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域花椒基地简介
山城街道西峪花椒生产基地简介
西峪是山城街道发展较早的花椒生产基地,这个流域共有7个自然村,总人口2760人,耕地面积1950亩,山场面积7500亩,其中花椒面积6000亩,品种以大红袍、大青壳为主,年产花椒30万公斤,占街道花椒产量的20%。该流域仅花椒一项,人均收入可达1500元。在这个流域的带动下,全街道发展了枣树岭、养子峪、中水峪、胡沃等6个花椒生产基地,总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量200多万公斤,占占全省的1/4,全国的1/10,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
工作中,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立足花椒资源优势,坚持封山与育林并举原则,加大林果业结构调整,通过小流域综合开发、荒山拍卖、旱薄地退耕还林等措施,进一步做大基地规模,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进程,着力在发展花椒深加工上下工夫,提高农业竞争力,积极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第二篇:2013年花椒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总结
彝良县花椒基地建设项目工作情况
一、项目背景
彝良县花椒总面积约16万亩,主要分布在角奎、洛泽河、海子、钟鸣等乡镇的二半山以下干热河谷区,是该区域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但多年来由于老百姓不懂管理技术,绝大多数是粗放式管理,导致花椒基地绝大多数属于低产椒园,花椒树无限高,采收花椒难度大,劳力成本高。针对这一实际,农业局积极向省财政厅、农业厅申报项目,通过努力,到位项目资金130万元,建设内容是:
一是新植花椒规范化种植示范园20亩。
二是花椒低产园改造10000亩,分别是大面修剪10000亩,病虫防治10000亩。
三是举办花椒核心示范区300亩,具体内容是指导施肥、科学修剪、病虫综合防治。
四是开展花椒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五是开展试验示范。
二、主要做法
1.完成花椒新植100亩。从永善引进“青椒1号”花椒苗7000棵,其中:在洛泽河镇雄块村的店子和马店两个社,完成规范化种植示范园100亩。并结合示范园区土地相对平缓的实际,修建排涝土沟500米,防止土壤结水影响椒苗成活率。
2、完成花椒低产园改造10000亩。占任务的100%,具体是:完成指导修剪10000亩,指导施肥10000亩;完成花椒病虫综合防治12000亩 次,占任务10000亩的120%,其中黄板诱虫完成50000张,面积5000亩。
主要分布:角奎镇完成5000亩,具体地点是大河村800亩、大马村800亩,发界村500亩,石垭村500亩、河湾村1000亩、马窑村600亩、小河村800亩;洛泽河镇的岭东村1000亩、毛坪村1000亩、雄块村1000亩;龙安镇的白岩村500亩;荞山镇的咪咡村500亩;海子镇的花园村500亩;钟鸣镇的木弄村500亩。
采取的措施是:重点培训,实地讲解,实地指导,从椒园管理,修枝整形到病虫害防治实施全程指导。
3、完成核心样板300亩。分布在角奎镇河湾村200亩,洛泽河镇岭东村100亩。具体是:施肥样板300亩;修剪样板300亩;病虫综合防治900亩次,其中黄板诱虫600亩次。
4、完成花椒实用技术培训5000人次。占任务5000人次的100%。其中实施骨干培训150人次,发放花椒栽培技术宣传资料5000余份,编印彝良县花椒保健栽培技术5000份,已发放5000份。
5、完成花椒林下种植大豆示范200亩,种植绿肥500亩。一是通过示范种植大豆诱杀部分害虫,降低病虫的为害,同时还能增加收入和培肥地力,二是通过种植绿肥培肥地力,增加肥源。
6、实施花椒绿色防控。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确保花椒食品安全,重点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完成花椒病虫综合防治12000亩次,其中:实施黄板诱杀害虫,降低农药使用量,发放黄板50000张,预防面积达5000余亩。
该项目总投资13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00万元,农民自筹30万元。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目前实际完成投资126.8万元,结余3.2万元;其中,2013年11月以前完成投资103.5万元,分别是修剪费57.3万元(含投工投劳5000个,折资30万元)、药械肥料费29万元、培训费10.6万元、实施生物多样性种植(林下种豆)引进豆种0.6万元、规范化种植示范6万元。2013年11月底后完成投资23.3万元,分别是修剪费9.8万元,培训费11.4万元,农药使用2.1万元。剩余资金作为规范化示范园后期管理使用。资金使用严格按项目实施方案专款专用。
三、取得的成效 1.经济效益
花椒低产园改造项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从花椒修枝整形,椒园管理,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合理改善花椒的田间生态环境,促进了花椒的正常生长,在我县花椒今年极端小年的情况下,仍获得较好的收成。通过七月份花椒成熟实地测产10户10株,处理比对照单株增产干椒0.75斤,折合亩增干椒45斤,按今年的市场平均价35元/市斤计算,亩增产值1575元。扣除亩均新增投入费用242元(其中修枝整形180元,肥料50元,防治费12元),新增纯收入1333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6.51。
2.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可实现生态增效,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其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①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降低生活风险,美化工作环境。
②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有 利于城乡经济,特别有利于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③生态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花椒树的修枝、整形,施肥、除草、灌水、病虫害防治等,带动椒农加强花椒管理,可延长花椒树寿命20—30年。其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不但可以绿化荒山增加森林覆盖,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滑坡及土壤浸蚀、净化空气、保持土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启示
实施花椒基地建设项目深受群众欢迎,增加了农民收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外出务工人员多,劳动力严重缺乏,制约了花椒产业的发展,加上没有龙头企业带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在下步的工作中,农业部门将积极争取项目,引导、指导群众加强花椒基地的田间管理的病虫害防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彞良县农业局 包龙碧 *** 彝良县角奎镇人民街44-4号
2016年4月9日
第三篇:中药材基地简介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及土地流转项目简介
黑龙关中药材基地位于黑龙关村西南,距镇区3公里,项目实施区占地面积5000余亩,其中,林地面积4000余亩,土地面积1000余亩。该项目是在土地自主流转基础上,实现集中经营的一个成功范例,该基地流转土地700余亩,涉及两个自然村的20余农户。现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完成土地平整400余亩,种植有生地、穿地龙、丹参等多个中药材品种,是我镇中药材科技示范和培训基地。
项目由青松专业养殖种植合作社实施,该合作社共有注册资金118万元,社员20名,经营项目主要包括中药材种植、养殖、核桃种植三个部分。
该建设项目分为两期实施,一期完成中药材种植500余亩,其中生地200余亩,穿地龙200亩,丹参50亩,皂角树50亩。同时,设计规划了一个150亩育苗基地,主要特点是:
一是科学论证、因地制宜。聘请专家对我镇土壤、地理、气候、海拔、野生物种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确定我镇中药材优质种植区10000亩,涉及黑龙关、黄家庄、碾沟等区域。在此基础上,首批实施区域选在黑龙关村委韩家岭、青坪坳。二是精心指导、扎实推进。基地聘请襄汾县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员3名,从选种、种植、管护全程进行指导跟踪服务。实施“统一育苗、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肥料、统一防治、统一收割、统一交货”的“七统一”模式,有效推动了中药材基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进程。
三是示范带动,突出效益。中药材种植基地,以“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群众400余户。共种植穿地龙600亩、生地200亩、丹参150亩、其它中药材100亩。可实现中药材销售总量2750吨,销售收入800万元。药农年人均收入可增加4000元。
目前,我镇依托项目带动土地流转工作已全面铺开,共流转土地3500余亩,规划建设中药材基地3个,已建成2个;建成核桃种植基地2个;白杞柳种植基地1个。此项工作的深入实施将成为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力“推手”。
第四篇:杜仲基地简介
山西喜善林业杜仲基地简介
革命老区陈家庄村,是一个具有数十处红色遗址的教育基地,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村四周山丘林立,沟壑纵横,土地贫瘠。为了进一步帮助农民增产增收,2012年,郭家庄镇陈家庄村以山西喜善林业公司为依托,以本村为中心,先后流转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磨盘岭10030亩陡坡耕地大力发展杜仲产业。
喜善林业开发公司,是一家涉农涉林的综合开发公司。公司于2012年7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主要经营范围为中草药种植、苗木栽培、农林植物果实销售、生物资源综合开发等。
该公司按照“红色引领、绿色拱卫、产业富民、生态发展”的思路,自2013年秋季以来,移植、栽培、嫁接最新科研成果杜仲32万余株,同时培育新品种杜仲苗26万余株。目前达到产出要求的成品树共计151200棵。同时,投资920万元对集中流转的69个磨盘岭进行水利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修造田间道路近42公里,铺设输水主管道46公里;在丘岭最高处完成了三个大型灌溉水池的建设工程;在村南深沟中修建淤地坝,建成库容量13000立方小型水库一个,拦蓄与灌溉兼用;在政府支持下,建成3000亩节水膜下滴灌示范工程,土地的产出和价值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
第五篇:社会实践基地简介
我们的实践活动基地在 “浦沿街道滨文社区”,实践不仅是大学生社会学习必要的一环,也不是一时兴起,摆姿作秀的形式主义。这更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已经有许多人参与的一项社会工作。滨文社区的社工朋友们,教会了我们很多,谢谢!
社区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社区不仅有单独的部门和人员负责党建,社保,公益等活动,我们同学还一起参加了市文明办举办的“和谐之歌”社区文化巡演和迎接“杭州文明城市”申报的社区清扫活动,使我们同学增加了作为“新杭州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下面从几方面简要的概括一下滨文社区作为社会基地的优势:
一是地缘优势,我们学校低年级同学的宿舍区临近滨文社区,两地仅相距步行10分钟的路程;我们学校的生源日渐广泛,许多外省同学长时间在外求学,周末的活动就单一集中于电脑游戏等不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一个可以舒展身心,增加见识的可以长久依存的社会实践基地必不可少。
二是志愿者活动,校内各级青协有长期组织同学们参与包括敬老院和慰问炮兵基地的等志愿活动。而和社区携手可以更方便的获取信息和资源,在社区管辖的公共活动场所(如公园、广场)参与管理和宣传活动,参加更广泛地扶残帮困助学活动,参与社区校园绿化、环保宣讲会,以及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工作等。这类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强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是宣传教育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配合相互的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制作板报、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开展环保、卫生、文明城市等多方面的宣传活动,以合作的方式可以更飞、广泛的扩大合作组织的影响力,辐射到更多人群。参与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城市及社区发展的使命感,并激励学生身体力行的承担社会责任。
四是扶老助困,学校应当鼓励同学们量力而乐意地为社区特殊人群(经济困难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和残疾人等)服务,并在服务中感受爱心和同情心,增强自我的奉献精神,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下社区是一种符合团中央“面向基层,面向西部”精神,引用全国学联的一个倡议来说:希望青年朋友们选择基层作为自己人生事业的起点,将自己的青春奉献在基层,社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