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并行工程的DFC与DTC辨析
面向并行工程的DFC与DTC辨析
来源:宝马会 http://www.xiexiebang.com
内容摘要:本文对面向成本的设计(design for cost)和按费用设计(design to cost)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dfc与dtc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dfc是一种设计方法,dtc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管理方法;dfc主动地运用各种方法降低产品的成本,而dtc是为了获得一个满足给定的目标成本并符合用户要求的设计。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从设计入手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从两者对成本的重视程度、对设计的改进和产生的时间顺序看,可以说dfc是dtc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并行工程,按费用设计(dtc—design to cost),面向成本的设计(dfc—design for cost)
0、引言 在当今时代,并行工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其中的dfx领域中存在着许多课题,如:面向制造的设计(dfm—design for manufacturing)、面向装配的设计(dfa—design for assembly)等,当人们把目光转向成本时却遇到了两个十分类似的概念,即dtc(design to cost)和dfc(design for cost),有的研究者将两者混淆了,本文从两者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并行设计的研究工作起到有益的作用。
1、按费用设计(dtc—design to cost)
1、dtc的概念: design to cost的意思是按照给定的费用指标进行
【5】设计,简称“按费用设计”,它又可以写为design to life 【1】cycle cost。它是国外在70年代中期提出的概念,要求在工程系统的设计研制中将成本的确定与技术、性能和工程进度列为同等重要的参数考虑。为了得到合理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cc—life cycle cost)的设计,应当在可靠的模型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成本目标,使设计人员发挥能动作用,使设计结果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
2、dtc的基本原则:(1)在工程系统研制开发中,应将费用(成本)作为一个与技术、性能、进度和可维护性等要求列为同等重要的参数给予确定;(2)要求在工程项目的全部生命周期内考虑成本问题;(3)确定可靠的生产和使用、保障的dtc参数(如单位生产成本),并使得这些参数与进度、性能、可维护性等参数之间达成一定的最佳平衡;(4)确保向工程设计与技术人员进行成本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反馈,以便有效地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3、实施dtc应注意的问题:(1)达到dtc目标的关键是灵活性,即在设计时应当允许设计人员自由地选择和决定技术配置,来满足任务要求。(2)实施dtc是一个多学科的任务,它涉及到各个功能领域,因此应当运用系统工程理论组织实施。(3)dtc的目标值应当恰当,即它应是可以达到的,但也不能轻易达到。如果该目标定得太容易达到,就无法调动设计人员通过对技术要求、概念选择和设计、生产方案的严格检查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这样可能研制出一个性能较好的产品,但是却不是成本-效能最佳的设计。反之,若目标定得太高,难以达到,也同样调动不了设计部门的积极性。(4)为了保证达到dtc目标,应当在合同中规定适当的奖惩条款,超出预定的目标值受罚,达到或低于dtc目标值时受奖,这样就调动了研制部门的积极性。
4、按费用设计的程序:(1)建立设计任务书,合理确定目标成本值。(2)将成本指标分配到分系统、部件和零件中,把分系统成本的估计值与预期值比较,并识别高成本的部分。(3)给设计者提供目标成本信息、制造信息、商业信息等。(4)与产品成本工程师一起准备初步设计,并检查设计与成本,并考虑合理的折衷。(5)在详细设计中要考虑最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与产品工程师一起完成零部件的绘图工作。(6)在制造中为制造部门和采购部门提供目标成本。(7)一般不可能一次就使设计方案满足成本指标的要求,因此需要多次进行成本的重新分配或更改设计。按费用设计的设计方法和管理技术,为设计者提供了目标成本,这样至少可以告诉设计者他何时可以中止,因此它激励了设计者对功能要求和成本目标的追求,使工程系统的研制节省了大量的费用,在航空工业中使用这一方法收效明显。例如:美国设计的f-16战斗机,由于运用了按费用设计的方法,从方案设计阶段就把成本作为与性能同等重要的因素。通过仔细地比较各种候选设计方案,最终选择了一个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和技术风险小的低成本方案。据分析,若f-16的设计不采用此方法,就要多花费42亿美元的全生命周期成本。f-16的设计既提供了符合要求的性能,又保证了较低的成本,f-16与其他战斗机相比,研制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都较低,在国际同类型战斗机中处于领先地【6】位。
2、面向成本的设计(dfc— design for cost)
1、dfc的概念: design for cost的意思是面向成本的设计,它最早出现于九十年代初期,属于并行工程中的dfx(design for x)技术的一个分支。面向成本的设计是指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分析和研究产品制造过程及其相关的销售、使用、维修、回收、报废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部分的成本组成情况,并进行评价后,对原设计中影响产品成本的过高费用部分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成本的设计方法【8】。dfc将成本作为设计的一个关键参数,并为设计者提供分析、评价成本的支持工具。
2、dfc的关键技术:(1)基于并行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此模型必须能够在产品的不同设计阶段对成本进行相应的估算。(2)目标成本的确定:在目前还缺乏精确的方法对目标成本进行确定,实际中一般是考虑市场、利润、工厂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因素,利用历史资料进行确定。(3)与其他dfx工具的集成:由于dfc是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这就要求它必须能够与其他dfx(如:dfm、dfa等)工具协调一致进行工作,即需要建立不同评价标准的协调原则和方法。(4)设计结果评价和改进设计建议的生成:这一工作需要在其他dfx技术的支持下进行,即不能只考虑成本一个要素,而且还要综合考虑其他的评价模块提供的评价依据,才能生成合理的设计建议。(5)成本估算方法:不同的估算方法有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怎样合理地确定估算方法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并行工程中,由于不同的设计阶段所产生的信息的完整程度不同,所采用的成本估算方法也不同,例如:在设计的初期,可采用参数化估算方法、神经网络等方法;在详细设计阶段,可采用手册估算方法、详细估算等方法。而且,生产批量、产品类型、产品生命周期长短的不同在选择估算方法时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所选方法应该是灵活易用、可靠准确的。
3、dfc的实施过程: dfc作为并行工程的一个工具,在并行设计中需要对设计结果不断作出评价。由于在设计的不同阶段,所提供的信息量是不同的,其详细程度也不同,因此在不同阶段dfc在评价设计方案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不同的,而且评价的主要对象也是变化的,例如:在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是对原理方案进行评价;在详细设计阶段主要是对产品结构方面进行评价。在dfc中对设计的评价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随着设计的变更而在需要时不断地进行直至满意时为止。
3、dtc与dfc辨析
1、通过比较dfc和dtc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发现两者主要有如下的不同之处:(1)dfc是有意识地使用各种有效手段来降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dtc是对一个项目反复进行设计直到项目的花费与所给预算一致。(2)dfc在降低成本中寻求提高产品的性能;在保证必需性能的条件下,dtc可以适当降低性能来满足预算的要求。(3)dfc在寻求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按照用户的要求尽可能地降低成本,有时会超过用户要求的水平;dtc在降低成本时一般降低到使用户满意的水平即可,这一成本值具有一定的随机性。(4)dfc的过程是一个工程驱动的过程;dtc是一个管理驱动的过程。(5)dfc在设计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支持工具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估算与评价,尽量使产品设计一次成功;dtc是在反复中进行设计和分配成本直到满足所给预算,不强调产品的一次设计成功,会产生返工成本。(6)dfc通过追求设计高质量的产品来降低用户的使用和维护成本,使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成本最小化;dtc通过质量检查来保证产品质量,这对于降低用户的使用和维护成本意义是不大的。(7)dfc追求产品及产品搬运过程的简化(复杂会增加成本);dtc主要对成本进行管理,偶尔涉及工程过程。(8)dfc是面向设计者的设计方法;dtc是直接面向用户对成本的要求,以合同规定为指导进行成本的降低工作。(9)从研究的领域看,dtc的研究领域比dfc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成本和设计,还有供应采购、合作伙伴选择及合同签订等方面。
2、dfc和dtc之间也存在一些类似的地方:(1)两者都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问题,即不仅考虑产品的制造成本,而且还要考察产品在销售、使用、报废和回收中的成本;(2)两者都从设计方面入手降低产品成本;(3)两者都追求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4)两者都采用小组工作(teamwork)方式,组织相关领域的人员协同工作。(5)两者在设计中都将成本作为与性能、进度和可维护性等要求列为同等重要的参数。总之,dtc与dfc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但是两者在最终目标和处理手法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dtc的目标是在一定功能、技术、性能等条件下,控制成本以满足客户要求,它在设计和管理中进行成本的控制,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dfc的目标是面向设计者的性能价格比最优,追求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最小化,它是并行工程中的一个工具,目前正在发展之中还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体系。dtc相对于dfc来说更重视降低成本中的管理工作方面,但降低产品成本通过管理是不易成功的,而在工程设计领域是易于实现的,即dfc在降低产品成本方面比dtc更具有优势。
4、结论 通过对dfc与dtc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其关系可如图2所示,在并行设计的研究领域中包括dfx,在dfx的研究领域中又包括dfc,dtc与dfc存在着相同点,但是严格来说dtc不属于并行设计。综上所述,在并行工程的研究中有必要区分dfc与dtc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分别开展dfc和dtc的研究工作。如果从两者对成本的重视程度、对设计的改进方面和诞生的时间顺序上看,可以说dfc是dtc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篇:公正执法与优质服务并行
公正执法与优质服务并行
尚波
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系统一直坚持“在执法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推进执法”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原则,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既保证了劳动保障监察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维护了劳资双方的权益,又为服务地方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柔性执法 以批评教育为主
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是各级劳动监察机构的职责所在,为了“服务发展”而不敢执法,有失职之嫌,既不能很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用人单位面前也会失去威信;另一方面,若执法理念不正确,执法过多过滥,就会破坏发展环境、影响企业发展。如何平衡执法与服务的关系,是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对的一道难题。
2010年7月14日,10余名农民工强行扣押了湖北省随州市某公司经理陈某的轿车,双方言辞激烈,场面一触即发,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原来该公司承包了某工程,雇佣了这10余名农民工,工程两个月前已完工,但却拖欠农民工工资12万余元未付。农民工们几度索要未果,眼看辛苦劳动所得将付诸东流,恰逢很少来工地的公司经理陈某,便围堵了他的轿车。了解情况后,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耐心安抚农民工情绪,主持召开协调会,明晰劳资雇佣关系,核对工资具体数额,对陈某进行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到了错误,答应次日支付所拖欠农民工工资。第二天,农民工们终于如愿拿到了工资。这就是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实行的“柔性执法”,以纠正违法、化解矛盾为目的,对违法者以批评教育为主,慎用少用处罚权。“处罚只是手段。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关法律的贯彻执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教育用人单位和有关人员自觉守法同样可以达到这些目的。”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王金林说,“经过批评教育,只要违法单位改正错误,就不再予以处罚。劳动保障监察要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做出贡献。”
除了查处案件中的宣传教育,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还通过解答咨询、发放法制宣传资料、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在电视台开辟专栏、通报典型违法案例等形式,宣传法律政策、教育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口前移 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
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通过日常巡查、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违法隐患和苗头性的问题,对用人单位及时予以善意的提醒和警诫,督促用人单位加强管理、履行责任。同时,突出日常巡查的重点,对于那些存在问题较多、投诉举报较多的用人单位加大巡查的力度和频率,重点跟踪和监管,力争使其及早改正错误。而对于那些管理规范、投诉举报较少、守法意识较强的用人单位则减少巡查的频率,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设施工领域是拖欠农民工工资高发区。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变欠薪后的被动处理为欠薪前的主动预防,积极构建防欠机制。近年来,逐步建立起工资保证金制度、应急准备金制度、总承包商负责制、行政司法联动机制、隐患摸排制度、重点跟踪监控制度、违法隐患企业约谈制等一整套防欠制度。同时,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规定工程建设总承包单位对所承包的项目负有清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连带责任。这一制度实施后,工程总承包企业纷纷采取措施,在项目内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机制,避免了长时间、大规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的发生,有效遏制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多发态势,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环境。
2009年,湖北省建立起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部门监管责任制度,明确规定建设、交通、水利和铁路等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金,监督工程分包,及时制止和纠正违法分包、转包,监督业主和总包单位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监督总包单位履行职工工资支付监管责任,督促办理工程结算。发改委负责审查各类政府投资建设工程立项的资金筹措情况,对资金准备不足的不予立项等。并且规定,因非法转包、工程款支付不到位造成的农民工工资拖欠,由建设、交通等监管责任部门负责牵头解决。
2011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等各种不利局面,湖北劳动监察局及时研判,作出了农民工工资清欠形势严峻的判断。在农民工年底讨薪高潮来临之前,及时向省政府报告有关情况,提出应对建议,引起省领导高度重视,为省政府提前谋划、做好应急预案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王金林指出:“湖北劳动监察以实现劳动者满意、用人单位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为目标,立足本职,服务大局,统筹兼顾,既坚决履行维权维稳职责,又为企业发展营造环境,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当前效果与长远效果的统一。”
主动服务 寓服务于执法之中
2011年6月,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接到当地某企业拖欠工人工资的投诉。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迅速调查了解情况。原来,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该企业因订单减少,利润下滑,生产经营陷入困境,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按时足额发放工资。了解情况后,劳动保障监察人员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积极帮助企业联系金融机构解决资金困难。熟悉税务工作的劳动保障监察办案人员同时了解到,该企业工资结构不甚合理,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税负。于是主动联系企业负责人,提出调整工资结构、合理避税的建议。该企业负责人虚心采纳了建议,企业为此每年减少开支数十万元。该企业负责人对劳动保障监察人员的人性化执法十分感动,对其热情服务由衷感谢,及时补发了工人工资,并表示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自觉守法,支持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湖北是中部省份,经济相对落后。与东部、沿海省市比起来,发展的任务更重。服务发展,劳动监察责无旁贷。”王金林说,“劳动监察要处理好维权维稳与维护经济发展的关系,立足本职工作,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
企业参与招投标,需要人社部门出具的守法诚信证明。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从大局出发、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只要没有重大违法行为,都会及时为企业出具证明。劳动保障监察人员还经常深入用人单位,帮助完善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督促签订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帮助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劳资关系。
为服务经济发展、公正文明执法,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先后出台了《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办案规程》、《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案卷管理办法》、《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关于涉嫌劳动保障犯罪案件移送的规定》等规章制度,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服务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公开承诺措施变成固定规章制度。在服务或检查过程中,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和认真整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湖北省劳动保障监察局把本职工作与当前湖北省直机关正在开展的“三抓一促”(抓作风、抓环境、抓落实、促跨越)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整顿纪律作风,端正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法治意识、责任意识。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2年第5期(总第27期)
第三篇:DTC钻石:营销爱情与永恒
DTC钻石:营销爱情与永恒
正是DTC的营销手段“撬动”了中国的钻石消费。钻石之所以有这样的推广效果,与背后强大的商业运作是分不开的。如DTC对市场的适度饥饿法,每年花巨资做广告,使“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爱情象征不断强化等
在中国的钻饰销售商中,DTC(Diamond Trading Company)并不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实际上,它也并非一个面对终端消费者的销售商,而是全球最大的钻坯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钻石开采与销售企业戴比尔斯集团(De Beers Group)旗下的专业分销及推广机构。
在伦敦,DTC最重要的角色是分销钻坯,其客户被称为“看货商”。来自全球的93个看货商每年都会前往伦敦和约翰内斯堡参加每年十次的看货会。其中来自中国的看货商包括周大福和周生生等少数几家首饰制造商。
如果是更“专业”一点的人士,或许对该公司还有一个更深的认识——“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这一全球经典的广告语就出自该公司手笔。1993年,DTC带着这句广告语成功进入中国,并历经超过五年的时间使中国消费者开始广泛接受钻石文化,钻石消费也逐渐成为中国人结婚时的习惯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DTC在中国的角色,实际上是一个钻石营销推广机构,与伦敦公司共同“掐住”钻石销售的两头。
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钻石消费市场,钻石消费额从1995年的2.3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14.3亿美元,年消费超过250万件钻石首饰。
“爱的永恒与承诺”
王小姐正准备结婚,从还没有谈恋爱开始,她就已经设定好目标:将来如果结婚,必须要让男朋友买一枚钻戒给她作为结婚戒指,“最好是两克拉以上的”。有了男朋友之后,她就持续不断地为其男友灌输这一想法。现在,两人终于决定结婚了,目标中的两克拉钻戒却过于昂贵,超出了两人的收入水平。王小姐在犹豫再三后决定“退而求其次”,先买一个小钻的戒指代替,“等以后存够了钱再买两克拉的”。
与王小姐有同样心理的中国女性已越来越普遍。钻石的消费正在深入每一个中国女人的内心,尤其是未婚待嫁的年轻女性,能否拥有钻戒几乎已成为她们是否同意结婚的一个关键因素。钻石文化在中国的普及工作显然大获成功。而在业界,很多人都把这一功劳归于DTC。DTC亚太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夏思婷表示,DTC在进入中国时就确定把钻石打造成只具有唯一含义的“爱的永恒与承诺”的象征,而中国传统的结婚信物——黄金——却含义众多,难以体现男女双方结婚的深刻内涵。伴随着“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留传”的广告语,DTC这一市场策略很快就被中国消费者所接受。
据了解,DTC最早在福建厦门进行试探性的市场营销投入,在厦门电视台投放结婚钻石首饰的广告,并在相关杂志媒体上发表公关文章,介绍钻石的来源、历史等,很快就被那些意识超前的消费者所接受,他们成为率先拥有结婚钻戒的消费者。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检测中心站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杨明星教授甚至认为,正是DTC的营销手段“撬动”了中国的钻石消费。他表示,钻石之所以有这样的推广效果,与背后强大的商业运作是分不开的。如DTC对市场的适度饥饿法,每年花巨资做广告,使“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爱情象征不断强化等。
夏思婷表示,在DTC进入中国的十余年间,DTC在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虽然一直都有调整,但“爱的永恒与承诺”这一核心从未发生改变。实际上,这一概念的强化正在使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在结婚时把选择钻戒作为一项“必修科目”,一些女孩甚至表示,结婚可以不摆婚宴,但不可以没有钻戒。
由于目前消费者对钻石缺乏分辨能力,对钻石进行专业的鉴定又过于麻烦,无形中造成消费者对钻石消费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为了维护消费者信心,DTC从2004年开始在全球推广Forevermark永恒印记,并从2006年12月起开始在北京、上海进行中国的首次推广。实际上,Forevermark永恒印记更像一个防伪标记,它只标记于单颗重量在0.3克拉及以上并达到一定品质的钻石上,该标记无法用肉眼识别,须借助于专门的鉴赏器方可看到。据夏思婷介绍,拥有该标记的钻石代表着世界级的切割及打磨工艺,并附有戴比尔斯集团主席签署的《承诺书》。
营销策略的终极目标
从戴比尔斯集团和DTC的发展路径看,DTC目前所执行的市场策略中,除了在终端市场的市场推广和消费者培养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策略,即“最佳供应商”策略,其核心在于向看货商及更下游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进而将这些下游企业紧紧吸引在戴比尔斯的周围,共同进退,提升整个行业的影响力。
这一于2003年实行的全新策略,其直接结果就是戴比尔斯集团将存在了100多年的中央销售组织(CSO)更名为国际钻石商贸公司(即DTC),这意味着戴比尔斯集团开始重新梳理钻石行业的销售渠道,鼓励钻石交易和代理商进行市场推广。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DTC在伦敦是供应商,而在更多的地方,它承担的是市场推广的工作。而在夏思婷看来,两者虽然相隔甚远,但并不冲突。“伦敦是管道的一头,控制着供应;终端市场是另一头,控制着需求。”DTC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管理”通畅。因此,DTC每年都会推出新系列的钻石饰品。其虽然主导整个设计的走向及广告策略,甚至商品名都做了商标注册,但由于DTC并不是一个制造单位及直营销售点,而是完全站在辅导珠宝商及推广钻石的角色行事,因此,所有的商品都只能透过一般的珠宝店进行销售,而DTC的目的是,凭借创造钻饰的流行话题,造成销售市场的活络度。
DTC钻石贸易公司全球市场营销总监史思明此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即推动和增长消费者对钻饰的需求。通过行业内部更为有效的合作,共同追求钻石行业发展的成功未来,从而为整个钻石行业创造巨大的商机。”为此,DTC将继续以每年1.8亿美元的投入,用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钻石广告、公关以及国际品牌、本地品牌的推广,从而帮助珠宝商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增加钻石首饰销售并增加盈利。而夏思婷也毫不掩饰DTC进行商业推广的终极目的——与珠宝商共同做大市场。她认为,尽管2005年中国钻石消费额仅14.3亿美元,“在全球这只是一个较小的数字,但我们预期未来几年内中国钻石消费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夏思婷明确表示:“我有信心DTC在2006年中国的销售额达到两位数的增长。”
第四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而“环境保护”指的是防止自然环境恶化,改善环境使之适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就是说两者可以同时地实行、和谐地发展。
一、理论上二者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依托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彼此依托、互相推动的。一方面21世纪所提倡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环境作为经济成本的一个部分,因而环境保护成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依赖于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持续生产能力,因而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今天所说的环境保护,不只是单单的保护,或者是消极的防治,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对环境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要求人类倒退文明来保存自然的原始是荒谬可笑的。今天的环保不但不能要求经济停滞不前,还恰恰需要经济持续的力量为环保提供物质上、技术上的条件。由此看来,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唇齿相依,是完全可以并行不悖的。
二、现实阶段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但是保护环境最终依靠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财力空前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的能力。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1)、经济发展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
审视人类环境问题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楚的发现,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并且逐步加剧。以我国为例,从古时的男耕女织,到现在的加剧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单同时也冒出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沙尘暴,泥石流等现象近年来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我国在建国初期大力发展工业,但与此同时并未同步跟进环境保护措施,因此才会导致现今的资源破坏以及环境污染问题。
蒸汽机的发明代表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但也带来了长期的工业污染,因此产生了一系列接踵而生的环境问题。人类现今所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都是人类进步发展的负效应。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才产生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和资源破坏。人类需要经济发展,但同时人类也不能离开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面对越来越多的绿色需求,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必须并行。
(2)、解决环境问题最终依赖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
1、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由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总结过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出:没有一点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环境保护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文化基础,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文化基础。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配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这样环境保护措施才能有力实施。
2、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
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得到科学技术和设备的有效支持,其3主要措施表现为以科学技术和设备为主体支撑,再兼以人力的统筹和调配,最终保证环境保护措施有效实施。假如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之相匹配,将无法推动环保措施的现实化和具体化,最终只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环境问题。因此,合理利用科学技术才能解决问题、保护环境。
三、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
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两者并行,必然会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这是必要的,因为与先破坏环境再去治理环境相比,这个代价要低得多;以及与环境破坏生成的严重后果相比,这个代价也要低得多。我们要考虑到今后长远的发展,不能鼠目寸光,只注重眼前利益。现今我们已经为过去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一味的发展经济,忽略了环境保护,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最无情的回报。
结论:二者可以并存,且必须并存
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密切,两者互相包含、互为工具。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前提。没有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何谈发展。
经济发展是人类生存和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努力实施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经济基础的前提下,环境保护的工作才可以获得持久可靠的保障,进一步贯彻落实系列环境保护的措施,改善和提高生活环境。
因此,我们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好好保护环境,同时也要进一步发展经济,二者并行,不可偏废。我们既不能为保护环境而否定经济发展,也不可为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亦要结合我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吸取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环境,贯彻两者并行措施,防止以后追悔莫及。
第五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家财力空前提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主要问题是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付出了一定的环境代价,主要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承载的能力。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在中国30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环境问题当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经济稳定、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今有些人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可行,但是我却要说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因为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当前中国政府关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党中央、国务院反复进行了研究,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当前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这三个转变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向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并重转变,这是总结了我们过去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经验教训。
第二,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向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同步转变。
第三,从过去主要行政办法来保护环境逐步转向,既依靠行政手段,又依靠政策、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来保护环境。这三个转变是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因此,后来人们把它称之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性转变。这也是当前我国政府在环境问题上最重要的政治主张和指导思想。通过积极推行三个转变,目的是把环境保护融合到经济发展之中,坚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这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从此,环境保护事业,应该说当前的中国环境保护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
另外,有些城市的发展就证明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如武汉,在能源资源约束和环境约束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推进城市发展,不只是简单地解决原有产业的节能降耗问题,而是要从产业布局、空间布局、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入手,解决整个产业结构调整并聚集新的发展能量。2008年 10月,武汉市又连续出台“两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和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三年行动计划。经过几年的全力推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两型社会”初显成效。近年来,武汉市循环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与节能减排齐头并进,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最后,解决工业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对策有:(1)制定和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2)根据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3)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适用技术,依靠科技进步,经济有效地解决工业污染问题。(4)进一步启发和强化工业界决策者和管理者以及企业领导人的环境意识,鼓励他们自觉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与此同时强化对工业污染的法制管理,增强对污染行为的约束力和处理强度,改变执法不力的状况,等等。
因此,我相信,我坚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以并行,也必定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