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

时间:2019-05-12 20:0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

第一篇: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

关于看守所“系自杀”事件的深度报告

警察是什么?是国家公器,其言其行,其所作所代表着一国的政权形象、执法水平乃至文明程度。警察是什么?是公务员,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守护者。

但!!中国警察近几年负面新闻的高发和频发,却让人深深觉得,他们似乎已经逐渐成为特权阶层,慢慢的走向了人民的对立面,甚至是蔑视生命崇尚暴力的拥护者,近几年的看守所里面“系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令人寒心!

看守所的高墙之内,蹊跷、诡异死亡事件不断以新鲜、独特的形式出现,以至于能引起公众关注的不再是死亡事件本身,而是花样日新月异的死亡方式。

 摔跤死:2009年2月16日,江西九江市修水县看守所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陈绪金突然死亡。警方先是称其系上厕所时摔倒猝死,后医院诊断死于心肌梗塞,尸检报告又鉴定其死于多种慢性病导致的“心、肺等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而家属怀疑他是被打死的。因为根据警方调查,出事当晚陈绪金曾被同监号的羁押人殴打。 躲猫猫事件:2009年2月21日,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在看守所内时重伤入院,因“重度颅脑损伤”死亡。而警方的解释是因为李明乔和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 做噩梦死:2009年04月02日,江西九江市看守所内,刑拘期间的50岁男子李文彦猝死,警方解释其噩梦后突然死亡。

 发烧死:2009年8月9日下午,王树坤被云南看守所拘留19天后死亡一事,警方初步通报称此人是发烧致死。

 激动死:2009年12月12日,陕西省三原县女子王会侠被富平县警方带走,“问话”20小时后非正常死亡。家属目睹遗体有明显伤痕,但尸检结果却是:王会侠系生前患有原发性心肌猝死,情绪激动紧张为死亡的诱发因素。

 喝开水死亡:是2010年2月18日,河南省鲁山县一名叫王亚辉的男青年被公共安全专家机关带走,3天后其亲属被告知,王亚辉已在看守所内死亡,亲属查看尸体后发现,他身上有多处伤痕。对此当地警方解释,犯罪嫌疑人是在提审时喝开水突然发病死亡的。

 洗脸死:2010年04月7日,湖北荆州市公安县一名在押薛姓男子,4月7日离奇死在该县看守所。警方称,该男子溺亡在洗脸台水池里。

 骷髅死:2010年4月9日,董雄波,劳教人员,在唐山市荷花坑劳教所服役期间身染重病,非但没有得到相应的治疗,反而被迫从事强体力劳动,最后在身体极度透支的情况下于2010年4月9日去世,年仅37岁。身高180的董雄波死亡时体重仅余35公斤,双腿细如竹竿,肋骨根根分明惨不忍睹,被称为“骷髅死”。伴随着一条条生命的离去,中国看守所“事件发生路径图”越来越惊人的相似,“还有很多类似的睡姿不对死、鞋带自缢死等等等等„„.这些都归为看守所内“系自杀”中!死法可谓大大超乎了公众的想象范围,原来死也是一件如此充满“艺术性”的“技术活”。而若干个“系自杀”,多以警方涉嫌刑讯逼供,办案人员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所有的蹊跷、诡异死亡事件最终都被专家、调查组认定为“正常死亡”,看似信誓旦旦、证据确凿,其实都脆弱得禁不起推敲与颠仆。不过讽刺的是大家除了靠最基本的常识来判断,却又还真找不出真凭实据来反驳。监狱要不就是没装摄像头、装了摄像头的死亡位置又恰恰处于监控盲区;再者尸体早已匆匆火化,来个死无对证,至于目击者,除了警察就是犯人,警察不会作证、犯人不敢作证,总之,一切都能使蹊跷死亡事件有着一系列“合理、合法”存在的理由。

看守所的系列死亡案根子在于权力缺少制约!何其荒唐!何其寒心!

尽管中国人对违法犯罪分子怀着深恶痛绝的情感,但是中国人对生命还是充满了相当的敬畏,毕竟是条鲜活生命的消逝,生命是尊严的最低线,如若连生命都不能得以保障,那一切所谓的尊严都只能是立于流沙、镜中月水中花,虚无缥缈之极,根本无从谈起。对罪不至死之人之死于非命是不可接受的。众多只是轻度违法、犯罪都够不上,肯定罪不至死的违法嫌疑人,以一次比一次更加离奇的死法,带着无数恐怖的秘密离开人世,真让人对死法创新的警察愤懑有加。难道中国警察基本分不清自杀、他杀吗?难道在中国警察眼里,公众的智商基本全部为零吗?它除了亵渎人们智商外,表现的更是相关部门的阴险和狡诈,愚昧和无知!

对待生命如此的蔑视!漠视!无视!相比人命,麻痹、官僚跑到了首位,照此,“牢头狱霸”、“刑讯逼供”等引出的“系自杀”何时休? 在人命面前,一些警察善于打“免责牌”,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逃避惩治,他们就没有想一想,顽固的“走一条道”,也会“摔跤死”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那些有意致人非命的人,身上已经没有了公平和正义的血液,倘若说“败类”和“畜生”二词共用,在民意面前,那些人已经没有了选择。

公正执法是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一条基本原则。虽然从总体上看,广大人民警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能遵纪守法,严格执法,秉公办事,文明办案,自觉地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但勿庸讳言,目前执法队伍良莠不齐,优劣并存,少数执法者的枉法、不法的行为,已成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大障碍。某些人民警察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已严重玷污了公安机关声誉,败坏了社会风气。

根据一系列的事件,能总结以下:

一、执法不公是当前法制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有以下危害:

第一,妨害国家法律的正确实施,使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导致社会无序化的蔓延,极大地妨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第三,第四,破坏了我国法制的尊严和权威,弱化与消减了公民的法制观念; 损毁了公安机关的威信,疏淡了警民、干群关系; 侵害了法律精神的根基——公正与正义。

就现行的法律体制而言,完善法制固然重要,但防止执法不公却更重要。总的来讲,公安执法工作近几年来有了很大变化,执法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执法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执法形象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执法公正问题的认识不足。

(二)少数警察执法责任意识不强。

二、存在该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行政干预的影响。

(二)体制不顺的影响。

(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四)少数干警政治、业务素质不高。

(五)制约监督机制不完善。

三、解决类似该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教育,端正执法思想。

(二)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保障执法公正严明的规章制度。

(三)加快执法体制改革。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的执法素质。

(五)加强廉政建设。

(六)建立、健全和完善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法治是否公平正义,是一个国家公民同一性的基础。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有一个必然现象是之前出现了严重的司法腐败。所以,必须充分认清看守秘里不断创新死法对国家基础的巨大危害作用。清醒而认真地对待中国警察的死法创新。不能因为照顾警察的侦察方便而让看守所失去监督和制约,从而反复成就制度性的悲剧。打破中国警察在“一条龙执法”中不受监督的局面,保护公民合法人权,是一个文明国家必须做的。侦羁合一要通过制度性变革彻底打破,死法创新才能划上句号。否则,中国警察还会一如既往地创新死法,让中国、让中国人、让时代蒙羞,给高速发展的中国,不断画上野蛮的标记。

第二篇:《警惕自杀事件》教案

警惕自杀事件 教学内容:

第六课《警惕自杀事件》,教材24页——28页内容 教学目的:

1、认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不幸。

2、了解引发自杀危险因素的重大事件,自杀意念的可能表现。

3、了解一些自救互救的方法。

4、激发学生对培养自身心理承受能力的兴趣与自觉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近年来,国内外中学生中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现象,比如:家长眼里的乖孩子会突然离家出走,因为受不了父母的唠叨;连年被评为优干的学生却杀了人,只为同学的一句气话;学习认真成绩优秀的三好学生自杀了,因为一次测验下降了两分,没有保住第一名的桂冠……人们不禁要问:孩子们究竟怎么了?他们为何如此脆弱、玩世不恭、甚至厌世轻生? 这些都是心里不健康的原因引起的,那我们本节就来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二、预习交流。

1、阅读课本24、25页小故事,思考下面问题:(1)这两名学生的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什么?(2)他们的死与那些因素有关?(3)如果你是老师,在对学生是会不会有稍微的疏忽和冷漠?

2、各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

3、各组展示交流结果。

二、探究展示。

生活、学习、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挫折是难免的,而保持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才是关键。所以,生活中校园中的学生们,如何有一个愉悦的、和谐的学习氛围,有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有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体会生活,享受生活,请同学们阅读26——28页内容,边读边想下面几个问题。a)我们该如何预防自杀。

b)出现不良心理状况时该怎样进行自救互救。c)如何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

1、学生自读课文,读的同时,思考上面三个问题。

2、小组内交流。

3、展示交流结果。

4、要想心理健康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对待自己。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长处、短处,优点、缺点都应有符合实际的评价。评价过低,就会缺乏信心,学习缺乏勇气和胆量,情绪消极低沉,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评价过高则由于对自己估计不足,失败在所难免,几经挫折会陷于痛苦之中;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使自己远离集体,处于孤独无援的处境,会加重心理负担。

(2)正确对待别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因为一个人生活在群体之中,工作需要别人支持,困难需要别人帮助,失望需要别人理解,喜悦心情也要有人共同分享,忧愁和苦闷也需在朋友间进行倾诉才感到舒畅,所以,要想身心健康必须善交朋友。(3)正确对待环境。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论的普遍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讲,能适应环境不断变化者为心理健康者。来到新的环境,需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这些变化要从心理上接受,行动上适应0。

(4)正确对待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才能品尝到乐趣,学习中受到表扬,在荣誉面前不能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应把荣誉当作动力。

(5)正确对待挫折。只要工作就会有挫折,遇到挫折要及时分析原因,不要被挫折击倒,要学会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四、拿镜子对照自己。

1、当家长和老师批评时你有那些表现?

2、当你遇到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困难时,你又怎样的表现?

3、通过本节的学习,遇到上面的情况时,我们该怎么做?

五、总结拓展。

多加交流沟通,这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遇到问题多向身边的好友倾诉,或向老师谈谈。遇到挫折时要正确认识困难,冷静分析原因,把挫折当作动力。还要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的生活态度,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第三篇:富士康自杀事件浅析(20100619)

富士康自杀事件浅析

201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连续13起的富士康自杀事件,是值得每个人深思的问题,在这个拥有80万员工,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代工企业里,这13个人是80万分之十三——比例寻常,但密度惊人,这13个人注定作为一个群体,为这个时代画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一、事件 1.2010年5月27日,25岁青年员工欲跳楼,被制止后回到宿舍割脉

2.2010年3月17日,富士康龙华园区,新进女员工田玉从三楼宿舍跳下,跌落在一楼受伤;

3.2010年3月29日,龙华厂区,一男性员工从宿舍楼上坠下,当场死亡,23岁;

4.2010年4月6日,观澜C8栋宿舍女工饶淑琴坠楼,仍在医院治疗,18岁;

5.2010年4月7日,观澜厂区外宿舍,宁姓女员工坠楼身亡,18岁;

6.2010年4月7日,观澜樟阁村,富士康男员工身亡,22岁;

7.2010年5月6日,龙华厂区男工卢新从阳台纵身跳下身亡,24岁;

8.2010年5月11日,龙华厂区女工祝晨明从9楼出租屋跳楼身亡,24岁;

9.2010年5月14日,龙华厂区福华宿舍安徽籍梁姓男员工跳楼,21岁;

10.2010年5月21日,富士康龙华园区一名男性员工坠楼身亡,21岁;

11.2010年5月25日,富士康观澜园区一名男性员工坠楼身亡,19岁;

12.2010年5月26日,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大润发商场前一男性员工坠楼身亡;

13.2010年5月27日,25岁青年员工欲跳楼,被制止后回到宿舍割脉。

二、原因分析

1、高强度的工作及苛刻的管理制度

2010年5月25日,18岁的李海因不堪高强度的工作,在富士康科技集团观澜园区华南培训中心C栋404房间跳楼身亡,就在2个月之强,同样不堪工作辛苦与近乎苛刻的管理的田玉,在富士康龙华园区宿舍楼跳下,却自杀未遂。

富士康的工作对很多人来讲,陌生而残酷,富士康声称从不强迫工人加班,但事实上,为了丰厚的加班费,工人不得不加班,富士康内部管理人员,在每个月开始,就要求员工签订一个加班契约,同意则每次都必须来加班,不同意则一个小时的加班都没有,只能获得基本工资900元,加班则高达两千多元。

分析及对策:

1)员工的工作于机器无异,没有自己的情感,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能满足,更谈不上尊重二字,劳资关系仅仅体现的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他们谈不上职业生涯规划,谈不上发展空间,血汗的劳动换来的只有金钱,彻底回归到了资本主义的原始剥削方式,为了最大限度的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采用一切手段提高工作效率,进行野蛮管理、把工人的体力和精力消耗到生理极限;

2)富士康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处于管理的最低层次——物本管理,将人的工作行为,归结于经济利

益,以经济报酬收买员工的效率和服从,对消极怠工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罚,以权力和控制体系来保护组织本身和引导员工,它的重点是提高劳动声场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加强规章制度管理;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富士康的这种严苛管理、缺乏尊重和个体关怀的工作环境,早已

不适应现代化的企业管理体系,这不但是富士康的问题,而是全社会的问题,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从社会上剥离;

4)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得到了解放,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告诉我们:人才是企业取之

不尽用之不竭并且能够升值的资源。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及整体感,合理组织利用人力资源,注意员工自身的意志和愿望,了解员工的社会需求和心理需求,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作与员工追求及利益相结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

2、践踏员工人格,忽视员工心理需求 5月6日凌晨4时许,24岁的大学毕业生卢新毅然从富士康VIP招待所6楼纵身跳下,巧合的是,和卢同月进入富士康的大学校友刘志军也是自杀者之一。

卢痛恨自己的分工。他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最开始想进研发部,却进了制造部—8小时须站在机器前,检查电脑主机箱盒有无瑕疵,一两秒钟看一个,不断机械地重复。卢需要控制产品的不良率,一旦超过规定,整个部门都要受到牵连处罚。

和其他同事一样,卢提心吊胆,他找自己的主管申请换岗,但被拒绝。富士康为了防止技术泄密和防止培养新的竞争对手,特意将一项工作进行精细分工,员工只能固定在一个点专门做一项工作,甚至十几年下来都少有变动,只会一项技能的员工不得不变成企业的附庸。卢新感觉自己的前途一片渺茫。经常神思恍惚,他告诉同事、大学同学曾红领说被人跟踪,还有人在追杀他。曾汇报给富士康主管,主管安排他和另外一好友安抚卢新。

除去繁重工作,每一个人还需要绷紧神经提防身边的人,怕他们偷东西连累自己。此外,富士康等级森严,上级由更高一级直接任命,掌握对下级的绩效考核,下级须对上级绝对服从,一有过失,就遭遇粗暴痛斥、扣绩效奖金。

工厂担心一个班组的人串联罢工,打断整条生产链条,所以将一个班组的人拆散放到不同的宿舍,令每个人变成一块碎片,无法粘结。

分析及对策: 1)富士康企业管理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员工关系冷漠,企业精神非常“严谨”,缺乏对员工精神生活的关注,亦可说不允许员工的个性特质及个人思想的存在,单纯的将人视为工具;

2)员工之间难以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缺乏精神支撑点,缺乏良好的沟通引导,没有良好的发泄途径,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他们只能选择逃避;

3)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新型的人力资源是不仅是满足员工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更应注重的是员工受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求,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的企业经验告诉人们,员工的积极性和创作力,来自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意愿,来源于自我潜力得到深层次的挖掘,企业管理者要多对员工进行心灵上的关怀沟通,使员工自我能力性得到发挥;

3、文化及社会根源

在这10多位自杀员工当中,最小的17岁,最大的28岁,其余集中在18至25岁的年纪,其中5人为“90后”;除来自云南、甘肃的两人外,其他人都来自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湖北

5个中部省份,大多来自农村;除4人进厂时间不详,其他人入职时间都不到一年;工种上,除一人是物流职员外,其他均是富士康一线员工。

1、根深蒂固的封建奴役思想,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了民族的劣根性,在另外一方面

讲又可冠以“小不忍,则乱大谋”,正是这样的一个忍字,使得千千万万的民众,对这种压迫奴役,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而正是这个忍字,让沉寂百年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死灰复燃,封建官僚压迫滋生;

2、80/90后的新生代劳务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没有经历父辈的艰辛磨练,没

有历练任何风风雨雨,没有任何信仰,有的只是对社会的美好期待,他们对社会的平等、权利、被尊重、自我实现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强烈,在强大的精神压力下,没有支点、没有尊严,没有未来;

3、庞大过剩的劳动力队伍,人力过剩资源,不但为资本提供了劳动力廉价成本最大化的有利条件,而且能及时补充由于采用残忍的资本原始剥削方式所造成的劳动力的定期大量流失。

4、员工情绪影响及心理依赖,富士康公司缺乏人性的心灵关怀。缺乏个人生活空间。外出务工者缺少亲情的关怀与依靠,一旦出现不良情绪,找不到宣泄途径,缺少亲情抚慰和自我救助的条件。久而久之,不良情绪累积起来,造成了极端行为。根据心理学上的说法,自杀是会心理传染的,当有一个人选择自杀时,其他人很可能会效仿。

罗宾斯的压力模型

罗宾斯认为,压力是一种动态情景。当个体面对与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联的机会、限制及要求时,而其对应的结果对个体而言是重要的,但又是不确定的,此时压力就产生了。

他认为压力源由环境、组织和个人三方面潜在的因素构成;压力源能否产生压力感,取决于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压力感的5个中间变量为个人认知、工作经验、社会支持、控制点、敌意感。压力结果包括生理、心理、行为等3方面特征。

3、纽斯特罗姆的工作压力模型

压力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工作因素和非工作的环境,并特别指出工作压力源会造成积极性压力与消极性压力两种压力情景,而压力结果则包含组织层面与个体层面两方面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4、工作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即压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时,有助于刺激肌体,增强肌体的反应能力,个体的工作会做得更好更快;但对个体施加过大压力、提出过多要求和限制时,会使个体绩效降低。

第四篇:自杀案例分析

自杀案例分析

当你们看到这份遗书的时候,我可能已经在天堂的路上了,我的心里有很多很多话想说,但是拿起笔我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我这是怎么了……

我是谁?我无数的次的问自己!为什么我总是要活在别人的期望中啊!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我是谁?……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宝贝,玩网游的我为什么就不是?我的生活有太多无奈,我无法改变,自从成绩出来后,我就被你们关在屋子里面,不准出家门。其实,没考上重点高中不是我的错,更不能把这罪名算在玩网游上,学习成绩我一贯就这样差,你们不是不知道,既然知道为什么要逼我一定要考上?我的心声,从来没有人聆听......现在玩网游已经是我最后一点乐趣了,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竟然把我整天关在屋子里,网线也给我断了,你们做得太绝了。我已经无力去改变,我也不想去改变,我觉得我只是个多余的碍事的家伙,不配作你们的儿子……

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我相信会有来生、会有天堂、地狱,来世如果我还是人,我一定要投胎到一个宽容、自由的家庭!我只想做个有独立的人格的孩子,我崇拜于丹、韩寒、凤姐,他们都活的很自信自由;我恨陶教授、杨教授之类不懂装懂的叫兽,我更恨那些把人逼跳楼的戒网瘾学校,我在天堂一定会替那些饱受你们折磨的孩子问候你们八辈子祖宗......师父,徒弟我走了,以后没有人跟在你屁股后面屁颠屁颠的捡装备了。我走后,你再收一个徒弟。

小兰、宋,你们都要好好学习,好好把握自己的命运,我会在天堂里给你们祈祷的。

爷爷,您也别难过,孙子不孝,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了。奶奶走后,您一个人孤苦伶仃,时常坐在我旁边看我玩游戏......我走后,您帮我把所有的钱都充到我的游戏帐号,然后帮我把级练起来。爷爷,您不是一直想知道我的帐号密码吗,我告诉您,这是我唯一的遗产了,我要留个我亲爱的爷爷。以后您把我游戏里的角色当孙子养,看见他就像看见我似的......我的帐号是:冰封特洛伊

这是一个深深被网络所伤害的网瘾少年,因为迷恋网络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生命不仅仅属于个人,它连着亲朋和社会。父母养大自己不容易,还没有体验美好的丰富多彩的人生,没有报答父母养育之恩、没有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怎么能选择轻易离去呢?选择轻生是懦夫的举动,是愚蠢的行为。

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一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而且低龄化严重。

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他们是国家的未来,而近几年来,青少年的自杀确实年年在上升。

为什么现在孩子会如此经不起挫折,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青少年有自杀的倾向或行动,使年轻的生命过早的凋谢使一个家庭陷入到悲痛之中,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主要有学业压力繁重、家庭沟通不畅、情感问题处理不当,家长应引起重视。

当前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长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很多孩子没有责任感,不懂得关心别人、理解父母,没有一点抗挫折能力,稍不如意,就容易走极端。

现在不少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孩子抗压能力不强,在面对感情困扰时,需要更多的关怀及帮助。由于缺乏与家长及时的沟通,最终因为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与管理,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与生活上,而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孩子在家里只要做好作业、学习好就行了。

针对青少年忽视生命的做法、家长要对症下药

在家庭教育中把珍爱生命的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让孩子了解生命的价值,从小就明白生命比一切都重要,去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

一旦孩子出现自杀征兆,家长应当学会使用缓兵之计,不宜立即盲目地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家长首先应当学会尊重并倾听孩子的想法,让他们充分表达意愿,不要妄自评论或者试图立即改变他们的想法。可以发动家人、同学、邻居关心孩子,与孩子密切沟通,尽量避免独处。

对于每一位家长来说,都有责任把生命至高无尚的道理告诉孩子,有责任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培养他们珍惜生命和健康的意识,有责任呵护着每一个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告诉孩子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

青少年还没有完全成熟,还不能遇事冷静处理的能力,面对青少年在青春蜕变的时期,这就需要家长多和她们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引导青少年学会用正确方式承受压力、宣泄情绪,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要预防孩子的心理危机,既要加强对学生的能力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感、承受挫折的能力,父母和教育者也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给他们更多的理解。

告诉孩子我们只能直面现实,家长要帮助引导青少年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迎接各种挑战。

对出现失恋问题的年轻人,家庭和社会都要予以更多关注,家长要注意正确理解和及时引导,引导她们正视感情并进行自我开导。

第五篇:中学生自杀案例分析

中学生自杀案例分析----“活着没意思”

2005年4月30日,高考在即,北京延庆县一中高三学生郭某因害怕考不上大学被父亲责骂,在学校扎死一名同学后自杀;6月13日,中考前一天,广州某中学初三女生阿珊,忽然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里喝下致命的药物;6月27日,合肥市一名高三女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哭泣着跳入汹涌的河流……

以上事件并非“黑色高考”前后的特殊案例,记者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中学生自杀”,电脑立即显示出27万余条信息。据卫生部近期上半年公布的调查,15岁到34岁人群死亡的第一原因不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什么疑难病症,而是自杀,并且自杀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自杀,一个就太多了,何况是青春少年!

个案

“活着没意思!”如果不是亲耳听到,这句话从一个16岁的男孩口里说出来,实在让人难以置信。说这话的孩子叫小可,是北京市某重点中学的高一学生,长得眉清目秀,但身体瘦削,个子不到1.70米,戴着近视镜,说话还有点羞怯。从外表一点也看不出他曾经有过轻生的念头。

小可是独生子,从小受父母特别是爷爷奶奶的呵护,没上过一天幼儿园,多半时间是一个人在家里玩耍。上小学后,性格渐渐变得有些孤僻,不爱说话,也不爱和同龄人交往,除了打乒乓球、下象棋,几乎没有其他爱好。从小学到初中,小可的玩伴和朋友不多,但成绩一直不错,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每次考试拿到成绩单后,总会从爷爷奶奶和父母那里得到考前承诺的金钱奖励。

初二下学期,班上一个女生主动接近小可,给他带好吃的零食,约他一起去打球。这让小可有点受宠若惊,两个孩子开始了一段朦朦胧胧的“初恋”。从不讲究穿着的小可也开始注意打扮自己了,那段时间,他精神状态极佳,成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然而考入高中后,这一切很快发生了变化。由于是重点中学,群英荟萃,小可原来的成绩现在只能算中等偏下了,第一次考试的名次从原来的前几名滑到班上的30多名,从小受惯了表扬和奖励的小可异常失落。雪上加霜的是,那位原来喜欢他的女同学被一个英俊男生“夺”走了,他几经努力,也无济于事。小可第一次“失恋”了,并一度产生了自卑心理。为了增强身体对抗力,他买了沙包和绑腿,在家里锻炼体力,可因为吃不了苦,他没有练几天就放弃了。

情绪的波动导致学习成绩继续下滑,期末考试,小可在班上的名次一下子落到了40多名,而且开天辟地两门功课没及格,也第一次未能获得家长的奖励,反而遭到父母一顿责备。小可的情绪降到了冰点,2005年的春节,他躲在家里哪里也不去,整天闷闷不乐。

“爸爸妈妈只关心我的学习,看我玩一会儿电子游戏就骂人,奶奶管着我吃的,少吃几口就唠叨个没完。我连一点自由时间和空间都没有了,活着还有什么乐趣?”为了发泄,小可在家里经常用拳头砸墙壁,有时手背被砸破皮,鲜血直流,父母看了心痛不已。有一天,他听同学说男人的烦恼都是“命根子”惹的祸,于是产生了自宫的念头,幸亏被他父亲发现,及时制止了。但父亲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只是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这让小可更加灰心丧气。他一次次想到了死,当这个念头最强烈的时候,他甚至做出了结束自己生命的计划……

记者:你为什么会有自杀的念头?

小可:说不清为什么,只觉得活着没有意思。

记者:你有过自杀的计划吗?

小可:有过……

记者:最后为什么放弃了?

小可:还是害怕了,死也需要勇气的。

记者:现在还想自杀吗?

小可:暂时不会了。

记者:那你准备怎么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

小可:还是发愤学习吧,先把成绩搞上去。名次上不去,总被人家瞧不起,父母心里也难受。再就是制造一点生活乐趣吧,学习太枯燥了,经常来一点新的刺激也好,今年暑假我要爸爸给我买一个MP3……

记者:如果名次达不到你理想的高度,或者MP3也听腻了,你还会觉得生活有意思吗?

小可:我真不知道……

调查报告全国调查结果:

20.4%的学生想过自杀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最新公布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结果: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该项调查的主要负责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的星一博士告诉记者,这项调查是从2004年开始启动的,全国18个省区市参加,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初中、高中、大学10岁至24岁的学生。因为规模比较大,所以数据上来的时间不统一,现在北京、上海、广东、青海、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四川、江西、海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部分统计结果已经出来了。

这13个省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共调查了141580人,其中男生69091人,女生72489人,平均年龄16.3岁。在过去12个月内,有20.4%的学生,男生为17.0%、女生为23.7%曾经考虑过自杀;6.5%的学生,男生5.7%、女生7.4%为自杀做过计划。上述两种行为女生报告率高于男生;2.9%的学生(男2.9%、女2.9%)曾采取措施自杀,男女生差别无显著性。

中学生,特别是初二、初三和高一年级,男女生自杀意念和自杀计划报告率远高于其他年级。男生自杀未遂报告率维持在3%左右,但大学三四年级男生自杀未遂报告率有一个小高峰。初二、初三和高一女生自杀未遂报告率远高于其他年级。

在不良情绪方面,过去12个月感到孤独的报告率男女生分别为50.1%、56.9%,女生略高于男生。在中学阶段,随年级的升高,男女生孤独感报告率逐渐增加,大学阶段则随着年级的升高孤独感报告率略有下降。

过去12个月内,分别有64.6%和72.6%的男生和女生经常或是因学习压力或是因成绩问题感到心情不愉快。女生学习压力的报告率高于男生。高中时期的学习压力远高于大学和初中。

在过去12个月内,分别有37.1%和39.9%的男女生经常或总是因担心某事而失眠,初中和高中女生该行为的报告率高于男生,无论男女,这一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

在过去的12个月内,有17%的男女学生连续两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日常活动,男女生差别无显著性。初中学生这一行为的报告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高中和大学则维持在较高水平,年级间差别无显著性差别。

星一博士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总的结果可能还会有变动,因为我们的数据库还在进一步清理。”

“但是,从这个初步的统计结果我们发现,比我们在2002年所做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有一个增长的趋势。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等等情况都比原来的结果增长了几个百分点。”

“2002年至2003年,我们在北京市的东城区、石景山区、房山区选取了11所具有代表性的重点、普通和职业中学,对初一到高二年级的4006名学生进行了意外伤害和自杀相关行为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有过自杀意念的中学生占到17.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学生约占4.9%。”

调查分析

孩子,你为何自杀?

自杀,无疑是一种极端行为,为何会发生在花季年龄的孩子中间呢?

学习压力越大,孩子自杀行为发生率越高。

据报道,昆明市福海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莫某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心理负担过重而服毒自杀。据了解,莫某平时十分听话,是家里和学校公认的好孩子,连续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她的父母对这个女儿的期望值很高,平时很少让她做家务,对她提出的要求也基本上百依百顺,但是对女儿的学习成绩则要求每次考试都必须在班里排前3名。经过努力,莫某每次都满足了父母的期望。但是上学期期末考试她成绩不够理想,没有进入前3名。因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父母曾责备过她,此后,莫某情绪低落、沉默寡言,还有过跳楼轻生的念头,但并未引起父母的重视。

北京市中学生自杀相关行为报告显示:初二、初三年级的女生有过自杀想法的占22.9%。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星一博士说,面临中考,父母的高期望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恐惧,足以让孩子的心理压力无限增大。而女生就更严重,因为女孩子情感内敛,不像男生更容易宣泄不良情绪。

另外,父母对孩子的高期望值,学校对孩子的严加管理,使得孩子把大量的时间,甚至是全部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无形中就缩小了孩子的活动范围,使得孩子无暇去进行其他的娱乐活动。孩子没有娱乐空间,就少了很多快乐,就会觉得生活琐然无味。

早恋问题是孩子产生自杀念头的第二大原因。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部主管于华告诉记者,到咨询中心来做咨询的,很多孩子是因为早恋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最近我接触到的几个案例都是关于孩子早恋问题的,有一个14岁的女孩自杀了,幸亏被家人及时发现,才挽回了性命。女孩在初二第一学期时喜欢上了班上的一个男孩,渐渐地,两位少男少女谈起了恋爱,当然这一切都是悄悄地进行的。但是今年开学后,女孩的一些反常举动还是没逃脱父母的眼睛,在父母的严厉‘拷问’下,女孩把一切都‘招’了。然而父母面对女儿早恋这一事实,没有正确引导,而是给予了种种限制,让女孩忍无可忍,一次趁父母不在家时,将锋利的刀片割向了手腕……”

于华说,发现孩子的情感问题,家长可以采取引导的方式,而不是紧盯不放,更不能以语言攻势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如果用命令的口吻,直接给孩子的感觉就是:我通过痛苦的改变来满足你们的需要。以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产生的效果非常小,孩子会非常抵触,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父母离异、单亲家庭孩子的自杀倾向也会增加。

星一博士说,根据调查结果,单亲家庭或是重组家庭的孩子想自杀的概率基本上是非这种家庭孩子的两倍。本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一方面需要独立,另一方面需要家长情感方面的支持。可是这时候,父母离异了,特别是像我国目前这种状态,父母离异一般不是友好的分开,而大多数是吵得比较厉害,很多时候,父母中的一方会跟孩子说另一方的坏话,比如有母亲就会对孩子说:“是你爸不要我们了,你要爱我,不能爱你爸。你以后不能像你爸这样对妈妈不好。”这对孩子是很大的压力,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都他最爱的人,可是现在,孩子心里的这种社会支持系统没有了,或者是更弱了。每个人心里都需要有一种社会精神的支持网络,孩子就更需要。

于华说,据我所了解,单亲家庭的父母都会觉得欠这个孩子的,尤其是没有抚养权的那一方,更会有这种感觉,于是过分在物质上提供东西给孩子,以为是满足了孩子的需要。但是恰恰相反,父母关注孩子物质上的需要,还是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要,孩子的体验到的是不一样的。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的自杀念头也会增多。

星一博士说,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如果母亲过度溺爱、保护孩子,孩子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也会高。

于华说,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是集中在物质上,而对于精神上关注却很少,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一般抑郁症状已经很严重了。孩子情绪不高,家长很难注意到。所以我们倡导父母,在物质上,对孩子要减少关注。但是孩子的情绪,一定要大量地关注。

现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家长在在物质上大量满足孩子,以为孩子的所有需求都满足了。家长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物质上的充分满足,孩子最重要的一方面被剥夺了,就是通过做小事情得到一种成就感。家里任何事情,都不用孩子做,孩子就没有机会帮助别人,这是剥夺了孩子从小体验成就感的机会。但是成就感的需求并不随之消失,相对而言是在膨胀,孩子必须关注外面、帮助别人才有成就感,向内关注,就无限地把需求空间拉大了,一点点成就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这样,心理落差就会很大,落差大意味着挫折感的程度大,挫折感的频率会增多。

家长总挑孩子毛病,孩子的自杀倾向也会增加。

调查中显示:家庭中,如果父母理解孩子,平时,父母知道孩子去哪里玩,孩子的朋友是哪些,孩子的自杀意念及计划就会较低。因为,如果孩子能够把这些告诉给父母,说明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比较好的。而如果家长总是拒绝或是否定孩子,总觉得孩子不好,总给他挑毛病,孩子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的发生率也会比较高。

于华说,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采取鼓励的方式,而是打压,如果孩子有优点,家长一般看不到,即使知道孩子的优点,也不会表达,一般都会说“你看你的同学某某,多用功”,这就加重了孩子的自卑感。可自卑感表现出来就是自尊心特别强,不能容忍别人说自己不好,承受打击的能力相对而言就会比较差。

我们要自由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博士星一告诉记者:“我们曾在一些学校对学生心理进行过干预,我们让初二年级的孩子画过一幅画,表达他们理想中的自己,他们的画让我们震撼。

“学生们还对自己的画进行了解说,他们不想被父母管得那么紧,父母经常查他们的日记,不让他们出去玩,加上考试压力大,业余时间家长强压着他们坐在家里学习。而且,学校也统一要求孩子们穿校服,甚至头发都要梳成一样的,孩子们说,他们不想穿校服。他们说:我不想和同学们都一样,这样就没有个性了。”

星一说,十六七岁的孩子是自我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想表现自我,他们想探索不同的自我是什么样的。可是学校把他们禁锢住了。

下载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守所“系自杀”事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自杀现象分析

    信息管理0904李晶0309102401 大学生因失恋而自杀原因分析及看法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比率日益增高,这引起了社会、高校、家庭的广泛关注。其中很大部分的因素是因为失......

    富士康公司连续发生员工自杀事件的原因分析

    工商管理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富士康连续员工自杀的原因内容提要:对深圳富士康2010年一月到六月发生的连续12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震撼了全中国。富士康公司已......

    洲际酒店自杀事件处理程序(中英文)

    洲际酒店自杀事件处理程序 1. Call the police and the hotel doctor. 呼叫警方及酒店医师。 2. Inform the Director of Operations and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immediat......

    企业伦理期末个人报告富士康自杀事件

    企 業 倫 理 期 末 個 人 報 告 富 士 康 自 殺 事老師:薛天河老師 班級:科管四甲 學號:49554005 件 姓名:張思豪 一、主題: 富士康自殺事件 二、報導: 《聯合報》─中華民國......

    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舆情研究

    贵州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舆情研究 一、舆情综述 6月9日,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在家喝农药自杀,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起初,媒体归因为“生活贫困”,导致政府遭到舆论围攻;之后......

    2001年至2011年大学生自杀事件最新不完全统计五篇范文

    2001年至2011年大学生自杀事件最新不完全统计 2001年 2001年3月19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工系学生赵××因失恋跳楼身亡 2001年6月15日,广东省交通学院学生邓××因遭受自己认......

    探析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及措施的调查报告

    探析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原因及措施的调查报告 10广电2利 莉 【内容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高频发生,一连串的血的教训 不得不让社会开始深思当代大学生究竟怎么了?本文以一......

    浅谈《自杀论》

    浅谈《自杀论》作者在书中批判了以个体心理学解释自杀现象的传统理论,建立了用社会事实的因果关系分析自杀的理论,阐述了社会与个体的关系,认为当个体同社会团体或整个社会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