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持续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字号 大 中 小
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14-09-10 19:56:1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对于发展普惠金融、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日前,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235号,以下简称《深化意见》)。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加速资金周转,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改革升级,进而促进“三农”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2009年,人民银行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224号),明确了全面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总体目标、主要措施要求和保障机制。过去四年多时间里,人民银行会同地方政府、银行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有关各方,以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均衡城乡支付服务资源配置为突破口,建设了覆盖广大涉农金融机构的支付清算网络体系,建立了有利于实施各项惠农政策的银行账户服务体系,发展了适用于农村地区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体系,着力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以及手机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积极打造中国特色惠农支付服务体系,促进城乡金融服务协调发展和支付普惠。
截至2013年末,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立的个人银行账户达24.1亿户,发放的银行卡达15亿张,基本实现了人人有卡、家家有账户、补贴能到户。超过8万个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接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接入比率超过70%,其中包含近4万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1400多家村镇银行。农村地区银行机构网点接入其内部清算系统的比率超过90%。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已覆盖全国近8万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网点。2010年-2013年,全国通过银行账户、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代理发放新农保、新农合以及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合计达760亿笔、共1.78万亿元。农民群众通过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既可提取补贴款,也可持卡消费或转账。助农取款服务点超过85万个,覆盖行政村48万余个,消除金融服务空白行政村超过80%,基本实现了乡村全覆盖。2010年-2013年通过助农取款服务取款金额和笔数分别达到650亿元和1.9亿笔,以每次(笔)业务为农民节约交通餐饮花费10元和4小时时间计,该业务可为农民群众节约19亿元和7.6亿小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助农取款服务投入产出不平衡问题仍较突出,农民的现金结算意识依然较强,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深度有待拓展,真正贴合“三农”的支付服务或产品的创新难度大,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风险管理措施有待进一步健全。人民银行在总结已有工作成绩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各方意见,对困难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着力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并印发了《深化意见》。
《深化意见》共十个部分,除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外,主要从深化助农取款服务,优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支付服务主体,推广非现金支付,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强化宣传培训和组织落实等方面对下一步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将深化助农取款服务作为核心内容。允许在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新增开办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三种业务,丰富服务功能,提升服务使用率。二是明确服务点业务收费要兼顾可持续发展和适度优惠农民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于农村老人在服务点支取养老金等政府涉农补贴资金,要求每卡每月首笔取款业务免费。三是鼓励支持农村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推动手机支付等新兴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四是重申关于宣传培训与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强化农村支付服务安全运行。五是遵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精神要求,协调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合力推进工作开展。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各方,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动实施《深化意见》,不断推进惠农支付服务建设,优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支付服务提供主体,持续推动支付结算账户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支付系统网络延伸,推动金融普惠,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完)
附件: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
银发〔2014〕235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各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支付清算协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系列工作部署,现就进一步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对于发展普惠金融和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扩大现代化支付体系建设成果在农村的应用和普惠面,丰富农民易于接受和获得的支付服务和支付产品,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形成以“三农”金融需求为导向,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推动金融包容性增长和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因地制宜。立足实际,根据不同农村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目标,研究推出符合农民需求、安全好用易操作的非现金支付产品。
丰富主体,鼓励创新。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引导各类支付服务提供主体参与农村支付服务市场建设,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各类商业模式的特点和优势,推动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创新发展。
风险可控,试点先行。稳妥开办新的支付业务、增加新的支付功能。认真总结试点经验,推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业务模式。密切关注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风险,强化农村地区用户的风险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有序推广支付服务新产品、新功能。
政策扶持,包容发展。既要尊重商业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以业务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协调推动金融、财税、农业、商务、通信等相关部门支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
三、推进综合性惠农支付服务建设
(一)丰富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以下简称服务点)的业务功能。银行卡收单机构可根据实际需求,通过服务点新增办理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业务。现金汇款是指服务点收取汇款人小额现金,并通过扣划服务点的银行账户(包括银行借记卡账户和存折账户,下同)资金,将等额款项转入汇款人指定的银行账户。转账汇款是指服务点不收取汇款人现金,通过直接扣划汇款人的银行账户资金,将相应款项转入汇款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代理缴费是指服务点通过现金汇款或转账汇款方式,为缴费人办理的专门面向水电气费、通讯费、新农合、新农保等账单出账单位的费用缴纳业务。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分别采用专门交易类型,由银行卡清算机构统一设置。本行交易和跨行交易均应遵循该设置,确保交易可识别、可统计、可控制。收单机构和银行卡清算机构应自本意见印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相关设置。
(二)适度调整限额管理要求。服务点办理助农取款或现金汇款业务,原则上单卡、单日累计金额均不得超过2000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风险防范能力自行对转账汇款进行限额管理,并向当地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报备。服务点应建立现金汇款业务台账,逐笔登记现金汇款日期、汇款人身份信息、金额等信息,经汇款人或其代理人签字(指纹)后确认,并定期核对。人民银行总行或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可根据业务发展情况、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调整上述限额。
(三)完善收单机构管理。收单机构已参与助农取款服务并拟在服务点新增现金汇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业务功能的,应选择经营稳定、风险防范能力强且未发生过风险事件的服务点先行试点、稳步推广,并在新增业务功能前向当地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报备。收单机构拟申请参与助农取款服务及新增支付业务试点的,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银发〔2011〕177号)办理。收单机构具体管理要求由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确定。支付机构作为收单机构参与服务点业务的,应将委托划转资金直接转入委托人指定的银行账户,不得通过支付账户划转。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应密切跟踪监测服务点新增支付业务功能的风险和发展,及时总结报告。
(四)提升服务点的服务与管理水平。服务点原则上应设置于无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的村、屯。收单机构应积极稳妥采取措施支持服务点业务开办所需资金,切实加强服务点有关现金管理安防措施和能力,在与服务点签订的协议中明确现金管理防范措施等内容,争取将服务点纳入当地公安机关监控网络,有效防范抢劫、盗窃、诈骗、假币等事件发生。收单机构应不断强化服务点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告知责任义务,加强对服务点规范操作培训、运行维护管理、定期巡检,建立服务点准入退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投诉处理机制及风险管理制度。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加强对服务点名称的规范管理,依据业务功能指导收单机构为服务点统一悬挂标识牌(如惠农支付服务点)。少数民族地区的服务点应力争双语操作提示。
(五)合理制定收费定价和利益分配机制。收单机构应在服务点经营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业务收费标准,且不得对余额查询及每卡、每月首笔取款业务收费。收单机构应采取有效措施,适度补偿服务点运营成本,确保其业务办理积极性。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会同有关各方,按照促进可持续发展、适度优惠农民的原则,确定辖内服务点支付业务收费机制,并及时将相关收费标准及分润模式报告人民银行总行。
(六)切实提升服务点支付设施有效使用率。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应会同有关各方积极推进服务点开通跨行支付业务,并将此项工作作为新增服务点和服务点新增支付业务功能的重要考核因素,确保发卡行和有关收单机构均支持银行卡跨行使用。截至2015年6月末,所有发卡行和有关收单机构均应开通服务点的跨行支付业务。收单机构要根据需求情况不断优化服务点设置。对于基础条件暂不具备的村、屯,要通过加强临近村、屯服务点建设等方式为农民提供支付便利。鼓励探索其他符合农民需求、有利于服务点持续发展的金融业务功能。
四、优化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七)调整限额收费、扩大受理范围。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单卡、单日取款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00元。收费标准按照取款金额的0.5%收取,最低1元,最高20元,收费分配比例不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要持续增加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网点。鼓励地处农民工输出大省且业务系统较为完备、风险控制措施较好的其他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
五、丰富支付服务主体
(八)继续发挥涉农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支持农村支付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村镇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认真总结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相关经验,充分利用在网点设置、客户群体培养、社会认知度建立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发挥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鼓励其他金融机构积极顺应城乡一体化的趋势,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合力促进金融包容性增长。银行卡清算机构应加大涉农银行卡支付产品创新,推进银行卡在涉农行业的应用及农村地区的联网通用。支持支付机构利用自身业务特性,开发适合农村需求的支付产品和服务,探索既有助于服务“三农”发展又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鼓励各类型支付服务主体互相合作,共同开发便农惠农支付结算产品和服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应充分发挥自律、维权、服务、协调作用,引导成员机构积极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强农村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相关宣传培训工作力度。
六、持续推广非现金支付
(九)大力推广银行账户和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银行账户普及率和活跃账户率,增强农村地区银行服务的可获得性。积极发行面向“三农”、切实具有便农惠农特色的银行卡,协调各类财政补贴通过银行卡直接发放,以“一卡多用”为特色功能,拓宽服务领域。不断完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支持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开通农村地区支付终端的跨行使用,应在2015年6月末前开通所有转账电话的跨行支付功能。支持在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自助转账业务,为农民提供安全、便利的资金汇划方式。发卡银行可根据业务需要为持卡人默认开通自助转账业务,并应结合不同渠道的业务风险等级设置交易限额,为持卡人提供限额调整服务。银行卡清算机构应会同发卡银行确定跨行自助转账业务的开通及限额管理方案,并向人民银行总行报备。积极稳妥地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商业汇票等业务,构建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支付结算链。
(十)积极发展手机支付及其他新兴支付方式。认真总结农村地区手机支付试点成功经验,利用手机支付快捷、便利、自助服务管理等业务特点,发挥手机支付在推动农村金融普惠方面的独特优势,推动移动运营商与涉农金融机构、银行卡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有关各方合作,因地制宜推动手机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研究开发贴近农村、农民的手机支付产品,加强手机支付特约商户实名制管理及资金结算管理,加强客户身份识别,保障手机支付交易与信息安全。支持在应用环境较为成熟的农村地区发展网络支付业务。积极推广适应农资企业、种养殖大户、农副产品收购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兴电子支付方式。密切关注农民、农户、贫困人群等有关各方需求特点,研究开发成本相对低廉、操作较简单、安全性能较好的新兴支付产品。
(十一)不断延伸支付清算网络覆盖面。积极稳妥扩大人民银行跨行支付清算系统、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指导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内部支付清算网络,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代理方式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畅通跨境劳务汇款渠道,降低跨境汇款成本。
七、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十二)健全工作机制,争取政策扶持。建立健全由政府支持,人民银行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共同实施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应注重内部相关部门的协作,充分利用自身政策资源,对积极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机构给予支持;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调,力争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通信优惠、专项资金、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内容等形式,对政策性便农惠农支付业务给予扶持;协调各地各类财政补贴优先通过积极参与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涉农金融机构代发。
八、加强风险管理
(十三)加强风险管理,保障支付安全。涉农金融机构、支付机构应建立健全符合“三农”发展特点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要求,不断强化支付结算业务的合规性;建立健全客户资金赔付责任机制,明确支付结算业务所涉消费者权益保护责任;强化内部控制,特别是加强对基层营业网点和服务点的业务管理;通过安全宣传、警示教育、操作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和用户的安全意识。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适时对服务点运营情况、风险状况进行检查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反映;加大农村地区支付业务监测力度,会同公安等有关各方,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和打击犯罪的长效机制,及时通报各类风险信息,迅速发现、处置、管控风险;充分利用联合整治支付结算重大违法犯罪机制的作用,适时对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领域的犯罪活动开展集中打击,营造安全的支付服务环境。
九、强化宣传培训长效机制建设
(十四)深化支付结算知识宣传培训工作,提升农民认知度。以涉农金融机构实体营业网点为基地,加大日常宣传工作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现场体验式宣传。发挥服务点面向群众、扎根乡村的特点,依托服务点开展综合金融知识宣传。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支付机构等各类支付服务主体充分借助多样化宣传渠道,积极探索新型宣传网络,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适时开展阶段性工作成效展示,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全面宣传报道。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至少每年在辖区内组织开展1次农村支付业务宣传,并督促有关各方加强支付安全知识宣传,加强对服务点、柜台等业务具体经办人员的支付业务知识培训,使其全面掌握并熟练操作所使用或代理的支付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其向农民进行宣传的公益服务意识和能力。
十、工作要求
(十五)制定方案,有序推进。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要客观分析当地实际情况,依据本意见研究制定符合辖内实际的工作方案和目标。银行业金融机构、清算机构、收单机构应主动履行工作职责,对本意见确定的工作内容积极探索、研究和落实,加强信息反馈。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可组织收单机构在辖内选择服务点开展新增支付业务试点,人民银行总行也将选取部分地区进行综合服务试点。(十六)认真总结,及时报告。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及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应及时总结年度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情况,并于下一年1月20日前报送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年度总结由当地人民银行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代为上报。
(十七)正向激励,按绩评优。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重视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客观反映工作进展,及时总结经验、查缺补漏,据此对有关各方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评价。人民银行总行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请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及时将本意见转发至辖区内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
第二篇: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小议农村支付环境建设
在当前农行“重征”县域金融、政策性银行迂回包抄、邮政银行“亮剑”农村市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兴未艾,农村金融市场狼烟四起的情况下,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商业银行要想脱颖而出,实现发展新跨越,就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勇于探索创新,这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农村支付服务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推广普及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对于促进农村金融服务的升级和创新,刺激农村消费,改善民生,支持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受传统习惯的局限,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意识普遍较差。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形成了现金结算的偏好。相比之下,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手续繁琐的特点,加上农村地区对这些结算工具认识不足,因此对它们的利用程度较低。
二是缺乏对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利益补偿机制。一是在农村乡镇设置网点效益低;二是在农村布放银行卡受理设备和自助设备的成本高;三是农村ATM机等自助设备安全防范困难,且成本较高。三是推动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缺乏组织协调力度。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银行系统自身努力,更需要政府及各部门协调联动,共同努力。
根据以上问题,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改善农村支付环境。
一是应创新服务“三农”的金融产品。针对目前农村贷款品种单一,贷款手续烦琐,中间业务产品缺乏等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农村信用社要对症下药,着力解决好思路不宽、手段不活、措施不多等问题,在主动创新和重点突破方面下功夫。要始终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跟经济发展大潮,积极寻找发展机遇。要认真把握经济金融政策和产业导向,把握农村经济发展趋势,以信用工程和百千万富民工程为载体,大力支持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支持农村青年、妇女创业和农民外出务工。要加大产品推广力度,既要将银行卡、个人理财、电子银行等成熟城市金融产品向农村推广,又要积极开发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农村金融产品,在业务增长方式、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国际业务、理财业务、代理业务、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突破。
二是要创新服务“三农”的贷款方式。积极推广中小企业联盟、信用共同体、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围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以农民住房贷款为重点,完善抵押、期限和利率管理,加大消费贷款拓展力度,进一步叫响农信社的服务品牌,不断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广新型支付结算服务品种,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应用。充分利用小额支付系统平台功能,推行跨行资金转账、代收代付和通存通兑业务,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银行卡业务,推进电子支付服务的应用,督促农村信用社加大银行自助设备的投放。充分利用农业银行“漫游汇款”业务功能,提高业务办理覆盖面,为农村地区广大农民办理存取款提供更大方便。大力推广票据业务,积极引导银行机构,提高小额支付系统银行本票业务的使用频率,鼓励农村信用社签发华东三省一市银行汇票的数量,扩大汇票的使用量,积极为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申请开办商业汇票提供帮助,扩大涉农金融机构办理承兑或贴现票据的范围,积极推行、引导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办理公用事业缴费、财政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农民养老金发放等业务,进一步提高支付结算服务效率。
四是加强对农村金融网点支付结算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服务技能。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一次、两次培训不可能解决所有系统性的问题,也不可能迅速提高业务人员水平,支付清算系统在不断升级更新,业务人员也在不断变动,这就要求通过完善培训制度,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不定期对支付系统参与者进行培训,使培训工作达到真正的效果。提高培训针对性。培训工作除系统管理方面的内容外,可以结合当前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的问题,再配合实际操作加强对业务人员培训。如目前支票影像系统业务量低、退票率高现象,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查找原因后,可以有针对性开展支票影像系统专项培训工作,从操作层面上讲解如何降低退票率,提高培训时效性和针对性。
五是改进面向农村居民和中小企业的宣传方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支付结算知识的认知度。宣传内容平民化。原来宣传材料中的专业术语对普通民众而言普遍觉得难以理解,更何况农村居民普遍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更不容易懂得宣传材料上的内容。应将宣传材料的内容直白化、口语化,便于让农村地区居民更快的接受和理解。宣传方式多样化。在坚持以农村金融网点为开展宣传主体的同时,开辟一些农村居民更喜欢的宣传方式。如可以与农村反假工作的宣传工作结合起来,因为在农村地区,人民币防伪宣传最受欢迎,农村居民也最为信任和尊重,如能很好地将支付结算宣传与反假人民币的宣传结合起来,既能很快的为普通民众接受,而且通过对使用现金和使用其他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风险对比,更能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第三篇:耒阳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耒阳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完善金融支农服务方式,稳妥推进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有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国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支付结算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农村服务水平,以完善支农服务方式为手段,畅通农村支付结算渠道,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支付结算网络,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建设始终要立足农村实际,寻找突破口,不断完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功能。要结合耒阳农村支付结算环境的薄弱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满足耒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分类指导,鼓励创新。金融机构要结合耒阳经济发展现状,找准市场定位,对农村客户群体进行市场细分,研究适应其需求的支付方式,创新金融支付工具,丰富金融服务手段,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层次支付结算需求。
(三)循序渐进,注重实效。各金融机构要根据实际,制定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规划,在先行试点积累成熟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推广应用。要抓好示范带动作用,做到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三、工作目标
耒阳市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规划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与使用,实现涉农资金发放的电子化操作,提高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与使用,缩小城市与农村在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方面的差距;增强涉农支付清算系统业务处理的广度与深度,提高支付清算网络系统在涉农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覆盖面;丰富农村支付服务主体构成,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的建立。具体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目标:
(一)近期目标
至2009年底,全市金融机构网点支付系统参加率提高5%,达到20%;新增ATM机20台,其中乡镇5台;新市放POS机具(含电话POS)200台,其中村镇至少50台;实现公共转移支付、涉农补贴资金、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等电子化发放率达到60%以上;人均持卡达到0.5张,银行卡交易量增长15%以上,持卡消费金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力争达到10%的水平。
(二)远期目标
第四篇: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工作汇报
——邮储银行鹿泉市支行
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很难推进。我邮储鹿泉市支行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的开展,积极召开“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会议,调动职工积极参与进来,探索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具体做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支付结算知识宣传,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据人民银行统计,截止2011年8月底,我辖共有金融机构网点51家,其中,办理对公业务网点数量40家,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42家,接入全国支票影像系统19家(较年初增加1家,为我邮储银行)。
为了畅通渠道并拓展支付清算系统覆盖面,根据实际情况,我行支付系统专门为其提供了多种经济、灵活的接入方式,积极支持其接入现代化支付系统。此外,继续支持和鼓励农信银资金清算中心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连通城乡的结算网络,完善了农信银机构之间的支付清算平台。农村金融机构网点的大量联网,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支付环境,为广大农村地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清算服务。截止2011年11月20日,我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03884户,较年初增加26278户;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62户,较年初增加56户。
我行在推动支付系统不断延伸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支付 系统尤其是小额支付系统的作用。结合鹿泉市实际状况,努力探索,积极协调财政、农委、商务、银行机构等相关单位部门,实现了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办理社保、医保、粮食补贴以及“新农合”等各类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直接划拨入户,进一步发挥了该系统的功能,为农户提供了便利,受到了农村居民的热烈欢迎。
近年,我行支付结算部门抓住国家发放各类财政补贴资金的有利时机,组织引导涉农银行机构大力发行银行卡,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农村居民使用银行卡。特别是在惠农卡业务方面,我行积极推动“三农”和县域市场,着力研究解决面向广大农民的金融服务问题,根据县域客户的金融需求和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先后研发推出了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特色产品——绿卡通卡、绿卡、商易通卡、及信用卡。在为农户提供存取款、理财、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今年,截止到2011年11月20日,我支行新增绿卡通卡3159张,卡户平均存款余额达5700元;信用卡共计进件491张,进件合格率为91.04%,审批成功313张,其中金卡163张,普卡150张。
与此同时,推动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向纵深发展。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发挥邮政储蓄银行网络遍布城乡,服务贴近“三农”的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专项培训。大力开展宣传营销活动。为方便农民取款,我行特在营业网点 设置ATM机3台,POS机6台,其中:县城5台,乡镇1台,商易通419部,较年初新增30部;新增加台席3个。
近年来,我行在推广转账电话、网上银行支付等其他非现金支付工具使用上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效。截止2011年11月20日,今年新增网银支付用户数量743户,交易金额630万元;电话支付用户数量685户,交易金额118万元;银行卡消费金额16491万元;银行卡转账金额41788万元;转账支票结算金额70968.80万元。
今后,我行将通过建设示范县和联系点积累好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促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全面改善,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促进“三农”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做出重要贡献。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总结表彰会上的讲话
以支持三农为己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面推进我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获得山西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次金融办和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组织召开的山西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总结推动会议,是我省金融系统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山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我省金融系统支持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措施,必将对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解放初期农村人口占比达到80%以上,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即便这样,目前在农村居住的人口仍然达到50.32%,所以解决好农村问题,是我国赶超欧美,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农村的问题有很多,如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严重不足,劳动力大量外出,思想观念落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
山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地区地理条件较差,经济发展不 1
均衡。受涉农金融网点偏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人力资源不足,农村社会群体文化层次偏低等因素影响,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面临诸多困难。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在人总行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不等不靠,全盘筹划,立足山西经济发展实际,积极组织省城各涉农金融机构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金融利农第六覆盖工程”,全面推进山西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初步形成了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人民银行主导、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农民受益的良好局面,全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支付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在农村地区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小额支付结算转账电话“村村通”工程已实现全覆盖,农民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消费、看病、转账、小额提现等支付便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和总行支付结算司的正确领导,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更离不开今天表彰的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积极进取,在此,我代表山西省金融办向为我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付出辛勤劳动的各位同仁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1年是全面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一年,是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起步之年,做好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此,我衷心希望全省金融部门要围绕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结
合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农村工作思路、强化金融服务功能,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全面推进我省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下面就如何做好下一阶段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强化意识、落实责任,切实维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各金融机构及涉农单位,要树立“三种意识”,一要树立农业基础地位意识,耐心细致地做好农村各项基础工作,二要树立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三要树立合作意识,共同携手提升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同时要以支持“三农”发展为己任,从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凝聚支持“三农”力量,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作为我省当前重大民生问题来对待,作为解决全局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来对待,切实维护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2010年以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在全省实施了“金融支付利农工程”,“村村通”工程、惠农直补一卡通工程,下大力气培育和发展符合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可复制、易推广”的农村金融支付产品,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三农”金融需求,真正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山西省农行大力支持“三农”,让利于民,在全省近3万
个行政村布放转账POS机,发放惠农卡,实现了“机到村、卡到户、钱到账”的全省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立足实际、着眼未来,构建金融支持“三农”长期发展战略。
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存在诸多矛盾和不确定因素,更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作艰巨性与复杂性,要立足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县一策”原则,研究分析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长远规划的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方案,避免盲目、重复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进程,逐步普及农村金融产品的网络化交易,发展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低成本的商业可持续模式。不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金融业加大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保证金融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政策倾斜、区别对待,形成长效扶持机制。
要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改革政策倾斜力度,例如,在山西的农村地区划分了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对不同的业务品种实施差别政策。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以及一些政策性业务,在规范发展的同时适当降低政策门槛,引导资源优先配置在政策性领域。如调整农村地区银行卡收费标准,降低农村地区商户的入网门槛,加大农村商户入网扣率优惠力度及覆盖面。同时,对金融机构在农村设置网点、农村支付基础设施投放等方面,可以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给予适当的补贴或减免,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引入有效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强化协调,多方联动,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整体推进。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必须高度重视各涉农单位在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作用,主动加强与当地政府和财政、税务、经贸、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共同研究对策,统一行动,相互支持。通过多部门、跨领域的协调合作,构建多层次、全领域组织和运作体系,为农村支付环境改善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五、调研先行、优化服务,打造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金融服务方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营方式的转变,非农产业迅速崛起,农村劳动力流动增加,农户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他们的金融需求也呈多元化趋势。不仅有存贷款需求,也产生了对包括结算、汇兑、金融咨询、保险、信用卡、保管、有价证券买卖等在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对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提出了安全、高效、快捷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市场
化为导向,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创造出操作性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
同志们,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进金融系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科学规划,加强领导,协同行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开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工作的新局面,为支持山西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