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及内涝解决措施
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及内涝解决措施
城市暴雨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内涝严重;湖泊蓄水容积减少,汛期湖面水位上升、易破圩造成灾害;围垦削减了湖泊的调蓄功能,导致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内涝对城市健康和安全造成的威胁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严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我国当前存在城市雨水排水、防洪法规建设滞后、基础管网设施建设滞后及维护管理工作不善等现象,因此优化城市雨水排水专业规划、灵活选择体制、加强政策扶持及基础设施的改建和维护等成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基础管网设施建设;排水基础建设;城市雨水排水;防洪法规建设
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暴雨灾害频发,同时由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城市内涝现象非常严重,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城市的雨水排水系统负担过重,道路和立交严重积水,尤其是涵洞积水过深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严重事故,暴雨期间城市的交通几乎瘫痪,对市民的安全和城市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城市发生内涝积水的原因并不是简单的某一要素造成的,其中涉及到快速城市化建设、极端天气及基础设施力量薄弱等因素,主要原因还是远调蓄能力较弱、应急管理水平不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还市民一个安全、健康的城市是城市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首先对我国城市雨水排水基础设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管理及综合利用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城市建设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城市雨水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1.1 基础排水管网的建设力度不足,城市排水防涝主要依靠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可以说是保障城市运行的生命线,随着城市内涝现象的加剧,管理者普遍开始重视汛期的防涝工作,但是对旧排水管网的建设仍然缺乏重视。基于城市整体规划来说,大部分城市都缺乏雨水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单纯将雨水排水作为城市排水的一部分,还有少部分城市没有设置排水专项规划,很多城市将雨水排水设施建设附属于道路建设工程,也没有单独分离出来,在道路建设的同时进行雨水排水管道的建设。此外,政府对于雨水排水基础建设投入的资金少,排水设施建设在财政投入中所占的比重小。
1.1.2 新老城区雨水排水合流的难度大,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很多城市的旧城区中采用合流制排水体系,雨季出现后发生内涝,雨水和污水共存,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旧城区的道路相对狭窄、建筑物密集,整体规划较差,因此难以实施改造。同时雨水管线大多老化、管径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排水需要。因此,城市中解决内涝的主要措施就是应急机制,导致汛期的防涝和排涝工作任务异常繁重。
1.2 城市雨水排水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不善
尽管城市中建设有排水系统,但是后期维护工作较弱,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局部排水能力不强现象非常普遍,容易导致局部内涝的发生。如使用过程中各类垃圾沉淀进入到雨水排水管中,将会很大程度上降低系统的排水性能;或者是明装雨水口严重堵塞,导致集水的能力变弱。系统维护管理过程期间,在治理污水的过程中存在着对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损坏的现象;对旧的雨水排水管网实施改造期间出现乱接,造成排水不畅。除此之外,市政工程与道路工程在改造过程中也会造成雨水管损坏或是汇入其他管道来水的现象,这一系列现象都会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
1.3 城市排水与防洪法律规范的建设不完善
通过建立城市排水防洪标准,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约束是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举措之一。尽管我国城市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但是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进度较慢,与发展速度非常不平衡,相关法规标准的缺乏是重要原因之一。某些发达国家城市防洪方面的制度建设相对完善,法规也更为健全,法律条文的制定能够很好地保障城市防洪相关举措的落实。如英国议会在2010年通过的《洪水雨水管理法案》,规定了城市内涝预防和治理的具体做法及各级负责单位;美国各大洲都分别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不但指出城市雨水调蓄与利用的措施,还详细地制定了城市内涝的防治、解决对策及问责制度。日本可以说是世界范围内城市防洪标准最为严格的国家,对城市排水中污水种类的限制非常严格,下水道排水各项技术指标均有明确的规定。可以看出,从立法的角度对城市雨水排水建设及城市内涝预防与治理进行强制性约束产生很大的积极意义,实现从决策到实施的全方位的管理,但是我国当前这方面的建设显得非常滞后。
二、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的建议
2.1 优化城市雨水排水规划
提高城市雨水排水规划设计水平,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进城市雨水排水基础建设的发展。针对城市的特点,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划设计、科学设置排水管网,并做好雨污分流、管道建设与改造、雨水调蓄设施、行洪设施、泄洪设施、水系清淤和治理设施的建设与改造。优化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总体规划、排水设施用地控制规划和区域控制性规划,加强相互之间的对接与联系,促进道路新建工程与排水管道建设的同步,实现城市建设和垮台水设施建设的同步,促使城市雨水排水基础设施与实际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2.2 优化排水基础设施设计参数与工程设计
2.2.1 在建设排水基础设施之前,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设计参数。例如:在考虑水位影响的过程中应将多年一遇的历史最高洪水位纳入参数范围,并分析最高水位对排水系统水利坡降产生的影响,根据结果对排水系统的性能进行调整;根据建设项目的重要程度及建设区域往年的内涝情况,增加径流系数的取值,保证设计的雨水排水系统具有较高的排水能力。
2.2.2 提高暴雨重现期,而且系统建设中是暴雨计算公式非常重要的标准与参数,合理地对重现期参数进行确定是排水工程规划的关键步骤。基于系统的经济性而言,重现期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汇水区域进行针对性的挑选,才能够做到技术经济指标的统一。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所以提高设计标准是必然的。排水系统设计的首要条件是满足一年一遇的标准,在财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标准提高。有资料显示暴雨重现期每提高一年,用于排水管网的财政投入增加15%,根据我国当前的资金扶持比例,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建设期间可以适当将一年一遇提高到两年或三年一遇。
2.3 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涉及到城市雨水污水的收集与排放、排水系统的经济效益等,更与环境保护的要求相关,只有合理的排水体制能够控制城市点源和非点源污染总量,才能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相关要求,新建的城区应用与雨污分流制度,老城区则进行改造。但是由于改造工程的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可能进一步造成浪费和污染,所以在排水体制的选择上应当更具有针对性。对于暂时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旧城区允许不采用分流制,通过截流干管增加截流倍数,从而提高排水能力。
三、关于城市内涝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雨水生态化处理系统建设
随着科技的发展,雨水入渗与调蓄系统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城市开始鼓励应用雨水生态化处理系统,倡导低影响开发理念。雨水入渗与调蓄系统主要是指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设施控制雨水径流,降低雨水径流的峰值量,常见的手段有植物过滤带、透水性材料及渗透性排水沟等。
3.1.1 在广场和道路等面积较大的铺装上选择透水性材料,促进雨水深入地下,将短期径流变化为长期径流。
3.1.2 在道路两侧可以应用渗透性排水沟,渗入大部分的雨水,同时可以将其中的污染物过滤,削弱暴雨期的径流量;草地等植被的根系有很好的水土涵养作用,在大面积的绿化草坪上辅以雨水渗透技术,也能够促进雨水渗入地下、降低暴雨的径流量,在我国北京和天津等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3.2 完善对雨水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手段
对于已经建成的雨水排水设置应当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实际需要进行扩容和改造处理,增强城市的排水能力;同时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积极监督各大单位的日常保养、巡查、清理、维修工作。实际建设中道路工程施工、污水截污治理及地下管网施工等行为都可能对排水系统造成损害,发生这样的情况之后要及时督促责任单位予以修缮与整改,以免对城市排水造成影响。
3.3 加强城市管网排水与海河道排水之间的联系
城市管网排水和海河道排水共同组成排水体系,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够保证城市防汛安全。所以在制定海河道排水调度预案期间一定要减轻管网排水对其造成的影响,合理调节汛期运行水位,将海水潮位、河道水位受雨水排放的影响降到最低;城市防汛管理单位要加强和市政建设部门的联系,根据指挥部门发布的预警信息做好相关准备,避免由于信息滞后或沟通不畅造成内涝或其他灾害。
四、结语
近年来城市中暴雨频发,内涝现象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受到多方的关注。造成城市内涝的因素非常多,解决城市内涝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城市建设管理者一定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加强前瞻性的研究,首先应当从思想上开始转变,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应用低影响开发理念,由传统的雨水弃流和排走雨水转变为雨水入渗及调蓄利用,从源头上减少内涝发生的可能性。在理念转变之后采取合适的工程建设手段措施适当提高设计标准、调整设计参数,通过加强管网维护与管理,促进防汛管理部门与市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促进城市雨水排水系统的完善,降低局部内涝现象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 杨焱明,王永磊.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内涝解决措施探讨[J].能源与环境,2015,(1).[2] 黄杰.洪涝灾害等气候变化对城市道路排水的影响和治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8).[3] 龚奇龙.城市排水与防涝专项规划的相关问题研究――以罗山县城市排水(雨水)防涝专项规划为例[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2).[4] 车潞.浅析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生态景观可持续化的关系――以青岛老城区排水系统为例[D].青岛理工大学,2013.
第二篇:城市暴雨内涝后的排水规划管理
试论城市暴雨内涝后的排水规划管理
摘要:近年来,由于暴雨造成的内涝使城市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分析了造成内涝的成因,并探讨了加强城市排水规划管理的有效对策。旨在通过本文论述为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提供理论参考,使城市暴雨内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关键词:城市内涝
排水规划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heavy rain caused by water logging, the urban development was seriously affecte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water logging,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urban dr-ainage planning.The author aim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urban drainage system, to solve urban rainstorm and water logging problems.Keywords:urban rainstorm drainage planning
近年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发现受城市暴雨带来的城市危害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城市暴雨内涝后的城市积水直接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和各个行业的生产生活,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为有效解决暴雨后造成的城市内涝,势必要进行科学的城市排水规划管理。本文将对造成城市暴雨灾害的成因展开详细的对策分析,通过针对性的排水规划设计,促进城市排水管理优化,降低城市内涝。
一、造成城市暴雨内涝原因分析
城市暴雨内涝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发展。结合近几年的城市暴雨内涝情况,相关气象部门作出了针对性的原因分析,造成城市暴雨内涝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变暖影响
近年来、世界各国正积极采取对策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由于全球变暖使得水循环加快,直接造成了雨水丰富,城市暴雨增多,进而造成城市暴雨内涝。
2、城市透水面积缩小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土地面积不断被硬化,使城市透水面积日益减少,发生暴雨时积水无处排放。土地发硬化会增大地表径流的流速,在暴雨发生时地面径流快速汇集,使洪峰提前发生。同时,由于下渗量的大大减小,使地面截流作用变差。
3、城市内部蓄水、排水能力不足
这个原因也是造成城市暴雨内涝的重要原因。城市内部组织结构中调蓄水体不足,城市的蓄水能力不强。在城市建设中,包括城市内部与河湖水系的连通建设,提升城市的调蓄能力。由于城市改造和发展使内部调蓄洪水水体体系建设不完善,易形成城市暴雨内涝。
二、加强城市暴雨内涝排水规划管理的有效对策
为有效实现城市暴雨内涝的排水规划和管理,要展开全面对策探讨,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进行有效措施的落实。
1、做好暴雨监测,实现有效预警
在城市暴雨内涝的排水规划体系建设中,实行有效的暴雨监测至关重要。就目前气候变化形势来看,气候变化较快,易发生气候灾害。首先,中长期预测工作的开展。根据气候形势的大体情况,做出全年的旱涝发展趋势分析。在国家相关气象部门专业人员监测分析下,搞好旱涝趋势会商,并为防汛应急部门提供参考意见。其次,是汛期中、短期的前期预测。雨季到达时,即为河流汛期,在汛期期间要进行中、短期的天气预测,如;24-48小时或1周内,有效的天气预测对城市防洪有着关键作用。最后,是对暴雨预警系统的完善。结合气象卫星监测站,对天气系统中的台风进行监测预警,及时做好预防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监测预警系统将更加完善,为防止暴雨内涝打好基础。
2、规划排水分区,制定系统排水方案
在进行城市排水规划管理的过程中药注重排水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城市暴雨内涝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程。为保证整体规划的有效性要做好排水分区规划,实现大小排水系统的有效衔接,形成科学系统的排水方案。(1)做好排水分区。在自然状态影响下,城市被分成若干排水区域,但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破坏了原有地形,使自然分区受到人为干预影响。这种情况下暴雨内涝将无法形成自然排水。因此要根据城市地形和高差特点,进行排水分区合理规划。(2)实现排水系统有效连接。在排水规划管理中要使管网排水系统与河道水系形成有效连接。结合河道水位变化情况,做好排水能力计算,以更好防止暴雨内涝。(3)系统排水方案的设定。在规划整体排水防涝系统中,要注重规划方案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城市发展情况,以及受纳水体、气候情况等进行科学布局。选择合理的蓄水方式,进行科学的泄洪通道规划,使排水方案优化。
3、合理规划道路设计,实现排水系统优化
城市道路设计中避免凹地设计,同时对已有的凹地道路就行改造,在路面设计中可采用生态路面,使道路渗水能力大大提升,增强雨水下渗。针对城市道路竖向设计,要使道路标高大于两侧绿地标高,形成道路自然流水破向。城市各不同地区的道路竖向分区,要保证雨水自排区设计合理,同时加强雨水引导区规划,对城市内涝严重的应该合理利用雨水,促进排洪调蓄工作的更好开展。在城市道路排水设计中,可以参考国外规划经验,形成地上地下城市排水网络建设,促进城市排水管网完善。
4、引进先进技术,加强城市雨水管理
在城市暴雨内涝排水规划过程中,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如用城市绿地蓄水滞洪,减少内涝,变暴雨洪水成为有用资源,实现“与水共生”。要推广国内已有建设成果。上海的后滩公园、天津的桥园公园既是“蓄水池”又是“净水器”,起到不错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密切结合我国的国情、水情、案例等,广泛开展研究,对反复出现且有代表性的组织联合科技攻关。如:广东省组织“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内涝”专项攻关工作,目的在于研制建立广州、深圳等城市内涝风险评估业务流程,为城市防灾减灾服务。
三、结语
综合上述,为加强城市暴雨内涝排水管理,要从多方面进行有效措施的应用。城市建设管理要加强气象监测,以保证及时进行防治方案的制定。城市排水分区是排水规划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排水分区的合理设计能够加快自然排水,促进排水能力的提升。城市排水规划中道路设计和优化同样十分重要,目的在于优化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运营管理。在今后的城市暴雨内涝排水规划管理中,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实现排水管理优化。
第三篇:车库顶板雨水排水问题的解决方式
车库顶板雨水排水问题的解决方式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常见小区内多栋楼大底盘设计,地下连通大面积的车库,为充分利用面积设置车位,小区红线内大面积开挖,楼间全为回填土。现在常见暴雨,雨水系统不能及时收集排放,处理不当会导致车库顶板积水,加重荷载,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者车库顶板漏水。本文在常规设计中多加了一点小心思,防患于未然。
先从顶板的结构形式分析,分为两种。
第一种为翻梁式车库顶板,整个顶板呈井字梁格式,将顶板分割成无数个独力空间,在浇铸梁体结构时,应在梁底预留排水孔,根据设计排水流量采用不同规格的透水管把各自独立的空间连成一个整体的排水系统。
施工步骤为:清理场地?D?D透水管铺设?D?D12-20cm碎石过滤?D?D?D?D人工整平?D?D?D铺设无妨布?D?D?D加盖5cm粗砂滤水层?D?D?D回填土
这种顶板设计,因为排水复杂,难以应对大的暴雨强度,使车库顶板承受更多的水容量及防渗漏挑战,现在越来越少应用。
第二种为最常见的平板式车库结构顶板,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可选择使用排水板,使基层底部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水体系。
常见地下室防水构造做法如下(由上到下)(室外):
1天然草皮或种植灌木;
2种植土铺至设计室外标高,具体做法见二次景观设计
3土工布过滤层
420高透水保水板
5细混凝土保护层
6干铺沥青油毡一道
7防水卷材两道
8水泥砂浆找平层
9水泥焦渣找平层,1%坡度
此种设计的施工步骤为:
清理场地?D?D2%~5%排水找坡?D?D?D排水板搭接铺设?D?D?D铺设无纺布?D?D?D加盖5cm粗砂滤水层?D?D?D排水板四周可用透水管连接集水井?D?D?D?D回填土
施工时注意保护基层排水层,顶板填土厚度50cm以内需人工进行回填,超过后才可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土方作业。
保水板又叫排水板,它的特点是表面开孔率在75%以上,具有迅速渗水及定向排水的特性,可以快速排走土壤中多余水分和暴雨时土壤中的渗透水。内部孔隙率巨大,透水管75~80%,排水板>90%,采用憎水型材料制成,水流阻力小,不会黏附泥沙。单位断面通水能力好。传统方式使用砖石瓦块作为导滤层,使用较多鹅卵石或碎石作为滤水层,将水排至指定地点,现在用排水板,省时省力,降低荷载。
顶板上做景观道路及广场使用透水混凝土,为新型环保材料,有更强的环境效益孔隙率15~25%透水系数1.5~15mm/s。回填土是粘性土,在土工布上铺3~5公分黄砂有利于渗水,如果是营养土或轻质土就不用铺,本身很松很易渗滤水。
车库顶板防水层,卷材或防水材料都可以,至少两道。
水泥砂浆保护层,一般兼做找平层,为降低结构荷载,尽量分区划分,以减少找平层的厚度。
排水垫层:一般选浮石,10~15cm,一种轻质滤水材料表面强度高,抗压,质轻,吸水率50~60%,也可以作蓄水层,种植用,有一定调蓄作用。
目前,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高强度的开发势必造成下垫面不透水层的增加,导致降雨后径流量增大。原本大底盘开发的建筑为了建筑单体防潮作用,在散水范围内采用三七灰土回填,散水以外部分为素土回填。而现在,由于楼间距的尽量缩小,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建筑面积不断扩张,楼与楼之间的空间尽量缩小,在地下部分,地下室与车库之间可以用于室外管线敷设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时为了施工方便,会全部采用三七灰土回填,这样就更加大了雨水的径流量,对雨水收集工作增加了难度。
素土是天然沉积形成的土层中没有掺杂白灰、河流带来的砂石的土,密度均匀,有一定粘稠度。当然也有一定的渗滤性,土壤本身的渗滤会减少雨后径流量,而三七灰土,则指的是石灰(生石灰或熟石灰)与粘土的混合体积比,主要作用为地基褥垫层,地基换填,以及防水防潮,最明确的效果,就是硬化地面。因此,增大了径流系数,增大了雨后径流量。本文就以工程实例,说明平板式车库顶板排水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因为排水为重力流,只能引导向低处流或者借助在单体设计中,采用盲沟排放车库顶板渗水。
本工程为美誉华庭二期工程,在单体设计中车库顶板为一个完整的平面,将车库顶板划分为几个合适的排水区域,以尽量减少盲沟坡度带来的高度对覆土的影响。排水板四周做盲沟,盲沟排入最低点处建议设计集水坑,作为一定的调节雨水池。当高度允许接入室外雨水管道时,可就近接入附近雨水口;当深度较深,无法接入时,可采用具有一定调节容积的集水坑,并有一定的沉砂功能。坑内设置手动泵,可供部分绿化及浇洒道路用水。
当然,地下室顶板上的雨水可以采用明沟、盲沟相结合的方式来做,到地下室外缘进入雨水管道,但是需要降低一定的雨水管道埋深,因为雨水只是重力流。
第二种,就是雨水的耗能收集处理。在覆土较深,会引起土方量大,施工难度加大的情况下,采用顶板盲沟低点分别设计地漏排水,设置距离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每个地漏的排水区域,15~30m不等,由顶板排水管道就近接入车库地下集水坑,潜污泵提升排水。
下图为顶板盲沟内的雨水水落管,处理同屋面雨水管道。
结语:
车库顶板雨水排放问题在设计中很常见,但是对于车库的使用及以后的维护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设计中能够统一规划,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新型材料推广应用,会更利于日常的使用舒适性及维护的便利性。
参考文献:
1.陕西省建筑标准09J02《屋面》p18屋面雨水暗管系统
第四篇:3 内涝防治措施
内涝防治措施
城市排涝系统所包含的问题比较复杂,内涝防治设施可采用雨水渗透、雨水收集利用等源头控制设施和雨水行泄通道、地表雨水调蓄设施、地下雨水调蓄设施等过程蓄排设施。
3.1 加速雨水源头控制和利用
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采用屋顶收集、透水铺装、低洼绿地、植草沟、调蓄水池等措施进行雨水综合利用。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严格执行规划控制的综合径流系数,新建地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不宜低于 40%,有条件的既有地区对现有硬化地面进行透水性改建;绿地标高宜低于周边地面标高 5 cm ~25 cm,形成下凹式绿地;当场地条件许可时,可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设施接纳地面径流;地区开发和改建时,宜保留天然可渗透性地面。
3.2 加快城市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
分阶段提升旧城区内现状排水系统能力,对原有低于标准的管网进行改造,对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同时进行下凹式立交桥区排蓄改造,并与周边排水系统改造相结合,尽量通过一个系统改造带动周边系统相继达标。对于新区,严格按照新规范标准进行设计,2014 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对暴雨强度公式及参数都有了新规定,对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有了要求,同时对雨水口、检查井等排水设施有了人性化的设置要求。方案设计完成后需按照防涝标准对应的雨型,采用数学模型模拟积水情况,当局部区域和地段超过排涝标准规定的积水深度和时间时,应优先考虑通过调整用地布局和场地、道路竖向等,降低内涝风险。
3.3 加大城市蓄滞区建设,合理设置涝水行泄通道
当降雨超过排水管网设计能力时,城镇河湖、景观水体、下凹式绿地和城市广场等公共设施可作为临时雨水调蓄设施;内河、沟渠、经过设计预留的道路、道路两侧局部区域和其他排水通道可作为雨水行泄通道;在地表排水或调蓄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可采用设置于地下的大型管渠、调蓄池和调蓄隧道等设施。
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结合河道走向,在城市生态廊道、工业卫生防护林带、高压走廊防护林带、道路防护林带内布置排洪渠道。渠道走向依自然地势,宽度尽可能加大,深度不宜超过 1. 0 m,边坡不做护砌,种植本土耐涝植物。
3. 4 清淤整治河道,确保泄水通畅
河道是城市雨水、涝水的出路,对河道进行清淤整治,避免雨水顶托,洪水漫流。在河道上游有条件地方设置一定数量的水库、缓洪池、谷坊等,拦截蓄积洪水,使洪水最大化的消能,延缓进入下游城区时间,使之与下游城市雨水错峰,缓解城市排水防涝压力。城区段河道按城市防洪标准进行整治,保证河道排水通畅,河道两侧预留一定宽度的绿地,给防洪安全留有余地,并成为雨水滞蓄、下渗的通道。
建议
1)编制规划。结合气象、水文资料,对现有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评价和修订;尽快对现有的地表径流、排水设施、受纳水体等情况进行全面普查;根据规范、大纲要求,科学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与城市防洪、河道水系、道路交通、园林绿地、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等专项规划和设计密切联系,与城市平面和竖向规划相互协调,将其成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加强建设。加大排水防涝设施建设与管渠系统改造力度,加大河道的整治疏通力度,对易涝的区域,建设行泄通道;采取建设泵站的方式提高排涝能力;提高地下管网的建设标准,完善排水系统。
3)落实管理。加强普查数据的采集管理,逐步建立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落实排涝预案,建立城市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
第五篇:关于城市内涝的调查问卷
关于城市内涝的调查问卷
城市内涝现象虽然困扰了广州很多年,但至今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措施,身为广州人的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找到广州内涝的原因和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以引起政府和市民的重视,尽快“让水不再浸街!”希望大家在白忙之中抽空完成我们的调查报告,帮助我们解决“水浸街”这个大难题,感谢您的配合!
请在您的选择上打勾
1、您家附近在下雨的时候会有大量积水无法即使排清吗?
a、有b、没有
2、您觉得有必要解决广州城市内涝吗?
a、非常有必要b、有一定的迫切性,但比起其他不算很严重
c、没必要,解决这么多年都没成功。
3、在您的了解中,您觉得广州哪一块的城市内涝最严重?
4、每到下雨频繁的季节,您就会被水浸街所困扰吗?
a、每次都会b、经常c、偶尔d、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