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发拖拉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引发拖拉机事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拖拉机道路安全存在的主要隐患
(一)机手重使用、轻保养,重效益、轻安全,擅自改装、超速超载,客货混装、酒后驾驶、疲劳驾驶等。
(二)无证驾驶,没经过培训,技术及心理素质差,遇到紧急情况不能正确处理。
(三)侥幸心理,黑车非驾,一遇交警或农机部门的检查,发慌紧张,手忙脚乱,东躲西藏,酿成事故。
(四)在农村道路管理上的存在断层,农机安全监理力度不够。
二、引发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擅自改装,多拉快跑,安全意识淡薄。大部分拖拉机驾驶员在农忙时从事农机作业服务外,其它时间主要从事运输,增加收入来养家糊口,支付开销。为提高效益多挣钱,便对拖车进行擅自改装,加高车厢拦板,加长车厢尺寸,换用大规格轮胎等,多拉快跑,超速超载,核定载货1t的拖拉机拉到5—7t,甚至10 t多,这无疑会引起操作、制动困难,造成拖拉机失控,带来较为严重的事故隐患。
(二)年度检验,把关不严,拖拉机技术状况差。拖拉机年度检验是保证拖拉机完好技术状态的一项有效的法定工作,拖拉机只有通过检验才能暴露出象螺丝松动、制动偏刹、方向操作困难等事故隐患,而一部分机手对此存在模糊认识,认为年度检验只不过是收费盖个章而已。为了提高年检率,有的执法部门降低工作要求和检审质量,让其凑活过关。
(三)不经培训,无证驾驶,技术素质低。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机手认为,时间就是金钱,反正自己会开车,参加培训既浪费时间,又耽误挣钱,存在着培训不培训无所谓,只要花钱能买个证路上不作难就行的想法。为保生源和办证人数,有关部门迎合机手心理,只要交费就给其办证,从而造成技术素质低,交通常识缺乏,安全意识淡薄。
(四)权责不一,“一机双管”,安全监理力度不到位。根据新《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机监理部门负责核发牌证、检验审验,有许可发放权,却无道路检验权和道路违章处罚权,只能通过宣传教育和机手的觉悟实现管理职能。而对分散到千家万户的农业机械,在牌证管理上很容易出现反复、回潮现象,即清理出来的“黑车”、无证机手,在通过说服动员办理挂牌手续,领取驾驶证之后,因农机部门管理手段弱,又容易重新沦为“黑车”、无证机手。结果造成农机部门因无道路检验权有“劲”使不上,有“权”的部门又管不过来。
三、消除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隐患的主要对策
(一)搞好协作,齐抓共管。目前,由于诸多因素和行业特点不同,农机监理与公安、交通部门的管理模式存在显著的区别。公安、交通部门拥有国道检查权,上下是一条线管理模式;而农机监理部门则是一大片管理模式。因此,要扭转拖拉机道路安全检查力度不到位的局面,单靠农机部门积极宣传、苦口婆心做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成为政府行为,公安、交通、农机部门加强协作,支持配合,联合办公,形成合力。
(二)立足本职,强化管理。常年深入开展以清理黑车非驾为重点的拖拉机专项治理活动,依法严查无牌无证、不检审、违章载人、超载行驶、酒后驾驶等违章行为。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场院,对农机作业进行安全检查,排查事故隐患,保持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完好。
(三)强化责任,严把质量。拖拉机年度检验时,严格要求,不循私情,严把检审质量关。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办证时,严把培训、考试和办证关,落实责任,相互制约,不经培训不允许参加考试,更不能不经培训直接办证领证。
(四)建立机制,深入开展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开展农机安全“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是强化农机管理,消除事故隐患,建设“平安山东”、“平安农机”的有效措施。因此,作为农机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十百千万”示范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加强宣传,强化措施,常抓不懈,营造机手人人皆知,个个遵章守法保安全的浓厚氛围,这样,才能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促进机手增加收入。(作者单位:济南市平阴县农机局)
第二篇:木工机械引发事故原因与预防措施
木工机械引发事故原因与预防措施
木制品加工是指通过刀具破坏木材纤维之间的联系,从而改变木料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加工工艺过程。进行木制品加工的机械称为木工机械。木工机械使用量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厂的木模加工以及家庭装修等行业。木工机械种类繁多,按其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及性能结构可分为木工锯机、刨床、铣床、钻床、车床以及砂光机等。木工机械设备属于操作危险性较大的设备,由于其大都是操作者用手送料,两手与刀具较近,所以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在加工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木屑、粉尘、噪声,这些都是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木制品加工中产生的危险
1.1 木工机械上的零件或刀具飞出的危险木制品加工中,机床上的零件、刀具发生意外情况造成断裂而飞出,会酿成伤害事故。例如:带锯机上断裂的锯条,砂光机上断裂的砂带,木工刨床上未夹紧飞出的刀片等。
1.2 工作时与工件接触的危险在加工时,与加工的工件接触会造成伤害。木工机械多采用手工送料,这是容易伤手的原因之一。当手推压木料送进时,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异常情况,手会不自觉地与刃口接触,给手造成割伤甚至断指。
1.3 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带来的危险
许多伤害都是人为造成的。操作者不熟悉木工机械性能和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按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加之木工机械设备没有安装安全防护装置或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都极易造成伤害事故。
1.4 接触高速转动的刀具的危险
木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刀轴转速很高,一般都到2 500 6 000 r/min,最高到20 000 r /min,转动惯性大。操作者为了使其在电机停止后尽快停转,往往习惯于用手或木棒制动,常因不慎与锋利的刀具相接触造成伤害。
1.5 木屑飞出的危险
木制品加工中,产生大量的木屑,如圆锯机没有装设防护罩,锯下的木屑或碎块可能会以较大的速度(超过100 km /h)飞向操作者脸部,给操作者造成严重伤害。
1.6 木材或木粉发生燃烧及爆炸的危险
木材是易燃物,加工时产生的木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形成爆炸混合物。当木粉在车间堆积过多时,尤其是接触到暖气片或蒸气管时易引起阴燃。
1.7 由于制造原因产生的危险与其他机械相比,大多数木工机械制造精度低,又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或装置失灵,而且手工操作多,易发生事故。
1.8 触电的危险
木工机床所用电机多为三相380 V电源,一旦绝缘体损坏,很容易造成触电事故。
1.9 工件伤人的危险在没有设置止逆器的多锯片木工圆锯机、木工压刨床上,易发生工件的回弹伤人的危险。木制品加工中的有害因素
2.1 噪声
木工机械转速高、送进快、木材软硬不均,所以加工时产生的噪声较大。操作人员长时间在此环境中工作,劳动强度大,易产生疲劳,感到烦躁,影响健康且易使操作者因误操作而发生伤亡事故。
2.2 粉尘
木工机械在操作时,产生的木屑高速飞扬,微小的粉尘大量悬浮于空气中,极易被人吸入,长期以往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3 振动
木工机床转速高、进料快,进料时会引起较强的局部振动。尤其当木质不均匀时,比如遇到节疤、弯曲或其他缺陷时更易产生振动,长时间的振动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2.4 劳动强度大
木材加工多用手工上料,有的木料重达3050 kg,在传送、堆放、运输和搬运时,常常需要高强度的劳动作业。
2.5 湿度及高温
一般来讲,在木材加工的工作区湿度都比较大,而给木材进行干燥的设备又会产生高温,这些都会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造成木工机械事故的原因
3.1 直接原因
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这三个方面。
3.1.1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
所谓的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是指工作时操作人员注意力不集中,或精神过于紧张,或操作人员对机器结构及所加工工件性能缺乏了解,或操作不熟练及操作时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或不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等。具体表现: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包括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如按错按钮,扳手、把柄的操作方向相反);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工件、刀具紧固不牢;加工时切削量过大等。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失去作用,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用手直接清理切屑,不使用夹具固定工件而直接手持进行机械加工等。(4)机械运转时,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或清扫。
(5)穿不安全装束。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未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或忽视其使用。如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时,穿着过于肥大、宽松的服装,在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穿拖鞋进入车间等。
(6)无意或未排除故障而接近危险部位。如在无防护罩的两个相对运动的零部件设备之间清理卡住物时,可能造成挤伤、夹断、切断、压碎或人的肢体被卷入等严重的伤害。除了机械结构设计不合理外,也是违章作业所致。
3.1.2 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是指机械设计和制造中存在着缺陷,机床部件、附件和安全防护装置的功能缺失等。具体表现:
(1)防护、保险、信号等缺失或有缺陷。①无防护。无防护罩,无安全保险装置,无报警装置,无安全标志,无护栏或护栏损坏,设备电气未接地,绝缘不良,噪声大,无限位装置等。②防护不当。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防护装置调整不当,安全距离不够,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等。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①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制动装置有缺陷,无急停装置,木工圆锯机无分料刀,木工压刨床无止逆装置等。②强度不够。机械零件强度不够,绝缘强度不够,选用材料不符合安全标准要求,高转速主轴没作动平衡等。③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设备带“病”运转,超负荷运转等。④维修、调整不良。设备失修,保养不当,设备失灵,未加润滑油等。
3.1.3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是工作场地照明不良、温度或湿度不适宜、噪声过高、设备布局不合理、备件摆放零乱等。具体表现:
(1)生产场地环境不良。①照明光线不良。包括照度不足,作业场所烟雾、烟尘弥漫、视物不清,光线过强,有眩光等。②通风不良。无通风或通风系统效率低等。③作业场所狭窄。④作业场地杂乱。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
(2)储存方法不安全。物品、物料等堆放过高、不稳等。
(3)地面滑。地面有油或其他液体,地面有易滑物如圆柱形管子、料头等。
3.2 间接原因
几乎所有事故的间接原因都与人的错误有关,尽管与事故直接有关的操作人员并没有出错。这些间接原因可能是由于设计、设备制造、安装调试、维护保养等人员所犯的错误。
3.2.1 技术和设计上的缺陷
(1)设计错误。预防事故应从设计开始。大部分不安全状态是由于设计不当造成的。由于技术、知识水平所限、经验不足,可能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犯了考虑不周或疏忽大意的错误。设计错误包括强度计算不准,材料选用不当,设备外形不安全,结构设计不合理,操纵机构不当,未设计安全装置等。即使设计人员选用的操纵器是正确的,如果在控制板上配置的位置不当,也可能在操作时被操作人员混淆而发生操作失误,或不适当地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反应时间而忙中出错。
(2)制造错误。即使设计是正确的,如果制造设备时发生错误,也会成为事故隐患。在生产关键性部件和组装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发生错误。常见的制造错误有加工方法不当(如用铆接代替焊接),加工精度不够,装配不当,错装或漏装了零件,零件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工件上的刻痕、压痕、工具造成的伤痕以及加工粗糙,也可能造成应力集中而使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故障。
(3)安装错误。安装时旋转零件不同轴,轴与轴承、齿轮啮合调整不好(过紧、过松),设备安装不水平,地脚螺栓未拧紧,设备内遗留的工具、零件、棉纱忘记取出等,都可能使设备发生故障。
(4)维修错误。没有定时对运动部件加润滑油,在发现零部件出现恶化现象时没有按维修要求更换零部件,都是维修错误。当设备大修重新组装时,可能会发生与新设备最初组装时类似的错误。安全装置是维修人员检修的重点之一。安全装置失效而未及时修理,设备超负荷运行而未制止,设备带“病”运转,都属于维修不良。
3.2.2 教育培训不够
未经培训上岗,操作者业务素质低,缺乏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操作技能不熟练,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不负责,受外界影响而情绪波动,不遵守操作规程,都是事故的间接原因。
3.2.3 管理缺陷
劳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合理。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有章不循。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无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规程不完善。缺乏监督,对安全工作不重视,组织机构不健全,没有建立或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调查、整改不力等。所有这些在管理上存在的缺陷,均能引发事故,关键原因是企业管理人员不重视。把造成机械事故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机械事故均是由人的原因引起的。机械的设计、制造、运输、安装、操作、维护、管理、拆除等各个环节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只要有一点疏忽,就可能引发事故,造成伤害,因而,在分析事故原因时,无论是直接原因或间接原因,人的因素总是起决定作用的。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安全措施
安全措施包括由设计、制造阶段采取的安全措施和由用户采取补充的措施。设计、制造是木工机械安全的源头,当设计、制造阶段的措施不足以避免或充分控制各种危险时,则应由用户采取补充的安全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减小风险。预防木工机械事故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实现本质安全性。这是指采用直接安全技术措施,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并严格按照标准制造、检验;合理地采用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最大限度地消除危险或限制风险,实现机械本身应具有的本质安全性能。
(2)采用安全防护装置。若不能或不完全能由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安全时,可采用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即为机械设备设计出一种或多种安全防护装置,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发生。要注意,当选用安全防护措施来避免某种风险时,要警惕可能产生的另一种风险。
(3)使用信息。若直接安全技术措施和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都不能完全控制风险,就需要采用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通知和警告使用者有关某些遗留风险。例如在机床上粘贴警示标志,在使用说明书中做出安全方面的提示等。
(4)附加预防措施。它包括紧急状态的应急措施,如急停措施、陷入危险时的躲避和援救措施,安装、运输、贮存和维修的安全措施等。
(5)安全管理措施。这是指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有计划的监管,特别是对安全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机械设备和零部件的检查和报废处理等,选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6)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绝大多数意外事故与人的行为过失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所以,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法规教育、风险意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掌握必要的施救技能。结 语
木工机械产品的复杂性决定了实现消除某一危险或减小某一风险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措施,每一种措施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要对所有可供选用的对策仔细分析,权衡比较,在全面周到地考虑各种约束条件的基础上寻找最好的对策,提供给设计者决策,最终达到保障木工机械产品安全使用的目的。
对于生产木工机械产品的企业来说,努力提高其机械设备的安全设计能力,采用木工机械安全标准,不断积累产品有关安全使用的信息与经验,增强有关机械安全性能的检验与测试手段,无疑是提高产品机械安全技术水平,获得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和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重要途径。
对于生产木制品产品的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规章制度,对机械设备实施有计划的监管,选择、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法规教育、风险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特种工种人员的岗位培训和持证上岗,并掌握必要的施救技能等是最大限度减少机械事故重要保证。
第三篇: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
事故(加油站)原因分析及对策——原因分析(2)
为了保障加油站的安全生产,国家不断强化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建设,如在加油站标准的制定完善上,于1992年发布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2002年根据变化的形势,发布了《汽车加油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在加油站的安全法制建设上,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导则》、《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规对加油站的安全管理都提出了严格的管理要求。但是,尽管如此,加油站的事故还是屡屡发生,总结这些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8点:
1.1加油站的建设存在先天性隐患
加油站建筑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建设,就会造成安全间距不足、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够、电气设备不防爆等严重威胁加油站安全的先天性隐患。目前大多数的个体或家庭式加油点,均未按国家的有关规定、标准及程序进行审批建站,存在布局不合理,防火间距不足等诸多问题,并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如,2000年1月4日,厦门海沧镇一加油站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该加油站为石板条搭盖的半地下式建筑。1999年8月10日,位于江苏省如东县前姚加油站发生特大油罐爆炸事故,死亡7人,多人重伤。该加油站从初建到扩建一直经营,均未报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存在着将储油罐没置在地下室内、无防火间距等重大隐患。
1.2操作人员文化素质低
加油站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就近雇佣的临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低,不能对油品的易燃特性、静电防护等知识灵活地掌握,以致无法具备较高的操作水平,特别是辩识危险、防范事故的能力。
1.3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差
加油站的负责人只要求员工能够进行基本的加油操作,而不能对其进行系统的技能培训,使得职工安全知识严重不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许多动态变化的情况不能及时觉察其中的危险,将事故消灭在萌芽当中,出了事故,又不能及时准确控制,从而造成事故的恶化。
1.4安全管理粗放,“重效益,轻安全”思想严重
许多加油站地处偏远,在日常在生产经营中,主要是依靠自主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便形成了管理上的粗放;还有些加油站负责人,自身文化水平低,安全知识缺乏,安全意识难以提高到位,即便想管又不会管,安全管理只能是基于常识下的粗放式管理。粗放式的管理让一些本应建立的制度没有建立,本应落实的制度得不到落实,从而引发本不该发生的事故。更有一些加油站经营者“一切向钱看”舍不得安全投入,以至一些重大隐患得不到彻底整改。
1.5 汽车油罐车采用敞口式卸方式,具卸油场地没有设静电接地装置
按照规定,加油站作业必须采用密闭卸油系统,以防油气挥发,静电积聚等诱发爆炸事故。然而,一些加油站、加油点为了节省资金,仍冒险采用严禁使用的敞口卸油方式,从而引发事故。2000年2月11日,江西省樟树市店下镇街口一个体加油站起火爆炸,导致私营业主徐某1家3代5口和油罐车司机朱某等6人当场死亡。2001年9月10日,河北省黄骅市一加油站发生爆炸,2人死亡,1人重伤。这2起事故原因均为运油车辆卸油时起火引起爆炸。
1.6储油罐没有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计
由于卸油没有计量容器或计量有误:卸油时没有在现场监视,造成冒油引发火灾。如2001年10月30日安徽省滁州市金达加油站在卸油时,汽油从量油孔大量外溢,渗入站内下水道,流入市政下水管道,油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引起持续5h连环爆炸,并燃起大火。
1.7违章操作
操作人员未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违章操作。如操作人员操作进不穿防静电工作服、鞋、违章给塑料桶加油;卸油速度过快;检修作业常常需要动火,油罐及其装油设备未清理、置换或未彻底清除检修动火等等,引发火灾爆炸事故。2000年3月18日13时,湖北省宜昌市加油站突了爆炸,致1人死亡,1人受伤。爆炸原因系操作工向某同其他5人在在装储油罐的输油管时,违章使用乙炔气焊枪焊接油罐潜油泵与出油管接口,引爆空油罐内残余油气,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将正在附近6m高的空中作业的民工李某冲飞21m远,经抢救无效死亡。
1.8电气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很多加油站的营业室及值班室内的照明线路不按要求敷设,不使用防爆灯具、防爆开关或安装不规范。有的加油站虽然在建设时采了防爆电气,但后期管理上不严格按照要求使用,私自乱接乱拉电线导致防爆电气失去了应有的作用。2002年6月4日,广东省东莞市凤岗加油站发生火灾事故,引起连续7次爆炸,火势持续长达4个多小时,造成1辆油罐车烧毁报废,1辆油罐车严重受损,部分建筑烧毁倒塌。此次火灾是由于油料储藏室的电灯线路发生短路故障起火,并引燃了储藏室里的储油罐。江苏省前姚加油站发生的特大油罐爆炸事故,也是因为加油机内防爆继电器安装不规范,继电器内一根相线的绝缘包皮被夹破发生漏电,绝缘包皮燃烧产生明火,遇加油机内,地沟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引起爆轰,继而引爆地下室的爆炸性气体,造成加油站及毗邻的建筑物倒塌,并引发火灾。
第四篇:部队车辆事故原因及对策
部队车辆事故原因及对策
如何从车辆事故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健全车辆安全防事故的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各类车辆事故的发生,是摆在部队领导和车辆安全管理部门面前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谈谈部队车辆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一、车辆事故发生的原因
任何车辆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事出有因”。客观上随着执勤任务的加重,消防车辆出动次数频繁,加上我国道路、车辆、驾驶员和交通流量快速增长,人、车、路等方面基础性条件还不够完善,增加了预防事故的难度。主观上少数驾驶员驾驶技术不过硬,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淡薄,发生紧急情况处置不当,也是造成车辆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一)主观原因
1、年轻好胜开英雄车。驾车行驶中,总认为自己的车是特种车,挂部队牌照,其它车辆应主动让道,一旦鸣号不让,就强行超车,或者所驾驶的车被其它车辆超过就心里不服气,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穷追不舍,不断加速,追赶超车以再度超越他车为快,结果一遇险情采取措施不当,发生交通事故。
2、忘乎所以开逍遥车。行车中因圆满完成执勤任务或办事顺利,加上路况良好,行人、车辆等障碍少忘乎所以,逐渐产生麻痹思想,精力不集中,左顾右盼或被车内外音乐声和环境所吸引,沉醉其中,一旦道路上出现险情反应迟钝,造成车辆事故。
3、情绪不稳开赌气车。驾驶员因家庭成员病重、死亡,或因失恋、受到单位领导批评、同志之间发生摩擦或误会等原因造成情绪不佳,边行车边思考所发生的事情,思想没有从发生的事情中摆脱出来,思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行车中走神,或赌气开快车,发泄心中的郁闷,结果车越开越快,遇到险情来不及采取措施造成车辆事故。
4、兴奋过度开大意车。驾驶员因受到某种刺激,如被评为先进个人、批准加入党团组织,得知提干或考入院校、父母或恋人来队探望、有异性伴随行驶等,兴奋过度,行车中注意力下降,结果导致车辆事故发生。
5、检查疏忽开“病”车。重开车轻检查保养,车辆带“病”出车也是车辆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许多驾驶员出车前和归队后不仔细检查和保养车辆,加上驾龄短难以发现车辆机件出现的隐患,总认为日常要求出车前和归队后检查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上次车能跑,这次肯定也能跑,结果对诸如轮胎漏气、螺母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不能及时发现,致使车辆带病行驶,盲目出车,行驶途中发生车辆事故。
6、违反纪律出私车。在部队车辆事故中,因私事发生事故者占有一定的比重,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驾驶员一起步就觉得心亏理短,开起车提心吊胆。不走大路走小路,绕道行驶躲领导避熟人抢时间,生怕被单位知道受处分挨批评,总想尽快办完事赶回去,结果越怕出事,越是发生事故。
7、胆大妄为无证驾车。车辆所在单位平时管理不严,一些车迷想学驾驶技术因受条件限制,难以实现愿望,便利用和驾驶员是老乡、同事或上下级关系要求开车,驾驶员不遵守有关规定,碍于情面,让其开车,最终因未经过正规培训,出现险情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导致发生事故。
8、休息不好开疲劳车。休息不好,疲劳驾车也是造成车祸的一个主要原因,驾驶员因天热、环境变化等休息不好或任务重、长时间得不到休息及患病初愈体力尚未全面恢复,过度疲劳,以致行车中出现打盹,车辆行驶跑偏,对车辆、行人观察躲避不及等现象,从而发生交通事故。
9、违反规定酒后驾车。一些干部驾驶员和资格老的驾驶员,自认为驾驶技术熟练,导致胆子大,存在着骄傲情绪,总认为自己驾驶技术过硬,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少饮些酒没关系,饮酒中不加以控制自己,饮酒后又不听其他人劝阻一意孤行驾车,结果在酒精的作用下车越开越迷糊,从而发生事故。
(二)客观原因
1、车辆技术状况差。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车辆在长期使用中,由于失保、漏保或不按车辆的保养周期和要求保修车辆,使车辆技术状况变差,特别是车辆的一些要害部位性能下降,造成转向、制动失灵,留下严重事故隐患,导致事故发生。
2、驾驶员技术不过硬。过硬的驾驶技术是在严格训练的基础上经过实践锻炼的结果,驾驶技术熟练者自我控制及调节能力较强,沉着冷静,动作敏捷利落,往往能化险为夷,而技术不熟练者,动作迟钝,生硬呆板,在外界交通条件发生变化,遇有复杂情况时不能冷静、灵活进行操作处理造成车辆事故。
3、车辆管理不严,规章制度不健全。车辆所在单位管理不严,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或虽制订了制度,但仅仅将制度挂在墙上却不放在心上,结果使制订的制度形同一纸空文,车辆动用随便,基本上是出车无手续、派车无命令、行驶无登记,出现了驾驶员“晚上比白天忙,节假日比平日忙”的现象,管理松懈混乱,各项制度和管理教育难以落实,从而导致驾驶员违章行车,不服从交通管理,车辆事故时有发生。
4、道路状况。从道路状况分析事故多发的地方,不在急弯、坡陡的险峻山区道路,相反多在道路宽阔、平坦、视线良好的平原地区,其主要原因是道路复杂时,驾驶员格外小心,傍山险道等不利因素被谨慎驾驶所克服,而平坦地段、视野广阔,驾驶员思想容易麻痹,放松警惕,常常因为行人突然横穿马路或自行车调头猛拐,使驾驶员措手不及造成事故。
5、天气、季节变化。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反映了季节对人体机能变化的影响。驾驶员的情绪也受到这种客观自然界的干扰,特别是冬春、春夏、夏秋之交,最易发生事故。按季度分析第三季度是发生事故的高潮;按月分析10月份是事故多发月份;从时间上分析,下午比上午的事故发生率高。除此之外,天气瞬息间的变化也易造成事故,如夏季多阵雨,天气忽晴忽雨,道路一段干一段湿,湿滑路面附着系数小,遇到情况一旦使用紧急制动,车
辆多数失控,轻者掉沟,重者翻车。秋季早晨突然起雾影响视线,冬季冰天雪地路面滑,驾驶不慎就会造成车辆侧滑、跑偏等,极易发生事故。
二、预防车辆交通事故的对策
车辆交通事故是驾驶员、车、道路环境在某一时刻构成的劣性组合。而在驾驶员、车、道路等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因此,我们在运用车辆事故规律进行预防车辆事故时,必须以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管理和心理训练为重点,同时完善各种制度,消除事故的隐患,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主要是把好“六关”。
(一)把好选送关。驾驶员素质的高低与车辆安全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在每年选送新训学员时,要严格标准,规范操作,按照“个人志愿、群众评议、基层推荐、支队审查、总队审定”的程序实施。基层单位要推荐那些政治思想好、工作作风硬、纪律观念强的战士;业务部门要严格标准,秉公办事,择优录取。实行指标、条件、程序、结果公开,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保质量。
(二)把好培训教育关。在培训中要选强配齐教练骨干,严格按纲施训,保证培训时间、内容、行驶里程三落实。同时,要把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作为培训的必修课。对技术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以毕业;同时要及时做好新训驾驶员下队后的复训工作,要结合消防部队车辆特点和辖区道路水源情况开展复训,确保每名驾驶员都能熟练掌握驾驶技术和基本的维修保养技术。驾驶员自身也应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高、注重总结和积累,自我加压,在实践中成长进步,不断提高驾驶水平。
(三)把好日常管理教育关。针对驾驶人员的思想、工作实际经常进行政治教育、条令条例教育、交通法规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把好思想上的“方向盘”。对战士驾驶员,早操、学习教育、操课、点名、就寝要与战斗班人员保持一致,强化全程、全时、全员管理。对干部驾驶员,各单位要制定措施,在自律和他律上共同下功夫,增强遵守交通规则和“五条禁令”的自觉性。通过教育使驾驶员做到“爱车、守纪、安全、节约”。
(四)把好分析关。对所发生的车辆事故,不论是本单位还是外单位的,都应认真进行分析。本单位的事故,深入调查,吸取教训;外单位的事故,认真分析,引以为戒,举一反
三。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对应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总队近期编纂并将下发《血的教训——车辆交通事故案例与鉴戒》一书,该书以案释法,教育广大驾驶员吸取教训,进一步增强安全和法纪意识。
(五)把好制度落实关。要严格车辆派遣制度,车辆派遣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进行。不得私自出车;要坚持车场日制度,车场日时间要专门组织人员对车辆进行检查,擦拭保养,确保车辆始终处于良好的执勤状态;要坚持干部带车制度,单车出行时,应选派技术和作风好的驾驶员,应有干部带车,并根据情况提出具体安全要求。执勤出车时要根据任务、道路、气候的状况掌握车速、车距,切忌盲目开快车,防止因雨、雪、雾天气引发交通事故;要做好车辆的管理和保养,明确管理职责,专人负责;要加强对“小、远、散”单位的车辆管理,防止出现失控漏管现象。
(六)抓好安全行车奖惩关。在奖励方面,应坚持以精神奖励为主,同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工作踏实,预防车辆事故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及时给予表彰,并在入党、考学、选改士官时给予优先安排;对连续安全行驶的驾驶员,可嘉奖或记功。在处罚方面,对发生车辆事故的肇事者,要按责任区分做出统一的处罚规定,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目的。同时,要通过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红旗车驾驶员评比”、驾驶员业务大比武等活动,充分调动驾驶员钻研驾驶基本功和预防车辆事故的积极性,增强做好预防车辆事故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圆满完成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浅谈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化解农村社会矛盾 建设和谐新农村
区信访局副局长 刘庆华
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农民法制意识、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反映农村各种问题的信访呈上升趋势。如何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当前做好信访工作的重要课题,对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十分重要意义。下面结合博山区的实际,浅谈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我区农村信访反映的基本问题
今年1-10月份区信访局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961件批,同比下降15.3%,其中接待来访852起6136人次,同比分别下降8.8%和上升39%,其中有关农村的信访问题172起662人次,分别占20%和10.8%。主要反映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因重点工程建设、城市拆迁、农村土地征用、土地整理等引发的信访问题。此类信访反映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是征地补偿标准不一致,同类级差的土地,由于用地的项目不同出现不同的征地价格,而且价格
差距很大,同样的失地农民不同的失地养老保险标准,要求统一标准;二是对各村、组在土地征用政策处理、赔偿分配方案不一致相互攀比,引起集体上访;三是土地征用的有关收支帐目及安臵赔偿的政策不够公开,村民对村提留少数的土地征用费、赔偿标准、分配方案有异议,要求公开赔偿安臵政策、公布征用款数额及分配方案等。
(二)村级财务及村干部经济、作风问题。此类信访主要反映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反映村干部以权谋私、贪污、侵占、挪用公款;二是作风粗暴、独断专行、失职、渎职;三是铺张浪费、挥霍公款;四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打击报复。
(三)违章建筑、道路纠纷及建房问题。引发此类信访的原因:一是镇、村及有关部门在审批建房时把关不严;二是调处不力或不及时,致使问题久拖不决;三是农民建房处理相邻关系难;四是部分村村镇规划不明确或不按规划审批建房等。
(四)村委会换届选举遗留问题。此类信访反映的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选举过程中有违反选举法有关规定的行为。二是威胁、贿选问题,利用社会上的黑势力对村民进行威胁,使之不能正常选举;三是新上任的村委会成员素质参差不齐,少数人认为可以脱离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向村支部发难,制造事端,使村两委干部工作不
协调;
(五)历史遗留问题和其他问题。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有:80年代被辞退的民办教师、60年代下放知青、农村电工、乡村医生、原8023部队退役人员、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伤残人员等军队退役人员,其他问题主要有生活困难,要求救助;民事纠纷及涉法案件等。
二、产生农村信访问题的根本原因。
引发农村信访问题的原因错综复杂、多方面的,既有外部方面的原因,又有内部引发的原因,既有现实原因,又有历史原因。但农村大多数信访问题的引发,究其主要原因都与基层党群干群关系、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关,现着重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基层干群关系不和谐。这是引发当前基层信访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基层干群关系紧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村干部方面的原因。(1)少数村干部的思想素质较差,办事不公道,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如在农户申请建房时吃、拿、卡、要。对村集体项目不公开招投标,优亲厚友,从中谋利。在土地承包、有关款项分配、处理村民一些纠纷时,不公正、不公平,所有这些都容易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败坏了党风,损害了
党在农村的形象,从农民反映村干部问题的情况看,相当部分都有村干部以权谋私的问题,因此,村干部为政不廉、办事不公是引起群众不相信干部,农村干部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2)干部在决策时不民主、不科学、不按程序办事、不尊重群众意愿,不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如某村在做村公路时,主要村干部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做“书记路”、“主任路”,引发村民多次集体上访。又如,在承包村集体山林时,未经广大村民同意,暗箱操作,引发农民集体上访多次,最后以终止合同才平息。(3)干部工作作风粗暴,法制观念淡薄,独断专行,民主意识不强。一些村干部在工作中,工作方法简单,不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对有抵触情绪的群众,往往采取压制的办法,有些甚至借机公报私仇,进一步激化了干群矛盾。有的法制观念淡薄,仗势殴打群众,欺压百姓。个别村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议事不民主,个人说了算,给班子内部不团结留下隐患等。(4)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规范,村干部乱吃喝、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有的村级财务多年不清理、不公开或虽公开但流于形式,有的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虽有财务制度但没有认真执行,形同虚设。如各级政府都明文规定取消村组招待费,但这项财务制度有部分村没有执行到位,缺乏相互监督,使村级财务呈失控状态,群众对干部在财务上的收支产生怀疑和猜测心理,进一步使干群之间形成互不信任、有隔阂的状况。(5)乱收费,无故加重农民负担。主要是在农民审批建房时,违反规定乱收费,群众对此虽
有意见,但因有求于村,只能无奈交款。(6)一些村干部自身不过硬,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恶化了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有的自己带头拖欠村集体的承包款,有的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参与赌博,生活作风不检点等,使自己在群众中没有威信,说话没有份量,难以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有的在与村民发生个人利益的纠纷时,思想上存在着误区,以为自己有权有势,不管有理无理别人就要让他三分,不然自己就没有面子,一副“土皇帝”的样子,不注意以平等的身份,以理服人的方式处理与群众之间关系,这样虽然自己占了上风,但却失去了群众,积下了矛盾。
二是乡镇党委、政府方面原因:(1)纵容村干部,少数甚至不讲原则地维护村干部的利益和声誉。在下村工作和处理一些问题时,偏听偏信村干部的意见,不愿到群众中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的意愿,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处理问题,甚至怕得罪村干部,在一些问题上无原则地迁就。在村干部做错事时,不敢大胆提出批评意见,听之任之,对村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失之于软,失之于松,失之于宽。少数乡镇干部甚至与村干部同出一辙,结成共同利益,这样,不仅使上级党委、政府在群众中的信任度下降,也使自己的权威和对村干部的调控能力下降,致使一些村干部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导致一些村的干群关系进一步恶化。(2)在村主要干
部选拔、村级班子组合、搭配等方面把关不严。如在用人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惯于将一些以为有魄力,但思想道德素质不太好的“强人”选进村领导班子,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压制村里的一些“刁民”,使工作能顺利开展。但这类人往往在群众中缺乏感召力,不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工作作风粗暴,方法简单,极易得罪群众,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虽然群众慑于其权威,敢怒不敢言,但一旦群众的承受力超过一定限度,加之有外界因素,群众的不满情绪就会爆发,容易发生大规模集体上访。另外,在村级班子搭配和培养村干部后备力量时,把关不严,出现村干部之间亲连亲、眷连眷,村主要领导和村财会人员是一家的现象,使权力过于集中,给腐败问题的发生带来了隐患,也是群众信访反映的热点之一。
三是群众方面的原因:(1)农村经过20多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民的集体主义观念,加之部分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农民从集体中得到的福利和实惠很少,农村集体的凝聚力、号召力有所下降,这样,使农民的集体意识淡薄、利己主义的思想增强,客观上给农村干群关系带来了不利影响。(2)对村干部的要求过高,考虑问题不够客观,缺乏从整个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往往以个人、小团体或宗族的利益要求干部怎么做,一旦干部不那样做,就满腹怨言,怀恨在
心。同时,明辨是非的能力差,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3)缺乏一种防微杜渐、时常关心集体的意识。平时一般都不太关心村集体的一些事情,总认为与自己不相干,任凭村干部怎么操作,对村干部的一些错误做法不敢指出,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缺乏敢于、善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习惯和勇气,给一些素质差的村干部违法乱纪埋下隐患,往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或忍无可忍时才爆发出来。因此,现在农村上访群众反映村干部问题时,往往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而且一来就是反映一大堆的问题,而在平时却一点反映也没有,也就是缺乏防微杜渐,从小事或小问题就开始监督反映的习惯,殊不知如果平时就多关心集体的事务,多一点儿心眼,多给村干部提提意见,多找刺,许多矛盾就不会发展至此。(4)只要权利不要义务。部分村民在争取自己的权利或利益的时候,忽视自己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也是造成基层工作难做、一些社会矛盾难以调处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邻里关系的处理上,只考虑自身利益,忽视他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在信访过程中,只强调自己的民主权利,不尽《信访条例》规定的如实、客观、依法上访的义务。
(二)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到位。
随着法制的健全,村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离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离村民的民主参政议政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基层的
许多信访问题都与缺乏基层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很大关系,如村级财务问题,这是基层信访的热点、焦点问题,虽然现在村村实行村务公开,但部份村公开内容过于简单,公开程序不够规范,公开时间不定期,使村务公开流于形式。当前基层组织的一些决策(如公益事业、山林承包等),往往不经过村民代表以上会议讨论,民主议事制度形同虚设,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村民的利益。基层组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不规范、不到位与村民逐步增强的民主意识产生矛盾,也是造成许多信访问题的原因之一。
(三)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班子内部矛盾引发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1)部分乡村在农村基层党员发展上把关不严。有的村党支部领导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是把那些有能力、有文化、办事公道、群众信任度较高的年青人培养入党,而是把自己的子女、兄弟、亲属拉入党内。如某村共有党员10名,其中支部书记一家就有5人,村民戏称“家族党”,开支部会,村民戏称“家庭会”。这样就给农村基层组织带来三种负面后果:一是群众对党支部的公信度低;二是党支部在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调整村支部班子时,回旋余地小、选人面窄。(2)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班子建设存在着使用多、教育管理少的现象,平时只注重布臵工作任务,而轻视抓好村级班子的思想建设和组
织建设,碰到困难绕道走,造成一些班子内部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致使一些村班子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这些村往往就成为信访高发村。(3)部分村“两委”在运作方面关系还未理顺,影响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和稳定。影响村“两委”班子工作不协调的主要因素:一是“两委”班子运作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不规范,有的虽有制度但没有执行到位;二是村党支部长期包揽村里大小事务的思维定势一下子难以改变,对村委会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有时存在着不支持态度或怕失权的心理;三是村委会,特别是新当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村党支部的核心地位,总以为自己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公信度比村支部领导高,往往脱离村支部开展工作。如某村,新一届村委会经村民公推直选后,脱离党支部领导,召开村民大会,决定村中大事,将村支部排斥在村民的自治权之外,加深村“两委”之间的矛盾;四是少数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自身目的或宗族、派性利益,从中挑拨村“两委”班子的矛盾。
三、化解农村信访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首先,要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教育。正确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要清楚的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而
没有为自己谋私的权利,否则就会失去群众对你的信任,丧失你手中的权力。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时时提醒自己“为什么当官、为谁当官、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不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群众才能把自己当亲人,干群鱼水关系才能建立起来,干部在群众当中的感召力和疑聚力才能增强,才能有资格有本钱处理好农村方方面面的矛盾和问题。
其次,要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作风不民主,工作不深入不细致,是导致一些干部好事办砸、处事不公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干群关系的重要因素。要解决这个问题,主要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干部民主意识教育,使干部真正懂得倾听民意集中民智,是干部正确决策,办好实事的必备前提;二是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办事处理问题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做调查研究,弄清问题的本质和矛盾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下药,使问题得到及时公正妥善处理;三是要提倡严于律已宽于待人的好品质好作风,干部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群众做到的,不但自己带头做到,而且还要使自己的家人和亲属也要先做到,干部身教重于言教的表率作用,就能在群众中形成无形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多数群众也会自觉跟进,即使少数群众一时想不通,干部能采取平等的态度,协商的方式做工作,也容易使其思想转化,不会导致干群关系恶化的局面;四是要重用作风民主务实、办事公道、廉洁勤政的干部,形成一种好的用人导向,激励干部切实转变作风。
(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首先,要加强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受理、民主监督)两公开(即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的推进力度。近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普遍实行了村民委员会直选;二是初步推行了村务财务公开;三是积极探索出台了一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相关制度措施。但还存在不少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前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应着重做到三点:(1)努力推进民主决策,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须提请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上级党委、政府要严格把关,对未经全体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多数同意的重大决策,不准村级组织随意实施。为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利落到实处,建立重大决策上级党委、政府审核制度。对未经审核随意实施,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责任。对其它一些重要问题的决策,也要经过集体讨论,决不能个人说了算,权力过于集中。(2)切实搞好村务公开工作。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
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要加强群众参与和监督的力度,增强村务公开的透明度。要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的运行机制,确保村务公开健康正常开展,切忌形式主义和走过场。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实行村帐乡管后,要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注意加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功能,通过民主推选,将办事公道、群众公认、懂财务的人推选到民主理财小组,改变部分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干部指定,使第一道监督关口流于形式的局面。同时,建立村主要干部届中、离任审计制度。
再次,要加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普法教育。基层民主政治能否顺利推进,与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意识密不可分。民主的顺利推进要靠法制来保证,更需要知法懂法的干部群众来实行。因此,必需把加强普法教育作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应重点抓好宪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刑法、治安处罚条例、信访条例和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己民主权利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特别要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相一致的。自己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时,必需承担法律规定的相应义务,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有义务没有权利,都违背了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基本原则。
(三)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疑聚
力、战斗力和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农村大量的信访矛盾大多发生在基层,能不能把矛盾化解在前、化解在小、化解在始发地,主要取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疑聚力、战斗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一些农村矛盾多问题多越级上访多,仔细分析都与当地农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工作不力有关。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入手,这才是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现象的治本之策。抓好基层组织应从五个方面着手:(1)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抓好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真正把它作为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牛鼻子工作来抓,切实摆上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办法新路子。(2)乡镇领导要深入到问题多的村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症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集中精力集中时间,花大力气整治,尽快扭转被动局面。(3)规范农村党支部、村委会两套班子的运作机制,妥善处理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与村民委员会依法自治之间的关系,使两套班子能相互尊重各负其责,团结协调地开展工作。(4)加强动态管理,防范于未燃。要切实改变对基层干部重使用、轻教育管理的情况,平时要及时撑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班子内部的运行情况,发现干部有情绪有思想疙瘩或班子内部有矛盾,要及时去做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始发阶段,达到防范在前、化解在小的目的。(5)
乡镇党委在基层组织建设上要把好关,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作风民主务实、有开拓精神、群众公认的人选配到班子中,改变部分领导凭个人关系、好恶、印象来提拔使用干部的现象。在发展党员时要为村党支部把好关,避免出现一个村党员都是亲连亲、眷连眷的现象发生,切实把有素质群众公认的年青人发展入党,为支部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化解农村信访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既要靠外部环境(如政策法律的完善)的改善,又要靠各级领导重视信访工作,使信访工作做到组织、制度、责任三落实,信访问题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密切干群关系、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疑聚力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的信访问题,从而维护农村的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