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赴英国法国税收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英国法国税收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发挥税收宏观控调和加强税收征管方面的先进经验,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应英国联合教育培训公司、法国税务律师事务所的邀请,2002年10月9日至27日,重庆市地税考察团一行12人,在团长尹崇东同志率领下,赴西欧先后对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德国、奥地利、英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进行考察访问。考察期间,我们主要围绕税收制度、信息化建设、征收管理、机构设置及运行、税务公务人员的教育培训等问题,与英国国家税务局国际事务部及法国卡丽马加律师事务所的专家、学者开展了友好的交流座谈。通过考察与访谈,对英、法两国税收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
一、英、法两国税收制度概况
1、英国的税收制度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英国税收制度及其发展与其政体和历史沿革息息相关。税收的立法权属议会的下院,但苏格兰有独立的议会、司法制度和司法体系,其税收,在联合王国法律规定的基础上,有权在3%的幅度内,增加或减免。同样情形,也适用于享有自治权的北爱尔兰。威尔士虽有独立的议会,除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外,没有增加、减免税的权力。
税收征收管理上,英国普遍采取“自我评定,自主申报”为主的征税方式。与此相适应,税务部门内部设有征收、评审两个平行机构,建立了较完备的征、管分离制度。最富效率、成本最低的制度是:代扣代缴制度。该制度源于1844年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当时作为一项战争措施,英国当局决定将个人所得税扩大到工薪阶层,并规定由企业或雇主在发放工资时代扣,两星期向国库缴纳一次。推行代扣代缴制度,防止了税款流失,保证了及时入库,也降低了征收成本,因此,一直沿用到今天。“它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效率的制度”(英国国家税务局国际部主任安德鲁·富林克林先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的税收制度还在不断地完善、调整。1998年3月17日,英国财政部长发表了关于1998——1999年度的预算案。在该预算案中,讨论并通过了税制改革方案。其主要内容:一是为谋求增加海外投资,降低税率,从1999年4月1日起,英国一般法人税率由31%调到30%;二是对中小型企业,允许加速折旧;三是提高资产交易的印花税税率;四是改革资本利得税的计算办法,调整资产持有期间的资本利得税征收率,在新的课税制度中,持有资产时间越长,资本利得税的税负越轻。
2、法国税收制度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第34条规定:由法律确定税收规则、方式、税率等。整个法国税务体系是由税务总法(CODE GENERAL DES IMPOTS)来进行规定、规范。体系中的征收、分配、处罚、检查等均以税务总法为准。而各项政府有关政令实施细则也根据税务总法及宪法规定的税务制度性质来制定,由行政法院加以监督。对税收范围、征税比率、新税种的设立、纳税种类的取消等,均须以法案形式通过议会立法才能生效。所有税务争执均须通过司法途径、根据法律加以解决。
实行“富者多交、贫者少交”的原则,这是法国税率政策的一个基本原则。如个人所得税即实行高额累进税制,收入越高,纳税税率越高,反之亦然。
法国年税收总收入约3000亿欧元,其税种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企业所得税约460亿,占15%;(2)个人所得税530亿,占17%;(3)增值税1450亿,占46%;(4)汽油税250
比较成熟、规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律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家课税必须有法律规定,课税必须得到议会批准,否则,国家不能任意课税;税收法律制度健全,调节层次丰富,税收法律级次高;注重税法宣传,征管手段完备,法制化水平高,执法刚性强。
英、法两国都实行的是高税收、高福利政策。英国的总税负约为30%,法国高达33%,尽管税负高,但纳税人自行申报率和守法率并不低,除了法律制度健全外,还在于:一是注重税法宣传。英国每年用于税收宣传的费用高达五千万英镑,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宣传,甚至雇用广告人员进行策划,别出心裁地设计出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效果十分明显;法国的税收宣传不仅具有计划性、长期性,还侧重对公共设施建设的形象宣传,以增强纳税人贡献的自豪感。二是建立了一套为纳税人服务的机制和制度,在英国税务机构组织序列中几乎一半是为纳税人提供各种服务的,特别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税务管理,英法两国税务部门都建立了先进的计算机络网平台,纳税人可以在网上申报、缴税、咨询;每个公民统一的社会保障号(也是同一的身份证号码、纳税号码和银行存款号码),现金流量少,偷、逃税的可能性小,法律赋予税务部门很大的税务执法权,税务部门在税务管理上拥有很大权力;税收执法的公正、透明度较高,“以人为本,纳税人至上”的理念成为税务部门工作的基础。三是注重税务人员素质的提高,管理、制约机制健全。英国税务人员每三年中,要进行为期十八个月的各种学习培训,法国税务人员进入税务部门前,须在税务专门学校学习两年,然后培训实习一年,方可上岗。职责分明,互不交叉,税务人员职务犯罪,完全通过司法途径处理,并向社会公开。法国还对税务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其奖励、晋升机制极富创造性。
三、几点启示
1、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税务人员素质是搞好税收工作的基础。
对外:要进一步加大税收宣传的力度,为依法治税,提高全民纳税的自觉性,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英、法两国税收法制健全,公民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较高,但仍然在税收宣传的投入上、方式上、实效上下功夫,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公民的法制意识还很淡薄,必须加大税收宣传力度,增加公民法制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税收工作的阻力,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税,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内:要继续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高度重视人才的招聘、选拔、培养和使用。结合税务系统的实际,首先,保证税务人员的培训时间,要为税务人员再教育创造机会,倡导自学,培养“学习型干部”,并高度重视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税务人员岗责体系和管理、竞争、晋级机制,引入英、法等西方国家分类管理,征管分离,“高薪养廉”等办法,防止税务人员腐败。第三,切实解决税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税务人员为税收事业服务的责任感。
2、建立健全纳税人服务体系,合理设置税务机构是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在观念、机制和制度上,应围绕这一要求进行改革。当前,关键是要加快征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推行“银税一体化”工程,切实为纳税人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报务。
同时,根据管理的发展和为纳税人服务的需要而改革税务机构,合理布局征管力量。根据我国现状,科学、合理的布局是按经济区划设立税务机构。就我市而言,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直接影响是停止征收屠宰税),有的边远地区,征收税款廖廖无几,征收成本大,没有必要设立单独的税务征收机构,可考虑撤销一些税务所或收缩人员,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这也是实施“银税一体化”工程的必然要求。英国税务部门为了节约征收成本,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税收征管工作中去,甚至将办公用房委托房地产经营公司管理,这些做法都值得我
第二篇:赴英考察报告
关于全省金融行政干部
培训班赴英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根据第二期金融行政管理业务培训班培训计划,我们于2009年10月22日至11月11日组织19名学员赴英进行了学习考察活动。在英学习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培训基本情况
本次赴英学习考察是在省商务厅的联系下,由国家外专局委托英国东伦敦大学具体负责组织的。东伦敦大学对此高度重视,制定了培训方案。本次在英国学习考察主要围绕以了解英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发展情况,采取专题讲座、访问座谈、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是参加专题讲座。主要由专家介绍了英国经济金融发展状况,货币政策框架,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法律法规,全球金融危机对英国经济的影响以及英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等内容。上课时先由教员讲解有关问题,然后进行课堂提问,学习方法比较灵活。二是到有关机构进行访谈。先后走访了英国金融服务和市场特别法庭、英国银行业协会、英国金融巡查机构、英国金融服务赔偿机构、中国银行伦敦分行、标准人寿集团和伦敦国际金融服务集团,了解了英国金融服务体系等情况。在英国金融仲载机构访谈时,旁听了仲裁法庭。三是组 1
织参加参观考察活动。先后考察了伦敦金融城、伦敦证券交易所、伦敦市区巴克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银行等经营网点。为了解英国金融发展史,校方还安排参观了英国金融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相关单位。
为加强管理、保证学习考察效果,培训班出国前进行了预培训,郭永利副主任进行了动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商务厅的负责同志讲解了有关事项,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学习考察中,我们认真落实领导要求,珍惜难得机会,出国学习考察期间,坚持认真听讲,积极研讨,紧密联系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思考。
二、参加培训的主要收获
这次境外培训活动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大家体会很深,收益颇丰,效果明显,真正达到了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启发思考、提高能力的目的。主要收获是:
(一)对英国金融发展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一是大体了解了英国金融业总体发展状况。英国金融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2008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金融从业人员占就业人口的4%以上。按照宽口径计算,即包括诸如法律、会计和管理咨询在内的专业服务,金融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的贡献分别为26%和17%。伦敦作为世界金融中心,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全球性金融机构云集,目前有近300家外资银行在英国设立了分支机构或者总部;伦敦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市场、第三大保险市场、第三大股票
市场,外汇业务占全球30%以上,超过纽约和东京交易业务量之和,有700多家外国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二是了解了英国金融管理和服务体系。我们感到,英国金融管理体制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是金融管理独特。自2000年以来,英国顺应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实行了混业监管模式。英国金融服务局是金融监管的唯一机构,即全国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由金融服务管理局负责统一,经过多年的探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在防范金融风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是金融中介服务组织健全完善。在政府推动下,英国建立了金融巡查机构,处理客户对金融机构的投诉;组建了金融服务赔偿机构,在金融机构破产时给予消费者适当的赔偿;设立了金融仲裁机构,负责处理金融服务机构对金融服务局的诉讼。大部分的金融活动,由这些金融中介具体承担,成为金融稳定的重要力量。第三是金融法制健全。英国建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讨论可能威胁金融稳定的特定风险和监管当局对系统性风险的评价,如英格兰银行的金融稳定报告、金融服务管理局的金融风险展望。三是了解了英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措施。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政府采取降低利率等措施刺激经济增长,英国金融服务局通过最后贷款救助、注入资金、存款保险等方式,成功救助北岩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稳妥处理了金融业风险,有效维护了金融稳定。
(二)进一步开拓了眼界,推动了思想观念的转变。通过这次赴英学习考察,全体学员普遍认为打开了视野,对英
国的金融业发展和金融管理有了初步了解,对国外金融体制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和感受,对金融热点、难点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考察,跳出了传统的思维模式,进一步拓宽了视野,促进了思想观念的解放,增强了运用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眼光推动金融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观察金融问题的角度、分析金融问题的深度、把握金融问题的尺度上有明显进步,科学决策、开拓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
(三)进一步增强了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学习考察,学员们普遍感到,英国作为世界金融强国,在300多年的金融发展历史中,逐步形成了适应现代金融业发展的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尤其是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无论是从金融业监管体制、金融运行模式、金融发展环境,还是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看,都对我们的金融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同时,由于英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金融创新活动较为活跃,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大。在这种形势下,对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增强了进一步做好金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学员们纷纷表示,要紧密结合实际,最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三、几点思考和学习体会
在学习考察活动中,大家紧密联系我省金融工作实际,对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进行了认真思考,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形势不断加强,需要我们以国
际化的眼光推动金融工作发展。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融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金融国际化趋势已经开始对我省金融业产生重要影响。在学习考察中,我们注意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金融机构迫切希望来中国发展,目前英国的标准人寿、汇丰银行已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我省也有4家企业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在标准人寿访谈时,他们介绍了在山东的业务开展情况。在这样一个国内外经济金融日益紧密联系的背景下,未来我省金融业与国外联系将更加广泛。我们各级金融行政管理部门必须着眼形势发展,以国际化的眼光和视野,认真研究他们的金融战略,分析国际经济金融发展对我省金融业发展的影响,推动金融业在更高水平、更宽领域、更大范围的开放,促进全省金融业加快发展。
(二)保持金融稳定健康发展,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发展环境建设。这次考察,我们对英国的金融发展环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英国完整配套的金融法律法规,金融巡查、金融仲裁和金融赔偿以及法律、会计和管理咨询在内的专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对于保障金融业顺畅运行、有效进行风险处理、维护金融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这些方面都是我们的“短板”和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恰是地方政府金融工作重要职责。我们要把金融发展环境建设摆上更为重要的位臵,大力推动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实现金融市场的加快发展,需要积极推动金融管
理创新。学习考察中,我们感到,英国虽然是一个英国金融管理体制有许多独到之处,特别是2000年实行混业监管模式以来,监管体制不断健全,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金融市场的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由于科学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英国金融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发展的态势。英国的学术研究也非常活跃,专家学者参与金融管理研究的积极性非常高,为政府在金融管理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英国对学术研究成果高度重视,针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针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近期将出台完善一些新的金融法律法规,在金融管理方面作进一步探索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金融形势,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金融办作为新建金融管理单位,面临新形势的挑战,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拓创新,积极探索,在金融管理方面进行认真总结、切实发挥好应有的作用。
(四)履行好金融办的职责,必须切实加强金融知识学习和研究。在赴英学习考察中,我们直观感受到,当前,全球金融业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各国历经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金融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出现许多新情况、新事物,这对我们金融行政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金融知识还比较欠缺,对国际金融研究得不够深入。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学习现代金融知识,深入研究全球金融发展变化的趋势,善于把握金融工作规律,用足、用活、用好经济金融政策,掌握好金融工作的主动权,进一步提高运用金融手段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适应不断发展的金融工作需要。在我国与西方金融战略得博弈中,斗争形势日趋复杂,四、关于出国培训的几点建议
总体上看,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一是进一步增强学习考察的针对性。这次考察活动,由于东伦敦大学的原因,有些讲座内容和考察活动安排的不够合理,针对性不够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提前沟通,加强衔接,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应加强出国前相关知识的培训。由于在国内培训中未能安排关于英国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等方面的课程,个别在课堂和访谈提问时,抓不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影响了教学沟通和效果。建议今后国内培训要适当安排一些课程,介绍国际金融知识,使大家学习了解所到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从而提高培训的有效性。
第三篇: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根据1998年签署的中英农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应英国农渔食品部邀请,7月11至23日,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栗铁申率团赴英国就植物检疫工作和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考察。在英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英国农渔食品部国际关系与出口促销局、植物检疫局;走访了农业部中央科学实验室、洛桑实验站、苏格兰农业科学院、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国际园艺研究所、CABI等科研单位;参观了GREENVALEAp、GENTECH等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及pIRIE等马铃薯储存设备公司;考察了各类植物检疫隔离研究技术设施和田间种子生产现场,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考察,我们基本了解了英国植物检疫机构的设置与运转情况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掌握了英国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与控制情况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熟悉了英国马铃薯种薯的研究生产供销过程,获取了大量有关信息和业务技术资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圆满完成了出国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英国农业生产概况
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很小,英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2%,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全国农用地总面积为1850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7%。农用地中四分之三用于放牧,仅有四分之一用于作物生产。英国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土豆、甜菜等,蔬菜水果及园艺作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农作物中土豆是英国人的主食,人均每年消耗100公斤,在英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英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地面积小,复种指数低,作物产品自给率仅为75%,每年需进口不少土豆、水果等农产品。
二、英国的植物检疫机构设置与运行管理机制
英国农渔食品部在约克设有植物检疫局、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检疫局及中央科学实验室等三个机构,共同承担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局是农渔食品部直属局,下设两个分局,除代表英国政府处理国际检疫事务,参与欧盟有关植物检疫的立法工作,负责制订本国植物检疫法规政策外,还负责指导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和中央科学实验室开展有关工作。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各地设有40个分支机构,垂直领导约90名专职检验员,负责两地区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核发、检疫对象铲除控制并承担种苗分级检测和健康植物种苗繁殖工作。中央科学实验室则是植物检疫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开展特定有害生物及商品的风险分析,承担可疑有害生物样品的鉴定,并为检疫检验和检疫性病虫害暴发控制提供建议。三个部门有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建立一道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定殖传播蔓延的屏障。植物检疫局制订的检疫法规适用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但两地具体的植物检疫检验工作不归农渔食品部所属检疫机构负责,而是分别由苏格兰农村事务部和北爱尔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按照相似的模式组织实施。
依法检疫是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立法”是植物检疫局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欧盟就植物检疫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以本国立法的形式体现欧盟法规要求并付诸实施。纵观英国的检疫法规,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完备。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既有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的植物检疫法,又有针对特定检疫操作或特定检疫对象治理如马铃薯种薯检验、包囊线虫控制等制定的专门法令,使重要的检疫检验操作和要求都有法可依;二是制修及时。植物检疫局针对疫情变化和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时制修订相关法规,使法律规定始终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标准高要求严。欧盟法律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各成员国有权制定严于欧盟的法规。为更好地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繁育过程中很多病虫害的允许标准、对某地块发现一些重大检疫对象后禁种年限的规定都严于欧盟;四是强制性突出。法律明确赋予植物检疫机构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权利,并且对违反检疫法规的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办法,确保“有法必依”。由于法规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减小了检疫工作随意性,增强了检疫执法权威性,提高了有害生物风险控制水平。
英国植物检疫检验工作尤其强调产地检验,各项实地检验工作包括进口植物、植物产品检验及出口农产品检验,均由农业植物检疫检验机构组织实施,海关不另设专门的检疫机构。这种由农业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检疫检验工作的模式,不仅避免了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的交叉与空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检验的水平。首先在出口检疫上,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遍布全国各地,确知国内疫情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可生育期全程检验,使检验结果远比出境时商品检疫检验准确;其次在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上,一些有害生物尤其是病害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症状,只有全生育期检验方可真正把关,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最大可能地拒危险性有害生物于国门之外。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责任重大,因此选聘非常严格,须有检疫相关的教育背景,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须经过两年的正规培训,须考试合格获得资质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支持
英国很多农业科研机构不同程度地参与植物检疫检验和检疫技术的开发,为植物检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研究机构在工作领域和方向上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英国设有一个全国性的pRA工作小组,一些科研单位的著名专家是其成员。该小组负责指导pRA工作,具体的pRA研究则主要由中央科学实验室完成。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英国政府无权最终决定本国能否进口某种植物或植物产品,这一决定权在于欧盟。中央科学实验室作出的pRA报告在发欧盟其他成员国征求意见后,是欧盟作决定时最重要的依据。
引种检验。由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风险最大,英国一直慎于国外引种,少量引进后的监管也非常严格,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承担引进种苗的检疫检验和隔离繁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马铃薯引种为例,任何品种原则上只能以组培苗的形式进入英国,数量不可多于5株。薯苗引进后,必须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内严格隔离的实验室内进行检疫检验,确认没有有害生物时才以新繁育的微繁苗释放。
检验员培训。植物检疫检验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执法工作,为保证检疫执法的正确性、权威性,植物检验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因此专职检验员的培训尤其重要,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局每年60%的经费都用于培训。具体的培训工作由科研单位,主要是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来完成。这些单位除有装备精良的培训实验室外,还有作物品种齐全、病虫害种类众多的实验基地供学员实习。培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室内和田间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还有一些科研单位致力于检疫诊断技术的开发。目前,包括荧光抗体、pCR等在内的先进技术已被用于对疑难病害的诊断,为准确的检疫检验创造了条件。中央科学实验室、国际花卉研究所等还相继开发出多种病毒病田间快速诊断试剂盒,使用这些试剂盒仅用几分钟时间就可在田间准确诊断作物所罹病害,大大方便了检验员的工作。
为防止研究过程中有害生物外逸扩散,开展植物检疫研究的科研部门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安全可靠的检疫设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新建的1000平方米隔离检疫温室耗资达200万美元,国际园艺研究所新建用于转基因植物实验的400平方米温室耗资更达300万美元。这些温室中控光、控温、控湿功能一应俱全,可以终年开展不同作物研究。温室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尤其强调隔离,不少温室还配有负压装置,以保万无一失。
四、英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和检验
英国商品薯年播种面积约18万公顷,需种薯40余万吨。为提高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很注意选用优良的专用种薯,因此形成了GREENVALE、GENTECH等一批专业化种薯生产商。这些专业化的生产商一般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集中一些栽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并采用组培、脱毒等较为先进的技术,生产品质好,卫生条件好的种薯。英国种薯面积约为17000公顷,年产种薯50万吨左右,其中70%在苏格兰。各地制种用种最初均来源于设在苏格兰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完全无病虫的微繁苗,经原原种(prebasic)、原种[basic,从高到低又分为VTSC(经病毒检测的茎杆剪切微繁苗)、superelite、elite、AA]阶段最后繁育成商品种薯出售,传统的育种过程需要8~9年,现在由于先进技术的使用,有些企业已经将这一过程缩短到3~5年。
由于气候条件独特,英国农作物病虫害相对较轻,但马铃薯生产依然受到很多有害生物危害。其中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粉痂病(Spongosporasubterranea)和黑颈病(Erwiniacarotovorasp.atroseptica),同时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构成很大威胁,我们对其中重大检疫对象作了重点考察:(1)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endobioticum)曾于1917~1986年间在苏格兰多次暴发,造成重大损失。为控制癌肿病,1912英国立法禁止在发病田内生产种薯,1973年又全面禁止在发病田内种植马铃薯作物。经多年严格治理,1986年以后在田间仅有几次局部的发生,但目前在庭院观赏用马铃薯上常有零星发生的报道。(2)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ne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pallida),是英国马铃薯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1992年以来,金线虫曾先后暴发9次,现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每年从苏格兰各地抽检7000多个土样,金线虫检出率达5%,白线虫检出率为0.1%。为阻止孢囊线虫扩散蔓延,有关检疫法规规定,检出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分别在6年和12年内禁止种植马铃薯,检疫部门也指导农民通过轮种、生防、栽种抗性品种等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理。(3)由于蚜虫等病毒传媒比较少,马铃薯上病毒病发生较轻,但包括烟草脆裂病毒(TRV)和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在内的很多病毒病在英国都有发生,是植物检疫检验的重要对象。(4)马铃薯褐腐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在马铃薯上没有定殖,但在很多茄科作物上有发生,由于一些河流受到污染而带菌,该病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很大的检疫压力。(5)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是一种重要的世界级检疫对象,曾于70年代传入英国,有人认为在英国有发生,但此次接触的各界英方人士均称至今未在英国定殖。
马铃薯是英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为保护马铃薯生产的安全,马铃薯种薯的检验和认证分级是英国检疫部门一项至为重要的工作。检疫法要求种薯生产商在播种以前必须到当地的检疫机构登记,规定没有经检疫部门检验并发给证书的种薯不得上市流通。生产过程中专业的植物检验员至少要去田间进行两次现场检验,发现可疑病虫即请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帮助鉴定,一旦确认为重大检疫对象,立即进行封锁控制。非检疫性病虫害会影响种薯品质,其中有些昆虫还是一些重大检疫性病害的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因此植物检验员有权针对常规病虫害提出治理建议,生产商必须遵照执行。检疫部门对检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种薯级别越高,检验要求越严,如从抽样数而言,prebasic和vtsc级种薯必须100%检测,superelite和elite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2000株,AA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10000株。由于检疫检验工作到位,保证种薯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为健康商品薯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先进。由于种薯和大量商品薯需要储存,英国非常重视马铃薯储存技术的开发,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马铃薯不同的储存生理研究得非常透彻,一些企业据此开发出科学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我们实地考察了的GREENVALE公司的薯库,库房本身并无奇特之处,但选用的pIRIE储存机械自动化程度很高,可通过遍布库房的传感器测定各点的温度、湿度,并由计算机终端进行调节,从而将温、湿度等始终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保证马铃薯在经过长达8~9个月的储存后损失不超过3%,品质也不发生变化。
五、建议
根据我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赴英考察的一些收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部应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机构和人员是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英国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比较成功,与农渔食品部有一个综合统管全国的专门检疫机构,有一支精干的队伍是分不开的。美、澳、加等多国农业部也都设有(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空前活跃,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任务繁重;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划归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后,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检疫协议协定签署等职能留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责任重大,若农业部没有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则难负其责,难胜其任。眼下我国加入WTO在即,入世后植物检疫工作应是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壁垒,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的利器,为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部里充实植物检疫力量,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二)加强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开发和手段建设
英国科研部门为检疫检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检疫工作比较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检疫部门也日益重视与科研部门的合作,较过去更多地依靠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但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提高。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开发经费,检疫部门对科研工作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造成在检疫研究总体力度不够的同时,又存在着局部与实际需要脱节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系统自身的检验手段还比较落后,不少检疫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而又直接从事检验工作的单位基本上还是靠经验、靠肉眼检测,致使有害生物尤其是一些病害检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我部今后加强对检疫技术开发和检验手段建设的支持力度,软硬件双管齐下,切实提高我国植物检疫检验水平。
(三)发展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面积达400万公顷,但平均产量每公顷仅13.6吨,不及英国的1/3。造成马铃薯产量偏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种薯质量不行。我国农民普遍从自产薯中留种,马铃薯经多年种植后品质退化,而病害尤其是病毒病却非常严重,作种用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专用种薯生产,尽快改变农民自留种的习惯。伴随我国社会化供种进程,对种薯生产的检疫检验将日益重要,英国在这一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愿意帮助我国培训一些检验员,建议我部在这一领域加强与英方的合作。
(四)通过中英农业科技合作,引进英方先进技术设备在京郊示范
英国植物检疫隔离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调控非常完善;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发达,自动化储存设备非常先进。引进这两项技术设备进行示范,引导我国相应设备的更新升级对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非常有益。目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京郊建立了面向首都、服务全国的示范项目,总面积400多亩,已经有接收项目、组织示范的基础条件。为此,请我部向英方出据书面要求,通过英国农渔食品部与有关方面进行接联,在我国共建隔离设施和储存设备示范农场。
第四篇: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赴英植物检疫考察报告
一、英国农业生产概况
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很小,英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2%,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全国农用地总面积为1850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7%。农用地中四分之三用于放牧,仅有四分之一用于作物生产。英国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土豆、甜菜等,蔬菜水果及园艺作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农作物中土豆是英国人的主食,人均每年消耗100公斤,在英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英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地面积小,复种指数低,作物产品自给率仅为75%,每年需进口不少土豆、水果等农产品。
二、英国的植物检疫机构设置与运行管理机制
英国农渔食品部在约克设有植物检疫局、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检疫局及中央科学实验室等三个机构,共同承担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局是农渔食品部直属局,下设两个分局,除代表英国政府处理国际检疫事务,参与欧盟有关植物检疫的立法工作,负责制订本国植物检疫法规政策外,还负责指导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和中央科学实验室开展有关工作。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各地设有40个分支机构,垂直领导约90名专职检验员,负责两地区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核发、检疫对象铲除控制并承担种苗分级检测和健康植物种苗繁殖工作。中央科学实验室则是植物检疫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开展特定有害生物及商品的风险分析,承担可疑有害生物样品的鉴定,并为检疫检验和检疫性病虫害暴发控制提供建议。三个部门有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建立一道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定殖传播蔓延的屏障。植物检疫局制订的检疫法规适用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但两地具体的植物检疫检验工作不归农渔食品部所属检疫机构负责,而是分别由苏格兰农村事务部和北爱尔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按照相似的模式组织实施。
依法检疫是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立法”是植物检疫局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欧盟就植物检疫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以本国立法的形式体现欧盟法规要求并付诸实施。纵观英国的检疫法规,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完备。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既有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的植物检疫法,又有针对特定检疫操作或特定检疫对象治理如马铃薯种薯检验、包囊线虫控制等制定的专门法令,使重要的检疫检验操作和要求都有法可依;二是制修及时。植物检疫局针对疫情变化和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时制修订相关法规,使法律规定始终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标准高要求严。欧盟法律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各成员国有权制定严于欧盟的法规。为更好地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繁育过程中很多病虫害的允许标准、对某地块发现一些重大检疫对象后禁种年限的规定都严于欧盟;四是强制性突出。法律明确赋予植物检疫机构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权利,并且对违反检疫法规的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办法,确保“有法必依”。由于法规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减小了检疫工作随意性,增强了检疫执法权威性,提高了有害生物风险控制水平。
英国植物检疫检验工作尤其强调产地检验,各项实地检验工作包括进口植物、植物产品检验及出口农产品检验,均由农业植物检疫检验机构组织实施,海关不另设专门的检疫机构。这种由农业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检疫检验工作的模式,不仅避免了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的交叉与空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检验的水平。首先在出口检疫上,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遍布全国各地,确知国内疫情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可生育期全程检验,使检验结果远比出境时商品检疫检验准确;其次在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上,一些有害生物尤其是病害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症状,只有全生育期检验方可真正把关,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最大可能地拒危险性有害生物于国门之外。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责任重大,因此选聘非常严格,须有检疫相关的教育背景,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须经过两年的正规培训,须考试合格获得资质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支持
英国很多农业科研机构不同程度地参与植物检疫检验和检疫技术的开发,为植物检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研究机构在工作领域和方向上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英国设有一个全国性的pra工作小组,一些科研单位的著名专家是其成员。该小组负责指导pra工作,具体的pra研究则主要由中央科学实验室完成。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英国政府无权最终决定本国能否进口某种植物或植物产品,这一决定权在于欧盟。中央科学实验室作出的pra报告在发欧盟其他成员国征求意见后,是欧盟作决定时最重要的依据。
引种检验。由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风险最大,英国一直慎于国外引种,少量引进后的监管也非常严格,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承担引进种苗的检疫检验和隔离繁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马铃薯引种为例,任何品种原则上只能以组培苗的形式进入英国,数量不可多于5株。薯苗引进后,必须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内严格隔离的实验室内进行检疫检验,确认没有有害生物时才以新繁育的微繁苗释放。
检验员培训。植物检疫检验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执法工作,为保证检疫执法的正确性、权威性,植物检验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因此专职检验员的培训尤其重要,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局每年60%的经费都用于培训。具体的培训工作由科研单位,主要是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来完成。这些单位除有装备精良的培训实验室外,还有作物品种齐全、病虫害种类众多的实验基地供学员实习。培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室内和田间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还有一些科研单位致力于检疫诊断技术的开发。目前,包括荧光抗体、pcr等在内的先进技术已被用于对疑难病害的诊断,为准确的检疫检验创造了条件。中央科学实验室、国际花卉研究所等还相继开发出多种病毒病田间快速诊断试剂盒,使用这些试剂盒仅用几分钟时间就可在田间准确诊断作物所罹病害,大大方便了检验员的工作。
四、英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和检验
英国商品薯年播种面积约18万公顷,需种薯40余万吨。为提高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很注意选用优良的专用种薯,因此形成了greenvale、gentech等一批专业化种薯生产商。这些专业化的生产商一般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集中一些栽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并采用组培、脱毒等较为先进的技术,生产品质好,卫生条件好的种薯。英国种薯面积约为17000公顷,年产种薯50万吨左右,其中70%在苏格兰。各地制种用种最初均来源于设在苏格兰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完全无病虫的微繁苗,经原原种(prebasic)、原种[basic,从高到低又分为vtsc(经病毒检测的茎杆剪切微繁苗)、superelite、elite、aa]阶段最后繁育成商品种薯出售,传统的育种过程需要8~9年,现在由于先进技术的使用,有些企业已经将这一过程缩短到3~5年。
马铃薯是英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为保护马铃薯生产的安全,马铃薯种薯的检验和认证分级是英国检疫部门一项至为重要的工作。检疫法要求种薯生产商在播种以前必须到当地的检疫机构登记,规定没有经检疫部门检验并发给证书的种薯不得上市流通。生产过程中专业的植物检验员至少要去田间进行两次现场检验,发现可疑病虫即请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帮助鉴定,一旦确认为重大检疫对象,立即进行封锁控制。非检疫性病虫害会影响种薯品质,其中有些昆虫还是一些重大检疫性病害的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因此植物检验员有权针对常规病虫害提出治理建议,生产商必须遵照执行。检疫部门对检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种薯级别越高,检验要求越严,如从抽样数而言,prebasic和vtsc级种薯必须100%检测,superelite和elite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2000株,aa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10000株。由于检疫检验工作到位,保证种薯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为健康商品薯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先进。由于种薯和大量商品薯需要储存,英国非常重视马铃薯储存技术的开发,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马铃薯不同的储存生理研究得非常透彻,一些企业据此开发出科学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我们实地考察了的greenvale公司的薯库,库房本身并无奇特之处,但选用的pirie储存机械自动化程度很高,可通过遍布库房的传感器测定各点的温度、湿度,并由计算机终端进行调节,从而将温、湿度等始终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保证马铃薯在经过长达8~9个月的储存后损失不超过3%,品质也不发生变化。
五、建议
根据我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赴英考察的一些收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部应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机构和人员是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英国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比较成功,与农渔食品部有一个综合统管全国的专门检疫机构,有一支精干的队伍是分不开的。美、澳、加等多国农业部也都设有(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空前活跃,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任务繁重;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划归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后,检疫立法、疫情发布、检疫协议协定签署等职能留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责任重大,若农业部没有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则难负其责,难胜其任。眼下我国加入wto在即,入世后植物检疫工作应是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壁垒,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的利器,为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部里充实植物检疫力量,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二)加强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开发和手段建设
英国科研部门为检疫检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检疫工作比较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检疫部门也日益重视与科研部门的合作,较过去更多地依靠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但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提高。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开发经费,检疫部门对科研工作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造成在检疫研究总体力度不够的同时,又存在着局部与实际需要脱节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系统自身的检验手段还比较落后,不少检疫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而又直接从事检验工作的单位基本上还是靠经验、靠肉眼检测,致使有害生物尤其是一些病害检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我部今后加强对检疫技术开发和检验手段建设的支持力度,软硬件双管齐下,切实提高我国植物检疫检验水平。
(三)发展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面积达400万公顷,但平均产量每公顷仅13.6吨,不及英国的1/3。造成马铃薯产量偏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种薯质量不行。我国农民普遍从自产薯中留种,马铃薯经多年种植后品质退化,而病害尤其是病毒病却非常严重,作种用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专用种薯生产,尽快改变农民自留种的习惯。伴随我国社会化供种进程,对种薯生产的检疫检验将日益重要,英国在这一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愿意帮助我国培训一些检验员,建议我部在这一领域加强与英方的合作。
(四)通过中英农业科技合作,引进英方先进技术设备在京郊示范
英国植物检疫隔离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调控非常完善;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发达,自动化储存设备非常先进。引进这两项技术设备进行示范,引导我国相应设备的更新升级对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非常有益。目前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京郊建立了面向首都、服务全国的示范项目,总面积400多亩,已经有接收项目、组织示范的基础条件。为此,请我部向英方出据书面要求,通过英国农渔食品部与有关方面进行接联,在我国共建隔离设施和储存设备示范农场。
第五篇:教师赴英国学习总结
英国培训学习总结
为了提高湖北省农村资教留任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促进国内农村教学改革,由湖北省教育厅组织了这次为期21天的赴英参观学习。在丹江口市教育局领导的信任与支持下,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倍感珍惜,每天都在满满的收获中度过,虽然时间不算长,但已足以让我开阔眼界,了解到了国外基础教育的情况,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现从中英基础教育中学习环境创设的不同之处报告如下:
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社会学习环境是指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学习目的的社会氛围。这里主要指学校学习环境的创设。
一、教室环境的布置:
英国的教室环境非常的舒适:(1)教室装有大面积的窗户和非常方便的拉升式的窗帘,英国的阳光很温暖,大的窗户可以在教室里享受到阳光,但又阻隔了屋外的寒冷。教室内都铺了地毯,别担心,这里的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地毯上非常整洁,学生坐了地上讨论或是跪在地上演板是常有的事。这些和国内坑坑洼洼的水泥地面,一扫灰尘四起,墙角一个无盖特大号垃圾桶的环境是天壤之别的。(2)在英国学生上课没有固定的教室,而老师的上课地点是固定的。比如101教室是科学教室,102是数学教室,当上完科学课后学生就会从101出来前往下节课的上课地点。这样做的好处是:每间教室由专门的任课老师负责,教师会根据当周要讲课程内容来布置教室,教室中也会保留之前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在这里没有长得一样的教室,每间教室都有自己的风采。当你走进一间数学教室的时候,你会看到铺天盖地的有关本周要讲知识的有关信息,也会看到自己制作的模型,绘制的图画,如同一个小的展览馆。沉浸其中既能学到点滴知识,又能重温完成作品时的激动心情。而且教室的风格还会随授课内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再者,当学生从一间教室完成紧张有趣的学习任务后再步行到另一间教室,如同从一个展区走向另一个展区,这样可以一直保持一个比较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避免了一天呆在一个固定地点容易产生乏味感。而且这里的书桌上也没有堆得小山高的课本,让人很压抑。
图1 小学的科学教室
图2 教室里隔出的阅读区
二、课堂氛围的营造:
英国的课堂氛围是很宽松的:(1)在一次讲座中放了一段教学视频,教师“any one,any one”问几遍都没人应声,学生有眼神呆滞的,有嚼口香糖的,有睡觉的,即使在听讲的在教师提问时也都低下了头,没有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但在英国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很踊跃,包括我们眼里的差生。在这里学生的每个回答都不会被否定,没有对与错之分,敢站起来就是勇气。这里很多作业都写在白板上,一擦即掉的那种,他们认为写在纸上不能更改,学生会有一种不敢动笔的情绪,但在白板上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宽容”、“允许犯错误”是英国课堂的一大特色,他们觉得犯错误也是一种创造,当然第二次犯错是不允许的。(2)这里记一段他们的英语课,相当于国内的语文课。开始教师和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接着合上课本,回忆课文内容(教师发了一张印有课文重点内容的卡片,学生找错并画重难点)。在这一段大家都很自觉,没有谁是翻开课本对着看的,这里课堂的纪律是很明确的,大家似乎已成习惯。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段落大意。精彩开始了,教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主人公的演讲是如何有劝服力的。写完后教师并没点评也没让讨论,直接给了一个问题:假设你的教师是一个行骗者,请写一份演讲,召集你的同学去反抗教师。同学们都很积极的投入到写作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来回巡视一下,提醒一下时间,给予个别的帮助。写作时间到后,教师安排小组讨论,为了使学生能更方便的、更投入的参与讨论,有两个小组就在走廊上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先分别朗诵再集体修改。讨论时间到后,教师组织学生上台表演,教师会给适当的点评,多是激励性的点评。在整个过程中(每节课一小时),教师的角色就是一名组织者:组织全班的学生(约30人)进行有序的活动。有时你会认为课堂上学生讨论、学生得结论,老师做了什么?教师的角色就是一名激励者,以各种方式,夸张的表情、搞笑的动作、幽默的语言或是小游戏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请不要诧异,在这里,或许这就是未来教育面临的问题,你必须将学生的注意力、对学习的兴趣,从这越来越纷繁的世界中吸引过来)。教师还是一名情境的创设者,课件是教师事前准备好的,你设置的问题要让学生乐于参与,要以所学的课本知识为载体,发展学生的能力。比如这里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很感兴趣,发言非常踊跃。这里常提到这样一句话“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Show me and i may not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连我们每次听讲座,都是这种小游戏、提问、小组讨论、展示的风格。(3)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是英国教学的一大特色。他们认为不同的人掌握知识的方式不同,有靠视觉也就是理论学习,有靠触觉也就是动手操作学习。这里再介绍一位小所小学老师所做的项目——“每一幅画都有一个故事”,听完该用惊叹来形容了。项目是这样的:先是由副校长和教文学老师提出大纲,细节由各班老师去完成。周一带学生去参观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大幅壁画,只要求他们仔细观察,并思考“在画中看到什么?”“人物间的关系是什么”。周二在课堂上讨论,对画作整体的介绍,仔细分析人物的表情,并初步让学生找出一些词汇来描述被关押的国王的妻子的心态。周三会让学生扮演画中人物,教师会问他们对缺席的国王的妻子、孩子的妈妈的感受。周四假设自己是被国王关起来的妻子,要给国王些一封信,恳求国王把她放出来。这时老师会教授学生肯请信的写法,怎样安排文章更有说服力。(这里老师会关掉灯点上蜡烛,并放点背景音乐哦。是不是很feeling)。周五将全校学生的信件展出,为了使信纸看起来是旧的,学生们想出了用茶叶水浸泡的办法,并让美术学得好的孩子画画,准备了一场盛大的舞台剧,并邀请家长参加。有的家庭有几个孩子同时在这个学校,所以他们回家也回叽叽喳喳的讨论个不停,也会带家长同去参观,给家长做解说员。我想,学生在这个项目中的收获不言而喻。多希望国内农村的孩子也有机会参与这样的活动。(4)前面讲的都是很好的课堂,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活动。参观中也有遇到爱捣蛋的“坏学生”,英国学校的做法是:会提醒两次,如果继续扰乱课堂纪律,则要求出教室外“清醒安静一会”,但时间不长,否则校长大概要进教室询问情况了。多次捣乱者,教师会在课下找你谈话,也会通知家长,更甚者会让你单独在“训诫室”里写作业,或是被安排到下一个课堂,这里的课堂都是按能力划分的,有点像国内的快慢班。但在课堂上,教师会很耐心,决不在课堂上发脾气,因为他们认为这样会影响到课堂进度。我认为,一套严明的规章制度是课堂松而不乱的前提。另一方面,英国都是小班教学,一位教师只负责二三十个学生,而且对于学业落后的学生在放学后会有一对一的辅导,有的困难的课程比如外语还会有一名助教。这些也是课堂氛围宽松的原因,因为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就不会有时间做坏事了。
图3 数学课堂上小组展示
图4 发挥你的想象力
三、校园环境的创设
校园环境是由校园的方针政策决定的,在英国校长具有较大的权利,可以决定学校的课程设置,对财政也有较大的支配权,也就是说校长决定了整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我认为英国学校的最大特色就是:一切以学生的需求出发。(1)学校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我们见过商业、法律、戏剧、烹饪课、缝纫课、手工制作、美发、体育保健等,每门课都开展的扎扎实实。或许你会认为,这不就是国内的职校或是大学的校园嘛。是的,在英国的中学,开设了很多在职校才开设的课程,他们的体育也是必须课,这些被他们称为生活技能课。他们在16岁参加了GCSE考试之后,才会分继续复习两年参加高考进大学或继续加强专项技能学习等18岁参加工作。我认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这里学生的童年很快乐。在这里,学生很少有戴眼镜的,在看看中国的学生,时常觉得很同情他们,也很怀疑自己的职业,我们在抹杀他们的创造力。(2)在我们参观的几所学校里,基本上都是学生接待,甚至还有刚入中学的七年级的小学生。学校的考虑有两方面:一是,这是他们一贯行使的政策,学生会有很大的权力,这里的学生会甚至参与学校校舍的建设,更改校服的颜色。校方的介绍是说,他们对学生有信心。另一方面,学校也希望学生可以和中国人交流,开拓他们的视野。很多时候,我们当教师的、当领导的不敢放手,结果在下位的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在上位的也很累。我认为这跟领导者的领导力有关,你是过程控制型还是民主型?领导力的类型有很多种,在不同的情况下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人才,不放手让他做,他永远也不会。而且我们认为好的并不见得是学生认为好的。记得一位游览过各国学校的校长说,其实各国学生的需求都是一样的。但中英两国的教育体制却有如此大的差别,我不禁想问,我们做的真的是学生所需求的吗?(3)英国学校有个特殊的部门——国际关系部,实际上就是学校的对外公关部。在参观访问中,我了解到这个部门有这样的两个职能:第一,有个学校的部门负责人是学商出身,她会经常关注企业对于新进员工的技能要求,也会请一些专家到校做讲座,以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前景。第二,有好几所学校都提到“国际化人才”这个概念,他们不再局限于国内的旅游,他们组织学生出国访问,鼓励学生和异国的合作学校的学生写e-mail、视频聊天。在访问中了解到英国有些学生由于现在英国大学学费升高,有考虑到中国读大学的。反观国内,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还持学习无用论,更不用说努力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了。
图5
烹饪课
图6 和英国学生一起上中文课
四、家、校、社区联系紧密
在国内农村,学校是孤立无援的,社会认为读书时无用的,家长把老师看成孩子的保姆,教师是弱势群体。但在这里“我们(学校、家长、社区、教会)都是一体”。(1)家长每学期会受到学生的一份评估报告,这里并不是成绩单,还包括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如果落后了,学校会联系家长,提供相应的网络学习和资料,要求家长共同监督在家的补习。英国没有家访,因为他们认为教师一个人单独家访是很危险的。他们会通过电话联系,也有很强的网络体系,如果有家长不会上网的,学校会对家长义务培训。英国七年级入学时会有一个“Family Learning”项目,即要求家长周末带孩子去一趟博物馆,并要求学生交一份报告,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作品中发现家庭的支持性。家长可以说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家长参与教育至关重要,毕竟教师面临的是一群学生,而家长面对是一个孩子。但家长参与教育并非像中国那样盯着小孩写作业,而是和学校一起相互交流小孩每一阶段的细微变化,在小孩行为习惯的养成上给以及时的帮助。(2)社区要对学校的活动给予支持,比如参加博物馆,比如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会得到社区心理医生的免费帮助。同时,学生也会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促进社区的文化建设。这里的小孩子很有经济头脑。有位小学生认为学了数学,就可以更好的分配自己的零花钱了。学校组织学生出国旅行的费用中只学校只出部分,剩下的要靠学生打工赚取,而学校只能提供有限的职位,其它的学生只能到社区去服务。这部分表现也是大学申请考查的一部分,如果大学申请人的A-Level成绩都很好,在面试环节就会看你的综合素质。所以,学生在社区也会学到很多知识。试想,如此庞大的队伍都在关注教育,4:1的比例还怕教育做不好吗?
图7 学生网络档案
图8 校园一角 关于英国的教育我向大家介绍了许多,似乎都在讲英国教育的好,但并非崇洋媚外,只是“他山之石,可以功玉”,我希望通过这次英国的培训学习,能够发现和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此次英国之行,我的确非常喜欢英国的学校,孩子们在学校里是快乐的,老师总是在表扬、在鼓励,环境也非常优越,家长甚至不用为孩子准备书、铅笔、学具等等这些事。但这样不等于说,英国的教育就没有问题,事实上,他们也有自己的问题。他们也希望在国际上的各种测试中拿高分,他们也会去中国学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他们也会认为中国的孩子学习很刻苦,很爱学习。有时,自己也会想,如果我的学生能有这样丰富的学习环境,他们肯定也会各有所长,绽放光彩。不是有项调查说亚洲人是智商很高的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成长环境,如何调动各方力量关注教育?如何在有限的资金下办最好的教育?这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总之,短暂的英国之行,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得到了提升,虽然国外的教育与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适当变通,把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
最后,再次感谢省教育厅、丹江教育局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力争将学到的知识与中国农村课堂现状相结合,为祖国的农村教育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