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1

时间:2019-05-12 21:1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1》。

第一篇: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1

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

一、基本情况

2012年起,国家陆续下发了一系列试行农产品增值 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税收政策。武夷山市为武夷岩茶和红茶的主产区,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试行新政策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完善管 理的征管建议。

(一)、政策回顾

2012 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在部分行业 试行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办法的通知》(财税 【2012】38 号)(以下简称新办法),规定自 2012 日起,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3个行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不再凭增值税 扣税凭证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改为按照主管税务机关核定 的扣除标准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财税【2013】57 号规定,自 2013年9月1日起日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部门可商同级财政部门,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计 划单列市)特点,选择部分行业开展核定扣除试点工作。自2015年10月1日起,福建省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或委托加工精制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入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

(二)、农产品核定扣除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半年的试行,茶业行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新办法收到了良好效果,既维持了现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不变,又消除了企业对所谓“高征低扣” 的误解,消减了原来凭票定率扣除的种种弊端,有利于相关企业规范财务核算,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核定扣除办法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1、核定扣除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

(1)扣除标准过于“一刀切”。在农产品增值税进项核定 扣除办法中,按照规定的核定方法顺序,一般使用“投入产 出法”来计算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而在运用“投入产出法” 时,一律使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计算和衡量。表面上 看这是一种公平、公正的做法,但实际上很多小型企业受机 器设备、生产工艺、工人熟练程度、管理技术等因素制约,其实际能耗要高于理论上的行业标准,耗用多而抵扣税金 少,无形中增加了其税收负担和生产成本,不利于这些企业 的发展。

(2)归集和分配方法不够明晰。实际生产经营中,绝大多 数企业用单一农产品原料生产多种货物或者多种农产品原 料生产多种货物,所用原料和生产的产品并不是单一的。这 种情况下,试点纳税人在核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和平均购买单价、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和农产品耗用率时,应依据合理的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采取何种合理的方法,试点办法并没有明示,导致基层税务机关在指导试点企业落实政策时感到迷茫。特别对于产品品种特别多且有产品深加工的企业,怎样进行合理归集和分配,更是试点企业和基层税务机关感到棘手的问题。

(3)计算过程繁琐不易操作。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计算因选择的计算方法不同,或对原料与产品进行归集和分配的方法不同时,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如以外购农产品生产的货物就有三种计算方法,即投入产出法、成本法、参照法,无论哪一种方法计算量都非常大,而且在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农产品耗用率,特别是外购农产品直接销售的损耗率等,是税务人员与纳税人容易产生争议的焦点。另外武夷岩茶品种繁多,原材料采购价格相差较大,且岩茶收购具有季节性,在计算当期农产品购进单价时纳税人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计算更合理,销售茶叶品种与购进农产品品种相差较大的,所采用的农产品扣除单价明显不匹配。(5)购进农产品虚价问题依然存在。企业产品收购单价是影响企业进项税计算的关键因素,收购产品价格由企业自行填开,如何开、开多少完全由企业自主决定,且收购的对象为个人,实行现金交易,发票开具很容易失真。如果不从农产品收购源头加强管理,仅仅从改变计算方法来加强对农产品增值税的管理是不够的。虽然试点办法规定,试点纳税人购进的农产品价格明显偏高或偏低,且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但是税务机关如何界定价格明显偏高或偏低,往往成为税企双方争议的焦点。

二、核定扣除办法在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农产品收购价格的监控。企业产品收购单价是影响企业进项税计算的关键因素,且收购产品价格由企业自行填开,企业可以采取故意虚增或者降低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来对可抵扣进项税额进行调节。虽然新办法规定,试点纳税人购进的农产品价格明显偏高或偏低,且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但实际上武夷山岩茶原材料品种繁多,且不同地域所产原材料价格天差地别,税务机关很难界定价格是否合理。

(二)对茶叶销售情况的监控。茶叶属于快速消费品,个人消费量比较大,根据对我市茶企业的调查情况看,现在我市的茶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在收入方面,茶企业与客户之间大部分都是通过现金交易方式结算,取得的茶叶收入不开票也不作收入,税务机关对企业销售数量、金额难以掌控。

(三)企业核算能力普遍偏低与核定办法较高的核算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1)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素质偏低。农业生产加工企业受所从事行业较为粗放的影响,一般经济实力较弱、规模较小、员工待遇较低的企业,往往对人才的吸引力也较低,很难聘请到高素质的财务人员,甚至相当部分企业聘请兼职会计进行核算,造成该行业财务核算能力普遍偏低。

(2)核定扣除办法的核算具有较高要求。一是核算数据增多。在实际执行时,纳税人需要在每个月末计算期末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进而结合产成品销售量以及核定扣除标准计算允许抵扣的农产品进项税,特别是规模较大、茶叶品种较多的企业,财务核算难度尤大。

(3)核算项目增多。以往凭票抵扣时,财务人员主要关注收购凭证有无多开、虚开,开具是否规范。而试行核定扣除办法之后,财务人员除了购进农产品发票的相关信息外,还要重点关注进项税额计算过程中各项数据指标的准确性,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量。

(4)核算方法的理解出现容易偏差。例如,个别财务人员对核定扣除办法理解不到位,对应作含税处理的购买价格当作不含税价格处理,导致计算出来的进项税额偏大;个别财务人员在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较大较频繁的情况下,直接采取最新市场价格代替期末加权平均单价法计算进项税额,导致进项税额计算不够准确等。

(5)个别政策条款实操性较难。核定扣除办法虽然对如何 实施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十分明确。如上文提到的针对购进农产品价格明显偏高或偏低两个定性指标的核定,往往由于税务机关无法全面掌握相关行业信息,容易误判从而形成征管漏洞。又如核定扣除办法的第十 项规定:“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货物的试点纳税人应于当年 15日前„„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扣除标准核定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要求企业在年终结束 15 天内对全年农产品的投入产出数据完成复核,时间过紧很容易导致复核数据及后续申请材料存在错漏,最终影响新一年核定扣除标准的确定。同时管理办法要求税务机关每年对农产品核定扣除的企业进行清算,我局目前茶叶

三、进一步完善扣除政策及征管措施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核定扣除办法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国税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政策执行力,努力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提高税务人员的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人员是政策实施中的能动因素,其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等都直接影响 政策是否正确执行。要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通过举办学习研讨会、编发政策解读材料等形式,提高税务人员尤其是税收管理员的政策水平,强化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减少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失真、失当。还要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积极引进税收征管数据分析软件,以目前试行的纳税人为样本,挖掘材料开展数据分析,通过对具体业务的剖析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确保政策贯彻落实到位,防止实际执行中出现偏差。

(二)加大收购环节发票管理力度。核定扣除办法虽然是以“销”定抵扣,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对发票的管理。因为进项税额的核定还要考虑到购进单价、购进数量等,而这些主要反映在购进农产品的发票上。税务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发票环节的管理以及扣除标准的审核,要继续加大对一般纳税人收购环节发票管理力度,除审核购进发票票面项目的填写情况外,还应重点审核购进农业产品的品种、产地是否合理,收购农业产品的数量、交易金额与企业经营规模是否相符,收购发票的开票量是否异常等,防止纳税人通过虚增购进材料单价,虚增购货成本等手段达到提高核定扣除标准,最终多计进项税额。

(三)为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的纳税辅导。充分考虑试 点政策实施较为仓促,同时试点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普遍 偏低、纳税人对政策理解有待深入等因素,税务机关应制定面向纳税人的纳税辅导计划,计划既要包括政策本身条款的讲解,还应包括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使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学之即用、用之即对,确保政策能够在企业中能够得到顺利执行。

(四)进一步修订完善核定扣除办法。针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生产工艺水平低、会计核算水平普遍偏低的特点,应尽量量化政策执行标准。比如我局目前把税负指标作为辅助指标引入核定扣除标准的确认,通过税负监控倒推原材料购买单价是否合理等设计,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五)扎实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针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税务机关应及时全面地收集和更新该行业的生产工艺、成本、产能等数据信息,科学测算,健全和完善税收分析监控办法。税源管理分局应强化税源管理,根据最新行业管理指引,围绕核心预警指标对申报异常、税负异常、纳税异常企业进行分析核查,防止企业对行业逆境、因素人云亦云、浑水摸鱼。针对茶业行业原材料收购对象多为个体农业生产者、购进环节难以通过规范的工商业链条开展监管的特点,税务人员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密切与企业的联系,收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企业的购销动态进行及时有效跟踪。

(六)强化税务检查发挥威慑力。应充分发挥纳税评估 和税务稽查的作用,加大对农产品生产行业纳税人的检查力度。按季对其开展进行稽核评税,把相关涉税风险点消除在萌芽状态;重视实地检查,尤重到仓核查,对企业库存实行动态管理,每月根据企业存货的期初库存、本期发出、本期销售、期末结存数量及金额对比,来判断本期购进数量及金额是否正常,为开展后续评估和稽查提供帮助;加大稽查查处力度,对弄虚作假、虚增农产品核定扣除标准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进一步规范行业税收秩序。

(七)实地核实遏制农产品虚价问题。建议在农产品收购期间,税源管理分局要深入企业,掌握企业收购农产品的品种、出售人、收购价格、日收购数量、运输方式、入库、货款结算、收购凭证开具等方面的具体信息,核实其交易数量、金额和对象的真实性。通过对收购发票的严格审核,有效遏制农产品虚价问题。同时,还要考虑运费的合理性。对企业不具备运输能力的,必须有相应运输单位开具的运费发票,据以计算抵扣进项税额;对于企业自身具备运输能力的,要求企业提供从收购地运回农产品的过桥费和高速公路费收据等单据。

(八)强化后续管理。农产品核定扣除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涉农行业自开自抵可能存在的虚开空间,是当前税制条件下强化涉农行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核定扣除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涉农行业虚开虚抵这一问题,要消除“一核百了”的错误认识,不能一核定就忽视后续管理。因为从进项方面看,虽然核定了产品的投入产出率,但影响进项税额抵扣的不仅有原料数量因素,还有原料价格因素;从销项方面看,核定扣除办法实行的是“以销控进”的办法,如果销售数量不真实,那么以此核定的进项的真实性就无从谈起。因此,实行了核定扣除办法的企业,一方面要掌握其原料的市场价格基本情况,另一方面还要通 过其产能、用量电、包装物耗材、工资等有效指标分析监控其产量、销量情况,切实跟进后续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第二篇:农产品核定扣除工作事项会议安排

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相关工作安排

一、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工作事项

(一)逐户排查。各单位要在12月25日前,对辖区内属于试点行业纳税人进行摸底排查,确保一户不漏,30日前将各单位推行名单传市局货劳税科。

(二)逐户下发《税务事项通知书》,告知纳税人从2015年1月1日起,实行新的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办法和扣除标准,取得送达回证。

(三)对试点企业的期初进项税额转出,企业报送《期初库存进项税额转出表》后,逐户核实数据,有的纳税人违规处理账务,并登记台帐,动态监控纳税人每月转出情况。请各单位对2012年7月份的第一批,2014年2月的第二批的试点企业,逐户核实是否转出,未转出的,抓紧在12月底搞好转出,对不能按期转出的,要按照《征管法》规定进行处理,前两批的,要按照最后时限进行处理,涉嫌偷逃税款的,移交稽查查处。

(四)积极搞好政策的培训工作,对内要做好税务人员的培训,对外要做好纳税人的培训,使纳税人会搞好财务核算、税款计算及申报表的填写。

(五)对生产多种产品的,尤其是连续生产产品的(如米厂生产米粉、面粉厂生产挂面),要按照规定上报相关申请,确定定额标准,下发给企业执行。

(六)重点关注纳税人2月份申报情况,确定专人负责,确保试点推行到位。

二、关于民政福利企业退税政策

对安置残疾人的单位,实行由税务机关按单位实际安置残疾人的人数,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

(一)实际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每年可退还的增值税或减征的营业税的具体限额,由县级以上税务机关根据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6倍确定,但最高不得超过每人每年3.5万元。注意:要及时根据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

(二)主管国税机关应按月退还增值税,本月已交增值税额不足退还的,可在本(指纳税,下同)内以前月份已交增值税扣除已退增值税的余额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本内以后月份退还。

(三)上述增值税优惠政策仅适用于生产销售货物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取得的收入占增值税业务和营业税业务收入之和达到50%的单位,但不适用于上述单位生产销售消费税应税货物和直接销售外购货物(包括商品批发和零售)以及销售委托外单位加工的货物取得的收入。

(四)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单位的条件

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包括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和其他单位),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并经过有关部门的认定后,均可申请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

1.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单位实际上岗工作。

2.月平均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高于25%(含25%),并且实际安置的残疾人人数多于10人(含10人)。

3.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单位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

4.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单位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5.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五)经认定的符合上述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单位,应按月计算实际安置残疾人占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平均比例,本月平均比例未达到要求的,暂停其本月相应的税收优惠。在一个内累计三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要求的,取消其次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三、综合资源利用企业

(一)动态监控企业的减免税资格审批,尤其是其资格在年审后,是否重新取得减免税所需的资格证书等条件,到期的,恢复征税。各单位应建立台账,记录综合资源利用纳税人减免税情况。

(二)先退后评,每年应对综合资源企业开展纳税评估,按照市局征管科的要求,经由各区县局报评估名单到征管科推送。

四、营改增税收管理

(一)重申货物运输业核定专用发票时,要根据纳税人实际运力搞好测算,杜绝无车辆申请供应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对货代企业,根据规定,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二)加强对营改增纳税人管理,尤其是对无实际运营条件的招商引资企业,在一般纳税人认定、专用发票核定上要加强风险管理,避免出现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问题,各单位要密切关注营改增相关行业的风险管理,避免所谓的假引税、假开票问题。对税收优惠政策,财政部和税总最近已经下发文件,明令禁止招商引税行为。

第三篇:酒精生产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 核定扣除操作规程

酒精生产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操作规程

酒精生产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一律采用投入产出法,其操作规范如下:

一、酒精生产工艺及特点 酒精生产耗用原材料比较单一,主要耗用农产品原料为玉米,经预榨、浸出、粉浆、加酶、酸化、糖化、发酵、蒸馏等程序制成酒精,酒精度为95°左右,副产品为酒糟。酒精生产用农产品单耗能够准确计算,且各企业间单耗标准趋于一致。

二、农产品单耗的测算 以2011年企业实际发生的会计记录及财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测算农产品核定扣除标准。依据2011企业会计账簿记载产出的酒精数量和农产品实际投料数量,计算出每吨酒精耗用农产品的单耗数量。计算公式:酒精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农产品实际投料数量÷当期酒精的生产数量 测算完成后,填写《酒精农产品单耗标准测算表》(见附件一)。

三、日常进项税额的计算

(一)酒精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的计算以库存商品账记载的当期销售酒精数量,依据农产品单耗数量计算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用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含税)和农产品增值税进行税额扣除率(17%)计算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计算公式: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17%÷(1+17%)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当期销售货物数量×农产品单耗数量 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期初平均买价+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当期买价)/(期初库存农产品数量+当期购进农产品数量)

(二)免税产品的进项税额分摊。酒精生产过程中,除产出酒精外,副产品为酒糟,酒糟作为免税产品,在农产品单耗数量的计算上未进行分摊,其应负担的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应依照《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计算,做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不得抵扣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进项税额×酒糟销售额÷(酒精销售额+酒糟销售额)

三、实例说明 实例1:甲酒精厂,年酒精生产能力为11万吨,年耗用玉米约35万吨左右,从酒精的生产工艺来看,主要耗用农产品为玉米,产出为95°左右酒精,副产品为酒糟。2011年该纳税人耗用玉米35.65万吨,生产酒精11.1万吨,产出酒糟9.7万吨。2012年7月该厂销售酒精8000吨,平均单价为6371.26元/吨,实现销售收入5097万元,销售酒糟1万吨,平均单价200元/吨,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期初库存玉米12万吨,平均购买单价2100元,本期购入玉米3万吨,平均购买单价为2200元。

(一)该厂农产品单耗数量测算 酒精农产品单耗数量=当期农产品实际投料数量÷当期酒精的生产数量=35.65÷11.1=3.21吨。

(二)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的计算 2012年7月1日后,酒精生产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实行核定扣除。按下列方法计算农产品允许扣除进项税额,并每月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酒精生产企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申请表》(见附件二),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后方准予扣除。农产品平均购买单价=(12×2100+3×2200)÷(12+3)=2120元 当期农产品耗用数量=8000×3.21=25680吨 当期允许抵扣农产品进项税额=25680×2120×17%÷(1+17%)=791.03万元 酒糟属免税产品,如在不考虑水、电进项转出的情况下,当期应转出农产品进项税额=791.03×200÷(200+5097)=29.87万元。

第四篇:核定征收转查账征收后结转的成本费用要分析扣除

核定征收转查账征收后结转的成本费用要分析扣除

权责发生制和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是在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下简称查账征收)情况下确认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基本原则,而在按收入总额核定定率和按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以下统称核定征收)的情况下,其成本费用支出额、扣除额都是不真实的,因此,当纳税人由核定征收转为查账征收后,为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在汇算清缴时应当对核定征收期间结转过来的成本费用一一进行合法性、真实性、配比性分析,对在核定征收期间虚增或者应转未转、少转的成本费用不能结转到查账征收期间扣除,具体内容如下:

1.已列支应扣除未扣除的成本费用不能结转到查账征收期间扣除。如在核定征收期间未提足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折旧以及商品生产或者购进成本、开办费、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费及其加计扣除部分、待摊费用、广告和业务宣传费、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等等。

2.虚列的成本费用不能结转到查账征收期间扣除。包括无凭证和以非法凭证列支的成本费用,如白条、非法发票和不符合规定的发票、非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评估报告等等。

3.应列支未列支的期间费用不能结转到查账征收期间扣除。包括已开具发票未列支和实际业务已发生但未开具发票也未列支两部分,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以及应由已售出货物或已提折旧负担的应记入成本的采购费用、运输费用、维护维修费用等等。

4.遗留事项,包括以下内容:

(1)对外投资应分配未分配的亏损、待处理损失(含2009年以前发生的尚未处理的权益性股权投资损失)。

(2)未抵免的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20%以上股份)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已由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

(3)应缴未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基本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因此,除上述之外,在保证结转的成本、费用合法、准确、及时,并在核定征收期间已足额扣除的情况下,结转到查账征收期的下列成本费用准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1.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生物资产折旧。

2.原材料、库存商品以及在产品成本。

3.超过扣除限额后结转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4.超过扣除限额后结转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5.2008年1月1日前按照原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的各类准备金,转为查账征收后,未经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核准的,企业实际发生的相应损失,应先冲减各项准备金余额,然后再按税法规定记入当年损益。

6.居民企业来源于中国境外的应税所得以及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取得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应税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已按规定抵免后需要在以后五个内用每抵免限额抵免当年应抵税额后的余额抵补且未超过抵免期限应抵免的数额。

第五篇: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企业并购、并购整合的概述

文章来源:中顾网作者:佚名点击数:1658 评论:0条更新时间:2009-7-21 17:09:06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

推荐阅读:并购

企业并购、并购整合的概述

企业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实现企业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的重要途径,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简称。所谓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企业或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公司。所谓收购是指一家企业在证券市场上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获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企业并购就是企业兼并或购买的统称,它是企业实现自身扩张和增长的一种方式,一般以企业产权作为交易对象,并以取得被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作为目的,以现金、有价证券或者其他形式购买被并购企业的全部或者部分产权或者资产作为实现方式。

追求利润的动机、竞争压力的动机是西方企业并购的原始动力。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并购的原始动力又是以各种不同的具体形态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企业并不仅仅由于某一种原因进行并购,实际的并购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平衡过程。西方学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因素影响西方企业并购活动: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企业发展动机;市场份额效应;企业发展的战略动机。

企业并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它有着复杂的实施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影响到并购的最终成败。这其中并购后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实现并购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是借助外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所谓并购后整合,就是并购双方在并购战略目标的驱动下,通过采取一系列战略措施、手段和方法,对企业要素进行系统性融合和重构,并以此来创造和增加企业价值的过程。并购后整合所包含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涉及到一个企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方面整合的不利或欠缺,都会导致整个整合活动的失败。并购整合管理主要包括有形整合和无形整合两种类型,有形整合包括管理战略整合、组织与制度整合、人力资源整合、财务整合等;无形整合主要是指企业文化整合。企业并购后的整合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

下载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产品核定扣除的效应分析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