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林发[2005]106号)
攀枝花市林业局办公室文件 攀林办[2005]63号
------------------
各县(区)林业局、苏保处、二滩鸟类保护区管理局、白坡山保护区管理处:
现将四川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林发[2005]106号)转发你们,并结合我市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认真贯彻执行。
一、尽快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积极争取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事业的支持,理顺管理体制,解决自然保护区的机构、级别、编制、经费和管理权限等问题,改变我市自然保护区存在的“划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严”和“有牌子、没机构、没经费、没人员”的现象,切实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好。
二、明晰土地权属,确权定界发证。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要求,依法明确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林木、林地和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积极做好林权证登记造册和发证(变更)工作,及时完成自然保护区内国有林地划归保护区使用、管理和自然保护区的标桩、立界工作。
三、加快自然保护区法规建设。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组织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起草自然保护区管理细则或管理办法,通过保护区所在地市、县(区)政府颁布实施,努力做到“一区一法”。
四、加强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力度。各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应依法履行其对森林、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对湿地的协调、保护管理职能,严格保护管理自然保护区资源。或者,依法委托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行使对区内破坏森林、林木、林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违法行为的林业行政处罚权。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也必须严格履行国家和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的保护管理职责。
五、科学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要按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死,缓冲区管严,实验区科学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对主要保护对象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对保护区实验区的资源开展适度有序、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利用活动,促进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六、开展示范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林业局将在生物多样性丰富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分布区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示范保护区建设工作。省林业厅也将在全省开展省级示范保护区建设工作,各自然保护区要积极争取示范建设,带动和提高我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
七、加大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按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面积,切实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天保工程管护经费。国家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林业重点工程也要重点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建设。各自然保护区也要积极主动,采取各种方式和渠道,争取和吸收各方面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八、加强项目工程申报和建设管理。各自然保护区要积极申报项目建设工程,并严格遵守项目工程基本建设程序,实行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责任追究制和政府采购制等管理制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和资金的检查、稽查和审计工作,加大资金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营。
附件:川林发[2005]106号
主题词:林业保护区管理工作通知
------------------
抄送:
------------------
攀枝花林业局办公室2005年6月9日印发
------------------
(共印5份)
川林发[2005]106号
四川省林业厅关于转发《国家林业局关于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林业局,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为加快自然保护区发展,提高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水平,现将《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林护发[2005]55号)转发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请组织所辖区域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认真学习研究,贯彻到工作中去。
一、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是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各市、州林业局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要求,积极争取在年底前编制完成所在地区自然保护区体系发展规划,并组织、指导和支持所辖区域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在3—5年内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分级报批。
二、争取支持,积极引导
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将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纳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把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所需的事业经费纳入当地公共财政预算;督促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尽快按自然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切实落实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天保工程管护经费。切实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落实自然保护区的机构、编制和经费,尽快改变少数自然保护区“划而不建、建而不管、管而不严”和“有牌子、无编制、无机构、无人员”的现象,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和管理。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经济,依法利用实验区的土地、景观、水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
三、加强管理,依法行政
要积极按林地权属和土地权属整合所辖区域内依法应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陆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森林、湿地等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并指导和督促已建自然保护区明晰林地、土地权属,尽快完成确权定界工作。要积极领导和督促处辖区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严格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统一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内各项经营活动,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国有森林、林木和土地使用权不流转;切实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报批,需征占用林地、湿地的,必须首先征得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同意,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作好报批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等经营活动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的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不得在自然保护区加挂牌子、建立机构。尽快建立巡护机制和反偷猎体系,严厉打击破坏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活动,务必保障大熊猫、川金丝猴等重点保护对象的安全。
特此通知。
四川省林业厅
二00五年五月十二日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通知
------------------------
抄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四川省林业办公室2005年5月12日印发
------------------------
(共印30份)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加强林权流转登记发证管理
国家林业局通知要求加强林权流转登记发证管理 针对近一时期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行为大量发生,各种社会力量投资林业比较活跃,一些地方出现了林权登记发证不规范甚至违法发证的现象,特别是为了确保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顺利实现,切实维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林业局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重申了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知》强调,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林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在本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明确工作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有关林权登记的法律政策咨询工作,正确引导各种社会主体依法投资林业。
《通知》根据《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林木和林地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规定,要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把权属证明文件是否合法有效以及申请人是否具有申请资格作为林权登记审查的重点。
依法获得国有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由国有森林、林木、林地使用者申请林权登记。未确定使用权的,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登记造册,不发放林权证书。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由农民集体使用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依法采取家庭承包或其他方式承包的,由承包方申请。承包后依法转让或者互换的,由新的承包方申请。未发包的,由集体所有者或依法使用国家所有森林、林木和林地的集体使用者申请。实施退耕还林的,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申请并依法办理土地变更手续和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经依法处理的林权争议,明确林权归属的,由林权权利人申请。
林权权利人申请林权登记时,必须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个人身份证明、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明、法定代理人或者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和载明委托事项和委托权限的委托授权书,申请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省(区、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规定要求提交的其他有关文件。
林权发生变更的,林权权利人应当到初始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并提交林权登记申请表、原林权证、林权依法变更的有关证明文件。
《通知》指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确保登记依据充分,登记内容准确,登记程序合法,发证准确无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有关规定,以下几种情形不予登记:采取转让或互换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转让方未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受让方直接申请登记的;采取转包和出租方式对林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流转,原承包关系不变,受转包方和承租方申请登记的;没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农户,将通过家庭承包方式取得的林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让方式转让给非农户,受让方申请登记的;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林地发包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个人承包,若承包方不能提供该承包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的证明文件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承包方申请登记的;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依法采用其他方式承包后,经依法登记取得林权证,其林地承包经营权不是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受流转方申请登记的;其他不符合有关法律规定的申请林权登记条件的。
《通知》指出,国有森林资源的流转,在国务院未颁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具体办法之前,受让方申请林权登记的,暂不予以登记。
《通知》要求各地对已办理的林权登记和已发放的林权证进行复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登记并发放林权证的,要依法予以撤销,以免干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消除可能引发新的林权纠纷和矛盾的隐患。
第三篇: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确权发证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12]47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
林资发〔2012〕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日,多省林业主管部门向我局询问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和《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两个文件所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否包括林地。对此,我局明确回复不包括林地。对林地的确权登记发证,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执行。为进一步明确林地确权登记发证事宜,切实依法维护林权证的法律地位,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依法行政,严格执行林权登记发证制度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林权证是依据《森林法》第三条第二款、《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至第七条、《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第四款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物权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第二款的有关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林地、林木进行登记造册,颁发的确认林地、林木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证书。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作为林地登记申请的受理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林权登记发证管理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7〕33号)要求,依法做好同级人民政府交办的林权登记造册、核发证书、档案管理、林权纠纷调处等工作。
对已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应当核发林权证,不得核发其他证书。我国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贫困山区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权属问题处理不好,极易引发林区和民族地区社会不稳定。对已经依法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颁发林权证的集体林地,重复确权登记核发土地证,必然造成“一地两证”,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和广大林农对国家政策的不理解;对因重复发证引发的林地权属纠纷,也必然会造成地方政府调处山林纠纷或者法院审理案件时,对林权证和土地证法律效力认定的困难,出现法律适用混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工办发文〔89〕1号、6号和14号均已明确“对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应按森林法的规定执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森林法的有关规定核发的确认林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书,也就是关于该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书”。据此,凡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在林地上重复发证,造成“一地两证”或者“一地多证”的,按照“谁发证、谁负责”的原则处理。
二、强化管理,确保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
2000年我局依法启用全国统一式样林权证以来,各地对1981年林业“三定”时期的确定集体林地所有权的林权证进行了换发。2003年以来,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精神,我局部署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要求尊重历史、照顾现实、认真梳理并调处林权纠纷,把集体林地所有权落实到每一个具有所有权的乡镇、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和获得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截至目前,全国27亿亩集体林地已勘界确权面积26亿亩,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5%,其中,经登记核发林权证确认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面积达22.65亿亩,发放林权证9785万本,8397万农户领取了林权证。本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国累计调处林权纠纷80多万起,调处率达97%,群众满意率达98%。
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配套改革正在深化,必须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的巩固与发展。林权证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惠民政策落实的根本保障,是权利人享有林地林木权益的法律凭证,尚未完成集体林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的少数地区要抓紧完成扫尾工作。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林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林资发〔2003〕199号)要求,强化用证管理。对林地占用征收审核审批、林木采伐管理、林地流转监管、林权抵押贷款办理、森林保险投保等各个管理环节必须以林权证为凭证,以确保林地权属清楚,林农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各地要对林地确权登记发证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于4月底前将检查情况上报我局。检查中发现重复登记发证和“一地多证”等违法情况的,要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依法纠正。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向我局报告。
国家林业局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文件林资发〔2011〕115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数表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文件林资发〔2011〕115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林业数表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为了加强全国林业数表管理,规范林业数表的编制、颁布和修订工作,我局研究制定了《林业数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情况及时反馈我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特此通知。
附件:林业数表管理办法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三日附件 林业数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林业数表管理,发挥林业数表在林业和经济社会中的计量、评价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林业数表的范围,包括用于森林贮量及产品计量、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计量、森林质量评价和森林经营指导的数学模型、数值表格和图形图像等。
第三条
林业数表的编制、颁布和修订,应当遵循本办法,并按照《全国林业数表体系建设导则》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第四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林业数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并负责组织主要树种二元立木材积表、二元立木生物量表、二元立木出材率(量)表、原条材积表、原木材积表的编制、颁布和修订工作。
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其他林业数表的编制、颁布、修订和管理。
第五条
二元立木材积表、二元立木生物量表、二元立木出材率(量)表、原条材积表、原木材积表等,应当按照标准化工作有关规定,纳入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体系。其他林业数表应当纳入行业或者地方标准体系。
第六条
二元立木材积表、二元立木生物量表、二元立木出材率(量)表、原条材积表、原木材积表的编制和修订,应当由具有甲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森林经营数表的编制和修订,应当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其他林业数表的编制和修订,应当由具有乙级以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
林业数表编制和修订的承担单位,对林业数表质量和采集、使用的基础数据负责。
第八条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设立林业数表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人数7—20人。林业数表专家委员会主要承担林业数表编制和修订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成果审查,以及林业主管部门委托的相关技术工作。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专家委员会人员名单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九条
林业数表编制和修订的技术方法,应当执行国家相应的技术标准或规定。国家尚未规定的,由林业数表专家委员会确定。
第十条
林业数表编制完成后,由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林业数表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查。审查形成的书面意见,由林业数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签字。参加审查的委员不少于7人。
第十一条 林业数表编制成果送审材料包括:
(一)编制的林业数表。
(二)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其中,技术报告需要说明编表范围、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编表数据、建模方法、模型参数、模型检验和评价指标,以及数表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
(三)基础数据。包括采集的样木、样地原始数据和直接用于编表的数据。
(四)其他需要报告的材料。
第十二条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专家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对通过审查的林业数表予以颁布,并在网站上予以公布。
第十三条
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开展林业数表的适用性检验。
使用期限超过20年的林业数表,或者数表编制对象的总体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的,应当组织适用性检验。
第十四条
经适用性检验,林业数表使用误差在允许误差内的,可以继续使用;在允许误差1-3倍内的,应当进行修订;大于3倍的,应当重新编制。
经修订和重新编制的林业数表,按照本办法第十、十一、十二条的规定审查颁布。
第十五条
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制定本辖区的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五篇: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和严格规范树木采挖移植管理的通知 林资发〔2013〕186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切实加强和严格规范树木采挖移植管理的通知 林资发〔2013〕18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近年来,受片面追求快速绿化效果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大量采挖移植大树导致破坏植被、毁坏林地等现象,不仅造成树木原生地自然生态和景观严重破坏,而且在移植过程中由于树木根系、枝干严重受损,加上长途运输等原因,树木移植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难以保证,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损失和浪费。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及自然生态环境,切实加强和严格规范树木采挖移植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树立正确绿化理念,推动城乡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格树木采挖移植管理的重要意义。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无序采挖树木的危害性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引导各有关方面和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绿化理念,摈弃在城乡绿化中急功近利、违背科学规律的做法和行为,为依法规范树木采挖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推动我国城乡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科学规划,加强培育,保障优质苗木供给,满足城乡绿化建设的市场需求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监管和引导,城乡绿化不得采挖移植古树名木、原生地天然生长的珍贵树木和具有重要经济、科研、文化价值的濒危、稀有树木。各地要按照城乡绿化一体化的要求,做好科学规划,发展苗木基地,有针对性地培育适合城乡绿化的规格优质苗木,为城乡绿化提供充足的、多样化的绿化苗木资源,充分满足城乡绿化的需要。要积极引导承担和实施绿化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坚持以苗木绿化为主,以大苗栽植替代大树移植,切实减少城乡绿化对树木移植的依赖。
三、明确政策,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偷采盗挖私收乱购林木行为,确保林区经营管理规范有序
(一)属于下列区域或类型的树木禁止采挖:古树名木,原生地天然濒危、珍稀树木,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树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国家级公益林、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以及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树木,坡度25度以上林地内的树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严禁采挖的其他树木。其他区域郁闭度低于0.6的林分要从严控制采挖。结合森林抚育采挖树木的,要严格按照抚育作业设计进行。
(二)采挖树木和运输、经营采挖树木的管理,适用《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有关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的规定。采挖树木,必须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胸径5厘米以上的树木必须纳入采伐限额管理;运输采挖的树木,必须办理木材运输证。假植的树木再次采挖的,必须提供合法来源证明。核发许可证的部门应在采挖树木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中标注“树木采挖”。
农村居民采挖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不需报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审批,但古树名木、天然生长的珍贵树木和濒危、稀有树木除外。
(三)采挖树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采挖林地上的其他树木,防止破坏周边植被。采挖后要及时回填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把对原生地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树木采挖移植的监督管理,严格审批。对未经批准擅自采挖、运输树木的,要依法查处;对违规批准采挖移植树木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省级林业(森工)主管部门要结合本地保护发展森林资源实际,尽快研究制定树木采挖移植管理办法并报我局备案,明确树木采挖的具体范围和对象,对采挖树木的申请、设计、审批、作业、林地恢复、运输等作出具体规定,切实规范树木采挖移植管理。要对树木采挖移植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严厉打击违规采挖移植树木的行为。
(五)本通知所称采挖的树木包括活立木、再生树蔸、树桩;生态脆弱和生态区位重要地区的具体范围参照国家标准《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
本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8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关于规范树木采挖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03〕41号)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