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0—2011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0135003课程名称: 供应链管理专题改卷教师: 熊伟清学号: 1011121010姓名:蒋敏敏得分:
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产品供应链的牛鞭效应是农产品供应链中的特殊现象。需求信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变化会被多次放大,最终引起供应链最上游的菜农做出错误的决策,而这种决策不容易改变。因此,针对农产品牛鞭效应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提出解决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的对策,从而帮助农产品生产者减少成本,增加收益。
关键词: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对策
0引言
前几个月,发生了白菜几分钱贱卖,却还无人问津的现象,而菜农只能看着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白菜烂在菜地里,对自己要承受的损失束手无策。一位山东的39岁菜农因为无法承受卷心菜的廉价而带来的损失而绝望自杀,这样的悲剧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其中的原因。一直以来,解决“三农”问题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但类似白菜贱卖的事情层出不穷,在这个供应链的跷跷板效应中菜农成为最大受害者,“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确是个难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者供应链模式已不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农产品供应链上的成员,特别是最终的消费者可能随时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发生改变,而农民又是信息获取能力最弱得群体,当这种需求的改变被放大是,他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最终承受一系列的损失。因此,引起供应链效率低下的牛鞭效应作为一种供应链中的特有现象,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1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概念及造成的危害
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是指需求信息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传递时的逆向的放大,是由于信息流从顾客向原始供应商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具体表现为供应商的订货量波动大于顾客的需求波动,并呈逐步放大的趋势。这种现象在图形上显示出来很像一根牛鞭,故而得名。由于农产品信息不集中等种种因素,供应链中的农产品流通各环节都只能自己向上游订货,为了减少订货频率,降低成本和规避断货风险,零售终端包括
超市、农贸市场、便利店等往往会按照最佳的经济规模加量订货。在某些情况下粮食牛鞭效应需求信息放大程度很大,如2006年出现了两次粮食价格比较大的波动,突现了粮食牛鞭效应的个性【1】。因此,向供应商订货量由下游企业向上游农产品生产者一级一级不断放大或由销售商到批发商、制造商、供应商,订购量的波动幅度递增,导致生产无序、库存增加、成本加重、市场混乱、供应链瘫痪。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的各级对消费者需求的曲解,导致盲目的进货,致使库存增加,成本上升。而这种现象又会逆向的放大,越到上级,需求的假象也会越加放大,让生产商以为消费者的需求庞大,被需求的不真实性蒙蔽,不仅造成生产的单一性,使农产品缺乏竞争力,而且使生产商盲目扩大生产,导致生产浪费。当农产品生产者根据它的下一级批发商的需求来制定生产计划时,必定造成生产的浪费以及预算的失真。同时,在农产品生产者生产了过多的产品后,消费者的需求早已达到饱和,过多的产品就会需要占用库存空间,这对于农产品生产的整体发展有着诸多的不利。所以,牛鞭效应会误导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计划,引起库存的浪费,导致预算的失真,从而影响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
2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现在对于牛鞭效应的研究已趋于成熟,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了自己对于牛鞭效应研究的解释,而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一)需求预测的不准确及重复性。需求预测是指在供应链中,各级单位在做出需求预测时,都会考虑到一定的安全库存和运输费用以及减少订货频率,从而做出对需求的预测,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和供应商供货的要求。需求预测不准确性由于信息在传递时的失真和在预测是都包含了个人主观的想法,这些想法毕竟有局限性会导致需求预测的偏差,所以,在各级单位大批量订货的时候,生产商收到的是供应链下游单位的最大订单,这并没有真实的反应实际的需求,这样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形成牛鞭效应。需求与预测的重复性是上级的单位在收到下一级的订货需求时,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生产,以应对突变的情况,这就使得下级和上级的预测不准确产生了重叠,因此产生了牛鞭效应。比如,今年有些收购商在气象领域中得知,2011年是个“拉尼娜”年,其表现就是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可能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低温、暴雪、冰冻的天气。所以预测白菜等蔬菜价格有可能上涨,于是传递给菜农的信息是需求的增加,而菜农又因为前几年白菜市场行情不错,觉得比种粮食、麦子、玉米强,同时收购白菜的人很多,因此这一行情在今年也继续被看好,这有导致需求量增加预测被加强。还由于2010年韩国遭遇暴雪袭击,在极端天气影响下,白菜上市量锐减出现泡菜危机,这一情况甚至持续到2011年年初,于是需求量增加预测再次被加强,最终产生了强大的牛
鞭效应。
(二)供应链的多层次导致的信息传递障碍。供应链的多层次是指供应链中包含着多级的单位,生产商从零售商处得到需求信息时,会经过多个供应链单位,而供应链的层次越多,消费需求信息在供应链中传递时,就越会发生了扭曲,造成信息的失真,而农产品流通各环节就有可能按照这种失真的信息来指导企业运作,这就可能引发牛鞭效应。同时供应链的层次越多,随着供应链的逆向而上,生产商所获得的信息就越偏离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信息,对消费需求的预测也就越不准确,订单的需求越发偏离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引发了信息传递的不真实性,引起了牛鞭效应。如果整条供应链中,没有信息共享,各级都各自根据预测来做出需求预定,那么信息的偏差是必然的。同时,在多级化的复杂供应链中,各级一旦信息传递出现障碍,那么,信息的不真实性就会愈演愈烈,使农产品生产者得到的消费需求信息更偏离实际,也是造成牛鞭效应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多变性。农产品生产者有时会揣测消费者的心理而制定需求预测计划,然而,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断变化而且迅速的,会在不经意间转变其消费观念,而农产品生产者在顺应消费者心理时会有一个延迟,无法随消费需求的瞬间转变而在生产上做出迅速的变化。这就会给农产品生产者造成一种不真实的需求假象。因此就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从而产生牛鞭效应。
(四)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易腐性。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影响了农产品生产者生产的多元化,容易造成农产品的大量积累,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牛鞭效应。农产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又不一样,工业产品但需求增加时可以立即生产,而农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这使得农产品供应链很容易产生牛鞭效应。当产生牛鞭效应时,而且农产品价格相对较低,而存储成本和运输成本比较高,所以弥补措施也非常有限。就像今年山东等地的卷心菜,虽然有些地方还是有这个需求的,但由于运输成本太高,只能烂在地里了。3缓解农产品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对策
(一)简化供应链结构,减少信息传递的偏差,保持供应链有序运行
供应链层次越多就越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偏差,所以应该尽可能减少中间批发商的层次,建立“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这样简单的供应链模式。而且这样简单的供应链模式可以更容易实现分批订购,消除库存的浪费以及诸多的不安全因素,降低农产品成本,保持供应链有序运行,能有效的减少牛鞭效应造成的危害。
(二)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
农产品市场不是一种完全的竞争性市场,信息不对称会严重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同时也威胁农民、经销商、加工商和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要尽可能克服中国农民由于农产品生产者与零售商之间的信息不一致,出现盲目生产,增加投人的现象。首先要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完善中国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西方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经验,通过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转移”两大职能,就可减少农产品价格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同时也减少了农产品生产者的信息盲点。鉴于中国农产品市场和价格信息的现状,必然要求进一步稳定发展期货市场,通过发挥期货市场预期价格的指导作用,促进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和组织生产,解决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之间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其次,加强中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市场机制失灵的主要表现,难以通过市场本身加以克服。因此,加强中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扩大政府提供免费和廉价信息范围和水平,促使农产品市场信息对称。比如:强化地方农业信息中心和基层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完善农产品信息网服务体系;引入竞争机制缓解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强化政府在农产品市场(特别是粮食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主导地位,由政府发布有关的政策法规、统计数据、市场动态和预测预警等信息,引导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的升级,使农业生产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最后,要加大政府市场监管力度,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在中国,农业经济是弱势经济,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产品生产者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面临市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而仅仅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必须通过政府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各种坑农、损农的市场欺诈行为,以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来维护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政府应建立和完善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准入制度,只有那些具备规定条件的经营者才允许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这是政府干预市场的一种有效监管制度,是保障农产品价值链上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维护农产品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
(三)加强政府引导和依法规范,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作用 为促进农产品流通,最大限度地减少经营风险,确保农产品流通组织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收益,我们应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专业合作社,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运输、仓储、加工、销售等各方面的企业、组织,充分发挥农产品流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平台作用,组建和完善农产品流通行业协会,提高农民进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当前应通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政府部门的行政审批,把部分政府职能下放给行业协会,采用新的手段和方法,使协会为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服务,有效地缓解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4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供应链管理必将成为农产品生产
者发展的重点。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有助于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发掘自身的潜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坦然的面对市场需求的不确定以及技术革新的挑战。通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能起到减少供应链成本的作用。供应链成本压力的减少,势必让农产品生产者有更多的资金与人力投人新技术的开发,增强农产品生产者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立石.浅析牛鞭效应对粮食行业的影响[J].粮食经济与科技,2008(05).[2] 黄祖辉,鲁柏祥.中国超市经营生鲜农产品和供应链管理的思考[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3] 王浩.供应健管理中的牛鞭效应问题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15).[4] 郝爱民.农产品供应链事件序列图模型及其应用——以河南小麦为例[J].安徽农业科技,2008(36).[5] 朱述斌.农产品价值链中市场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10(01).[6] 杨维霞.供应链环境下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探[J].经营管理,2008(20).
第二篇:牛鞭效应的成因和对策
答: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指的是供应链中下游消费者的需求波动在往上游传递的过程中不断被放大的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牛鞭,因此被形象地称为牛鞭效应。可以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营销过程中的需求变异放大现象被通俗地称为“牛鞭效应”。它是市场营销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是销售商与供应商在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等方面博弈的结果,增大了供应商的生产、供应、库存管理和市场营销的不稳定性。企业可以从6个方面规避或化解需求放大变异的影响:即订货分级管理;加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缩短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参考历史资料,适当减量修正,分批发送;提前回款期限。
“牛鞭效应”是市场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高风险现象,它直接加重了供应商的供应和库存风险,甚至扰乱生产商的计划安排与营销管理秩序,导致生产、供应、营销的混乱,解决“牛鞭效应”难题是企业正常的营销管理和良好的顾客服务的必要前提。
一、“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产生“牛鞭效应”的原因主要有6个方面,即需求预测修正、订货批量决策、价格波动、短缺博弈、库存责任失衡和应付环境变异。
二、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
从供应商的角度看,“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上的各层级销售商(总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转嫁风险和进行投机的结果,它会导致生产无序,库存增加,成本加重,通路阻塞,市场混乱,风险增大,因此妥善解决就能规避风险,减量增效。企业可以从如下5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订货分级管理
2、加强出入库管理,合理分担库存责任
3、缩短提前期,实行外包服务
4、规避短缺情况下的博弈行为
5、参考历史资料,适当减量修正,分批发送
第三篇: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及治理研究
[摘要] 牛鞭效应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水平造成严重影响,多年来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从经济学层面对牛鞭效应的成因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缓解对策,有效地弱化牛鞭效应。最后指出由于我国特殊的环境而导致的牛鞭效应产生的几个特殊原因。
[关键词] 供应链 牛鞭效应 信息共享
一、牛鞭效应
1.“牛鞭效应”的含义
牛鞭效应(Bullwhip effect)也叫信息曲解(informationdistortion)现象,指的是当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突然放大时,由于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这种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图形显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赶牛鞭,因此被形象地定义为“牛鞭效应”。
2.牛鞭效应的危害
牛鞭效应导致需求信息失真,扭曲的信息使供应链中的成员对市场和顾客的预测出现偏差,如果不能缓解牛鞭效应,很可能导致企业领导者决策失误。可以说,牛鞭效应所带来的危害程度要超过一般管理者的预期。牛鞭效应及其引发的失调对供应链的运营业绩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反应能力,而且不利于在供应链内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导致整个供应链利润下滑。
二、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
1.供应链的组织结构
一般地说,供应链越长,处于同一节的企业越多,供应商离消费者越远,对需求的预测越不准。同时经过各环节的传递及各企业安全库存的多层累加,需求资讯的扭曲程度越大,“牛鞭效应”越明显。“牛鞭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信息最终的无限放大,从而产生牛鞭效应。由于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各自的利益目标。供应链上参与者的利益目标和供应链最优化决策往往是互相制约和影响的,最终导致代理方在传递信息时按照自己最优而委托方次优的标准进行选择。
2.需求预测的不准确性
企业一般都利用过去的市场需求来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需求信号被不断放大。供应链每一节点企业都会对其生产日程,生产能力,存货控制,以及物料需求进行计划和预测,预测的基础则是这一企业直接的顾客。因此,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买方发现产品需求量在某个时期增加时,就会认为这是未来需求增加的预兆,从而就会大幅度地增加订货量。在传统的运作模式中,上游企业一般依靠下游企业所提供的信息和数据做出预测和决策,因此上游企业的库存控制将受到扭曲信息的损害,这样重复下去,就呈现逐步放大的趋势,即多重预测是导致牛鞭效应的一个关键因素。
3.理性选择和短缺博弈
一般情况下,零售商只是按需求订货,只要在补货期间不发生断货就可以,但是有时候零售商们不知道下一批货物在什么时候能够得到补充。如果需求不断增加而生产能力不足的话,零售商就需要等待很久之后才能得到货源补充。零售商的一个理性反应就是订购足够多的货物,那么即便将来的货源补充不够及时,零售商也有足够的存货来维持经营。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能满足潜在的需求时,会根据买方的订货量限额配给,卖方为了得到更多的配额,就会提高订货量,超出实际的需求。当这种问题解决后,订货量就会回到正
常的水平。其实,即使供应量充足,只要买方认为可能发生缺货,就可能采取以上的策略。当需求大于供应时,理性的决策是按照订货量比例分配现有供应量,比如,总的供应量只有订货量的40%,合理的配给办法就是按其订货的40%供货。此时,销售商为了获得更大份额的配给量,故意夸大其订货需求是在所难免的,当需求降温时,订货又突然消失,这种由于短缺博弈导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终会导致“牛鞭效应”。
三、弱化牛鞭效应的对策
1.简化供应链结构,销售渠道下沉
供应链的水平层次和垂直规模的参与者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数就越多,被扭曲的程度也就越大。在服装行业,由于广泛采取批发的大流通营销模式,导致供应链层级数量加大,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场需求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等,大大降低了服装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和运作效率。因此,简化供应链的结构,弱化“牛鞭效应”的一个有效策略就是销售渠道下沉,发展直销或连锁经营,以及开展网络化销售。
2.加强信息共享,保障供应链信息畅通。
减少牛鞭效应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集中顾客需求信息减少整个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即为供应链各阶段提供实际的顾客需求的全部信息。而需求信息的个别占有是信息扭曲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信息的共享便为减轻牛鞭效应提供了一条途径。
这是因为,采用信息技术后,需求信息的传递由原来的线形结构变为网状结构,即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不仅接受其直接下游传来的订单信息,同时还接受来自最终顾客的需求信息,每个成员利用流向自己的各种信息来预测实际需求和向上游企业的订货量,能够有效地避免由多头预测引起的信息失真。同时,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如POS, EDI, ERO, Internet等,也为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失真,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更加会计便利提供了可行条件。3.加强库存管理
(1)VMI库存控制。VMI管理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连续补货的方式之一。VMI是一种供应链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它把客户的库存决策权代理给供应商,由供应商代理分销商或批发商行使库存决策的权力,从而打破传统的先产生订单再进行补货供应模式,以实际的或预测的消费者需求作补货的依据,减少了多方预测而导致的重复次优选择,消除了传统方法需求信息从分销商向供应商传递过程中的放大和扭曲,大大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2)联合库存控制。不同于VMI集成化运作的决策代理模式,联合库存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简单来说,联合库存管理就是基于协调中心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联合库存管理和供应商管理客户库存不同,它强调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消除了需求变异放大现象。
4.建立战略联盟,加强信任合作
从供应链的整体出发,通过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以获得关于整个供应链中的库存水平、订单、生产和交货情况的准确信息,使得生产按顾客的实际需求进行,减少供应链中需求的变动性,能有效地弱化“牛鞭效应”。
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完善企业间的契约关系,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监督机制来保障服装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合作的实现。一方面,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在设计激励契约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其他参与企业的利益,并能使其他企业接受这个契约所能获得的利益不少于不参与这个供应链或不接受这个契约时的所得;另一方面,加强合约的约束力,如完善监督机制对参与企业间的合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等。
四、对我国经济中牛鞭效应的分析探讨
1.由于我国特殊的环境而导致的牛鞭效应产生的几个特殊原因
综合来讲,目前在我国造成牛鞭效应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客观原因就是我国经济体制的约束;主观原因就是我国的企业的观念问题。(1)经济体制的约束。由于我国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因此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表现在市场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企业的代理制度混乱。(2)企业本身的观念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很多企业都只是把自己当作一个个体,而没有上升到供应链这一高度。根据实际调查结果表明,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还没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等具有战略联盟的关系,许多企业没有充分利用EDI /Internet等先进的信息通信手段,企业与企业之间信息传递工具落后。
2.对我国企业的一些启发
在我国,由于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以及人文环境,企业要想缓解牛鞭效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起一种合作机制,合作关系代替相互博弈。其次,企业间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利用Internet实现上下游企业供需信息间的沟通。企业只有得到准确有效的供需信息,才能减少由于信息不准确而导致的牛鞭效应。对我国企业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启发就是企业自身需要转变思想,抛弃以前旧的经营观念和理念,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武装自己,从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应该站在供应链这一高度考虑自己的战略决策,而不是把自己看作孤立的生产者,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弱牛鞭效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邵晓峰季建华黄培清: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分析.东华大学学报,2001,8:119~124
[2]李辉:牛鞭效应.销售与市场,2000年第8期
[3]万杰: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现象产生原因与控制措施研究,2002
[4]段建宇张海涛:VMI策略对牛鞭效应的控制.物流技术,2007年第26卷
[5]麻佳莉:关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中国水运,第6卷2006年09月第09期
第四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与对策
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 牛鞭效应是由于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发生歪曲的而导致需求波动的现象,对供应链的运作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将在介绍牛鞭效应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牛鞭效应的成因及其削弱策略进行一些初探。
关键词: 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
一、引言
牛鞭效应,指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现象,是信息流从最终客户端向原始供应商端传递时,无法有效地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级放大,导致了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此信息扭曲在图形上像一根甩起的牛鞭,因此称为牛鞭效应。将处于上游的供应方比作梢部,下游的用户比作根部,一旦根部抖动,传递到末 梢端就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二、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1.需求预测。需求预测变动是牛鞭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传统供应链中,上游节点企业总是以下游节点企业的需求信息作为自己需求预测的依据,一般采用移动平均或指数平滑等方法。并且依据此来确定生产计划,控制库存和销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上游企业会调整需求预测,同时也会向上级成员更大幅度的增加或者减小订购量,需求自然被放大,从而也就产生了牛鞭效应。
2.供应链的多层次结构。由于供应链中有生产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和顾客,当顾客的需求在供应链节点间传递时,此信息被层层加工,导致越来越偏离了顾客的真实需求;同时由于生产商生产的产品需要经过很多的中间环节才能到顾客手中也就是物流延迟,而顾客的需求信息要经过零售商,批发商,分销商处理后才能到达生产商,这就是信息延迟。所以可以看出,供应链中节点越多,牛鞭效应必然也就越严重。
3.节点企业间缺少沟通。供应链中的各企业节点都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不愿意共享一些相当有意义的信息,从而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夸大需求信息。使得制造商无法真正掌握下游的需求信息和上游的销售能力,所以就只能各自保证高库存。而且在供应链运作中企业彼此都缺少良好的沟通,顾客的信息就无法及时的反馈到供应链中,造成相应之后,牛鞭效应自然也就产生了。
4.批量订货。由于需求的增加,下游企业要向上游企业订货,但出于运输成本和订货成本的考虑,下游企业要需求达到一定程度才批量订货。如此,上游供应商面临的是大的订单,而并没有反应真实的需求,从而引发了牛鞭效应。
5.订货的提前期。由于在供应链运作中,订货到收货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延迟。所以
就使得订货量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修正,对于上游企业来说,要考虑延迟阶段的需求量,自然也就会提高安全库存。也就是说,各个节点都在预计库存的时候计入了提前期,提前期越长,微小的变动引发的库存变化也就越大。
6.价格波动。当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尤其在商品促销或清仓时,顾客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而在促销期后,顾客又会有少的需求。因此,价格波动会导致需求的巨大波动。
7.供应不足产生的博弈。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上游企业一般根据下游成员的订货单进行限量供应,而下游成员为了获得更大的供应量,就会夸大其订货量,因此博弈就产生了。制造商会按照下游成员的订单来制造,从而偏离了真实的需求。当供应不足的情况产生缓解时,下游成员又会减少订货量或者干脆不订货。所以,在这种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上下游之间的博弈会导致需求预测的扭曲,上游就不得不承担高昂的库存成本,增加了牛鞭效应。
三、减弱牛鞭效应的措施
1.优化供应链的内部结构。供应链的多层次结构决定了信息流的必然扭曲,层次越多,信息的扭曲程度越大。因此优化供应链结构,主要识别重要参与者。还可以采用电子商务,只要减少了流通环节,也就减弱了牛鞭效应。
2.尽量减少需求预测的可变性。通过减少顾客需求过程中的变化来减弱牛鞭效应。供应商可采用天天低价(EDLP)策略来减小促销所导致的顾客需求的波动。给顾客一个稳定的价格,产生较稳定的变动性较小的顾客需求模式,在这种策略下,即便产生牛鞭效应,分销商的订单变化也会减小。
3.注重顾客需求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在供应链中,若是信息透明度提高,上下游节点都根据顾客的信息进行预测,从而不仅减少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以加强各个节点之间的协作,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
4.消除供应不足产生的博弈。当供不应求的时候,制造商要查询供应商的销售情况,并且以此来作为配货的根据,而不是根据供应商的订单数量来确定,这样就可以杜绝下游节点为了拥有更多的配给数量来夸大订单的心理。
5.减少流通环节。在供应链中,如果流通环节越多,安全库存也就越多,产品从上游到最终用户所需要的流通时间和费用也就越多,牛鞭效应也就越大。
6.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可以改变信息共享和库存管理的方式,减弱牛鞭效应。
四、结束语
由于牛鞭效应是供应链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解决供应链中的生产和需求的同步问题,采取上述的缓解对策,缓解牛鞭效应,避免需求放大问题,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共赢,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小原王静:供应链中的牛鞭问题研究进展:存在量化与控制,信息与控制2004.[2]李勇刘宇:供应链中“牛鞭效应”的影响, 物流科技, 2008.[3]傅烨: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成因及对策分析, 管理工程学报, 2000(1):82-83.[4]雷达:缓解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
第五篇: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文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各成员能否相互合作、共同消除供应链中不必要的库存和浪费、提高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能力,成为决定供应链竞争优势的关键。本文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重点研究了服装供应链中因不确定性因素引发的信息失真现象——服装供应链的牛鞭效应。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牛鞭效应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接着分析了服装产品的消费特点和我国服装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描述了服装供应链以及服装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目标和内容;并由服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引出服装供应链的牛鞭效应;然后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从经济学、供应链结构和决策机制等几方面重点对服装供应链牛鞭效应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据此研究了牛鞭效应的对策。最后,以某服装制造企业为实例,对牛鞭效应的应对策略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战略合作、简化供应链结构、完善管理决策机制将有效地弱化服装供应链的牛鞭效应,增强服装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和竞争能力。
译文
The competition in the 21 century marketplace is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y-chains;while the key point for build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supply-chains is to enhance the cooperation among the supply-chain members to reduce the unnecessary inventories and wastes, as well as to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in fast responding to customer' needs.By apply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analysis methods, as well as the theorie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bullwhip effect of attire supply-chain, a phenomenon that occurred because of information lack fidelity caused by uncertain factors in the attire supply-chain.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bullwhip effect, then present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article and its research.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consumption of attire product and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the domestic clothing industries currently have to face, describes the attire supply-chain, the basic administrative goals and contents for attire supply-chain, as well as the bullwhip effect of attire supply-chain because of uncertain factors in the attire supply-chain.Then, the article, by apply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analyse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for the bullwhip effect of attire supply-chai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s, supply-chain structure, and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 and accordingly probes the strategic countermove issues.Finally, the article takes a real attire enterprise as an example to examine the bullwhip effect and further probe
the possible countermove strategie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to enhance the strategic cooperation among the supply-chain members, to simplify the supply-chain structure, and to consummate the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 will not only effectively weaken the bullwhip effect in the attire supply-chain but will also increase 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and competition of the attire supply-chain.