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模版)

时间:2019-05-12 02:2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模版)》。

第一篇: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模版)

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

为了适应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更好的支持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来,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领域不断拓展,业务范围由原来单一的粮棉油流通领域逐步扩展到农、林、牧、副、渔等涉农行业的各个领域。目前,农发行已基本形成了以粮棉油收购资金供应为主体,以支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转化为一翼,以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为一翼的业务发展格局。随着“一体双翼”业务发展格局的形成,农发行的业务发展速度、信贷资产结构和经营效益也相应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在业务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效益显著提高的同时,基层行在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拓展中也遇到了诸多新困难和新问题,并已开始影响和制约新业务的发展。

一、目前农发行开办的主要商业性信贷业务品种及竞争对手 《孙子》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商场如战场,要想解决目前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在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首先要知己,以宿迁市分行为例,当前宿迁市农发行的商业性信贷业务主要有粮油类商业性贷款,棉花类商业性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及项目贷款。.其次要知彼,目前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合作银行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合作银行竞争的是小企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是大客户。

二、农发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从主观认识上来讲。农发行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主体,政策性银行只有承担政策性业务才是它的初衷和本来面目。现在既让它承担政策性业务,又让它承担商业性业务,势必会走向两种可能,要么变得似是而非,要么同化为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商业性业务追求的是银行自身效益,两者既矛盾又对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正是因为主观认识上的左右摇摆,造成了具体工作实践的举步艰难。

(二)从基层行目前的具体工作实践看。以夏粮收购为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收购、由地方落实利费补贴和价差亏损的地方调控粮收购,贷款政策已非常明确,按计划供应,足额提供贷款;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方式,由于是重新拓展业务,贷款政策也比较明确,按风险管理的规定运作,但除此之外的中间一大块商品流转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说它是政策性,但基层行首先必须考虑市场价格因素带来的贷款风险,对企业也提出明确的防范风险条件,要求办理资金抵押、规定自有资金比例和风险保证金比例及信用等级程度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商业性业务的经营要求。说它是商业性业务,又没有完全按经营性贷款的要求来操作,在具体执行中却有许多政策性痕迹,农发行要防止出现空白点,要防止农民卖粮难,担心粮食企业收不上粮,政府有压力、有怨言,害怕农民因卖粮难告状,新闻媒体曝光,农发行既想争取自主发展的空间,又怕触及政策风险挨板子,处于两难境地。在粮棉市场已经全面放开的情况下,让农发行去承担非市场因素的政策意愿,显然对农发行有失公允。

(三)在处理商业性业务的实际操作方面,农发行与被支持对象在观念上产生错位,难以对接。经调查得知:由于多年来受粮食敞开收购,农发行及时足额提供贷款,即“收多少粮棉、贷多少款”的影响,长期以来给地方政府、粮食主管部门及购销企业产生一种错觉,农发行成了为粮棉企业无条件提供贷款的工具,以至于在粮棉市场、价格、收购全面放开的今天,个别地方政府的市场意识没有完全觉醒,对农民卖粮仍存有大包大揽思想,生怕粮农卖粮难,农民有意见。而对粮食购销企业,则长年处于国家粮食政策保护之中,缺乏自我完善能力及与个体粮食经营者的竞争能力,不能及时树立或难以树立起必要的市场风险意识,以至于农发行在对粮食企业进行商业性贷款支持时,提出的贷款条件和贷款方式,购销企业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总认为贷款门槛抬得太高,再加上外部环境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农发行在支持收购时往往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被告的角色,成为“代人受过”的对象。(四)受政策环境影响过大,在完成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和谐发展中,没有自己驰骋的空间。从近十年的运行实践得出的感触是:农发行的成长和发展受外部政策环境影响之大,超出所有任何一个行业,既受“三农”政策大的影响,又受粮改政策的具体影响,还受国家和地方财政政策的牵制。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商业银行法》在营运中进行自我保护,农发行只能依据国家粮改文件和政府的意愿。从这一层面上讲,农发行的发展权没有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业务覆盖领域仍处劣势

农业发展银行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特征决定了其业务对象只能是涉农行业,即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产业。而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属弱质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状况决定了涉农企业基础差、底子薄、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的特性。特别是大部分涉农企业地处农村或靠近农村,其资产评估价值低、升值慢,贷款抵押严重不足。

(二)社会投资环境制约严重

社会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信贷资金风险的大小,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既与自身规范管理有关,又受制于外部信用环境的好坏。目前,外部环境有五个方面制约了农发行的商业性贷款业务的发展:一是部分地方政府存在短期行为。二是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存在。三是少数社会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四是少数政府职能部门履行职责不规范。五是农业保险不发达、不配套。

(三)内部经营机制亟待完善

2005年农发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后,上级行一直致力于内部经营机制的调整和内控措施的完善,但基层行在业务营销机制的完善方面仍存在四个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营销主动性不强。二是人员素质不适应。三是服务手段滞后。四是客户维护意识淡薄。

五、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信贷管理模式。逐步改变原来的政策性银行信贷管理的老模式,真正参与到企业改制及经营当中去,实行既严格、统一,又灵活、全面的信贷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强对信贷资金的风险防范预警,建立和完善全程参与、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的信贷管理机制,将风险关口前移,并不断提高风险防范和调控能力。

(二)探索和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资金优化配臵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对商业性贷款业务,依据各基层行的经营管理、风险防范能力等择优配臵,对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的给予资金倾斜。同时,强化信贷资金与信贷计划的衔接,适度加大资金调控力度,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区域和优良信贷业务品种流动,达到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和完善信贷管理,努力防范新增贷款风险。对潜在风险较大的贷款客户,要果断制定和采取收贷退出措施,有效规避贷款风险。要建立贷后评价制度,定期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检查评价,重点对商业性贷款开展贷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贷款调查、审查、审批各环节存在的问题。

四)应明确农发行兼有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任务,并且两者独立存在。这样可以在坚持政策性银行属性不变的情况下,在有必要追求社会效益的基础上,毫无顾忌地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应当认识到政、商合一混业经营并不是混淆经营,不能把政策性业务按商业性贷款的运作模式来要求,更不能把商业性业务看成是政策性业务,追求政策保护,降低贷款管理标准和风险防范标准。

(五)既然国家粮、棉市场已全面放开,就应当尊重市场规律,让农民、粮棉购销企业、农发行及地方政府完全在市场的机制下来运作,不能人为去干预,更不能因农民不卖粮就发慌,国有粮食企业收不上粮就紧张。对于转轨过程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从深层次分析原因,寻找答案。同时,农发行需要的是学会运用现代银行管理办法,去寻求支持购销企业的有效途径,发挥自主选择贷款对象的权力。(六)农发行是根据国务院有关组建政策性银行的金融改革政策而设立的,但至今没有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约束。国外的政策性银行,都是以立法为基础,依法进行组建和运营,同时根据环境和需求的变化,通常还及时修订调整有关法律。目前我国的金融立法已基本完善,只有政策性银行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农发行经营活动所依据的国务院文件和章程的有关内容,早已与发展状况不相适应。因此,建议应尽快出台政策性银行法,明确农发行的法律地位,对农发行的经营目标、业务范围、管理体制、运行规则、风险补偿等进行规范,彻底解决农发行主体地位不明确、业务标准模糊、权利与责任不相对应等问题,保护农发行的合法权益,使农发行有法可依、合法运行,进而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一)与时俱进,树立大营销意识

农发行既然要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就必然会遇到市场竞争,也必须要参与市场竞争,使命和职责将我们这一代农发行人推上了市场竞争的风口浪尖,我们就应该勇敢面对。虽然从早已熟悉、适应的政策性业务向无情、激烈的市场竞争过渡有一个痛苦的、艰难的过程,但我们更应该在观念、机制、制度等方面积极进行调整和完善,首当其冲的是思想观念要与时俱进,要树立起业务大营销意识,这里讲的“大营销”指的是全员营销、上下营销、业务营销与政策营销。营销不单是客户服务部门的事,农发行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参与营销,要集全行之力、集全员之力营销更多、更好、更大的客户群;营销不单是基层经营行的事,上面各级管理行也应参与营销,基层经营行直接营销企业,上级管理行直接营销行业。如农电改造、路网改造的资金均是全省统一融资,该部分业务营销应由省级分行负责,牵涉到全国性的行业项目融资,则应由总行负责;营销不单是业务营销、客户营销,上级行还应该积极主动向国务院、地方政府争取有利于农发行业务发展的政策,这也是一种营销,即政策营销。只有全行上下牢固树立起这种大营销意识,农发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二)直面现实,力争政策扶持

首先,要给农发行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定好位、定准位。既然农发行的业务对象和业务范围只局限于农业这个弱质产业,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国家近期的一个首要任务,因此,应当将农发行的商业性信贷业务定位为政策性资金商业化运作,应当区别于纯商业性金融业务,在资金的投放、坏账的处理、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应当有特殊政策。其次,要争取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一些财政支农资金、项目配套资金、行业扶持资金等改无偿拨付为委托农发行贴息或低息投放,或与农发行的信贷资金投放配套拨付,从而相应相对减少农发行信贷资金的风险。三是要呼吁政府建立起政策性农业和农村保险体系,“三农”保险的先天不足必然要求政府的后天调整,政策性保险应以服务“三农”为目标,产品开发的对象是成本高、风险大、涉农企业或农民个人无力全部承担的保险产品,承担补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风险造成的重大损失责任,这样,农发行的信贷投放就又多了一个保护神。

(三)调整结构,合理配臵资源

银行的贷款品种结构的设计和调整,应与其业务特征、客户群体、自身效益相适应,农发行面对的客户群体和贷款对象是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转化企业和农业、农村基础建设投资,一般都投资大、周期长,目前农发行现有的贷款品种结构不适应这一业务特征,应增加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不但要增加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中长期贷款种类,还要增加用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中长期贷款种类,如用于一年不能见效的农产品基地生产所需的流动资金。同时,要调整贷款管理方式,把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效益性和企业的生产周期结合起来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必要时还可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确定一定额度的周转贷款。

第二篇: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探讨

摘要:农发行拓展商业性信贷业务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和有效支持“三农”经济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巩固政策性业务的同时要稳步有序拓展商业性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政策性业务;商业性信贷;新农村建设

随着国家粮棉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我国政策性银行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也由单纯支持粮棉流通向生产和加工转化领域延伸,贷款对象由单纯的国有粮棉企业向各种所有制粮棉经营企业拓展。农发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除做好政策性贷款业务外,还要做好商业性贷款业务。

一、目前农发行开办的主要商业性信贷业务品种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银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主要是粮油业务和棉花业务两大类。一类是粮油类商业性贷款,主要包括:粮油流转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油加工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贷款,粮食合同收购贷款,种用大豆贷款和粮食仓储设施贷款等。再就是棉花商业性贷款,主要包括:商品棉贷款、棉花良种贷款、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及棉花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等四大类。

流转贷款的贷款对象是在农发行开户,自主从事粮食(含油脂)收购、调销、进口业务的各类粮食购销企业,包括: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落实原有贷款债务、继续从事粮食经营的购销企业,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粮食经营资格的各类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其具体用途分别是用于解决借款人直接从粮食市场收购粮食的合理资金需要;用于解决借款人从其他粮食经营企业购入粮食以及粮食副产品的合理资金需要。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贷款对象是经地、市级以上(含)人民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认可,以粮、棉、油的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用途分为收购贷款、调销贷款、其他流动资金贷款、基建技改贷款。收购贷款和调销贷款用于解决借款人直接收购或从粮、棉、油经营企业调入粮棉油商品的流动资金需要。其他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解决借款人与粮棉、油的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过程相关且必需的其他短期流动资金需要。基建技改贷款用于解决借款人从事粮、棉、油的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性质的资金需要。

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对象是以粮食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工企业,包括粮食系统的加工企业和其他所有形式的用粮企业。具体用途分为:解决借款人直接收购粮食和从粮食经营企业购入粮食的流动资金需要;解决借款人与加工转化粮食相关的其他原材料、费用支出等所必需的其他流动资金需要等等。

二、对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并存市场定位问题的认识

首先,是农发行外部政策环境变化的需要。纵观农发行成立之后十年的具体工作实践,我们回过头对它的成长和发展进行重新认识,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农发行建行之初,外部政策环境固定,职责任务清晰,原有的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都是明确的。但随着1998年国家粮棉改革政策的出台及不断深化,其业务范围和阶段性职能不断作出应对式调整,原来的职能定位逐渐从模糊不清发展到现在的重新寻找,运行十年之后,好像又回到了原地,不得不对农发行的成长和发展再一次进行审视和探索。应当承认,随着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的不断调整,粮棉改革市场化步伐的明显加快,农发行建行之初的基本职能和业务范围已经有所改变,政策性业务的范围和比重越来越小,商业性业务的范围和比重不断扩大,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已使农发行这一具有浓重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银行,不得不面对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相对独立又相互兼容的境地,这是改革的必然。

其次,是农发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明确指出:农发行要实行“三分、两减、一深化”,即把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进行分类管理、分账核算、分别经营,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减少行政色彩。其主旨是要求农发行在两类业务并存的前提下按现代银行的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内控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国务院对农发行提出的目标任务已非常明确,只有正确面对农发行既存在政策性业务,又存在商业性业务这个客观现实,坚持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办行方向,在发挥好农发行政策性业务这一社会功能的基础上,毫不含糊地追求商业性业务的自身效益最大化。在积极落实国家政策,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在坚持政策性银行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建机制,在发展商业性业务,释放现代银行经营管理功能的环境中立规矩,在完成好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和谐发展的统一中营造环境。因此,要确保农发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去适应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共生共存的现状。反过来,两者只有共生共存才能为农发行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农发行延伸信贷支持环节,将粮食收购、存储和加工各环节的资金流转全部置于农发行信贷监管范围内,提高收购资金封闭管理的成效,有利于农发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的整体服务功能。

三、农发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的意义

在新的改革形式下,农发行在坚定不移地履行好政策性职能,办好政策性贷款业务的同时,适度、审慎地开展商业性信贷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有利于国家粮棉宏观调控。农发行商业性贷款同政策性贷款一样,都是国家实施粮棉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只不过二者作用的方式和机制有所不同。随着粮棉油市场的全面放开,粮棉油生产、流通和加工转化已逐步呈现出产业化、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粮棉油购销企业通过改革、改制和资产重组,从而实现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有的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和其他粮食企业已经接受政府委托,承担起地方粮、棉、油储备和平衡市场供求的任务,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

此间,随着改革的推进,国家调控粮棉油市场的载体,将在继续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现有棉花企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逐步扩展到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粮食加工骨干企业和其他粮食营销等企业。农发行通过发放商业性贷款对这些企业及时提供金融服务,为粮、棉、油的生产、流通、加工转化、技术改造以及生产基地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将在稳定粮、棉、油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定粮、棉、油市场,确保国家粮、棉、油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国家“三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商业性贷款支持的客户,除了依据市场状况自主经营粮棉的购销企业外,还包括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加工企业和其他企业。这些企业的业务一头牵着粮、棉、油消费市场,一头连着粮、棉、油生产,可以根据粮、棉、油市场需求,引导粮、棉、油作物的种植以及企业的经营规模、经营内容等状况,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但由于这些企业的低效、弱质,决定了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商业银行不会大量进入,只能由农发行对其提供商业性贷款支持,支持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和增加附加值,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分享生产和加工环节利润,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无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服务。(三)有利于促进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市场的发育和完善。一是通过“扶优限劣”的信贷杠杆优化市场主体。成熟的市场是促进产业良性、健康、长效发展的前提条件,其中,市场主体是关键因素。在打破了对国有流通企业的垄断局面后,通过商业性贷款择优扶持,发挥对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筛选作用,促使经营规模较大、竞争能力较强和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主体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对促进我国市场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农发行商业性贷款对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信贷支持,促进各种所有制成分企业平等享有市场资金配置,有利于粮棉市场主体所有制结构的改善和优化。

二是通过对贷款的风险控制,促进市场形成价格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农发行对商业性贷款实行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信贷管理方式,尤其注重对市场价格风险的控制,使客户更加尊重与关注市场,注重对市场行情与走势的分析,逐步扭转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顾市场价格风险、盲目经营的状况,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形成价格的价格机制作用。三是通过商业性的市场设施贷款支持,加快市场硬件建设,促进市场体系完善。

四是有利于促进粮、棉、油的产、购、销相互衔接。目前,越来越多的粮食购销企业与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加工企业和其他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行了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其收购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农发行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可及时解决企业购进粮食资金紧缺的问题,有助于粮食加工企业实现规模经营,有效促进产销区结合,减少流通费用,节约交易成本,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四、农发行开办商业性信贷业务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一)从主观认识上来讲。农发行本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金融主体,政策性银行只有承担政策性业务才是它的初衷和本来面目。现在既让它承担政策性业务,又让它承担商业性业务,势必会走向两种可能,要么变得似是而非,要么同化为商业银行。政策性业务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商业性业务追求的是银行自身效益,两者既矛盾又对立,很难达到和谐统一。正是因为主观认识上的左右摇摆,造成了具体工作实践的举步艰难。(二)从基层行目前的具体工作实践看。以夏粮收购为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收购、由地方落实利费补贴和价差亏损的地方调控粮收购,贷款政策已非常明确,按计划供应,足额提供贷款;粮、棉、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贷款支持方式,由于是重新拓展业务,贷款政策也比较明确,按风险管理的规定运作,但除此之外的中间一大块商品流转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很难把握,说它是政策性,但基层行首先必须考虑市场价格因素带来的贷款风险,对企业也提出明确的防范风险条件,要求办理资金抵押、规定自有资金比例和风险保证金比例及[1][2]下一页

第三篇:重点、难点及应对措施

五、本工程施工重点、难点管理措施

高空作业安全措施

1、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及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使安全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人。

2、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尤其是民工的培训教育。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安 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从而增强工人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职 工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得 以贯彻执行。

3、坚持班前安全活动,针对班组专业特点和作业条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施工方案进行细化和补充;二是要将操作者的安全注意事项讲明,保证 操作者的人身安全。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检查。工程项目经理部的管理人员和专职、兼职安全员,要根据自身的工作特点和职责分工,严格执行定

期安全检查制度,并经常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事 故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的原则进行及时整改,并按时 复查,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高处作业人员应经过体检,合格后方上岗,有心脏病等不适宜高空作业的人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6、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施工和调换工作岗位时,项目部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新技术、新岗位的安全教育。

7、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要系好帽带,防止脱落,使其在高处坠落或物体打击时起到保护作用。

8、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凡在2m以上高处作业,必须系好 合格的安全带。有的高处作业点没有挂安全带的条件时,施工负责人应为 工人设置挂安全带的安全拉绳、安全栏杆等,并确保高挂低用。

9、安全带使用中应做垂直悬挂,高挂低用较为安全,当在水平位置悬挂使用时,要注意防止摆动碰撞。不宜低挂高用,不应将安全带的绳打

结使用,不应将钩直接挂在不牢固物或直接挂在非金属绳上,钩子必须挂 在连接环上使用,防止绳被割断。架子工使用的安全带绳长限定在1.5—2.0m,当使用大于3.0m的长绳时,应加缓冲器。

10、高空作业时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特别在平台外缘部分应加强防护。

11、工人使用梯子要牢固,踏步30—40cm,与地面角度600—700,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12、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设施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并必须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13、施工中对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发现有缺陷和隐患时必须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必须停止作业,施工作业场所有坠落可能的物件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高处作业中所用的物料均应堆放平稳,装卸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作业中的走道通道板和登高用具应随时清扫干净,拆卸下的物件及余料和废料均应及时清理运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禁止抛掷,雨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措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14、因作业必需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

第四篇:浅析基层农发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

浅析基层农发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

当前,农发行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信贷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基层农发行的经营环境和客户群体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近年来商业性贷款业务出现快速增长和扩张的态势,信贷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情况和挑战,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商业性贷款风险成为现阶段基层农发行信贷风险管理中亟待思考的重要课题。

基层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一是制度设计存在缺馅。在基层行的客户服务部门,既抓客户营销,又抓贷后管理,往往采用“谁调查、谁负责、谁管理”的政策,可能造成难以及时发现贷款风险,或者即使发现风险问题也不愿上报的状况,潜在风险较大。二是风险防范体系不尽完善。为了加强商业性贷款管理,总行、省分行出台了一系列贷款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对有效防范贷款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但由于基层农发行自身对防范风险认识不清晰,对企业风险缺乏全面了解和评价,管理手段单一,有针对性的各类贷款风险防控机制不到位,信贷管理制度措施不尽完善,全面全程的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滞后,直接影响到贷款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农发行长期从事政策性信贷业务,发放的贷款属于政策性贷款,在信贷管理上以执行政策为主,贷款风险管理意识不强。随着贷款业务范围拓展,商业性贷款急剧增加,以风险管理为重要目标的经营思想和管理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由于正处于逐步进入商业性贷款业务领域的阶段,对商业性贷款企业缺乏必要的管理机制和足够的认识,不能完全适应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要求。甚至个别信贷人员法纪观念淡薄,职业道德差,为了谋取私利,人为造成贷款风险。

(三)信贷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信贷人员对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和市场前景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对账、表、证等相关数据进行核实,通过全面分析后再对企业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但由于信贷人员对新开办的商业性贷款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前期贷款调查时力不从心,掌握情况和贷前分析不够全面、真实、准确。二是贷时审查作为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必须对贷款对象、信用风险分析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评估,以此确定贷款风险度,确定是否能投放,投放多少。但由于受前期调查内容、有关材料限制以及缺乏全面的专业审查人员,使审查审批环节发挥的核心控制作用弱化。三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环节,信贷人员应经常到企业了解生产经营、资金流向等情况,认真分析贷款风险变化,但目前因信贷人员业务素质跟不上贷后管理需要,部分人员只能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移位,不能进行分析,发现不了问题,摸不准风险点。同时受人少事多忙于日常应付以及人员“老化”等影响,基层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放轻管”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贷后管理要求去落实,未能真正达到检查和发现风险、控制风险的目的。

(四)信贷抵押效力不足。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超抵押额发放贷款。一旦贷款产生风险,超抵押物价值的贷款部分将无法追偿。二是土地使用权与房产在办理抵押时分离。在实施追索时将产生法律纠纷,给保全资产带来困难。三是未依法进行抵押登记造成抵押无效、抵押物未按规定进行保险。四是国有独资企业固定资产、关键设备、成套设备或重要建筑物作为抵押的没有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五是贷后抵押管理中的风险,如抵押人随意处置抵押物,抵押物灭失,抵押时效丧失,抵押被非法裁定、抵押权不能依法行使等引发的风险。

加强基层行商业性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一)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的关系。一是坚持发展意识与风险意识并重。牢固树立发展业务的危机感、紧迫感,同时也要充分认识风险的客观性,既要排除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追求业务发展和总量扩张的片面认识,又要克服存在畏难情绪、畏缩不前、怕承担责任的不良心理。二是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摆正发展与管理、质量与效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做到发展规模与管理水平相匹配,与队伍素质相匹配,与区域客户资源、信用环境相匹配,力求规模适度、风险可控、质量优先、效益良好。三是坚持因地制宜,稳健经营。当前,重点支持中长期贷款业务以及具有明显优势和行业特色的项目,确保商业性贷款业务发展“好字优先”和“稳中求进”。

(二)树立信贷风险意识,实行全程风险管理。一是严格执行银监会贷款新规。商业性贷款可借鉴封闭管理的成功经验,实行“项目派驻经理制”,从严监督贷款用途,定期了解贷款使用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风险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时调整和加强监管措施,实施全程管理。二是适当调整制度设计。在支行也要建立前、后台分离机制,实行贷款营销与贷后管理相分离,增设风险管理岗,由二级分行向支行委派风险管理经理,或将支行风险管理人员上收一级,由二级分行风险管理部统一管理,实行全面风险管理。三是加强市场调查分析。企业产品利润受行业平均利润的制约,关联市场的发展状况、饱和程度也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进而影响贷款安全。要密切关注企业相关产品市场动态,以便作出相应的贷款政策调整,向企业发出预警信息,提前规避风险。四是建立客户经理检查报告制度和基层行贷款分析会议制度。发挥CM2006信贷管理系统和信贷基础信息核查系统的作用,着重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财务效益、贷款质量和风险预警信息,提出防范化解的措施,及时解决贷后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风险关口前移,有效地防控贷款风险。

(三)多管齐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一是强化执行力与责任感建设。要严格把握政策和准入条件,以防范政策风险。要全面落实尽职调查责任、规范操作责任、贷后管理责任、风险预警责任、贷款本息按期收回责任,以防范道德风险、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促使信贷业务得到有效发展。二是严格信贷准入制度。认真开展贷款资格认定及信用等级评定,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建立对客户信用的动态监控体系,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信贷原则,逐步实现由控制单笔信贷风险向控制客户风险转变,以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三是加大对企业及法人的全面审查力度。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咨询系统,掌握企业及法人的征信状况,帮助其进行正确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的政府支持程度、支农方式、社会效益和社会效应等进行全面了解,同时要对企业法人及主要股东的道德品质、经营能力等进行深入调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由于企业自身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四是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对商业性贷款要落实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或项目资本金,以保证贷款安全。同时,建立企业风险保证金制度,要求企业使用贷款需交纳约定风险保证金,以减少贷款风险。

(四)落实担保制度,确保抵押担保合法有效。高度重视合同文本的合规性,办理抵押担保贷款业务时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选择合格的保证人和抵(质)押品,确保抵押品所有权和他项权证证件齐全,价值充足,易于变现,避免担保抵押无效问题,真正做到抵押足值、手续合法。一是严格按信贷制度规定程序办理抵押、保险、公证等手续,严禁逆程序操作,做到操作序时、规范。二是对抵(质)押物进行严格法律审查,办理贷款行作为保险赔偿第一受益人的财产保险。三是对抵押物必须经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价值评估,既要评估现时价值,还要评估远期价值。根据评估值按比例确定抵押贷款额度,绝不允许超过抵押值发放贷款。四是加强对抵押物的贷后监管,防止随着时间推移,抵押物严重贬值,甚至毁损灭失。

第五篇:试论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发行商业性贷款风险成因及对策

****支行 B超

随着农发行职能的调整与信贷业务的延伸,近年以来陆续开办了粮食加工企业贷款、农林牧副渔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小企业贷款、农业科技贷款及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业务(以下简称商业性贷款)。如何做好商业性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现实地摆在农发行面前。现笔者就商业性贷款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化解对策谈点粗浅看法。

一、商业性贷款风险的成因

(一)农发行内部存在的风险

1、信贷风险与业务发展矛盾难处理。基层行在商业性贷款掌握上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以面对上级经营绩效考评体系,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为完成眼前的业务发展指标,存在“无视信贷风险、盲目追求贷款发放”的现象。

2、信贷人员综合素质不适应。农发行信贷人员主要来源于机构划转时人员及新招收人员;前者对划转前商业性贷款业务有所接触,但与现行商业银行贷款管理要求相差甚远;而后者,特别是新入行的大学生等,知识层次较高,吸引新知识能力较强,但对商业性贷款管理知之甚少,更缺乏实际操作经验,难以短期内适应商业性贷款管理。

3、信贷风险控制深度不足。贷款“三查”制度是防范信贷风险主要手段,但目前商业性贷款存在着“三查”制度执行不力,“三查”工作做得不深不细,“三查”制度流于形式等问题。一是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但恰恰是在这关键环节上,信贷人员由于综合素质等原因作不出有深度的调查,未对企业提 供的文字材料中相关的数字进行核实;对于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轻易地予以采信和运用,再进行摘录、整合,做出表面文章,这样的贷前调查报告其结果自然使贷款失去了安全性。二是贷后检查作为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信贷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是,目前贷后管理依然参照封闭管理模式操作,加上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不严,到企业了解情况的时间少,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成为应付日常制度检查的需要,这种检查是企业报表数据的移位和凭印象做出的书面反映,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造成对贷款风险监控失灵。

4、信贷管理机制存在不足。一是商业性贷款申报、审批环节过多,审批时间过长。二是贷款操作方式单一,仍实行单笔审批制度,尚未实行授信管理。三是缺乏风险预警机制。尚未形成系统的财务预警、市场预警及行为预警等信号体系。四是风险管理处罚制度不力。不良贷款处罚制度不全,造成即使出现不良贷款,也难以处罚。

(二)贷款企业存在的风险

1、抗风险能力弱。商业性贷款对象涉及的是与农业有关的企业,属相对弱质产业,经营效益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普遍存在经营规模较少,中小型企业居多,以个体、私营、股份企业为主,资金实力不足,承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市场退出率较高等问题,极易产生信贷风险。

2、财务制度不健全。商业性贷款对象大部分属中小企业,有些实际上就是家庭企业,普遍存在对财务不重视的情况,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体系。有些企业只有简单的记账;有些则财务管理混乱,账务不实,报表失真;有些甚至依据自身不同的需要,随心所欲地编制或提供各种不同的虚假报表,分别提供给财税、银行、政府及企业本身留存;也有些为便于竞争,不愿公开太多的财务信息。总体而言,财务信息可信度低,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制约了商业性贷款有效决策与监管。

3、管理不够规范。商业性贷款企业大多成立时间较短,管理不规范,有些是家庭式管理模式;且较多企业法人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财务知识、市场信息,法纪观念淡薄,如在税务方面就存在税务登记不健全、未及时年检或存在偷、漏税现象,隐藏了极大的税务风险。

4、资信状况差。商业性贷款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相对较差、资产不足、信用等级不高的情况;同时部分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重贷轻还,随意拖欠贷款本息,甚至恶意逃债、赖债、废债;也有些企业法人品质差,诚信度低,极易挪用信贷资金,甚至于将之用于非法行为。

5、企业开展担保难。商业性贷款企业存在的规模小、经济效益差,使企业寻找具有代偿能力的保证担保单位难度较大。且企业资本金少,固定资产规模小,可供贷款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不足,办理有效资产抵押难度较大。

6、贷款对象筛选余地少。对基层行来说,符合贷款资格与贷款条件的企业少,存在着贷款对象可选择余地偏少的问题,必然存在“抓住一个是一个,先列入支持对象”再说的心理,导致信贷风险较高。

二、商业性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必须充分认识到有效防范和控制信贷风险,始终是信贷管理的核心与主线;而业务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是关系农发行发展与生存的大事,因此必须防止不顾风险盲目放贷和一味强调风险而坐等观望的思想。

2、提高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将信贷 业务培训列入日常工作,增加培训人次,提高培训质量。二是积极鼓励信贷人员自学成才,参与金融、财务、企业管理及法律专业等再教育。三是引进一批相关专业人才。招收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吸收新鲜力量;同时按工作及专业需要,从社会招收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四是实施信贷员上岗资格制度。全面实施信贷人员上岗考试制度,积极实行信贷员等级管理制度。五是创造条件吸引人才,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三个留人”政策。

3、改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一是提高客户财务风险、发展态势、经营管理情况的监测频度。二是制定和落实风险监控岗位责任制,并加强检查、稽核,力促贷款风险管理规范化、监控到位化。三是优化信贷风险控制考核机制,重点考核贷款投向和投量的合理性、合规性、潜在风险性;建立不良贷款处罚制度,加大对不良贷款责任人的处罚力度。

(二)规范贷款管理制度,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1、严格商业性贷款准入条件。一是严格贷款资格认定,确保贷款企业符合商业性贷款资格与基本条件;二是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达到规定标准的才列入贷款对象;三是对企业近几年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选择那些有一定经营规模、财务健全、经营管理规范、资产负债率低、经营效益好、产品销路理想、遵纪守法的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四是严格审查风险防范措施,特别是注重担保审查,对保证担保及抵押担保进行实地调查,确保担保合规性、合法性,有效落实第二还款来源。

2、制定标准化的贷款“三查”制度。重构和优化信贷风险控制系统的基本理念,风险管理应当贯穿于整个贷款周期。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管理的全过程形成相应的风险防范理念和风险监控机制,结合对借款人的行业、财务状况、经营行为以及管理方面的风险警示信号,制定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标准。

3、建立可靠的信贷风险信息系统。建立以下三个风险信息系统:一是环境监测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信息、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现状及未来预测信息、同业竞争市场信息。二是客户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客户财务信息、账户信息、与客户相关的其他非财务信息。三是信贷风险监控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信贷违规性信息、财务指标异常变化信息、不良贷款信息、客户监管信息。

4、改善贷款管理方式。一是改善贷款操作流程。减少贷款申报环节与审批环节,推行差别授信管理制度,提高办贷效率。二是实行贷款风险度管理。根据每笔贷款的贷款对象、贷款方式、贷款形态等方面,测算相应的贷款风险度,对不同贷款风险度采取多种风险控制措施。三是改进贷款方式。实行风险准备金和自有流动资金比例管理;全面实施贷款担保方式,大力推行有效资产抵押,实行贷款抵押率考核。

5、实行客户授信制度。及时实施商业性贷款客户授信制度,对客户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并根据客户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与道德风险三个层次因素,排出客户贷款的先后序列,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

6、落实信贷风险技术支持措施。风险识别主要受制于对风险的预测、监视、识别的能力,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合理标准的审批流程以提高风险的识别。做到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通过对客户财务资源的评估得出风险评分结果;定性部分以银行内部最好的信贷员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贷款风险决策的方法为基础,系统通过进一步研究信贷员的判断以及判断得出的过程,归纳整理制定出可供其他信贷员效仿的确切定性标准。同时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三)采取多种手段,有效化解信贷风险

1、做好风险预警处置。对客户信用等级、贷款风险分类下 降;不能提供当期财务信息,或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利润、销售、利润率、现金流量持续下降,存货积压;经营管理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担保人保证能力下降或担保物价值降低较多等,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出现较大风险的,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及早纳入风险防范程序。

2、采取经济手段抓好清收。对贷款未按期归还的要实行加罚息;对由于自然灾害等形成的要促进保险部门及时理赔,对政策性原因形成的督促财政及时拨付;对其他原因形成贷款逾期的分别采取停止发放贷款,提前收回贷款,减少授信额度,改变贷款方式,降低信用等级等措施,促进企业及时归还贷款。

3、采取行政手段抓清收。对经催讨无效的不良贷款,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及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争得当地政府与企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对列入政府协议,及时向政府部门通报,促进及时清收。

4、采取法律手段清收。对通过经济、行政手段难以收回的不良贷款,要及时采取法律措施加以清收,并落实诉前保全、强制执行等措施,及时处理借款人及担保人资产。

对借款人发生合并、分立、公司改造等各种改制行为的,按照“债随资产走”的原则,加强贷款债权管理。要全程参与借款人改制方案的制定;对无法用货币资金偿还债务,但有相应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实行以物抵债。

5、加强呆账贷款管理。对事实形成贷款难以收回,符合呆账贷款条件的,要及时进行认定,并及时予以核销。

2013年10月25日

下载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发行商业性信贷业务拓展难点及应对措施(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施工材料转运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4.4.7施工难点、重点的技术措施 4.4.7.1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分析和应对措施 重点分析:在城区道路、公路及村镇街区道路人行道上埋设管道过程中,容易因没有报建批复、违反当地......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其应对措施

    第三章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其应对措施第一节工程特点本工程仓库分为仓库1~4,共分两层,全部为立体货架式仓储模式。一层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屋面采用大跨度轻钢结......

    中小企业ERP实施难点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ERP实施难点及应对措施 ERP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企业进入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如果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并且千方百计降低......

    农发行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农发行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梁纪委 近年来,随着农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随着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安全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安全保卫职能机构的加......

    浅析廉政文化进家庭的难点及应对措施

    廉政文化进家庭工作,是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新内容。深化家庭廉政文化建设,发挥领导干部家属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立足家......

    浅谈农发行信贷业务进城区商业超市看法

    在农发行业务拓展过程中,有很多同志认为因地市级以上城区内农业人口少,农业企业更少,寻找农发行贷款主体拓展业务难。而笔者的观点则与其相反,在城区拓展农发行业务有农村不可比......

    应对措施

    通过对作业人员及相关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交底的方式,严格要求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在作业区域张贴安全操作规程,以时刻提醒作业人员按安全规程作业 。......

    流动人口难点措施

    林家崖办事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难点与措施 为了更好地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我办全面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工作机制,把流动人口育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