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发市国资委拟定的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转发市国资委拟定的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津政办发〔2010〕7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国资委拟定的《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七月十六日
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行为,维护国有股东权益,引导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中办发〔2009〕26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包括直接监管企业和委托监管企业,以下称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包括所属各级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对外捐赠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对外捐赠是指企业自愿无偿将其有权处分的企业财产赠送给合法的受赠人,用于与自身生产经营活动无关联关系的公益事业。
第四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对外捐赠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自愿无偿。企业对外捐赠不得要求受赠人在融资、市场准入、行政许可、占有其他资源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导致市场不公平竞争。
(二)量力而行。企业已经发生亏损的或者由于对外捐赠将导致亏损或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除特殊情况以外,一般不能对外捐赠。
(三)程序规范。企业对外捐赠要有严格的内部决策程序,规范的审批流程。所有的捐赠必须经过企业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大额捐赠要向市国资委报告。
(四)诚实守信。企业已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并已经向社会公众或者受赠人承诺的捐赠,必须诚实履行,严禁各类虚假宣传或许诺行为。
第二章对外捐赠范围
第五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包括:向受灾地区、定点扶贫地区、定点援助地区或者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性捐赠,向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性捐赠,以及对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其他捐赠等。
第六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应当权属清晰、权责明确,并为企业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包括现金资产和实物资产等,不具有处分权的财产或者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对外捐赠。
第七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经营者或者其他职工不得将企业拥有的资产以个人名义对外捐赠。
第八条除政府有特殊规定的捐赠项目之外,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通过依法成立的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其他公益性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
对于有关社会机构、团体的摊派性捐赠或赞助,企业应当依法拒绝。
第三章对外捐赠规模
第九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要按照自身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负债水平、现金流量等财务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对外捐赠支出规模和标准,原则上一年内累计捐赠额不超过本企业上一年末净资产的千分之三。
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负债水平偏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或者大幅减少的企业,对外捐赠规模应当进行相应压缩。
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捐赠行为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一般不得安排对外捐赠支出。
第四章对外捐赠日常管理
第十条所出资企业对外捐赠行为必须经过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的批准同意,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报市国资委,同时抄送派驻企业的监事会。
第十一条所出资企业对本企业及所属企业的对外捐赠实行统一管理并负责具体组织和实施;未经其批准,各所属业不得擅自对外捐赠。
所出资企业应当制定和完善对外捐赠管理制度,明确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规范内部决策程序,细化对外捐赠审批流程,合理确定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的支出限额和权限。
第十二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单笔金额(或等价值非现金资产)在人民币5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以下或一年内对同一事项或单位捐赠金额(或等价值非现金资产)累计在人民币50万元(含)以上100万元以下的须事先报市国资委备案。需要报送如下材料:
(一)企业对外捐赠报告,包括捐赠事由、捐赠对象、捐赠途径、捐赠财产类型及捐赠金额等;
(二)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决议;
(三)《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申报汇总表》和《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申报明细表》;
(四)其他需要报送的材料。
第十三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单笔金额(或等价值非现金资产)在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或一年内对同一事项或单位捐赠金额(或等价值非现金资产)累计在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的须事先报市国资委核准,其中在人民币500万元(含)以上的经市国资委审核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报送下列材料:
(一)企业对外捐赠请示,包括捐赠事由、捐赠对象、捐赠途径、捐赠财产类型及捐赠金额等;
(二)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决议;
(三)《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申报汇总表》和《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申报明细表》;
(四)其他需要报送的材料。
第十四条对于重大自然灾害或者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安排的对外捐赠,无论金额大小,所出资企业及所属企业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后,可以先行捐赠,捐赠实施后3个工作日内向市国资委备案。
第十五条所出资企业应按季度汇总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全部对外捐赠情况,填列《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季报表》,在季度终了后15个工作日内报送市国资委。
第十六条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财会税收制度的规定做好对外捐赠的相关财务处理工作。
第五章对外捐赠的监督与检查
第十七条所出资企业应当加强对本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捐赠的监督与检查,及时查找制度建设、工作组织、决策程序、项目实施、财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堵塞漏洞,认真整改。
第十八条市国资委不定期组织抽查企业捐赠管理情况,对制度不健全、未按规定程序决策或未及时向市国资委报备等不规范行为,依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给予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的、未及时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并追究责任。
对在对外捐赠过程中存在营私舞弊、滥用职权、转移国有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予以依法处理。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各区县国资监管机构可以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所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办法,并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2015年7月31日废止。
附件1﹒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申报汇总表(略)
2.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申报明细表(略)
3.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对外捐赠季报表(略)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六月九日
第二篇: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业务
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指导监管企业进一步加强担保业务管理,规范担保行为,防范担保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和《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重大事项报告管理办法》(津国资法规〔2009〕5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结合天津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以下简称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包括所属各级独资企业、控股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担保业务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担保业务是指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以担保人名义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以下简称被担保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经济行为。本办法所称担保方式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等。
按照担保对象的不同,担保业务分为对内担保和对外担
保。对内担保是指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之间进行的担保业务。对外担保是指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为其参股企业、无产权关系企业进行的担保业务。
第四条 担保业务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原则;
(二)依法担保,规范运作原则;
(三)量力而行、风险可控原则。
第二章 担保条件
第五条 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担保业务资格;
(二)企业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良好,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具有良好的资信及代为偿债能力;
(三)担保责任额要与自身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等财务承受能力相适应,累计担保责任余额原则上不应超过企业净资产;
(四)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担保权限要求。
第六条 被担保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担保人不得为其提供担保:
(一)担保事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担保人担保制度规定的;
(二)被担保人为自然人或非法人单位;
(三)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四)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五)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六)与本企业发生过担保纠纷且仍未妥善解决的,或不能及时足额交纳担保费用的;
(七)影响到被担保人可持续经营能力的其他情况。第七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担保业务,原则上应当在内部解决,避免担保风险的转移,做到风险可控。
第三章 担保权限和程序
第八条 担保业务应当按照下列权限办理:
(一)所出资企业原则上不得对无产权关系的企业提供担保,确需担保的,应报市国资委核准。
(二)所出资企业为其参股企业提供担保业务,应报市国资委核准,并按照担保人在参股企业中所占的股权比例提供担保,即最高担保额以被担保人的担保总量与股权比例的乘数为限。
(三)所出资企业为其所属企业提供担保业务,单笔或对同一企业累计担保金额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含)的,应当报市国资委备案。所出资企业对所属企业如不具有实际控制力,须按照本条第一、二款规定执行。
(四)所出资企业的所属企业提供担保业务,实行逐级审核后报所出资企业审批。所出资企业应当规范管理所属企业对内担保业务,严格控制所属企业对外担保业务,未经批准,各级子企业不得提供对外担保业务。
第九条 禁止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为无资产关系的境外企业提供担保。
第十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向境外企业提供担保的,除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外,如国家另有规定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所出资企业应明确担保的对象、范围、方式、条件、担保限额和禁止担保等事项,规范调查评估、审核批准、担保执行等环节的工作程序。
第十二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当明确负责办理担保业务的管理部门。接到被担保人的担保申请后,应严格按照担保业务管理制度对担保项目和被担保人资信状况进行调查,对担保业务进行风险评估。
被担保人的资信状况一般包括: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信用程度、行业前景等。
第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的担保业务应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未设董事会为经理办公会,下同)决议,同时抄报派驻企业的监事会。
第十四条 所出资企业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规定 的,应向市国资委履行备案手续后方可办理担保业务。需上报材料如下:
(一)企业进行担保业务的报告,包括担保事由、担保对象、与被担保方关系等;
(二)董事会同意担保的书面决议;
(三)担保说明书或内部审核意见书,包括担保事项说明、被担保方资信状况、财务状况、担保方累计担保责任余额、担保风险评价等;
(四)担保双方最近一期和上一年年末的会计报表;
(五)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业务申请表(表一);
(六)其他需要报送的材料。
第十五条 所出资企业符合本办法第八条第一、二款规定的,应向市国资委履行核准手续。需上报材料如下:
(一)企业进行担保业务的请示,包括担保事由、担保对象、与被担保方关系等;
(二)董事会同意担保的书面决议;
(三)由企业法律顾问或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四)担保说明书或内部审核意见书,包括担保事项说明、被担保方资信状况、财务状况、担保方累计担保责任余额、担保风险评价等;
(五)被担保人提供反担保的有关文件;
(六)担保双方最近一期和上一年年末经审计的会计报
表;
(七)天津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业务申请表(表一);
(八)其他需要报送的材料。
第十六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以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进行质押担保,应按照国家及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以土地、房产进行抵押担保,除符合相关规定外,还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担保权限报备。
第四章 担保业务日常管理
第十八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建立并完善担保业务管理制度:
(一)建立担保授权和审批制度。企业应规定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
(二)建立担保台帐制度。企业应详细记录担保对象、金额、期限、担保方式等,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整理;
(三)建立跟踪和监控制度。企业应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的担保业务订立担保合同,夯实担保合同基础管理,对被担保企业以及担保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状况及债务主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四)建立担保季度报告制度。企业应在每季度终了一个月内,将有关担保情况逐级上报,由所出资企业汇总后报市国资委(表二)。
第十九条 所出资企业在保业务如需续保,续保金额应不高于原担保金额,担保人应当在原担保业务到期前45个工作日内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权限办理书面续保申请。
第二十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在实施日常监控过程中一旦发现被担保人存在经营困难、债务沉重,或者违反担保合同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按照管理层级上报并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一条 被担保人应当在履行完债务且债权人同意解除担保人担保责任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通知担保人;担保人应将解除担保责任情况按照管理层级及时主动上报。
第二十二条 担保人履行担保责任后,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向被担保人行使追偿权。
第二十三条 由第三方申请的被担保人破产案件经人民法院受理后,担保人作为债权人,应当依法及时申报债权,预先行使追偿权。
第五章 担保与反担保要求
第二十四条 下列国有资产不得设置抵押或质押担保:
(一)未按照规定办理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的;
(二)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国有资产;
(三)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国有资产;
(四)依法不得抵押或质押的其他国有资产。第二十五条 所出资企业实行财产、权利抵押或质押 的,依照法律程序将抵押物或质押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处理时,抵押或质押资产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核准或备案手续。
第二十六条 担保申请批准后,担保人应与反担保人及时办理反担保手续并订立书面反担保合同。
第二十七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内担保的,应按照避免担保风险扩散的原则,向被担保人或第三人提出反担保要求。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对外担保的,必须要求被担保人或第三人向其提供反担保。
第二十八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应依据风险程度和反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履约能力来确定反担保方式。反担保的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一)保证反担保。担保人不得接受被担保人以保证的方式提供的反担保。保证反担保一般由被担保人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第三方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信可靠,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偿债能力,无重大债权债务纠纷。
(二)抵押反担保。抵押物必须是所有权、使用权明确且没有争议的资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和已设定抵押的财产不能再抵押。反担保抵押物应当进行资产评估并到相应主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
(三)质押反担保。所有权明确,不涉及诉讼或争议且未设定质押的动产、有价证券、应收担保人的款项、股权等
可以作为担保财产进行质押反担保。
第二十九条 担保人原则上应当在反担保合同签订后,再与债权人签署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和担保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应有企业法律顾问参加,并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条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反担保,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章 担保业务的监督与检查
第三十一条 市国资委对所出资企业担保业务管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并指导企业健全完善相关制度规定。
第三十二条 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存在未按规定程序决策或未及时向市国资委核准备案等不规范行为,市国资委依照有关规定对企业给予通报批评。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提供担保业务或对已担保的项目不跟踪,出现担保风险未及时报告、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依法给予纪律处分并进行责任追究;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所出资企业参照本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业担保管理办法,并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三十四条 暂时由市国资委委托监管企业的担保业务管理工作,按照《关于加强委托监管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的若
干意见》(津国资委托〔2009〕4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区县所出资企业的担保业务管理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上市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三篇:国资委监管企业
北京市国资委监管企业:
北巴传媒福田汽车太行水泥惠泉啤酒首旅股份燕京啤酒北辰实业京能置业京能热电华夏银行 西单商场同仁堂双鹤药业北京城乡万东医疗京东方首开股份北京城建首创股份北京银行全聚德电子城三元股份北人股份*ST珠江首钢股份王府井S前锋京投银泰七星电子昊华能源首都信息首创置业同仁科技金隅股份北京发展北控水务北京控股北京建设首长宝佳首长国际首长科技首长四方信息科技 河北是国资委监管企业:
内蒙古国资委监管企业:
内蒙古日信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自治区盐务局内蒙古新城宾馆旅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集通铁路公司包钢集团简介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简介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国资委监管企业:
工业集团
投融资集团
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重庆轻纺控股(集团)公司重庆机电控股(集团)公司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建工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保税港区开发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地产集团
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市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金融企业
商贸物流及其他
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市三峡担保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
重庆三峡银行股份公司
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 渝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园林绿化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的通知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
国资发评价[2009]317号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中央企业:
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国家救灾、扶危济困等救助活动,有效推动了我国公益事业发展。为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对外捐赠行为,维护国有股东权益,引导中央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现就加强中央企业对外捐赠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外捐赠行为规范管理。随着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企业对外捐赠支出的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各中央企业要加强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救助捐赠活动,规范对外捐赠行为,有效维护股东权益。集团总部应当制订和完善对外捐赠管理制度,对集团所属各级子企业对外捐赠行为实行统一管理,明确对外捐赠事项的管理部门,落实管理责任,规范内部审批程序,细化对外捐赠审核流程;要根据自身经营实力和承受能力,明确规定对外捐赠支出范围,合理确定集团总部及各级子企业对外捐赠支出限额和权限;应将日常对外捐赠支出纳入预算管理体系,细化捐赠项目和规模,严格控制预算外捐赠支出,确保对外捐赠行为规范操作。
二、规范界定对外捐赠范围。企业对外捐赠范围为:向受灾地区、定点扶贫地区、定点援助地区或者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的救济性捐赠,向教科文卫体事业和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等社会公益事业的公益性捐赠,以及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其他捐赠等。各中央企业用于对外捐赠的资产应当权属清晰、权责明确,应为企业有权处分的合法财产,包括现金资产和实物资产等,不具处分权的财产或者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对外捐赠。中央企业经营者或者其他职工不得将企业拥有的资产以个人名义对外捐赠。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捐赠项目之外,中央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通过依法成立的接受捐赠的慈善机构、其他公益性机构或政府部门进行。对于有关社会机构、团体的摊派性捐赠,企业应当依法拒绝。企业对外捐赠应当诚实守信,严禁各类虚假宣传或许诺行为。
三、合理确定对外捐赠规模。各中央企业对外捐赠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经营规模、盈利能力、负债水平、现金流量等财务承受能力,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合理确定对外捐赠支出规模和标准。中央企业对外捐赠支出规模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内部制度规定的最高限额;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负债水平偏高、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或者大幅减少的企业,对外捐赠规模应当进行相应压缩;资不抵债、经营亏损或者捐赠行为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得安排对外捐赠支出。
四、严格捐赠审批程序。各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捐赠的审批管理,严格内部决策程序,规范审批流程。企业每年安排的对外捐赠预算支出应当经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批准同意。对外捐赠应当由集团总部统一管理,所属各级子企业未经集团总部批准或备案不得擅自对外捐赠。对于内部制度规定限额内并纳入预算范围的对外捐赠事项,企业捐赠管理部门应当在支出发生时逐笔审核,并严格履行内部审批程序;对于因重大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需要超出预算规定范围的对外捐赠事项,企业应当提交董事会或类似决策机构专题审议,并履行相应预算追加审批程序。
五、建立备案管理制度。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对外捐赠事项实行备案管理制度。以下情况应当专项报国资委(评价局)备案,同时抄送派驻本企业监事会:
(一)各中央企业应当结合本通知要求,对本企业对外捐赠管理制度进行修订或完善,并于2009年12月31日前报国资委备案。以后需要对管理流程、支出限额等关键因素进行调整的,应当对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并及时报国资委备案。
(二)中央企业对外捐赠支出应当纳入企业预算管理,并形成专项报告,对全年对外捐赠预算支出项目、支出方案及支出规模等预算安排作出详细说明,并对上年捐赠的实施情况及捐赠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中央企业对外捐赠预算专项报告随财务预算报告报送国资委。
(三)中央企业捐赠行为实际发生时捐赠项目超过以下标准的,应当报国资委备案同意后实施:净资产(指集团上年末合并净资产,下同)小于100亿元的企业,捐赠项目超过100万元的;净资产在100亿元至500亿元的企业,捐赠项目超过500万元的;净资产大于500亿元的企业,捐赠项目超过1000万元的。
(四)对于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特殊事项超出预算范围需要紧急安排对外捐赠支出,不论金额大小,中央企业在履行内部决策程序之后,及时逐笔向国资委备案。
六、加强监督检查。各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外捐赠事项的财务监督工作,在实际发生对外捐赠支出后,应当规范账务处理,并将有关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企业应当重视对外捐赠项目实施效果的后续跟踪,有条件的企业,应当组织对重大捐赠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或审计,督促受益对象发挥捐赠的最大效益。企业应当通过纪检监察、内部审计、中介机构审计等多种渠道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查找企业在制度建设、工作组织、决策程序、预算安排、项目实施和财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整改。派驻企业的监事会应当将企业对外捐赠管理与实施情况纳入监督检查范围。国资委将不定期组织对企业捐赠管理情况进行抽查,对制度不健全、未按规定程序决策、未及时向国资委报备等不规范行为,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对在对外捐赠过程中存在营私舞弊、滥用职权、转移国有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予以依法处理。
各中央企业要高度重视对外捐赠管理工作,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坚持量力而行原则,完善制度,严格程序,规范管理,切实有效维护股东权益。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五日
企业捐赠财产范围扩大
2010-4-21 14:13 程彩清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财政部下发《关于企业公益性捐赠股权有关财务问题的通知》(财企[2009]213号)(以下简称“财企[2009]213号”),扩大了企业对外捐赠财产的范围。今后,企业也可以将持有的股权进行对外捐赠了。
财企[2009]213号规定,由自然人、非国有的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投资控股的企业,依法履行内部决策程序,由投资者审议决定后,其持有的股权可以用于公益性捐赠。
财企[2009]213号文件的这一规定,将《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对外捐赠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3]95号)(以下简称“财企[2003]95号”)中用于对外捐赠的财产范围延伸到了企业持有的股权(含企业产权、公司股份),这表明国家将以多种形式来鼓励企业投身慈善事业,为社会多做贡献。
不过,财企[2009]213号也强调,企业以持有的股权进行公益性捐赠,应当以不影响企业债务清偿能力为前提,且受赠对象应当是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而且,企业捐赠后,必须办理股权变更手续,不再对已捐赠股权行使股东权利,并不得要求受赠单位予以经济回报。此外,公益性捐赠涉及上市公司股权的,捐赠方和受赠方应当遵照《证券法》及有关证券监管的其他规定,履行相
关承诺和信息披露义务。
据专家介绍,财企[2003]95号对企业可以用于对外捐赠的财产范围明确限定为现金、库存商品和其他物资,企业生产经营需用的主要固定资产、持有的股权和债权、国家特准储备物资、国家财政拨款、受托代管财产、已设置担保物权的财产、权属关系不清的财产,或者变质、残损、过期报废的商品物资,是不
得用于对外捐赠的。
为了保证捐赠双方的利益,财企[2003]95号对捐赠双方的财务处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强调指出,企业对外捐赠的受益人应当为企业外部的单位、社会弱势群体或者个人。对企业内部职工、与企业在经营或者财务方面具有控制与被控制关系的单位,企业不得给予捐赠。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自办或者与他人共同举办教育、气文化、卫生、体育、科学、环境保护等经营实体的,应当作为对外投资管理。企业为宣传企业形象、推介企业产品发生的赞助性支出,应当按照广告费用进行管理。
除了上述对外捐赠的范围,对于捐赠途径、捐赠的原则和要求、捐赠的类型和对象、捐赠的财务处理等方面,财企[2003]95号也给出了非常细致与可操作性的规定。比如:企业对外捐赠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依法成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进行。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合法的新闻媒体等
进行。
据专家介绍,按照财企[2003]95号的规定,企业已经发生亏损或者由于对外捐赠将导致亏损或者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除特殊情况以外,一般不能对外捐赠。而企业实际发生的对外捐赠支出,应当依据受赠方出具的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或者捐赠资产交接清单确认;救灾、济贫等对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和个人的捐赠,无法索取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捐赠收据的,应当依据城镇街道、农村乡村等基层政府组织出具的证明和企业法定负责人审批的捐赠报告确认。
也就是说,企业只有满足上述情形的捐赠,财务处理时才能作为捐赠处理。因此,专家提醒企业,能否作为捐赠处理,不但影响企业财务核算的规范性,也会影响到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合法性。这是因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年第63号)第九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第十条进一步明确,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及赞助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得扣除。
综合关于捐赠财务处理的新旧文件规定,专家提醒纳税人,在财税处理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企业在进行捐赠财务及税务处理时,应分别遵循上述规定。企业根据两个文件的规定,财务上可以作为捐赠处理的非公益捐赠,比如企业直接对困难社会弱势群体和个人的捐赠,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时无法申报扣除。
二、财企[2009]213号是对企业持有的股权进行公益性捐赠的规定,与之前沸沸扬扬的陈发树股权捐赠与牛根生裸捐红利等个人捐赠股权并无关联。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是捐赠主体不同,财企[2009]213号规范的捐赠主体是企业,而后者是个人;二是受赠对象的要求不同。财企[2009]213号的规定为依法设立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而新华都慈善基金是新华都旗下的一个非公募基金组织。
三、个人捐赠股权个人所得税前如何处理,应按个人所得税相关法规执行。
第五篇:梧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梧州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担保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梧州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担保行为,切实防范经营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梧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及其重要子企业(以下统称监管企业)。重要子企业是指企业实行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母公司投资超过其净资产10%以上的全资子企业或控股子公司,或投资虽不足母公司净资产的10%,但属从事主营业务、作为母公司核心的全资子企业或控股子公司。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担保行为是指企业以担保人名义与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以下简称“被担保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经济行为。
第四条 担保业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
(二)审慎原则;
(三)依法担保、规范运作和防范风险的原则;
(四)逐级担保的原则。
第二章 担保权限和范围
第五条 监管企业可以对符合条件的市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委托管理企业按规定提供担保。
第六条 监管企业不得以公司资本为本公司的股东、非法人单位、自然人或企业高管人员投资的企业(公司)提供担保。
第七条 监管企业原则上按持股比例为投资企业提供担保,一般不得直接或间接为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企业提供担保。
第八条 除国家和自治区另有规定外,监管企业对投资企业累计担保不得超过最近一个会计合并会计报表企业净资产的50%。
第九条 严格控制为非投资企业提供担保以及超出其持股比例对所参股企业提供担保,确须担保的,必须有相互担保或可靠的反担保,并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条 监管企业不得对经营状况非正常的重要子企业和委托管理企业提供担保。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不具备法人资格)和职能部门不得提供担保。
经营状况非正常企业是指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
(一)最近三个会计连续亏损的;
(二)存在拖欠银行贷款本息不良记录的;
(三)涉及100万元人民币(含100万元)以上的重大经济纠纷或经济案件的;
(四)涉及破产诉讼的;
(五)企业审计后净资产小于注册资本的;
(六)市国资委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监管企业提供担保要遵循逐级担保的原则,不得越级担保;母公司进行融资时,子公司可以提供担保,子公司之间相互担保的,须经母公司批准,并报市国资委按程序审核后方能生效。
第十二条
监管企业在上述规定权限内的担保,由企业依《公司章程》或相关规定的程序报母公司批准并按监管企业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的有关要求办理。
第十三条 监管企业的担保报批范围包括:
(一)利用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二)实行国际招标的重大工程项目;
(三)国家、自治区政府及市政府批准的重大项目;
(四)发行公司债券;
(五)本办法规定权限以外的担保。
第十四条 监管企业原则上不得为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包括任何形式的委托理财、投资股票、期货、期权等)进行担保。为参股企业担保,一般采取股权质押方式,不以金额担保。
第三章 担保人和被担保人条件
第十五条 担保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企业法人资格,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具有良好的资信及代为偿债能力;
(三)具有本办法规定的担保权限。
第十六条 被担保人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依法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其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备健全的管理机构和财务制度;
(三)具有清偿债务的能力;
(四)无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信用记录;
(五)无重大经济纠纷;
(六)最近会计审计后资产负债率小于60%;
(七)市国资委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四章 担保形式
第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担保的形式包括:保证(一般保证、连带责任保证)、抵押、质押(动产质押、权利质押)、留置和定金等。
第十八条 监管企业对其他企业担保方式以一般保证担保为主。第十九条 下列国有资产不得设置抵押担保:
(一)未办理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的;
(二)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
(三)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
(四)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国有资产。
第二十条 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出其抵押物的价值,国有资产抵押后,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的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得超出其余额部分。
第五章 反担保的要求
第二十一条
为被担保人提供担保时,担保人可以要求被担保人提供合法有效的反担保,并签订反担保合同。
第二十二条 反担保的方式主要包括保证、抵押、质押等。
(一)保证反担保。一般由被担保人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第三方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信可靠,财务状况良好,具有偿债能力,无重大债权债务纠纷。
(二)抵押反担保。抵押物必须是所有权、使用权明确且没有争议的资产,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和已设定抵押的财产不能再抵押。反担保抵押物应当进行资产评估。
(三)质押反担保。所有权明确,不涉及诉讼或争议且未设定质押的动产、有价证券、应收担保人的款项、股权等可以作为质物进行质押反担保。
第二十三条 实行反担保时,应按企业内部决策机制的程序执行,应当有企业、董事会或经理办公会审议同意的文件。
第二十四条 担保企业应依据风险程度和被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履约能力来确定反担保方式。
提供非保证方式担保的,担保人不得接受保证方式反担保。第二十五条
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的反担保,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担保人实行财产、权利抵押或质押的,依照法律程序将抵押物或质物折价、拍卖或变卖处理时,抵押或质押资产应依法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报市国资委核准或备案。
第六章 担保程序
第二十七条 监管企业担保行为统一由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经理办公会作出决定,形成书面决议并签字后,由企业财务部门或指定的专门部门负责办理。
第二十八条 担保申请人申请担保,须提供本企业以下有关文件资料,并保证其真实性。
(一)担保申请书;
(二)企业章程、营业执照有效复印件;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有效复印件;
(四)具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近3年的财务报告及有关资信和履约能力等证明文件;
(五)企业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经理办公会对担保行为作出的书面决议;
(六)政府有关部门或单位出具的项目审批文件;
(七)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八)被担保项目主债务合同或者贷款意向书及其他有关文件;
(九)还款计划、方式及资金来源;
(十)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担保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经济评价报告等。
第二十九条 反担保人为第三人的情况下,担保申请人应提供反担保人的下列资料:
(一)公司章程、营业执照有效复印件;
(二)公司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有效复印件;
(三)具有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近3年的财务报告及有关资信和履约能力等证明文件;
(四)企业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证复印件;
(五)能够抵押或质押财产的名称、数量、质量、状况、所有权或使用权权属证明、保险、公证等有关文件;经具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抵押或质押财产作出的评估报告等材料;
(六)按担保受理人要求出具的反担保文件;
(七)担保受理人认为必要的其他文件。
第三十条 担保受理人接到担保申请人有关资料后,应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审查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第三十一条 担保受理人应重点审查担保申请人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风险控制的防范措施。对担保申请人财务状况的审查应掌握下列原则:
(一)对一年以内(含一年)的担保,担保申请人须最近一个盈利;
(二)对一年以上的担保,担保申请人还须近2年连续盈利,同时其资产负债率原则上不超过60%.第三十二条 担保受理人在审查担保申请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并对担保项目进行风险测评的基础上,按下列程序办理担保事项:
(一)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编制担保业务审批报告书,并签署意见;
(二)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对拟决定的担保事项和拟签订的担保文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三)企业总会计师或分管领导、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对担保事项签署审查意见;
(四)公司董事会根据《公司章程》的授权决议批准;根据《公司章程》规定担保事项超出董事会批准权限的应当由公司股东会批准;
(五)根据本办法规定应当报市国资委批准的,履行相应报批手续。报市国资委审批时,企业应报送第二十八条申请担保复印件及担保方同意担保复印材料一套到市国资委,国资委收到材料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批复(须报市政府审批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担保申请批准后,担保人应与反担保人及时办理反担保手续并订立书面反担保合同。反担保合同签订后,担保人应与债权人签署担保合同。
反担保合同和担保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应有企业法律顾问参加,并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除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必须到相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外,出资企业担保实行自愿登记原则。自愿登记部门为担保人所在地的公证部门,担保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七章 担保管理
第三十五条
担保企业应加强担保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担保行为的各项制度。
(一)建立担保业务台帐,定期对担保业务进行分类整理归档和统计分析;
(二)建立跟踪和监控制度。对被担保企业以及担保项目资金使用、财务状况及债务主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建立备案制度。出资企业及其所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担保事项,应于担保合同签订后的5天内向市国资委备案;终了二个月内,出资企业应汇总本担保事项(包括被担保人、担保项目、担保金额、担保期限等情况)和因担保事项承担连带履约责任而发生民事诉讼的情况,向市国资委作出书面报告。第三十六条 对外担保执行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的,应及时向国资委作出书面报告:
(一)担保对象的资信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担保的债务履行出现重大困难或超过履行期限仍未履行的。第三十七条 担保合同按下列程序和要求进行管理:
(一)债务主合同的修改、变更须经担保人同意,并重新签订担保合同;
(二)担保合同一经签订,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债权、债务人不得转让权利;
(三)担保合同的变更、修改、展期,应按规定程序审批并重新办理。
(四)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主合同债务履行完毕后,被担保人应在10日内通知担保人。
第三十八条 监管企业因下列情形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行政处分、经济处分等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程序对外担保或审批担保的;
(二)未按规定程序进行登记或报告的;
(三)隐瞒企业信息或提供虚假资料的;
(四)疏于审查或对担保项目跟踪监管不力的;
(五)出现担保风险不及时报告的;
(六)承担连带责任后不主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的;
(七)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本办法规定的其他担保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监管企业应根据本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企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业内部担保管理办法,明确董事会或总经理会的担保批准权限。具体办法报市国资委备案。
第四十条
上市公司的担保业务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国资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各县(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