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学习要点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农业机械作业安全,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应当遵循依法管理、安全生产、方便群众的原则。
第三条 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和驾驶、操作农业机械,以及与农业机械作业安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其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监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农机监理机构办理农业机械登记,核发牌证,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对驾驶人考试、发证,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处理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行政。
农机监理机构处理农业机械事故,依照国家、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部门依照各自职责,配合农业机械主管部门及其农机监理机构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村民(居民)委员会协助农机监理机构做好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工作。
第二章 农业机械管理
第七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投入使用前,其所有人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持本人身份证明和机具来源证明,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申请登记。
其他农业机械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 农业机械的登记,分为注册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抵押登记和注销登记。登记的各项具体工作,依照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本条例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初次申领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的,应当在申请注册登记前,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取得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
经国家农业机械产品主管部门依据农业机械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认定的企业生产的农业机械机型,其新机在出厂时经检验符合农业机械国家安全技术标准,获得检验合格证的,免予安全技术检验。
第十条 初次申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号牌、行驶证的,应当自购置之日起30日内,到农业机械所有人住所地的农机监理机构申请注册登记,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农业机械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农业机械购置发票等来历证明;
(三)农业机械出厂合格证明或者进口农业机械进口凭证;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的其他证明、凭证。
第十一条 办理农业机械注册登记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和证明、凭证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当场受理,及时办理登记手续,并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属于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5日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
农机监理机构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农业机械注册登记申请的,应当出具记载有接收申请材料目录和收文日期,以及受理或者不予受理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加盖本机关专用印章。
第十二条 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当场或者在5日内一次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申请人对已被告知需要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自被告知之日起20日内提交全部补正的申请材料。
第十三条 未领取号牌、行驶证和安全技术检验合格标志的新购置的拖拉机,需要行驶的,拖拉机所有人应当向其住所地或者购买地的农机监理机构申领临时号牌,并按有关规定行驶。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机监理机构不予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一)列入依法须经认证的农业机械的产品目录而未经认证的;
(二)不符合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强制性安全技术标准的;
(三)属于国家明令淘汰或者报废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丢失或者损毁,农业机械所有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原核发的农机监理机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农机监理机构经与农业机械登记档案核实后,在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补发。
第十六条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应当悬挂号牌,放置检验合格标志。
号牌应当悬挂在机前、机后指定位置并保持清晰、完整,不得遮挡、污损。
拖拉机及其挂车的车身或者车厢后部应当喷涂放大的牌号,字样应当端正并保持清晰。
第十七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每年进行1次安全技术检验。经检验合格的,发给检验合格标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县、乡(镇)、村就近组织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
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应当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项目、标准进行,并对检验结果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对不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应当给予技术指导,提供便利和服务,并依法实施安全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30日内到原注册登记的农机监理机构办理相应的转移、变更、抵押、注销等登记:
(一)所有权发生转移的;
(二)登记内容变更的;
(三)用作抵押的;
(四)报废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因灭失申请注销登记的,其所有人应当向原注册登记的农机监理机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交回登记证书和行驶证。
第二十一条 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以及驾驶操作证件由自治区农机监理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式样监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或者挪用。
第二十二条 拖拉机依法实行强制报废。
已注册登记的拖拉机达到国家规定的强制报废标准的,原注册登记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在报废期满的前2个月,通知拖拉机所有人办理注销登记。拖拉机所有人逾期不办理注销登记的,原注册登记的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公告该拖拉机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作废。
第二十三条 禁止驾驶拖拉机、耕整机从事客运。
驾驶拖拉机、2.2千瓦以上的耕整机从事货运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载物、载人不得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载人数;
(二)挂车、自卸车厢内不得载人;
(三)载物尺寸应当符合装载规定,禁止人、货混载。
第二十四条 拖拉机、耕整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发生故障需要牵引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载人,不得拖带全挂挂车;
(二)宽度不得大于牵引车的宽度;
(三)制动器失效的,应当采用硬连接牵引装置。
第二十五条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合格后,应当按照国务院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的规定,参见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两个工作日内核发驾驶操作证件。
第三章 农业机械驾驶人与操作人管理
第二十六条 农业机械驾驶证丢失或者损毁,农业机械驾驶人申请补发的,应当向原核发的农机监理机构提交本人身份证明和申请材料。农机监理机构经与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件档案核实后,应当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补发。
第二十七条 拖拉机驾驶人初次申领驾驶操作证件后的12个月为实习期。实习期内驾驶人可以按准驾机型单独驾驶,但不得申请增加准驾机型。
未取得驾驶操作证件或者被依法吊销、暂扣驾驶操作证件的,不得驾驶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
第二十八条 农业机械驾驶人、操作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驾驶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时,应当携带行驶证和驾驶操作证件;
(二)不得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交给未取得或者被依法吊销、暂扣驾驶操作证件的人驾驶;
(三)不得驾驶与驾驶操作证件上核准的准驾机型不符的农业机械;
(四)不得驾驶、操作安全设备不全或者机件失灵的农业机械;
(五)不得酒后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2.2千瓦以上的耕整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
(六)固定式农业机械操作人按照国家、自治区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操作生产;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对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行驶的拖拉机驾驶人的驾驶违法行为除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驾驶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累积记分制度具体实施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二十五条规定,提供虚假证明、凭证或者检验合格标志,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农业机械登记或者驾驶操作证件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收缴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操作证件,撤销农业机械登记或者驾驶操作证件;申请人在6个月内不得申请农业机械登记或者驾驶操作证件。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驾驶未按规定参加安全技术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暂扣15天驾驶操作证件。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以及驾驶操作证件,或者使用其他农业机械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予以收缴,并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当事人提供相应的合法证明或者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农业机械。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明知拖拉机已达到强制报废标准,仍在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行驶的,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并吊销驾驶人的拖拉机驾驶操作证件。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驾驶拖拉机、耕整机从事客运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并暂扣拖拉机、耕整机至违法状态消除。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驾驶拖拉机、2.2千瓦以上的耕整机从事货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一)载物、载人超过行驶证上核定的载质量、载人数的;
(二)挂车、自卸车厢内载人的;
(三)载物尺寸不符合装载规定或者人、货混载的。
从事货运的拖拉机、2.2千瓦以上的耕整机,超过行驶证上核定载人数,挂车、自卸车厢内载人或者人、货混载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将其暂扣至违法状态消除。
拖拉机超过核定载质量百分之三十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暂扣拖拉机至违法状态消除。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未取得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件,或者在被依法吊销、暂扣驾驶操作证件期间,驾驶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八条第一项规定,驾驶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未悬挂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或者未携带行驶证、驾驶操作证件的,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可以暂扣农业机械,通知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可以并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牌证、标志或者补办相应手续的,应当及时退还农业机械。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项规定,将农业机械交给未取得或者被依法吊销、暂扣驾驶操作证件的人驾驶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吊销驾驶操作证件。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三项规定,驾驶与驾驶操作证件上核准的准驾机型不符的农业机械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五项规定,酒后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2.2千瓦以上的耕整机等自走式农业机械在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行驶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暂扣15天驾驶操作证件。
有醉酒后驾驶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2.2千瓦以上的耕整机在等级公路以外的乡村道路行驶,一年内被处罚两次以上的,吊销驾驶操作证件。
第三十七条 依照本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三十四条第一、三、四款或者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被暂扣的农业机械,驾驶人或者所有人、管理人30日内没有提供被暂扣农业机械的合法证明,没有补办相应手续,或者不前来接受处理,经农机监理机构通知并经公告3个月后仍不前来接受处理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将该农业机械送交有资格的拍卖机构拍卖,所得价款上缴国库;农业机械涉及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农机监理机构对被暂扣的农业机械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
第三十八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农机监理机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九条 农机监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为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农业机械发放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的;
(二)不执行处罚决定或者不按规定将依法收取的费用、收缴的罚款及没收的违法所得全部上缴国库的;
(三)违法暂扣农业机械及其行驶证、驾驶操作证件、号牌的;
(四)使用依法暂扣的农业机械的;
(五)收取罚款不开具罚款收据或者不如实填写罚款数额的;
(六)徇私舞弊,不公正处理农业机械事故的;
(七)故意刁难,拖延办理农业机械登记手续的;
(八)其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本条例施行前由农机监理机构发放的农业机械牌证,在本条例施行后继续有效。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05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农业机械监督管理个人工作总结(定稿)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机关工勤人员)考核登记表(2011)姓名王育海性别男出生年月1966、05政治面貌党员任现职时间2008、12单位及职务**区农林渔业局从事或分管工作农业机械监督管理个人总结一年来,在局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工作。通过努力,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一、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根据工作需要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及有关政策规章,理论联系实际,改进工作方法,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二、积极主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作好本职工作。
1、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监管,紧紧围绕农机“安全生产年”工作要求,狠抓农机源头管理和责任制落实构建安全生产保障网路,提升农机安全监管水平。今年农机事故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指标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内。
2、精心组织,细化任务、明确目标,严格程序、阳光操作,强化宣传,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较好的完成了中央下达的补贴资金。
3、开展农机化管理服务工作。
第三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的通知
2007-11-2 桂农机办〔2007〕62号
各市、县农机化管理局(中心):
为规范我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提高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
二00七年十月 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办法》制定本程序。
第二条 处理实行登记管理的农业机械在道路以外的乡村道、田间、农村场院行驶、作业和停放过程中,因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以下简称农机事故),适用本程序。第三条 处理农机事故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开、公正、公平、便民、效率原则。
第四条 具有2年以上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经验和行政执法证件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人员,经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农业机械事故处理员(以下简称事故处理员)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农机事故处理工作。
第五条 发生三级以上农机事故,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应当赶赴现场,组织指挥。
发生人员死亡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农机事故,设区的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派员及时赶到现场指导处理。发生四级农机事故和涉外农机事故,设区的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和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相关人员应当及时赶到现场指导处理。
第六条 事故处理员与处理的农机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农机事故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认为事故处理员与处理的农机事故有直接利害关系,有权申请事故处理员回避。
事故处理员的回避,由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决定;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本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决定。
第二章 受理与立案
第七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接到农机事故报案时,应当做好受案记录。
受案记录应当记载报案时间、报案人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农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农业机械类型、号牌,是否运载危险物品、人员伤亡等简要情况。
发生农机事故后当事人驾驶农业机械逃逸的,还应当详细询问并记录逃逸农业机械的颜色、特征、逃逸方向等情况,并填写“农机事故报案立案登记表”。
报案人不报姓名的,应当记录在案。报案人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应当为其保密。
第八条 接到报案的人员在做好受案记录后,应当立即报告本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应当立即指派事故处理员赶赴现场,并按本程序第九条的规定上报。有人员伤亡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及时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有关部门。
第九条 发生下列农机事故之一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立即当报告本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并在2小时内逐级上报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
(一)有人员死亡的;
(二)运载危险物品的;
(三)涉及外国人员和外国农业机械的;
(四)因农机事故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涉及其他社会安全的。报告农机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二)事故的简要经过;
(三)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农业机械类型、号牌、驾驶(操作)人员姓名、住址、持证等情况;
(五)已经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自农机事故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十条 发生农机事故后当事人驾驶农业机械或者遗弃农业机械逃逸的,事故发生地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迅速辑查,并及时报告上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和在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发布相关信息。
上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接到报告,应当及时通知有关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协助辑查。
第十一条 事故处理员根据现场及勘验等情况,判断是否属于农机事故。属于农机事故的,事故处理员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时起24小时以内填写“农机事故报案立案登记表”,二级以下农机事故由本机构分管领导审批,三级以上农机事故由本机构领导会议审核、负责人审批后,予以立案。不属于农机事故的,应当立即报告公安机关或者相关部门、单位,待有关人员到达后,移交案件。
在事故调查过程中发现可能构成涉嫌犯罪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随时移交案件。第十二条 事故处理员到达现场后,发现案件是因报案人对管辖不清等原因造成事故处理权限错误的,应当先行开展伤员救助、现场保护和前期处臵工作,通知有处理权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待有处理权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事故处理员到达后移交案件。
第三章 现场处置及善后处理
第十三条 事故处理员到达现场后应当立即进行下列工作:
(一)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急救、医疗人员到达现场的,应当积极协助急救、医疗人员抢救受伤人员;
(二)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有人员、车辆通行的,应当指挥和疏导;
(三)对运载有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等危险物品的事故,应当立即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通知有关部门,并划定隔离区、封闭现场,疏散过往车辆、人员;
(四)对造成供电、通讯等设施损毁的农机事故,通报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五)确定并监控农机事故当事人,查找证人;
(六)安抚事故伤亡人员亲属,防止发生冲突。
第十四条 确认当事人,应当查验身份证件、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以及保险凭证等有关证件、凭证并予以记录。对无法查明身份的当事人,应当将其带回并移交公安机关。
确定证人,应当记录证人的身份证号码、住址和联系方法等有关情况。
第十五条 对应当给予当事人暂扣或者吊销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处罚,或者因检验、鉴定需要扣留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肇事农业机械及其号牌、行驶证以及其他物品的,应当当场制作“农机事故暂扣凭证”,送达当事人并告知扣留的期限。
扣留期限为20日,需要延期的经上一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批准可以延长10日。
第十六条 因抢救治疗受伤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可以指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几方、或者农业机械所有人预付抢救治疗费用:
(一)拖拉机发生事故,保险公司先行支付或者垫付抢救费用后的不足部分;
(二)联合收割机等未列入拖拉机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范围的农业机械发生事故。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指定预付费用,应当制作“农机事故预付费用通知书”,并送达费用预付人。
第十七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及时核查农机事故伤亡人员身份,并告知其家属救治伤者的医疗机构或者存放尸体的单位。
当场死亡人员的尸体,由事故处理员通知殡葬服务单位或者有停尸条件的医疗机构将尸体运走和暂时存放。
第十八条 农机事故死亡人员尸体不需检验鉴定或者已检验鉴定完毕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及时制作“尸体处理通知书”,通知死者家属在10日内办理丧葬事宜。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报本级农业机械化主管部门批准后依法处理尸体。逾期存放尸体的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
对不知名尸体,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委托急救、医疗机构或者法医提取人身识别检验材料和采集其他相关信息后,填写“不知名尸体信息登记表”,报告公安机关后按规定处理。
核查出不知名尸体身份的,通知其亲属或者单位认领并处理;经核查无法确认身份的,应当在设区的市级以上报纸刊登认尸启事;登报后10日仍无人认领的,由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报告农机主管部门批准后依法处理尸体。
不知名尸体的骨灰存放一年,存放证留档备查。一年后,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通知殡葬部门处理骨灰。
因处理无法确认尸体身份发生的刊登认尸启事、处理尸体和骨灰存放等相关费用由肇事农业机械所有人或驾驶人承担。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十九条 农机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主要包括:
(一)现场勘查,收集物证,拍摄影像资料、绘制现场图和制作现场勘查记录等;
(二)对驾驶人或者伤者、尸体、农业机械、物品等进行检测、检验、鉴定、评定和评估,制作或者取得书面结论材料;
(三)对证人、当事人进行询问,制作笔录材料。
第二十条 进行现场勘查前,事故处理员应当向当事人、现场目击者和其他知情人了解并如实记录农机事故的基本情况,拍摄影像资料。对容易损坏、变形、变质的证物、痕迹等,应当先采取照相、摄像等方法予以保全,随后进行采证。
死亡两人以上的,应当对尸体进行编号,逐一拍照,并记录尸体的原始位臵。对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现场,还应当摄像。
第二十一条 进行现场勘查时,事故处理员应当对现场痕迹、现场状况、事故接触点和接触范围、农业机械以及其他物品、设施的损坏情况、装载情况、道路或者作业场所环境等进行勘验、检查,收集物证。
对已变动的现场,要查明原因,根据当事人或者目击者提供的情况和有关痕迹、遗留物品等,恢复现场。
在事故现场提取尸体、农业机械以及其他物品上的有关附着物等需检验的证物,应当放入专用器具密封后送检。
第二十二条 勘查现场应当绘制“农机事故现场图”,并根据顺序和内容制作事故现场勘查笔录,填写“农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表”。
现场图要内容完整,数据准确,俯视符号应详细标明,图面清晰、整洁。
第二十三条 对发生人员伤亡的农机事故的现场勘查疑点,应当委托法医对伤亡人员的受伤部位及受伤程度、死者的衣着、尸表痕迹等进行检验、鉴定,并在“农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表”中对疑点情况,委托检验、鉴定的内容进行记录。检验、鉴定书面结论作为疑点的证据材料。
检验、鉴定农机事故死者尸体,应当通知死者家属或者代表人到场。
需要解剖尸体的,应征得家属或者代理人同意。解剖尸体不得在公众场合进行。
第二十四条 事故处理员应当全面细致地收集、检查与事故有关的遗留物品,并填写“农机事故现场遗留物品登记表”。现场遗留物品应当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除物证外,应当及时发还当事人。暂时无人认领的,要妥善保管。
(二)作物证保存的,应当填写“农机事故证据保存通知书”,并送达当事人。
现场遗留物品发还当事人时,应当填写“发还农机事故现场遗留物品清单”。
第二十五条 现场勘查完毕,应当对现场图、现场勘查记录表进行复核,发现错误应及时更正。
确认无误后,应当由勘查现场的事故处理员、当事人在“农机事故现场图”、“农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表”上签名,当事人不在现场或者无能力签名的,应当有证人签名。当事人、证人对现场图和现场勘查记录表有疑问的,勘查人员应当对疑问部分进行再次复核。
当事人或者证人拒绝签名,或者经再次复核后当事人或证人仍拒绝签名的,应当在“农机事故现场图”、“农机事故现场勘查记录表”中注明。
第二十六条 事故现场勘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现场。能移动的事故农业机械和物品应当立即移走,暂时无法移动的,应当指定当事人一方或者有关人员守护,并设臵警示标志。
移动尸体、农机、物品时,要按顺序进行,尽可能不破坏现场痕迹,以便发现或者收集在原有状况下未能发现的痕迹和证物。
第二十七条 对因条件限制或者案情复杂,事故现场勘查有困难的,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可以保留部分或者全部现场,并做好保护工作,待条件具备后继续勘查。
第二十八条 询问当事人、证人应当在农机事故现场或者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内部进行,特殊情况也可以在其他地点进行。
询问当事人、证人要分别单独进行,不得将当事人各方、证人或者几个证人召集在一起同时进行。
向未成年的当事人、证人调查取证时,应当有未成年人的监护人陪伴。
第二十九条 有人员伤亡的农机事故,应当在24小时以内询问肇事人、其他当事人、证人进行。肇事人、其他当事人因伤情严重无法接受询问的,应当记录在案,并告知其救治的医疗机构,待其能够接受询问时,立即通知办案的事故处理员。
事故处理员询问当事人、证人时,应当告知其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以及作伪证或者隐瞒事实应负的法律责任。
事故处理员要认真听取当事人、证人的陈述和辩解,不得提示或者暗示,不准泄露案情或者表示对案情的看法。严禁使用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手段获取证据。对当事人提出的反证要认真查证核实。
第三十条 询问当事人、证人,应当制作“询问记录”。
询问肇事人,应当根据需要查问农业机械驾驶人和所有人、管理人的基本情况,保险情况,以及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号、准驾机型、领取驾驶(操作)证日期、驾驶(操作)经历,驾驶(操作)前活动、休息、餐饮情况,驾驶(操作)时身体状况,驾驶(操作)的农业机械状况、装载(作业)情况,行驶(作业)路线、驾驶(操作)时间、行驶(作业)速度,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临危时采取的措施及心态等与农机事故有关的情况。
询问其他当事人,应当根据需要查问交通方式、休息和餐饮情况、农业机械行驶(作业)状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事故发生后的反应和举动等与农机事故有关的情况。
询问证人,应了解其身份以及与事故当事人的关系。事故处理员应当先让证人就知道的事故情况作详细叙述,然后进行询问。根据需要询问农业机械的行驶(作业)状况、装载(作业)情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经过,事故发生后当事人的反应和举动等与农机事故有关的情况。
“询问记录”应当向当事人、证人宣读,如有差错、遗漏,由当事人、证人更正或者补充。更正或者补充的内容必须有当事人、证人盖章或指印。补充内容应在原记录结束处接续。询问记录经当事人、证人核对无误后,逐页签名。拒绝签名的,调查取证人员应予以注明。第三十一条 当事人、证人要求自行书写陈述,应予准许。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也可以要求当事人、证人书写陈述。
陈述材料应当由当事人或者证人应逐页签名。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接到材料后,应及时在材料右上角注明收到日期并签名。
第三十二条 事故处理员在接触、询问当事人过程中,发现当事人呼气有酒精气味或者精神恍惚的,或者其他当事人提出该当事人有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将该当事人带至医疗机构抽血或者提取尿液,及时送交有检验资格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三十三条 痕迹检验、鉴定应当确定痕迹形状、位臵、面积、大小、深度、痕迹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检验、鉴定前应拍摄图片资料予以保全。
第三十四条 处理农业机械事故需要进行检验、鉴定、评定、评估的,应当在20日内完成。需要延期的,县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填写“检验、鉴定延期报告书”,报设区的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批准后可以延长10日;检验、鉴定周期超过30日的,由设区的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填写“检验、鉴定延期报告书”,报自治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批准。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收到检验、鉴定、评估书面结论之日2日内,将书面结论复印件或者原件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委托或者自行委托的检验、鉴定、评估结论有异议,申请或者另行委托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与初次检验、鉴定、评估的时限相同。
第三十六条 因检验、鉴定暂时扣留的事故农业机械及其行驶证,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没有在规定期限内申请或者另行委托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日内,通知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在10日内领取。当事人或者代理人申请或者另行委托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自重新检验、鉴定、评估结论送达之日起3日内,通知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在10日内领取。
对被农机事故当事人遗弃的农业机械,以及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在超过领取通知规定的10日后不领取的,经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公告3个月后仍不领取的,由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依法处理。
第三十七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对检验、鉴定、评估结论进行下列审查:
(一)委托人及委托鉴定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二)鉴定人或者鉴定机构是否具有资格;
(三)鉴定时间是否符合规定时限;
符合规定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应当要求重新检验、鉴定、评估或者不予采信。
第五章 农机事故认定
第三十八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进行事故认定前,应当对调查取得的证据进行下列审查:
(一)证据是否是原件、原物;
(二)复印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
(三)证据的形式、取证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四)证据的内容是否真实;
(五)证人或者提供证据的人与当事人有无利害关系。
对收集的各种证据,应当从各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联程度、各证据之间的联系等方面进行综合审查。符合规定的证据,可以作为农机事故认定的依据;不符合规定的,不能作为农机事故认定的依据。
第三十九条 处理有人员死亡的农机事故,应当坚持“先殡葬,后处理”的原则。在尸体未殡葬前,不得进行事故认定、损害赔偿调解等其他事项。
第四十条 事故处理员应当自勘查现场之日起7日内,需要检验、鉴定、评估的应当在检验、鉴定、评估结论确定后2日内,制作并向本机构负责人提交“农机事故调查报告”。“农机事故调查报告”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农机事故当事人、农业机械、作业环境的基本情况;
(二)农机事故的基本事实(事故发生经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等);
(三)农机事故的证据材料(检验、鉴定结论等);
(四)农机事故成因分析和事故性质;
(五)当事人的责任和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因农机事故当事人处于抢救状态无法取证,现有证据不足以判明案件事实等特殊情况,经上一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批准,提交“农机事故调查报告”的时间相应顺延。特殊情况消除后,应当及时制作《农机事故调查报告书》。
第四十一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应当在2日内对“农机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审核。复杂、疑难案件,应当组织专家小组就以下内容进行审核:
(一)农机事故事实是否清楚,调查取证是否全面、及时、合法;
(二)对当事人行为的认定,证据是否充分;
(三)程序是否合法;
(四)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否准确;
(五)当事人的行为与农机事故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责任认定是否符合认定规则。
审核发现问题的,应当限期由事故处理员补充、修改。
第四十二条 “农机事故调查报告”经审核同意后,事故处理员应当在1日内按照规定制作“农机事故认定书”。但未查获农机肇事逃逸人、肇事农业机械,或者无法查证农机事故事实的除外。
“农机事故认定书”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农机事故当事人、农业机械、道路(场所)的基本情况;
(二)农机事故的基本事实;
(三)农机事故证据及其形成原因;
(四)导致农机事故的过错或者意外原因以及当事人责任。“农机事故认定书”制作完成后,应当及时通知各方当事人到指定地点,公开相关证据,说明认定的理由和依据,宣布农机事故认定结果,并将“农机事故认定书”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告知当事人申请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调解的期限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权利。
经通知,当事人无正当理由缺席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四十三条 上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农机事故认定工作的监督检查。
对监督检查发现或者群众投诉“农机事故认定书”存在错误的,应当作出撤销决定,责令制作错误“农机事故认定书”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5日内重新制作并送达各方当事人。
第六章 处罚执行
第四十四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事故认定后损害赔偿调解前,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在农机事故中有农机安全违法行为的当事人给予行政处罚。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处罚告知书”并送达当事人;作出处罚决定,应当制作“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送达当事人。
对当事人作出吊销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等行政处罚,当事人依法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听证申请符合条件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按规定组织听证。
第四十五条 对给予吊销当事人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行政处罚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将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的右上角予以剪切,复印存入农机事故案卷。
持证人为非本辖区居民的,应当制作“农机安全监理转送处理书”,在7日内连同被吊销的证件一并转送核发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由核发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注销其证件。对给予吊销当事人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并终生不得重新取得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无证人员终生不得取得农业机械驾驶证或者操作证)处罚的,由核发地(无驾驶证或者操作证人员住所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将该处罚决定记入农机安全监理信息管理系统备案。
对给予暂扣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行政处罚,持证人为非本辖区居民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后7日内将“农机安全监理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制转送核发地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备案。
第四十六条 吊销、暂扣驾驶(操作)证的期限,从作出处罚决定之日算起。暂扣期满,应当发还驾驶(操作)证。
第七章 调解与结案
第四十七条 当事人对事故损害赔偿有争议,一致请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调解,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交“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申请书”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受理:
(一)申请人具有农机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义务主体资格;
(二)申请书是在收到农机事故认定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
(三)申请书中载明对检验、鉴定或者农机事故认定无异议。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与申请人约定调解的日期、地点,制作“农机事故处理(调解)通知书”,并于调解日期的3日前送达申请人或者代理人、其他调解参加人。口头通知的应当记入调解记录。申请人或者代理人因故不能按期参加调解请求变更调解日期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通知其他参加人,并另行约定调解日期。
申请人不具备主体资格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告知更换申请人。超过规定期限申请的以及对检验、鉴定结论或者农机事故认定有异议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制作“农机事故处理(不调解)通知书”,说明不予调解的理由和依据,送达申请人并告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四十八条 农机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期限为10日。农机事故造成人员死亡的,调解期从规定的办理丧葬事宜结束之日起开始;农机事故造成人员伤残的,调解期从治疗终结或者定残之日起开始,但伤残人自愿放弃伤残等级评定的,调解期从治疗终结、收到伤残人自愿放弃伤残等级评定书之日起开始;农机事故仅造成财产损失的,调解期从确定损失之日起开始。第四十九条 农机事故调解参加人包括:
(一)农机事故当事人或者代理人;
(二)肇事农业机械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三)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认为有必要参加的其他人员。
代理人参加调解应当出具有委托人签名或者捺印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参加调解的一方当事人人数不得超过3人。
第五十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在调解前应当按照下列条件对调解参加人的资格进行审核:
(一)是否属于农机事故当事人或者代理人,代理人出具的委托书是否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以及是否有委托人签名或者捺印;
(二)是否是事故农业机械所有人或者管理人;
(三)是否是经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同意的其他人员。
不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调解参加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告知其更换或者退出调解。符合前款规定条件的,准予参加调解。
第五十一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调解农机事故损害赔偿应当公开进行,调解日期应当提前通知和公布,调解时允许旁听,但当事人要求不公开的除外。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调解农机事故损害赔偿,应当指派2名事故处理员进行,调解过程应当记录,并制作“农机事故调解记录”。调解主持人应当按照下列程序主持调解:
(一)宣布调解开始,介绍调解主持人和调解人,宣布调解纪律,介绍调解参加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并告知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负的义务;
(二)介绍农机事故的基本情况;
(三)宣读农机事故认定书;
(四)分析当事人的行为在农机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宣讲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当事人进行教育;
(五)宣布各方当事人承担的责任等次;
(六)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计算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总额,并由当事人对提供的损害赔偿证明相互质证,确定损害赔偿总额;
(七)由调解参加人进行协商,确定各方当事人分担的损害赔偿数额以及赔偿方式、期限。
第五十二条 调解达成协议的,事故处理员制作“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书”,经各方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加盖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公章后,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
调解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事故简要案情和损失情况;
(二)各方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三)损害赔偿的项目、数额及总额;
(四)各方当事人自愿协商达成一致的损害赔偿意见;
(五)赔偿方式和期限;
(六)调解日期。
赔偿款由当事人自行交接,当事人要求事故处理员转交的,可以转交并在调解书上附记。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不再调解,事故处理员应当制作“农机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经各方当事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解人签名,并加盖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公章后,分别送达各方当事人和有关人员:
(一)调解未达成协议;
(二)当事人一方或者各方在调解过程中放弃调解;
(三)调解期满当事人一方或者各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终结书应当载明下列主要内容:
(一)事故简要案情和损失情况;
(二)各方当事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三)损害赔偿的项目、数额及总额;
(四)当事人未达成协议的主要原因;
(五)调解终结日期。
第五十四条 调解中,当事方更换调解参加人的,连续计算调解时限。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调解的,调解时限中断。
调解参加人提出超出规定的赔偿项目和要求的,不予调解。第五十五条 需要确定被抚养人的,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提供抚养关系的证明。
第五十六条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计算不知名死者的人身损害赔偿,死者身份暂时认定为城镇居民,年龄暂时以法医鉴定报告的年龄段的中间年龄计算。核查出不知名死者身份后,按照实际身份、年龄重新计算。不知名死者所得赔偿费暂时由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保存,待损害赔偿权利人确认后交付权利人。
第五十七条 承担赔偿责任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暂时无能力赔偿的,由驾驶(操作)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农业机械所有人负责垫付。驾驶(操作)人员所在单位或者农业机械所有人在赔偿损失后,可以向驾驶(操作)人员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费用。
第五十八条 农机事故处理完毕,应制作“农机事故处理结案书”。
结案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事故受案、出现场的时间和经过,查明的简要案情、事故等级、立案决定;
(二)现场处臵和勘查指挥人,现场处臵和勘查起止时间及其主要情况;
(三)事故处理工作责任人,调查取证、事故认定和对肇事人处罚情况;
(四)损害赔偿调解情况;
(五)结束语: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事故处理的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法规的是否准确、对肇事人处罚是否得当等进行确认并载明结案日期。
第八章 简易程序
第五十九条 下列农机事故可以按照简易程序处理:
(一)发生农机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有争议,没有撤离现场的;
(二)当事人自行撤离现场后,未达成赔偿协议的;
(三)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对赔偿有争议的。
适用简易程序,可以由一名事故处理员处理。
第六十条 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农机事故,当事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的,应当制作农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号、联系方式、农业机械号牌、保险凭证号码、农机事故形态、碰撞部位、赔偿责任人等内容的协议书或者文字记录,共同签名后立即撤离现场,协商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
第六十一条 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农机事故,当事人未撤离现场的,事故处理员应当记录农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当事人姓名、农业机械驾驶(操作)证号、联系方式、农业机械号牌、保险凭证号码,事故农业机械形态、碰撞部位等基本事实,由当事人签名后,责令撤离现场,拒不撤离的,予以强制撤离。事故处理员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农机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农机事故认定书”。
第六十二条 发生《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机事故处理办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农机事故,当事人已自行撤离现场,协商损害赔偿未达成协议报案的,事故处理员应当记录当事人提供的文字记录材料、事故现场照片、录像、证人证言等资料,由当事人签名,并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农机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当场制作“农机事故认定书”。
第六十三条 当事人共同请求调解的,事故处理员应当当场进行调解,并在“农机事故认定书”上记录调解结果,由当事人签名,交付当事人。
第六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调解,事故处理员可以在事故认定书上载明有关情况后,将事故认定书交付当事人:
(一)当事人提供不出事故证据,因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农机事故处理人员无法查证农机事故事实的;
(二)当事人对农机事故认定有异议的;
(三)当事人拒绝在事故认定书上签名的;
(四)当事人不同意由事故处理员调解的。
有前款规定情形之一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及调解生效后当事人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六十五条 农机事故处理结案后,事故处理员应当将事故案卷整理齐全后交档案管理人员按规定妥善保管。事故案卷应当制作目录,编排序号,装订成册。
第六十六条 事故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事故调查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像资料、图表、证人证词、询问笔录、相关文书等材料;
(二)已移交追究刑事责任的农机事故有关材料的副本;
(三)事故处理人员认为有必要存档的其他资料。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审理、审查农机事故案件,需要调用案件材料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复制农机事故案件档案,按规定的时间将正本移交给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副本存档。
第六十八条 未经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复制证据材料;未经证人本人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透露证人姓名、单位等个人信息。
第六十九条 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收到农机事故认定书后,要求查阅、复制、摘录事故证据材料的,应当提交“当事人查阅证据申请”。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以及当事人、证人要求保密的内容外,经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负责人同意,安排其查阅、复制、摘录。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在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复制的证据材料上加盖公章。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将“当事人复制证据申请”与农机事故案卷一并存档。
第十章 附 则
第七十条 处理涉外农机事故,按照本程序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处理涉外农机事故时,应当告知当事人在处理农机事故中的权利和义务。境外临时来华人员承担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应当告知农机事故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
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应当根据收集的证据,制作农机事故认定书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的,通过外交途径转交给其所在机构。
涉外农机事故的调解,可以采用单方调解方式进行。事故处理员可以转交当事人协议赔偿款项。
第七十一条 本程序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七十二条 本程序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1日施行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机械事故处理程序》同时废止。
第四篇:法律知识条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1999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业机械及其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是指用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田水利的各种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及其他自走式动力机械和8.88千瓦以上座机。
第三条 凡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和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的人员以及与农业机械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机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以下简称农机监理机构)负责实施。
第五条 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实行有利于农业生产、方便农民群众、确保安全作业的原则。
第二章 农业机械安全管理
第六条 购置农业机械的,须经县、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构安全技术检验合格,领取号牌、行驶证、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农业机械发生转卖、转籍、报废等事宜的,应事先到当地农机监理机构办理有关手续;发生其他变更事宜的,需向当地农机监理机构备案。
第七条 未领取正式号牌的自走式农业机械,确需行驶时,机主应向当地农机监理机构申领临时号牌,并按指定路线行驶。
第八条 农业机械牌证禁止转借、涂改、伪造。
第九条 农业机械应定期接受农业机械安全技术检验,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第十条 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有关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上县乡道路和省道、国道行驶的农业机械,技术状况应符合国家有关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接受公安车辆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 凡涉及改变农业机械原有安全技术性能的改装,须经农机监理机构同意后方可进行。禁止拼装农业机械。
第三章 农业机械驾驶和操作人员管理
第十二条 从事农业机械驾驶、操作的人员,须经农业机械驾驶培训学校(班)或符合条件的个人进行培训,经农机监理机构考核,领取驾驶证或操作证后,方可驾驶或操作农业机械。
第十三条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应自觉遵守安全驾驶、操作规程,接受农机监理机构的安全检查和审验。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的,不得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第十四条 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因户籍或所在单位变动,应办理转籍或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驾驶、操作农业机械,必须随身携带驾驶、操作证和行驶、使用证,其驾驶的农业机械应与驾驶证载明的农业机械类型相符;禁止实施下列行为:
(一)将农业机械交给无驾驶、操作证的人驾驶、操作;
(二)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三)驾驶、操作不符合农业机械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农业机械;
(四)违章载乘人员或装运货物;
(五)患有妨碍安全作业的疾病或过度疲劳时,驾驶、操作农业机械;
(六)法律、法规禁止实施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持有自走式农业机械学习驾驶证的驾驶员,应在教练员的指导下,按照指定的路线驾驶农业机械。
第四章 服务与监督
第十七条 农机监理人员必须经自治区农机监理机构培训考核,取得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农业机械安全监理工作。
第十八条 农机监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应当身着统一服装,佩戴统一标志,并出示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违反上述规定的,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检查。
第十九条 农机监理机构在开展农业机械检审、办理农业机械牌证时,应结合农时采取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对符合明文规定的各类申请应于当日办理完毕。
第二十条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秉公执法,不得以权谋私。
第二十一条 农机监理机构应当建立举报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凡对农机监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举报的,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必须在30日内作出处理,并向举报者作出答复。
第二十二条 农机监理机构收取农机监理费,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执行。禁止擅自扩大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和机主有权拒缴。
第五章 事故处理
第二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农业机械事故(以下简称农机事故),是指农业机械在乡村道路以及农村的其他作业场所发生的事故。
第二十四条 农机事故由农机监理机构负责处理。具体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农机监理机构处理事故时,对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可以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第二十六条 农机事故根据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程度和数额,分为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四种。
第二十七条 农机事故责任按农机事故责任人违章情节及造成的后果认定,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五种。
第二十八条 农机事故造成人身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由肇事者或机主先行垫付医疗费,结案后按照事故的责任承担。
第二十九条 因农机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责任人按所负责任依法承担损害赔偿。农机监理机构应在查明原因、认定责任、确定造成的损失情况后,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协议生效后一方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农机监理机构予以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并处暂扣1个月驾驶证、操作证的处罚:
(一)驾驶未经安全技术检验或安全技术检验不合格的农业机械的;
(二)未经审验或审验不合格从事农业机械作业的;
(三)驾驶与本人驾驶证载明的类型不相符的农业机械的;
(四)驾驶、操作无牌证或不符合安全运行技术要求的农业机械的;
(五)违章载乘人员和装运货物的;
(六)违反本条例规定拼装、改装农业机械的;
(七)无证或酒后驾驶、操作农业机械的;
(八)涂改、伪造转借农业机械牌证或驾驶、操作证的。
对有前款第七项所列情形的,农机监理机构可以采取暂扣农业机械的行政措施。暂扣农业机械的,最长不得超过3天。
第三十一条 对造成重大以上农机事故的责任者,农机监理机构可吊销其驾驶证或操作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拒绝、阻碍农机监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五条 农机监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一)违反规定收费、罚款的;
(二)违反规定滥发证、照的;
(三)非法暂扣农业机械或非法吊、扣证件的。
(四)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的;
(五)玩忽职守、严重失职的。
有前款第四项、第五项所列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9年3月1日起施行。1993年8月2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378号)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以及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结合广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持有企业国有产权的单位以及持有国有资本的企业,将其所持有的企业国有产权有偿转让给境内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组织的活动,适用本办法。
金融类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和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产权,是指国家对企业以各种形式投入形成的权益、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各种投资所形成的应享有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
第四条
自治区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规定的职责和权限,对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活动实施监督和管理。
第五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保护国家和其他各方的合法权益。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全区各级各类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并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自治区关于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六条
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从事产权交易活动相适应的资金,并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即交易市场)和完备的交易设施;
(三)机构主要负责人符合任职资格,并不得兼职;
(四)有相应的专职会计、经济、法律等专业人员;
(五)有完善的公司章程和管理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自治区、设区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企业国有产权违法转让投诉举报制度。
第八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包括:
(一)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设区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所出资企业及其所属国有企业;
(三)政企尚未分开的企业的主管部门(单位);
(四)其他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
第九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做好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决策程序进行审议,并形成书面决议报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或决定。
国有独资公司的产权转让,应当由董事会审议;未进行公司制改造的国有独资企业的产权转让,由总经理办公会议审议。其他企业国有产权持有单位也要履行民主决策程序。涉及职工合法权益的,应当听取转让标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意见,对职工安置等事项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十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转让方应当组织转让标的企业按照《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务院国资委令第1号)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清产核资,并委托中介机构实施全面审计(包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转让标的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离任审计)。
转让标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后,转让方必须委托符合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企业清产核资结果以及中介机构审计报告进行核实,对结果进行批复,对涉及资产损益进行认定。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组织进行清产核资,并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第十一条
在清产核资和财务审计的基础上,转让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评估结果先在转让标的企业内部公示,经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或备案后,作为确定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价格的参考价格。
在企业国有产权交易过程中,当交易价格低于评估结果90%时,应当暂停交易,在获得相关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同意后方可继续进行。
第十二条
转让方应当将产权转让公告委托产权交易机构刊登在自治区级以上公开发行的综合类或者经济、金融类报刊和产权交易机构的网站上,公开披露有关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广泛征集受让方。必要时,经转让方授权,也可在境外媒体发布信息。产权转让公告期为20个工作日。
第十三条
转让方披露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的基本情况;
(二)转让标的企业的产权构成情况;
(三)产权转让行为的内部决策及批准情况;
(四)转让标的企业经资产评估核准或备案的主要财务指标数据;
(五)转让标的企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六)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七)转让标的涉及土地资产的情况;
(八)受让方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九)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
(十)其他需要披露的事项。
第十四条
在征集受让方时,转让方可以对受让方的资质、商业信用、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管理能力、资产规模等提出必要的受让条件。受让方一般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用;
(三)受让方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四)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转让方提出的受让条件必须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具有可操作性,不得为某一受让方设置排他性条款。
第十五条
受让方为外国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受让企业国有产权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受让方为华侨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法人、自然人或者其他组织,受让企业国有产权参照国务院公布的《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经公开征集产生两个以上受让方时,转让方应当与产权交易机构协商,根据转让标的的具体情况采取拍卖或者招投标方式组织实施产权交易。
采取拍卖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及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采取招投标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由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或者由其委托产权交易机构组织资质评审,确定受让条件最优者为受让方。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采用协议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
(一)国民经济关键行业、领域中对受让方有特殊要求的;
(二)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给所属控股企业的;
(三)在国有独资企业之间转让的;
(四)经公开征集只产生一个受让方的。
采用协议方式转让时,转让方与受让方应进行充分协商,依法处理转让中涉及的相关事项后,草签产权转让合同,并按本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的程序进行审议。
采用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企业国有产权需经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第十八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合同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转让方与受让方的名称与住所;
(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处理方案;
(五)转让方式、转让价格、价款支付时间和方式及付款条件;
(六)产权交割事项;
(七)转让涉及的有关税费负担;
(八)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合同各方的违约责任;
(九)合同变更和解除的条件;
(十)转让和受让双方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在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前,转让方应当与受让方协商提出企业重组方案,包括在同等条件下对转让标的企业职工的优先安置方案。
第十九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全部价款,受让方应当按照产权转让合同的约定支付。
转让价款原则上应当一次付清。如金额较大、一次付清确有困难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采取分期付款方式的,受让方首期付款不得低于总价款的30%,并在合同生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支付;其余价款应当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并应当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转让方支付延期付款期间利息,付款期限不得超过1年。愈期不付款按违反合同处理,转让方有权解除合同,并不再退还首期付款。
第二十条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取得的净收益,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涉及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改变原国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条件和以授权经营方式配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由国家出资形成的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二条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导致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转让标的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并做好企业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工作。
第二十三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成交后,转让和受让双方应当凭交易机构出具的产权交易凭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相关产权登记手续。
第二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由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提出审核意见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一)转让所出资企业国有产权导致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
(二)评估核准净资产价值超过3000万元的国有产权转让的;
(三)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要求报批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批准权限,由市人民政府确定,报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
第二十五条所出资企业决定其子企业的国有产权转让。其中,重要子企业的重大国有产权转让事项,应当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与财政部门会签后批准。
重大国有产权的标准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规定。涉及政府社会公共管理审批事项的,需预先报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批。
第二十六条
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单位因改制或产权转让引起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性质发生变化的,由自治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并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务院国资委批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合理定价。
对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发现和确定转让价格。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权转让底价,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企业资产评估结果,并考虑职工安置、引进技术等综合因素确定。
第二十七条
政企尚未分开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由其主管部门(单位)提出意见,报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重大的转让事项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转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二十八条
决定或者批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应当审查下列书面文件及相关材料:
(一)转让企业国有产权的有关决议文件;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
(三)转让方和转让标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证;
(四)律师事务所或企业法律顾问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五)受让方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六)批准机构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二十九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一般应当载明下列内容:
(一)转让标的企业国有产权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的有关论证情况;
(三)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的职工安置方案;
(四)转让标的企业涉及的债权、债务包括拖欠职工债务的处理方案;
(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收益处置方案;
(六)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公告的主要内容。
转让企业国有产权致使转让方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应当附送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职工安置方案的决议等。
第三十条
存在以下情形,禁止将有关企业国有产权或涉及的国有产权列入转让范围:
(一)国家规定禁止转让的;
(二)存在产权纠纷或产权关系不清晰的;
(三)合法契约约定期限内不得转让或不宜转让的;
(四)人民法院、有权仲裁机构和行政执法机关通知冻结的;
(五)存在其他不宜转让情形的。
设有担保物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一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事项经批准或者决定后,如转让和受让双方调整产权转让比例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方案有重大变化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报批。
第三十二条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涉及到的各方,因违反《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及本办法造成后果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三条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转让,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商财政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未涉及事项,按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涉及有关部门的,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商有关部门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