不少。
在雅安石材众多产地中,境内的宝兴县是最重要的产地之一。宝兴县位于四川西部,雅安市北部。宝兴的大理石名品有“宝兴白”、“青花白”、“青花灰”、“东方白”、等,花岗石上品有“中国绿”、“宝兴墨晶”、“菜花黄”、“翡翠绿”、等。名贵石材品种达30余种,总储量逾30亿立方米,其中尤以“宝兴白”大理石最为著名,世人赞为:“天下第一白”,有储量大,纯度高,品质优,白度好,易开采的特点,权威机构评价为:“是罕见的优质大理石矿藏,是具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工业用碳酸钙原料基地”。宝兴石材可雕塑,可加工板材,可生产碳酸钙系列产品,能综合开发,灵活变向,快速适应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作为一种古老而又新颖的建筑装修材料,石材也正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建筑装饰中。据业内人士估计,四川及周边市场的石材年消费量可达100亿元以上,石材工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四川拥有可观的经济规模和庞大的市场容量,但长期以来四川石材行业供需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桥梁和平台,导致供需双方之间的交流不是很畅通。按照目前这个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急需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一个市场秩序规范、竞争良性、供应链齐全有效、集中管理的石材专业市场。雅安是石材资源重要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因为没有形成规模发展和有效的管理,致使整个石材产业在行业内
影响力甚微。
雅安石材现状
目前雅安市大理石矿山均采用露天开采,公路运输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为饰面石材凿岩预应力劈裂采石法、饰面石材机械锯切采石法、饰面石材凿岩爆裂采石法,生产大理石荒料后的边角余料用于生产雕塑工艺品、重钙粉。骨干矿山均采用饰面石材凿岩预应力劈裂采石法、饰面石材机械锯切采石法,经人工选矿后,采用空压机风钻钻孔后预应力劈裂对荒料整形,通过挖掘机排荒、修公路、吊装荒料,矿山机械化程度较高。经粗略统计,雅安市饰面用大理石矿山理论荒料率多在25%~40%之间。所有骨干矿山均有大理石板材加工厂,部分矿山还有雕塑工艺品厂,重钙粉加工厂。其他矿山均采用饰面石材爆裂采石法,经人工选矿,采用风钻钻孔后预应力劈裂分割荒料,通过人工排荒,三角葫芦吊装荒料,矿山机械化程度不高,资源回收率较低。雅安市大理石矿山经过20多年的开发,产业特色明显,已具备一定的总体规模,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矿山企业小型分散,缺少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骨干企业,从发展眼光看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矿山总体规模小,开采方式粗放,平台开采少,科技含量低,开采工艺落后,致使大量的完整的矿体遭到破坏,生态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经济效益不高,与目前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背道而驰。矿山生产受市场因素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差。
2.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矿山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实力,停留在原矿采掘,设备陈旧,有些矿山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回收利用率偏低。
3.采场布臵缺乏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主要原因是地勘投入不足,资源储量不清,后备资源储量不足,严重制约发展后劲,采场规划缺乏相应的基础资料。老矿山遗留问题多,资源整合难度大。
4.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因采矿和加工活动引发的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日益突出。
雅安市加工企业布局分散,企业设备老化,自主创新意识不够,增长方式粗放,集约化生产程度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发展缺乏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碳酸钙行业在生产技术上存在差距,尤其是在重质碳酸钙的生产设备方面差距较大,单套设备装臵规模较小,自动化程度较低,环保设施也很不完善,对产品的应用研究不够重视,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原材料供应紧张。由于矿业秩序整治和“申遗”,宝兴县核心区内的矿点及许多不合法的大理石矿山被依法予以关闭,片石产量大幅下滑,导致碳酸钙产业原材料的供应不足。企业资金不足,融资困难。一是多数企业规模小,档次低,难以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二是企业缺乏优势项目,银行放贷风险较大;三是无规范的融资担保体系。企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专业化技能人才,管理者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经营理念落后、管理混乱,缺乏科学的、长期的发展规划,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多数企业布局散乱,规模小,档次低,设备陈旧,结构单一,市场信息相对闭塞,新产品开发能力低,知名品牌少,企业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意识。难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规模优势。
大理石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要实现工业强市战略,必须从实际出发,立足大理石资源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发展大理石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为重点,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从而提高雅安市大理石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和带动力,实现市场、科技、资源、环
境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在资源上要进一步加强大理石调查与勘查,搞好资源储备。统一规划和整合现有资源结构与布局,提高利用率,促进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改善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促进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产品加工业的调整方向是延长产业链,从粗加工逐步向精加工发展,在深加工上做文章。调整产品结构,着重发展重质碳酸钙,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朝着超细化、高纯化(1260目以上)的方向发展,提高重质碳酸钙产品的档次,使其产品的规格品种向多元化、专用化方向发展,打造西部最大的重钙基地。
立足优势,优化结构,做大、做强大理石产业。坚持科学开采、综合利用与保护环境并重,强化全市矿业的统筹规划,加大矿业布局的调整力度,整合资源,积极扶持一批骨干企业的发展,合理调配资源。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优势产业竞争力,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共轭人才支撑,提高员工素质,加强人才培训。同时应该积极引进先进投资企业和一流国际顶尖技术,形成产业集中区,围绕石材建立一个石材产业园区。石材产业园区通过集中石材厂商,达到产业聚集效应,可以极大节约土地和企业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产业园还首次在业内引入“循环经济”概念,统一对石材废料资源实施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通过品牌石材企业的入驻与园区的互动,可以使得整个产业提档升级,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大提高。但同时,因为企业的集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废料也会形成一定规模的量,这样可以统一回收,为企业再次创收,大大提高了企业对环保投入的积极性。“而这种边角废料靠分散经营的小企业是完成不了的。
我们也坚信通过各企业在相关政府的引导下,雅安石材产业将会越做越大,也希望各企业将建立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绿色型的对社会有责任的可担当的现代企业,把四川雅安石材做大做强,树立良好的石材品牌形象,争做行业的领头军。
第五篇:发展建议
6.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经济建设的自然环境总体不佳,长期以来作为大经济区的地域单元相对稳定。“八五”时期和“九五”计划第一年,西北地区产业布局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以能源资源开发为核心,展开产业布局】
*石油和天然气布局重点是:加强东西两翼——新疆的石油与天燃气和陕西天燃气的开发,稳定和略有增长中部甘青油气及东部陕西的石油生产。
*西北地区在中国煤炭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中,陕北、宁北和陇东构成西北煤炭开采的核心区域。
*西北地区电力工业的建设步伐加快,重点是以陕北—关中、宁夏黄河沿岸为重心地带的坑口火电基地建设,以及黄河上游干流水电基地的开发建设。
*以能源流通为主线,以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为核心内容,展开区域经济布局。新疆石油供应半径覆盖面从甘肃兰州,向青海格尔木与宁夏银川地区左右拓展,形成西北全面布局的石油加工和化工业网络。黄河上游水电建设,确保黄河上游高载能工业走廊和区内黄河流域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发展产业集聚区】
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同资源开发重心地理分布有一定的位差,陕西关中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新疆天山南麓山前地带、甘肃的兰州—白银地区等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分别占本省区的80%、70%和60%。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产业集聚地区。以机电、纺织和原材料工业综合发展,科教旅游相对发达,农业基础比较雄厚的西部产业发展核心地带。
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产业带。突出“水电、有色金属和盐湖资源”开发利用的特色,形成以石油化工、冶金等高载能工业为主体的黄河上游工业集聚带。
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产业集聚区。形成西北重要的石油和化工基地,经济作物和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陆地对外开放的前沿基地。
西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具有发展经济的良好基础。但为何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里,东西部差距却越来越大?究其原因,除了国家的政策扶持以及沿海地区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之外,西北地区自身在生产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2.1 从总体格局来看,西北地区具有三大特征
第一、城市聚集效应不明显,发散效应不足,城乡经济断裂。聚集效应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使得经济活动更加节约成本费用、提高效率、增加效益。根据经济学原理,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与其他经济活动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联动关系,经济组织在空间上的相对集中可以产生三个效果:一是形成强大的集体效应;二是使原来分散的经济活动在空间范围上相对集中,拉近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三
是促进社会经济基础结构的建立。
西北地区中心城市不多,它们主要集中在陇海、包兰铁路干线,属于典型的条状城市带,城市之间协作不紧密,产业结构基本趋同。城市以资源型为主,通过依靠当地某一优势资源来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但是,许多城市产业集聚效应差,无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较为畸形的单一的产业发展现状,因而城市经济的优势无法向周边地区传导。而农村地区由于不能得到城市经济的有效带动,只能从事低效的农业生产,生活水平难以有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拉大,导致大量的农村人口由于预期收入远大于现在收入而涌向城市。在现有条件下,城市的就业容纳能力有限,造成大量无业游民滞留城市,不但增加企业的成本,而且会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第二、以国有经济为主,重轻工业比例失调。西北地区蕴藏了许多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在建国之后,国家根据生产力布局的要求,在西北地区兴建了一批以采掘、冶炼、石化为主的国有大型企业。这对当时的经济建设起了重大的作用,但从长远看却严重制约了西北经济的发展。首先,国有企业存在体制僵硬、缺乏灵活性,政府对企业管制过多影响了企业的自主经营等弊端。其次,采掘、化工等工业的最大特点是工序加工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这使得主导产业无法与相关企业和行业形成有效的互动机制。一方面,主导企业只能从事采掘、冶炼、化工等初级加工工业,而无力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来延伸其产业链条,达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获取高额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轻工业无法从上游企业得到工业原料,只能从事利润很低的农产品加工工业。重轻工业融合性差,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
第三、国有大工业与地方工业在经营发展上融合度差。在西北地区存在经济的二元结构,其主要特点是两极化:一极是由中央投资兴办的现代化中央企业群,一极是落后脆弱的地方工业和乡镇工业。两者不仅在技术装备、生产规模上反差对比强烈,而且没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没有形成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体系。反映在经济布局上,是少数相对发达的工业中心同广大外围地区的落后性同时并存。
2.2 从产业内部的特点来看,具有以下特征
2.2.1 第一产业的特征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西北地区更应把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作为发展的永恒主题和长期的战略目标。辽阔的西北地区,高原与平原、高山与盆地、沙漠与草原纵横交叉分布,自然条件差异悬殊,也是这种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形成了农业资源的多样性,有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目前西北地区农业具有以下特点:
(1)土地资源和草地资源具有优势。全国五大草原牧区,有三个集中在西北,可利用草原面积达14亿多亩,占全国牧 区草原总面积的43% [3](P136)。
(2)特色农业和畜种资源具有优势。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复杂的地形对发展特色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西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棉花、水果、药材等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开发潜力巨大。西北地区地域辽阔,自然生态环境多种多样,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畜种资源。这些优良品种和特色农牧业资源为西北发挥特色优势提供了条件。
(3)劳动力资源优势。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这为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同时西北地区农业也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农业发展水平和全国尤其东部比较,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总产值低。2001年西北五省区农业总产值为1468.8亿元,仅占全国的约5.1%;农民收入水平低,作为农业生产投资主体的农民无力投资更多的资金;农村贫困面仍然很高,贫困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二是农业产业结构单调,非农产业发展严重滞后。西北地区基本上还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非农产业发展迟缓。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落后,生产力水平低 [3](P135)。
2.2.1 第二产业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为了改变东、西部生产力严重失衡的局面,同时也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在西北地区兴建了一批以能源、冶金、化工为主导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形成了国有工业“一极独大”的局面,使西北地区受传统体制约束比较严重,进而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初期,东、西部工业发展速度的差异并不大,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东、西部的差距却逐步拉大。究其原因,有三点:
第一、所有制结构单一
西北工业主要是在“一五”时期国家计划投入的,中央政府的大规模投入,使西北地区工业在全国处于中上游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在私营、集体以及外资企业方面发展较快,而西北地区依赖国家大型企业的基本思路仍未改变,总认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是财政收入的支柱,并且始终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的方针,最终造成了西北地区工业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单一状况。这种状况造成了国有企业机制僵硬,效益低下,经济发展迟缓等弊端。改善所有制经济结构的问题,是西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第二、工业体系单一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资源开发和原材料生产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与格局,并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但是,西北地区还主要集中在原材料开采和初级加工上,而东部地区则以原材料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生产为主。工业结构体系中缺乏下游价值链产业,导致工业经济的技术水平低,最终弱化西北工业竞争优势。比如,甘肃白银是中国的铜生产基地,但是铜的深加工产品基地基本上分布在江浙一带。还有西气东输战略,新疆生产油气,而要输出到上海加工生产,最后的产成品仍然要返销到西北地区。第三、产品结构单一
由于所有制结构与工业体系结构的单一性,造成了产品结构的单一性。研发部门都是围绕工业基础与企业“主导产品”,限制了新产品的开发,资源性产品和原材料产品比例较高。同时,西北地区工业缺少品牌产品,影响了产业竞争力。2.2.3 第三产业的特征
三大产业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其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第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可以更加体现竞争优势,提高竞争力。但是,西北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已经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所以西北地区还应着力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
3.用“拉长板原理”调整西北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考
3.1 发展特色产业,培育西北精品
辽阔的西北地区,孕育了许多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生态资源等优势资源。长时期以来,西北地区对自身优势资源利用不够、挖掘不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未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缺乏资源,但通过不同渠道有效的利用了外部资源,反而在当地形成了特色产业,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有鉴于此,在西北地区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拉长板原理”,促进西北经济的发展。
西北拥有许多在全国享有盛名的农产品资源、矿产资源,这些也作为西北地区的一张名片介绍给外部世界,给西北树立了一定的形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资源优势并不等于竞争优势。由于西北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效率低下,劳动力素质不高,在开发利用特色资源时,采取了粗放式经营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这些产业一般处在产业链的上游地位,产品附加值低,利润薄弱。所以,在面临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国家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和扶持之际,西北地区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国家对生产力布局的总体要求,采取不同的区域发展政策。首先,要认识到什么是当地的优势资源。其次,围绕着优势资源,制定战略规划。有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可以根据产业特点对上游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4]。有些地区经济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当地小企业不足以将产业做大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虚拟经营方式,吸引外部品牌厂家就地生产,可以创建自有品牌,也可以采用OEM方式。例如,棉花对于新疆有着特殊的意义。新疆的棉花无论从品质、数量还是出口量来说,都是全国第一。循着棉花在历届中国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上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一条清晰轨迹:从单纯的卖棉花到引进棉花初加工企业,再到和有实力的企业合作,进行棉花深加工,新疆的棉花产业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转变。现在,新疆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在更高层次上寻求棉花产业的突破口,延伸棉花产业链、提高棉花附加值成了许多产棉大县不约而同的选择。阿克苏地区是新疆棉花的主产区,这几年,当地为了提升棉花的加工水平,在招商引资上可谓不遗余力。地区出台了一项优惠政策,谁投资上一个5万吨的棉纺项目,就给谁配一个轧花厂。在用电上,也给予最优惠的价格,甚至可以由政府出面为企业维修厂房,让企业在20年内分期偿付。正是在这些优惠政策的感召下,去年,上市公司山东鲁泰股份公司落户阿瓦提,上马了5万锭精梳项目;浙江宝利来制衣公司也在此扩资近1亿元,兴建了产能达3.5万锭的棉纺厂。随着新疆棉花产业由数量规模型向数量、质量、品种市场综合优势型发展,新疆棉花产业前景将更加广阔。总之,将比较优势 转化为竞争优势,培育一批闻名全国的不可替代的精品是提升西北经济的发展方向。
所以,要发挥产业群的优势,必须围绕一个优势产业,周围形成许多专业化和精细分工的中小企业。西北地区国有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重工业又在国有经济中占较大比例,这种格局在短时期内很难改变,因此,还是要发挥国有大企业的作用。国企在技术、设备、人才上有一定优势,外部信息交流广泛,只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企业,国企还是充满了活力。以大型国企为龙头,将可拆解的生产流程分解为几个独立的生产环节,每个环节由几家甚至几十家企业参与竞争,就会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和促进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集群和结网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进而提高区域和国家竞争力。
3.3 发展现代物流,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推动经济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北地域广阔,核心城市地位突出,资源丰富,在市场流通方面发散效应明显,所以适合发展长距离、大流量的物流。在中心城市可以成立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物流企业,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和库存,提高物流效率,形成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物流网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调整我国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物流业是新兴的产业门类,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